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您这样上课了吗.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463969 上传时间:2023-01-24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5.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老师您这样上课了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老师您这样上课了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老师您这样上课了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老师您这样上课了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老师您这样上课了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老师您这样上课了吗.docx

《老师您这样上课了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老师您这样上课了吗.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老师您这样上课了吗.docx

老师您这样上课了吗

老师,您这样上课了吗?

(转载)

 

 

 

   读了《今天,教师应该怎样上课?

》一博文,很受启发,觉得很有必要与老师们共享,现粘贴到此,希望能对老师们有所帮助。

 

    博文如下:

                       

    我认为,教师主要应具备三种能力,即更新自我的能力、教会学生学习的能力和科学评价学生的能力。

这三种能力都会集中表现在课堂教学中。

今天,我们教师应该怎样上课?

应该怎样使教师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地发挥出来?

应该怎样评价教师的课堂教学?

下面,我从教学管理的角度,谈谈我的认识,供教育管理者评价教师课堂教学工作时参考。

 

一、课堂教学要有“三声”

 

    课堂是教师工作、学生学习的主阵地,怎样构建高效课堂,怎样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每一名教师所追求的基本目标。

有一次,我问一位很优秀的教师:

“你上课成功的最大秘诀是什么?

”那位教师告诉我:

“课堂教学中,当我的心与学生的心融在了一起,教学肯定成功!

”这位教师的话对我们很有启发,课堂教学的效率,实际上就表现在教师“用心”教和学生“用心”学上。

师生之心相融,才能实实在在地获得教学的成功。

 

在课堂教学中,怎样做到师生心心相融呢?

我提倡,课堂教学要有“三声”:

 

    1.课堂教学中要有“笑声”

 

    我们有些教师上课,严肃有余,活泼不够。

课堂“火药”味太浓。

课堂上教师老绷着脸,想用严厉来镇住学生。

有时课堂上会出现斥责声、挖苦声,甚至出现哭声(不是感动)。

可想而知,这样的课堂,教学活动只会停滞或低效。

课堂教学中要有“笑声”,我们要懂得,师生之笑能舒缓紧张情绪,激发师生教学的积极心态,形成和谐的教学氛围。

教师要树立欢乐课堂的观念,使课堂有教学内容引发的笑声;有教学情境设置引发的笑声;有教师幽默语言引发的笑声;有学生机敏语言动作引发的笑声。

有笑声的课堂,师生关系和谐,学生注意力集中,学生学习参与度更大。

我认为,每一节课,教师至少要让学生笑一次。

心理学研究证明,人在快乐中学习,学习更主动,接受知识更快。

有笑声的课堂教学,教学效率会更高。

 

    2.课堂教学中要有“赞美声”

 

    我们有些教师上课,习惯于做“纠错”的工作(这也是必要的),教学中经常出现“批评声”、“叹息声”,这样容易造成学生“无声”。

其实,课堂就是学生出错的地方,教师要允许学生出错,如果没有错,那就不需要教学了。

教学中,我们要改变那种一味批评纠错的方式,用激励赞扬之声来促使师生进入教学的积极兴奋状态。

课堂教学中要有“赞美声”,教学中要有师生对教学内容的赞美;要有教师对学生学习进步和取得成绩的赞美;要有学生对教师精湛教学技艺的赞美;要有学生对学生学习创新的赞美。

这些“赞美”,催发师生学习进取精神,激活师生沉淀的潜力,提高师生的美感品位。

这样教学,使教学的内涵更加丰富,师生教学互动更为融洽,必将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3.课堂教学中要有“惊讶声”

 

    我们有些教师上课,比较注重教学任务按部就班地完成,但教学没有特点,少有亮点。

有的教师只强调学生的机械记忆(对某些知识是必需的),容易使学生产生学习上的“枯燥感”,学习缺乏激情。

课堂教学中要有“惊讶声”,我们要明白,每一教学内容必有令学生“惊讶之处”。

这要看教师是否能够挖掘教学内容并巧妙设置情景。

教师本身也能呈现“惊讶之举”,这要看教师是否具有较高的素质并拿出教学绝活。

“好奇”是孩子们的天性,课堂教学要激发学生的惊奇感,要引发学生的惊讶声。

这样的教学,能够引导学生学习自觉性,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启迪学生的创新意识。

有惊讶声的课堂,教学质量一定很高。

 

    课堂教学中的“三声”,能够拉近教师与学生的距离,使教师与学生心心相通,心心相融。

这时的教学定能迸发出成功的火花!

