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版克鲁格曼教材答案解析212章.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454363 上传时间:2023-01-24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236.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版克鲁格曼教材答案解析212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最新版克鲁格曼教材答案解析212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最新版克鲁格曼教材答案解析212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最新版克鲁格曼教材答案解析212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最新版克鲁格曼教材答案解析212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版克鲁格曼教材答案解析212章.docx

《最新版克鲁格曼教材答案解析212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版克鲁格曼教材答案解析212章.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版克鲁格曼教材答案解析212章.docx

最新版克鲁格曼教材答案解析212章

第二章

世界贸易:

概览

1.这种差异有大量的原因。

加拿大的贸易模式很大程度上解释了引力方程式和一个强大的自由贸易区协议(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的影响,而韩国呈现出的贸易模式更加均衡.

2.依据贸易引力方程式模型,贸易交换与贸易经济体的大小正相关,与它们的距离负相关。

其它条件相同时,相比更远的国家,两国应该更多地和邻国贸易。

当这种情况没有发生时,其它因素被加入方程式中,试着解释这种独特的行为。

3.不是,如果每个国家的GDP翻一倍,世界贸易不会变成四倍。

设想一个只有两个国家A和B的例子。

其中A国的GDP为6万亿,B国的GDP为4万亿。

此外,每个国家产出占世界支出的份额与每个国家占世界GDP的份额成比例(换言之,在方程式2—2中,GDP的指数a和b都等于1).因此,我们的例子可以用以下表格描述:

国家

GDP

占世界支出的份额

A

6万亿美元

60%

B

4万亿美元

40%

现在,我们来计算这个例子中的世界贸易流量。

A国有6万亿美元收入,花费40%的收入在B国的产品上。

因此,B国对A国的出口等于6万亿美元⨯40%=2。

4万亿美元.B国有4万亿美元收入,花费60%的收入在A国的产品上.因此,A国对B国的出口等于4万亿美元⨯60%=2.4万亿美元.在这个简单模型里,世界贸易总额是2.4+2。

4=4.8万亿美元。

如果GDP翻了一倍会发生什么?

现在A国的GDP是12亿美元,B国GDP是8万亿美元。

然而,每个国家在世界收入(和支出)的所占份额并没有变。

因此,A国将仍旧支出收入的40%用于B国产品,而B国将仍旧支出收入的60%用于A国的产品。

B国对A国的出口等于12万亿美元×40%=4.8万亿美元。

A国对B国的出口等于8万亿美元×60%=4.8万亿美元。

现在的贸易总额等于4.8+4。

8=9.6万亿美元。

观察GDP翻倍前后的贸易额,我们可以看到贸易的总额实际上变成了两倍,而非四倍。

4.随着东亚经济体占世界GDP的份额增长,之后的每一段贸易关系都与东亚经济体有关,东亚经济体的规模随之增长。

这使得与东亚国家的贸易关系日益扩大.这种逻辑类似于为什么国家会和别国更多地展开贸易。

以前,它们是非常小的经济体,这意味着它们的市场对于大量的进口来说太小了。

随着它们越来越富有,大众的消费需求上升,它们能进口更多东西.因此,尽管他们之前关注于出口自己的商品区其它富有国家,渐渐它们变成了富有国家俱乐部的一员,自然也变成了其它国家出口的目标。

另外,用引力模型来解释,韩国和台湾之前都很小,产品占它们GDP的份额非常小,这意味着尽管它们距离很近,它们之间的贸易量还是很小。

现在它们的GDP增加了,它们之间的贸易量也随之增长。

5.如本章节所讨论的,一个世纪以前的世界贸易是大宗商品,这在许多方面由气候或者地理因素决定。

因此,英国进口的商品是它本身无法生产的.这意味着要从西半球或亚洲进口棉花或者橡胶。

因为英国的气候和自然资源禀赋和其它欧洲国家相当类似,它很少需要从其它欧洲国家进口。

在工业革命之后,工业贸易加速发展并且持续在交通和通信业中扩张,英国将大量的贸易更多地转移到附近和欧洲大的经济体也就不足为奇了。

这个结果就是引力模型的一个直接的预测。

第三章

劳动生产率和比较优势:

李嘉图模型

1。

a.本国的生产可能性边界是一条直线,在400(1,200/3)处与苹果轴相截,在600(1,200/2)处与香蕉轴相截。

b。

用香蕉衡量苹果的机会成本是3/2。

生产1单位苹果需要3单位的劳动,生产1单位香蕉需要2单位的劳动。

如果放弃1单位苹果的生产,这将释放出3单位的劳动,这3单位的劳动可以被用来生产1.5单位的香蕉。

c.劳动的流动性可以使得各个部门的工资趋同,竞争可以使得商品的价格等于它们的生产成本。

这样,相对价格等于相对成本,而相对成本等于工资乘以苹果的单位产品劳动投入,再除以工资乘上香蕉的单位产品劳动投入。

因为各个部门工资相等,所以价格比率等于单位产品劳动投入的比率,即生成苹果所需的3单位劳动与生成香蕉所需的2单位的比率,即贸易前苹果对香蕉的相对价格是3/2。

2。

a。

外国的生产可能性边界曲线是一条直线,在160(800/5)处与苹果轴相截,在800(800/1)处与香蕉轴相截.

b.世界相对供给曲线可以由苹果和香蕉的相对价格和相对供给量绘出。

苹果对香蕉的最低相对价格是3/2,在这个价格上,苹果的世界相对供给曲线是水平的。

在3/2的相对价格上,本国对苹果的最大供给量是400,外国对香蕉的供给量是800,这时,相对供给量为1/2,。

只要相对价格保持在3/2和5之间,相对供给量就不变。

如果相对价格成为5,两个国家都会生产苹果,香蕉的产量为0.这时,相对供给曲线是水平的。

所以,相对供给曲线是台阶状的,相对供给在0到1/2之间对应的是价格为3/2的水平线段;相对供给为1/2时,相对价格是从3/2到5的垂直线段;相对价格为5时,相对供给又变为水平,从1/2到无穷大。

3。

a。

相对需求曲线包括的点有:

(1/5,5),(1/2,2),(2/3,3/2),(1,1),(2,1/2).

b.苹果相对价格的均衡点是相对需求曲线和相对供给曲线的相交点,也就是点(1/2,2),即相对需求曲线与相对供给曲线的垂直部分的相交点。

因此,均衡的相对价格为2。

c.本国只生产苹果,外国只生产香蕉,每个国家以本国生产的产品换另外一国生产的产品。

d.在没有贸易的情况下,本国可以通过减少2单位苹果的生产获得3单位的香蕉,外国可以通过减少5单位香蕉的生产获得1单位的苹果。

贸易使得各国都能够以2单位香蕉换1单位苹果。

那么本国可以通过减少2单位苹果的生产获得4单位的香蕉,外国可以通过减少2单位香蕉的生产获得1单位的苹果,这样每个国家都可以通过贸易获益。

4.印度生产一米布的成本是2Kg稻谷(i。

e.10/5)。

布在印度的机会成本是10/5的大米。

换言之,印度必须牺牲2kg大米去生产一米布。

类似地,泰国生产一米布的机会成本是2。

5Kg稻谷。

这意味着泰国必须牺牲2。

5Kg大米去生产一米布。

换言之,印度生产稻谷的机会成本低,泰国生产布的机会成本低.再言之,泰国应该专门生产布,印度应该专门生产大米。

当两国发生贸易时,泰国将出口布到印度,印度会出口大米到泰国。

5。

a。

MikeJohnson

汉堡汉堡

(10)(7)

T恤(3)T恤(4)

b.两人都没有既生产汉堡又生产T恤的绝对优势。

Mike在制作汉堡上有绝对优势,Johnson在制造T恤上有绝对优势.

c.Mike制造T恤的机会成本是10/3=3。

33个汉堡。

相似地,Johnson生产T恤的机会成本是7/4=1。

75个汉堡。

因此,Mike生产T恤的机会成本更高。

d.Mike生产一个汉堡的机会成本是3/10=0。

30件T恤。

相似地,Johnson生产一个汉堡的机会成本是4/7=0.57件T恤。

因为Mike牺牲更少的T恤去做汉堡,Mike在生产汉堡时具有绝对优势。

6.这种观点仅仅是贫民劳动论的一个特例.关键问题在于相对工资率并非凭空产生,而是由商品的相对生产率和相对需求决定。

本章专栏所给的数据已经表明,生产率水平和工资水平之间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

中国的低工资反应了中国在大多数产业上的生产率要低于美国同行。

正如本章举例检验证明的,如果生产率水平较高的国家与生产率水平较低的国家进行贸易,那么低工资水平的国家的生活水平会提高。

7.这个结论的问题在于没有考虑所有的可以用来确定生产中比较优势的信息:

本例中有4个部门(两国都有工业部门和服务部门,不仅仅是两国的服务部门),仅仅比较服务部门的单位产品劳动投入是不够的.如果als〈als*,本国服务业中的劳动将比外国的劳动更有效率。

这说明了尽管美国在服务行业有绝对优势,但这对于确定比较优势既不是充分条件也不是必要条件.要确定比较优势还需要知道行业比率。

任何行业的竞争优势不仅取决于行业内的相对劳动生产率,还取决于行业间的相对工资。

8.虽然日本工人的工资水平和她们的美国同行差不多,而他们收入的购买力只有美国的1/3,这说明虽然两国工资水平大体相等(w=w*,w表示美国工人工资水平,w*表示日本工人的工资水平),但是两国服务业价格p

因为在服务业上美国的劳动生产率高于日本,所以其服务价格相对较低。

这种额外的收益就增加了美国的购买力水平。

然而,大部分服务业是不可流动的,即为非贸易品.这样日本就不能通过贸易从美国的服务业的低生产成本中获益,也就不可能使用这种相对较低的国际市场价格.同理,美国也不能通过贸易提高本国服务业的价格.所以,由于服务业价格水平相对较低,且服务业为非贸易品,所以美国的购买力高于日本.

9。

每个国家有着不同的自然资源.如果资源是可移动的话,一件产品和从事贸易中将不需要分工。

但在大多数情况下,人力和物质资源是无法移动的。

在这种情况下,不同的可利用资源导致生产过程中成本的差异和比较优势发生。

源的国家将大部分使用这种资源去生产一种特定的产品。

它通过出口那种产品到世界,从而加入国际贸易。

因此国际贸易是通过货物交换时而非资源交换才发生.

10。

世界相对供给曲线是一个阶梯函数,曲线上包含与具有不同劳动需求比率的国家个数相同的“阶梯”(水平点)数。

相对需求曲线和相对供给曲线的交点左边的国家出口他们相对于交点右边的国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如果交点在水平部分的曲线上,则一国在这一相对价格水平上生产两种商品.

第四章

特定要素和收入分配

1.即使进口竞争行业的工人面临失去工作的风险,一国会选择国际贸易。

这主要是因为如果更多的进口后消费者意识到的所得和相应的出口行业的就业增加.在完全劳动力流动的情况下,如果太过的实际工资比孟加拉高,从孟加拉到泰国的劳动力移动会发生。

这减少了孟加拉的劳动力,提高了他们的工资率。

类似地,来泰国的劳动力移动增加了他们的劳动力,使他们的实际工资率下降。

两国间的移动会持续直到两国的工资相等。

2.a。

b.

PPF中的曲线反映了劳动力收益递减。

随着Q1产量增加,多生产一单位Q1的机会成本会升高。

基本上,固定的资本供给下,随着生产Q1的工人数量增加,每增加一各工人会贡献更少的Q1产量,代表着Q2潜在产量的损失越来越大。

 

