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经济学复习提纲doc.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464809 上传时间:2023-01-24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9.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政府经济学复习提纲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政府经济学复习提纲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政府经济学复习提纲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政府经济学复习提纲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政府经济学复习提纲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政府经济学复习提纲doc.docx

《政府经济学复习提纲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政府经济学复习提纲doc.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政府经济学复习提纲doc.docx

政府经济学复习提纲doc

《政府经济学》期末复习范E

一、主观题

1.信息的不对称性

通常是指进行商品和劳务交易的双方,由于所掌握的信息量不相等,不能有效开展公平

竞争,从而对资源配置产生扭曲。

2.外部效应

经济学中的外部效应(外部性)是指,在实际经济活动中,生产者或消费者的活动对其他生产者或消费者带来的非市场性影响。

这种影响可能是有益的,也可能是有害的。

有益的影响(收益外部化)称为外部经济性,或正外部性;有害的影响(成本的外部化)称为外部不经济性,或负的外部性。

有资产

是法律上确定为国家所有并能为国家提供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各种经济资源的总和。

就是属于国家所有的一切财产和财产权利的总称。

国家属于历史范畴,因而国有资产也是随着国家的产生而形成和发展的。

在现实经济生活中,“国有资产”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两种不同理解。

广义:

即国有财产,指属于国家所有的各种财产、物资、债权和其他权益,包括:

1.依据国家法律取得的应属于国家所有的财产;

2.基于国家行政权力行使而取得的应

于国家所有的财产

3•国家以各种方式投资形成的各项资产;

4.由于接受各种馈赠所形成的应

于国家的财产

5.由于国家已有资产的收益所形成的应属于国家所有的财产。

狭义:

法律上确定为国家所有的并能为国家提供未来效益的各种经济资源的总和。

经营性国有资产,指国家作为出资者在企业中依法拥有的资本及其权益。

经营性资产包括:

企业国有资产;行政事业单位占有、使用的非经营性资产通过各种形式为获取利润转作经营的资产;国有资源中投入生产经营过程的部分。

4.财政政策

在财政方面,通过国家直接投资兴建各种公共事业,以弥补私人投资的不足。

通过实行各种补贴和社会福利制度,保护竞争条件不利者,尤其是通过税收的调节,创造一个大体公平的竞争环境。

5.税收管辖权

也称课税权,是国际税收领域中的一个核心概念,系指一国政府在其主权范围内对税收事务的管辖权力,是国家主权在税收领域中的体现。

6、公共选择

一般是指在政府经济活动中,如何通过政治程序决定公共物品生产、供给等问题。

其基本原理是,将经济学的分析方法用于非市场的政治领域。

7.比例偿还法

比例偿还法是政府按公债数额,分期按比例偿还。

这种方法是政府直接向公债持有者偿还,不通过市场,所以又称为直接偿还法。

这种方法包括平均比例偿还、逐年递增比例偿还、逐年递减比例偿还等具体形式。

8、政府采购

政府采购,是一个国家的各级政府为了从事日常的政务活动或提供公共服务,以及事业单位和提供公共服务的团体为了开展业务活动,利用国家财政性资金和政府借款购买货物、工程及劳务的行为。

政府采购有以下特点:

第一,资金来源的公共性;

第二,采购目的的非盈利性;

第三,采购管理的公开性;

第四,采购范围的广泛性;第五,采购的数额巨大。

9、社会保障制度

社会保障是以社会的共同力量对其成员因各种个人难以抗拒的客观原因导致其难以维持必要生活水平是提供的物质保证,是具有经济福利性质的社会稳定制度。

10.税收“三性”

同国家取得公共收入的其它方式相比,税收具有其鲜明的形式特征,即具有无偿性、强制性和固定性,这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税收三性:

这三个形式特征是税收本身所固有的,是一切社会形态下税收的共性。

1K市场失灵的主要表现

是指市场机制在有些领域不能或不能有效发挥作用,达不到资源有效配置的目的,也就是达不到经济学所讲的“帕累托效率:

(一)资源配置失效:

1.不完全竞争。

现实市场并不具备完全竞争的环境,存在市场垄断的现象。

一是自然垄断;

二是资源垄断;

三是竞争性垄断。

2.外部效应:

是指某个人或某个企业的行为对他人或企业产生了影响,而受影响者没有因受损害而得到补偿,或没有因获得利益而付费的现象。

3.公共产品:

公共产品是具有共同消费性质的产品和服务,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特征。

市场机制在提供公共产品上存在失灵或失效的现象。

这为政府的介入提供了一个重要的依据。

4.市场不完全:

保险市场、资本市场、互补性市场

5.信息不充分和不对称:

信息不充分会导致生产与消费的盲目性,影响资源配置的有效性;

信息不对称会破坏市场机制运行规则,影响市场经济秩序;

信息不对称会带来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

6.偏好不合理■优值品与劣值品问题

优值品是指消费者的评价低于合理平价的产品,即某种产品可能给个人带来较大利益,但消费者本人却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只是给予它较低的评价,只有在价格很低的情况下才愿意购买。

如教育。

劣值品是指消费者的评价高于合理评价的产品,即某种产品给人们带来的好处并不大,或者根本有害无益,但消费者却给予它较高的评价愿意以较高的价格购买。

如香烟。

(二)收入分配不公平

1.市场机制中按生产要素贡献分配的原则激励经济很快发展,但也会造成收入分配中的差距。

市场机制的这种缺陷是其本身无法克服的。

2•市场经济下的私有财产制更加深了贫富两极分化。

市场产生分配不公的原因是:

一是市场经济运行的目标是效率最大化,经济主体考虑的是利益最大化,因此易导致收入分配差别的扩大化。

二是存在垄断的情况下,价格扭曲,从而使部分人获得不合理收入。

三是市场竞争初始条件不均等(如资源占有量、权力分配等)导致收入的差别。

四是经济运行时间和空间上的不均衡导致非个人原因的收入差别。

五是在市场机制的自发作用下,生产要素供求状况的不平衡必然形成要素收入的不合理差距。

3.宏观经济波动

市场机制调节宏观经济波动的代价太高返为政府干预经济、进行宏观调控提供了依据。

12.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经济职能

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经济职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收入分配;

(2)经济稳

定和发展;(3)资源配置。

13.经济休制转轨时期中国政府经济职能转变的难点

仁政企分开,各行其道。

政企分开,各行其道,要求政府明确划分政府资源配置与非

政府资源配置的界限,政府不直接干预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企业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照章纳税的市场主体,企业根据市场需求独立决定生产什么、为谁生产、生产多少、何时生产等生产经营问题。

而政府主要运用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等工具,调节企业等微观经济主体行为,从事宏观经济管理,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2、政事分开、政社分开,提高政府公共服务能力。

在市场经济体条件下,政府财政以

提供公共物品,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为目的,即公共财政。

而我国现行事业单位制度、社会团体管理制度及其资金供给,与公共财政要求还有一定差距,政事不分、政社不分,使政府职能存在明显“越位”现象。

3、国有产权管理职能与政府公共管理职能分开。

在我国政府职能转变中,与市场经济发达国家相比,如何处理国有产权管理职能与政府公共管理职能关系,是一个较为独特的问题。

4、政府职责分工的规范化、法制化。

我国政府经济职能转变,不仅要划分政府整体资源配置界限,解决政企不分、政事不分、政社不分的问题,还需要解决政府内部职责分工、走规范化、法制化道路。

5、宏观调控体系的建立与有效运行。

14.社会保障的功能

社会保障的功能,是指社会保障制度作用于社会各个方面所体现出的内在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保证社会成员生存权利的功能;

