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会会计串讲讲义.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460021 上传时间:2023-01-24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60.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注会会计串讲讲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注会会计串讲讲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注会会计串讲讲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注会会计串讲讲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注会会计串讲讲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注会会计串讲讲义.docx

《注会会计串讲讲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注会会计串讲讲义.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注会会计串讲讲义.docx

注会会计串讲讲义

第一章总论

第一节会计概述(略)

第二节财务报告目标、会计基本假设和会计基础

第三节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项目

概念

关注事项

可靠性

要求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

相关性

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财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有助于财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过去、现在或者未来的情况作出评价或者预测

可理解性

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清晰明了,便于财务报告使用者理解和使用

可比性

(1)同一企业对于不同时期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采用一致的会计政策,不得随意变更

(2)不同企业同一会计期间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采用规定的会计政策,确保会计信息口径一致、相互可比

无论纵向比较,还是横向比较,只要会计处理符合准则规定,就具有可比性

实质重于形式

要求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应仅以交易或者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

如融资租入固定资产视同自有资产计提折旧、售后租回交易形成融资租赁销售时不确认处置收益

重要性

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反映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有关的所有重要交易或者事项

谨慎性

要求企业对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低估负债或者费用

不允许企业设置秘密准备、各种资产计提减值准备、符合条件的或有应付金额确认为负债等

及时性

要求企业对于已经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及时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得提前或者延后

满足及时性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可能会影响会计信息的可靠性

第四节会计要素及其确认与计量原则

一、会计要素及其确认

项目

定义

确认条件

关注事项

资产

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需要符合资产的定义,并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

(1)与该资源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

(2)该资源的成本或者价值能够可靠地计量

盘亏的资产、筹建期间发生的开办费等不是资产

负债

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

需要符合负债的定义,并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

(1)与该义务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出企业;

(2)未来流出的经济利益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

潜在义务不能确认为负债

所有者权益

是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

公司的所有者权益又称为股东权益。

所有者权益是所有者对企业资产的剩余索取权

主要依赖于其他会计要素,尤其是资产和负债的确认;所有者权益金额的确定也主要取决于资产和负债的计量

所有者权益按其来源主要包括所有者投入的资本、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留存收益等

收入

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收入的确认至少应当符合以下条件:

(1)与收入相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

(2)经济利益流入企业的结果会导致企业资产的增加或者负债的减少;(3)经济利益的流入额能够可靠计量

日常活动、总流入

费用

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

费用的确认至少应当符合以下条件:

(1)与费用相关的经济利益应当很可能流出企业;

(2)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结果会导致资产的减少或者负债的增加;(3)经济利益的流出额能够可靠计量

日常活动、总流出

利润

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

反映的是企业的经营业绩情况,是业绩考核的重要指标

利润的确认主要依赖于收入和费用以及利得和损失的确认,其金额的确定也主要取决于收入、费用、利得、损失金额的计量

利润包括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等

二、收入与利得、费用与损失的区别与联系

项目

区别

联系

收入与利得

(1)收入与日常活动有关,利得与非日常活动有关

(2)收入是经济利益总流入,利得是经济利益净流入

都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且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

费用与损失

(1)费用与日常活动有关,损失与非日常活动有关

(2)费用是经济利益总流出,损失是经济利益净流出

都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且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

三、会计要素计量属性

计量属性

概念

关注事项

历史成本

资产按照购置时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或者按照购置资产时所付出的对价的公允价值计量;负债按照因承担现时义务而实际收到的款项或者资产的金额,或者承担现时义务的合同金额,或者按照日常活动中为偿还负债预期需要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量

取得资产时是按取得时的公允价值计量

重置成本

资产按照现在购买相同或者相似资产所需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量;负债按照现在偿付该项债务所需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量

盘盈的实物资产用重置成本计量

可变现净值

资产按照其正常对外销售所能收到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扣减该资产至完工时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估计的销售费用以及相关税费后的金额计量

存货期末成本按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

现值

资产按照预计从其持续使用和最终处置中所产生的未来净现金流入量的折现金额计量;负债按照预计期限内需要偿还的未来净现金流出量的折现金额计量

具有融资性质的分期付款购入资产、分期收款销售用现值计量

公允价值

资产和负债按照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计量

交易性金融资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按公允价值后续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期末用公允价值计量

第五节财务报告

 

第二章金融资产

第一节金融资产的定义和分类

第二节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

一、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概述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可以进一步划分为:

交易性金融资产

主要是指企业为了近期内出售的金融资产

例如,企业以赚取差价为目的从二级市场购入的股票、债券、基金等;衍生金融工具通常划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

