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导读《红楼梦》研学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464063 上传时间:2023-01-24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0.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名著导读《红楼梦》研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名著导读《红楼梦》研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名著导读《红楼梦》研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名著导读《红楼梦》研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名著导读《红楼梦》研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名著导读《红楼梦》研学案.docx

《名著导读《红楼梦》研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名著导读《红楼梦》研学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名著导读《红楼梦》研学案.docx

名著导读《红楼梦》研学案

【预习导读】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曹雪芹的一部《红楼梦》不知牵动了多少人的肝胆柔肠。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文学创作的巅峰之作,代表了中国古典小说的最高成就。

王国维把《红楼梦》赞誉为可与西方伟大作家歌德的《浮士德》相媲美的文学巨著。

在国外形成这样的看法:

不了解《红楼梦》就几乎等于不了解中国的文化和社会。

红学与甲骨学、敦煌学一起,被国外学者列为关于中国的三门世界性显学。

从本单元《林黛玉进贾府》这篇课文看出,《红楼梦》在艺术上的最大特色是作者善于刻画人物,作品表现人物性格的复杂性,描写因人而异,细节描写传神精妙。

鲁迅说:

“自从《红楼梦》出来以后,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打破了。

在人物塑造上,《红红楼梦》一反好人完全好,坏人完全坏的类型化写法,真实地写出了人物的复杂性,多面性,而且人物的描写更细腻,更多样,打破了传统肖像描写崇尚简练传神的写法。

请同学们抱着对经典尊崇的态度,认真阅读原著,一起走进作者笔下异彩纷呈的红楼世界,去品味其中的百般滋味,然后完成研学案。

 

名著导读——《红楼梦》

【学习目标】

1、了解曹雪芹的生平和《红楼梦》的成书过程。

2、初读《红楼梦》,能复述《红楼梦》的故事梗概,了解《红楼梦》的基本思想。

3、培养阅读小说的兴趣,从优秀的小说中汲取思想、感情和艺术的营养,丰富、深化对历史、社会和人生的认识,提高文学修养。

【学习重难点】

1、了解《红楼梦》的基本思想,把握《红楼梦》前五回的内容梗概和在小说中的作用。

2、认识《红楼梦》作为中国古典小说巅峰之作的思想价值和艺术价值,激发学生研读《红楼梦》的兴趣。

【过程与方法】

一、曹雪芹的生平与创作

曹雪芹(1715~1763)名霑,字梦阮,号雪芹、芹圃、芹溪,是我国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

他祖籍辽阳,先世原是汉人,后为满洲正白旗“包衣”(满洲贵族的家奴)。

曹雪芹的曾祖父曹玺曾担任江宁织造,曾祖母孙氏做过康熙的保姆。

祖父曹寅做过康熙的伴读和御前侍卫,后任江宁织造,兼任两淮巡盐监察御使,极受康熙宠信。

康熙六下江南,其中四次由曹寅负责接驾,并住在曹家。

曹寅是当时的“名士”,能写诗、词、戏曲,又是有名的藏书家,著名的《全唐诗》就是由他主持刻印的。

这样的家庭传统对培养曹雪芹的文艺才能起了一定的作用。

曹寅病故后,其子曹颙、曹頫先后继任江宁织造。

他们祖孙三代四人担任此职达60年之久。

所以,曹雪芹在少年时代,经历了一段富贵荣华的贵族生活。

但是,康熙皇帝死后,曹家也开始走下坡路。

由于封建统治阶级内部政治斗争的牵连,曹家遭受一系列打击。

雍正五年,曹頫以“行为不端”、“骚扰驿站”和“亏空”的罪名而被革职,南京的家产全被抄没,仅把北京的房产“酌量拨给”,“以资养赡”。

曹頫下狱治罪,“枷号”一年有余。

这时,曹雪芹随着全家迁回北京居住。

曹家从此一蹶不振,日渐衰微。

家庭衰败之后,曹雪芹基本上过着穷困潦倒的生活。

晚年,曹雪芹移居北京西郊。

生活更加穷苦,“满径蓬蒿”,“举家食粥”。

他以坚韧不拔的毅力,专心一志地从事《红楼梦》的写作和修订。

乾隆二十七年(1762),由于幼子夭亡,曹雪芹感伤成疾,卧床不起。

到了这一年的除夕(1763年2月12日),终于因贫病无医,“泪尽而逝”。

曹雪芹的最大的贡献在于小说的创作。

他创作的小说《红楼梦》,又名《石头记》,内容丰富,思想深刻,艺术精湛,把中国古典小说创作推向最高峰,对中国文学和世界文学都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公认是世界文学第一流的作品。

