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二第四单元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454803 上传时间:2023-01-24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441.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必修二第四单元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必修二第四单元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必修二第四单元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必修二第四单元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必修二第四单元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必修二第四单元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docx

《必修二第四单元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必修二第四单元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必修二第四单元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docx

必修二第四单元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

必修二第四单元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

一、1949-1956年过渡时期

1、1949-1952年,国民经济恢复和发展

在农村,实行土地改革;在城市,人民政府稳定物价,严厉打击投机倒把。

到1952年底,国民经济形式基本好转。

2、1953-1956年底

(1)过渡时期总路线和一五计划

制定:

1953年,为建设社会主义制度的经济基础,中共中央在过渡时期总路线中提出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主张。

内容、;一化三改

实质:

解决所有制问题,把私有制变成社会主义公有制

特点:

优先发展重工业,并强调处理好工业、轻工业和农业之间的关系;社会主义工业化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实施:

1953年,国家开始实施“一五计划”

(2)一五计划建设成就:

到1957年底,初步建立了独立的工业体系;初步形成了合理的工业布局‘社会主义工业化由此全面展开。

(3)三大改造:

(目的、实质及意义)

目的:

为了适应国家工业化的要求,早日建成社会主义

政策策略:

农业:

初级、高级农业合作社;资本主义工商业:

公私合营

结果:

1956年底,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意义:

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基本确立,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发展开辟了道路

二、1956-1966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

1、成功的探索及成就

(1)成功的探索:

①八大的正确决策:

1956年,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

中共八大正确分析了

我国的基本矛盾:

人民对于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之间的矛盾,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的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主要任务:

把中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意义:

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蓬勃开展起来。

②八字方针:

背景:

1959-1961年的三年严重困难时期。

内容:

1960年,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

作用:

到1962年底,国民经济形式开始好转,城乡人民生活有所改善。

(2)成就:

初步形成了独立的、有相当规模和一定技术水平的工业体系;摘掉“贫油国”的帽子;铁路、公路、航空运输都有较大的发展;国民收入和工业生产都有大幅度增长。

2、失误及教训

(1)失误:

1958年,“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2)危害:

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1959-1961年出现三年严重经济困难时期。

(3)教训:

经济建设要遵循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发展经济的同时要保护环境,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三、1966-1976年文化大革命:

以“阶级斗争为纲”脱离经济建设这一中心,造成巨大经济损失.

四、1978年以来改革开放三十年,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期

1、伟大的历史转折:

十一届三中全会(决策及意义)

(1)改革开放

(2)把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3)实现四个现代化,要进行经济政治体制改革。

2、经济体制改革

(1)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①内容:

在公有制基础上,把土地长期承包给各农户使用,农业集体生产变为分户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过程:

由试点(安徽、四川)到全国推广

作用:

使农民获得了生产和经营的自主权,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粮食生产有了很大提高,基本解决了农民的温饱问题。

(2)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①中心环节:

增强企业活力

②过程:

1978-1984年试点时期;1984年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在全国全面展开;1992年中共“十四大”确立了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作用:

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实力,逐渐形成了一批有实力和活力的大企业集团,使国有资产大幅度增加,有利于国民经济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怎样确立的?

有何意义?

(1)确立:

实践:

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开展

理论:

①十四大:

1992年中共十四大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②1993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第一次写进宪法③十五大:

1997年中共十五大指出:

“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初步形成:

到21世纪初,中国已经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2)意义:

解放了中国的生产力,使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真正接轨,大大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发展,加快了中国现代化发展的进程。

4、对外开放

(1)步骤:

1980年起,先后建立了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和海南五个经济特区

1984年,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

1988年,开放闽南三角区、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地开辟为经济开发区

1992年,开发上海浦东,成为进一步对外开放的标志

2004年以来,开发建设天津滨海新区

(2)特点:

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

(3)作用:

有力的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发展,越来越适应经济和科技发展的全球化的趋势

5、简述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重要意义

(1)标志着我国的对外开放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

(2)是中国融入世界经济的必然选择,也是中国与世界经济实现全面接轨的一个契机,标志着世界大市场对中国的开放。

(3)中国经济融入世界,必将有力的推动全球经济的繁荣与发展。

【随堂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对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土地所有制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全国土地改革完成,农村土地归农民个人所有

B.三大改造完成,农村土地归集体所有

C.人民公社化运动,强化了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民拥有了土地所有权

2.根据下表分析,1953—1957年,我国土地所有制和经营方式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年代大致范围

所有制

土地经营

1949年以前

地主土地所有制

租佃个体经营

1950——1952

农民土地所有制

自耕农个体经营

1953——1954

农民土地所有制

个体经营,集体互助

1953——1954

农民土地股份制

初级社,集体经营

1955——1957

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

高级社,集体经营

A.土地改革B.对农业进行改造

C.社会主义制度建立D.发生严重自然灾害.