 

二、课堂教学要体现“六个度”

 

    随着我们对课堂教学认识的提高,教师们正在改变过去那种“选择适合教育的儿童”的做法,正在创造“适合于儿童”的教育。

教学怎样面对全体学生,怎样促进学生学习质量的全面提高,已成为教育管理者评价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

有教师对我说:

“现在的课越来越难教、越来越不会教了!

”这是一种教学观念还未更新的现象。

因此,我们要认真学习,更新自我,用现代教学理念来构建高效课堂。

 

    一节课上得好不好,课堂教学质量高不高,用什么来衡量呢?

我提出,课堂教学要体现六个“度”。

 

    1.课堂教学要体现学生主体的参与度

 

    教师上课面向全体学生,教学要以学生为本,以全体学生为本,这首先体现在学生主体的参与度上。

第一,要看学生参与学习的广度。

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用符合学生特点的、受学生欢迎的教学方法来吸引全体学生集中注意力学习,而不是只领着少数几个“优”生围着教师的教学“转”。

课上得好不好,先要看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的学生有多不多,要看有没有被遗忘的“角落”,有没有“差生”发言和参与教学活动。

第二,要看学生参与学习的深度。

教学中,教师要逐步引导学生进入主动学习的状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教学中,要看学生能不能向教师提问题,同学之间能不能争论问题。

如果一节课上下来,学生都“懂”了(经常有教师在下课前一分钟问学生:

“同学们都懂了没有?

”学生齐答:

“懂了”),这要么呈现出的是教学的假象,要么就是教学没有深度。

 

    2.课堂教学要体现学生心理的调适度

 

    教师上课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学生学习的心理状态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

教学中,有时会出现“教师精心准备的课,教下来效果不好”的现象。

有的教师常找的原因是“学生不配合”。

其实,任何一次教学的不成功,原因都应在教师自身上找。

教师备课,要“备学生”,要备知识技能以外的东西。

其中,怎样对学生课堂学习进行心理调适,是教师重点备课的内容之一。

课堂上,教师是否激发学生饱满的情绪;是否引领学生形成积极紧张的心境;是否帮助学生消除心理的干扰因素等,是教师教学能力高低的重要标志。

当一名学生回答问题错误,如教师一句“就你笨!

”那么这名学生这节课的学习便会就此停滞。

相反,如果教师引导激励恰当,学生心境会出现积极兴奋状态,这时,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实效性都会增强。

 

     3.课堂教学要体现学生思维的有效度

 

    课堂教学的根本任务是要调动学生的思维,通过教学过程,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有效得训练,从而产生思维共鸣。

因此,教师要根据一定的学习目标,精心设计问题,适时提出问题,以激活学生的思维。

教学中,教师要少提“是什么”的问题(许多事物一见便知,用不着去探讨它的概念);要多提“为什么”的问题,引起学生的积极思考;要精提“做什么”的问题,通过学生学习实践活动,引领学生把思维过程转化为智能的积淀和学习方法的运用。

这样的思维才有效度。

 

     4.课堂教学要体现学生情感的内化度

 

    “情感、态度、价值观”是新课程标准要求的教学三维目标之一,课堂教学不仅是知识技能的传授,不能忽视学生情感的培植和内化。

专家研究证明:

学习的成功,情感因素占80%,智力因素只占20%。

这充分表明情感因素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中,学生热爱学习,对学习知识的迷恋,被教学内容所感动,为探索真知而追求……这是学生情感内化的表现。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积极采用创设情境、启迪心智等方式,不失时机地促进学生情感的迸发和内化。

