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修班学习总结.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458678 上传时间:2023-01-24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6.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研修班学习总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研修班学习总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研修班学习总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研修班学习总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研修班学习总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研修班学习总结.docx

《研修班学习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研修班学习总结.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研修班学习总结.docx

研修班学习总结

研修班学习总结

【篇一:

高级研修班学习心得体会】

高级研修班学习心得体会

今年*月**日至2**日,我有幸参加了****大学举办的中小学校长高级研修班的培训学习,为期11天的学习时间里,受到很大的启发。

也使我进一步理解了校长应具备的理论素养和能力素质,提升了校长的领导力、管理力、执行力,实现学校快速发展。

应该说,这次学习不仅我开阔了眼界,拓宽了思维,更明确了自己的责任和使命。

虽然时间很短,但受益匪浅。

此次培训学习的主要形式是前沿理论学习、挂职学习名校管理经验和考察参观。

教育部原副总督学郭振有、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员**、**一零一中学副校长**、**第十四中学校长**、北师大亚太实验学校校长**、**光明小学原校长**、**五中原校长**、**八中原校长**、**建华实验学校校长**、**小学校长**等全国知名教育专家就校长的领导和力和执行力、生态课堂的构建、学校常规与特色的有机融合、办学育人的核心素质修炼、学校办学思想特色形成与实施策略、学校特色建设与文化建设的思考、校长的角色职责和使命、加强对学生学习的管理、学校教师们的教育智慧和敬业爱岗精神的乐于奉献、让基础教育回归本真等为参培校长作了理念超前、发人深思、有借鉴作用的讲座,在培训中专家们还与我们参培校长进行了互动交流。

本次学习,不仅使得我们有机会和专家们进行面对面,零距离的交流。

中国基础教育科研信息网研修培训中心组织我们参培校长参观

考察了**一零一中学、第十四中学等名校。

**一零一中学是一所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市属重点中学,在半个世纪的历程中,历经坎坷,坚持改革和发展,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培养出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形成了“全面育人”的办学特色。

**市第十四中学是**市重点中学,**市重点对外开放单位。

该校老师师德高尚、严谨笃学,严格的师徒挂钩制度、学期评优制度、听课制度、师生共同评课制度和鼓励教师教书育人、不断创新、与时俱进的管理机制都有力地促进了教师专业成长的发展。

可以说,这些名校有一个共同特点,注重品牌建设、办学特色突出,使学校各项工作获得长足进步,并获得很高的社会认同。

这次培训,我获得了几点深切感受:

一、对校长在学校建设发展中的角色地位理解更深刻。

从教育部原副总督学***的《校长的领导力和执行力》到**、**等名校校长的《通过突出“特色”,提高办学效益》、《学校办学思想特色形成与实践研究》。

等专题报告,演绎了这些名校怎样一步步打造学校特色。

精辟的论述,先进的教育、教学、管理的理念,都在教育引导着我,促使我反思而奋力前行。

二、认清形势,明确了我今后工作的目标,心底踏实了。

培训让我更加理解了学校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

让我们更明白了独特的办学视角和管理思想决定了学校今后的发展。

伴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学校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入,校长负责制的内涵在不断丰富和发展。

在这种形势下,校长自主权首先体现在办学思想、办学特色及课程设

置等方面。

校长,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一校之长”。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作为一校之长,应该担当好改革发展、全局工作等重要角色。

三、找到差距,增添措施。

通过此次培训学习,深感我们的教育与**等发达地区的教育不仅是教育投入的不足与教育观念的落后,还有管理意识的粗放随意。

作为我们这个教育相对滞后的地区,首先要规范办学行为,通过制度规范办学,也要根据教育发展的多元化或特色发展的需要,在办学评估与学校管理等方面给予一定的选择性,这样才能促进大邑教育的快速发展。

几点思考:

1.怎样做好学校课程改革及学校发展的设计师

学校的改革发展是一个动态、连续的过程,只有起点而没有终点。

在学校各项规划和计划的制订过程中,校长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为这些规划和计划其实就是校长教育思想的集中反映。

所谓校长的教育思想,就是校长对教育的本质和育人功能的理性认识,对教育发展趋势的总体把握,对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关系的深刻理解。

然而,校长决不可以凭借自己的主观臆断或一厢情愿去制订、设计学校规划,而需要充分依靠全体教职员工及学生的力量,群策群力去完成。

校长不能把自己的既定想法有意无意地强加给老师,而是以和谐、民主、尊重的姿态去感召和激发教师的智慧,以自己先进的思想、开阔的视野、丰厚的积淀去引领教师的智慧,使他们积极地、自觉自愿地参加到学校规划的制订和设计中来,以集体智慧构建学校的发展蓝图。

只有这样,学校的规划和计划才能被大多数教师所主动接受,才

能成为激励大家奋发进取、努力工作的行动指南。

2.如何进一步提升教师能力素质,在改革创新上做教师的引路人。

没有改革就难以发展,缺乏创新发展就会滞后。

作为管理者,我们究竟可不可以通过一种有效手段,让教师反思自己的能力素质是否适应新时期的教育教学岗位,自己是否还应该继续学习,不断完善自己。

能否制定一套激励机制使我们的教师乐意的、主动地接受培训,将“要我培训”转化为“我要培训”。

如何构建一种新型的学校文化,为教育管理者与教师搭建了平等对话、交流的平台,为教师形成终身教育思想创造了良好的氛围和条件。

对学校教师而言,校本培训以教师为本,以教师发展为目的,培养教师的主动参与意识和自我发展能力;对学校管理而言,校本培训强调一切“以学校为中心”,

学校管理有了更广泛的自主权,逐步由“外控式”管理向“内控式”管理转变。

使教师培训不再是一种外在的负担,而是一种使学校更快更好发展的内在激励机制,是学校变革、教师发展、素质提升的兴奋点,让学校能真正地做到因地制宜地研究教师的专业发展。

这是我在这次学习活动中思考较多的问题。

3.如何将学习名校特色教育的办学经验转化,最终形成**镇初级中学独特的办学特色。

“着力生命教育,打造活力校园”是我校在地

震灾后提出的学校办学特色。

**镇初级中学的现实情况是一所单设初中学校,全校有29个教学班,学生1396名,教职工134人。

教师年龄结构不合理,近年来逐渐老龄化,平均年龄已经超过43岁。

教师总量虽超编,但是学科配备不合理。

学校地处大邑县**镇城郊结合部,生源背景参差不齐,留守儿童数量庞大;由于种种特殊的原因,近年生源素质下降趋势明显,形成了办学的外部压力。

震后,特别是2009年学校迁入新校区以来,学校的教育教学水平、社会效应都取得了较大的突破。

通过学习考察,我深深地知道:

作为校长,唯有不断加强自身学习,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学观念,才能促进教育内涵发展,使学校教育办学水平更彰显教育的生命力。

希望通过全体**初中人的共同努力,实现“着力生命教育,追求和谐发展”的办学目标。

教育的本质就是文化与精神的传承,需要用一生的品格去熏陶,用一生的时光来完成,还我们的教育以本真的美好。

总之,校长培训,时间虽短收获颇大,用心品味用之不竭,学以致用思考更深。

真正的做好教育,需要一份宁静之心,少一点浮躁,多一份清醒,少一点功利,多一份淡薄。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校将抓住时机,扎实推进各项工作的落实,使各项工作取得超常规和跨越式发展。

我们将继续以科研为先导,以德育为首位,以教学为中心,以队伍建设为突破口,全面实施“以生命教育为核心,以立人教育为目标”的素质教育,在教育现代化的号角声中,不断实现学校建设和管理的新跨越。

【篇二:

高级研修班总结】

顾泠沅领衔的上海市骨干教师“行动教育”模式

高级研修班总结

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周卫执笔)