3.从图中信息看,新中国成立后,旨在变革土地所有制的措施是

A.人民公社好B.把大跃进战鼓敲得更响

C.农民申请加入合作社D.农民领取承包合同

4.1956年全国高考的作文题是“我生活在幸福的年代里”。

下列事件不可能发生在这个“幸福的年代里”的是

A、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提出B、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C、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D、“一五”计划即将完成

5.1956年1月2日上午,上海50万人冒雨集会,副市长兴奋地宣告:

“我国资本主义最集中的城市,开始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了!

这一伟大胜利是我们人民的胜利。

”他如此激动是因为上海完成

A.工商业改造B.没收官僚资本C.“一五”计划 D.农业合作化

6.《北京晚报》1958年创刊,后来一度停刊,1980年复刊。

下列各组口号与上述“创刊”“复刊”时间相符的是

A.“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和平统一”

B.“雄赳赳,气昂昂”      “改革开放”

C.“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拨乱反正”

D.“向雷锋同志学习”      “坚持以阶级斗争为纲”

7.1958年,如果中国的官员去苏联参观访问,双方就当年的农业建设交流经验教训,中苏双方谈论的主要话题,可能是①中国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运动②苏联的大规模种植玉米运动③中国的人民公社化运动④苏联的农业集体化运动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8.右图是一幅绘于1958年的壁画。

画中的文字是“稻子玉米搭彩门,悟空说是南天门,社员高坐哈哈笑,‘这是俺社幸福门’”。

下列表述中不能体现壁画所包含的信息是:

A.当时处于人民公社化运动时期

B.当时处于“大跃进”运动时期

C.说明当时“左”倾错误发展严重

D.说明当时农业科学技术突飞猛进

9.“对发展经济来说,中国的人民公社化运动和苏俄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都是不成功的”。

2,4,6

这是因为

A.没有把经济建设放在首位B.严重超越了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C.过分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D.严峻的国内外环境的制约

10.春联是中国特有的文学艺术形式,也折射出了历史的变迁,具有很强的时代性,据此判断以下农家百姓春联出现的先后顺序是①食堂巧煮千家饭,公社饱暖万人心②改革开放同添异彩,经济建设共展宏图③万里山河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

A.①②③B.③①②C.①③②D.②①③

11.2008年9月30日,胡锦涛总书记前往安徽省考察农村改革发展情况。

在滁州市凤阳县小岗村,胡锦涛说“我要明确告诉乡亲们,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是党的农村政策的基石,不仅现有土地承包关系要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还要赋予农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

”对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

A.考察凤阳县小岗村本身是对该地1978年自发改革尝试的肯定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采取了统一经营和分散经营相结合的原则

C.赋予农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要以土地公有为前提

D.现有土地承包关系永远不会变

12.(春天的故事)中唱道:

“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开,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一个圈,神话般崛起座座城,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

”其中“画了一个圈”是指

A.筹划海南岛为经济特区

B.筹划上海浦东为国家级经济开发区

C.在广东、福建沿海设立经济特区

D.决定在香港、澳门设立特别行政区

13.1983年12月1日,商业部通告全国:

敞开供应棉布,取消布票。

从此,自1954年9月9日开始使用的布票成为了历史文物。

这说明

A.中国已经全面迈向小康社会B.棉布已经不适应人民生活需要

C.中国逐渐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D.中国的棉布生产已经出现了供过于求的

14.改革开放加速了中国的城市化进程。

1978年我国城市数量为193个,1997年为668个,其中以中小城市的增长最为迅速。

这主要是由于

A.经济特区的设立         B.乡镇企业的崛起与发展

C.沿海港口城市的开放       D.城市经济体制的改革

15.“四大件”的变化---20世纪80年代以前:

自行车、缝纫机、手表、收音机;80年代后:

电冰箱、洗衣机、录音机、彩电;当前:

DVD、手机、电脑、汽车。

导致“四大件”不断演变的决定因素是

A.人们对生活水平的追求B.企业对利润的追求

C.旧的“四大件”不够实用D.生产力发展和科学技术的提高

16.1992年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标志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新阶段”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目标是

A.保持经济快速发展B.在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C.加快上海浦东建设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7.《中国对外开放的新里程碑》:

“如果说1971年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从此登上政治大国舞台,那么,30年后,……标志中国全面融入世界经济主流”的事件是

A.确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B.亚太经合组织首脑非正式会议在上海召开

C.中国成为世界贸易组织成员

D.中国在朝鲜核问题会谈中发挥重要作用

二、非选择题:

18.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三十年的征程,铸就了一个民族近百年的梦想。

三十年来,中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轻重工业在工业总产值中比重表

材料三:

深圳的变化

(1)据你推测,材料一图片中的口号出现的背景是什么?

