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考试焦虑的对策研究》课题结题报告doc.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458518 上传时间:2023-01-24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9.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生考试焦虑的对策研究》课题结题报告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初中生考试焦虑的对策研究》课题结题报告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初中生考试焦虑的对策研究》课题结题报告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初中生考试焦虑的对策研究》课题结题报告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初中生考试焦虑的对策研究》课题结题报告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生考试焦虑的对策研究》课题结题报告doc.docx

《《初中生考试焦虑的对策研究》课题结题报告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生考试焦虑的对策研究》课题结题报告doc.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中生考试焦虑的对策研究》课题结题报告doc.docx

《初中生考试焦虑的对策研究》课题结题报告doc

《初中生考试焦虑的对策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初中生考试焦虑的对策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课题研究背景

1、随着时代的发展,焦虑已经侵袭到人类发展的各个领域当今的时代,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社会竞争的加剧,人际关系的冷漠,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都会感到担忧、害怕和焦虑。

有关研究表明,20世纪90年代的焦虑水平要远远高于50年代人的焦虑水平。

由此可见焦虑情绪在人群中的泛化呈上升趋势。

焦虑作为一种特殊的人类普遍存在的情绪,极大地影响着人类的生活,而中学生这个特殊的群体所感受到的焦虑主要来自于考试焦虑,它给中学生的学习和身心健康带来了极坏的影响,对此,研究如何预防和减轻考试焦虑是时代的迫切要求。

2、社会对人的素质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21世纪是以高科技为基础的知识信息社会,她的不断发展是以人的素质整体性的高度发展作为支撑的。

因此,面对全新的21世纪,人的全面发展、人的潜能开发、人的健全人格的培养和个性的充分发展将作为社会对教育的突出要求。

21世纪是充满挑战的世纪,从容面对各种考试已经成为中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一项必不可少的心理素质。

因此,教育必须培养学生良好的应试心理素质,克服考试焦虑所带来的不良影响,使中学生充分发挥自身潜能,为创造健康、成功的人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3、适应中学生身心发展的要求

中学生是充满生命活力的能动的人,他们思维敏捷,眼界开阔,知识面宽广,个性活跃,追求成功,渴望卓越,但是由于他们在认知能力、人格特点和社会经验、以及自我心理调节能力等方面还没有达到成熟,看待事物的观点有时过于绝对化,对自我的认识也存在片面性。

考试是他们生活中的重大生活应激事件,考试情境下学生们普遍存在着焦虑心理,有的学生的焦虑程度很高,这不仅影响了学生们的学习水平的正常发挥,而且也影响着学生的身心健康,中学生由于自身发展的不成熟性面对考试焦虑常常是束手无策,倍感困惑,因此,他们极需得到心理帮助以摆脱考试焦虑的阴影。

(二)课题的理论依据

1、人本主义理论:

人本主义心理学是60年代崛起于美国的一个重要的理论派别。

人本主义认为,人类具有趋向完美、谋求自身发展的基本动机,只要有适当的机会和环境,个体必将致力于自我发展,使其身心各方面的潜能得以表现。

个体有一种内在的机体智慧,能对那些有利于和不利于自身潜能的经验进行分辨,这是由机体的内部构成引导并以复杂的反馈系统为基础的。

2、行为学习理论:

行为学习理论从人类行为获得的角度来研究个体行为的形成问题,这不仅对认识正常人的行为习惯有重要意义,而且也有助于对异常行为、神经症和其他心理障碍形成原因的了解。

3、特质理论:

特质理论是流行于美国和英国的一种人格理论。

特质论认为,特质乃是一个人稳定的、能够反映其人格特点的行为倾向,是人格最有效的“分析单元”,是能引发

人的行为和思想的神经“心理结构”,特质具有动力性,也就是具有决定人的行为的能力。

4、交互抑制理论:

交互抑制理论认为一种行为或情绪状态的出现会抑制另一种行为及情绪状态的出现,他们相互抑制,相互影响,所以为了抑制一种不良情绪可以通过另一种行为或心理状态的产生来达到。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假说

如果我们运用心理学的相关知识及手段对学生在考试情境下的焦虑心理进行调查研究,了解其产生的原因及主要来源,并认识考试焦虑形成过程中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性,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一系列有效的途径和手段来对学生进行训练,就会减轻学生的考试焦虑水平,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使学生身心愉快地积极面对各类考试。

