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中心城市发展战略研究.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453430 上传时间:2023-01-24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7.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区域中心城市发展战略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区域中心城市发展战略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区域中心城市发展战略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区域中心城市发展战略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区域中心城市发展战略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区域中心城市发展战略研究.docx

《区域中心城市发展战略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区域中心城市发展战略研究.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区域中心城市发展战略研究.docx

区域中心城市发展战略研究

对区域中心城市发展战略研究

佳木斯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许应文孙云鹏朱春宇

区域中心城市发展战略是以中心城市长远利益和整体利益为出发点,从经济、社会、环境等多角度对城市发展目标定位、发展定位、结构框架等具有方向性、战略性、原则性的重大问题进行研究,提出长远的综合发展战略、目标与相对稳定的城市结构,以促进资源有效配置和引导城市长远、整体协调发展。

打造黑龙江省东部煤电化基地区域性中心城市,是佳木斯市委市政府贯彻落实省构建八大经济区的重要战略决策。

按照市委市政府制定的“两区两带一城”总体战略布局,在充分考虑当前发展状况和长远发展需求,做好与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对接及未来“十二五”规划发展需要相衔接的基础上,提出佳木斯市城市总体发展战略。

本研究的核心战略为“把构建黑龙江省东部煤电化基地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摆在战略全局位置,在区域一体化和主动参与东北亚国际分工与合作的大格局中,突出高端产业集群发展,提升佳木斯市综合实力,提升中心城市能级,更好地发挥中心城市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引领黑龙江省东部区域经济发展”。

本文重点研究以高端服务业为代表的城市形象特色塑造战略以及城市产业特色竞争战略。

一、建设区域中心城市的优势

佳木斯市区域位置优越,城市功能全面,产业基础雄厚,开放程度深,生态环境佳,历来为省东部区位和综合服务功能中心,与周边资源性城市比,区域中心城市综合优势明显。

(一)区位及地缘优势

1、佳木斯市为区域中心之城,辐射面广。

佳木斯市地处三江平原腹地,为全省两大城市群之一的省东部城市群中心,是三江平原最大的综合性城市和省东北部科技、教育、卫生、文化、交通、物流、商贸等中心。

辖区有众多中省直单位,周围城市密集,辐射人口近千万。

2、佳木斯市为发展空间广阔之城,承载力强。

佳木斯市区面积1875平方公里,仅占全市比例的6%;建成区面积59平方公里,仅占市区面积的3%,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3、佳木斯市为枢纽之城,交通发达。

是黑龙江省东北部客货集散中心,绥佳、牡佳、福前、佳鹤、南乌、佳富等铁路干线和哈—同、哈—萝、鹤—大、佳—抚等4大干线公路,以及江海联运出海通道和不断加密的空中航线共同构成了以佳木斯市为中心,内联省内外大中城市,外接俄罗斯远东及太平洋沿岸相关国家和地区的立体交通网。

4、佳木斯市为沿边口岸之城,外经发展潜力巨大。

与俄远东资源最丰富和经济最发达的哈巴罗夫斯克、比罗比詹隔江相望,边境线448公里,有5个国家一类开放口岸和同江、抚远到俄罗斯两条国际客货运输通道以及可通亚太各国的江海联运黄金水道,对俄贸易十分便利,在东北亚地理位置上处于中枢地带,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具有优越的区位和地缘优势。

(二)城市基础设施优势

近年来,我市全面加快城市建设步伐,城市面貌日新月异,规模快速扩张,功能布局日趋合理,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总体功能不断加强。

目前,城市道路总里程达到252公里,总面积337万平方米,城市路网密度为4.4公里/平方公里,人均道路面积5.6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0%,人均拥有公园绿地面积8.7平方米;市区自来水日供水能力达35万吨,城镇自来水普及率达到85.1%,基本实现24小时供水,污水处理率为4.6%,生活垃圾处理率为63.4%,燃气普及率为62.3%;全市供热能力1307兆瓦,供热总面积1360万平方米,集中供热普及率为63%。

全市水电热、交通通信、人居环境等基础建设在东部区域处于领先水平,为加快区域中心城市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产业基础优势

