华南农业大学大学语文题.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746536 上传时间:2022-10-12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3.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华南农业大学大学语文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华南农业大学大学语文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华南农业大学大学语文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华南农业大学大学语文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华南农业大学大学语文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华南农业大学大学语文题.docx

《华南农业大学大学语文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华南农业大学大学语文题.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华南农业大学大学语文题.docx

华南农业大学大学语文题

Documentnumber:

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

 

华南农业大学大学语文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大学语文课程教学的主要目的是()

A.提高写作水平

B.深化中学语文

C.增强人文修养

D.了解中国文学发展史

2.大学语文课文篇目应该是()

A.古今中外的文学名篇

B.中国现代作品

C.唐诗宋词

D.中国古代作品

3.袁可嘉作品中的母亲跟下列()中的形象更相似:

A.柔石《为奴隶的母亲》

B.高尔基《母亲》

C.肖复兴《母亲》

D.叶赛宁《写给母亲的信》

4.“迎上门来堆一脸感激”,指的是()

A.谢天谢地,儿子你终于回来了

B.庆祝儿子大学毕业

C.庆幸八年抗战的胜利

D.庆幸我还活着

5.“书名人名如残叶掠空而去”,意思是()

A.见到母亲,高兴得把书本撕烂扔向空中

B.见到母亲,高兴得把以前认识的人全忘了

C.与母爱相比,我在学校学到的那点知识太微不足道了

D.与母亲相比,所有名人名着都是秋风中的残叶

6.郑燮《范县署中与舍弟墨第四书》给读者的感觉是()

A.啰嗦

B.反智

C.不相信弟弟

D.亲切

7.“新招佃地人,必须待之以礼”,反映了作者()

A.对佃农虚伪的客气

B.想要佃农多交佃租

C.对弱势群体的关怀

D.生怕佃农造反

8.“其不能发达者,乡里作恶,小头锐面,更不可当”中“小头锐面”的意思是()

A.长得白面书生

B.为人刁顽刻薄

C.善于投机钻营

D.身材短小精干

9.《为奴隶的母亲》中的“母亲”有“春宝”和“秋宝”两个儿子,()

A.两个儿子同父同母

B.春宝是母亲出典给秀才后所生,秋宝是与原配皮贩所生

C.秋宝是母亲出典给秀才后所生,春宝是与原配皮贩所生

D.两个儿子后来都在母亲身边

10.()是浪漫主义文学思潮的发源地

A.英国

B.德国

C.法国

D.意大利

11.艾兴多尔夫是19世纪后期()的杰出代表

A.浪漫派

B.湖畔派

C.自然主义

D.现实主义

12.诗中的“飞花”指的是()

A.天真

B.理想

C.自由

D.以上皆是

13.“此地是一片雪国/我头上也白发如雪”的意思与下列哪项内容最接近()

A.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掺掺戚戚

B.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C.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D.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14.“环顾四面,我发觉/片片飞花呀全是冰雪/此地是一片雪国/我头上也白发如雪”,反映了作者()

A.认为现实与梦境一样飘着雪花,感到愉悦

B.醒后心情失落、孤独,发现原来寻觅已久的东西其实就在故乡,可“我”已年老了

C.以为现实就是故乡

D.思乡之愁消失了

15.以下不是“乡情诗”的是()