对它的研究,很早已在国内外形成一种专门的学问,称为“红学”。

二、《红楼梦》创作的时代背景

《红楼梦》出现于所谓的“乾隆盛世”。

这个时期从表面看来,好像太平无事,但骨子里各种社会矛盾(贵族地主和农民的矛盾、新兴市民社会力量和封建统治的矛盾、初步民主主义思想和传统的封建主义思想的矛盾以及封建统治者内部的矛盾)正在加剧发展,整个王朝已到了盛极而衰的转折点。

曹雪芹敏锐地感到时代风雨的来临,在自己丰富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创作了这部不朽的巨著,全面而深刻地反映了时代的特征。

三、《红楼梦》内容提要

《红楼梦》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为背景,故事情节由主次两条矛盾线索构成的。

一条是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为中心,是贯穿全书的主线。

它以宝、黛争取爱情自由、婚姻自主和个性解放的思想同封建制度、封建礼教之间的矛盾为线索,以宝、黛最后对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的彻底背叛和爱情的悲剧结局而告终。

这条线索从第三、四两回,林黛玉和薛宝钗接踵来到贾府,与宝玉的爱情纠葛开始形成,并在矛盾中向前开展。

直到第九十七、九十八两回,黛玉和宝钗在“哀”“乐”截然不同,“悲”“欢”强烈对比之下,一个“魂归离恨天”,一个“出闺成大礼”,终成悲剧结局,是主线的高潮,也是实现全书主题的集中所在。

后二十一回,则是在高潮的余波中,情节的下降、结尾阶段。

在这个阶段里,贾家被抄而又赢得一个回光返照的局面。

最后宝玉遁入空门,全书结束。

从这条主线看,造成宝、黛爱情悲剧的根本原因是:

在封建制度与礼教的桎梏下,青年男女爱情、婚姻不能自主,而取决于封建家长的意愿。

其结果是,同时酿成3个人的悲剧:

林黛玉,为爱情熬尽最后一滴眼泪,含恨而死;贾宝玉,终于离弃“温柔富贵之乡”而遁入了空门;薛宝钗,虽成了荣府的“二奶奶”,却没有真正赢得爱情,陪伴她的是终生的凄凉孤苦。

《红楼梦》的另一条线索是以宁、荣二府及其社会关系为中心,由一些彼此独立而又互相关联的情节组成的副线。

它以封建的阶级压迫,等级制度以及封建贵族寄生腐朽,荒淫糜烂的生活所造成的封建制度自身的矛盾为线索,以贾府及其亲族的一一衰败为结局,不仅构成主线的社会背景,并与主线殊途同归,提示和鞭笞了封建制度的罪恶。

四、《红楼梦》主要人物

《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中一部最优秀的现实主义文学巨著,是作者曹雪芹给子孙后世留传下来的一件宝贵的艺术珍品。

《红楼梦》出世以后,它所具有的思想艺术力量,立刻惊动了当时的社会。

因此在当时有“闲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是枉然”一说。

《红楼梦》在它带给社会巨大的影响之后,也引起了人们对其品评、研究的兴趣。

下面是一个从《红楼梦》欣赏者的角度来对其中的主要人物进行一些评说。

(一)贾宝玉

要评说《红楼梦》中的人物,首要的当数男主人公贾宝玉了,作为贯穿全书始终的人物,作者曹雪芹在其身上着力最多,寄托也最深,他成为了中国小说史上塑造得最为成功的艺术典型之一。