佳木斯市是国家老工业基地,具有门类齐全的产业基础优势。

目前已形成和正在形成以益海米业、雨润生猪等为代表的农畜产品深加工业,以煤机、电机、联合收割机、沃尔德电缆等为代表的先进装备制造业,以风电、生物质发电等为代表的新能源产业、以百万吨纸浆为代表的木材深加工产业,以钛产业等为代表的新材料产业,以医药化工等为代表的新型化工业,产业集群化发展势头强劲,各主导产业自主创新发展能力强,在省东部区域中竞争优势明显,随着产业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势必将成为引领区域发展的强劲动力。

(四)城市综合服务功能优势

近年来,我市围绕提高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和提升城市辐射能级,紧紧抓住城市现代服务业这个经济增长引擎,积极推进服务模式创新和产品创新,重点打造区域科技、教育、文化、卫生、旅游、体育、金融、商务(会展)、物流、人才等十大中心,加快实施了高端服务及重点项目建设工程,城市生产性服务业、消费性服务业和公共性服务业发展全面加快,中心城市功能不断完善,城市商业日趋繁华,交通日趋发达,信息日益便利,城市文化底蕴不断提升,人口、教育、医疗、科技等不断向市区集聚,城市发展达到新的高度,为区域中心城市建设提供了不竭动力。

(五)生态环境优势

近年来,我市发挥最佳生态魅力城市独特的环境、资源和区位优势,将加快行政新区和沿江开发与推进城市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加快开发以沿江为主线的城市生活生态岸线和新区建设,以新型工业化推进城市化,以休闲旅游和都市农业营造城市特色,城市建设山、水、城、林相得益彰,宜商、宜业、宜居的生态城市建设步伐全面加快,城市生态魅力日益彰显,为中心城市建设提供了优美的人居环境支撑。

二、建设区域中心城市的发展思路

(一)总体思路

坚持走集聚型城市发展之路,积极实施拓展融城战略,按照“沿江开发,两岸繁荣,城市西进北展,产业东兴西优,组团发展,中心提升”的总体发展方向,扩大规模、完善功能、优化环境、提高品位,进一步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加快人口和要素集聚,优化城市空间和产业布局,以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高端服务业和优化提升城市功能为重点,把佳木斯市建成黑龙江省东部区域性经济中心、东北亚国际特色城市和“国内先进、省内一流、省东部龙头”的高端服务业中心。

(二)发展目标

——立足服务于黑龙江省东部及俄远东地区,着力打造区域首位城市,到2015年,市区基本形成100万人以上的城市发展框架,成为以现代农业、现代工业、高端服务业为支撑的黑龙江省东部区域性中心城市,成为三江流域经济圈及东北亚最有发展活力和增长动力的创业乐土。

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2%以上。

——到2020年,中心城市能级显著增强,成为以先进制造业基地、高端服务中心、对俄合作核心区为支撑的省内重要经济增长极和东北亚经济圈重要中心城市。

(三)中心城市功能定位

一是枢纽功能。

把佳木斯市建设成为承担黑龙江省东部地区与国内,国内与俄罗斯远东地区南联北开的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便捷畅通的枢纽,打造多功能高端服务中心,强化区域物流和口岸物流的中心载体功能,为把佳木斯市建设成东北亚现代化国际名城和重要中心城市奠定基础。

二是创新功能。

充分利用佳木斯市中省属科研院所众多、高校众多、企业技术研发中心众多,科研力量雄厚的优势,成为原创和消化、吸收、引进技术进行再次创新的基地和省东部区域创新体系的核心。

三是孵化功能。

进一步发挥各类院校的人才培训优势,并不断完善创业环境和政策支持,健全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技术等各类保障体系和机制,调动社会各方面创业、兴业的积极性,把佳木斯市打造成为覆盖省东部乃至延伸国内各地的各类专门人才的培训、输送基地和孵化创业者,培养和引进对地方经济发展有所作为的企业家集群。

四是领航功能。

为大力提升本地经济,要通过发育完备的商品与要素市场及市场信息,为进入我市的各类市场主体导航,提供宽松的兴业环境和优质服务。

五是服务功能。

发挥佳木斯市省东部区域性中心城市功能完备、辐射能力强的优势,发挥佳木斯市中心城市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好的优势,进一步加强城市基础建设,大力提升医疗、文化、金融、商贸、通信、科技、教育、休闲、娱乐、信息等服务水平,加强公共服务品的供给,进一步改善和美化人居环境,成为省东部地区的现代多功能高端服务中心。

