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461258 上传时间:2023-01-24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29.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语文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语文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语文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语文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语文教案.docx

《语文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教案.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语文教案.docx

语文教案

一、课程标准对本学段的教学要求:

(一)识字与写字

1.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2.累计认识常用汉字2500个,其中2000个左右会写。

3.会使用字典、词典,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

4.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

用毛笔临摹正楷字帖。

(二)阅读

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学会默读。

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

4.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5.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6.在理解语句的过程中,体会句号与逗号的不同用法,了解冒号、引号的一般用法。

7.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8.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

9.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

10.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

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

(三)习作

1.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

2.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

3.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4.能用简短的书信便条进行书面交际。

5.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

6.根据表达的需要,使用冒号、引号。

7.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

8.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

(四)口语交际

1.能用普通话与人交谈。

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领会要点,并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对方请教,就不同的意见与人商讨。

2.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

3.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五)综合性学习

1.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有目的地搜集资料,共同讨论。

2.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书面口头结合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3.能在老师的指导下组织有趣味的语文活动,在活动中学习语文,学会合作。

周次

教学内容

课时

1

1我们的民族小学2.金色的草地

4

2

3、爬天都峰4、槐乡的孩子

7

3

语文园地一5、灰雀

7

4

6、小摄影师7、奇怪的大石头8、我不能失信

7

5

8、我不能失信语文园地二9古诗二首

7

6

国庆放假

7

10风筝11、秋天的雨12.听听,秋的声音

7

8

语文园地三13、花钟14、蜜蜂

7

9

15.玩出了名堂16*找骆驼语文园地四

7

10

17、孔子拜师18、盘古开天地19、赵州桥

7

11

20幅名杨中外的画语文园地五21古诗两首

7

12

22富饶的西沙群岛23美丽的小兴安岭24“东方之珠”

7

13

语文园地六26、科利亚的木匣27、陶罐和铁罐

7

14

27、陶罐和铁罐28狮子和鹿语文园地七

7

15

29掌声30一次成功的实验

7

16

31给予树语文园地八

7

17

复习迎考

7

18

复习迎考

7

19

复习迎考

7

20

复习迎考

7

21

期末考试

第一单元课教案

课题:

本单元有四篇课文,其中《我们的民族小学》《金色的草地》《爬天都峰》是精读课文。

《我们的民族小学》描写了小学生欢乐幸福的学校生活,体现了各族儿童之间的友爱和团结。

《金色的草地》讲述了儿童在大自然的怀抱里自由自在快乐成长以及他们是如何用儿童的眼光和心灵去观察感受大自然。

《爬天都峰》记述了儿童攀登天都峰。

反映了儿童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槐乡的孩子》赞美了乡村儿童纯朴、勤俭、热爱劳动的好品质。

《口语交际、习作、综合性学习》从课内道课外,继续围绕本组专题展开。

展示台是这一专题训练的拓展和延伸。

单元目标:

1、知识和能力:

学会独立识字,认识12个生字,会写37个生字和46个词语。

学会正确的用钢笔写字,把字写准确写美观。

2、过程和方法: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了解我国各族儿童间的友爱团结以及它们幸福的学习生活。

培养自读能力,使学生感受到劳动是快乐的。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运用多种方法学习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坚定信心战胜困难的。

体会童年生活的多姿多彩,感受大自然的生活乐趣。

单元重点:

1、学会本组49个生字。

其中37个生字要用钢笔正确书写。

并掌握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引导学生运用一、二年级习得的识字方法自行学习生字,逐步养成独立学习的能力。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四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

3.积累语言。

将四篇课文中的好词佳句摘抄下来。

单元难点:

1、交流自己前一阶段的课余生活。

2、习作。

运用课文中习得的词句、情感和方法写一写自己的课余生活。

调动学生习作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习作兴趣,建立习作信心。

课时计划:

《我们的民族小学》2课时

《金色的草地》2课时

《爬天都峰》2课时

《槐乡的孩子》1课时

《语文园地一》2课时

习作4课时

测试与讲评4课时

 

