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教案doc.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462939 上传时间:2023-01-24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1.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教案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教案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教案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教案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教案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教案doc.docx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教案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教案doc.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教案doc.docx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教案doc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教案

篇一:

第八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教案

第八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教学,帮助学生掌握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的总布局。

使学生认识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中,整个社会的发展和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的发展是相互依赖的。

理解“五位一体”的总布局是把握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领域,抓住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方面,是一个相辅相成的有机整体。

教学重点和难点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过程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分配制度

4、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5、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6、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7、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

8、创新社会治理体系

9、树立生态文明的理念

教学时数:

16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引言:

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建设社会主义应当实行什么样的经济体制,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重大问题。

在经济体制选择和探索的历史过程中,核心问题在于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

传统观念认为:

计划经济是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市场经济是资本主义特有的东西。

但实践中,市场和计划的矛盾俞益凸显出来,要求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和经济体制改革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明确我国对适合要求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探索,不是开始于改革开放之后,而是从50年代中期以来就一直没有停止过,其核心是寻求解决正确处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的方法。

改革开放后,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邓小平冲破了传统观念的束缚,创造性地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指明了方向。

形成和发展的道路:

渐进式改革道路:

在制定了改革方案后,分期分批地公布、执行改革方案,如中国的改革:

农村改革—城市改革—集体经济改革—国有经济改革—政府机构改革—事业单位改革。

与之对立的是闪电式改革:

如前苏联改革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形成和发展的过程:

概括起来,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突破了完全排斥市场调节的大一统的计划经济观念,形成了“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思想。

这一时期,在占主体地位的国有经济内大体上保持计划经济的基本架构,不采取重大的改革步骤,而把改革的重点放到国有经济以外的部门去,即在集体经济、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和外资经济等非国有经济中开辟市场经济的新园地作为补充,建立市场导向的新体制。

第二阶段,确认社会主义经济是建立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突破了长期以来把计划经济同商品经济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重新解释了计划经济的内涵。

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确认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党的十三大强调计划和市场的作用范围都是覆盖全社会的,新的经济运行机制,总体上应当是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的机制,是计划与市场内在统一的体制。

第三阶段,从根本上破除了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看作属于社会基本制度范畴的思想束缚,确认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邓小平在1992年初视察南方时,直截了当地阐述了他对于计划与市场问题的基本观点,即“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

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

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党的十四大明确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使我们党在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上实现了又一次重大突破。

明确思路:

十四大之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继续发展阶段:

①1993年,十四届三中全会,明确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

②2003年,十六届三中全会,对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积极体制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和任务。

③2007年,十七大,提出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要取得重大进展的要求。

④2012年,十八大,提出更大程度更广范围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⑤2013年,十八大三中全会,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重点)。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要点

邓小平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奠基人。

邓小平在领导我国改革开放的实践中,从1979年到1992年,先后有12次直接或间接谈到计划与市场、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问题。

(1)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不是区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标志,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不等于资本主义。

(2)计划和市场作为经济调节的两种手段,它们对经济活动的调节各有自己的优势和长处,也都有自身的不足和缺陷。

(3)市场经济作为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本身不具有制度属性,可以和不同的社会制度结合,但它和不同社会制度结合具有不同的性质。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1)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各类不同的企业都进入市场公平竞争,国有大中型企业在市场运行中发挥主导作用。

(2)在分配制度上,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把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既鼓励先进,促进效率,合理拉开收入差距,又缓解社会分配不公,防止两极分化,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3)在宏观调控上,社会主义国家对市场的调控具有较雄厚的物质基础,牢固的政治基础和广泛的群众基础,对市场的宏观调控能力可以较资本主义国家强得多,能够把人民的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结合起来,更好地发挥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把市场调节同宏观调控结合起来。

补充材料:

材料一:

2014年12月13日,访谈欧盟前主席:

为什么没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

在过去的近十年中,中国政府在一直在争取?

市场经济地位?

