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兰山贺兰口岩画管理区安全用水工程建设方案设计 精品.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452398 上传时间:2023-01-24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47.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贺兰山贺兰口岩画管理区安全用水工程建设方案设计 精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贺兰山贺兰口岩画管理区安全用水工程建设方案设计 精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贺兰山贺兰口岩画管理区安全用水工程建设方案设计 精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贺兰山贺兰口岩画管理区安全用水工程建设方案设计 精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贺兰山贺兰口岩画管理区安全用水工程建设方案设计 精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贺兰山贺兰口岩画管理区安全用水工程建设方案设计 精品.docx

《贺兰山贺兰口岩画管理区安全用水工程建设方案设计 精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贺兰山贺兰口岩画管理区安全用水工程建设方案设计 精品.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贺兰山贺兰口岩画管理区安全用水工程建设方案设计 精品.docx

贺兰山贺兰口岩画管理区安全用水工程建设方案设计精品

 

贺兰山贺兰口岩画安全用水工程

建设方案

 

建设单位:

宁夏贺兰山岩画管理处

 

第一章总论

1.1概况

宁夏贺兰山贺兰口,位于银川平原西侧贺兰山东麓中段,地处银川市贺兰县金山乡金山村。

贺兰山岩画景区中心地带位于东经106°02′,北纬38°44′。

南北宽约5248m,东西长约6552m,总面积约为2109.85hm2。

贺兰口山势峥嵘险峻,奇峰突兀,怪石嶙峋,沟口海拔1448.00m。

贺兰沟一年四季清泉长流,水源充沛,林木葱茏,为野生动物提供了优越的自然环境,也为先民们提供了丰富的物质生活条件。

贺兰山岩画名胜风景区现有职工64人,景区范围内现有林地11.9hm2,园地2.90hm2,牧草地13110.10hm2,水域2.30hm2,未利用地621.10hm2。

贺兰山岩画名胜风景区从2000年10月开始运营,至2010年底10年来共累计接待中外游客577565人,其中中国游客575073人,外国游客2492人,总收入1534.48万元,平均每年接待中外游客57757人,年均收入153.45万元。

贺兰山贺兰口岩画名胜风景区2000年为4025人且全部为国内游客,到2010年全年接待中外游客已经达到125814人,其中:

国内游客125077人、外国游客737人,根据贺兰山贺兰口岩画名胜风景区旅游规划,按照2000年到2010年近10年来接待中外游客的数量发展趋势及游客增长率,预测到至2025年游客人数可达到1023756人,其中:

国内游客可达到1017759人、外国游客可达到5997人。

景区管理人员及服务人员应将达到150人。

1.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贺兰山贺兰口岩画保护范围地处贺兰山东麓低中山区,现无完整的供水系统,只是在沟谷南侧紧靠山壁筑渠引水,维持必要的生产生活用水,供农田、果园灌溉之用。

根据岩画保护总体规划,主要考虑岩画管理服务人员和游客的生活用水,以及果园、林地等生态用水,景区景观用水等。

贺兰山贺兰口岩画是价值十分突出的文化遗存,通过对岩画保护与利用,开展以岩画为内容的考古研究、学术交流、文化旅游,不仅可以有效地宣传贺兰山贺兰口岩画,扩大贺兰山贺兰口岩画的知名度,增长人们的历史文化知识,激发爱国热情,亦能增加经济效益,推动岩画保护和社会经济进步

因此,贺兰山贺兰口岩画供水设施的建设将有利的支撑岩画旅游业的发展。

1.3项目建设规模及内容

本项目规划打机井2眼,单井深180m;管理房泵房2间24m2(包括机井泵房和配电设施);2000m3蓄水池1座;砌筑闸阀井8座;铺设¢200PE管道3.80km,其中:

1.0MP的PE管长3000m、0.63MP的PE管长800m;架设高压输电线路3.3km,低压输电线路0.6km,100KVA变压器1台,配套潜水泵2台,远程水位控制系统1套,景区供水加压设备2套,配电设施2套,水处理管理房12m2,水处理设施1套。