教学内容

1.我们的民族小学

教学目标

1.认识“坝、傣”等5个生字。

会写“坪、坝”等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这所民族小学的喜爱之情。

3.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读出对这所民族小学的喜爱之情。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 )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预设

学生活动预设

设计意图

备注

一、导入

1.学生说出知道的少数民族2.板书课题:

我们的民族

1.学生回答

2.认真听

让学生说出知道的少数民族

二、读课文识字

1.学生自读课文

2.组织学生讨论

3.指名学生回答

4.总结

5.出示字词认读

6.分析字形结构

1.认真读文

2.讨论倾听

3.倾听回答

4.听老师讲述

5.学生认真

6.认真看老师

意在培养学生学会倾听和善于总结

三、分组朗读,组间比赛

1.分小组朗读,每组读一自然段,各组练习。

2.各组练习后进行比赛。

1.学生朗读

2.比赛

培养学生合作探索精神

四、巩固字词,指导写词

1、指名读生字,新词。

2、指导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字。

a.着重分析指导“戴、蝴、蝶、雀、舞”。

并且黑板上田字格中示范。

b.学生写字。

3.抄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的词语

1.生读生字新词

2.学生书写

正确书写

板书设计:

戴蝴蝶雀舞

作业安排:

熟读课文

课后记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对教材进行开发,变封闭为开发。

教学内容

1.我们的民族小学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读写“坪坝、穿戴、打扮”等19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民族小学的喜爱之情。

3.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课文,抄写描写窗外安静情景的句子。

教学重点难点

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课文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二 )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预设

学生活动预设

设计意图

备注

1、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检查生字、新词掌握情况。

2.导入:

我们会进一步地发现民族小学的美和课文的美。

1.写

2.齐读课题

体会校园的美感

2、分段读议,加深感悟

1.请各自轻声读第一段,想一想读着这部分课文,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2.第二、三自然段。

1.读、评价

2.读、想象

在读文中想象,放飞学生想象

3、感情朗读

你喜欢的部分朗读一下?

学生朗读

增加朗读兴趣

板书设计:

1、我们的民族小学

穿戴不同语言不同

共同学习共同游戏

作业安排:

把你喜欢的部分背下来,看谁先背出来。

写字词。

课后记

激活了学生思维。

教学内容

2.金色的草地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钓、拢”,会写“耍、装”等13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传达出在草地上玩乐的欢快,对草地的喜爱。

3.抄写自己喜欢的句子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朗读传达出在草地上玩乐的欢快,对草地的喜爱。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预设

学生活动预设

设计意图

备注

1、激趣导入

你见过“金色的草地”吗?

(板书课题)草地是金色的这是怎么回事呢?

我们一起来读课文。

1.生回答课文

2.2.积极思考

联系生活实际回答问题

2、自读课文

1.轻声读课文2.分段指名

3.检查巩固生字、新词。

1.认读

2.查朗读

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

3、读书感悟

文中这片草地出现在哪里?

为什么称这片草地为金色的草地?

1.读书思考

2.理解词语

3.讨论交流

在读书中感悟童年快乐

板书设计:

玩耍一本正经谢寥(liào)沙绒毛假装钓(diào)鱼观察花瓣合拢(lǒng)手掌有趣

作业安排:

熟读课文

课后记

课件学习激发学生兴趣。

教学内容

2.金色的草地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读写“盛开、玩耍、一本正经”等14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描述“我”和弟弟在草地上吹蒲公英的种子玩乐的情形,解释草地变颜色的原因。

3.抄写自己喜欢的句子。

教学重点难点

解释草地变颜色的原因。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二)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预设

学生活动预设

设计意图

备注

1、复习一、二段

指名朗读一、二自然段,说说每段大意。

读文思考回答

读中体会

2、感悟第三、四自然段。

a.学生读课文。

b.指名说说草地早晨、中午、傍晚各是什么颜色的。

c.齐读课文第3自然段。

联系上文所讲的早中晚蒲公英花瓣的开合情况体会。

读中感悟,讨论交流,想象。

体会草地的美

读中感受童年快乐

3、总结课文

1、朗读课文。

2、小结引申。

选择自己喜欢的植物练笔。

提高写作能力

板书设计:

2、金色的草地

玩耍绿色快乐草地

作业安排:

书写生字熟读课文

课后记

演示蒲公英花开及合拢的手势,激发学生极大兴趣,加深印象。

教学内容

3.爬天都峰

教学目标

1.认识“陡、链”等6个生字。

会写“爬、峰”等11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峰顶、似乎、忽然”等12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读好对话,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和心情。

3.懂得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培养学生从小不怕困难、奋发向上的品格。

教学重点难点

培养学生从小不怕困难、奋发向上的品格。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二)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预设

学生活动预设

设计意图

备注

1、承前启后

作者写爬天都峰,为什么要用“爬”而不用“登”字?

生讨论思考

用“爬”更能准确反映出登山的费力、艰难。

2、深入读议

1.在爬山之前,望着又高又陡的天都峰,“我”心里是怎么想的?

2.结果“我”爬上峰顶了吗?

自由读课文的第8至10自然段,出示“我”说的话,指名朗读。

3.“我”看到了什么从而下定决心爬上峰顶呢?

自由读课文第3到7自然段,想想我的心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4.“我”是怎么爬的?

自由读6、7自然段,画出描写爬山动作的词语。

1.学生读书圈划。

2.学生交流。

联系上下文

在具体言语中理解词语效果好

3.启发想象

1.老爷爷为什么也能爬上峰顶呢?

2、小组讨论、交流,

让学生明白他俩始终相互鼓励,

4.总结课文

读爸爸的话,讨论:

“汲取”是什么意思,“我”和老爷爷是怎样互相“汲取”力量的?

读全文整体感受

板书设计:

3.爬天都峰

又高又陡奋力向上相互道谢战胜困难

作业安排:

背两段,写小练笔

课后记

教学内容

4.槐乡的孩子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槐乡孩子采槐花劳动的欢快。

2.了解槐乡孩子采槐花的方法,和同学交流读后的感受。

3.熟读自己喜欢的句子。

教学重点难点

读出槐乡孩子采槐花劳动的欢快。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预设

学生活动预设

设计意图

备注

1、导入

今天我们学习《槐乡的孩子》(板书课题)。

学生听

从老师引入了解课文

2、初读感知

1.各自轻声读课文,遇到生字拼读一下括号里的注音,长句。

2.各组选派代表分节朗读课文。

3.师生出示图片,结合课文插图介绍槐树、槐花。

4.讨论:

a.槐树什么时候开花?

那花苞什么样的?

文中又称槐花为什么?

b.槐米有什么用处?

c.课文哪部分介绍了槐米?

读读相关的课文。

5.八月份,天很热,这炎热的天气大家都经历过,谁能描述一下这种情景。

6.虽然天气炎热,勤劳的槐乡孩子绝不会错过槐树开花的时节,他们是怎么去割槐花的?

他们男孩女孩互相分工,协同配合,干得可欢了。

练习分角色朗读第二段。

根据教室里座位安排,大组间开展比赛。

第二句总写槐树的部分每组一起读;第3句写男孩的,男同学读;第4句写女孩的,女同学读;第5句写满载而归的,每组一起读。

前后四位同学组成四人小组,每个成员在小组里朗读一遍课文,出现的问题互相帮助纠正,评选最佳选手。

 

各组练习后比赛。

赛后师生共同评价

让学生独立学文

3.欣赏评价

深化感悟

1.你喜欢课文中哪些句子。

用笔画出来,练习一下多读几遍,然后全班交流。

指名交流朗读,并且说说自己朗读的句子写什么内容,自己为什么喜欢。

2.通过课文的诵读,我们认识了槐树,认识了槐乡的孩子,那么你有些什么感受呢?

小结:

快乐不只来自于休闲、享乐,没有劳动就没有收获,没有劳动就不能享受,同学们,让我们也像槐乡的孩子一样去品尝劳动的快乐吧!