地位得到更多西方国家的承认,但这种努力并没有得到实质性的结果。

2014年12月13日,欧盟委员会前主席若泽〃曼努埃尔〃巴罗佐在?

三亚〃财经国际论坛?

上做了一番解释,其表示中国现在并没有满足所有的标准。

比如上市公司的一些要求,国家的一些干预,还有一些决策等等。

巴罗佐先生在2004年6月29日至2014年10月1日期间担任欧盟委员会主席,在此期间中国政府多次要求欧盟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该组织亦曾对此进行正式评估,但均未通过。

?

市场经济地位?

是一个经济学上的名词,它表示一个国家的市场经济的状况,按照一个国家市场经济在全国经济中的重要性,以及国家政府对于经济的干预程度,一般可区分为完全市场经济国家和非市场经济国家。

通常来说需要满足四个条件:

1、政府不能控制土地;2、政府不能控制工业总产值;3、政府不能控制劳动力和劳动力的价格和薪酬;4、政府不能控制一整套领域。

巴罗佐在这场论坛中表示?

当时我们并不反对认识到中国市场经济的地位,但我们有一系列的规则,必须要客观的执行这些规则,那时候我们觉得中国还没有完全满足这些要求。

?

其补充道?

我觉得认可中国市场经济的地位并没有太大的问题,我们主要是鼓励中国能够在一些行业当中做出一些改革,我想迟早这些问题会得到解决。

?

?

市场经济地位?

未被承认也会一定程度让中国在一些国际贸易摩擦案件中处于不利位臵,比如欧盟对中国光伏产品的反垄断调查、中美贸易摩擦等。

?

大家知道的太阳能板的问题,李克强总理给我打了电话,我们进行了长时间的电话沟通,后来我们找到了一个建设性的解决方案。

?

巴罗佐举例道。

据中国海关总署在2014年12月8日公布的最新数据,前11个月,中欧双边贸易总值3.43万亿元,增长

8.9%。

中美双边贸易总值为3.09万亿元,增长5.2%。

但两者目前都没有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

就这一话题,巴罗佐最后表示?

由于我们之间非常重要的贸易和投资的关系,最终会赋予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的,这个问题早晚会解决。

材料二:

市场经济地位是反倾销调查确定倾销幅度时使用的一个重要概念。

简单说,就是政府在国民经济中的宏观调控有多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有多少。

反过来说就是国民经济的自由化程度有多高。

现在几乎每个国家都有宏观调控。

只是西方宏观调控所占比例很小,而我们国家宏观调控比较多。

于是西方国家就不承认我国市场经济地位。

常常进行反倾销调查。

西方国家一直认为我国的出口产品价格太低。

并且认为这是中国政府操纵的结果。

西方认为主要是:

1我国政府压制工人工资,来降低我国出口产品成本,从而获得价格竞争力。

2政府过多的对经济干预。

3政府对某些出口企业的退税。

还有两个因素:

1不承认中国是市场经济地位是贸易保护的利器。

由于中国被认定为所谓的非市场经济国家,美欧等国就可以任意选定一个它们认为与中国经济发展水平大致相当的市场经济国家作为替代国,以替代国的成本数据来计算所谓的正常价值,并进而确定倾销幅度。

如20世纪90年代,欧盟对中国的彩电反倾销就是将新加坡作为替代国来计算中国彩电的生产成本。

当时,新加坡劳动力成本高出中国20多倍,中国的产品自然被?

计算?

成倾销。

相反,反倾销案发起国如果认定被调查商品的出口国为?

市场经济?