没有情感推动认知的教学、不是真情实感的教学、不能引起师生心灵共鸣的教学,是不成功的教学。

 

 

     5.课堂教学要体现学生语言的鲜活度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课堂教学的智能信息的传递,主要是通过语言来进行的。

因此,培养学生语言表达的鲜活度,是评价教学质量的重要内容。

课堂上,有的教师只注意学生答问的对、错,而不太注意学生答问语言的流畅性和表达方式的鲜活性。

这样的教学,是 “应试”的教学方式,是不完整的教学。

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评价学生答问知识的正确性,而且要评价学生语言表达逻辑性、规范性、流畅性,鼓励学生的个性化语言,倡导学生发言、说话:

大声、大方,敢说、敢问、敢争。

中小学正是学生语言发展的最佳时期,课堂教学千万不能忽视学生语言训练这一重要内容。

 

     6.课堂教学要体现学生能力的形成度

 

   教学的最终目的在于学生形成学习能力,学生能力形成的程度是教学检测的终结指标。

学生学习能力的形成是教师长期科学施教、求实训练、充分落实上述五个“度”的结果。

教学中,教师能够紧扣知识点,抓住重点、突破难点、看准疑点、突出特点、展示亮点,把知识技能的学习训练有机地转换成学生能持续学习的能力。

要努力消除学生只能“纸上谈兵”、“高分低能”、成为“考试机器”的现象。

我们不排除学生考试能力的培养,如学生考试心理素质、记忆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抓住要点言简意赅表达的能力、书写规范卷面整洁的习惯等,但更重要的是要把应试能力的培养与学生终生发展能力的培养有机的结合起来,学生终生发展能力的培养,是教育的根本目标。

 

    课堂教学的“六度”应成为教育管理者对课堂教学进行评价的基本标准。

 

三、课堂教学要做到“三实”

 

    课堂教学是落实教育内容、落实教育思想、落实教育目标的主阵地。

既要“落实”,就不能做“虚功”。

我常对校长和教师们说:

“教育千万不能搞形象工程,贻误学生,几乎无法挽救。

”课堂教学更是实实在在的事情,我们一定要做实。

一次,我问一位获竞赛课一等奖的教师:

“你平时都能像这样上课吗?

”这位教师回答说:

“平时教学很难做到这样。

”这位教师得回答是真实的。

今天,课堂教学要坚持改革的方向,要不断探索,不断创新,但是,课堂教学的“实”不能丢。

 

    怎样使课堂教学有实效,怎样的课堂教学能使广大教师都能实施呢?

我强调,课堂教学要做到“三实”。

 

    1.课堂教学要做到真实

 

   课堂教学是育人的重要过程,由教育本质所决定,教学必须遵循真实性原则。

教学中,教师要做到信息源(教材、教辅、音像、补充案例等)的真实,教学过程的真实,检测考评的真实。

教师要真实地了解班情、学情,教师备课既要备教材,更要备学生、备自己,使教学符合教学规律,符合学生学习实际,这样才能真实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有些课堂教学,特别是公开课、展示课、竞赛课,只是为了使教学“好看”,上课成为了一种“表演”,这就失去了教学的真正意义,容易产生对教师的误导。

我听过一些特别“精彩”,特别“顺利”的课,课后,一些教师就提出质疑,这个班的学生怎么这么聪明?

”。

教育要强化真实,只有真实,才有真知。

教师要用自己的真知灼见,去启迪学生的真情实感。

这样才能做到陶行知先生所说的“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2.课堂教学要做到朴实

 

    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的主渠道和基本形式,是广大教师和学生必须长期坚持的双边活动。

课堂教学的朴实,更能体现教学的规律和教学的真实;更能被广大师生所接受;更能体现教学的实效。

我不提倡上“豪华”课。

“豪华”课多半只能“看”,不能“用”。

特别是在公开课、竞赛课上。

一是多种现代化手段都用上,如录像、录音、课件演示、图片道具、师生表演等等,课堂教学使人眼花瞭乱(当然,必要的、能够突破教学重难点的现代技术手段,要恰到好处地用),这样的教学反而给人“哗”而不实的感觉。