A.叶赛宁《辞别了我出生的屋子》

B.李白《静夜思》

C.《荷马史诗》

D.余光中《乡愁》

16.汪莘是()人。

A.唐代B.北宋C.南宋D.明代

17.汪莘曾隐居()。

A.雁荡山B.泰山C.庐山D.黄山

18.汪莘《沁园春·忆黄山》中“黄帝浮丘”、“白鹿”、“青牛”是()的神话传说。

A.道教B.佛教C.伊斯兰教D.基督教

19.汪莘《沁园春·忆黄山》中“孤峰绝顶,云烟竞秀;悬崖峭壁,瀑布争流”、“天都月夜,遥闻凤管;翠微霜晓,仰盼龙楼”这种一三、二四隔句对仗叫()。

A.流水对B.扇面对C.鼎足对D.连璧对

20.汪莘《沁园春·忆黄山》体现的是一种()。

A.壮志豪情B.思古幽情C.隐逸闲情D.怀乡悲情

21.汪莘《沁园春·忆黄山》的风格是()。

A.清丽秀逸B.雄浑粗豪C.清空醇雅D.婉丽凄清

22.汪莘的诗《黄山高》是模仿()。

A.李白《将进酒》B.李白《蜀道难》C.白居易《长恨歌》D.白居易《琵琶行》

23.《孟加拉风光》的作者泰戈尔是()。

A.日本人B.印度人C.印尼人D.泰国人

24.《礼记》是战国至秦汉年间儒家学者解释说明经书()的文章选集,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

A.《仪礼》

B.《诗经》

C.《周易》

D.《论语》

25.《小戴礼记》的作者是()

A.戴德

B.戴圣

C.戴尔

D.戴震

26.“在明明德”里第一个“明”字是()用法,作动词用。

A.被动

B.意动

C.使动

D.互动

27.“知止而后有定”,“知止”的意思是()

A.知道休息

B.智力到达极限

C.该停就停

D.知道目标所在

28.“而后有定”,“有定”意思是()

A.有确定的志向

B.有钱

C.有定力

D.很稳定

29.“齐其家”的意思是:

()

A.修理好家里的树

B.管理好自己的家庭或家族,使家庭或家族和和美美、蒸蒸日上、兴旺发达

C.让家里人长得高

D.把家里打扫干净整齐

30.“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所谓“厚”、“薄”,指的是()

A.对身形单薄的人民要给他更多粮食

B.想要佃农多交佃租

C.该重视的不重视、不该重视的却加以重视。

D.土地贫瘠的,要多施肥;过于肥沃的,要努力耕作

31.历时38年时间独立翻译了《莎士比亚全集》、中国系统性译介莎剧的第一人是()

A.傅雷

B.萧乾

C.林纾

D.梁实秋

32.《伯夷列传》中的伯夷与叔齐是什么关系

A.父子B.君臣C.兄弟D.仇敌

33.《伯夷列传》中的伯夷与叔齐死于哪座山上

A.华山B.首阳山C.嵩山D.泰山

34.《伯夷列传》中的伯夷与叔齐是以哪种方式死的

A.被火烧死B.被饿虎咬死C.抱石头沉河而死D.活活饿死

35.《伯夷列传》中提到的颜渊是哪国人

A.鲁B.齐C.宋D.卫

36.“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这句话出自于哪部典籍

A.《孟子》B《庄子》C《论语》D《荀子》

37.下列学者中,不属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清华国学院四大导师的是:

A.赵元任B陈寅恪C梁思成D王国维

38.帕特里克·亨利的《不自由,毋宁死》一文产生于哪场战争中

A.美国独立战争B美国南北战争C英法百年战争D美西战争

39.卡是( )小说家,出生犹太商人家庭

A.德国

B.波兰

C.匈牙利

D.奥地利

40卡夫卡是欧洲着名的( )作家

A.现实主义

B.浪漫主义

C.表现主义

D.魔幻主义

41卡夫卡的3部长篇小说是( )

《美国》、《审判》、《城堡》

《变形记》、《审判》、《城堡》

《判决》、《饥饿艺术家》、《城堡》

《变形记》、《审判》、《饥饿艺术家》

42契诃夫是俄国着名小说家和()家。

A.戏剧家

B.诗人

C.散文家

D.评论家

43《礼记》是战国至秦汉年间儒家学者解释说明经书()的文章选集,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

A.《仪礼》

B.《诗经》

C.《周易》

D.《论语》

44《小戴礼记》的作者是()

A.戴德

B.戴圣

C.戴尔

D.戴震

45“在明明德”里第一个“明”字是()用法,作动词用。

A.被动

B.意动

C.使动

D.互动

46“知止而后有定”,“知止”的意思是()

A.知道休息

B.智力到达极限

C.该停就停

D.知道目标所在

47“而后有定”,“有定”意思是()

A.有确定的志向

B.有钱

C.有定力

D.很稳定

48“齐其家”的意思是:

()