一、“行动教育”模式的构建

当前,上海市和全国正在深入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有很多很好的教育理念,但如何将理想的课程→设计的课程→实践的课程(学生实际获得的课程),其瓶颈是如何实现先进理念向教师行为的转移,能否实现这一转移,不仅关系到课程改革的成效,也是国内外教师培训长期困扰,尚未很好解决的一个难题。

为了了解广大教师对教师培训的实际需求,2002年3月,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与青浦区教师进修学院合作对青浦6所中小学295名教师进行了行动前的问卷调查。

问卷表明,广大教学第一线的教师认为,以课例为载体的专业引领和有行为跟进的全过程反思,对教师的帮助更大。

借鉴国际上“同事互助指导”和“案例教学法”的已有经验,根据我们2002年1月—9月与青浦区6所扎根学校30余位教师与研究者的合作研究,我们在通常的讲授式、习得式培训形式之外,又提出了一种以课例为载体、在教学行动中开展包括专业理论学习在内的,专业引领下的伙伴互助、全程参与,有行为跟进的教师研修新模式,简称“行动教育”。

讲授式

习得式行动教育式

教师研修的三种模式

“行动教育”模式的运行,强调“三次实践、两次反思”:

原行为阶段(反

新设计阶段(反思改善行为)

“行动教育”模式是对行动研究的有效改进。

同时它也有效地克服了舒尔曼指出的以往教师培训中忽视学科知识的“缺失范式”的不足。

“行动教育”模式为理论向行为的转移提供了一种可资借鉴的选择,一经推出,立即受到了广大教师的热烈欢迎。

2002年底,其研究报告首先在中国教育学会年会上报告。

2003年元月,教育部基础教育司运用它于参加校本教研国家级培训的400名国家级课改实验区的校长、教师和各省、市、自治区的教研员。

2003年3月,上海市教委决定举办顾泠沅领衔的上海市骨干教师“行动教育”

高级研修班,将它应用于市级骨干教师培训。

顾泠沅、王洁的执笔的研究报告《教师在行动教育中成长》,在2003年第6期《人民教育》上全文发表。

其后,又在中央教科所举办的全国首届教育科研研讨会上报告。

“行动教育”模式,作为严格意义上的建模研究显得比较复杂,在实际推广中,可以进行必要的简化(二次实践,二次反思)。

二、办班情况及主要特点

1.办班概况

顾泠沅领衔的“行动教育”培训模式高级研修班是上海市教委举办的七个专家领衔的探索骨干校长、骨干教师培训模式中的一种模式。

培训周期一年(2003年3月至2004年3月)。

参加对象为来自静安、普陀、青浦、徐汇、长宁、杨浦、松江、闸北、浦东(浦东新区为中期拓展)九个区县的45岁以下中青年中小学数学、理科骨干教师70名,另外配有30名专业伙伴。

学员采取自愿报名、区县选拔推荐,专家审批录取的办法,纳入市教委人事处市级骨干教师培训统一管理。

办班目标是:

全体学员基本掌握以课例为载体的教师行动教育模式,开发出一批典型课例报告,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推动上海市二期课改的实施;通过学员“种子计划”在9个区建设若干所校本研修制度的实验性、示范性基地学校,因校制宜地开展各种灵活、有效的研修活动,初步建立以校为本、内外结合的教学研修制度,推动教研工作重心下移。

在“行动教育”过程中,坚持了“行动为本”、“合作为本”、“以校为本”,成为本期研修班的最大特点。

在数据资料搜集和问题解决过程中,采用了多种途径和质的研究方法,如问卷调查,讨论录音,课堂现场观察与录像带分析,学生和教师的成长档案袋,学生的作业分析,教师的反思札记,对学生、教师和专家的深度访谈,教育叙事研究、视频案例制作等。

2.行动为本

长期以来,教育理论与实践之间存在着难以消解的“两张皮”现象,行动教育恰恰在两者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

