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湖南省长郡中学高三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454104 上传时间:2023-01-24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92.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湖南省长郡中学高三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学年湖南省长郡中学高三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学年湖南省长郡中学高三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学年湖南省长郡中学高三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学年湖南省长郡中学高三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湖南省长郡中学高三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docx

《学年湖南省长郡中学高三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湖南省长郡中学高三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湖南省长郡中学高三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docx

学年湖南省长郡中学高三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第I卷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颞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

1.“不论西周氏族,乃及夏氏族、商氏族及其他氏族,全在此制度下,逐渐酝酿出一种同一文化、同一政府、同一制度的大同观念来。

在春秋时代,西周王室虽早已覆灭,但由它所分封的诸侯们,却逐渐形成一坚强的同盟团体。

”此材料旨在说明

A.分封制有利于建立集体统治B.分封制推动了对“王权至上”的认同

C.分封制对后世统一国家建立有影响D.分封制不利于建立中央集权制

2.“密折”一词始用于康熙时,最初为一种特权,仅限于少数亲信官员等使用。

康熙五十一年前后,地方和中央官员才普遍获得奏折权。

雍正帝即位后,又给予道员、知府、同知、副将一级的官员密上奏折的权力。

据统计,当时上密折的人数已达到1000人以上。

这说明

A.清朝中央政府管理的开放性B.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达到顶峰

C.中央进一步加强对地方的控制D.清朝加强对人民的控制镇压

3.中国古代天文机构是政府的重要部门。

从事天文观测的人员都是朝廷命官,甚至有人担任高官并拥有特殊政治地位。

民间私藏和研究天文书籍被严厉禁止。

对此现象认识正确的是

A.造成占代天文学长期落后B.统治者信奉君权神授

C.观测天文会打破对君权的迷信D.天文观测只能是政府行为

4.孔子在肯定管仲对国事贡献的同时,也批评他器用排场超过了人臣的限度。

孟子认为“君有大过则谏,反复之而不听则易位”是人臣的本分。

由此可见孔、孟二人

A.宣扬民本思想B.主张重构秩序C.追求仁政德治D.肯定汤武革命

5.“自板印经史之流行,寒士得书日易,此与教育之普及,相辅相成。

当时尤有一事可注意者,即书籍之保存,多在东南,此区域均为寒士之新土。

北方大族之旧乡,书籍反见残缺。

”南北这一反差从本质上反映出

A.文化中存在着地域色彩B.中国经济重心南移态势

C.南方的教育事业更为发达D.门阀士族退出政治舞台

6.宋代地主利用农民之间的矛盾,用增租转佃方式试图增加地租,而农民则利用地主之间的矛盾,用转佃他人之田的方式来达到降低地租的目的。

在这一斗争过程中,地租剥削自然维持在一个合理的水平上。

材料意在强调宋代

A.商品经济的繁荣B.封建租佃制的积极作用

C.完成了土地关系的变革D.传统经济结构发生改变

7.据统计,19世纪40年代下半期,广州对外贸易的绝对值出现下降的趋势,对英国的贸易总额由3100万元下降到1600万元,来广州的美国商船由93艘下降到70艘。

生述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南京条约》开放五口通商B.中国传统自然经济的抵制

C.鸦片战争后中外贸易缩减D.清政府限制广州对外贸易

8.清末爱国人士黄遵宪在给好友的信中写道,“新约规定,天旋地转”,“东南诸省所恃以为藩筒者;拱手而让之他人”,“敲骨吸髓,输此巨款,设机造货,夺我生产”。

信中的“新约”

A.开放了中国整个沿海地区B.拓展了列强经济侵略的方式

C.开始了中国近代化进程D.使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

9.某学者指出,欧洲中世纪粮食的收获量通常是播种量的四倍,而云梦秦简则显示当时中国的收获量至少为播种量的十倍或十几倍。

产生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在于

A.中国古代农业单产比欧洲高得多B.中国古代长期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C.欧洲中世纪的宗教黑暗统治妨碍其发展D.中国传统农业的精耕细作技术领先世界

10.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江南制造总局翻译馆的徐寿翻译了《化学鉴原》华蘅芳翻详了《地学浅训》;甲午战后严复翻译了《天演论》《原富》马君武翻译了《卢梭民约论》。

这一变化

A.反映了中体西用思想不断发展B.说明中国人找到了强国之路

C.表明对西方文化认识走向理性D.体现了救亡图存的时代要求

11.辛亥革命时各省的“国旗”使用情况如下:

旗帜

使用地区

十八星旗

湖北、湖南、江西

青天白日三色旗

广东、广西、福建、云南、贵州

五色旗

江苏、浙江、安徽

这表明

A.独立的省份都是武力夺权B.革命者都放弃了反满思想

C.革命阵营内部潜伏着危机D.国内对青天白日三色旗的普遍认同

12.“兵匪互换”是北洋政府统治期间军队与土匪的非制度关系的主要表现。

朱执信有云:

“古人寓兵于农,近人寓兵于匪”;黎元洪总统1922年通电亦称:

“遗之则兵散为匪,招之则匪聚为兵”。

该现象的出现

A.根源于自然经济的稳定带来的兵源充足B.反映了北洋军阀政府统治下的政治动荡

C.反映了民国时期在职业选择上的自由性D.说明“为匪耻学”文化心理困扰的解除

l3.1948年到1949年初,中共中央确定了一个重要的外交方针,将承认问题由新政权的单向“被承认”变成与外国政府之间的双向承认。

毛泽东把它概括为

A“一条线”B.“一边倒”C.“另起炉灶”D.“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14.中国现代化战略研究课题组曾提出一个战略设想,简称为“和平鸽”战略。

该战略的基本结构是“和平鸽”的身体前部是亚洲国家联合会(待建),东翼是亚太经济合作组织,西翼是亚欧经济合作组织(亚欧会议的升级),身体后部(南方)是南美洲、大洋洲和非洲国家……“和平鸽”的地理概念结构如下图所示。

以上材料最能说明

A.中国积极发展睦邻友好关系B.中国的综合实力得到了明显提高

C.中国积极致力于新型的区域合作D.中国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和平外交

15.1953年《选举法》规定:

全国人大代表的选举,按照选举权计算,即8个农民等于1个工人。

1982年后,工农人大代表比例改为可以小于4:

1,直至1:

1。

这种变化反映出

A.改革开放解放了国人思想B.农民的政治意识在增强

C.基层民主制度不断完善D.工农政治联盟逐渐巩固

16.伯利克里为担任公职和参加政治活动的公民发放工资,甚至入场观看城邦组织的戏剧会演的公民也可得“观剧津贴”。

他于公元前443年起到前429年连选连任首席将军,而依照当时的制度,城邦并不给十将军提供薪俸。

对于材料中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有利于缓和城邦内阶级矛盾B.伯利克里无私为国家服务

C.为贫苦人民广泛参政提供了经济保证D.有利于上层奴隶主阶层掌握政治实权

17.以下两种方式决定现代英国政府可否继续执政,第一种,首相明确地要求平民院就它是否信任政府举行表决;第二种,领街反对党的领袖明确地向平民院提出对政府的谴责案即不信任案。

两种方式均箭要平民院举行表决,以简单多数形成其态度。

英国的这种政治体制

A.保留了一定的封建残余B.避免了国王的权力扩大

C.保证了议案的有效通过D.确保了议会的集体统治

18.下面是新航路开辟后美洲流人西欧的贵金属数量变化示意图,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三角贸易B.圈地运动的开展

C.世界市场的拓展D.英国霸权地位的确立

19.有学者指出,在16-20世纪间,6000多万欧洲移民在美洲、澳大利亚等地建立了殖民地。

1820-1980年间3700万欧洲移民后裔在美国建立了家园。

16-19世纪问,奴隶贸易将1200万非洲人运到了美洲。

材料说明的主要问题是

A.世界各大洲彼此之问形成了人口大规模的迁移

B.世界人口流动导致了新的国家的产生

C.国际移民改变了人口迁人地的人种组成

D.国际移民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

20.英国工业革命后,统治阶层中普遍流行的看法是,谁拥有财富就证明谁有能力;谁处于贫困状态,,只说明他懒惰无能。

贫穷被看成是个人的事,国家和社会与此无关。

该主张体现了

A.重商主义B.自由主义C.社会主义D.凯恩斯主义

21.有学者说“(西欧)以前的社会中,知识分子与大众之间在教育水平上的隔阂,现在则仅为程度高低的细小差别。

从表面上看,这种变化与机器革命没有任何联系,但事实上正是机器革命才使世界上渐渐消除了文盲阶层”。

其意在说明

A.工业革命促进了教育下行B.大众教育开始在西欧兴起

C.社会精英成为变革的主体D.机器生产有利于教育平等

22.维基百科上说:

“博尔顿和瓦特成为合伙人后,博尔顿倾其精力和财力使瓦特的蒸汽机梦想成为现实,并在1775年通过国会将瓦特的专利保护从1769年延长到1799年。

”这本质上体现了

A.专利制度推动科技成果的推广B.经济利益驱动着工业革命

C.新技术的推广需要志同道合者的帮助D.蒸汽机的发明促进了经济垄断

23.18世纪60年代以前,荷兰人是在华最大的茶叶经销商。

1765年开始,英国东印度公司购买的茶叶基本占中国出口货物的50%以上,19世纪以后这个比例超过90%。

这一变化反映了

A.收复台湾后,荷兰失去对华贸易的基地B.英国订单大,清政府鼓励商人与其贸易

C.英国率先打开中国大门,拥有贸易优势D.荷兰海上霸权丧失,贸易遭受英国排挤

24.古希腊的伊壁鸠鲁提出:

每个人在追求享受的时候,都应该不做破坏国家和社会利益的事情;国家的目的是保障公民过幸福的生活。

其主张体现了

A.社会契约的思想B.主权在民的观点

C.以法治国的理念D.权力制约的观点

25.某学者在论及西方历史上的某一文艺思潮时说:

“他们或对过去充满缅怀,或对未来充满憧憬,但唯独对现实充满仇视。

”此文艺思潮应属于

A.古典主义B.浪漫主义C.现实主义D.现代主义

第II卷非选择题(共50分)

二、材料解析題(第26题23分,27题17 分.28题10分,共50分)

26.民族和个人的性格深受社会、时代的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23分)

材料一美国汉学家亚瑟·莱特认为中国传统性格有如下十三种特征:

1.服从权威——父母或长上2.服从礼法

3.尊重过去和历史4.好学,尤其好学正統的经典

5.循例重俗6.君子不器

7.主张逐渐的变革8.中庸之道

9.与人无争10.任重致远

11.自重与自尊12.当仁不让,不妄自非薄

13.待人接物,中规中矩

材料二社会学者丹尼尔·勒纳在“传统者”和“现代人”之间,设定了“过渡人”这个概念。

……中国的“过渡人”一直在新、旧、中、西中摇摆不定。

他一方面要扬弃传统的价值,因为它是落伍的;另一方面,他却极不情愿接受西方的价值,因为它是外国的,他强烈地希望中国能成为一个像西方的现代化工业国家,但同时他又自觉或不自觉地保护中国传统的文化。

——摘编自金耀基《从传统到现代》

材料三当传统文化的特质与西方文化的特质无法合成为一时,其反应不外二途:

一种是出于种族中心主义作祟,感情地拒绝西方的价值;一种是摆脱种族中心主义羁勒,理性地、痛苦地放弃腐蚀了的传统的价值。

前一种反应妨害了现代化的发展,其结果是自外于世界的潮流,后一种反应则加速了现代化的发展,参与到世界的湖流中。

——摘编自丹尼尔·勒纳《传统社会的消逝》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古代中国人“服从权威——父母或长上”及“好学,尤其好学正统的经典”的原因。

(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出现“过渡人”的原因。

近代中国的洋务派是否具有“过渡人”的特征?

 简要说明你的理由。

(9分)

(3)根据材料三,结合19世纪末20世纪初期的史实,说明近代中国出现的材料所述的两种“反应”。

(4分)综上所述,谈谈你对近代中国民族和个人性格变化的认识。

(4分)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7分)

材料一战国时期,国家强制诸子均分土地,从而分割成若干小家庭,适应征税、服役的需要。

汉代允许诸侯将土地分给诸子,以削弱分化诸侯,推动了古代家产均分制度。

后世律令规定土地继承基本沿用诸子均分的方式,但受传统习俗影响长子往往被赋子双倍的继承份额。

《名公判清明集》记载了一个宋代案例:

王有成“因不能孝养父母,遂致其父母老病无归,依栖女婿,养生皆赖其力”,因此官府判决土地等家产“当归之婿”。

家庭的土地代代均分。

阻碍了大规模地产的传承,也使夫妻为主要核心的小家庭成为社会主体。

人们依赖土地、满足于拥有少量的生产资料,难以开启新的生产与经营。

——摘编自《浅谈中国古代继承制度的演进》等

材料二进入16世纪以来,英国的土地继承逐渐普及了长子继承制。

此后, 英国规定土地只能由长子继承,长子继承制使贵族大地产代代相传,基本固定。

圈地运动就是以贵族普遍世代保持着土地所有权为前提的,只有这样,他们才有权力驱赶佃农,圈占土地。

长子继承制避免了家庭财产的平均分配,单传给长子有利于家庭财富的积累,并向资本转化。

大地产的稳定性固化了责族群体,强大的责族群体逐渐形成了限制王权的反对派组织,最终促使了英国议会的产生。

一一摘编自《英国长子继承制及其对社会经济政治的影响》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代中国土地继承制度的特点,并简要分析其成因。