直接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

主要是指企业基于风险管理、投资策略等需要,而将其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

二、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的会计处理

交易性金融资产的会计处理

初始计量

按公允价值计量

相关交易费用计入当期损益(投资收益)

实际支付的价款中包含的已宣告但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或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利息,应当确认为应收项目

后续计量

资产负债表日按公允价值计量,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当期损益(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处置

处置时,售价与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投资收益

将持有交易性金融资产期间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转入投资收益

第三节持有至到期投资

一、持有至到期投资概述

如果处置或重分类为其他类金融资产的金额相对于该类投资(即企业全部持有至到期投资)在出售或重分类前的总额较大,则企业在处置或重分类后应立即将其剩余的持有至到期投资(即全部持有至到期投资扣除已处置或重分类的部分)重分类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且在本会计年度及以后两个完整的会计年度内不得再将该金融资产划分为持有至到期投资。

二、持有至到期投资的会计处理

持有至到期投资的会计处理

初始计量

按公允价值和交易费用之和计量(其中,交易费用在“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科目核算)

实际支付款项中包含的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利息,应当确认为应收项目

后续计量

采用实际利率法,按摊余成本计量

持有至到期投资重分类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按重分类日公允价值计量,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资本公积

处置

处置时,售价与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投资收益

第四节贷款和应收款项

一、贷款和应收款项概述

二、贷款和应收款项的会计处理

贷款和应收款项的会计处理

初始计量

按公允价值和交易费用之和计量

后续计量

采用实际利率法,按摊余成本计量

处置

处置时,售价与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

第五节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一、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概述

企业持有上市公司限售股权且对上市公司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的,应当按《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准则》规定,将该限售股权划分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除非满足该准则规定条件划分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

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会计处理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会计处理

初始计量

债券投资

按公允价值和交易费用之和计量(其中,交易费用在“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利息调整”科目核算)

实际支付的款项中包含的已到付息期尚未领取利息,应当确认为应收项目

股票投资

按公允价值和交易费用之和计量

实际支付的款项中包含的已宣告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应当确认为应收项目

后续计量

资产负债表日按公允价值计量,公允价值变动计入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持有至到期投资重分类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按重分类日公允价值计量,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资本公积

处置

处置时,售价与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投资收益

将持有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期间产生的“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转入“投资收益”

【提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发生的减值损失,应当计入当期损益;如果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是外币货币性金融资产,则其形成的汇兑差额应计入当期损益;如果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是外币非货币性金融资产,则其形成的汇兑差额计入资本公积。

金融资产初始计量及后续计量

类别

初始计量

后续计量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

公允价值,交易费用计入当期损益

公允价值,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当期损益

持有至到期投资

公允价值,交易费用计入初始入账金额,构成成本组成部分

摊余成本

贷款和应收款项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公允价值,公允价值变动计入所有者权益(公允价值下降幅度较大或非暂时性下跌时计入资产减值损失)

第六节金融资产减值

一、金融资产减值损失的确认

企业应当在资产负债表日对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以外的金融资产的账面价值进行检查,有客观证据表明该金融资产发生减值的,应当计提减值准备。

二、金融资产减值损失的计量

项目

计提减值准备

减值准备转回

金融资产减值损失的计量

持有至到期投资、贷款和应收款项

发生减值时,应当将该金融资产的账面价值减记至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减记的金额确认为资产减值损失,计入当期损益

如有客观证据表明该金融资产价值已恢复,原确认的减值损失应当予以转回,计入当期损益(冲减资产减值损失)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发生减值时,应当将该金融资产的账面价值减记至公允价值,原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因公允价值下降形成的累计损失,也应当予以转出,计入当期损益

可供出售债务工具投资发生的减值损失,在随后的会计期间公允价值已上升且客观上与原减值损失确认后发生的事项有关的,原确认的减值损失应当予以转回,计入当期损益;可供出售权益工具投资发生的减值损失,不得通过损益转回,公允价值上升计入资本公积

第七节金融资产转移

一、金融资产转移概述

二、金融资产转移的确认和计量

(一)金融资产整体转移和部分转移的区分

企业应当将金融资产转移区分为金融资产整体转移和部分转移,并分别按照会计准则有关规定处理。

(二)符合终止确认条件的情形

1.符合终止确认条件的判断

企业已将金融资产所有权上几乎所有风险和报酬转移给了转入方,应当终止确认相关金融资产。

以下情形表明企业已将金融资产所有权上几乎所有的风险和报酬转移给了转入方:

(1)不附任何追索权方式出售金融资产;

(2)附回购协议的金融资产出售,回购价为回购时该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

(3)附重大价外看跌期权(或重大价外看涨期权)的金融资产出售。

企业将金融资产出售,同时与购买方之间签订看跌(或看涨)期权合约,但从合约条款判断,由于该期权为重大价外期权,致使到期时或到期前行权的可能性极小,此时可以认定企业已经转移了该项金融资产所有权上几乎所有的风险和报酬,因此,应当终止确认该金融资产。