认知评价在考试焦虑的形成过程中居于主导性的调空地位,当外界刺激作用于个体并引起个体一定的身心反应时,如果主体确实把外界刺激看作是他的一种无法适应的威胁时,应试者才会形成较强的焦虑反应。

假如外界刺激虽然达到一定高度,但个体具有良好的认知评价能力,能充分认识到自身的价值,他就能运用理性思维恰当分析所处情势,有效地驾御个人的情绪,以求完成应试的任务。

因此,在减轻或治疗考试焦虑的程序中,中心的环节就是培养应试者良好的认知评价能力,这主要是通过“自信训练"来完成,我们力图通过自信训练改变学生不正确认知,树立应试信心,从而减轻或消除考试焦虑。

二、实验设计

(一)变量的设计

1、自变量

本项研究的目的是探索积极有效的途径和方法与减轻、消除考试焦虑的因果关系,因此,积极有效防治考试焦虑的途径和方法就是本项实验的自变量,其中“自信训练”、

“放松训练”等手段是自变量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下面我们对这两个因素加以界定,“自信训练"、“放

松训练"主要是运用交互抑制原理,通过使考试焦虑患者自我表达正常的情感和自信心,使得那些消极的自我意识得到扭转,借以减弱或消除其考试焦虑。

自信训练设计直接针对着考试焦虑的担忧成分,自信

训练分两大步骤:

(1)学会觉察个人的消极自我意识

一般来说,当个体获得不久将参加一场重要的考试的

消息以后,假如具有神经性倒胃或面部肌肉紧张等生理变化,通常便意味着大脑出现了消极的潜意识,即对即将到来的考试已经朦朦胧胧地浮现出某些担忧的念头,针对这些潜意识或朦胧的念头,把它清晰地用书面语言表达出来,也就是在一张白纸上把这些担忧的想法逐条记下,这种做法可以把个体朦胧的潜意识提高到意识水平。

从而可以使个体清楚地意识到自己当前消极的自我意识究竟有哪些。

这是自信训练的第一步,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实验操作中,教师要把理论阐述清楚,然后可以举例,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消极的自我意识。

(2)向消极的自我意识挑战

当学生逐条记述下个人消极的自我意识以后,下一步就要

训练自己向消极的自我意识挑战,这是自信训练的决定步骤。

所谓挑战,是指向消极的自我意识中的不合理成分进行自我质辩,其中包括指出这种消极的自我意识的不现实性和不必要性,阐明由此对个人所造成的危害,并明确今后应采取的态度。

通过这种向消极的自我意识挑战的训练,就可以帮助考试焦虑这者树立正确的自我意向,增强参加考试的信心和自知力,减缓或克服考试焦虑的担忧成分,以一种新的姿态,新的面貌,出现在应试环境中。

实验中对自变量的操作要注意两点:

(1)、实验教师要在训练实施前向学生阐明考试焦虑心理产生的认知原因,让学生清楚“自信训练”的理论基础,为掌握“自信训练”奠定基础。

(2)、教师要为学生举出实例,这样才可以使学生有章可循,不致只知原理,不知如何操作。

2、因变量

因变量是学生考试焦虑的程度。

我们都知道适度的焦虑可以提高学习效率,但高度焦虑则给人带来消极的情绪体验,甚至无法正常学习、工作。

我们通过心理辅导、心理训练、开展活动、优化课题氛围等方式使学生的高度焦虑降低

到中度水平。

因变量的测量可以通过考试焦虑量表测量。

我们采用《考试焦虑诊断问卷》,该问卷选自郑日昌主编的《中学生心理诊断》,共33个问题,每题有四个备选答案,学生依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如实选择。

根据计分标准和常模,统一算出总分,49分以下者为正常,50-74分为中度焦虑,75-99分为重度焦虑。

3、无关变量的控制

(1)实验对象是随机抽取的,避免了学生在智力、心理素质方面的差异,这样,可以使实验班与对照班的状况保持基本一致。

(2)心理测验要保持同样的情境条件,即如果实验前的考试焦虑心理测量是在大型考试之前的情境下进行的,那么实验实施后,相应的考试焦虑心理测量也要在大型考试之前的情境下进行,这样,实验前后的测量数据才具有同比性。