(2)风险分担功能;(3)收入再分配功能;(4)维护社会稳定功能;(5)调节宏观经济平衡的功能。

15.区域经济政策的特点

区域经济政策的基本功能就是:

(1)对全国区域经济发展进行统筹和协调,指导各个区域经济的发展,把每个区域都纳入到全国经济发展之中,充分发挥地区间的优势和潜力,为全国经济发展做贡献;

(2)根据局部利益服从全局利益、短期利益服从长远利益的原则,协调各个区域的经济发展与全国经济发展的关系,以及重点发展区域与其他区域发展的关系;

(3)根据平等互利、分工合作、共同发展的原则,协调区域之间经济发展关系,推动区域之间分工和合作;(4)根据加强民族团结、增强国家凝聚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协调的原则,协调经济发达区域与经济欠发达之间的关系,促进欠发达区域的经济发展。

16.组织政府收入应遵循的原则

组织政府收入的原则,主要包括:

(1)从发展经济入手,增加政府收入的原则;

(2)利益兼顾的原则;(3)合理负担的原则;(4)公平与效率兼顾的原则。

17.影响公债规模的因素

一个国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维持经济良性发展的债务规模是不同的。

不同国家在同一时期所需的债务规模也是不同的。

影响公债规模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儿个方而

(1)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公债规模的主耍原因。

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是政府债务规模大小的决定因素。

对于债务人政府來说,经济发展水平越高,意味着社会所创造的财富越多,政府从社会所创造的国民收入屮能够筹集到的税收等其他财政收入也就越多,这无疑会提高政府的偿债能力。

此外,对于债权人来说,经济发展水平越高,意味着他们的收入水平越髙,从而手中闲散的资金也就越多,而这些闲置资金的存在是公债收入的最终来源。

(2)生产关系类型;不同生产关系,不同社会经济制度的国家,其举借公债的规模有很大的不同,最明显是社会主义制度与资本主义制度的区别。

由于资本主义公债主要用于弥补财政赤字,是将生产经营资本转川于非牛产性方面,这样对于具经济规模來说,资本主义赤字公债的举借就应小一些。

社会主义公债则不同,它主要用于筹集建设资金,而且社会主义公债的发行对社会再生产的正常运行的危害性可能相对小一些。

这样,社会主义公债的发行规模可以相对大些。

当然,社会主义公债的发行也有其客观限制,并不是因为公债收入被用于经济建设而例外。

(3)政治安定背景;在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和同样牛产关系情况下,不同的政治背景决定着不同的公债发行量限量。

一般来说,当政治背景允许发行强制性公债时,公债规模就相对大一些,比如在西方国家,战时强制发行了远比平时规模人得多的公债。

反之,当公债进行经济发行时,其规模要相对小一些。

此外如公众舆论的压力,以及像美国国会对公债发行规模规定最高限额等,也将成为影响公债规模的因素。

(4)国家职能范围;国家职能范围的大小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一国财政赤字的规模,而对财政赤字的存在则是公债产生最初动因。

公债授初是作为弥补财政赤字手段而产牛的。

直到19世纪以前,国家费用都未区分经常费用和临时费用,各种临时费用发生的预算支出虽然通常都由公债融资来解决,但以经常收入支付一切经常开支的均衡财政被视为健全财政标准。

到19世纪末,德国财政出现了以瓦格纳和施泰因为代表人物的社会政策学派。

瓦格纳在总结徳国预算支出逐渐增长的基础上提出了“经费膨胀规律”的观点。

他认为,生产这一规律一是由扩充和坚强国家职能内容的经费增加引起的内涵性经费膨胀;二是由于国家新职能的产牛而导致的外延性经费膨胀。

既然经费膨胀不对避免,租税收入不是以支付经费开支,发行量公债就在所难免。

(5)财政政策选择;-•个国家在特定时期实行紧缩性财政政策,财政赤字规模较小,公债规模也会相对减小;但若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拉动总需求必然以扩人公债发行为条件。