另外,这样的教学成本过高,不利于推广,学校教师也只能是个别课点缀一下。

二是在展示课、竞赛课中,教师往往将一课书(一节内容)的最精彩部分都集中在40分钟里拿出来,这样的课平时常规教学不能复制,同样给人不实的感觉。

难怪许多教师在观摩学习课后感叹,“课上得很精彩,但我们上不起,学不了。

” 因此,我认为,课堂教学以实效为根本,还是朴实为好。

我们要倡导课堂教学现代化手段的运用,但不要“画蛇添足”;我们要倡导课堂教学的不断创新,但不要“买椟还珠”。

 

    3.课堂教学要做到扎实

 

    课堂教学的目的,是要使学生获得知识技能,掌握学习方法,激发思维活力,提高认知感悟水平,形成再学习的能力。

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一步一个脚印地扎实教学,来不得半点虚、空。

课堂教学强调全部教学内容,所有教学过程,面向全体学生的“落实”,因此,教学既要以“扎实”为出发点,又要以“扎实”为收获点。

我们发现,有的教师课讲得很好,“有看头”,“有听头”,但学生最后学习成绩不好(当然这里面还有应试的原因);有的教师上公开课、竞赛课“花样”很多,但落实知识、技能、方法不够,课上完后,教师还要给学生重讲一次。

这种做法,有违教学规律,容易贻误学生。

我们要坚持课堂教学的“扎实”,这种扎实不是死记硬背,不是照搬照抄,不是单纯的复制知识。

这种“扎实”应该体现课程改革的精神,要有知识技能学习的扎实,要有过程方法训练的扎实,更要有情感、态度、价值观培育的扎实。

扎实课堂教学,能使学生不断地“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扎实课堂,必能真正获得教学的实效。

 

    教育管理者评价教师的课堂教学,要倡立“三实”导向,注重课堂教学实效。

做反思型魅力教师的秘诀

 

第一次让我知道陶行知不仅是中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还是思想家的是我师范时一位教育心理学老师,他给我们讲了很多陶行知的教育观点。

后来,踏上教育岗位,又从一些报刊杂志中看到过陶老很多的教育事例,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三块糖果的故事,我感叹他真是一位与众不同的校长。

自从我认真地学习了《陶行知文选》,知道陶先生作为一名留洋的教育家,在深刻了解了中国的文化和社会现实的基础上,提出的教育学说,既强调了教育的现实功能,又关注了教育的终极目的,让我由衷的感赞和敬仰。

在他的教育理念中,我看到了学生不再是接受知识的容器、可任摆布的工具和分数的奴隶,而是充满生命活力的人,发展中的人,他们的人格和权利得到充分的尊重。

在他的教育理念中,我看到了学生成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人,有很高的积极性、主动性;在他的教育理念中,我看到了教师不再是学生的主宰者,而是他们的良师益友,教师懂得珍爱学生的生命,懂得开发学生的生命潜力,工作充满创造性。

老师教给学生的是通往知识宝库的钥匙,打下的是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一切的教育活动都是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进行的。

他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不仅在中国,而且在世界,都有重要的影响。

在他众多的教育名言中,给我感染最深的是陶行知先生的每天要四问:

一问我的身体有没有进步?

二问我的学问有没有进步?

三问我的工作有没有进步?

四问我的道德有没有进步?

中国古圣人孔子论语中讲:

吾日三省吾身,讲的就是一个人要每天善于反思、回顾,当然每日的三省可以反思出自己的德行等方面的优劣,这跟陶老先生的每天四问有异曲同工之妙,己逝的古贤人伟人早就知道了反思的重要性,何况当今时代的为人师表者。

作为新一代的人类灵魂工程师之称的教师,应该拥有这种自我反思的素质,而且应当把这种素质贯彻落实在具体行动上,使自己在每日的反思中成长,在反思中崛起,在反思中成才,这种反思应该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这也是我自认为的“做反思型魅力教师的秘诀——每日五问”。

 

一问:

“我今天读书了吗?

