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荆轲刺秦王所有导学案及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457314 上传时间:2023-01-24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8.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语文荆轲刺秦王所有导学案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高一语文荆轲刺秦王所有导学案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高一语文荆轲刺秦王所有导学案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高一语文荆轲刺秦王所有导学案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高一语文荆轲刺秦王所有导学案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一语文荆轲刺秦王所有导学案及答案.docx

《高一语文荆轲刺秦王所有导学案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语文荆轲刺秦王所有导学案及答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一语文荆轲刺秦王所有导学案及答案.docx

高一语文荆轲刺秦王所有导学案及答案

《荆轲刺秦王》导学案

教学目标

1、理解思想内容,学习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正确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

2、结合课文学习,进一步掌握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培养文言标点和翻译的能力。

3、体会课文的写作特色,提高鉴别欣赏能力。

学习课文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表情、神态,在尖锐复杂的矛盾冲突中表现人物性格。

4、掌握文言常用实词:

亲、深、解、救、教、敢、还、资、振、图、室、诏、被、穷、兵、阵、私;通假字:

淬、决、卒;古今异义词:

涕、币、提、股。

5、背诵“易水送别”。

【教学重点】

一、要了解战国末期燕国与秦国的斗争形势,从整体出发,再来观察燕太子丹遣荆轲刺奏王的意义。

二、要历史地看待古人,看待英雄人物,要实事求是地分析评价。

三、要理解学习本文历史的真实性和表达的艺术性。

四、要理解掌握古汉语的特点。

【教学难点】

学习通过人物物语言、行动、表情、神态描写,在尖锐复杂的矛盾冲突中表现人物性格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习荆轲同情弱小和反抗强暴的义侠精神。

2、通过表演、评述或辩论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知识的能力以及合作,互助的学习习惯。

【教学设想】

一、大体读懂全文后,由学生根据文中的情节,归纳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个阶段,并加以简述。

二、因历来对荆轲刺秦王之举评说不一,教师可在介绍有关观点后,引导、组织学生讨论,根据观点的不同组成两个队或三个队,有准备地进行辩论。

【教具准备】

录音机、教学磁带。

【课时安排】:

五课时

第一课时月日

【学习目标】 

1.复习文学常识《战国策》,了解荆轲刺秦王的历史背景。

2、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故事情节。

3、掌握文中重要的字、词、句解释,提高翻译能力。

【学习重点、难点】理解掌握本文的重要字词,能够运用所学知识翻译文言文。

导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1.关于《战国策》:

   《战国策》是汇编而成的历史著作,作者不明,最后由西汉刘向编校整理成书,定名为《战国策》。

全书共33篇,记载了继《春秋》以后,讫楚、汉之起,共245年间的历史。

《战国策》的艺术特色:

①富于文采。

语言明快流畅,纵恣多变,委曲尽情。

②描写人物的性格和活动,更加具体细致,也就更显得生动活泼。

③所记的策士说辞,常常引用生动的寓言故事。

2、探寻背景(故事发生在战国末期的公元前227年,即秦统一中国之前的六年。

当时,秦于公元前230年灭韩,又于公元前228年破赵(灭赵是公元前222年),秦统一六国的大势已定。

当初,燕王为了结好于秦国,曾将太子丹交给秦国作人质。

而“秦遇之不善”,太子丹于公元前232年逃回燕国。

为抵抗强秦的大举进攻,同时也为报“见陵”之仇,太子丹想派刺客去劫持秦王;或者刺杀秦王赢政,使秦“内有大乱”,“君臣相疑”,然后联合诸侯共同破秦。

荆轲刺秦王失败之后,秦大举攻燕,于公元前226年破燕,公元前222年灭燕。

二、课前自测

1.字词积累,检查同学诵读,让学生注意重点字的读音。

淬(  )   怜(  )     徵(  ) 陛(  )卒(  )    

提(   )   创(   )  揕搭(  )   拊(  )   

樊於(  )期   夏无且(  )

2.成语积累

①切齿拊心:

②一去不复返:

发上指冠:

 图穷匕首见:

无可奈何:

悲歌击筑:

变徵之声:

三、自主学习:

1、录音范读,整体感知课文:

学生标注字音和句中停顿。

2、学生自读课文,参照注释译文,小组讨论:

(一)解释句中加横线的词语。

(1)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

(2)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

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3)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报太子。

  

(4)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5)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

   

(6)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

(7)樊於期乃前曰:

“为之奈何?

(8)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9)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  (10)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乃今得闻教!