作为荣国府嫡派子孙,他出身不凡,又聪明灵秀,是贾氏家族寄予重望的继承人。

但他的思想性格却促使他背叛了他的家庭。

他的叛逆性格的形成不是偶然的。

小说充分描写造成他的性格的生活环境和他的具体境遇的各方面特点,深刻揭示了他性格成长的主客观原因。

一方面,以男子为中心的贵族社会是那样虚伪、丑恶和腐朽无能,使他因自己生为男子而感到终身遗憾;另一方面,少女们的纯洁美好又使他觉得只有和她们在一起才称心惬意。

丫鬟们的深挚纯洁、自由不羁的品格感染着他,她们由于社会地位所遭到的种种不幸也启发着他。

在贾宝玉的直感生活里,她们和那些以世俗男性为主的居于中心统治地位的势力,在每一点上都形成鲜明的对照:

聪明和愚蠢,纯真和腐朽,洁净和污浊,天真和虚伪,善良和邪恶,美好和丑陋。

贾宝玉在这样的环境里,逐渐形成自己思想感情的爱憎倾向,发展了他的叛逆性格。

在小说第三回中有两首《西江月》,是这样描写宝玉的:

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

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

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

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

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

可怜辜负好韶光,于国于家无望。

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

寄言纨绔与膏梁:

莫效此儿形状!

这两首《西江月》是从封建统治者的思想出发,所反映的是封建家长对宝玉盼着他中举,扬名以继承地主阶级事业的“良苦用心”。

而作者正是借《西江月》寓褒于贬,充分概括了在宝玉身上最突出的闪亮点——叛逆性格。

词中说他:

“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

”其实就是说他不肯“留意于孔孟之间,委身于经济之道”,不愿走封建家长为他规定的读书应举、结交官场、遵从礼法、经帮济世的人生道路,而是鄙视功名利禄,厌闻“仕途经济”的学问。

贾政要他刻苦攻读,结交官场人物,把重振家业的希望寄托在他身上,可是他偏偏看不起科举仕宦,认为这只是“须眉浊物”、“国贼禄蠹”之流用以沽名钓誉的手段。

他认为那些程朱理学之类的儒家著述,“都是前人无故生事”是“杜撰”出来的。

他甚至认为八股时文是“后人饵名钓禄之阶”,是“拿安诓功名混饭吃的”。

他把封建统治者奉若神明的儒家道学批评的一文不值。

基于此种想法,他宁肯去读《西厢记》《杜丹亭》这类被封建卫道者视为邪书的“小说淫词”,也不去读《四书》,讲“八股”,听“仕途经济”的“混帐话”。

对于封建礼教,除晨昏定省之外,他尽力逃避参加士大夫的交游和应酬。

对于封建士子考取功名利禄从而封妻荫子的最高理想,他十分厌恶,全然否定。

他只企求过随心所欲、听其自然的生活,即在大观园女儿国中过斗草簪花、低吟悄唱、自由自在的生活。

“我此时若果有造化,趁着你们都在眼前,我就死了,再能够你们哭我的眼泪,流成大河,把我的尸首漂起来,送到那鸦雀不到的幽僻去处,随风化了,自此再不托生为人,这就是我死的得时了。

贾玉玉的叛逆精神不仅表现在他坚决不肯走封建主义人生道路,还表现在他对“男尊女卑”的封建传统观念大胆地提出了挑战。

贾宝玉性格的核心是平等待人,尊重个性,主张各人按照自己的意志自由活动。

在他心里,人只有真假、善恶、美丑的划分。

他憎恶和蔑视世俗男性,亲近和尊重处于被压迫地位的女性。

他说过“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子是泥做的骨肉。

我见了女儿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

与此相连,他憎恶自己出身的家庭,爱慕和亲近那些与他品性相近、气味相投的出身寒素和地位微贱的人物。

这实质上就是对于自己出身的贵族阶级的否定。

宝玉追求的爱情婚姻也是建立在这种叛逆思想的基础上的。

封建的婚姻要听从父母之命,取决于家庭的利益。

可是贾宝玉一心追求真挚的思想情谊,毫不顾忌家族的利益。

他爱林黛玉,因为林黛玉的身世处境和内心品格突出集中地包蕴了生活环境里所有女孩子一切使他感动、使他亲爱的客观与主观的特征。

他早已将追求婚姻自主和个性解放的思想昭然明世,他在梦中叫骂“和尚道士的话如何信得?