六是产业集聚功能。

结合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统筹考虑优势产业、关联企业和相关保障要素集约建设,实现主导产业关联发展、成链发展、集聚发展。

三、建设区域中心城市的重点任务

(一)着力打造高端服务中心,提升区域中心城市辐射和服务能级

城市现代服务业是决定城市发展高度和经济社会发展质量的关键要素,特别是优势服务业和高端服务业的发展对城市功能地位和在区域发展定位上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和意义。

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坚持硬件和软件一起抓,建设和服务一起上,着力培育一批在全省乃至全国市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高端服务业品牌,打造一批布局合理、层次分明、功能配套、体现城市特色的高端服务业集聚区,构建立足本地、服务区域、融入世界的高端服务业体系,加快建设“国内先进、省内一流、省东部龙头”的高端服务业中心。

1、大力发展科技服务业,打造区域科技服务中心

实施科技强市战略,积极提升区域中心城市的创新功能,把佳木斯市建成具有较强自主创新能力和竞争优势的科技创新型城市,使我市成为全省最具科技创新活力的区域之一,具有集聚效应和较强辐射能力的区域高新技术产业化重要基地。

发挥主体作用,完善科技创新及服务体系。

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积极鼓励和引导企业加强与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等联合建立研发机构或实现产学研战略联盟,加强产品技术研发合作,培育和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加快建立以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为主体的知识创新体系,发挥大学和省级科研院所的人才和科技优势,引导科研院所面向经济需要开展以应用开发为主的科研活动,强化服务经济建设能力。

加快建立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培育一批创业孵化服务、科技信息咨询、技术经纪服务、科技成果交易服务、科技评估、风险投资服务等中介服务机构,逐步建成以科技信息、技术培训、产学研中介、对俄科技合作为主要服务特色的国家级生产力促进中心,建成服务设施齐全、服务手段先进、功能完善的科技信息研究与服务中心。

发挥技术引领作用,培育和壮大新兴产业集群。

着力打造特色高新技术企业群,促进骨干企业做大做强。

重点围绕装备制造、新型材料、生物医药、新能源产业,选择一批科技含量高、产业带动力强的重点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扶持培育壮大成长一批高新技术企业集团,形成特色高新技术企业群。

积极培育新兴产业,构筑竞争新优势。

围绕生物技术、生物医药、电子信息、新材料及新能源、环保等具有成长和发展优势的高新技术领域,培育新兴产业群体,重点发展以海绵钛为代表的新材料产业,发展粮、煤、油、气化工等具有高成长性的新型化工产业,打造多元产业增长极。

加快企业信息化建设,全面推行ERP、SIMS、CAM、DCS等信息化应用系统,提升企业竞争力。

发挥载体作用,提升科技创新实效。

着力构筑科技创新平台,以3个国家级平台、30个省级平台建设为重点,加快建立科技研发平台、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和科技服务平台。

着力构筑高技术产业发展平台,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成为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体的全市经济发展的核心区。

着力加强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建设综合性多功能科普教育活动场馆、科技创新主题公园等标志性建设,集聚成长一批科技创新机构,优化科技创新环境。

着力构筑高层次创新人才高地,以佳木斯大学、各类科研机构及佳木斯职业技术学院为依托,以重大科技项目为支撑,加快创新人才队伍的培养,努力培养一批具有跟踪国际先进技术能力的学术带头人、一批产业化发展急需的复合型人才和一支高素质的产业技术工人队伍。

2、凝练文化精品,打造区域文化服务中心

深入挖掘历史、人文资源,突出黑土地、边疆、冰雪、生态、赫哲民风等文化地域特色,努力把佳木斯建设成历史文化与现代文化相得益彰,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齐头并进,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的区域文化中心。

到2015年前,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均递增10%以上,城镇居民人均文化娱乐消费支出占全部消费性支出的比重提高到3%左右。

加强文化基础建设,打造一批标志性文化设施。

加快实施佳木斯文体会展中心、图书馆、市博物馆西迁改造、东北小延安纪念馆、群众艺术馆扩建等项目及基层文化设施建设,健全文化设施服务功能,完善文化设施网络。

加强文化精品建设,打造一批文化品牌。

推进文艺精品工程建设,鼓励优秀文艺作品创作,积极培育在全国文化艺术领域具有影响力的优秀作品。

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和开发利用,深入文物、历史人文资源普查,强化前董家子古山寨、莽吉塔古城、瓦里霍吞古城、桃温万户府遗址等文物古迹保护。