 (11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

     

(12)荆轲有所待,欲与俱      

(13)顷之未发,太子迟之   

(二)指出下列各句中的文言现象(句式),并翻译。

(1)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

  

(2)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3)今闻购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 

(4)吾每念,常痛于骨髓  

(5)樊於期乃前曰:

“为之奈何?

(6)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四、重点突破:

研习课文第一、二部分,思考下列问题

1.荆轲刺秦王是在怎样的形势下发生的?

课文写当时形势的语言有何特点?

2.找出描写荆轲的相关语言并分析表现了荆轲怎样的性格特点。

 3.文中写到了太子的“不忍”,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五、课堂提升(选作题)赏析骆宾王的《于易水送人一绝》: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1.诗中借古讽今,“壮士”指的是_______________,“此地”指的是_________。

2.“今日水犹寒”一句中“寒”为什么说用的好?

六、课堂小结:

七、本课自我反思:

第二课时月日

【学习目标】 

1、通读课文,理清故事情节。

2、掌握文中重要的字、词、句解释,提高翻译能力。

【学习重点、难点】理解掌握本文的重要字词,能够运用所学知识翻译文言文。

导学过程:

一.通读课文,理出故事梗概

《荆轲刺秦王》的结构,全文可以分为五部分:

     

 第一部分:

引子(从“”到“        ”)简介背景,秦军大兵压境,燕国危在旦夕。

 

第二部分:

开端(从“       ”到“        ”)太子丹请荆轲商量对策,荆轲提出办法,太子丹又不愿执行。

提出行刺秦王,故事开始。

第三部分:

发展(从“       ”到“      ”)从准备“信物”到寻制凶器,从配备助手到易水送别,故事一步步向前发展。

第四部分:

高潮(从“      ”到“    ”)荆轲廷刺秦王未遂,断左股,被八创。

第五部分:

结局(从“      ”到结尾)荆轲刺秦王彻底失败。

二、合作探究,小组讨论:

(讨论解决,概括概括总结文章脉络)

1.准备:

1、2段:

说背景;

3、4段:

备信物;

5段:

6段:

2.诀别:

7、8段:

叱太子;

9段:

3.刺秦:

10、11段:

计见秦王;

10-17段:

18段:

志未酬。

三、重点突破,强化点拨:

固定结构

1、臣乃得有以报太子(“有以”,意为:

2、而卒惶急无以击轲(“无以”,意为:

3、将奈何(表疑问,怎么……。

下文“为之奈何”“既已无可奈何”意同。

4、荆轲有所待(意为:

“所”后常跟动词组成“所”字结构,作“有”的宾语。

5、将军岂有意乎(表揣度,。

6、荆卿岂无意哉(表反问,。

7、仆所以留者(复音虚词“所以”常引出表原因、手段等的分句,译为:

8、事所以不成者……(同上。

译为:

……的原因。

四、合作探究:

研读课文第二部分:

1、第二部分荆轲私见樊於期,为什么能使樊於期慷慨献身?

(选做题)

2.太子丹求“天下之刮匕首”并“以药淬之”、“令秦武阳为副”为何略写?

3.荆轲怒叱太子的原因是什么?

显示了什么性格?

太子及宾客为什么“皆白衣冠以送之”?

4.音乐描写有什么作用?

5.作者是怎样描写易水诀别这一场面的?

6.小结:

易水诀别,表现了荆轲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第二部分写行刺秦王的准备工作,包括求取信物、准备匕首、配备副手、怒叱太子、易水诀别五个场面,其中荆轲与太子丹有三次分歧。

这些分歧既表现了荆轲,也暴露了太子丹的特点。

四、合作探究,限时训练,课堂提升:

1、课内巩固

(1)指出下边各组加点的字词的具体意义

兵  A、不得持尺兵          B、不及召下兵         C、秦兵旦暮渡易水

见A、乃私见樊於期                B、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C、图穷匕首见                  D、未尝见天子

穷A、图穷匕首见                  B、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陛下A、至陛下                      B、窃为陛下惜之

顾A、荆轲顾笑武阳                B、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C、莫我肯顾                    D、顾不知计所出

(2)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樊於期乃前曰:

“为之奈何”     B、又前而为歌曰

C、使毕使于前                    D、左右既前,斩荆轲

(3)翻译下列文言语句。

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

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轲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

六、课堂小结:

七、本课自我反思:

 