什么‘金玉姻缘’?

我偏说‘木石姻缘’”。

甚至拉着袭人的手把对黛玉的满腔情都倾诉了出来。

这个以叛逆思想为内核的爱情,遭到封建势力的日益严酷的压迫。

在小说的三十三回中,代表封建势力的贾政想置宝玉于死地,“以绝将来之患”。

宝玉遭了一顿毒打之后,非但没有屈服,反而因为认清了封建统治者的凶恶面目,他的叛逆性格更为坚定,他和黛玉之间的爱情也发展到了一个“心灵默契”的新阶段。

但宝、黛之间的爱情毕竟由于孤立无援,终于在封建势力的迫害下成了悲剧,这不仅是爱情的悲剧,也是一个社会的悲剧。

贾宝玉这个形象所体现的是初步民主平等思想。

但毕竟,他的思想还是有一点狭隘的。

例如,他不敢与封建制度彻底的决裂;他从来不敢和封建家长正面发生冲突,对抗比较消极;还有当他苦于找不到思想出路时,就产生了想死,想“化烟化灰”的虚无空幻的思想。

(二)林黛玉

林黛玉这个人物在读者心中的影响与贾宝玉几乎是等同的。

她是作者精心塑造的另一封建贵族阶级的叛逆者。

林黛玉出身于世袭侯爵的“清贵之家”。

由于生活思想环境比较开放的南方,加之父母钟爱,把她当作男孩来培养教育,使得她的思想比较开放,才华横溢。

后由父母早丧,她寄居到每日每时都发生仇恨、倾轧、争夺、欺诈的“本也难站”的贾府内。

“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一家子亲骨肉,一个个象乌眼鸡似的,恨不得你吃了我,我吃了你”。

在这样一种险恶的环境下,黛玉得不到一点欢乐幸福。

所以,林黛玉突出的性格特征是多愁善感,多疑任性。

“无事闷坐,不是愁眉,便是长叹,且好端端的,不知为什么常常便泪道不干的”。

这个性格特征,反映叛逆者同封建主义抗争与苦斗的艰难,反映了封建社会妇女的不幸。

但同时,险恶的环境也培育了她的叛逆性格。

她永远也学不会薛宝钗的处事圆滑,也学不会讨好封建统治大家长。

她眼里揉不得沙子,心里装不下尘埃。

她无视“温柔郭厚”的封建规范的存在。

她用她那“比刀子还厉害”的言语对贵族家庭中种种黑暗和丑行进行揭露和嘲讽。

我们常说,黛玉是多疑任性的。

但其实我们应该看到,她正是用她这种独特的方式来反抗封建礼教的束缚的。

除此之外,林黛玉还直接反抗封建礼教。

薜宝钗曾经一本正经地向她宣扬“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封建信条,她丝毫没有放在心上。

