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词赏析学习心得009词的发展八.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459655 上传时间:2023-01-24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唐宋词赏析学习心得009词的发展八.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唐宋词赏析学习心得009词的发展八.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唐宋词赏析学习心得009词的发展八.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唐宋词赏析学习心得009词的发展八.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唐宋词赏析学习心得009词的发展八.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唐宋词赏析学习心得009词的发展八.docx

《唐宋词赏析学习心得009词的发展八.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唐宋词赏析学习心得009词的发展八.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唐宋词赏析学习心得009词的发展八.docx

唐宋词赏析学习心得009词的发展八

槐榆柳学习心得系列之唐宋词赏析

编号:

009

词的发展(八)

文学必然具备时代的特征。

其主流必然是当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唐宋散文、元曲、明清小说,无一不清晰地打着时代的烙印。

王国维:

“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

楚之骚、汉之赋、六代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

”所以,词到了元、明、清,不再是时代文学的主流,高峰跌落,有其历史的必然性。

也因此觉得,关于词的发展总结到南宋是可以就此打住的。

可是,个人喜好,到底放不下元散曲,放不下《东逝水》,放不下纳兰性德,于是,只能冒着画蛇添足的嫌疑,置喙于残余。

八、词的并蒂莲—元散曲

(一)极盛难继的元词

从公元1271元世祖至元八年至公元1368元惠宗至正二十八年,约97年。

元朝文学以元曲为主要文学形式并且成就最高,而文、诗、词就比较贫乏,成就也比较低。

明代文学家王世贞甚至说“元无文”,虽然有些绝对,但大致可以反应出元代文学的实际状况。

就词而言,虽然唐圭璋所编《全金元词》中收录了元代212位词家的3721首词,但大多内容贫乏、艺术平庸。

其中就是有些名篇佳句,也不过是一两个词人的星光一现而已。

早期词人最著名的是由金入元的元好问;中期词人以张翥为代表;末期词人实在不足议论。

元词终于未能继承和发展两宋的成就,出现了“极盛难继”的状况。

清陈廷焯《白雨斋词话》:

“元词日就衰靡,愈趋愈下”,此语很是恰当。

(二)韵文奇葩—元散曲

一般所说的元曲,是元杂剧和元散曲的合称。

元杂剧相当于现在的戏曲,它的剧曲,通常具有唱(唱词)、科(动作)、白(对白)三要素,相当于现在的剧本。

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楔子(节选):

“[夫人下][红云]小姐有请。

[正旦扮莺莺上][红云]夫人着俺和姐姐佛殿上闲耍一回去来。

[旦唱][幺篇]可正是人值残春蒲郡东,门掩重关萧寺中;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无语怨东风。

[并下]”说起来,元杂剧的成就和对后世的影响要远远超过元散曲,可在这里它并不是关心的重点。

如果把视野固定在传统意义的文坛上,在元代,能与传统诗、词分庭抗礼的只能是元散曲,它代表了元代诗歌创作的最高成就。

元散曲其实就是清唱的歌词,是最接近词的文体。

由于风格上受到两宋以来婉约派和豪放派的影响,元散曲主要分为豪放、清丽两派,豪放派以马致远为代表,清丽派以张可久为代表。

从作者和作品分布来看,元前期以豪放为主流,后期以清丽为主流。

散曲主要有小令、套数以及介于两者之间的带过曲等三种体制。

小令,又称“叶儿”,是散曲体制的基本单位。

小令一般单片只曲,调短字少。

但联章体的重头小令由同题同调的数支小令组成,最多可达百支,用以合咏一事或分咏数事,如张可久的[中吕]《卖花声•四时乐兴》,以四支同调小令分咏春、夏、秋、冬,构成一支组曲;乔吉[商调]《梧叶儿》甚至长达百首,是重头小令之最长者。

套数,又称“套曲”、“散套”、“大令”,是由同一宫调的若干首曲牌联缀而生,各曲押同一部韵,通常在结尾部分还有尾声。

带过曲由同一宫调的不同曲牌组成,曲牌最多不超过三首,属小型组曲,没有尾声。

如[双调]《雁儿落带得胜令•退隐》、[南吕]《骂玉郎带感皇恩采茶歌•仕女图》等。

从本源来说,散曲和词是一对孪生姐妹,是开在一支藤蔓上的并蒂莲。

词原本是合乐的歌辞,起源于燕乐杂曲,只是后来由于文人的不断参与和创新,日益典雅精致,最终脱离音乐,成为失去歌唱功能的纯文字文学。

元散曲起源于民间的俗谣俚曲,与词产生的情形十分相似。

宋金之际,北方少数民族如契丹、女真、蒙古相继入据中原,随之而来的胡曲番乐逐渐与中原曲乐相融合,慢慢孕育出新的乐曲形式,也就是元散曲的雏形。

到了元代,由于文人墨客的不断参与和创新,元散曲终于完善定型并发展成为时代文学的顶峰。

明徐渭《南词叙录》:

“今之北曲,盖辽金北鄙杀伐之音,壮伟狠戾,武夫马上之歌,流入中原,遂为民间之日用。

宋词既不可被管弦,世人亦遂尚此,上下风靡。

”虽有些片面,但大致是符合当时宋词没落和散曲兴起的实际状况的。

虽然散曲和词是最相近的韵文类型,但两者各有自我独特鲜明的艺术个性和表现手法:

第一,句式。

散曲与词一样,采用长短句,但句式更加灵活多变。

从句数来说,同一词牌下词的句数是固定的,不能随意增减,而散曲则可以突破曲牌规定的句数;从字数来说,词短则一两字,最长不超过12字,而散曲由于衬字的使用,长的可达几十字,伸缩变化极大。

第二,语言。

词的语言一般典雅工整,精致细腻。

散曲的语言虽也不乏典雅的一面,但俗语、蛮语、谑语、嗑语、市语、方言常语等纷至沓来,比比皆是,生活气息浓郁。

如关汉卿《不伏老》套数“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珰珰一粒铜豌豆”,这样泼辣豪放而又通俗甚至偏向口语的语言风格在词中是不可想象的。

明凌濛初《谭曲杂札》评散曲“方言常语,沓而成章,着不得一毫故实”。

第三,韵格。

首先词和散曲所依照的韵谱版本就不相同;其次词牌对每一个字的平仄都有严格的规定,而散曲则要宽松的多;另外词和散曲的押韵方式也有很大区别,词一般隔句押韵并且中间可以换韵,散曲则几乎句句用韵并且一韵到底,但不避重字重韵,并且散曲押韵是平仄通押的。

第四,文风。

总体说来,词以精雅蕴藉为美,而散曲则以通俗明快为美。

清黄周星《制曲枝语》:

“曲之体无他,不过八字尽之,曰:

少引圣籍,多发天然而已”。

散曲也因意显情扬、酣畅淋漓的文风不可避免地被打上俗文学的印记。

元散曲的主要作者有关汉卿、王和卿、白朴、马致远、卢挚、张养浩、杨果、贯云石、张可久、乔吉、徐再思、杨朝英等。

代表作品有马致远的小令[越调]《天净沙•秋思》、关汉卿的套书[南吕]《一枝花•不伏老》、张可久的小令[黄钟]《人月圆•春晚次韵》、张养浩的小令[中吕]《山坡羊•潼关怀古》、乔吉的小令[中吕]《满庭芳•渔父词》等。

隋树森《全元散曲》共收录小令3853首,套数457套,散曲作家二百多位。

[越调]《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南吕]《一枝花•不伏老》关汉卿

〔一枝花〕攀出墙朵朵花,折临路枝枝柳。

花攀红蕊嫩,柳折翠条柔,浪子风流。

凭着我折柳攀花手,直煞得花残柳败休。

半生来折柳攀花,一世里眠花卧柳。

〔梁州〕我是个普天下郎君领袖,盖世界浪子班头。

愿朱颜不改常依旧,花中消遣,酒内忘忧。

分茶攧竹,打马藏阄;通五音六律滑熟,甚闲愁到我心头?

伴的是银筝女银台前理银筝笑倚银屏,伴的是玉天仙携玉手并玉肩同登玉楼,伴的是金钗客歌金缕捧金樽满泛金瓯。

你道我老也,暂休。

占排场风月功名首,更玲珑又剔透。

我是个锦城花营都帅头,曾玩府游州。

〔隔尾〕子弟每是个茅草冈、沙土窝初生的兔羔儿乍向围场上走,我是个经笼罩、受索网苍翎毛老野鸡蹅踏的阵马儿熟。

经了些窝弓冷箭鑞枪头,不曾落人后。

恰不道“人到中年万事休”,我怎肯虚度了春秋。

〔尾〕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响珰珰一粒铜豌豆,恁子弟每谁教你钻入他锄不断、斫不下、解不开、顿不脱、慢腾腾千层锦套头?