第三课时月日

【学习目标】 

1、掌握文中重要的字、词、句解释,提高翻译能力。

2、重点文言现象分析。

【学习重点、难点】

  理解掌握本文的重点文言现象,能够运用所学知识翻译文言文。

导学过程:

导入:

骆宾王《于易水送人》一诗: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易水送别”后,就发展到了事件的高潮。

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最精彩的部分:

庭刺秦王。

一、自主学习:

根据下列提示的重点字词,疏通课文(展示)

第10段:

持千金之资币物                          厚遗秦王宠臣

第11段:

第13段:

以次进,至陛下。

                        前为谢曰

第14段:

第15段:

卒不起意,尽失其度                      诸郎中执兵,皆在殿下。

第16段:

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              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

二、合作探究:

1、小组讨论,找出(10-18.段)文中特殊的文言现象。

(展示完成,教师点拨)

(一)通假字:

秦王必说见臣   使工以药淬火   日以尽矣

   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今日往而不反者。

   请辞决矣

(二)词类活用:

进兵北略地

   函封之

   前为谢曰

   樊於期乃前曰

   左右既前

   其人居远使使以闻大王   

太子迟之

发尽上指冠

   群臣怪之

   箕踞以骂曰

   秦兵旦暮渡易水(三)古今异义:

仰天太息流涕

   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

   将军岂有意乎古义:

   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

   终已不顾

   左右乃曰

   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   秦王购之金千斤(四)特殊句式(四种)

(1)判断句

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

   

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仆所以留才,待吾客与俱

   

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

(2)省略句

  秦王购之 ( 以 ) 金千斤 ( 省略介词“以” ) 

 

取之 ( 以 ) 百金 ( 省略介词“以” ) 

 

欲与 ( 之 ) 俱 ( 往 ) ( 省略介词宾语和谓语 ) 

 

待吾客与 ( 之 ) 俱 ( 往 ) ( 同上 ) 

 

皆 ( 穿 ) 白衣冠以送之 ( 省略谓语 ) 

 

其人居远未来,而为 ( 之 ) 留待 ( 省略介词宾语 ) 

 

嘉为 ( 之 ) 先言于秦王曰 ( 同上 ) 

 

乃 ( 穿 ) 朝服,设九宾 ( 省略谓语 ) 

使 ( 之 ) 毕使于前 ( 省略兼语 ) 

 群臣侍 ( 于 ) 殿上者,不得持尺兵 ( 省略介词 )

 

献 ( 于 ) 秦王 ( 省略介词 ) 

 比 ( 于 ) 诸侯之列 ( 省略介词 )

 

而 ( 按 ) 秦法…… ( 根据文意省略 ) 

皆陈 ( 于 ) 殿下 ( 省略介词 )   

(3)被动句

    

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4)倒装句

常痛于骨髓 ( 介宾短语后置 ) 

嘉为先言于秦王 ( 介宾短语后置 ) 

 燕王拜送于庭 ( 介宾短语后置 ) 

 

使毕使于前 ( 介宾短语后置 )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 定语后置 ) 

群臣侍殿上者 ( 定语后置 ) 

秦王购之 ( 以 ) 金千斤,邑万家 ( 介宾短语后置,数量词作定语后置 ) 

2、翻译:

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

秦王方还柱而走,卒惶急不知所为

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3、朗读“庭刺秦王”,要求准确流利有感情,小组评比。

4、课堂提升,拓展练习(选做题)

仿照“庭刺秦王”一节,运用动作、语言、神态描写及烘托手法,叙写一生活场面。

四、本课自我反思:

 

第四课时月日

【学习目标】

1.理解和掌握文言常用实词;

2.学习课文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表情和神态描写,在尖锐复杂的矛盾冲突中突出人物性格的方法;

3.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正确评价荆轲刺秦王的行为。

导学过程:

一、课前自测

1、解释句中加横线的词语。

(1)皆白衣冠以送之。

(2)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

(3)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4)持千金之资币物,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5)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6)使使以闻大王。

     

(7)乃朝服,设九宾,见燕使者咸阳宫。

(8)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

      

(9)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

(10)前为谢曰:

“北蛮夷之鄙人,……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

(11)发图,图穷而匕首见。

  

(12)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

(13)拔剑,剑长,操其室。

 

(14)秦王还柱而走。

……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15)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

 

(16)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

  

(17)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

 

(18)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

                     

(19)荆轲废,……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20)(轲)箕踞以骂曰:

“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2、指出句中的文言现象(句式)并翻译。

(1)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2)见燕使者咸阳宫

(3)给贡职如郡县

(4)燕王拜送于庭   

(5)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

(6)嘉为先言于秦王曰 

二、自主学习(选做题)

试着用散文语言把这一情节描绘成有声有色、有动有静、有景有情的可感画面。

提示:

送行者的穿着、表情、动作、心理

     荆轲的高歌:

表情、动作、精神

     荆轲的离去:

动作、心理

     易水边的环境………

 

 

 

 

三、合作探究(研习文章三、四、五部分)

1.作者是怎样描写“易水送别”这一场面的?