A.修理好家里的树

B.管理好自己的家庭或家族,使家庭或家族和和美美、蒸蒸日上、兴旺发达

C.让家里人长得高

D.把家里打扫干净整齐

49沃尔特·惠特曼的代表作()

A《西风颂》

B《草叶集》

C.《飞鸟集》

D.《自由颂》

50这小小的东西给了我一种鲜明的新的感受,错误的是()

A力

B美

C.生命

D.不安

51惠特曼在《野蜂》中描绘的五月是一种什么样的景象()

A凄迷朦胧

B喧哗吵闹

C.宏伟壮丽

D.静谧安详

52惠特曼在《野蜂》数以百计的蜂在我的身边飞掠着、悬浮着、穿梭着,让我感觉到()

A宁静安详

B淡淡忧伤

C烦躁不安

D.万事皆空

53《野蜂》、《江天暮雪》同属于写景状物散文,他们写景状物的目的是()

A为写景而写景

B展露自己的才华

C.描绘景物的情状

D抒发个人的情感,表现作者的喜怒哀乐

54樵夫《泥土的声音》中第4段中作者说“我狂躁不安的心此时完全安顿下来”。

结合全文看,他的心为什么会“狂躁不安”()

A久居都市,心灵被名利、权力等世俗的尘嚣侵扰,以致失去了对土地的亲近、对生命的亲近.

B工作太忙

C.很难找到自己满意的玩乐场所

D.找不到合适的朋友

55下列对《蚊对》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对”,奏对、对策,原本用于臣子向君主陈述见解,提出建议。

本文借用“对”的形式,以小喻大,借物讽人,言在此而意在彼,耐人寻味。

B.本文由生活小事入笔,从闻蚊、拍蚊写到照蚊、驱蚊,然后引发议论,逐步推进,最后以天台生“叩心太息”、“坐以终夕”作结,照应开篇。

C.本文描写细致生动,颇富情趣;议论鞭辟入里,启人深思;句式长短交错,整散结合,加之韵脚的巧妙运用,读来淋漓酣畅,令人击节赞叹。

D.本文借童子与天台生的对话,主要揭露同类相残的黑暗的社会现实,同时批判忽视异类生存权利的错误认识。

56“子何待己之后,而尤天之太固也!

”中“尤”理解为()

A.喜爱

B.怨恨

C.讨厌

D.使……好

57中国古代“小品文”发展的兴盛期为()

A.晋

B.唐

C.晚明

D.清

58下列不属于萧红作品的是:

A《生死场》B《八月的乡村》C《呼兰河传》D《小城三月》

59《小城三月》是属于萧红作品中的哪一种

A、处女作B、成名作C、早期作D、最后一部作品

60最先肯定萧红的文学才华、帮助她出版第一部作品、对她的思想有深刻影响的着名作家是

A萧军B胡风C茅盾D鲁迅

61深受鲁迅思想的影响,被誉为“30年代的文学洛神”的现代女作家是

A冰心B萧红C丁玲D张爱玲

62《美从何处寻》的作者宗白华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着名的

A思想家B美学家C政治家D文学家

63宗白华认为,艺术的首要问题是

A生存问题B人生观C为政治服务D为艺术而艺术

64梭罗是()国的作家和哲学家

A英国B瑞典C美国D意大利

65在瓦尔登湖的时候,在一般人所谓凄惨荒凉的处境中,感到了

A恐惧B孤单C寂寞D无边无际的友爱

二、多项选择题

1.通过大学语文的学习可以使我们()

A.了解国际形势

B.更加热爱生活

C.更加痛恨腐败

D.心胸更加开阔

2.大学语文的学习方法应该是()

A.以记诵为主

B.只要听老师讲授

C.阅读、思考

D.听讲、联想

3.“一双老花眼充满疑惧”,反映了母亲()

A.凡事多疑

B.关心儿子

C.过于高兴

D.不认得儿子

4.“见了你才恍然于根本的根本”,“根本的根本”指的是()

A.无私的爱

B.超越恩怨的包容

C.默默地奉献

D.科学技术

5.从《母亲》第一段看,作者袁可嘉认为母亲()

A.可爱,但不够大气

B.可敬,但对“我”太不放心

C.可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