她才华横溢,写诗作赋不让须眉。

她还和宝玉有着同样的爱好,最爱看诸如《西厢记》、《牡丹亭》这类“移人心性”的“杂书”。

她蔑视封建礼教,诅咒八股功名的虚伪,从来不劝宝玉为官做宦,从来不用“仕途经济”一类的“混帐话”去劝说宝玉,因而深得宝玉敬重,被宝玉视为“知己”。

他们的这种共通点也成了他们爱情的共同基础。

他们的爱情是一种新型的、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属于未来的爱情。

这种爱情的最根本的特点,是建立在互相了解、思想一致基础之上的,表现得非常纯真、深挚、坚贞。

林黛玉本是一个“情痴”、“情种”,她为爱情而生,又为爱情而死,爱情是她的生命所系。

她对贾宝玉爱得真诚,爱得执著,始终如一,至死不渝。

但可悲的是宝、黛之间的爱情注定是一场悲剧。

顽固的封建礼教是不允许他们之间的爱情存在的。

于是以她的多病之身和小家子性儿为由,一次次地向他们的爱情发出警告。

但林黛玉始终保持着和封建势力不妥协的态度。

在焚稿断痴情一回中,她一面吐血,一面焚稿,以死向这个黑暗的社会表示最后的反抗。

在黛玉身上又使我们看到一种新型妇女的思想意识的萌芽。

(三)薛宝钗

薛宝钗是《红楼梦》中和林黛玉相对立的形象,在她身上体现了封建主义的理想和人生道路,她是封建社会中一位典型的标准的淑女。

薛宝钗一出场,作者就描写了她的美貌和品格。

她穿着“不见奢华,惟觉淡雅”,她“品格端方,容貌美丽”;“罕言寡语,人谓装愚;随分从时,自云守拙”。

这就概括地写出了她谨守封建礼教,顺应环境的个性特点,勾勒了一个封建淑女的轮廓。

这个人物的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她忠诚地信奉封建礼教,特别是强加在妇女身上的奴隶道德观。

她曾多次规劝贾宝玉走“仕途经济”、“立身扬名”之道,以至引起贾宝玉的极大反感,说她说的是“混帐话”,并说“好好的一个清白女子,也学的沽名钓誉,入了国贼禄蠧之流”;她也多次向黛玉、湘云进行“女子无才便是德”、“总以贞静为主”之类的封建说教。

这些都足以说明,在大观园的贵族少女中,她是受封建正统思想、封建道德观念毒害比较深的一个。

薛宝钗另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很世故,很会做人和处世。

在贾府这个派系复杂、矛盾重重的大家族中,她一方面抱取“事不关己不开口,一问摇头三不知”的明哲保身的处世哲学;另一方面,她又善于处理人际关系,和各方面的人保持着一种亲切自然、合宜得体的关系。

而在这种貌似不偏不倚的处世态度中,她特别注意揣摩和迎合贾府统治者的心意,以博取他们的好感。

贾母要给她做生日,问她爱听什么戏,爱吃什么东西。

她深知老年人喜欢热闹戏文,爱吃甜烂食物,就按贾母平时的爱好回答,都表现她世故虚伪。

她还当着面奉承过贾母。

她说:

“我来了这么几年,留神看起来,凤丫头凭她怎么巧,也巧不过老太太去。

”结果是贾母大夸奖她,“提起姊妹”,“从我们家四个女孩儿算起,全不如宝丫头”。

金钏儿投井自杀后,王夫人心里不安。

她安慰王夫人说:

金钏不会自杀;如果真是自杀,也不过是个糊涂人,死了也不为可惜,多赏几两银子就是了。

王夫人说,不好把准备给林黛玉做生日的衣服拿来给死者妆裹,怕她忌讳,薛宝钗就自动地把自己新做的衣服拿出来交给王夫人。

这—段文字不但是写她讨好王夫人,而且还显示出这个封建主义的信奉者是怎样的冷酷无情。

而对于被人瞧不起的赵姨娘等人,也未曾表现出冷淡和鄙视的神色,因而得到了贾府上上下下各种人等的称赞。

贾母夸她“稳重和平”;从不称赞别人的赵姨娘也说她“展样大方”。

就连小丫头们,也多和她亲近。

《红楼梦》塑造薛宝钗这一形象,深刻地揭露了封建思想和制度是怎样地禁锢着人性,摧残着人性,毁灭着人性。

是怎样地把“好好的一个清净洁白的女儿”,异化成为一个冷酷、残忍的人。

她是封建思想和制度的殉葬品。

同时,作者通过薛宝钗这个形象不仅更鲜明地反衬出宝、黛的叛逆性格和他们的真挚爱情的可贵;而且也具体、深刻的揭示了宝、黛爱情悲剧的社会根源。

贾府封建家长们从维护自己的家庭利益出发,要求宝玉将来能支撑这个摇摇欲坠的世家门户,因此在他们考虑宝玉的配偶时,必须服从于这个总的目的。

出身于皇商之家,受封建闺范教育很深,而又那样聪明、能干的薛宝钗,当然就成了他们最理想的人物。

在宝钗的背后有强大的封建势力作她的后盾,这就决定了宝、黛之间的恋爱只能以悲剧结束。

(四)王熙凤

在《红楼梦》中,作者为大家塑造了一个成功的反面形象,那就是王熙凤。

在她的身上,集中地体现了封建统治阶级的贪婪、凶残、狠毒、阴险狡诈的阶级本质。

作者通过她,更充分揭示了这个大家庭的腐朽和罪恶。

王熙凤,是贾琏的妻子,王夫人的内侄女。

她长着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

她精明强干,深得贾母和王夫人的信任,成为贾府的实际大管家。

她的性格基调可以比做一条美丽的蛇,内里是心毒手狠、贪婪无已、心计极深,外表则八面玲珑、惯于逢迎、口齿灵俐、谈笑风生、泼辣诙谐,“模样又极标致,言谈又爽利,心机又极深细,竟是个男人万不及一的”。

正像兴儿所说:

“嘴甜心苦两面三刀,上头一脸笑,脚下使绊子,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

她高踞在贾府的管家宝座上,口才与威势是她谄上欺下的武器,攫取权力与窃积财富是她的目的。

她极尽权术机变、残忍阴毒之能事,虽然贾瑞这种纨绔子弟死有余辜,但也可见其报复的残酷。

设计陷害尤二姐,以及帮助王夫人隐瞒消息设奇谋害死黛玉等一系列罪行,足见其阴险、恶毒。

她极度贪婪,为了三千两银子的贿赂,逼死了两条人命。

除了索取贿赂外,她还靠着迟发公费月例放债,光这一项就翻出几百甚至上千的利钱来。

抄家时,从她屋子里就抄出七八万金和一箱借券。

就连统治阶级所竭力宣扬的阴曹地府的威力,她也不加理睬。

她公然宣称:

“我从来不信什么阴司地狱报应的,凭什么事,我说行就行!

”王熙凤的所作所为,无疑是在加速贾家的败落,最后落得个“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的下场。

凤姐性格的充分描写,有力地暴露了封建统治阶级的丑恶和封建社会的黑暗。

五、《红楼梦》的艺术成就

《红楼梦》在继承中国古代小说艺术传统的基础上,有了很大的创造和发展,达到了我国古典小说前所未有的高峰。

第一,它的结构宏大而精致。

从纵的方面来说,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三人之间的爱情纠葛是贯穿始终的线索;从横的方面来说,《红楼梦》中存在着三个世界:

一个是大观园、一个是大观园之外的社会、一个是隐约虚幻的神话世界。

小说通过爱情主线将三个世界串连在一起,井然有序,丝毫不乱。

书中的每个事件都有它的来龙去脉,而且相互贯通,一个事件与一个事件互为因果,连环勾牵,毫不间断,交织成一张巨大密实的网,令《红楼梦》所展示的生活画面,如同生活本身那样错综复杂、丰富多彩。

第二,《红楼梦》的人物塑造具有突出的成就。

《红楼梦》中有名有姓的人物达四百余人,其中给人印象深刻的达数十人,而精心刻画的主要人物如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贾母、贾政、探春、晴雯、袭人等,跃然纸上,呼之欲出,具有极其鲜明的性格特征,成了中国文学中不朽的艺术形象。

作者善于通过不同的手法来塑造人物,或通过人物个性化的行为、语言,或通过环境描写来暗示,或通过对比、比较,或通过他人的评论等,这些手法运用得娴熟自然,浑然天成。

第三,《红楼梦》调动了我国诗词、散文、绘画、音乐、建筑、雕塑等一切艺术表现手段,创造出诗化的性格和诗化的意境与风格,这又是对以前叙事体小说的一个突破。

古代小说中的诗词,往往用于场面、人物外貌等方面的描写,常游离于人物性格之外。

《红楼梦》却将诗词歌赋与环境、人物、场面、情节等融合一起,达到人境合一、情景交融、神形兼备的艺术境界,给人以整体感、和谐感。

第四,《红楼梦》的语言有极高的造诣。

不仅极具个性化,而且简洁文雅,语汇丰富,俗雅得体,准确生动,是一种具有生活气息和强烈感染力的文学语言。

达到了中国古代白话小说的最高水平。

【基础知识的识记与辨别】

1、《红楼梦》原名,该书以、、三人的爱情婚姻悲剧为核心,以四大家族的兴衰史为轴线,浓缩了整个封建社会的时代内容。

2、《红楼梦》的通行本是一百二十回,一般认为后四十回是所作。

3、“,,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这是我国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的开卷诗。

4、“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

”一曲红楼多少梦?