国家,那么在反倾销调查时,就根据该产品在生产国的实际成本和价格来计算其正常价格。

2、不承认中国是市场经济地位是政治谈判的砝码。

目前已经有79个国家和地区承认了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其中主要是发展中国家和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少数发达国家。

事实上,中国的市场化程度在逐渐提高。

与俄罗斯相比,中国改革进行得较慢,但是目前中国经济的市场化程度要远远高于俄罗斯。

但是,欧盟于2002年5月将俄罗斯视为反倾销法意义上的完全市场经济国家。

此后,美国于2002年6月也宣布承认俄罗斯市场经济地位。

2003年俄罗斯加入WTO。

中国和俄罗斯受到的区别对待,清楚表明市场经济地位更多地成为一个政治问题。

2004年欧盟曾试图解决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问题,但被美国阻止。

?

美国不解决,西方主流社会就解决不了。

?

如果美国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将会为其他西方发达国家起一个带头作用,但美国目前很可能会继续保留手中的这一砝码。

美欧不愿意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的一个根本原因是出于对国际竞争力的考量。

他们担心,中国的国企和政府公共部门会对外国民间企业构成强烈的竞争。

讨论:

如何正确看待西方主要国家不承认中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

基本思路:

(两个方面)

①中国正处在巨变之中,它不再是一个计划经济体,但也不是一个成熟的市场经济。

中国的情况处于这二者之间,中国是否是市场经济的问题,不是简单的是或否就能回答的。

②非市场经济地位问题使中国企业在应诉部分国家反倾销调查中遭受到不公平待遇,违反了世贸组织基本的公平贸易规则,对中国采取的是歧视性手段。

③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欧美对中国的严苛,并非坏事,可以加快中国市场经济改革的步伐。

4、2013年11月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大改革。

(重点)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中存在诸多问题:

市场秩序部规范,以不正当手段谋取经济利益的现象广泛存在;生产要素市场发展滞后,要素闲置和大量有效需求得不到满足并存;市场规则不统一,部门保护主义和地方保护主义大量存在;市场竞争不充分,阻碍优胜劣汰和结构调整等等。

解决问题的关键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实际上就是处理好在资源配置中究竟是市场还是政府起决定性的作用。

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决定性作用,原因分析:

市场配置资源是最有效率的形式,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市场经济本质上就是市场决定资源配置的经济。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也要重视政府作用的发挥,政府的职责和作用主要是:

保持宏观经济稳定,加强和优化公共服务,保障公平竞争,加强市场监管,维护市场秩序,推动可持续发展,促进共同富裕,弥补市场失灵。

案例:

荷兰阿姆斯特丹的鲜花市场:

花卉?

华尔街?

——阿斯米尔鲜花拍卖市场

阿斯米尔鲜花拍卖市场总建筑面积100万平方米,是世界上最大的商业建筑,号称比200个足球场还要大,还是室内的,确实是一眼望不到边。

其交易的鲜花品种高达1.3万种,每年的鲜花交易量占到荷兰总交易量的近50%。

而荷兰花卉出口量占世界的80%以上。

更令人惊奇的是,拍卖每天从早上6点到9点,而鲜花当天上午即可开始在世界各地的花店出售了。

阿斯米尔鲜花市场采取拍卖方式,比如说一束郁金香10荷兰盾,没人要就9荷兰盾,再没人要就8荷兰盾,直到有人要为止,这样,郁金香的价格就确定了,其他鲜花的价格则以郁金香为参照在短时间内全部确定。

然后,这些鲜花被迅速分装,打包,运往世界各地。

案例分析思路:

说明了政府和市场的不同定位。

政府的职责是维护社会的秩序和稳定,扮演守夜人的角色(政府保证航班准点到达,保证鲜花在街上不被人抢劫等)。

但资源的配置主要要依靠市场,也就是说,我们要依靠鲜花市场中无形的手,鲜花市场中无数的参与者,在追逐自己利益的同时,把这些鲜花送到了它们该去的地方,而且准确无误。

篇二:

政治教案-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学教案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提出了我国在本世纪头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他说,我们要在本世纪头20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是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对于“小康”,我们并不陌生,上个世纪末我们胜利实现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第一部、第二步目标,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

今天,我们在生活中就能感受到小康生活,但我们必须看到,我国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我们可以从政治、经济、文化等角度去分析)。