(6)金融市场状况;公债作为货币政策的一种重要工貝,主要是通过公开市场业务來操作的,而公开市场业务能否顺利进行要看金融市场的发育状况。

中央银行开展公开市场业务要以一定规模的公债为条件。

就公开市场业务而言,如果公债规模过人导致公债难以卖出,或者公债规模过小,屮央吞吐的公债规模罐不足以影响货币供应量,公开市场业务都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

(7)公债管理水平。

政府对债务管理方面的水平高低也会影响公债规模。

如果政府的债务管理水平很高,具体表现在公债发行费用很低、公债的种类结构、利率结构、期限结构合理、公债资金使用率较高等方血,比相对佼小规模的公债就能产生较高的经济效应和社会效应。

反Z,如果政府管理公债的水平较差,那么就需要较人量的公债才能产生同样的效益。

因此,公债规模还受政府债务管理水平的影响。

18.建立国有资产管理休制的原则

经过长期的国有资产经营的实践证明,要建立合理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应遵循以下基本准则:

(1)政企分开;

(2)政府的社会公共管理职能与国有资产出资人职能分开;(3)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4)分级所有、分级管理;(5)正确处理所有者、经营者、生产者(企业职工)之间物质利益关系;(5)实现资产运营效益最大化的原则。

19,财政补贴的积极作用与局限性

财政补贴作为一种政府宏观经济调控的手段,对社会经济生活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主要体现在:

(1)有效调节社会供求平衡,维护宏观经济稳定;

(2)促进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3)配合自然垄断领域的管制价格,提供社会福利;(4)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快经济发展。

在对经济起积极作用的同时,财政补贴还有以下等方面的局限性:

(1)政府财政对一些经济活动长期提供大量补贴,将使价格与价值的背离长期化、合法化,从而削弱价格的调控功能;

(2)财政补贴不利于真实反映企业的经营业绩;(3)财政补贴加剧了财政收支的矛盾,使政府财政背上了沉重的负担。

20、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不同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有着以下的差异:

(1)制定政策的主体有差别。

财政政策主体是政府,货币政策主体是一国货币当局(一般为中央银行);

(2)政策目标有区别;虽然经济增长、物价稳定、充分就业和国际收支平衡等都是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宏观经济目标,但各有侧重。

货币政策侧重货币稳定,而财政政策侧重于其他更广泛的目标。

在供给与需求结构的调整中,财政政策起着货币政策所不能取代的作用,调节产业结构、促进国民经济结构的合理化。

在调节收入分配公平方面,货币政策也往往显得无能为力,只能通过税收、转移支付等财政政策手段来解决。

(3)政策手段有区别;财政政策主要手段是税收、政府公共支出、政府转移支出;货币政策主要手段是公开市场业务、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贴现率、信用控制等。

它们在其特性、运作方式等方面都有很大差异。

(4)政策时滞不同;政策时滞是指从发生问题、认识到需要采取政策行动到政策产生效果为止所需要的时间。

任何政策都存在着时滞问题,时滞越短,政策当局越能够对有关情况做出及时反应,政策越能及时发挥作用。

按照不同阶段政策时滞可划分为内部时滞和外部时滞。

内部时滞是从发生问题到政策当局意识到应该采取措施,到政策制定并开始执行所需要的时间。

一般来说,货币政策的内部时滞较短。

而要变更财政政策手段如公共支出、税收等则需要通过冗长的立法程序。

外部时滞是指从政策开始执行到政策对目标发挥作用之间需要的时间。

相对来说,财政政策的外部时滞较短,而货币政策则是通过货币供给量、利率来间接地影响微观组织的经济活动。

(5)对利率的影响不同;当经济过热时,紧缩性财政政策采取缩减财政支出,提高税收,减少财政支出的手段进行宏观调控,从而使货币需求减少,而货币供给量作为外生变量不变,货币供求结构的改变导致利率下降;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则采取进行公开市场业务操作、提高再贴现率等手段减少货币供给量,提高利率。