情天情海幻情身。

作品塑造了三个悲剧人物:

为爱情熬尽最后一滴眼泪,含恨而死;终于离弃“温柔富贵之乡”而遁入空门;虽成了荣府的“二奶奶”却没有赢得真正的爱情,陪伴她的是终生凄凉孤苦。

5、《红楼梦》中有一个女子,她寄人篱下,渴望真挚的爱情,但在森严冷漠的封建大家族中,只能凄婉的唱出”一年三百六十日,”,这个人就是林黛玉。

6、《红楼梦》中“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是,该人最善弄权术,例如毒设相思局、弄权铁槛寺、逼死尤二姐、破坏宝黛婚姻,最后落了个“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的悲剧下场。

7、贾府的“四春”分别是:

孤独的、懦弱的、精明的、孤僻的,取“原应叹息”之意。

8、贾宝玉佩戴的玉叫,薛宝钗佩戴的是,史湘云佩戴的是。

9、“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暇。

若说没有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话?

”这首诗揭示了《红楼梦》中一对青年男女的爱情悲剧。

其中“阆苑仙葩”指的是,“美玉无暇”指的是。

10、贾府中的最高统治者是,管理贾府日常事务是,在管理上最具改革色彩的女子是。

11、《红楼梦》中有个女子不拘小节.喜欢身着男装,说话大大咧咧,甚至喝醉酒后在园子里的大青石上睡大觉,她是史湘云。

12、“拼着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一语出于《红楼梦》中之口。

“不是东风压了西风,就是西风压了东风”一语出于《红楼梦》中之口。

“盛筵必散”一语出于《红楼梦》中之口。

【拓展、检测训练】

一、简述《红楼梦》前五回在整部小说中的作用。

二、简述“木石前盟”的故事。

三、简述“宝黛初会”的情节内容。

四、请写出《红楼梦》中金陵十二钗(正册)中的人物姓名。

五、《红楼梦》曾在第23回和第27回先后两次描写到林黛玉葬花。

黛玉葬花有什么寓意?

请结合相关情节作简要分析。

六、“林黛玉与薛宝钗”这两个文学形象,你更喜欢哪一位,请陈述理由。

【学习小结】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文学的巅峰之作,而本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林黛玉进贾府》选自书中的第三回。

它通过一个从未进过贾府的少女林黛玉的眼光,对贾府的环境和主要人物进行了必要的交代。

同学们,在阅读《红楼梦》时可从三个方面欣赏品味:

1、了解典型环境描写的意义

2、体会人物的性格特征与小说高超的艺术手法

3、注意揣摩语言

 

名著导读答案——《红楼梦》

【基础知识的识记与辨别】

1、《石头记》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贾、王、史、薛2、高鹗

3、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4、林黛玉贾宝玉薛宝钗5、风刀霜剑严相逼

6、王熙凤7、元春迎春探春惜春8、通灵宝玉金锁玉麒麟

9、林黛玉贾宝玉10、贾母王熙凤探春11、史湘云

12、王熙凤林黛玉秦可卿

【拓展、检测训练】

一、解析:

前五回是小说的序幕,也是小说的纲。

第一回先用“女娲补天”“木石前盟”两个神话,为塑造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染上一层浪漫主义色彩;接着通过冷子兴演说、林黛玉耳闻目睹、葫芦僧判案、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等情节,从不同方面介绍了贾府的主要人物,描写了贾府的环境,含蓄地暗示了主要人物的命运发展和结局。

二、解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