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搜集、整理、保护民间文化艺术遗产,组织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加强文化产业发展,把文化产业打造成服务业支柱产业。

理顺国有文化产业单位产权关系,优化国有文化资产配置。

积极引导社会投资方向,支持和鼓励私营、个体文化企业健康发展。

加快发展和壮大文化产业,重点发展以广播电视业、娱乐业、演出业、艺术教育培训业、电影放映业、艺术品营销业等主导性文化产业,加快报业全面振兴。

3、提升教育总体服务功能,强化区域教育服务中心

建立完善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努力形成城乡教育之间,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之间,公办教育和民办教育之间协调、均衡、可持续发展的新格局,打造国内先进、省内一流、省东北部龙头的三江教育名城。

推进教育品牌建设。

加快教育集团化发展,进一步整合教育资源,优化布局,以一中、五中、旅游学校等名牌学校为依托,做大做强一批名校、强校、示范校,推进建立集团化、集约化民办教育学团。

加强技能型人才基地建设,面向现有大中型企业、新兴产业化基地和产业群建设及省内外需求,进一步提升高等职业学院和5所省部级和国家级骨干、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职业和技能教育能级,强化影响力。

打造品牌专业,建设10个省级、42个市级中等职业教育骨干示范专业和20个校企合作基地。

建成以旅游大厦为代表的3处高标准、多功能、集商业服务与学生实验实习为一体的培训基地。

加强区域教育科研基地建设,以龙东地区校际科研联合体为重点,打造区域教育资源共享平台,充分发挥佳木斯大学、黑龙江省中医药大学的示范和辐射作用,培养学术带头人,打造黑土地教育科研内行、专家,设立一批项目研究中心。

推进教育标准化,积极启动我市标准化建设工程、抗震校舍改造工程、政府新区教育建设工程、中俄青少年友好世纪园建设工程、青少年科技主题公园建设工程、旅游大厦建设工程等一系列工程项目建设。

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深化学校内部人事、分配等制度改革,实施学校绩效工资制度,完善教师考核、聘任、晋升办法,建立公平、平等、竞争、择优的用人激励机制,增强学校办学活力。

通过更新教育理念,掌握教育改革前沿理论和形势,促进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提高,积极培育一批在区域内乃至省内外知名的教师和校长。

4、保持医疗技术领先水平,提升区域医疗卫生服务中心

充分发挥佳木斯大学作为省东部地区的医学教育和科研中心的示范和牵动作用,依托佳大一附院、市中心医院等服务品牌的吸引和辐射作用,新增一批省级重点专科和重点实验室,进一步完善省内先进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和佳木斯紧急救援中心建设,加快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卫生、医疗服务、医疗保障和药品供应四大体系,普及城乡社区卫生服务,实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标准化,促进整体医疗服务水平大幅度提升,打造三江医疗名城。

以项目建设和名医品牌为支撑,打造一批区域名院。

实施名医工程,树立百名省内名医、十名国内有影响力的学科带头人,提升名医团队规模和水准。

完善佳大一附院、市中心医院服务功能,加快中医院新综合楼、肛肠医院门诊病房综合楼等基础设施建设,打造4所区域知名医院,扶强区域10大品牌专科医院,增强医疗卫生服务中心的辐射功能。

完善社区卫生服务功能,打造一批标准化基层医院。

健全社区医疗机构服务功能,打造20个融基本医疗、预防保健、康复指导、慢病防治、健康教育、计划生育六位一体的社区卫生服务。

加强医学科技研发,打造一批医学科研成果。

设立医学发展基金,支持医学科技应用研究项目。

争取一批省级重点专科和实验室,加快医学科研发展和专科建设。

鼓励和支持医药科技创新,积极引进先进技术项目和最新诊疗技术。

5、加快发展以边疆和黑土地文化为底蕴、以生态和地域风情为主题的旅游产业,打造区域旅游服务中心

发挥特色旅游资源禀赋优势,提升旅游资源和产品开发水平,提升旅游产业竞争力和国内外影响力,努力将我市打造成以华夏东极、三江湿地、现代农业旅游为核心,以边境跨国、地域文化旅游为两翼,以产业观光、历史文化、森林生态、冰雪娱乐、红色旅游为补充,集观光旅游、休闲避暑、疗养度假、科普休闲等多种产品为一体的旅游目的地,拥有完善的开发设计、加工生产能力的佳木斯特色旅游商品生产基地和省东部地区旅游人才培训基地。