从中我们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6分)

 

(2)材料二表明我国当时工业化的特点是什么?

结合史实说明形成这个特点的必要性。

(6分)

 

(3)分析材料二中左图到右图深圳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

(2分)被誉为“一夜崛起的城市”深圳在改革开放三十年里给中国人民带来过哪些思想上的震撼?

(3分)

 

(4)综合上述材料,你对社会主义改革有什么新的认识?

(2分)

 

19.2008年10月12日,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

会议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农村改革发展作出新的战略部署,就如何进一步解决“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我们对此需要认真思考。

下面有两则事例:

事例一到1958年10月底,全国74万多个农业生产合作社改组成2.6万多个人民公社,参加公社的农户有1.2亿户,占全国总农户的99%以上,全国农村基本上实现了人民公社化。

由于在合作化运动的后期已出现了过急过猛的问题,所以人民公社化运动也出现了急于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情况,刮起了“一平二调三收款”的“共产风”。

右图反映1958年河北怀来人民公社社员吃“大锅饭”的情景。

回答:

(1)结合材料说明人民公社的特点。

(3分)人民公社化运动的结果如何?

(2分)

 

事例二1970年,韩国发起了“新村运动”。

“新村运动”的初期,政府把工作重点放在了改善农民生活环境上,地方政府把近20种乡村公共事业的建设项目交给农民自主开发,如修建桥梁、村级公路等。

1971年,韩国全国80%以上的农舍都是茅草屋。

为改善农村居住环境,政府采取了“政府出大头、地方出中头、农民出小头”的建房政策,即中央政府出建房资金的55%,地方政府出30%,每家农户出15%的方式,国家向农户贷款帮助建房。

“新村运动”开始后,政府为提高农民收入,在全国推广水稻高产品种,使韩国稻米产量大幅提高。

农民收入也随之攀升。

韩国在大力推进“新村运动”的过程中,始终重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农民的伦理道德水平,培养勤勉、自助协作精神。

(2)韩国建设“新村运动”的主要举措有哪些?

相关的具体实施办法又如何,将其填入表中。

序号

主要举措(4分)

实施办法(4分)

1

2

3

4

(3)结合两则事例,概括说明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应吸取哪些教训。

 

第四单元

一.选择题:

1-5DBCAA6-10CBDBB11-15DCCBD16D17C

二、非选择题:

18、

(1)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2分)

(2)经济建设一定要符合客观规律,制定经济发展计划一定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4分)

(2)优先发展重工业。

(2分)必要性:

现代工业基础薄弱,建立完整的工业体系(2分);增强国防力量,维护国家独立。

(2分)

(3)主要原因:

深圳是最早对外开放的经济特区(2分)。

改革开放初期的快速发展(或“深圳速度”)带动人们思想的解放;邓小平南方谈话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快改革开放的步伐(3分)。

(4)社会主义改革本质上也是一次革命,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我们应该坚定不移的推进改革。

(言之有理即可,2分)

19、

(1)由许多农业合作社联合组成、一大二公三收款、急于向共产主义过渡、全国农户普遍参加、集体生活(吃食堂)(3分)挫伤人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是造成严重经济困难的因素之一。

(2分)

(2)

序号

主要举措(4分)

实施办法(4分)

1

改善农民生活环境

修建桥梁、公路等

2

改善农村居住环境

向农民贷款建新房

3

提高农民收入

在全国推广水稻高产品种

4

重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提高农民的伦理道德水平

(3)改善农民生活;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全国稳定和发展。

(2分)

1、这些讲话涉及了中国那些历史时期的史实?

各有何特征?

(设计意图:

考察学生的历史分期和概括历史阶段特征的能力?

2、党成立以来完成和推进了哪三件大事?

(设计意图:

训练学生结合材料分析问题的能力)

3、党在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经济建设取得了那些成就和失误?

从中吸取哪些教训?

4、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党如何实现了伟大的历史转折?

有何举措?

其意义是什么?

5、经济体制改革的原因、内容、措施、实质、目标、意义是什么?

6、经济体制改革为何先从农村开始?

家庭联产成包责任制的含义、特征、实质和意义是什么?

7、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原因、步骤和意义是什么?

8、中国对外开放的原因、格局及其特点、进入新阶段的标志是什么?

9、中国何时开始入世的?

你如何看待中国的入世?

10、改革开放取得了那些成就?

其原因是什么?

(以上设计意图:

帮助学生梳理本单元的重点知识)

11、据材料指出90年来党经过奋斗、创造、积累的成就是什么?

(设计意图:

训练学生结合材料分析问题的能力)

12、讲话中指出什么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包括哪些理论?

(设计意图:

结合材料进一步理解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含义及意义)

12、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