4、被试的选择:

我们采取随机抽样法,在初三年组随机抽取两个班级

作为实验班级。

5、我们的组织形式

我们采取等组实验。

随机选取的两个班为实验班,进

行实验训练,其他初三各班为对照班,不使用实验训练。

6、资料的收集与处理方法

实验过程中要采用的量表及问卷要在进行中及时回

收、整理、分析、记录,对个别焦虑程度高的个案要进行跟踪调查,有必要进行心理咨询。

要对咨询过程及效果进行记录,及时分析、总结。

三、实验研究的目的

1、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帮助学生正确认知考试,让学生掌握一定的自我心理调节方法,使他们能以积极良好的心态面对考试,促进学生智力和人格的全面发展。

2、了解学生考试焦虑的主要来源,探索考试焦虑形成过程中学生个体间的差异性。

3、探索比较科学的预防、治疗考试焦虑的方法和措施。

四、实验过程

(注:

因为在实践中过程中实验条件的限制,本实具体验过程与实验方案中的过程设计有所改变,调整的原因及具体情况在阶段性总结中有详细记录。

实验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1、6——2001、7)

1、组建机构,建立了实验课题研究小组。

2、制订计划,形成课题研究方案。

3、动员课题组成员学习心理学知识,了解考试焦虑方面的常识,组织实验教师观看郑日昌教授的关于考试焦虑的讲座光盘。

4、召开课题组开题报告会,明确了研究责任及任务,落实研究计划。

第二阶段实验前期测查阶段(2011、8——2012、

1)

本阶段研究工作的重点是对初三12个班级进行测查,了解学生考试焦虑的主要来源及成因;测量学生的实验前后考试成绩的变化。

本阶段是整个实验过程中非常关键的一步,测查手段是否科学、测查结果的效度及信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本课题研究的科学性。

1、选取测查量表。

经过小组的分析论证我们选取了郑日昌教授编写的《考试焦虑调查问卷》及《考试焦虑诊断问卷》。

2、培训测查教师。

对参与测查的教师进行培训,使教师掌握了科学测查的技术。

3、实施测量。

4、组织教师统计、分析测量结果。

第三阶实验实施阶段(2012、2—2012、5)

在分析调查结果的基础上,制定防治学生考试焦虑的对策方案,论证对策;选取实验班,在实验班开展实验。

本阶段是整个实验的重点阶段,我们充分调动课题组成员及任课教师积极性,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本阶段我们着重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分析调查结果,针对调查结果制定防治考试焦虑的策略,并组织课题人员论证策略方案。

2、选取实验班,我们在初三年组随机选取两个班级作为实验班,并对实验班及对照班在实验实施前的心理焦虑程度做测量,结果显示,实验班与对照班无明显差异。

3、组织各学科教师给实验班学生介绍各科学习方法,并组织师生座谈。

4、以心理健康课为主渠道,向学生介绍考试焦虑的常识,并介绍自我调节情绪的方法。

5、进行考后心理辅导,通过班会、心理健康课对学生的考试挫折心理进行疏导。

6、对高度考试焦虑的学生采取个别辅导,主要采取“自信训练”和“放松训练”,详实记录过程,分析效果,不断改进措施。

具体的做法如下:

1、优化课堂教学,创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课堂教学的效果如何,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堂教学必须坚持贯彻“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要求教得生动,学得主动,最终达到轻负担、高质量。

因此,提倡实验班教师运用启发式教学、探究式教学,在讲授过程中,注意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地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通过设疑、解惑、创造和谐适度的学习气氛,培养学生的兴趣、乐趣、志趣,调动非智力因素,增强学习内驱力。

在学习训练方面,要求各科协同配合,合理分配作业时间,提倡精讲精练,让学生有充裕的时间消化知识,减轻学习负担,避免学生学习过度疲劳。

试卷讲评时,尽量考虑学生的接受水平,力求避免用刺激性较大的言语针对后进学生。

帮助学生提高应试技能,加强对高中生的考前指导,这也是克服考试焦虑的一种办法。

通过系统的讲解、训练,让学生懂得各学科的知识结构特点、各类型试题的具体要求、考试时一般程序的应付方法等,力求使考生在考前觉得自己有所准备,从而树立起对考试成功的信心。