  我国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如何引导学生努力求学》一文中指出:

“好学是传染的。

一人好学,可以染起许多人好学。

就地位论,好学的教师最为重要。

要想有好学的学生,须有好学的先生。

换句话说,要想学生学好,必须先生好学。

唯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

”多么精辟的话语,廖廖数语,言简意赅地论述了教师学习的重要性。

一个教育工作者仅靠从师范院校所学的知识去从事教育事业是远远不够的,如果你从此不再学习,那么你还是早点去改变工作,教育工作是耽误不起的,是事后再也无法弥补的,我们决不能误人子弟!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论述教师的教育素养一文中也指出:

“教师要把读书当做第一精神需要,当做饥饿者的食物。

要有读书的兴趣,要喜欢博览群书,要能在书本面前坐下来深入地思考。

”“你要想成为一个真正的教师,就要让教科书成为你最基本的知识,使教科书成为你知识海洋中的一滴水。

因为只有当教师在书籍的世界里享有丰富而充实的生活的时候,教师才能赢得学生的思想和心灵。

”陶行知先生倡导的教师的好学精神与苏氏的思想如出一辙,无不说明教师读书的重要意义,无数的事实也证明了一个出色的教师必定是一个好学、饱学之士!

教师的文化底蕴对学生的一生影响是极大的,它能够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及审美观起到引导作用。

如果教师能不断提升自己的文化修养,开拓视野,积极学习,使自己的文化底蕴得到扩充,那么教师不经意间的谈吐便会留给学生美好的印象,而且能积极引导学生的奋斗发展方向。

作为新时代的教师应时刻把“学而不厌”进行到底,应做到:

同“学”。

学习不仅是学生的任务,也应该是教师的目标。

教师更应该重视自身学习态度,和学生打成一片,与学生一同学习,可以带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信息时代为学生提供了多种渠道摄取知识和锻炼思维的机会,因而有些学生在某些方面完全可能领先于老师,“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因此,老师必须永远保持积极进取的心态,及时转变自己的教学理念,自觉跟上时代的步伐;必须勤于学习,善于积累,建立起多元化的知识结构,成为一个博学的老师。

试想,如果学生每天都能从教师的身上发现不同的、新的东西,那么学生们就会信服你,才能热爱你所教的学科,从而享受到智力生活的快乐!

许多学生就是从对某个老师的“崇拜”和“敬佩”开始对某一学科产生浓厚兴趣的,这种影响力其实更具有强烈的潜在召唤效果。

因此,我每天都要问自己:

“我今天读书了吗?

二问:

“今天,我微笑了吗?

张艺谋拍摄的8分钟申奥专题片,出现频率最多的是笑脸,影片用无声的语言告诉世界:

“北京欢迎你!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部影片对宣传中国政府申办奥运会的思想立下了汗马功劳。

可见,微笑的影响力是十分惊人的。

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微笑是人类交流最有效的语言。

当我们对一个刚出生不久的婴儿近距离作微笑的表情时,婴儿能作出微笑的回应,从而愿意和你进一步交流;不同国度的人相处时,尽管可能语言不相通,但微笑能让他们拉近距离,促进交流。

教师在课堂上面带微笑上课,用微笑向学生传递爱的信息:

这个微笑是鼓励,那个微笑是赞赏,这个微笑是提醒,那个微笑是警告……让学生既感到亲切,又能得到放松,在和谐的教学氛围中学习知识,师生的沟通是快乐而积极的。

因此,我在上课前的几分钟预备时间中不仅要准备教案,更重要的是准备一个好的心情,能带给学生一个轻松的微笑,也一定能拉近师生间的心理距离,让学生感觉到老师是爱他们的,从而教师身上就有了“迷人的魅力”——这也许是一节成功的课的必要前提。

因此,每天上课我都要对自己说:

“今天,我微笑了吗?

三问:

“今天,我是否把爱的雨露洒向每一个孩子?