可见,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对利率变化方向有不同影响,这个差异表明可将两个政策搭配使用,以实现一些本来相互冲突的目标。

(6)对投资的影响不同。

我们知道,投资与利率之间存在着很强的相关性,利率下降,融资成本降低,也就是投资的机会成本即利息下降,私人投资(如机器设备等的购买)上升;反之,利率上升,投资下降。

所以,扩张的财政政策往往产生挤出效应,提高利率而导致私人投资下降;而扩张的货币政策往往降低利率刺激私人投资。

当然,这不包括投资补贴的财政政策,它对私人投资是正效应的。

三、客观题

1、政府经济的目的是(Ab

A、满足社会公共需要B、追求商业利润C、满足官僚享受D、维护阶级统治

2、科斯定理的前提假设是(A>>

A、交易成本为零或很低B、交易成本很高

C、交易价格很低D、交易价格很高

3、政府在公共投资中的作用不包括(C卜

A、弥补市场失灵、有效配置资源

B、利于强化国有经济在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产业领域的地位

C、调节社会分配状况

D、对经济总量和结构将产生调节效应

4、下列商品中税负较易转嫁的是(A)

A、供给弹性大、需求弹性小商品B、供给弹性大、需求弹性大商品

C、供给弹性小、需求弹性小商品D、供给弹性小、需求弹性大商品

5、我国下列税种中属于中央税的是(B)o

A、营业税B、消费税C、城镇土地使用税D、增值税

6、国有资产收益的来源是(Db

A、转移价值B、工资C、转移价值和工资D、剩余产品价值

7、债务风险管理是研究风险发生规律和风险控制的技术,它不包括那个环节(Db

A、风险识别B、风险分类C、风险估计D、选择风险管理技术

8、下列措施中可有效降低货币供给量的是(Bb

A、降低再贴现率B、提高法定准备金率

C、在公开市场上购买证券D、放松对消费者信用的控制

9、按照联合国范本和经合组织范本的规定,下面那一项不是确定居民身份判断规则

(Bb

A、是否具有经常性住所B、看其重要利益中心设在哪国

C、是否有习惯性住所D、是哪个国家的国民

10、造成国际重复征税的基本原因是(Bb

A、跨国所得B、税收管辖权的冲突

C、税收竞争D、税法不统一

11.政府经济的依据是(B\

A、道德劝说B、社会公共权力C、财产所有权D、法律制度

12.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在消费量上的区别是(A\

A、社会总消费量二每个消费者的个人消费量。

B、社会总消费量二每个消费者的个人消费量之和

C、社会总消费量>每个消费者的个人消费量之和

D、社会总消费量v每个消费者的个人消费量之和

13.政府支出规模一般呈现(B)趋势。

A、不变B、增长C、减少D、无法考察

14.公共投资与私人投资根本性的区别不包括(DL

A、投资主体和投资能力不同B、投资效益的评价标准不同

C、投资范围不同D、投资的监管方式不同

15.当政府收入增长率低于物价上涨率时,政府收入(C卜

A、名义增长,实际也增长B、名义负增长,实际增长

C、名义增长,实际减少D、名义负增长,实际负增长

16.下列税种属于直接税的是(D\

A、增值税B、消费税C、关税D、所得税

仃、国有资产收益的获得是凭借(BL

A、社会公共权力B、对国有资产的所有权

C、政府信誉D、企业的自愿捐助

18、隐性债务是指(Ab

A、没有反映在政府预算帐面上的债务B、不会都变成政府现实债务的债务

C、不会引发债务风险的债务D、政府刻意隐藏的债务

19.扩张性财政政策和紧缩性财政政策的划分依据是(A\

A、按财政政策对社会总需求的不同影响划分B、按财政政策作用的对象划分

C、按政策目标的性质方面划分D、按照财政政策作用的方向划分

20、在消除国际重复征税的各项方法中,最彻底的方法是(D\

A、扣除法B、抵免法