而十六大中提到的则是一个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这个奋斗目标最关键的是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了明显增强。

而总起来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的目标。

今天我们就围绕这三个方面的目标,一起来探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话题。

第一部分:

知识网络

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十六大摘要: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根本的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注:

提供十六大内容的摘要,其目的不是让大家去识记,而是要求我们能够运用所学内容对上述观点进行理解。

㈠基本目标:

就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㈡基本内容:

⑴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基本经济制度。

⑵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⑶积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⑷确保人民共享经济繁荣成果:

①坚持和完善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②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发展社会保障事业。

③切实加强扶贫开发工作,大力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⑸?

?

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十六大摘要: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

㈠基本目标

就是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上,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㈡基本内容

⑴必须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

⑵必须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

⑶必须坚持民族区域自治政策,促进全国各族人民和睦团结。

⑷?

?

三、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十六大摘要:

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

㈠基本目标:

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主要

特点)

㈡基本内容: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⑴切实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

⑵大力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事业。

⑶不断繁荣社会主义文学艺术。

通过上述介绍,我们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应该有一个宏观的整体的认识。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有机统一,不可分割,构成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只有经济、政治、文化协调发展,才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尤其是在开卷考试下,我们一定要对书本知识有一个宏观全面的认识,在把握纲的前提下对一些重点知识再进行深入地理解。

下面我们就结合一些具体的重要考点,去认识思考我们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第二部分:

现象思考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这部分内容对中学生来说比较抽象一些,而且其中不少内容难以理解,因此我们在学习过程中应尽量避免就知识而知识的枯燥理解,应多观察我们身边的现象,通过对这些现象的正确认识来加深对教材内容的认识。

这不仅是开卷考试的基本要求,更是我们适应社会、不断成长必须具备的一个基本素质。

本部分的不少内容在上一讲“认识国情,了解国策”中已经有所涉及,如经济方面的“积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政治方面的“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文化方面的“以德治国”“科教兴国”战略等,在这里我们就不再赘述,下面我们通过身边的一些现象去感受“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其它一些重要的内容。

思考一:

网络双刃剑(文化领域)

作为高科技产品,网络具有“双刃剑”的性质,一方面它能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效率与快乐,使人们的交流或互动空前开放;另一方面它也会对人们自身造成消极效应、甚至危险:

一是它本身隐含着放任自由,给以往的法律、道德带来严峻的挑战和困境(网络信息中的有毒文化如黑色文化、色情文化、暴力文化等,还有网络黑客现象)。

二是网络让人痴迷甚至难以自拔的危险(尤其是青少年),“网络成瘾”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现代文明病。

2002年6月16日,北京海淀区“蓝极速”网吧发生大火,造成24人死亡,十多人受伤。

2002年7月31日,南投县一名15岁少年,从网吧回家时,因遭受祖母斥责,竟持刀将祖母刺死。

2002年9月15日,安康一少年在通宵上网后死在网吧。

2002年11月4日,一名12岁的男生自盗奶奶家中10万元巨款在网吧里沉迷9天9夜。

?

?

现象思考:

⑴针对材料分析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以及这一现象产生的危害。

⑵净化网络环境,加强网络文明建设。

首先,分析材料,寻找原因,思考危害(略)。

其次,如何正确看待这一现象(双刃剑)。

国家:

完善政策和制度,加强立法,如2002年11月5日《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规定:

禁止未成年人进入“网吧”;中小学校园周围200米范围内和居民住宅楼内不得设立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等。

社会:

加强管理,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如2001年团中央、教育部等七单位,发布《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

要善于网上学习,不浏览不良信息;要诚实友好交流,不侮辱欺诈他人;要增强自护意识,不随意约会网友;要维护网络安全,不破坏网络秩序;要有益身心健康,不沉溺虚拟时空。

学校:

加强教育,据悉,全国已建立6000多个校园网。

家庭:

加强督促,和孩子一起上网。

自己:

想一想,应如何做?