到2015年,力争使我市跨入全国优秀旅游城市行列。

加强旅游资源整合。

充分发挥佳木斯自然生态、黑土文化、冰雪资源和异国风情等资源和地缘优势,着重营销大界江、大湿地、大森林、大冰雪、民俗文化等旅游资源,推出三江特色旅游精品线路。

加强旅游业发展区域合作,与双鸭山、齐齐哈尔、大庆、吉林联合推出中国东北湿地科考观光旅游;与鹤岗、伊春、黑河、大兴安岭以及俄罗斯阿穆尔州、犹他州、远东州推出中俄界江游;与哈尔滨、牡丹江、鸡西以及大连、沈阳、长春联合推出东北亚之旅;与哈尔滨、牡丹江、黑河联合推出北满抗联红色之旅,与三亚等结成“千里冰封----热带风情,同三公路一线牵”的旅游营销同盟,共享顾客信息及户外媒体等,营造区域旅游品牌。

加强城市景区景观建设。

巩固提升松花江沿线景观带、水源山公园、四丰山水库、柳树岛等景区景点休闲旅游功能,高水平设计、开发和完善赫哲族新村一批新兴旅游景区设施。

深入挖掘城市文化底蕴,建设一批城市标志性建筑,着力打造区域最佳人居城市以及购物天堂的消费中心形象。

加强旅游商品开发。

发挥优势,彰显特色,加强以“三花五罗”和黑龙江鳇、鲟鱼、大马哈鱼,鱼籽酱等鱼类食品为特色的旅游食品的开发,加强赫哲族特有的鱼皮画、鱼骨饰品和民间艺人制作的板画、根雕、草编工艺品、印染编制品、剪纸等旅游纪念品开发,加快形成游、购、娱、吃、住、行系统配套的旅游产业链条。

6、大力提升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提高承办大型赛事能力,打造区域体育中心

以承办省第十二届运动会为契机,加快体育场、体育馆、速滑训练馆等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强化我市在省东部地区体育硬件设施的领先地位;整合铁路系统、佳木斯大学及市属各类体育场馆,积极承办有影响力的冰球、速滑、滑雪、篮球等大型体育赛事,提高我市知名度;充分发挥冰雪优势和佳木斯大学的人才优势,以冬季项目为主要发展方向,大力实施“精品工程”,突出冰雪运动员和体育队伍梯队建设,着力培养出更多的全国冠军和世界冠军,带动并形成特色品牌项目,推动体育产业做大做强;加强群众体育发展,推进全民健身运动,把我市打造成为全国冰上体育赛事的重要举办城市以及在全国有重要影响的冬季项目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的先进示范区。

7、创新发展金融服务业,打造区域金融服务中心

加快出台我市《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支持地方经济发展奖励办法》等相关政策,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拓宽融资渠道,推进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拓展服务领域,引进金融企业地区总部或分支机构以及金融服务外包机构,加大对我市经济发展的信贷投放力度。

到2015年,力争把我市建设成为金融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信用体系较为完善,担保公司资本金较为雄厚,银行、保险、证券等金融机构对地方支持能力明显增强的区域金融中心。

发展壮大银行业。

积极推进融资、租赁、理财、创业投资等综合类金融服务,推进应收帐款质押登记、短期融资券、银团贷款及发行企业债券等新业务的开展,引进风险投资机制和产业投资基金。

充分依托和发挥邮政的网络优势,完善邮政储蓄银行城乡金融服务功能。

大力推动农村信用社改革,逐步将佳木斯市农村信用社发展成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的地方性农村商业银行。