2.符合终止确认条件时的计量

金融资产整体转移的损益=因转移收到的对价+原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公允价值变动累计利得(如为累计损失,应为减项)-所转移金融资产的账面价值

金融资产部分转移满足终止确认条件的,应当将所转移金融资产整体的账面价值,在终止确认部分和未终止确认部分(在此种情况下,所保留的部分资产应当视同未终止确认金融资产的一部分)之间,按照各自的相对公允价值进行分摊。

(三)不符合终止确认条件的情形

1.不符合终止确认条件的判断

企业保留了金融资产所有权上几乎所有风险和报酬,不应当终止确认相关金融资产。

以下情形通常表明企业保留了金融资产所有权上几乎所有的风险和报酬:

(1)采用附追索权方式出售金融资产;

(2)将信贷资产或应收款项整体出售,同时保证对金融资产购买方可能发生的信用损失等进行全额补偿;

(3)附回购协议的金融资产出售,回购价固定或是原售价加合理回报;

(4)附总回报互换的金融资产出售,该互换使市场风险又转回给了金融资产出售方;

(5)附重大价内看跌期权(或重大价内看涨期权)的金融资产出售。

2.不符合终止确认时的计量

金融资产转移不满足终止确认条件的,应当继续确认该金融资产,所收到的对价确认为一项金融负债。

此类金融资产转移实质上具有融资性质,不能将金融资产与所确认的金融负债相互抵消。

(四)继续涉入的情形

1.继续涉入的判断

企业既没有转移也没有保留金融资产所有权上几乎所有的风险和报酬的,应当分别下列情况处理:

(1)放弃了对该金融资产控制的,应当终止确认该金融资产;

(2)未放弃对该金融资产控制的,应当按照其继续涉入所转移金融资产的程度确认有关金融资产,并相应确认有关金融负债。

继续涉入所转移金融资产的程度,是指该金融资产价值变动使企业面临的风险水平。

2.继续涉入的计量

金融资产转移的确认

情形

确认结果

已转移金融资产所有权上几乎所有的风险和报酬

终止确认该金融资产(确认新资产/负债)

既没有转移也没有保留金融资产所有权上几乎所有的风险和报酬

放弃了对金融资产的控制

未放弃对金融资产的控制

按照继续涉入所转移金融资产的程度确认有关资产和负债及任何保留权益

保留了金融资产所有权上几乎所有的风险和报酬

继续确认该金融资产,并将收到的对价确认为金融负债

第三章存货

第一节存货的确认和初始计量

一、存货的概念与确认条件

【提示1】为建造固定资产而储备的各种材料,虽然同属于材料,但是由于是用于建造固定资产等各项工程,不符合存货的定义,因此不能作为企业的存货进行核算。

【提示2】下列项目属于企业存货:

①企业接受外来原材料加工制造的代制品和为外单位加工修理的代修品,制造和修理完成验收入库后,应视同企业的产成品(“视同”企业的产成品,即企业为加工或修理产品发生的材料、人工费等作为企业存货核算);②房地产开发企业购入的用于建造商品房的土地使用权属于企业的存货;③已经取得商品所有权,但尚未验收入库的在途物资;④已经发货但存货的风险和报酬并未转移给购买方的发出商品;⑤委托加工物资;⑥委托代销商品。

二、存货的初始计量

企业取得存货应当按照成本进行初始计量。

存货成本包括采购成本、加工成本和其他成本。

(一)外购存货的成本

存货外购成本包括:

购买价款、相关税费、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以及其他可归属于存货采购成本的费用。

购买价款

指企业购入材料或商品的发票账单上列明的价款

相关税费

是指企业购买存货发生的进口关税以及不能抵扣的增值税进项税额等应计入存货采购成本的税费

【提示】①小规模纳税人购入货物相关的增值税计入存货成本;②一般纳税人购入货物相关的增值税可以抵扣的不计入成本;不能抵扣的应计入成本

其他相关费用

采购过程中发生的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包装费、运输途中的合理损耗、入库前的挑选整理费用等

商品流通企业在采购商品过程中发生的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以及其他可归属于存货采购成本的费用等进货费用,应当计入存货采购成本,也可以先进行归集,期末根据所购商品的存销情况进行分摊。

对于已售商品的进货费用,计入当期损益(主营业务成本);对于未售商品的进货费用,计入期末存货成本。

商品流通企业采购商品的进货费用金额较小的,可以在发生时直接计入当期损益(销售费用)。

【提示】下列费用应当在发生时确认为当期损益,不计入存货成本:

(1)非正常消耗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

(2)仓储费用(不包括在生产过程中为达到下一个生产阶段所必需的费用)是指企业在采购入库后发生的储存费用,应计入当期损益;

(3)不能归属于使存货达到目前场所和状态的其他支出;

(4)企业采购用于广告营销活动的特定商品,向客户预付货款未取得商品时,应作为预付账款进行会计处理,待取得相关商品时计入当期损益(销售费用)。

企业取得广告营销性质的服务比照该原则进行处理。

(二)加工取得存货的成本

存货的加工成本,包括直接人工以及按照一定方法分配的制造费用。

(三)其他方式取得存货的成本

盘盈的存货应按其重置成本作为入账价值,并通过“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进行会计处理,按管理权限报经批准后,冲减当期管理费用。

(四)通过提供劳务取得的存货

企业通过提供劳务取得的存货,所发生的从事劳务提供人员的直接人工和其他直接费用以及可归属于该存货的间接费用等,计入存货成本。

第二节发出存货的计量

一、发出存货成本的计量方法

企业可采用先进先出法、移动加权平均法、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或者个别计价法确定发出存货的实际成本。

二、存货成本的结转

(一)对外销售商品的会计处理

借:

主营业务成本

存货跌价准备

贷:

库存商品

(二)对外销售材料的会计处理

借:

其他业务成本

存货跌价准备

贷:

原材料

(三)包装物的会计处理

1.生产领用的包装物

借:

制造费用等

贷:

周转材料——包装物

2.出借包装物及随同产品出售不单独计价的包装物

借:

销售费用

贷:

周转材料——包装物

3.出租包装物及随同产品出售单独计价的包装物

借:

其他业务成本

贷:

周转材料——包装物

第三节期末存货的计量

一、存货期末计量原则

资产负债表日,存货应当按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

存货成本高于其可变现净值的,应当计提存货跌价准备,计入当期损益。

二、存货的可变现净值

存货的可变现净值,是指在日常活动中,存货的估计售价减去至完工时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估计的销售费用以及估计的相关税费后的金额。

(一)可变现净值的基本特征

(二)确定存货的可变现净值时应考虑的因素

企业在确定存货的可变现净值时,应当以取得的确凿证据为基础,并且考虑持有存货的目的、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影响等因素。

三、存货期末计量的具体方法

(一)存货估计售价的确定

存货估计售价的确定如下图所示:

(二)材料存货的期末计量

材料存货的期末计量如下图所示:

(三)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的方法

存货跌价准备通常应当按单个存货项目计提。

但是,对于数量繁多、单价较低的存货,可以按照存货类别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提示】期末对存货进行计量时,如果同一类存货,其中一部分是有合同价格约定的,另一部分不存在合同价格约定的,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应区分有合同价格约定的和没有合同价格约定的存货,分别确定其期末可变现净值,并与其相对应的成本进行比较,从而分别确定是否需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四)存货跌价准备转回的处理

企业应在每一资产负债表日,比较存货的成本与可变现净值,计算出存货跌价准备应有余额,再与已提数进行比较,若应有余额大于已提数,应予补提。

企业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应计入当期损益(资产减值损失)。

当以前减记存货价值的影响因素已经消失,而不是在当期造成存货可变现净值高于成本的其他影响因素,存货跌价准备在原已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金额内转回,转回的金额计入当期损益(资产减值损失)。

(五)存货跌价准备的结转

对已售存货计提了存货跌价准备的,还应结转已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冲减当期主营业务成本或其他业务成本,即是按已售产成品或商品的账面价值结转至主营业务成本或其他业务成本。

企业按存货类别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的,也应按比例结转相应的存货跌价准备。

结转成本分录为:

借:

主营业务成本(或其他业务成本)

贷:

库存商品(或原材料)

借:

存货跌价准备

贷:

主营业务成本(或其他业务成本)

企业因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债务重组等转出的存货,应当分别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和《企业会计准则第12号—债务重组》规定进行会计处理。

四、存货盘亏或毁损的处理

存货发生的盘亏或毁损,应作为待处理财产损溢进行核算。

按管理权限报经批准后,根据造成存货盘亏或毁损的原因,分别以下情况进行处理:

(一)属于计量收发差错和管理不善等原因造成的存货短缺,应先扣除残料价值、可以收回的保险赔偿和过失人赔偿,将净损失计入管理费用。

(二)属于自然灾害等非常原因造成的存货毁损,应先扣除处置收入(如残料价值)、可以收回的保险赔偿和过失人赔偿,将净损失计入营业外支出。

因非正常原因导致的存货盘亏或毁损,按规定不能抵扣的增值税进项税额应当予以转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