在行动教育中研究者与实践者统一成“研究的实践者”。

研究的起点是唤醒教师对自身教学实践的不满;研究的对象是学校改革和发展中的现实问题;研究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发展,促进教师的发展,促进学校的发展;研究的过程是更新教师的观念,不断地改善教学的行为;研究的结果则是切实解决学校的问题和教师的困惑。

跨文化的东西方课例研究表明,东方比较重视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和解题的技巧训练,西方比较关注情境导入与儿童生活经验的联系,但均需深入探究学科的本源问题。

只有情境导入,问题驱动,才能超越技巧,探究本源。

因此,在行

动教育过程中,我们集中注意于恰当生活情境的创设与学科本源问题探究的有机整合。

3.合作为本

4.以校为本

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最终发生在学校里和课堂上。

几乎所有的教育改革家都相信,最重要、最有价值的教育研究应该在真正的儿童世界——普通中小学幼儿园里进行。

从19世纪杜威倡导的实验学校运动到美国20世纪60年代末兴起的以学区的普通公立学校为依托的教师入门学校,两者的追求目标都包括三个方面:

培养新教师,为在职教师提供进修的机会,教师在学校开展教育研究。

然而它们为什么都先后失败了呢?

其中的教训是:

(1)缺乏对这种学校的评估和研究;

(2)这些改革过程往往是自上而下的,由学区或大学强加给学校的,未能得到实践者(校长或教师)的理解和支持;(3)改革只是着眼于个别教师(如职初教师)的成长,而不是整个学校;(4)大学与中小学未能结成长期、稳定的共

生伙伴关系。

当前,我国正在积极推进的校本教研,可以说是一种自下而上,从学校内部推进教育改革的研究取向;是一种以教师为主体,强调实践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的学校组织文化或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形式,是一种将教学实践与教学研究、教师进修密切结合的、探究性、合作性,反思性的学习方式和工作方式。

教本教研的内涵是:

“基于学校”、“在学校中”,“为了学校”。

“校本教研制度建设”实验性、示范性基地学校的标准是:

(1)把实施新课程作为学校研修活动的基本内容,针对课程教学中的现实问题,因校制宜地开展灵活多样,行之有效的教研活动。

(2)形成校长带领下实践反思、伙伴互助、合作学习的教师团队,将学校建设成学习化的组织,教师的精神家园。

(3)整合学校内部机构,形成融教学、教研、进修为一体的教学研修系统,形成合力,使学校不仅成为学生成长的场所,也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沃土。

(4)大学或教学研究机构与中小学结成一种长期、稳定的共生合作伙伴,教育研究者与教师互补互益,充分利用校内外的教学资源。

(5)建立学校教学研修工作的导向机制、激励机制和保障机制,把研修工作列入学校发展规划和考绩指标。

一所学校校本教研制度建设大致要经历4个阶段:

三、研修内容及绩效

本期研修班的课程内容分读书自学、短期课程、课例研究、校本教研四个板块。

1.读书自学

为了深刻理解、准确把握新课程改革的精神及理念,更新教育观念,克服目前教育研究中的浮浅、浮夸、浮躁之风,我们提倡参加学习的所有学生和专业伙伴,首先要静下心来,系统读几本书,熟读精思,虚心涵泳,切己体察,力求做到读书明理,追本溯源,论之有理,言之有据。

读书内容主要是:

美国国家科学委员会编撰的《人是如何学习的》、古德莱德的《教师临床视导的技巧》,《必读文选

(一)

