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各年级阶段特点资料.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459719 上传时间:2023-01-24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5.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生各年级阶段特点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小学生各年级阶段特点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小学生各年级阶段特点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小学生各年级阶段特点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小学生各年级阶段特点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生各年级阶段特点资料.docx

《小学生各年级阶段特点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生各年级阶段特点资料.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生各年级阶段特点资料.docx

小学生各年级阶段特点资料

 

小学生各年级阶段特点

小学生各年级段孩子心理特征

可以给家庭教育做个参考,让家长与孩子的沟通更为顺畅<<隐藏

窗体顶端

窗体底端

您是否存在这些问题?

您是否存在这些问题?

上课能听懂,作业也会做,但考试不理想;

各科不差,就是成绩不拔尖;

记不住,苦学无效,成绩下降;

很聪明,但学习不自觉、不主动、贪玩;

性格叛逆,不善沟通,成绩忽高忽低;

粗心、马虎、厌学、做事拖拉;

没有目标和动力,不知道如何规划自己的学习小学生心理特征小学生的活动场所从家庭或幼儿园转到了学校,开始接受正规、系统的学校教育。

该期间小学生的身心发展变化很快,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具体有以下七个方面的发展表现。

(1)身体的发展.一般来说,学龄期指从入学起(约满6周岁)至12~13岁这一阶段,相当于小学年龄阶段.这个阶段儿童身高、体重等的发展是不规则的,生长发育相对缓慢,但女孩在9~10岁左右可能会出现身高、体重在原来落后的基础上较快超过男孩,标志着学龄末期女孩发育的突增期的到来。

11~12岁的孩子,大脑的重量可以达到1400克左右,几乎达到成人大脑的重量。

大脑的兴奋功能逐渐减少而抑制功能逐渐增强,大脑功能的自控能力也渐完成。

(2)语言的发展。

儿童时期,是语用技能发展的关键时期。

所谓语用技能,就是语言交流的双方,根据语言意图和语言环境有效地使用语言工具的一系列技能,主要包括听和说两方面的技能。

口语和书面表达能力在小学阶段都有明显提高。

从口语到书面语掌握的过程,要老师讲解、指导,才能认识、阅读和书写,掌握书面语表达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阅读、拼写的技能如果在学习中不能正确掌握,则容易表现为相应的学习技能障碍,从而影响学习成绩。

到小学后阶段,语言就全向更高级的语言形式——内部语言或默语发展,在形式上表现为不是大声朗读课文而是默读课文。

由于词汇量进一步增加,同时与掌握的句法、写作技能相结舍,使小学阶段的书面表达可达到相当的程度,这一过程与思维活动的进一步发展密切相关。

(3)想象、思维的发展。

小学生的想象从片面、模糊逐步向完整、正确的方向发展。

低年级的小学生,想象具有模仿、简单再现的特点。

随着年龄的增长,到中高年级,他们对具体形象的依赖性会越来越小,创造想象开始发展起来。

小学生的思维从以具体形象思维逐步向以抽象逻辑思维过渡,但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是直接与感性经验相联系的,具有很大成分的直观性。

低年级学生在不能直接观察到事物特征的情况下,对某些概念进行概括会感到困难。

而到了高年级,他们则开始能够依靠表现一定数量关系的词语来进行概括。

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掌握概念中直观、外部特征的成分逐渐减少,而掌握抽象、本质特征的成分不断增多。

小学生思维的基本特征是从以具体形摩思掺为主要形式过渡为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

低年级儿童的理解力较慢、理解的内容较少,要靠具体的、直观的形式去理解概念,低年级儿童的理解力较慢、理解的内容较少,要靠具体的、直观的形式去理解概念,往往学习语文比学习数学要容易得多。

高年级儿童对抽象的材料理解力加强,可运用简单抽象的逻辑思维去推理、判断。

数学要容易得多。

高年级儿童对抽象的材料理解力加强,可运用简单抽象的逻辑思维去推理、判断。

(4)注意力的发展。

小学期间,学生随意注意和不随意注意都有很大的发展,随意注意的时间和注意范围渐长、渐宽,注意的转移也逐渐灵活。

一般来说,主动注意的保持时间:

7~10岁为15~20分钟,12一般来说,15~分钟,一般来说主动注意的保持时间:

分钟或以上.岁以后为30分钟或以上.注意的保持时间与老师所讲内容、教学方式是否生动,有否吸引力、学生的兴趣等密切相关。

(5)情绪的发展。

小学生情绪变化的原因多与学校生活、老师、同学及学习成绩有关,家庭中引起学生情堵改变原因多为父母对学习成绩的过高期望与学生学习能力的差距。

小学生的情靖变化仍以较外露、易激动、不深刻、持续时间短为特点,随着年龄的增长,情堵反应向集体荣誉感、责任心、友谊感等高级情感活动发展。

(6)个性的发展。

小学时期学生的个性特质越来越固定,个性倾向越来越明显。

心理专家认为,小学期间是形成自信或自卑的关键时期,学业成败、社交能力、同伴关系、老师的评价都是影响其今后个性倾向成型的重要因素。

纳思书院

(7)社会化行为的发展。

小学生喜欢过群体生活,常常几个同学一起上学、回家、做功课等,此期被称为“集团时期”.这种集团或集体的形成与老师的正确引导有关,也是形成集体主义“团队”精神的必然过程,在此期间对学生正确引导十分重要。

小学生心理特征也可以简单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小学生认知活动的特点

1.知觉的有意识性、目的性发展,但水平有限。

2.记忆,由不随意记忆占优势到随意记忆占优势。

意义识记逐渐发展,但机械记忆仍是主要的。

3.思维,小学生的思维水平从具体形象向抽象逻辑水平过渡,但形象思维仍占优势。

针对这些特点,小学教学要贯彻直观性、启发式、因材施教等原则。

采用生动活泼、灵活多样的教育方法。

(二)小学生注意和意志的特点注意的特点:

1.无意注意占优势,注意力不稳定,容易分心。

2.注意的范围小,注意力的分配和转移能力较弱。

3.注意有强烈的兴趣性、直观性和感情色彩。

4.不善于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注意力。

5.有意注意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渐发展,而无意注意仍起重要作用。

意志的特点:

意志力薄弱,自制力差。

管理上应重视对小学生的纪律教育、课堂常规教育,正确理解和处理小学生的违犯纪律的行为,教育教学方式,适应学生的心理水平。

(三)小学生的情感特点

1.情感日益丰富,道德感有很大的发展,情感的稳定性和控制力也增强。

2.情感的实践性和坚持性较差,依赖成人监督。

3.对教师极为信任和依赖。

教师要注意给学生做出做人的榜样,要关心爱护学生。

(四)小学生的个性特点小学生好动、好模仿、易受暗示,教师要以身作则,对学生要坚持正面教育

小学生心理特征分析

一年级1离开父母的怀抱,迈向新的环境;2父母照顾得过于周到的儿童;3“总觉得有什么不对劲”的感觉突然增加了!

二年级1逐渐表现安定感;2逐渐产生好胜心;

三年级1明显的外向型;2即使被骂也不会放在心上;3容易分心;4开始隐瞒对自己不利的事情;5崇拜力气大的人;

四年级1难以指导的时期;2开始喜欢看书;3“自我”观念开始成型;4开始把字写得工工整整;5四年级是十分重要的时期;

五年级1尊敬功课好的人;2竞争心日渐增强;3开始组织小团体;4单纯的口头褒奖派不上用场了;

六年级1开始会讲道理;2记忆力大有进步;3开始对报纸感兴趣;4开始了解自己的实力;5会在生活中动用策略

小学生常遇到的心理问题及其调适

兴趣缺乏:

1、兴趣缺乏:

主要原因:

A、学习内容脱离生活:

应试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是脱离生活的,尤其是儿童的生活,学生的学习内容和老师的教学方式不符合他们的年龄特征,是成人强加给他们的,这是导致孩子兴趣缺乏的根本原因。

B、需要得不到满足: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由低到高:

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归属和爱的需求,自尊需求,认知需求,审美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

只有低级需求得到满足后才会产生更高一级的需要……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属于较高层次的认知需要,现在的孩子绝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生活条件优越,安全需求也有保障,但他们往往都缺乏归属和爱的需要以及自尊的需要。

例如:

家长过于严厉,孩子体会不到父母的爱,或有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与生活中总遭遇挫折,缺乏自尊自信,还有性格原因不合群,不善于与同学相处缺乏归属感。

所以要他们自发产生较高层次的人只需要,比较困难。

C、家长期望值太高:

有的家长对于孩子的学习带有功利色彩,并把孩子成绩作为衡量孩子学习好坏的唯一标准,而忽略了孩子平时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态度等,不能及时有效的鼓励孩子,孩子成绩一旦达不到他们的要求,就对孩子施压,在城孩子对学习不感兴趣。

D、缺乏正确的学习目标和学习动机:

学生感到很茫然,不知道为什么而学,该怎么学,把学习看成一种负担,是完成父母交给的任务,近些应对,没有内在的动机和兴趣。

家长应该注意的问题:

A、学习与日常生活结合起来:

家长要有这样的意识:

不要将孩子的学习与他们的日常生活隔离,应当将学习贯穿于儿童的日常生活和日常交往中,要遵循小学生的年龄特征,重视他们的学习过程,要用喜闻乐见的方式去帮助和引导儿童。