默读画句子

汇报学习收获

讨论汇报

养成不动笔默读习惯

板书设计:

4.槐乡的孩子

男孩爬削女孩捡塞

快乐满载而归

作业安排:

朗读课文

课后记

成功

不足

教学内容

语文园地一

教学目标

1.交流自己前一阶段的课余生活。

2、交流时做到态度自然、大方,表达流利,内容比较充实。

3、向课余生活安排得好的同学学习,安排好自己今后的课余生活,且认真执行计划。

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交流时做到态度自然、大方,表达流利,内容比较充实。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预设

学生活动预设

设计意图

备注

1、导入

1.通过这一组课文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民族小学孩子的课间活动,与苏联小朋友一起发现了蒲公英的秘密,目睹了槐乡孩子爬上高高的槐树割槐花挣学费的情形;我们安排了自己的课余活动,认真执行计划,这一阶段的课余生活充实而又有乐趣,许多同学都想把这乐趣与大家分享。

前后四位同学组成四人小组,在组内展示各自的课余生活记录本,交流自己前一阶段的课余生活:

自己在课余都做了什么事,有哪些收获和感受?

自主交流讨论

2、全班交流

每组推选一位优秀代表进行全班交流。

推选、交流

激发积极性

3.共同评议

就刚才几位同学们交流的来看,他们的课余生活安排有何不同?

我们评比谁的课余生活安排得好,是不是就看谁的课余生活计划安排得满,谁的课余生活项目记录得多?

学生讨论后达成共识:

看谁的课余生活安排得好。

不是看谁的计划安排得多满,而是要看谁的课余生活计划中的各项安排得到真正落实。

板书设计:

作业安排:

课下讨论交流

课后记

充分带动学生积极性。

教学内容

语文园地一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2、发现一些多音字的不同读音,准确区别。

3、读“认”,发现和运用识字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读“认”,发现和运用识字方法。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二)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预设

学生活动预设

设计意图

备注

1、我的发现

1.各自轻声朗读课本中的词语,注意每一行两个词语中的加点字。

2.指名朗读,要求横着逐行读。

师生共同正。

3.比赛:

谁的眼力准,发现独特正确。

每一行两个词语中带点字字形相同,读音不同。

思考深入的学生还会发现,这同一个字在读音不同的情况下意思也不一样。

如有这样的发现该大力加以鼓励表扬,并且引导其说说不同的读音情况下的字义。

同桌相互请教。

 

齐读巩固。

 

交流各自的发现。

在读中发现这是几组多音字。

2、读读认认

1.各自轻声读本题中的各组字,读不准的借助注音拼读。

2.比赛:

谁读得正确、流利。

3.谈谈这一题中每一组字有什么共同之处。

这一题中除了后两组“穷——穴”外,其余的每组中两个字读音都相同或相近。

此外,这一题中每组右边的字都是左边的字的一个偏旁。

4.齐读巩固。

看图

大声读

 

举手发言

在具体语言中识字。

3.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生发言谈收获

自由发言。

板书设计:

假好发晃朝

作业安排:

书写字词

课后记

在读中发现、学习。

教学内容

语文园地一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2.熟读背诵古诗《小儿垂钓》。

3、积极参与展示活动,培养学生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积极参与展示活动。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三)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预设

学生活动预设

设计意图

备注

1、读读背背

1.读一首唐代诗人胡令能写的《小儿垂钓》。

教师范读2.短短四句话二十八个字把一位垂钓孩子的外貌、姿势、环境、神情勾勒得生动传神,跃然纸上。

请大家各自试着读一读,不认识的字根据注音拼读一下,模仿老师的样子,读准韵律。

3.朗读比赛。

指名朗读,看谁读得正确,读得有韵味。

4.师生合作,表演古诗短剧。

教师准备荷叶、渔竿、竹篓等道具。

学生演稚子垂钓,教师演路人,诗句作台词,师生演练后可再请学生合作演练。

5.竞赛背诵。

为先背出的学生发奖品

1.学生听

2.生练读

 

3.生朗读

4.生表演

 

5.生背诵

练习听、读、朗诵、演。

 

2、展示台

展示什么内容?