(8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土地继承制度的特点,并简析中英不同的土地继承制度对两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9分)

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0分)

材料

第二十九条临时大总统、副总统由参议院选举之。

以总员四分之三以上出席、得票满投票总数三分二以上者当选。

第三十四条临时大总统任免文武职员,但任命国务员及外交大使、公使须得参议院之同意。

第四十三条国务总理及各部总长均称为国务员。

第四十四条国务员铺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

第四十五条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

第四十七条国务员受参议院弹劾后,临时大总统应免其职。

但得交参议院复议一次。

——节选自《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民国元年三月十一日公布)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指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在政治体制设计上存在的一个问题,并简要加以说明。

(要求:

明确写出政治体制设计上的缺陷,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

1-10:

CCBBBBABDD11-20:

CBCCBDDCCB21-25:

ABDAB

二、材料解析题(第26题23分,27题17分,28题10分,共50分。

26.(23分)

(1)原因:

宗法观念的影响;儒家伦理思想的影响;封建王朝通过考试(科举制或察举制)选拔官员,考试内容主要是正统(儒学)经典。

(6分)

(2)原因:

西方列强的侵略,民族危机加深;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新经济因素产生;西学东渐,传统思想受到冲击。

(6分)

具有,(1分)理由:

洋务派强调“中体西用”(洋务派主张在维护封建伦理纲常的前提下,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

(2分)

(3)反应:

义和团运动提出“扶清灭洋”,排斥西方文明;新文化运动倡导“民主科学”,否定传统文化。

(4分)

认识:

从原因上看,是西方工业文明冲击的结果;从特征上看,由保守逐渐转向开放;从影响上看,有利于中国的近代化。

(4分,答出两点即可,其他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27.(17分)

(1)特点:

以诸子均分为主要方式;法律规定与传统习俗相结合;维护传统伦理道德(权利与义务相结合)。

(4分,答出两点即可)

原因:

农耕经济下土地是最基本的生产资料;战国时期各国致力于富国强兵,需要维护小农家庭的利益;汉朝削弱诸侯国的势力,以加强中央集权;儒家文化和宗法观念倡导仁爱思想和家庭和睦等。

(4分,答出两点即可)

(2)特点:

英国以长子继承制为主。

(1分)

影响:

中国古代诸子均分土地有利于小农经济的巩固和社会稳定;有利于维护团结和睦的家庭关系,弘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客观上助长了人们的惰性(安土重迁,依赖家庭,封闭保守)。

(4分,答出两点即可)

英国“长子继承制”维护了贵族制度,促进了资本的原始积累,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有利于限制王权,为英国近代政治制度的转型奠定了基础。

(4分)

28.(10分)

本题是一道开放型材料题,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调动、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解答本题要做到所提取信息(问题)明确、清晰,必须源自材料;论据准确,史实引用合理,围绕所提取的信息;论证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参考答案为:

示例一问题(缺陷):

行政权对立法权缺乏约束。

说明: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在赋予立法机构(参议院)以广泛权力的同时对行政权加以制约。

临时大总统、副总统由参议院选举;临时大总统有权任免文武职员,但任命国务员及外交大使、公使须得参议院同意。

制约行政权的同时,《临时约法》并没有对立法权进行相应的限制,有悖权力“制约与平衡”的理论。

由此招致袁世凯等反对派的激烈反对,使《临时约法》难以真正贯彻实施。

另外,《临时约法》的内容也在一定程度上呈现出中国近代追求宪政(民主政治)的艰难复杂历程。

示例二问题:

出现两个行政中心。

说明: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同时赋予总统和国务院(内阁)相当的行政大权,将政治制度设计为责任内阁制是根据当时条件交出政权的急迫需要;责任内阁制带有限制袁世凯专权的强烈意图,《临时约法》成为维护特定党派利益的工具;因人立法,违反政体设计应符合国家民族长远利益的基本原则;各方未达成共识,《临时约法》最终成为废纸。

《临时约法》的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呈现出中国近代追求宪政(民主政治)的艰难复杂历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