抓住国家开展村镇银行试点的机遇,推进富锦市村镇银行试点工作,并逐步推广到各县市。

规范引导民间借贷,大力培育小额贷款公司和农村资金社。

力争到2015年,引进域外银行业金融机构3-5家。

发展壮大担保业。

进一步扩大住房等消费信贷和置业担保,扩大对民营及中小企业的保险保障力度。

加快组建民营担保公司,建立健全风险补偿机制,努力形成以民营担保公司为主体、担保能力基本满足信贷需求的多元化担保体系。

扩大直接融资规模。

重点做好电机公司、佳星玻璃、佳煤机械、多多药业、鸿基水泥等企业上市准备工作。

2015年前,争取推动企业在主板、中小企业板、创业板及海外上市3-5家。

抢抓国家简化企业债券发行的核准程序的政策机遇,根据国家发改委下发的《关于推进企业债券市场发展、简化发行核准程序有关事项的通知》文件精神,积极做好以新时代城投公司为平台发行城投类债券10亿元的推进工作,并以此带动相关企业进行债券融资、扩大直接融资规模。

大力发展保险、证券期货业。

深化改革,完善服务,拓展保险业务空间,拓宽保险覆盖面;规范保险代理、经纪等中介机构;统筹城乡养老保险和健康保险,大力发展责任保险和农业保险。

做好河北财达证券佳木斯营业部增资扩股准备工作,争取创新类券商资格。

依托三力期货佳木斯营业部,引进天琪期货等机构在我市设立分支机构,依托我市农产品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期货业务。

8、着力提升中心城市商务服务功能,加强会展业培育,巩固提升区域商务(会展)服务中心

以“区域化”和“国际化”引领商业发展,加快运用现代服务方式改造提升传统商业,提升城市商务服务业整体素质和竞争力,打造省东部地区CBD,2015年前,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额达到220亿元。

大力提升核心商业区品质。

重点培育新玛特购物中心,打造三江名店品牌。

推进连锁经营和电子商务等新兴业态发展,积极引进品牌区域代理,发展一批服装、体育用品、美容化妆等专业店、精品店;加快引进沃尔玛、家乐福连锁超市。

打造中山路休闲购物一条街、站前路汽车配件用品一条街、顺和街药品、医疗器械经销一条街等专业特色化商业街区。

将核心商业区打造成为省东部集大众化、潮流化、差异化、休闲时尚化消费和高档商品消费为一体的区域性商业中心区。

大力发展专业市场。

打造面向全国的粮食、绿色食品大市场,开发扩展面向东北三省的农机大市场,加速建设服务周边辐射俄罗斯远东地区的农副产品、农资、汽车配件、装饰建材、家居、服装和纺织品、轻工和小商品大市场。

大力推进服务业提档升级。

积极引进国际宾馆酒店连锁机构进驻我市,加快建设高档次宾馆酒店,积极培育三江地区餐饮名店,巩固提升沐浴、美容、休闲、娱乐行业的档次和水平。

大力推进会展业发展。

加快会展业基础设施建设,打造高标准会展平台,建设省东部地区遗留的综合会馆。

积极申办有影响的国际性或区域性会议和交流活动,着力培育农机、绿色农产品等特色产业会展品牌,力争把三江国际旅游节、杏花节、知青节、泼雪节办成具有区域影响的知名会展品牌。

9、着力提升现代物流业发展水平,提升区域物流中心

发挥立体交通资源和区位中心优势,加快航空、铁路、公路、水路等运输体系建设,完善城市公共交通服务,整合物流资源,创新发展模式,全面提高货物集散能力,提升运输服务水平。

力争2015年前,基本形成设施配套、信息灵活、功能完善、管理科学、服务优质的物流高端服务体系,进一步提升区域物流中心城市的服务功能,并在此基础上把佳木斯建成东北亚地区重要国际物流枢纽。

加强物流园区建设。

建设占地面积17万平方米、年设计能力120万吨的佳东综合物流园区,占地面积12万平方米、年设计能力90万吨的佳木斯浦东货运枢纽站,占地面积14万平方米、年设计能力为90万吨的佳西物流中心,占地面积12万平方米、年设计能力150万吨的红旗物流城。

积极扶持重点物流企业。

着力培育现代物流集团,加快华宇、佳吉、佳宇、中铁、通城、邮政、鸿基等重点物流企业发展。

鼓励多元投资,积极发展第三方物流企业。

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加强物流企业货物运输管理、物流信息发布、网上交易和电子口岸等计算机网络信息建设。

加快城乡一体化配送体系建设。

完善城乡物流配送网点,积极发展农资、日用消费品、食品、药品为重点的全市配送网络体系。

鼓励大型商业连锁企业在农村从事连锁经营,构建服务周边配送网络。

建立城乡配送绿色通道,方便鲜活农产品运输。

鼓励国内外大型、特大型商业连锁企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