我玩的是梁园月,饮的是东京酒,赏的是洛阳花,攀的是章台柳。

我也会围棋、会蹴踘、会打围、会插科、会歌舞、会吹弹、会咽作、会吟诗、会双陆。

你便是落了我牙、歪了我嘴、瘸了我腿、折了我手,天赐与我这几般儿歹症候,尚兀自不肯休!

则除是阎王亲自唤,神鬼自来勾。

三魂归地府,七魄丧冥幽。

天哪!

那其间才不向烟花路儿上走!

[双调]《雁儿落带得胜令•退隐》张养浩

〔燕儿落〕云来山更佳,云去山如画,山因云晦明,云共山高下。

〔得胜令〕倚杖立去沙,回首见山家。

野鹿眠山草,山猿戏野花。

云霞,我爱山无价。

看时行踏,云山也爱咱。

九、滚滚长江东逝水

(一)可以被一笔带过的明词

从公元1368明太祖洪武元年至公元1644明思宗崇祯十七年,约276年。

比起元代,明文学在汉民族大一统的历史背景下呈现出逐渐繁荣和多元化的景象。

毋庸置疑,屹立在明文学顶峰上的当然是小说,除了《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等文学巨著,还有《金瓶梅》、三言二拍等这样长短名篇。

在小说的万丈光芒下,以《牡丹亭》为代表的明散曲也只能屈居在第二位。

还有八股文的影响,还有前后七子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复古风,最后,到了词这里剩下能发光闪亮的地方就实在不多了。

无怪乎龙榆生在《中国韵文史》中感叹:

“明人才思,多耗于八股文;虽偶以诗词相标榜,都成强弩之末。

”又说:

“明代士大夫,吟咏性情,多为散曲;风气转变,而词益就衰。

……。

艺非专习,体益卑下,故鲜有可观也。

”因此,明词常被一笔带过的文学地位是可以理解的。

需要表明的是,如果说明词被一笔带过还可以理解,但如果被一笔抹杀就有些太偏激和绝对。

公平地说,饱受托体不尊、词格卑下、神疲境捻、语率意薄等诟病的明词,还是对词体在音律、用语、境界、美感等方面进行了许多探索的,清词的复兴也在这些方面汲取了明词的经验和教训。

钱仲联在《全明词》序中说:

“明词虽云衰落,然亦非可概其全也。

”清陈廷焯《词坛丛话》:

“词至于明,而词亡矣。

明初如杨孟载、高季迪、刘伯温辈,温丽芊绵,去两宋不远。

至李昌祺、王达善、杨升庵之流,风格稍低,犹堪接武。

自马浩澜非出,淫词秽语,风雅扫地。

明末陈人中,为一时杰出。

但气数近小,国运使然。

”可以看出,无论怎样地评价,都没有将明词一笔抹杀。

明词主要作家有:

刘基、杨基、高启、瞿佑、杨慎、王世贞、汤显祖、陈子龙、夏完淳、屈大均、王夫之、金堡等人,饶宗颐所编《全明词》中收录了明代1396位词家的约两万首词。

在纷杂的明词创作者中,陈子龙被推为明词作家第一人。

龙榆生《近三百年名家词选》:

“词学衰于明代,至子龙出,宗风大振,遂开三百年来词学中兴之盛。

”游国恩《中国文学史》:

“词发展到南宋已达到高峰。

元代散曲流行,词乃退居次要地位。

白朴、萨都剌、张翥等较有名,而张氏《蜕岩词》为尤著。

明人词多率意之作。

杨慎、王世贞稍突出,而成就不高。

惟明末陈子龙是一个优秀作家,王士禛称其《幽兰》、《湘真》诸集,‘意内言外,已无遗议’。

可以说是明词冠军。

《念奴娇·春雪咏兰》陈子龙

问天何意,到春深、千里龙山飞雪?

解佩凌波人不见,漫说蕊珠宫阙。

楚殿烟微,湘潭月冷,料得都攀折。

嫣然幽谷,只愁又听啼鴃。

当日九畹光风,数茎清露,纤手分花叶。

曾在多情怀袖里,一缕同心千结。

玉腕香销,云鬟雾掩,空赠金跳脱。

洛滨江上,寻芳再望佳节。

(二)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个人缘由,最喜欢明词中杨慎的《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也许是觉得有“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的开篇气势,也许是感叹那“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的人生境悟,也许是被“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的旷达洒脱所折服,也许是因为有着《三国演义》那样厚重的历史衬景,也许是因为现代歌曲赋予了她更加鲜活的艺术魅力。

就像喜欢一个女人,说不清什么具体原因,也许仅仅是因为一个妩媚的眼神,就为此付出了一生。

《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杨慎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杨慎(1488—1559年),字用修,号升庵,四川新都人。

