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方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455168 上传时间:2023-01-24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2.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十四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十四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十四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十四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十四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十四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方案.docx

《十四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十四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方案.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十四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方案.docx

十四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方案

 

兰州市第十四中学

研究性课程实施方案

 

二00二年五月八日

 

兰州市第十四中学

研究性课程实施方案

在《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中,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规定的必修课,包括研究性学习、劳动和技术教育、社区服务、社会实践四部分内容。

开设综合实践活动旨在让学生联系社会实践,通过亲身体验进行学习,积累和丰富直接经验,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研究性学习”是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它包含两层含义:

一是指“研究性学习”课程,二是指“研究性学习”方式。

作为一种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是针对“接受性学习”而提出来的,通常是指教师或他人不把现成的结论告诉学生,而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的过程。

它渗透于学生学习的所有学科、所有活动之中。

作为一种课程,“研究性学习”课程是为了“研究性学习”方式的充分展开所提供的相对独立的、有计划的,在课程计划中规定一定的课时数,以更有利于学生从事“在教师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所以,“研究性学习”课程是指向于"研究性学习"方式的定向型课程。

  “研究性学习”课程具有自主性、探究性、实践性、开放性的特点,是学生直面现实世界的问题、学会和主动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思路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可以更加有效地增强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培养科学探究精神和提高学力水平,并能充分发挥师生的个性特长,对全面实现素质教育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为使我校更好地开展“研究性学习”课程,在学校领导的大力倡导下,依据《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特制定本校“研究性课程实施草案”。

一、研究性学习的目的

设置研究性学习的目的在于:

改变学生以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学到的知识加以综合应用于实践的机会,促进他们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策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要求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学行为也必须发生转变。

在参与和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将从单纯的知识传递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和指导者;必须不断地吸纳新知识,更新自身的知识结构,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树立终生学习的观念。

在指导学生的过程中,帮助学生克服困难,从而建立新型的平等的师生关系。

二、研究性学习的目标

研究性学习,注重对学生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注重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和亲身体验,注重实践性;在学科课程突出知识目标的同时,研究性学习更强调知识的综合性、应用性及过程性,尤其注重学生发展以下品质与能力:

1.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

2.从多种渠道获取并分析、处理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3.学会用多种方法思考问题、尝试综合应用多种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4.学会表达与交流,增强群体意识、乐于合作的团队精神;

5.了解科研的一般方法,体验科研的艰辛与快乐;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6.增强自主性,陶冶社会责任心和使命感。

三、研究性学习的特点

(一)自主性:

学生是研究性课程的主体。

从自行选择课题、自主进行课题研究方案的设计、实施、解决,到课题结题报告的整个过程,都由学生自己负责完成。

教师给学生选择学习内容的机会,教师主要起组织、帮助、指导和评估作用,强调教师对学生进行研究方法的指导。

(二)探究性:

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学生学习的方式不是被动地记忆、理解教师传授的知识,而是敏锐地发现问题,主动地提出问题,积极地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探求结论的自主学习的过程。

因此,研究性学习的课题.不宜由教师指定某个材料让学生理解、记忆,而应引导、归纳、呈现一些需要学习、探究的问题。

这个问题可以由一个案例、介绍某些背景或创设一种情景引出,也可以直接提出;可以由教师提出,也可以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和提出。

要鼓励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自己得出结论。

(三)实践性:

研究性学习强调理论与社会、科技和生活实际的联系,特别关注环境问题、现代科技对当代生活的影响以及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重大问题。

要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亲身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以获取直接经验,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四)开放性:

学习空间是开放的:

学习的内容不是特定的知识体系,而是来源于学生的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

学习途径是开放的:

学生可以通过报刊、杂志、图书馆、电视、网络等各种媒体,请教有关人士等多种途径学习。

学习结论是开放的:

学生研究的课题本身可能是开放的,就没有标准答案,或者所得到的结论本身是开放的。

教师应当鼓励学生就研究的问题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

四、研究性学习的内容

以自主性、探究性、实践性、开放性为鲜明特征的研究性学习,应该以现实和社会环境为舞台,以能力培养为目标,以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精神为动力,以师生共同设计的若干课题为载体。

组织和选择课题是研究性学习课题实施的重要一环。

选题的过程,实质上是学生发散性、开放性思维得以充分展示的过程。

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与特长自主选题。

课题的选择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1.需要性原则

选择的问题必须着眼于社会实际和科学技术本身发展的需要;力求贴近学生学习、生活的实际。

2.科学性原则

选定的问题必须具有事实根据或科学理论根据,它体现了实事求是的精神。

3.可行性原则

选定的问题要从主客观条件考虑有没有实现的可能性,一般可从研究人本身的水平,研究信息资料的占有,研究的物质条件等方面来考虑。

选题要符合学生的年龄、认知水平和心理特点。

4.创造性原则

选定的问题应具有创造性,即问题应是人们没有解决或解决的不够好的。

对于学生,主要强调有创新的思想、见解和新的方法。

五、研究性学习课程的组织与实施

本课程拟先在高中一、二年级实施。

根据学校总体目标或各年级的具体情况,分别制定活动主题。

所选主题需含有足够的想象和发挥的空间,如:

21世纪的中国、科技进步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等。

由教师和部分学生在充分调查学生研究兴趣的基础上确定。

每周活动三课时,以一学期为一个课程周期。

全部课程计划包括四个课程周期。

(一)研究性学习的实施类型

1.依据研究内容的不同,研究性学习的实施主要分为两大类:

课题研究类和项目(活动)设计类。

课题研究以认识和解决某一问题为主要目的,具体包括调查研究、实验研究、文献研究等类型。

项目(活动)设计以解决一个比较复杂的操作问题为主要目的,一般包括社会性活动设计和科技类项目的设计两种类型。

2.研究性学习的组织形式主要有三种类型:

小组合作研究、个人独立研究、个人研究与全班集体讨论相结合。

小组合作研究是经常采用的组织形式。

学生一般由3~6人组成课题组,聘请有一定专长的成人(如本校教师、校外人士等)为指导教师。

研究过程中,课题组成员各有独立的任务,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各展所长,协作互补。

个人独立研究可以采用“开放式长作业”形式,即先由教师向全班学生布置研究性学习任务,可以提出一个综合性的研究专题,也可以不确定范围,由每个学生自定题目,并各自相对独立地开展研究活动,用几个月到一学期时间完成研究性学习作业。

采用个人研究与全班集体讨论相结合的形式,全班同学需要围绕同一个研究主题,各自搜集资料、开展探究活动、取得结论或形成观点;再通过全班集体讨论或辩论,分享初步的研究成果,由此推动同学们在各自原有基础上深化研究,之后或进入第二轮研讨,或就此完成各自的论文。

(二)研究性学习实施的一般程序

研究性学习的实施一般可分三个阶段:

启始阶段、实践体验阶段和表达交流阶段。

在学习进行的过程中这三个阶段并不是截然分开的,而是相互交叉和交互推进的。

l.启始阶段

本阶段要求师生根据所确定的主题,共同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一般可以开设讲座、组织参观访问等。

目的在于做好背景知识的铺垫,科研丰富的指导,调动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

然后经过讨论,提出核心问题,诱发学生探究的动机。

在此基础上确定研究范围,然后由学生自己或师生合作提出研究题目。

同时,教师应帮助学生通过搜集相关资料,了解有关研究题目的知识水平,该题目中隐含的争议性问题,使学生从多个角度认识、分析问题。

在此基础上,学生可以成立研究小组,邀请教师或有关人士做指导老师,共同讨论和确定具体的研究方案。

内容应该包含:

课题题目、研究目的、研究方法、人员安排、研究进展、成果交流形式。

在此过程中,学生要反思所确定的研究题目是否合适,是否需要改变。

2.实践体验阶段

在确定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以后,学生要进入具体解决问题的过程,通过实践、体验,形成一定的观念、态度,掌握一定的方法。

本阶段,实践、体验的内容包括:

①搜集和分析信息资料。

学生应了解和学习收集资料的方法。

学会判断信息资料的真伪、优劣,识别对本课题研究具有重要关联的有价值的资料,淘汰边缘资料;学会有条理、有逻辑地整理与归纳资料,发现信息资料间的关联和趋势。

最后综合整理信息并进行判断,得出相应的结论。

②调查研究。

学生应根据个人或小组集体设计的研究方案,按照确定的研究方法,选择合适的对象展开调查,获取调查结果,使其成为足以支持研究结论的证据。

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应如实记载调查中所获得的基本信息。

内容包括:

活动的准备过程(知识、心理、物质等方面)、研究过程的详细记载(活动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主要的操作程序和操作方法)、研究的结果,同时要记录下从各种调研结果、实验、信息资料中归纳出解决问题的重要思路或观点。

形成记录实践过程的文字、音像、制作等多种形式的作品。

③初步的交流。

学生通过收集资料、调查研究得到的初步研究成果在小组内或个人之间充分交流,学会认识客观事物,认真对待他人意见和建议,正确地认识自我,并逐步丰富个人的研究成果,培养科学精神与科学态度。

3.表达和交流阶段

在这一阶段主要有两项工作,一是成果的表达,学生要将取得的收获进行归纳整理、总结提炼,形成书面材料和口头报告材料。

成果的表达方式要提倡多样化。

二是成果的交流,学生以口头报告的方式向全班发表,或通过指导教师主持的答辩。

   

(三)研究性学习实施中的教师指导

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也重视教师的指导作用。

在研究性学习实施过程中,教师应该做好以下工作:

1.创设良好的研究环境:

教师必须通过多种方式争取家长和社会有关方面的关心、理解和参与,与学生一起开发对实施研究性学习有价值的校内外教育资源,为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提供良好的条件。