生展示、讨论、协作。

培养相互协作精神。

3.总结

你有什么收获?

说收获

总结收获

板书设计:

小儿垂钓

作业安排:

背诵书写

课后记

第二单元课教案

课题:

本组教材以名人故事为专题,将导语、课文、语文园地、课后练习等内容系统、完整地组织在一起,安排了《灰雀》、《小摄影师》、《奇怪的大石头》三篇精读课文和一篇略读课文《我不能失信》以及一个语文园地。

《灰雀》、《小摄影师》分别讲述了列宁、高尔基和孩子之间发生的故事,《奇怪的大石头》、《我不能失信》记叙了李四光和宋庆龄小时候的故事。

四篇课文所展示的不是他们作为革命家、文学家和地质学家的丰功伟绩,而是他们日常生活中的平凡小事,体现出了他们崇高、美好的品质。

单元目标: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对第二学段的识字写字、阅读、口语交际、习作提出的明确要求,结合本单元文本特点,我们应该达到以下目标:

1、会认37个生字,会写40个生字,掌握词语表中的46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灰雀》、《小摄影师》、《我不能失信》中人物的对话。

3、在对课文阅读过程中了解文章主要内容,并能通过关键词句体会人物内心活动,体会人物高尚、美好的品质。

4、学会引用人物语言的几种方式。

5、把自己知道的名人故事讲给同学听,讲故事时要讲得清楚,让别人听明白;听故事时要认真。

6、背诵好词佳句,背诵“读读背背”中的名人名言,搜集更多的名人名言。

7、学会通过事情表现人物性格特点的写作方法,并养成修改文章的好习惯。

单元重点:

1、引导学生通过默读和朗读理解词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2、体会名人身上的优秀品质,并使学生受到熏陶和感染。

3、培养学生学会边读书边思考,积累语言的习惯。

单元难点:

1、通过对话和细节描写,体会人物心理。

2、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内容写具体的。

课时计划:

5、灰雀2课时

6、小摄影师2课时

7、奇怪的大石头2课时

8、我不能失信2课时

语文园地二4课时

教学内容

5.灰雀

教学目标

1.认识“桦、胸”等5个生字。

会写“郊、散”等12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

3.了解列宁用爱鸟之情感染、启发孩子放鸟归园的故事。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列宁用爱鸟之情感染、启发孩子放鸟归园的故事。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预设

学生活动预设

设计意图

备注

1、导入

简介列宁,揭示课题。

谈对列宁印象,讨论交流。

谈话了解列宁

2、课题导航

1.出示图用自己的话描述

2.师补充说明

学生说

学生介绍

通过图片认识灰雀

3.初步感知

1.字词积累

2.自由读文,总结课文

3.画描写灰雀的文字

4.灰雀去哪了?

5.按顺序概述课文

1.听后画生字

2.生读

3.查字典解决

4.读后汇报

5.动笔画总结

从整体把握文章内容

培养学生说话顺序

板书设计:

步者

作业安排:

读课文

课后记

积累丰富词语

教学内容

5.灰雀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读写“郊外、散步、胸脯”等14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

3.了解列宁用爱鸟之情感染、启发孩子放鸟归园的故事,体会列宁爱鸟更爱孩子的情感,懂得知错。

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列宁爱鸟更爱孩子的情感。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二)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预设

学生活动预设

设计意图

备注

1、检查字词

1.听写

2.读、强化

书写

齐读

巩固字词

2、逐段分析

体会情感

1.读1段思考读懂什么

2.分角色读2-12段,体会心情

3.齐读最后一段,体会爱护之情

分角色练习

生:

诚实

采用自主读全体学生参与其中

3.教师小结

谈你的感受?

爱护花鸟

列宁关心孩子

渗透德育教育

板书设计:

5.灰雀

灰雀惹人喜爱列宁爱护孩子知错能改

作业安排:

读文写生字

课后记

教育孩子知错能改,做一个诚实的孩子。

教学内容

6.小摄影师

教学目标

1.认识“摄、媚”等8个生字。

会写“突、按”等14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

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

教学准备

课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