(以学习为重,提高素质,遵纪守法,上网有度,严格自律,加强自我保护等)

由网络文化我们还想到了对校园文化的思考。

——某些以色情、暴力为主要题材的“口袋书”、“脏话贺卡”、“恐怖玩具”等在校园内流行。

——某些影视作品和非法出版物,大肆宣扬黑社会的恩仇打斗,畸形情爱,僵尸鬼怪。

——算命等迷信活动?

?

自我思考:

采取调查等方式,了解自己所在地区文化和校园文化环境中存在的问题,分析这一文化环境对自己成长的不利影响,并就如何改善文化环境,提出和交流各自的建议。

在对上述现象的认识过程中,主要运用有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的有关知识进行分析,同时也要用到初二法律常识的有关知识和初三第九课的有关内容。

思考二:

关注社会弱势群体(经济领域)

近几年全社会每年可提供的就业机会在800万个左右,实际劳动力供给每年在2000万个左右,供需矛盾原本就突出。

但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企业改革力度的加大,企业富余人员进入了下岗和失业的高峰期,加上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涌入城镇,城镇就业难度很大。

近几年来再就业率在逐年下降,1998年为50%,1999年为42%,2000年为35%。

由于大量职工下岗、失业,新增劳动力无法就业,没有收入或收入减少乃至中断,他们中的一部分人进入了贫困的行列。

(分析一些同学家庭的就业现状,包括一些企业效益低下,企业效益下滑,甚至亏损、停产、半停产,影响职工工资水平和福利水平的提高,致使一部分职工家庭收入下降,成为城镇贫困人口。

现象思考:

⑴结合材料客观分析下岗失业的原因。

⑵下岗了,怎么生活?

首先,分析原因,正确认识这一现象(从材料中得出结论)。

从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分析:

我国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在坚持公有制在国民经济中的主体地位的前提下,非公有制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企业改革力度的加大,企业富余人员进入了下岗和失业的高峰期,这是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结果。

从劳动力就业供需矛盾分析:

我国人口众多,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涌入城镇。

从下岗职工自身的因素分析:

一是就业观念的陈旧(对一些职业怕脏、怕丢人),二是自身素质的低下,首先心理素质脆弱,下岗后失落感加重,自卑感增强,有的甚至对生活失去了信心;其次是个人文化素质较低,无法掌握再就业所必需的技能和本领,不能适应日新月异的社会需要。

其次,正视现实,正确对待这一现象。

一是从国家的角度分析:

从“三个代表”的高度充分重视。

江泽民同志指出,扩大就业,促进再就业,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关系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关系国家的长治久安,不仅是重大的经济问题,也是重大的政治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立足当前,着眼长远,进一步完善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社会保障制度,大力发展社会福利、社会救济、优抚安置和社会互助等社会保障事业。

我国扩大再就业的五项措施:

一是要结合本地实际,有组织开发一批适合下岗失业人员从事的就业岗位;二是要有针

对地开展面向下岗失业人员的职业介绍和职业指导;三是要充分重视职业培训,帮助下岗职工掌握再就业技能和本领;四是要积极开展再就业援助;五是要继续巩固“两个确保

篇三:

第九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第九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教学目的和要求:

本章主要阐明关于民主政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的理论。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内容,认识到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方向是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民主政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重点和难点:

1、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2、人民民主专政、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3、依法治国的内容和意义。

4、政治体制改革的原则和任务、社会主义社会的民主自由人权。

教学时间:

4学时

教学方法和手段:

讲授为主、多媒体教学、课堂讨论

【导入】中国的政治建设关系到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败,中华民族前途命运、党的生死存亡和国家长治久安。

中国到底应该选择什么样的政治道路呢?

马克思认为:

民主政治是一切国家形式的最终归宿。

既然民主是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结果,也是世界各国人民的普遍要求,因此社会主义中国在政治道路的选择上会毫无疑问地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互联网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