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设计计算书格式及内容要求.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454805 上传时间:2023-01-24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1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毕业设计计算书格式及内容要求.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毕业设计计算书格式及内容要求.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毕业设计计算书格式及内容要求.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毕业设计计算书格式及内容要求.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毕业设计计算书格式及内容要求.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毕业设计计算书格式及内容要求.docx

《毕业设计计算书格式及内容要求.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毕业设计计算书格式及内容要求.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毕业设计计算书格式及内容要求.docx

毕业设计计算书格式及内容要求

毕业设计计算书与外文翻译的要求

按照《河北建筑工程学院毕业设计(论文)规范》的要求,特做以下说明:

(一)、设计计算书

1、毕业设计计算书(论文)应独立按要求的顺序装订成册:

2、中、英文内容摘要是毕业设计(论文)的内容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具有独立性和自含性。

包括:

课题来源、主要设计、实验方法。

摘要是本人主要完成成果的高度概括。

要求不少于400汉字,并将中文摘要对应译成英文。

3、计算书的目录一律按三级要求编写,即有章、节、条三个层次,以方便阅读。

4、毕业设计计算书(论文)字数不少于2万字,并按规定格式要求全部单面打印;外文参考资料阅读量不少于10万印刷符。

(1)标题的设置

在正文中要求各项标题层次分明。

标题中的章、节、条、款、项等层次一律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号,不同层次的数字之间加下圆点相隔(即圆点加于数字的右下角),最末数字后面不加标点。

标题层次的划分,一般不宜超过3节,3节不够时,可将层次再细划分。

不出现“孤立”编号,例如,不应出现只有1.1.1而无1.1.2等后续编号的情况;如确实需要该标题,可采用不带编号和标志的标题,字体字号与同等层次标题相同(目录中不必列出)。

章节编号数码与标题之间应空一个汉字距离,条款数码与标题之间应空半个汉字距离。

标题编号不准用Word的自动编号功能,一律用手工编号。

标题末不加任何标点符号。

例如:

第一级标题—第1章

第二级标题~~~~1.1

第三级标题~~~~1.1.1

第四级标题~~~~1.

第五级标题~~~~1)

第六级标题~~~~

(1)

(2)标题的文字

标题的文字要精练明确,一般不超过15个字。

其具体处理如下:

①标题应准确贴切地概括本层次正文的内容。

②标题应以名词或名词性词组为主,尽可能避免用非名词结构的词语(例如:

提高系统的可靠性)。

③尽量不用虚词(例如:

的、地、之等)。

④同一标题下属的同级标题,其结构形式、语言风格应尽可能一致。

⑤标题中不易产生歧义时,尽量不用标点。

例如:

“图表的使用”中“图”和“表”间省去顿号后不易产生歧义。

⑥标题中应尽可能避免带括号的同义词、外文缩写词等,必要时可将带括号的部分转移至其正文中。

例如:

“File(文件)”不宜用作标题。

若确实无法避免带括号的部分,则目录也应与正文标题一致,且同级标题形式相对要统一。

⑦标题中的英文及数字字体应与该标题中的中文一致。

5、文字要求

全书采用统一的风格组织语言和内容。

科技文章重在内容与技术含量,一般比较正式、死板,不得随意使用口语、不规范用语,不得兴之所致行文,不讲章法。

名词术语应用要准确,遵守语法规则、正确使用字词。

文字通顺,语言流畅,无错别字。

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力避一“逗”到底的现象。

计算机录入中,极易出现英文的拼写错误与汉字的同音别字,应随时检查录入错误,尽量避免同音错字、外文拼写错误。

6、图纸要求

毕业设计图纸可使用计算机绘制和手工绘制两种。

为避免相互拷贝,计算机绘制的图应为绘图总量的1/3,且需指导教师进行指定。

图纸尺寸标注应符合国家标准。

图纸应按“规范”叠好。

7、图、表要求

(1)图

图包括曲线图、构造图、示意图、图解、框图、流程图、记录图、布置图、照片、图版等。

不得徒手绘制图,必须按国家规定标准或工程要求绘制。

图应具有“自明性”,即只看图、图题和图例,不阅读正文,就可理解图意。

每一图应有简短确切的题名,连同图号(按章进行排序,例:

图2-3,即为第2章的第3个图)置于图下,居中,不带标点。

必要时,应将图上的符号、标记、代码,以及实验条件等,用最简练的文字,横排于图题下方,作为图例说明。

插图宽度一般不超过10cm。

曲线图的纵、横坐标必须标注“量、标准规定符号、单位”。

此三者只有在下必要标明(如无量纲等)的情况下方可省略。

坐标上标的量的符号和缩略词必须与正文中一致。

图号用x-xx的形式(比如图1-1)分别按章编排,序号必须连续。

分图号均用(a)(b)(c)形式,分图题位于主图题下方,分图题间以分号间隔,最后以句号结尾,如图3-1所示。

(a)(b)

图3-1两种矩形

(a)矩形;(b)椭圆。

图在正文中均应有索引处,索引只允许用“如图X-Y所示”,“见图X-Y”或“图X-Y……”,不得用“如下”“以下”之类表方位的词。

在正文中引用图、表中的对象和文字时一定要与其拼写一致(尤其要注意大小写)。

一律先见文,后见图,且图在同页紧跟文。

(2)表

每一表应有简短确切的题名,连同表号置于表上,居中。

不带标点。

必要时,应将表中的符号、标记、代码,以及需要说明的事项,以最简练的文字,作为附注横排于表下。

表内附注的序号宜用小号阿拉伯数字加圆圈置于被标注对象的右上角,如×××①,不宜用星“*”,以免与数学上共轭和物质转换的符号相混。

表的各栏均就标明“量或测试项目、标准规定符号、单位”。

只有无必要标注的情况下方可省略。

表中的缩略词和符号,必须与正文中一致。

表内数字必须上下对齐。

表内不宜用“同上”、“同左”、“"”和类似词,一律填入具体数字或文字。

表内“空白”代表末测或无比项。

表一律排封闭表,表线外框略粗于内线,表格整体居中。

表号用x-xx的形式(比如表1-1,表示第1章第1个表)分别按章编排,序号必须连续。

表在正文中均应有索引处,索引只允许用“如表X-Y所列”,“见表X-Y”或“表X-Y……”,不得用“如下”“以下”之类表方位的词。

在正文中引用表中的对象和文字时一定要与其拼写一致(尤其要注意大小写)。

一律先见文,后见表,且表在同页紧跟文。

表跨页时要加表头,并在表格的右上角加“(续表)”标志。

例如:

图2-53车床专用夹具

1—支承板2—浮动盘3—卡爪4—定位销

5—工作6—夹具体7—连接盘8—边接套9—拉杆

表1.3罩子排风量Q的计算

名称

型式

罩型

罩子尺寸比例

排风量计算公式

(m3/s)

备注

无边

图①

(用铅笔书写)

h—条箍高度(m)

B—罩宽(m)

—尘源至罩口距离(m)

—控制风速(m/s)

有边

图②

(用铅笔书写)

台上

图③

(用铅笔书写)

无边

有边

8、符号的使用要求

主体符号应以一个字母表示,上、下标可采用字母、缩写词、数字或其他标记表示。

上标一般只有一个,下标可采用一个或多个。

当采用一个以上的下标时,可根据表示材料的种类、受力状态、部位、方向、原因、性质和次序排列。

如果各下标连续书写其涵义有可能混淆时,各下标之间应加逗号分隔。

如:

fpy、fcmk、fcu.ko。

各符号的书写和印刷规则如下:

①主体符号

主体符号采用下列三种字母,一律用斜体字母书写和印刷:

斜体大写拉丁字母:

如M、V、A;

斜体小写拉丁字母:

如b、h、d;

斜体小写希腊字母:

如pξσ。

应当注意,小写希腊字母除στ等外,一般只用于表示无量纲符号。

②上、下标

上标采用标记或正体小写拉丁字母,下标采用正体小写拉丁字母或正体数字。

、σfp.min、fy、fcu.k、σc.maxo。

③应注意区别的各种字符

如:

拉丁文、希腊文、俄文、德文花体、草体;罗马数字和阿拉伯数字;字符的正斜体、黑白体、大小写、上下角标(特别是多层次,如“三踏步”)、上下偏差等。

如:

I,l,1,i;C,c;K,k,k;O,o,0(°);S,s,5;Z,Z,2;B,β;W,w,ω。

对于易混淆的字符的文种、大小写、正斜体、上下标等应标注清楚。

9、公式、算式

公式、算式,要求统一采用二级编序,一律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排序号。

序号统一按出现先后顺序分章依序编码,公式编号加圆括号,居行尾。

在公式下方要对公式中的参数简单说明。

例如:

(5.9)参考书ⅠP40公式2-5(Ⅰ为参考书的编号)

式中Pm—切削功率(kW)

Fz—切削力(N);

—切削速度(m/s);

Fx—进给力(N);

nw—工作转速(r/s);

—进给量(mm/r)。

10、计量单位的要求

使用各种量、单位和符号,必须遵循国家标准的规定执行。

单位名称和符号的书写方式一律采用国际通用符号。

物理量的符号用斜体,单位符号用正体。

坐标标值线朝里。

标值的数字尽量不超过3位数,或小数点以后不多于1个“0”。

如用30km代替30000m,用5μg代替0.005mg等,并与正文一致。

11、文本格式要求

(1)基本要求

   ·纸型:

A4纸,单面打印;

   ·页边距:

上2.54cm,下2.54cm,左3.0cm、右2.0cm;

   ·页眉:

1.5cm,页脚:

1.75cm,左侧装订。

   ·字体:

正文全部宋体、小四;

   ·行距:

固定值20磅;

   ·页码:

居中、小五、底部。

   

(2)封面格式

   ·封皮:

河北建筑工程学院(二号、黑体、居中)

   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二号、黑体、居中)

   系:

(四号、黑体)

   专业:

(四号、黑体)

   学生姓名:

(四号、黑体)

   指导教师:

(四号、黑体)

   完成日期:

(四号、黑体)

    ·内封:

河北建筑工程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四号、宋

体)

题目(二号、黑体、居中);

   毕业设计(论文)

页(五号、宋体)

   表格表(五号、宋体)

   插图幅(五号、宋体)

   (3)中英文摘要

   ·中文摘要:

标题“摘要”(三号、黑体、居中)

   正文(不少于400字)

   关键词(五号、黑体):

3-5个主题词(五号)。

   ·英文摘要(另起一页):

   标题“Abstract”(三号、黑体、居中)

   正文(必须用第三人称)

   关键词:

“Keywords”(五号、黑体):

3-5个主题

词(五号)与中文关键词对应

   (4)目录

   ·标题“目录”(三号、黑体、居中);

   ·章标题(四号、黑体、居左);

   ·节标题(小四、宋体、居左);

   ·页码(小四、宋体、居右)。

   (5)论文正文

   ·页眉:

论文题目(居中、小五、黑体);

   ·章标题(三号、黑体、居中);

   ·节标题(四号、黑体、居左);

   ·正文(小四、宋体)

   (6)参考文献

   ·标题:

“参考文献”(小四、黑体、居中)

   ·示例如下:

(字体为五号、宋体)

12、参考文献要求

参考文献总数不少于15篇。

(1)本计算书的编写应用并遵照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文参考文献著录规则》。

本计算书参考文献集中列于计算书末。

(2)参考文献格式(采用顺序编码制)。

参考文献的著录,按文稿中引用顺序排列,并在文内相应位置用上标标注。

①书

作者1,作者2,……作者n.书名.版本.出版地:

出版者,出版年.页次

②期刊

作者1,作者2,……作者n.文章名.期刊名(版本),出版年   ,卷次(期次).页次

③会议录,论文录,论文汇编

作者1,作者2,……作者n·题(篇)名·In(见):

整本文献的编者姓名ed.(多编者用eds.),文集名,会议名,会址,开会年,出版地:

出版者,出版年:

页次

④科学技术报告

作者1,作者2,……作者n·题(篇)名·报名题名,编号,出版地:

出版者,出版年:

页次

⑤学位论文

作者1,作者2,……作者n·题(篇)名·学位授予单位·编号或缩微制品序号,年

⑥专利文献

作者1,作者2,……作者n·题(篇)名·专利文献种类,专利号,年:

页次

例如:

【1】李启明.现代企业管理.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2】依法约束政府行政行为.华商报.2003-11-17(11)

【3】(日)占部都美.现代管理论.北京:

新华出版社,1984

【4】(美)帕金森.帕金森定律及关于行政的其它研究(官场病).陈休征.1.北京:

三联书店,1982

【5】刘志惠.管理效率与信息有序化.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

(2):

112-115

【6】郑红亮等.中国经济大论战(第五辑).北京:

经济管理出版社,2000

【7】(美)法约尔.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

【8】田则林曾令香.农村行政管理学.北京:

农业出版社,1991

【9】现代汉语词典.北京:

商务印书馆,1992

【10】管理者必须把握的两个基本问题——目标与环境

注:

在计算书中绝对杜绝相同的“复制”与“粘贴”的产物。

严重者延期毕业或不准毕业。

(二)外文翻译

1、每名本科学生(外语系除外)在毕业设计(论文)期间,应完成不少于1.5万印刷符的外文翻译。

译文不少于3千汉字。

2、译文内容必须与题目(或专业内容)有关。

3、译文应用标准A4纸单面打印成文。

4、译文应于毕业设计中期完成,交指导教师进行批阅。

5、将原文同译文统一打印成A4纸,顺序为原文在前,译文在后。

6、英文译文按照教务处要求格式进行打印。

可到教务处网站下载。

 

下附:

毕业设计计算书格式:

河北建筑工程学院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学科专业

班级

姓名

指导教师

辅导教师

 

摘要(三号、黑体、居中)

××××××××××××××××××××××××××××××××

×××××××××××××××××××××××××××××××××××××××××××××××××××××××××××××××××××××××××××××××××××××××(不少于400字)

关键词(五号、黑体):

××××××××××(五号)

 

ABSTRACT(三号、黑体、居中)

×××××××××××××××××××××××××××××××××××××××××××××××××××××××××××××××××××××××××××××××××××××××××××××××××××××××××××××××××××××××××××××××

KEYWORDS:

(五号、黑体):

××××××××××(五号)

 

目录(三号、黑体、居中)

第1章前言··········································································1

第2章总体设计····································································2

2.1概述············································································2

2.2选择确定总体参数····························································2

2.3装载机底盘部件型式设计····················································2

第3章牵引计算··································································3

3.1柴油机与变矩器联合工作的输入与输出特性曲线·························3

3.2确定档位及各档传动比·······················································3

3.3运输工况牵引特性曲线·······················································3

3.4求出各档最高车速并分析牵引特性··········································4

第4章工作装置设计·····························································5

4.1设计要求·······································································5

4.2铲斗设计·······································································5

4.3动臂设计·······································································5

4.4连杆机构设计··································································6

4.5工作装置装配图设计··························································6

4.6动臂强度验算·································································6

第5章工作装置液压系统设计················································7

第6章总体布置··································································8

第7章毕业设计小节····························································9

参考文献············································································10

毕业实习报告······································································11

附录或后记·········································································12

附:

英文翻译

英文原文

 

设计项目

计算与说明

结果

第一章概述

1.1设计背景

1.1.1混凝土搅拌机简介

混凝土搅拌机是把水泥、砂石骨料和水混合并拌制成混凝土混合料的机械。

主要由拌筒、上料和卸料机构、供水系统、原动机、传动机构、机架和支撑装置等组成。

混凝土搅拌机,包括通过轴与传动机构连接的动力机构及由传动机构带动的滚筒,在滚筒筒体上装围绕滚筒筒体设置的齿圈,传动轴上设置与齿圈啮合的齿轮。

如图1-1所示

 

 图1-1JZC350锥形反转出料混凝土搅拌机示意图

1、前支轮2、上料机架3、底盘总成4、减速系统5、离合器6、操纵杆7、行走轮8、托轮9、搅拌筒10、电器控制箱11、罩壳12、供水系统13、进料机构

1.1.2搅拌机发展过程

混凝土搅拌机广泛应用于工业和民用工程。

不同类型的混凝土搅拌机可用来搅拌干硬性混凝土、塑性混凝土、流动性混凝土、轻骨料混凝土及各种砂浆。

建国初期,国内尚无混凝土机械的生产。

由于大规模经济建设的需要,促使在较短的时间内以迅速发展,改变了混凝土施工的落后状态。

混凝土搅拌机是最早生产、使用范围最广的混凝土机械。

根据结构不同有多种形式,其发展概况分述如下:

鼓筒式搅拌机这是我国最早生产的混凝土搅拌机。

由于它的结构简单,维修方便,操作技术要求不高,工作可靠性好,因而在很长时间内成为建筑施工企业使用范围最广、数量最多的混凝土搅拌机,由于本身的自重大,生产率低,使用范围窄等原因在2000年以后基本全部淘汰。