3.a.画出劳动力的边际产出乘以每个行业的价格,因为分配给这些行业的总劳动力加总必须为100.因此,如果行业1雇佣了10个工人,行业2就有90个工人。

如果行业1有50个工人,行业2就有50个工人。

为了简单,定义P1=1和P2=2(在决定劳动力的分配时,实际价格没有影响,只要相对价格P2/P1=2)。

在竞争劳动力市场,工资等于价格乘以劳动力的边际生产.行业间劳动力移动的情况下,行业间的工资率必须相等。

因此,均衡工资是由两条P⨯MPL曲线的交点决定的。

观察上面的图表,可以看到这发生在工资率为10和劳动力供给为行业1有30个工人时(行业2有70个工人)。

b.从(a)部分中,我们得知行业1雇佣了30单位的劳动力,行业2雇佣了70单位的劳动力.观察问题2的表格,我们看到这些劳动力分配会生产出48。

6单位的商品1和86.7单位的商品2。

在这个生产点(Q1=48.6,Q2=86.7),PPF的斜率必须等于-P1/P2,即-½.观察问题2a的PPF,我们看到这个数值大致等于-½。

c.如果商品2的相对价格下降到1。

3,我们仅仅需要重新画P⨯MPL的图,此时P1=1,P2=1。

3。

商品2的价格下降会导致积累在行业1的劳动力份额增长。

现在,当两个行业都有50个工人时,两个行业有相同的工资(P⨯MPL)。

观察问题2的表格,我们看到行业1和行业2都有50个工人,相应的产量为Q1=66和Q2=75。

8。

PPF在产量点为Q1=66,Q2=75。

78时,斜率必须为-P1/P2=-1/1.3=-0。

77。

d.商品2相对价格的下降导致商品1产量增加,商品2产量下降。

行业1的扩张增加了行业1特定要素收入的增加(资本)。

行业2的收缩减少了行业2特定要素收入的减少(土地)。

4。

a。

本国资本存量的增加会增加商品1的可能生产,但对商品2的生产毫无影响,因为商品2的生产不使用资本。

结果,PPF转到了右边,代表着本土现在能生产更大量的商品2。

b.因为本国的生产可能性增加,本土的相对供给(定义为Q1/Q2)比外国的相对供给更靠右.结果,本国商品1的相对价格比外国的低。

c.如果两国都开放贸易,本国将出口商品1,外国将出口商品2。

d.本国的资本所有者和外国的土地所有者都将从贸易中获利,而本国的土地所有者和外国的资本所有者都将受损。

劳动力的效应会变得模糊,因为本国(外国)商品1的实际工资会下降(上升),本国(外国)商品2的实际工资会上升(下降).劳动的净福利效应将取决于每个国家的偏好。

比如,如果本国的劳动消费了相应更多的商品2,他们会从贸易中获利.如果本国的劳动力消费了相应更多的商品1,他们会从贸易中受损。

5。

本国的实际工资是10,外国的实际工资是18。

如果有劳动力的自由移动,工人会从本国迁移到外国,直到每个国家的实际工资相等.如果4个工人从本国转移到外国,每个国家将雇佣7个工人,每个国家的实际工资为14。

我们可以通过增加每个工人的边际生产发现总生产。

发生贸易之后,每个国家的总生产是20+19+18+17+16+15+14=119,世界的总生产是238.发生贸易之前,本国的生产是20+19+18=57,外国的生产是20+19+…+10=165。

发生贸易前,世界的总生产是57+165=222。

因此,贸易增加的总产出是16。

本国工人从迁移中收益,在外国的工人受损。

本国的土地所有者因迁移而受损(他们的成本增加),外国的土地所有者收益。

6.如果只有2个工人可以从本国转移到国外,国内实际工资将是12,国外实际工资将为16。

a.在外国的工人受损,因为他们的工资从18降为16.

b.外国的土地所有者受益,因为他们雇佣每个工人的成本下降了2。

c.在本国的工人受益,因为他们的工资从10升为12.

d。

本国的土地所有者受损,因为他们雇佣每个工人的成本上升了2。

e。

转移了的工人受益,他们的工资从10升为16.

7.如果小麦的价格上涨了10%,小麦行业的劳动力需求将同样上涨10%.换言之,由MPLw×Pw决定的曲线增加10%。

另一方面,如果稻谷的价格保持不变,只有小麦的价格上涨,工资率的上涨将少于小麦价格的上涨。

在当前的情况下,工资率的增长少于10%。

第五章

资源和贸易:

赫克歇尔—俄林模型

1.a。

第一步是计算出布和食品的机会成本。

我们被给出了以下的资源约束:

aKC=2,aLC=2,aKF=3,aLF=1L=2,000;K=3,000

生产一单元布要2单元资本和2单元的劳动力。

生产一单元食品要3单元资本和1单元劳动力。

此外,该种经济体有2000单元劳动力,3000单元资本。

给出这些条件,我们可以定义以下约束:

2QC+QF≤2,000→劳动力约束

2QC+3QF≤3,000→资本约束

解出这两个约束,得出生产食品的数量:

QF≤2,000-2QC

QF≤1,000-2/3QC

给出的两个食品生产预算约束必须同时满足.食品和布的生产预算约束可以得出生产可能性边界的轨迹.