(二)(三)》,日本佐藤学的《静悄悄的革命》,顾泠沅等人编著的《寻找中间地带》和《教学改革的行动与诠释》。

在系统自学的基础上,撰写读书笔记,组织专家讲座,交流讨论。

人均阅读文献35万字。

更为重要的是,许

多学员养成了查新检索的专业习惯。

每研究一个问题,首先要在电脑上查阅别人已有的研究成果,找到巨人的肩膀在哪里,避免从头摸起,低水平的重复。

2.短期课程

在读书自学的基础上,集中安排了一段短期课程,以专题讲座的形式,介

3.课例研究

自4月28日起,研修班进入课例研究阶段,面对防范“非典”工作的特殊形势,培训班采取分区活动,以校为本,伙伴互助,巡回指导,网上交流的形式,坚持开展专业引领下的以课例为载体的行动教育研究。

在防范“非典”无法集中指导交流的情况下,顾泠沅带领专家小组多次到学校进行面对面的听课、评课、交流与指导。

如果说“非典”使我们更加珍惜生命的价值,那么这一阶段手携手的合作研究,使我们更加深切地体验到这种心心相印的友谊的珍贵。

由于研修班56名学员与专业伙伴的共同努力(未含浦东),截止12月已完成课例研究报告86篇,正式发表论文34篇,其中在全国性刊物上发表24篇。

这些优秀课例研究报告大多具有这样几个共同特点:

(1)比较深刻地揭示了数学、科学探究教学的本质,反映了较高的学科思维水平;

(2)比较生动、具体地

【篇三:

研修班学习小结】

深入学习开阔视野升华思想

——2012年第三期全省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科研骨干研修班学习小结

湖南女子学院廖鸿冰

2012年7月12日至7月20日,我有幸参加了湖南省委宣传部与省委教育工委联合组织的“2012年第三期全省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科研骨干研修班”。

此次骨干培训班内容丰富、主题突出、针对性强、纪律严明、形式多样。

通过这8天的集中研修学习,不仅增长了我的知识、开拓了我的视野,提高了我的理论素养、增强了我的政治觉悟,也收获了珍贵的友情,可谓感悟深、启迪远、信心足、收获大。

现从以下几个方面总结自己的心得体会:

一、加强了对新时期理论的学习

在短短8天的时间里,我们聆听了九场报告、进行了两次研讨交流、开展了一次现场教学、观看了一次红色录像,较为系统地学习、了解和理解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当前我国和湖南省的经济形势、湖湘文化渊源及现实意义、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与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当前意识形态领域的的形势和任务等,进一步加深了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和最新成果的理解;进一步加深了对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的理解;进一步加深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湖南的最新实践的理解;进一步加深了对“十二五”期间中央和省委的一系列重大战略理念和部署的理解,进一步对湖南省当前经济形势、文化教育发展状况等有了更为全面的、更为深入的认识,从而更加坚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信念;更加坚定了认识世界、传承文明、创新理论、教书育人、服务社会的信念;更加坚定了立足实际、着眼应用、科学发展、开拓创新的信念。

在学习中我们也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大家畅所欲言,提出了各自学校在大学生思政教育方面取得的好的成绩和宝贵的经验以及面临的一些困惑。

通过大家的交流、分享、探讨,集思广益,增强了我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更深的认识和体会。

通过边听课边研讨的学习形式,使我们眼界更加开阔,思想更加充实,素质进一步提高,这对做好今后工作有很大的帮助。

二、提高了对湖南省情的认识

本次研修学习期间,朱翔教授作了“‘四化两型’,湖南科学发展观的新引擎”的报告。

他以丰富的知识、鲜活的案例、厚实的理论、精准的数据、朴素的语言,对湖南经济社会发展宏图进行了勾画,给了我们以强烈的感染和深刻的启迪。

我们清楚地知道,省委、省政府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审时度势、总揽全局、与时俱进,率先提出了“四化两型”建设。

省委、省政府顺应形势发展的新变化和全省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盼,把科学发展观与湖南实际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了“四化两型”、“两个加快”、“两个率先”、“弯道超车”等一系列自己的关于湖南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思想。

“四化两型”既突出新型工业化的第一推动力作用,又强调“两型”引领和“四化”协同驱动,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经济高效、社会和谐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之路。