B、让学生体会成功:

尤其对于学习成绩较差,而又缺乏自信的孩子更应如此。

切忌用孩子的短处去比较别的孩子的长处,家长应该随时注意到孩子的微笑进步,并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让孩子经常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这样可以激发孩子对学习的兴趣。

将孩子的目标细化成阶段计划,让孩子看到自己进步的希望,保持激情。

C、促进兴趣转移:

使孩子广泛的兴趣中的积极因素迁移到学习上来,当孩子对功课意外的事物产生兴趣时,一味的阻挠是不明智的,最好的办法是采用兴趣迁移,将孩子对体育,文艺,收藏等方面的兴趣因势利导迁移到学习上来。

D、知道学习方法:

要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具体指导,很多孩子对学习不感兴趣导致学习成绩不好,是因为学习方法不恰当。

所以,对学生进行具体的学习方法知道是有必要的,如:

指导孩子如何听课,如何回答问题,如何解题,如何复习等。

E、欲速则不达,不能强迫孩子学习逼得太紧,孩子会焦躁,不耐烦,潜意识里产生反抗情绪。

不断刺激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多带孩子去博物馆,动物园图书馆等地方。

同事父母是孩子的榜样,父母首先要爱学习,求知欲强,不断进行学习活动,为孩子对知识保持兴趣做出榜样。

记忆不佳:

2、记忆不佳:

记忆的技巧:

A、培养学生以意义教育为主,很多家长让孩子死读书,死记硬背,心理学称为机械记忆,让孩子去反复背诵一些他们不理解的东西,会搞得孩子筋疲力尽还记不住,所以应该提倡让孩子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

当然,对于小学生来说由于受到理解力和思维水平的限制,机械记忆的比例很大,尤其是对于一些如数学公式、定义、诗词、历史人物等,机械记忆仍是主要的,所以我们强调教师和家长陪养孩子意义记忆的同时,培养必要的机械记忆。

B、及时复习:

心理学研究表明:

遗忘的规律是先快后慢,要想经可能多的保持首先要复习,尤其是意义性不强的学习材料,家长要督促孩子及时复习。

实验证明:

学习后9小时复习10分钟比5天后复习1小时效果要好,同时,还要让学生在一定时间间隔后,回过头再将记忆的材料背诵一遍,这样经过反复的滚动式复习,记忆的材料才牢固。

C、过度记忆:

在记忆学习材料是很多孩子刚刚能背诵就停止记忆,认为已经记住了,其实这样的记忆效果并不佳,家长应该在学生刚刚能背诵的情况下,要求孩子多背两遍,即“过度记忆”。

D、试图回忆:

学生在背诵某些材料时,如果某一部分暂时想不起来,不要急于翻书查看,而应该努力去试着回忆,一旦经过这样的努力回忆,想起来的部分以后就很难忘记了。

E、整体与部分结合:

以背诵为例,如果把较长的课文作为整体记忆很难,但是如果将他分段背诵,记得速度就快的多,但要注意分段记忆和整体记忆结合着用,从整体上把握要记得材料。

F、多种感官协同记忆:

既要用眼看、耳听、口讲、手写多种感官协同来记忆,这要比单纯靠视觉或听觉效果要好,这样可以更多的在大脑中留下回忆线索从而提高回忆。

G、交叉记忆:

在记忆材料多的时候,将相似的材料分散复习,不同的材料互相交叉,例如:

背诵半小时英语课文,休息十分钟,在复习半小时数学公式等等。

注意力不集中:

比如上课时不能将注意力集中在学习的内容上,关注教室内或外的某些无关事物

3、注意力不集中者在书桌上乱写画,随便说话、上课瞌睡等。

怎样对待这样的孩子?

A、教室或自习室应经可能的单纯化,力求简洁,切记色彩过多,教师的穿着也应该力求朴素大方,减少装饰品,以免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B、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比如要求学生在上课前或者学习开始之前准备好所有的书籍和文具,避免上课时在课堂是翻书,找文具等。

C、限定完成任务的时间,让学生在限定的时间内完成任务,以形成集中注意力的习惯。

包括学生在做课后作业时。

D、阅读时做一些动手的事情,例如做注解、划重点、写要点等,这些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将思想集中在阅读的内容上。

谈初中生心理特征及相应引导策略初中阶段是个体身体发育的鼎盛时期及性成熟时期。

生理上的成熟使初中生在心理上产生成人感,他们希望能获得成人的某些权力,找到新的行为标准并渴望变换社会角色。

然而,由于他们的心理水平有限,有许多期望不能实现,从而导致产生挫折感。

总之,由于此阶段身心发展不平衡,使初中生面临种种心理危机,并出现一些心理及行为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