C、低税法D、免税法

21、政府失灵的原因包括(ABCDb

A、政府决策信息的有限性B、市场及主休行为控制的有限性

C、对政府机构控制的有限性D、政治程序实施中的有限性

22、政府支出绩效与微观经济主体支出的绩效相比,差别主要在(BCb

A、经济活动的地位不同B、成本与收益的计算范围不同

C、在具体进行相关方案的选择的标准不相同D、支岀的目的不同

23、社会保险与普通商业保险的区别在于(ABCL

A、兴办的主体不同B、前者有强制性,而后者没有

C、前者有福利性,而后者没有D、达到的目的不同

24、按照计算方法和依据的差别可将累进税率分为(ABCDL

A、全额累进税率B、超额累进税率C、全率累进税率D、超率累进税率

25、在公共定价时,政府面临着(ABC)的选择。

A、按边际成本定价B、按平均成本定价

C、高于平均成本定价D、低于平均成本定价

26、公债流通市场的交易方式有(ABCD)o

A、现货交易B、回购交易C、期货交易D、期权交易

27、政府预算具有(ABCD)的特征。

A、年度计划性B、法律性C、集中性D、公开性

2&制定区域经济政策是必须考虑(ABCb

A、要服从全国经济整体发展的需要

B、服从国际形势变化和国家安全战略的需要

C、服从全国社会发展的需要

D、国际收支平衡的需要

29、判定法人居民的标准主要有(ACD)o

A、总机构所在地标准B、收入主要来源地标准

C、公司的控制权所在地标准D、注册所在地标准

30、一般而言,社会保障基金的来源主要有(ABC)□

A、用人单位缴纳B、劳动者交纳C、政府财政拨款D、国外援助

31、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之间的区别在于(ABb

A、消费的非竞争性B、消费的非排他性

C、消费的竞争性D、消费的排他性

32、下列财政支出中属于按支出具体用途分类的有(ABCDL

A、基本建设支出B、企业挖潜改造资金

C、科技三项费用D、农业支出

33、财政投融资和一般商业投融资相比,其特点有(ABCV

A、财政投融资的目的性很强

B、财政投融资资金的使用,具有鲜明的公共性,追求是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C、财政投融资的资金来源具有多样性的特点

D、财政投融资的资金来源具有单一性的特点

34、对财政补贴从社会经济运行过程中补贴的环节划分可分为(ABCb

A、生产环节补贴B、流通环节补贴

C、消费环节补贴D、分配环节补贴

35、政府收入的替代效应会导致人们(BCb

A、增加重税商品的消费量B、减少重税商品的消费量

C、增加低税商品的消费量D、减少低税商品的消费量

36、从拉弗曲线我们可以得知(ACb

A、税率的高低和税收量的大小不一定按同一方向变化

B、税率的高低和税收量的大小按同一方向变化

C、政府要想取得同样多的税收收入,可以采取高低两种不同的税率

D、政府要想取得同样多的税收收入只可以采取一种的税率

37、第二步利改税的内容主要有(BCD)b

A、对有盈利的国营大中型企业(包括金融保险组织),根据实现的利润,按55%的税率交纳所得税

B、盈利的国营企业征收所得税

C、国营大中型企业还要征收调节税

D、废除工商税,开征产品税、增值税、营业税及盐税

3&与单式预算相比,复式预算的优点有(BC卜

A、有利于反映预算的整体性、统一性,可以明确体现政府财政收支规模和基本结构

B、体现了不同预算收支的性质和特点

C、有利于提高预算编制质量,加强预算资金监督与管理

D、能完全反映政府预算赤字的真正原因

39、区域经济政策有(ABCD)特点。

A、差异性B、综合性C、协调性D、阶段性

40、社会救济的功能有(ABCDb

A、解救功能B、辅助功能C、稳定功能D、激励功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