2.周密计划、全程管理:

教师精心设计教学方案,动员和组织全

体学生参加研究活动;并对研究性学习实施的整个过程,随时进行调控;及时了解学生开展研究活动时,遇到的困难及他们的需要,给予有效的帮助;要注意观察每一个学生在品德、能力、个性方面的发展,给予适时的鼓励和指导,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并进一步提高学习积极性。

3.充分发挥指导作用:

在研究性学习的实施过程中,教师从题目的选择、调查和实验的方案确定、数据信息的搜集整理、研究方法及成果总结等各方面对学生进行指导。

同时,指导学生写好研究日记,及时记载研究情况,真实记录个人体验,为以后进行总结和评价提供依据。

要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有重点、有针对性地指导;

在研究性学习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应成为学生研究信息交汇的枢纽,成为交流的组织者和建议者。

教师的指导切忌将学生的研究直接引向已有的理论或结论,而应提供信息、启发思路、补充知识、介绍方法和线索,引导学生质疑、探究和创新。

六、研究性学习的评价

由研究性学习课程的目标和特点决定了研究性学习的评价,必须是对学生参加整个探究学习过程的评价,不仅评价其结果,更注重对学生在整个学习活动中的积极情感、心智发展、过程体验和方法掌握的评价,体现了形成性评价的特点。

评价的途径与方式都呈现了多元化的方式。

(一)研究性学习评价的一般原则

1.对全过程的每个阶段进行全面的评价,包括开题、实施过程、研究报告和答辩等。

2.不仅重视课题研究的直接结果,而且重视学生在研究实施过程中的多种收获与体验、多种能力与品质。

3.通过研究结果,了解学生对原有的知识的掌握情况、对其他学科知识的涉足情况,对知识的举一反三能力及在解决问题中的创造力及开放精神。

4.以小组为单位,兼顾个人表现;对原学习成绩较低的学生,尤其注意课题研究活动对其学习的影响。

(二)研究性学习评价的特点

1.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评价者可以是教师或教师小组,可以是学生或学生小组,可以是家长或有关部门等等。

2.评价内容的丰富性和灵活性。

研究性学习评价的内容应当包含:

参与活动的态度、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所获得的体验情况、学习和研究的方法与技能的掌握情况、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情况、学生的学习结果。

在评价中,教师需要灵活掌握评价标准。

3.评价手段、方法的多样性。

研究性学习的评价可以采取教师评价与学生的自评、互评相结合,对小组的评价与对组内个人的评价相结合、对书面材料的评价与对学生口头报告、活动、展示的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以定性评价为主。

(三)研究性学习评价的实施

1.评价要贯穿于研究性学习的全过程。

重点进行开题评价、中期评价和结题评价。

   开题评价要关注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提出解决问题设想的意识和能力,促使学生以积极的态度进入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中期评价主要是检查研究计划的实施情况,研究中资料积累情况,以及研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困难和解决问题、克服困难的情况等。

  结题评价主要对学生参与研究性学习全过程的情况、体验情况、资料积累情况、结题情况、研究结果及成果展示方式等进行评价。

2.教师应该根据研究性学习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制定

评价标准,或与学生协商后提出。

鼓励由学生个人或学生小组自己设计评价方案,对自己的研究情况加以评价,充分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

3.要注意研究性学习评价的鼓励作用,使认真参加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学生普遍获得成功的体验,又要关注学生在某些方面的特别收获,顾及学生的个体差异。

七、研究性学习课程实施的支撑条件

为保障我校正常实施研究性学习课程,学校必须从组织建设、制度建设、学习评定和统筹协调等方面着手,加强研究性学习的开发、实施、评价和管理。

1.学校成立研究性学习课程实施领导小组、课题开发小组和研究小组,负责课程的研究、开发和教师的交流培训,确定实施计划和步骤,制定评价方式和标准,以及教师的工作量标准与评定,使课程的实施过程真正成为我校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过程。

2.硬件环境的支持是顺利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有力保障。

学校应对现有的

图书、设备进行整理,统一调配,为学生提供较好的活动空间和条件。

3.加强各学科教师之间的联系与合作,发挥年级组在组织、协调方面的作用;强调班主任在学习管理上的重要作用;加强对研究性学习的指导。

4.努力开发教育资源。

做好学生、教职员工、家长的动员工作,宣传课程开展的意义和目的,要取得家长对本课程的理解和支持。

同时加强与周边有关部门的联系,挖掘社区资源,以取得有力支持。

从而构建我校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资源网络。

研究性学习课程代表了现代教育改革的发展方向。

它不仅仅是为了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而是通过转变学习方式促进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健全发展。

它尊重每一个学生的独特个性和具体生活,为每一个学生个性的充分展开创造了空间。

因此研究性学习课程,体现着鲜明的时代特色。

我们应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努力探索,大胆实践,全面推动我校的教育教学改革。

 

2002年5月8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