自落式搅拌机(锥形反转出料搅拌机)这种搅拌机,我国于1965年引进国外样机的基础上开始研制,20世纪70年代初已批量生产,经过不断改进,结构上渐趋成熟,在当时取代鼓筒式搅拌机成为建筑施工企业使用量最大的机型。

这种搅拌机采用自落式搅拌原理,本设计就是要设计此种类型的搅拌机并对其改进。

强制式搅拌机从20世纪50年代初兴起后,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和推广。

最先出现的是圆盘立轴式强制混凝土搅拌机。

这种搅拌机分为涡桨式和行星式两种。

19世纪70年代后,随着轻骨料的应用,出现了圆槽卧轴式强制搅拌机,它又分单卧轴式和双卧轴式两种,兼有自落和强制两种搅拌的特点。

其搅拌叶片的线速度小,耐磨性好和耗能少,发展较快。

强制式混凝土搅拌机拌筒内的转轴臂架上装有搅拌叶片,加入拌筒内的物料,在搅拌叶片的强力搅动下,形成交叉的物流。

这种搅拌方式远比自落搅拌方式作用强烈,主要适于搅拌干硬性混凝土。

连续式混凝土搅拌机装有螺旋状搅拌叶片,各种材料分别按配合比经连续称量后送入搅拌机内,搅拌好的混凝土从卸料端连续向外卸出。

这种搅拌机的搅拌时间短,生产率高、其发展引人注目。

1.1.3搅拌机的发展趋势

19世纪40年代,在德、美、俄等国家出现了以蒸气机为动力源的自落式搅拌机,其搅拌腔由多面体状的木制筒构成,一直到19世纪80年代,才开始用铁或钢件代替木板,但形状仍然为多面体。

1888年法国申请登记了第一个用于修筑战前公路的混凝土搅拌机专利。

20世纪初,圆柱形的拌筒自落式搅拌机才开始普及,其工作原理如图1-2所示。

形状的改进避免了混凝土在拌筒内壁上的凝固沉积,提高了搅拌质量和效率。

1903年德国在斯太尔伯格建造了世界上第一座水泥混凝土的预拌工厂。

1908年,在美国出现了第一台内燃机驱动的搅拌机,随后电动机则成为主要动力源。

从1913年,美国开始大量生产预拌混凝土,到1950年,亚洲大陆的日本开始用搅拌机生产预拌混凝土。

在这期间,仍然以各种有叶片或无叶片的自落式搅拌机的发明与应用为主。

自落式搅拌机依靠被拌筒提升到一定高度的物料的自落完成搅拌。

工作时,随着拌筒的转动,物料被搅拌筒内壁固定的叶片提升到一定高度后,依靠自重下落。

由于各物料颗粒下落的高度、时问、速度、落点和滚动距离不同,从而物料各颗粒相互穿插、渗透、扩散,最后达到均匀混合。

自落式搅拌机结构简单,可靠性高,维护简单,功率消耗小,拌筒和叶片磨损轻,但搅拌强度不高,生产效率低,搅拌质量不易保证。

此种搅拌机适于拌制普通塑性混凝土,广泛应用于中小型建筑工地。

按拌筒形状和卸料方式的不同,有鼓筒式搅拌机、双锥反转出料搅拌机、双锥倾翻出料搅拌机和对开式搅拌机等,其中鼓简式搅拌机技术性能落后,已于1987年被我国建设部列为淘汰产品。

随着多种商品混凝土的广泛使用以及建筑规模的大型化、复杂化和高层化对混凝土质量、产量不断提出的更高要求,有力地促进了混凝土搅拌设备在使用性能和技术水平方面的提高与发展。

各国研究人员开始从混凝土搅拌机的结构形式、传动方式、搅拌腔衬板材料以及搅拌生产工艺等方面进行改进和探索。

20世纪40年代后期,德国ELBA公司最先发明了强制式搅拌机,和自落式搅拌机的工作原理不同,强制式搅拌机利用旋转的叶片强迫物料按预定轨迹产生剪切、挤压、翻滚和抛出等强制搅拌作用,使物料在剧烈的相对运动中得到匀质搅拌。

强制式搅拌机工作原理如图1-3,与自落式搅拌机相比,强制式搅拌机搅拌作用强烈,搅拌质量好,搅拌效率高,但拌筒和叶片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