观察图表,可以看到当布的相对价格在布的两种机会成本之间时,食品和布都会生产。

布的机会成本由生产可能性边界之上两个部分组成的的斜率为2/3和2得出。

当布的产量很低时,经济体会用相对更多的劳动力去生产布,布的机会成本是2/3单位食品。

然而,当布的产量上升,经济体的劳动力变得稀缺,必须从食品生产中抽走资本,这将布的机会成本提高到了2单位食品.

只要布的相对价格在2/3和2单位食品之间,经济体将会同时生产两种商品。

如果布的价格降到2/3以下,经济体应该彻底专门生产食品(生产布的报酬太低).如果布的价格涨到2以上,将专门生产布(生产食品的报酬太低)。

b。

标记每种商品的投入。

1单位布用2单位资本和2单位劳动力来生产。

1单位食品用3单位资本和1单位劳动力来生产。

在竞争市场,每种商品的单位成本必须等于产出价格。

QC=2K+2L→PC=2r+2w

QF=3K+L→PF=3r+w

这得出了两个方程和两个未知数(r和w).解出要素价格:

w=PF-3r

PC=2r+2(PF-3r)=2r+2PF-6r=2PF-4r

***r=(2PF-PC)/4

***w=(3PC-2PF)/4

c.观察(b)的两种表达,我们看到布的价格增长会造成资本的租金率下降,劳动者的工资率上升.这很容易理解,因为布什劳动密集型商品.它价格的上涨会使布的产量变得更大,它所需的密集型要素—-劳动力的需求上升。

d。

总资本增加到4000。

劳动力约束不变,保持布的最高价格在2单元食品。

新的资本约束由以下式子得出:

2QC+3QF≤4,000

解出QF得到:

QF≤1,333-2/3QC

因此,布的最小价格没变,还是2/3单位食品。

唯一改变的是生产可能性边界将有一个更大的水平截距(如果布在横轴上).对比图5—1,新的生产可能性边界在X轴上的截距是2000,而不是1500。

e。

实际布和食品的生产可能性边界有布和食品的相对价格决定。

如果我们假定经济体在所有的资源都会被使用的一点(图5-1的点3)进行生产,然后我们可以通过设资源约束等于另一个来计算出布和食品的量:

QF=1,333-2/3QC=2,000-2QC

2QC-2/3QC=2,000-1,333

4/3QC=667

QC=500

QF=1,333-2/3⨯500=1,000

f.总资本扩张之前,经济体生产750单位布和500单位食品。

扩张之后,布的产量下降到500,食品的产量增加到1000。

这时恰好是罗勃津斯基效应预测的情况发生。

2.要素的丰裕程度的定义是就比例而言的,不是指绝对的总量.比如,如果澳大利亚的资本总量是新西兰的三倍,但新西兰仍然被认为是一个资本丰裕的国家,因为澳大利亚拥有的劳动力超过新西兰的三倍。

丰裕的定义是通过比较两国间劳动力比上资本的比率得出来的。

这就意味着,如果一国相比其他国家来说劳动力丰裕,那它就不能相比同样的国家在资本上也丰裕。

因此,没有国家既是劳动力丰裕又资本丰裕。

a.澳大利亚的资本劳动力比率=90000/45=2000马来西亚的资本劳动力比率=75000/30=2500

马来西亚每单位劳动力有更多的资本.马来西亚的资本劳动力比率更大显示出它是个资本丰裕的国家。

b.澳大利亚在生产布方面具有比较优势。

澳大利亚生产布的机会成本比马来西亚低。

根据赫克歇尔-俄林原理,澳大利亚在生产布的时候有比较优势,因为他们比马来西亚拥有相对更好的禀赋。

澳大利亚会向马来西亚出口布.