这一战略抉择具有里程碑式的重大意义。

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特别是近几年的高速增长,湖南已进入人均gdp3000~5000美元的新阶段。

国际经验表明,这一阶段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

拉美一些国家进入这一阶段后,经济徘徊不前、社会动荡不安,陷入了所谓的“中等收入陷阱”。

但与此相反,一些亚洲国家特别是东亚国家由于选择了正确的发展路线和发展模式,经济长期处在持续稳定增长阶段,较快进入了高收入国家行列。

湖南迈入这一阶段后,面临着同样的考验。

坚持“两型”引领、“四化”带动,把建设“两型社会”放在突出位置,强调发展速度与发展质量的统一,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的结合、城镇发展与农村发展的统筹,使湖南避免坠入“中等收入陷阱”,继续保持快速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

“四化两型”建设将信息化作为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抓手,提升到与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并列的战略高度,成为覆盖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举措,是湖南在新一轮经济和科技竞争中,抢占先机、赢得主动,实现跨越发展的创新之举。

三、加深了对湖湘文化的领会

本次研修学习期间,省委党校副校长雷国珍教授作了“湖湘文化的源流及现实意义”的报告,他对湖湘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内涵与特征、基本内容进行了深入的剖析,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了湖湘文化的精

神实质。

湖湘文化是一个源远流长,蕴含丰富的区域文化,它以楚文化为最初的母体,萌芽于以屈原为代表的楚辞文化,形成于两宋时期的湖湘学派,又由张栻广为传播,继由明末清初大思想家王夫之承接发展以至成熟。

经过一代代湖湘学士的吐故纳新,逐步形成了独树一帜的基本文化特征。

在这一文化的孕育、熏陶下,湖南历史上一代又一代的人才不断涌现,特别是到了近代以湘军起家,由军事而入政治,军事人才和政治人才尤为兴旺发达,这大约就是“惟楚有才,于斯为盛”的近代含义。

湖湘文化是中华文明中独具特色的文化奇葩。

湖南人精神是湖湘文化的精髓和灵魂,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一种具体表现形态,包括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忧国忧民的爱国精神、知行统一的求实精神。

作为湖南人民的一员,我们应该秉承湖湘文化精神,深刻认识“四化两型”建设的科学内涵和战略意义,真抓实干、扎实推进,努力争当科学发展的“排头兵”,为“四化两型”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四、增强了教书育人的责任

本次研修学习期间,省委教育工委夏智伦委员所作的《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与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报告和省委教育工委宣传部曾力勤部长所作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挑战、问题与对策》报告,将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与提升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问题阐述得非常清楚。

高校是人才高地、知识汇聚的地方,作为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的高校教师,对构建和谐社会应该更多一份关注,更多一份责任,更多一分贡献。

在新形势下,加强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对于高校理论战线的工作者来说,就是要自觉坚持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教学科研中的指导地位,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转化到日常工作中去。

用科学发展观构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和谐环境,坚持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创造一个统筹协调、和谐高效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充分调动各方因素,整体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进步。

同时,通过学习,我们对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了新的认识。

切实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当前和今后高校的重要任务,是关系到民族振兴的基础性工程。

高校教师是大学生思想政

治教育的关键,而哲学社会科学教师的责任更重,影响更大,其观点方法、人格魅力都对学生有潜移默化的重要影响。

如何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摆在我们面前的课题,也是我们应当肩负的责任。

“没有责任就办不好教育。

”纵然你学历很高,知识很渊博,如果缺乏责任心,就不可能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事业上;如果缺乏责任意识,可能会只教书而不育人。

通过此次培训,我更增强了自己的责任意识,明确了自己的使命,要尽心尽力做好本职工作。

总之,本次研修学习,我们收获的不仅是知识的汲取、思考的深入,收获的还有弥足珍贵的友谊。

此次研修给我们教育工作者提供了一次难得的宝贵的坦诚的交流机会,为今后教育工作的开展积累了宝贵的资源。

2012年7月30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