陶行知先生说过:

“教育不能没有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教师爱学生是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真诚地热爱学生,对学生倾注满腔热情是教师必须具备的品质,教育的过程也是师生感情互相影响、互相交流的过程。

老师只有对学生付出深深的爱,才能激发学生对老师的尊敬、信任和亲近,使学生对你所传授的知识感兴趣,自觉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十个手指也有长短”,更何况我们的学生?

他们之间势必存在着差异,但所有学生,不管是聪明的还是木讷的,是听话的还是淘气的,是家境优越的还是贫困的,都十分需要老师的关爱。

爱好学生是容易的事,爱那些让我们操不完心的学生就非易事。

因此,我们需要不断地提醒自己、不断地学会爱:

学会把每个学生放在与自己平等的位置上;学会尊重学生的人格;学会欣赏学生,挖掘他们的闪光点;学会向学生表达自己的爱;学会把学生看作自己生命中的一部分……只有这样,才能以更好的心态投入工作,才不会抱怨自己付出得太多,因为你会发现:

在付出爱的同时,我们也在收获着爱!

陶老“爱满天下”的至理名言,时时在昭示着我们:

教育事业是一项爱的事业,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一种“博爱”,爱依然是人民教师永恒的、无坚不摧的教育法宝。

陶行知先生说:

春天到了,你能叫桃花不开吗!

夏天到了,你能叫荷花不开吗!

秋天到了,你能叫菊花不开吗!

冬天到了,你能叫梅花不开吗!

那么爱到了,你能叫学生的心扉不被打开吗?

教育的本质应是生命孵化生命,心灵沟通心灵,品行影响品行,人格熏陶人格,情感点燃情感,爱呼唤爱。

因此,我每天都要问自己:

“我是否把整个身心都投入到钟爱的教育事业?

我是否把爱的雨露洒向每一个孩子?

四问:

“我真的用心钻研了吗?

教师的生命在于课堂,没有钻研精神的教师,很难在课改大浪潮里生存,更谈不上脱颖而出。

常常是教育时会生硬和机械地认为:

“对的就表扬、错的就批评”,在课堂教学领域里,只是课堂教学任务的完成,而并非把进入课堂的一切都当成实验的对象。

例如从教师的言行、学生的品行、学生的习惯养成、教学效果等反面来作研究。

真的很佩服爱迪生,他的成功不是一次实验、两次实验,是成千上万的努力实践。

爱迪生这种不畏艰难、刻苦钻研的精神常常引起我的自省,扪心自问:

我真的用心了吗?

我真的钻研了吗?

五问:

“今天,我有亲和力吗?

乌申斯基说过:

“如果教师要从全面育人,那么应该从各方面首先了解人。

”作为教师的我们,不妨问问自己:

我了解自己吗?

我了解学生眼中的我吗?

教师从教的感觉是很微妙的,如果你在每一节课上与学生相处的时候能感受到学生用微笑的眼神望着你,并积极参与其中,真正扮演了“课的主人”,这样的话从某种意义上说,你是成功的教师,因为这说明你上课的时候有激情,学生从各方面认可了你,你是一个有亲和力的教师;但如果你的感受是这样的——多数学生用冷漠的眼神看着你,或望着窗外,甚至干脆趴在桌上睡着了!

这就对你发出了一个警告:

你不是一个受他们欢迎的教师!

因此,我们每天都该问自己:

“今天,我有亲和力吗?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虽然已诞生了好几十年,但在教育发展的今天,仍然闪耀着不可磨灭的光辉,他的言行、思想仿佛就发生在昨天,难怪国人会尊称他是伟大的人民教育家。

我想,在教育改革浪潮掀起的今天,我们为师者必须时刻谨记陶公的教诲,更应该以陶行知先生为典范,时时反省自己,以好学之精神来影响和教育我们的下一代,这样我们中华民族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凡事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行动起来吧,只要行动,我们就会从陶老的教育理念中获益。

让我们在反思中崛起,做一个有魅力的老师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