 

3.这个问题和第4章讨论过的一个问题类似.重要的不是要素的绝对丰裕程度而是它们的相对丰裕程度。

当与更多的发达国家相比,穷国有着比资本丰裕的劳动力。

比如,思考一个像美国这样大而富裕的国家,和像危地马拉这样的穷国。

尽管美国比危地马拉有更多的土地、自然资源、资本和劳动力,但贸易中重要的是这些要素的相对丰裕程度.危地马拉的劳动力比资本的比率似乎远高于美国,这也反应出危地马拉相对资本稀缺,美国的资本丰裕。

这就造成了危地马拉比美国的劳动力相对更便宜,资本更昂贵。

注意,这种要素价格的差异不是因为危地马拉相对于美国有多少劳动力,而是因为在每个国家劳动力相对于其他要素所占的比例。

4.在李嘉图模型中,劳动力的贸易所得通过增加其购买力。

这个结果不支持工会要求限制从不太富裕国家进口。

在赫克歇尔—俄林模型通过思考贸易如何影响生产要素所有者直接强调分配效应。

在这个模型中,不熟练的美国劳动力在贸易中受损,因为这个群体代表了本国相对稀缺的要素。

赫克歇尔-俄林模型的结果支持工会要求限制进口。

这是一个理性的政策,因为代表不熟练工人的工会在喜欢出口技术密集型商品(进口低技术商品)的贸易中直接受损。

然而,工会也许可以更好地去游说资源来增加他们成员的技能水平,因为总体的贸易所得超过了一个特定部门的损失。

5.程序员由于来自印度的竞争,面临着工资的下降,但这与技术劳动力工资上涨不一致。

通过使得编程更有效率,这项变化也许会提高软件业工人的工资或降低所有商品的价格。

然而,在短期,这明显会损害那些面临转移成本的需要特定技能的部门中就业的工人的利益。

有许多原因不阻止计算机编程服务的进口(或这些工作的外包)。

首先,通过使得编程更便宜,它使得美国的生产可能性边界扩张,使得整个国家平均来说变得更好,这会导致必要的收入分配,但是不应该阻止将使得国家在总体上变得更好的贸易。

此外,没有贸易政策行宫存在于真空中,如果美国禁止编程服务进口,它也会导致别的国家也实行更加限制贸易的政策。

6。

要素比例理论认为,一个国家应当出口密集使用其相对丰裕要素所生产的商品.美国和世界上其他构架相比,有着相对较高资本劳动比率,如果赫克歇尔—俄林理论支持,人们理所应当的认为美国应该出口其资本密集型产品。

里昂惕夫发现美国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鲍恩、利默和斯威考斯卡斯发现,世界作为一个整体,要素禀赋和贸易模式之间的关系是不清晰的.数据不支持国家进出口反映要素的相对禀赋理论的预测。

7。

要素价格均衡是基于自由贸易将会导致这些国家之间工资集中的事实上.这个理论认为当两国重新开始贸易,货物收敛(这种收敛是轮流的)的相对价格造成了资本和劳动力相对价格的收敛。

这就是说,当两个国家从事货物贸易时,这两个国家实际上是间接地交易生产要素。

换言之,劳动力丰富的一国用生产的劳动力资本率高的货物去交易生产的劳动力资本率低的货物.这意味着这个国家出口劳动力,进口资本。

贸易导致了两国要素价格均衡。

但实际上,在真实世界中,要素价格是不均衡的.主要地是因为发展中国家的工资率实质上低于发达国家。

有以下原因:

首先,这种差异归因于劳动力质量不同。

第二,不同国家甚至在生产同样的产品上用的生产技术不同。

第三,实际世界中价国际贸易并没有使价格完全相等.第四,很多国家没有充分参与生产,即没有相对地涉及更多的丰裕要素。

一些甚至拥有更高劳动资本率的国家在资本密集型科技中参与得更多。

如果国家用他们相对稀缺资源生产出的产品进行贸易,要素价格均衡就不会发生。

真实世界的情况是上面提到的这些要素中的一个或更多出现在国际贸易中,因此国家间的工资是不同的。

 

第六章:

答案解析

1、答:

如果棕榈油的价格相对于润滑油增加的话,世界对于印尼出口的棕榈油的需求会增加。

同样的,润滑油相对价格的增加也会引起无差异曲线向增加润滑油减少棕榈油的方向的移动。

这是因为棕榈油价格相对昂贵使得印尼棕榈油的消费减少.

棕榈油价格的上涨增加了印尼的收入,收入效应会诱导棕榈油的消费,然而替代效应会增加润滑油的使用减少棕榈油的使用。

如果,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那么,印尼棕榈油的消费量就会增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