明代著名文学家,明代三才子(解缙、杨慎、徐渭)之首。

据说,1524年杨慎被发配到云南充军时,披枷戴锁路过湖北江陵,看到一个渔夫和一个樵夫在江边煮鱼饮酒、谈笑风生,于是见景生情,感叹中写下了这首《临江仙》。

大江东去,浪淘尽多少风流人物,说起杨慎,不但他的《临江仙》仿像苏轼,他的学识和人生经历也和苏轼有颇多相仿之处:

都是才华横溢的才俊,都是博闻广识的通儒,都在政治上历尽坎坷,都在文学上堪称泰斗。

不过,虽然《明史•杨慎传》说:

“杨慎博物洽闻,于文学为优。

”,胡薇元《岁寒居词话》说:

“明人词,以杨用修升庵为第一。

”,周逊《刻词品序》称他为“当代词宗”,王夫之称杨慎诗“三百年来最上乘”,但是,由于受到《丹铅录》等著作遭到质疑的影响,《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对杨慎也多贬抑,故此,杨慎长期不被重视,在近百余年来的中国儒学界中,多无杨慎的一席之地,从这方面说,杨慎和苏轼是无法比拟的。

是非曲直,我辈无才亦无须多加置辩,一切,历史最终都会有一个答案。

十、何事秋风悲画扇

(一)清词复兴

从公元1644清世祖顺治元年至公元1911溥仪宣统三年,约267年。

应该说,占据清代文坛霸主地位的仍然是小说,像《红楼梦》、《儒林外史》、《聊斋志异》等这样的名篇巨作至今仍然光芒四射。

但不可否认的是,清词无论其创作水平还是理论成就都堪称北宋四百年后的又一座丰碑,也是千年词文化一个还算不错的结局。

在清代词人不懈努力下,清词的成就虽然还无法与宋词比肩,但确实使历经元、明两朝业已濒临死亡的词文学再次获得了新生,让世人再一次领略了词文学特有的艺术魅力。

不管是明末以陈子龙为代表的云间派,还是清代以王士禛为代表的广陵派、以陈维菘伟代表的阳羡派、以朱彝尊、厉鄂为代表的浙西派,以张惠言、周济为代表的常州派,这些词派的兴起,都是词文学由明入清后繁荣和复兴的表现。

王士禛、陈维崧、朱彝尊、顾贞观、纳兰性德、厉鹗、张惠言、周济、项鸿祚、蒋春霖、谭献、王鹏运、朱祖谋、郑文焯、况周颐、文廷式、王国维等一批批清代词人前赴后继,共同谱写了千年词文化最后的华章。

(二)渌水亭边荷碧碧识香故人已渺渺

   《木兰花·拟古决绝词柬友》 纳兰容若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

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纳兰文采,岂非后主重生乎?

纳兰性德(1655-1685年),叶赫那拉氏,字容若,满洲人,本名纳兰成德,号楞伽山人,纳兰明珠之子。

是清朝著名词人,与陈维崧、朱彝尊并称清词三大家。

纳兰性德于1685年7月病逝,年仅三十岁。

著有《饮水词》等,后人编辑为《纳兰词》,共342首。

其词清丽婉约,哀感顽艳,格高韵远,堪称清词第一国手。

况周颐《蕙风词话》:

“容若承平少年,乌衣公子,天分绝高。

适承元、明词敝,甚欲推尊斯道,一洗雕虫篆刻之讥。

独惜享年不永,力量未充,未能胜起衰之任。

其所为词,纯任性灵,纤尘不染,甘受和,白受采,进于沉着浑至何难矣。

”王国维《人间词话》:

“纳兰容若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此初入中原未染汉人风气,故能真切如此,北宋以来,一人而已。

”个人以为,况周颐的评价是中肯恰当的。

  《浣溪沙•谁念西风独自凉》 纳兰容若

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

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蝶恋花•出塞》 纳兰容若

今古河山无定据。

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

满目荒凉谁可语?

西风吹老丹枫树。

从前幽怨应无数。

铁马金戈,青冢黄昏路。

一往情深深几许?

深山夕照深秋雨。

书中消遣,茶内忘忧;赏故乡月,饮农家酒,观路旁花,望水边柳。

谁道中年万事休,书茶柳月度春秋,不须蝇附狗偷,也无一身铜臭。

槐榆柳

2015年10月22日

附注:

本文纯属个人学习心得,参看资料杂多,亦无深入探究,浅见陋识,不免有许多偏颇和谬误之处,望读者鉴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