 

 

 

2.思考:

文中是怎样描写“秦廷行刺”这一惊心动魄的场面的?

提示:

a.通过斗争双方的动作描写;b.通过语言、神态、表情描写;c.运用间接描写的方法渲染气氛。

 

3、概括文中的人物形象

 荆轲:

     

 太子丹:

 

 秦王:

 

  

 樊於期:

      

 秦武阳:

 

四、课堂提升(选做题)

1.本文成功地塑造了荆轲的形象。

对荆轲其人,历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如:

北宋苏洵非议荆轲之行曰:

“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南宋鲍彪为《战国策》作注说:

“轲不足道也。

南宋朱熹认为“轲匹夫之勇,其事无足言”。

司马迁在《史记·刺客列传》结尾说:

“其立意较然,不欺其志,名垂后世,岂妄也哉。

西晋左思的《咏荆轲》称颂他“虽无壮士节,与世亦殊伦”,“贱者虽自贱,重之若千钧”。

东晋陶潜说他“其人虽已没,千载有余情”。

近代龚自珍赞扬他“江湖侠骨”。

你认为荆轲是怎样一个人?

请谈谈你的看法。

提示:

可从思想、性格、才能、精神方面分析。

 

2、我们应该怎样评价荆轲刺秦王的行为?

提示:

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辩证地看待荆轲刺秦王的行为。

 

 

 

 五、本课自我反思:

 

 

第五课时月日

教学要点:

1、总结巩固提升,强化文言现象

2、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进行评价性阅读。

导学过程:

一、检查背诵“易水送别”

二、合作探究,思考:

荆轲是如何廷刺秦王的呢?

1、重点词语:

币:

礼品遗:

wei赠送闻:

让…..听说(使动用法)次:

次序发:

打开提:

掷击被:

遭受引:

举起

2、重点句子翻译:

(1)使使以闻大王——

(2)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

(3)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而骂曰——

3、内容分析:

廷刺秦王写了“计见秦王”,可见荆轲做事的周密;顾笑武阳显示了荆轲的沉着镇静,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显示了荆轲视死如归的精神。

三、引导学生进行评价性阅读训练。

讨论:

1.本文成功地塑造了荆轲的形象。

对荆轲其人,历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你认为荆轲是怎样一个人?

四、布置课堂作业:

比较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古今义:

①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

②持千金之资币物

③则秦王未可亲也

④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⑤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

⑥诸郎中执

五、课堂练习:

归纳重点文言实词释义(12个)

1、亲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动词,亲近,接近。

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名词,父母。

每得降卒,必亲引问委曲副词,亲自。

我有亲父母,逼迫兼弟兄形容词,亲生的。

2、深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形容词,刻毒。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形容词,深刻。

夜深忽梦少年事形容词,(时间)久。

桃花潭水深千尺名词,深度。

一说,形容词。

子布、元表诸人各顾妻子,深失所望副词,很,十

3、解可以解燕国之患动词,解除,解救。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动词,此用本义,用刀剖开动物肢体。

少年大骇,急解令休止动词,分开。

后经吾婉解,虽不谓吾言为是……动词,解释。

毁其盆,解其棕缚动词,解开。

土崩瓦解动词,分裂,涣散。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动词,解答。

谓颜太师以兵解动词,解脱躯壳而成仙,解脱。

缉捕使臣已将秋公解进动词,解送,读jiè。

解元乡试中第一名为“解元”,读jiè。

4、教乃今得闻教名词,指教,jiào。

曲罢曾教善才服动词,使,让,jiāo。

乃修教三年,执干戚舞名词,教化。

读jiào。

十三教汝织动词,传授知识技能,读jiāo。

5、敢人不敢与忤视动词,有勇气做,敢于。

进止敢自专副词,表反诘语气,为“岂敢、不敢”的省词。

6、还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动词,回来。

秦王还柱而走动词,通“环”,绕。

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还走动词,通“旋”,掉转身。

计日以还动词,归还。

一尊还酹江月副词,还是,hái。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副词,通“旋”,马上,立即,读xuán。