2、加强学校与家庭的沟通

既然家庭教育会影响学生的考试焦虑水平,因此学校

应重视与家庭的沟通。

在此方面我们主要采用如下两种方法:

一是定期召开家长会议。

一方面汇报学生在校期间的基本情况,包括此阶段学生的心理状况,要求家长配合,通过自己的言行为其子女减压,鼓励他们正确对待学习的困难。

另一方面,通过家长们的信息反馈,准确得知学生在家的思想、心理状况,有的放矢地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

二是善于发现典型。

组织在这方面有深刻认识与体会的家长和学生,通过班会课、座谈会等形式现身说法,促进学生与父母之间的情感交流。

事后有个别家长很有感触地说:

过去我们用过多的时间去考虑工作,考虑其它事情,对孩子也主要是考虑他的学习成绩如何,很少与孩子交流思想,倾听他们的心声,自然就缺少研究他们的心理。

看来,我们还需要掌握一些心理知识,多与孩子沟通,坦诚相待,相互信任,才能消除相互间的“心理代沟"。

3、进行学习心理与学法辅导

(1)专题讲座

根据初中学生的实际情况,重点选择“学习兴趣、学习记忆、学习疲劳、考试焦虑”等几个问题进行专题讲座,开展集体辅导,目的是让学生掌握与焦虑有关的科学知识,调动学生非智力因素,克服自卑,提高自信,并从中进行学法辅导,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学会科学记忆,科学用脑,对于学生产生的焦虑现象,可启示他们采用注意转移法、心理补偿法、自我暗示控制等方法来平息紧张的情绪。

(2)考前心理辅导

通过心理健康课,向学生们讲清楚,考前出现紧张是很自然的事,但紧张过度会抑制大脑皮层,使过去已掌握的知识点记不起来,原有的知识水平大打折扣,因此应不过分强调胜负成败,采取平常心对待考试。

肯定他们已有一定的学习实力,只要正常发挥水平,就能取得较好成绩,这样可以让学生正确调整期待水平,摆正自己的位置,以平和的心态面对考试。

(3)个别辅导

由于神经类型或人格特征的差异,有个别学生可能会经常出现考试怯场,逢考必差的现象。

对此类学生,则应加强对其心理辅导,主要运用“自信训练”、“放松训练”。

我们对这些学生采取团体咨询,运用自信训练和放松训练,这样,使学生不良的心境、压抑的情绪反应得到及时的、有效的疏泄,并有针对性地运用各种方法协助其消除不必要的忧虑。

善于挖掘他在某些知识方面的长处,鼓励他现实一些、想开一些,某次考试一有进步,就勉励他,这样,如果有第二次、第三次的成功,学生就会对自己形成一个比较稳定的自我肯定模式,增强对考试的自信心。

(4)组织丰富的活动

学生长时间紧张学习,易造成大脑皮层的亢奋和疲倦,组织一些趣味知识竞赛、热门话题辩论、体育竞赛等活动,让学生转移注意力,同时让学生把成功的体验带到学习中去,有利于提高抵御焦虑心理的免疫力。

此外,根据实践,在高考临近的一个星期左右,人为地去搞考前突击已无实际意义,因考生的学习水平已大体稳定,此时学校工作应主要突出抓影响学生考试水平的身体、心理两大因素,以使学生在考试前后达到最佳的生理、心理状态。

(5)考后心理指导

有些学生的考试焦虑是以前考试失败留下来的情绪体验所造成的。

因此,在考试后还要及时引导失利学生走出心理困境。

帮助学生合理归因,适当的情绪渲泄与自我安慰等。

让学生重新以正常心态来对待学习、考试。

实验班大部分学生考前心理状况较平稳,情绪饱满,充满自信,考试的成绩也较好。

(四)整理总结阶段(2012、6)

整理实验材料,统计数据,收集实验成果,总结经验写出实验报告。

五、实验结果统计分析

本项实验有两个重要问卷,第一个为《考试焦虑调查问卷》,目的是调查了解学生考试焦虑的来源,另有一项为

《考试焦虑诊断问卷》,目的是测查中、重度考试焦虑者在实验前后焦虑度的变化。

下面我们分别把这两个测查结果加以分析,还有一个为实验班学生在实验前后成绩变化的量表分析。

(%1)考试焦虑来源的调查分析

对象:

高一年组13个班,

方法:

使用《考试焦虑调查问卷》施测,共50个问题,在题目的左边横线上做记号,即如果存在问题中所说的情况就在左边打对号,其中有20道题目是主观题,另外30到为客观题。

发放调查问卷826份,收回有效问卷798份。

结果分析:

通过调查结果统计分析,考试焦虑的来源或成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过重的学习上的压力造成学生长期的紧张、压抑,从而产生考试焦虑。

说到学习上的压力,自然会使人想到是学校为了追求升学率,加重学习负担,加剧学生竞争气氛所造成的。

但事实上,事情并非如此简单,还存在多种因素,归纳起来有两种:

其一是父母不切实际地在学习上对子女有过高要求。

如果是一位极其听话的孩子,父母要求其考出什么成绩,这样的要求就会对学生产生极大的学习压力,使其长期处于紧张状态,一遇考试,学生就会产生严重的焦虑,致使考试时,会心速加快,手脚冰凉,大脑一片空白,严重影响了成绩的发挥,不好的成绩又会使学生的下一轮学习处于紧张的状态,再考试,再出现严重紧张,考试焦虑,再次影响成绩发挥,如此往复,最终导致有的学生几乎无法在学校正常学习。

我校相当一部分学生产生焦虑,其产生原因属此种类型。

(2)学生自己对自己施加过重的学习压力,导致产生考试焦虑。

这种学生往往是在初中时,学习成绩拔尖的学生,一直为家长、老师、亲朋好友所称颂,他们为了保持以往的荣耀,往往会对自己有过高的学习期望,但其不知道,在重点高中,强中自有强中手。

一旦出现某次考试成绩不理想,就会感到十分烦恼和害怕,害怕下次考不好,害怕被人看不起,我校这样的例子几乎每年都有。

在我们调查中有这种心理的学生达到20%o

(3)不良的社会舆论,造成学生考试的焦虑。

我们县是省级贫困县,社会上很多人都认为考上大学是摆脱这个环境的最佳途径,那么升入龙江一中这个重点高中就等于跨进了大学校门了,这样的舆论给学生造成无形的巨大的心理压力,自然也就加剧了心理负担,考试焦虑的产生也就不可避免。

(4)人格特征是造成学生产生考试焦虑的一个重要内部因素。

从人格类型上看,外向不稳定型以及内向不稳定型的学生是倾向于在考试焦虑测验中得高分的。

外向型学生的人格特质中既存在冲动、不安、兴奋等品质,同时又存在乐观、开朗、无忧无虑等品质,致使他们在考试焦虑测验中易走极端(高焦虑或低焦虑);内向型的学生注意指向自身,过分关注自己在事件中做出的不适应的反应,易出现负性情绪而使其应付手段越来越无效。

高中学生仍处于人格塑造期,这期间,如果受多种消极因素的影响,就会产生性格障碍。

个性的形成与学生从小以考试成绩好坏获得父母及社会肯定的评价经历有密切关系,家庭教育的态度也受孩子学习成绩好坏的左右。

这些因素,使相当部分高中生存在着内向、孤僻、自我过分膨胀、自尊过分强烈、挫折承受力较低等现象。

此类学生都极易产生考试焦虑。

(二)“自信训练”、“放松训练”实验效果测查

对象:

两个实验班的中、高度焦虑者,共19人。

自愿参加集体心理治疗者15人,中途退出2人,共13人坚持始终。

其中男生4人,女生9人。

对照组为非实验班的中、重度焦虑者,共13A,男4人,女9Ao

方法:

使用《考试焦虑诊断问卷》连续两次对实验班在期中、期末前进行测量。

以班级为单位,由班主任组织在教室内统一施测。

该问卷选自郑日昌主编的《中学生心理诊

断》,共33个问题,每题有四个备选答案,学生依据自己的

 

主要治疗进程和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

1.集体治疗开始时,咨询员首先向学生讲明治疗的目的和意义,适当介绍治疗的原则和方法。

提出以下要求:

①要坦诚,正确面对自己的“问题②治疗期间要真正投入,认真配合。

③最初两次可自愿参加,以后决定继续参加者无特殊原因不能中途退出。

2.参加集体心理治疗的成员在集体中讲述自己的症状表现。

这对于讲述者而言是一次渲泄,而对于其他同学则可通过了解他人的情况而减轻自责与自卑,也可起到心理治疗的作用。

3.依据小组成员的各种症状,咨询员帮助大家进行认知分析,讲解有关考试焦虑方面的知识,分析导致考试焦虑的原因。

如:

来自家长、教师方面的压力;自身要求过高;学习方法不合理;缺少可行的复习计划;缺少必要的应试技巧;不能客观地看待未来的前途;与其他同学不恰当的竞争;过分要面子;本人具有焦虑的人格特质;不能有效地调节情绪;缺乏良好的意志品质;患有某种心理疾病等等。

针对以上情况每次安排一两个话题,帮助小组成员分析自己的情况,提出解决的思路,传授具体的方法,并引导小组成员自己开拓思路多想出适合自己情况的有效方法。

4.进行放松训练。

治疗的第一次,首先讲解放松训练的技术要领,要求小组成员除了在集体治疗现场进行放松练习外,平时每天午休和晚睡前自己坚持练习。

自集体治疗的第二次开始,在放松入静的状态下引入催眠状态,

并进行系统脱敏治疗。

将考试的整个过程分成七个等级,由弱到强逐步练习。

如:

①进入考前复习阶段,②准备参加明天的考试,③准备进入考场,④坐在自己的坐位上等待发考卷,⑤浏览试卷,⑥答卷,⑦遇到难题。

每次催眠进行一个等级的脱敏,最后两次在催眠状态下进行增强信心和考试成功的暗示。

5.在集体治疗的中、后期小组成员之间进行一到两次的交流,谈各自的收获、体会。

这样做的益处有三个方面,一是看到了自己的收获,强化了自己的成绩。

二是同学之间相互受益,三是发现问题可由大家思考,促使小组成员积极动脑筋想办法,最后由其他同学或咨询员提出解决的措施,以达到提高治疗效果的目的。

6.除集体治疗外,针对小组成员的个别问题安排时间进行个别咨询。

如:

有的问题不具有普遍性;有的需要进行深层分析;有的属于高度隐私?

?

等等。

个别咨询对于集体治疗能起到“拾遗补缺”的作用。

7、共进行10次。

结果

1、使用《考试焦虑诊断问卷》进行了实验前后的测量

表1结果表明治疗前后考试焦虑分数差异非常显著。

表1考试焦虑者在训练前后的考试焦虑程度的对比(±s)

人数治疗前治疗后tp

1357±6.2435±7.778.180.01

2、治疗组和对照组比较。

治疗前后考试焦虑的测量表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治疗组差异显著(详见表2)。

表2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考试焦虑的对比(土s)

组别人数治疗前治疗后t

治疗组1357±6.2435±7,772.5855

对照组1359±8.3154±7.161.702

分析:

通过表1、表2可以看出实验前后学生的考试焦虑差异很大,实验后学生的考试焦虑水平下降明显,与对照组学生比较,实验组学生的考试焦虑水平变化不大,说明心理训练对减低考试焦虑水平有效,实验效果明显。

(三)实验前后实验班学生考试成绩的变化统计分析在实验班随机抽取

15名被试,实验前的期中期末(高一上半年的期中和期末)两次考试的在全年组的平均名次,与实验后(高二上学期的期中和期末)两次考试的平均成绩的比较。

考察他们考试名次的变化情况。

考试成绩及状态焦虑水平与对照班15名学生的比较结果见下表:

(1)试验组与对照组实验前后考试名次的变化

表3

(2)实验前后被试状态焦虑分数的变化

我们在实验班随机抽取15名被试,对其在实验前后的状态焦虑与对照班随机抽取的8名被试进行比较,结果发现,实验班的被试与比对照班的被试

初始焦虑实验后焦虑NP

对照班47.600044.00015P>0.05

实验班50.625032.12508P<0.001

实验后平均名次实验前平均名次前进的平均名次初始平均焦虑分数

实验组89.5789102.315872.736850.9474

对照组105.2105104.2632—3.578947.5263

N=15P<0.05P>0.05P>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