7、资持千金之资币物名词,资财、钱物。

若据而有之,此帝王之资也名词,资本,依据。

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动词,资助。

孤当续发人众,多载资粮名词,费用,物资。

唯是脯资饩牵竭矣名词,通“粢”,谷类总称,粮食。

如姬资之三年动词,为动用法,为……蓄积(准备)。

8、振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动词,通“震”,害怕,恐惧。

振长策而御宇内动词,挥动。

大命将泛,莫之振救通“赈,赈济。

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动词,通“震”,震动。

且迁我如振落叶耳动词,振动。

振奋作声动词,振作奋起。

9图乃骇而图之动词,图谋,筹画。

图穷匕首见名词,地图。

不图子自归动词,想,反复考虑。

10、室拔剑,剑长,操其室名词,剑梢。

斯是陋室,唯我德馨名词,居所。

今其室十无一焉名词,家。

11、诏君臣固守以窥周室名词,朝廷。

非有诏得不上名词,皇帝下的命令,诏书。

诏赐抚臣名马衣缎动词,皇帝下令。

12、被秦王复击轲,被八创动词,遭受。

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介词,表被动。

被明月兮佩宝璐动词,通“披”,戴

六、课外链接:

补充资料:

①荆轲,春秋战国时代有名的四大刺客之一。

祖先是齐国人,后迁居卫国,原叫庄轲,到了燕国以后,才叫荆轲,他喜欢读书击剑,结交名人勇士。

课文中提到的击筑的高渐离,就是朋友之一。

燕太子为了刺秦王,先找智勇双全的燕国处士田光。

田光觉得自己老了,无法完成太子丹的重托,便向太子丹推荐了荆轲。

田光为了激励荆轲,便自杀了。

荆轲接受了任务,太子丹高兴万分,马上封荆轲为上卿,精心奉侍……以后,就是课文记叙的情况。

②“春秋四刺客”:

专诸刺王僚

   春秋时期吴国人,家住阳山之野,靠为人屠猪维持生计,当时伍子胥隐居于此,其交好。

后来,吴公子光欲刺其兄吴王僚,来见伍子胥,请其荐一勇士,伍子胥荐了专诸。

为了刺杀吴王僚,专诸于是隐太湖学治鱼三月。

藏鱼肠剑于鱼腹,成功地刺杀了吴王僚。

当时吴王僚之子公子庆忌与其手握兵权的母弟掩余、烛庸均被派出征楚国,因此,公子光谋成王位,即吴王阖闾。

聂政刺韩傀

  战国时侠客,魏国轵(今济源东南)人,以任侠著称,为战国时期四大刺客之一。

聂政

年青侠义,因除害杀人偕母及姊莹避祸齐地(今山东境),以屠为业。

韩大夫严仲子因与韩相侠累(名傀)廷争结仇,潜逃濮阳,闻政侠名,献巨金为其母庆寿,与政结为好友,求其为已报仇。

聂政待母亡故守孝三年后,忆及严仲子知遇之恩,独自一人仗剑入朝都阳翟(今禹州),以白虹贯日之势,刺杀侠累于阶上,继而格杀侠累侍卫数十人。

因怕连累与自己面貌相似的姊姊荣,遂持剑自破其面,挖眼、剖腹。

其姊在韩市寻到弟尸,伏尸痛哭,后撞死在聂政尸前。

要离刺庆忌

  春秋时期吴国人,因其折辱壮士丘迮,被推为天下勇士。

自吴王僚死后,阖闾立国,公子庆忌逃往艾城,招纳死士,接连邻国,欲待时乘隙,伐吴报仇。

公子庆忌骨腾肉飞,走逾奔马,手能接飞鸟,步能格猛兽,矫捷如神,万夫莫敌。

因此阖闾日夜忧虑。

时伍子胥又荐赢弱体细的勇士要离刺杀庆忌。

要离献计残身灭家,取得庆忌信任,终于成功刺杀了庆忌。

(典故“壮士断臂”即来源于此)专诸和要离成就了一代霸主吴王阖闾(春秋五霸之一)。

荊轲刺秦王

    战国末期燕赵人,受燕太子丹之托刺杀秦王赢政,功败垂成。

他的故事家喻户晓,不必赘言。

其友高渐离被后世尊为“乐圣”,高渐离的师傅是“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韩娥。

后高渐离以灌满铅的筑刺杀秦始皇未遂,被施以瞎眼之刑。

六、美文赏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