1.4项目建设目标及建设方案

1.2.1工程建设目标

针对贺兰山岩画景护区用水安全存在的问题,重点从用水水源地及供水保障等方面解决景区的用水安全问题。

通过供水工程实施,改善景区缺水、饮用水卫生标准不达标,饮用水不安全的现状,促进贺兰山贺兰口岩画名胜风景区生活水平和旅游业发展水平的提高。

根据贺兰口岩画名胜风景区旅游业现状及发展水平,供水水源能够保证景区内所有人的需水量,干旱年份供水保证率达到90%以上。

1.2.2工程建设方案

工程建设方案包括供水水源工程、输水管道工程、调蓄工程、供水管网工程、净化设施等五部分组成。

供水水源工程根据银川市贺兰山岩画管理处拟选银川世界岩画馆东南3.8km的山前洪积扇区,即打浅层水源机井2眼,水质符合饮用水卫生要求,水量满足设计要求。

输水管道工程即采用PE塑料管管道输水,输水管道长3.8km。

调蓄工程采用高位蓄水池蓄水,蓄水池容积采用2000m3,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

供水工程采用UPVC塑料管,由高位蓄水池供水,规划年份水源保证率按90%考虑。

供水规模:

现状年:

2010年;设计水平年:

2025年。

设计年限15年。

供水保证率90%。

采用高位蓄水池调蓄供水方式,人用水定额采用30L/人•d。

管网漏失水量和未预见水量按10%考虑。

设计水平年2025年,游客及管理人员小时平均需水量17.075m3/h,日平均需水量204.90m3,中外游客及职工年需水量4.914万m3;景区绿化灌溉用水41.49万m3(考虑从贺兰口沟道通过修建截潜工程和引水管道、改建引水渠道,利用沟道降雨径流量来解决),合计年需水量46.41万m3。

1.5投资概算及资金筹措

1.5.1投资概算

工程概算总投资为525.64万元。

其中;建安工程394.92万元,设备及安装工程54.64万元,施工临时工程2.28万元,独立费用58.49万元,基本预备费15.31万元。

1.5.2资金筹措

本工程概算总投资525.64万元,其中申请中央投资504.00万元,贺兰山岩画管理局自筹资金21.64万元。

1.6工程建设管理

工程批准立项后,由银川市贺兰山岩画管理处负责实施。

工程建设严格按照水利工程基本建设程序进行管理。

实行项目法人负责制,通过公开招标择优选择施工单位进行施工。

同时,对工程建设实行监理制,并由银川市水利工程质量监督站对工程进行质量监督。

工程建设严格按照工程的设计规模、投资数额、工程质量要求及工期要求进行施工,工程建设所需管材实行招标采购。

工程建设实行财务审计制,对该项目建设资金管理设专用帐户。

工程建设资金由审计、财政部门定期审计,切实做到专款专用,确保工程顺利进行。

工程计划于2012年3月开工建设,2012年4月竣工,工期60天。

工程竣工后,先由银川市贺兰山岩画管理处对工程进行自验,后申请银川市发改局、水务局、财政局等部门及有关部门联合进行竣工验收。

第二章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2.1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2.1.1贺兰山岩画管理服务人员和游客的生活用水的需要

贺兰山贺兰口岩画名胜风景区地处贺兰山东麓的贺兰口,目前该区无完整的供水系统,只是在沟谷南侧紧靠山壁筑渠引水,维持必要的景区管理人员和游客的日常生活用水和景区绿化灌溉用水。

根据《宁夏贺兰山岩画名胜风景区旅游修建性详细发展总体规划》,贺兰山岩画名胜风景区内的安全用水规划,主要考虑贺兰山岩画管理及服务人员和中外游客的日常生活用水和景区周边绿化灌溉及景观用水。

2.1.2贺兰山贺兰口岩画发展的需要

贺兰山岩画的内容和题材丰富,有游牧狩猎、天神地祗,有多种多样的森林草原动物、变化多端的人面像,也有抽象化、意念化的类人首、手脚、太阳的图形,也有具体化的斧、刀、石索、陷阱、车辆等工具图形,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包罗万象。

其中尤以人面像、祭祀和生殖崇拜的岩画引人注目。

岩画就是一部游牧民族用艺术形象描绘的史诗,是人类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结晶,是中华先民的伟大创举,反映了中华民族文化的丰富内涵和博大精深。

贺兰山贺兰口岩画是价值十分突出的文化遗存,通过对岩画保护与利用,开展以岩画为内容的考古研究、学术交流、文化旅游,不仅可以有效地宣传贺兰山贺兰口岩画,扩大贺兰山贺兰口岩画的知名度,增长人们的历史文化知识,激发爱国热情,亦能增加经济效益,推动岩画保护和社会经济进步

因此,贺兰山贺兰口岩画安全用水设施的建设将有利的支撑岩画旅游业的发展。

2.2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2.2.1充足合格的水源为工程实施提供了根本保证

根据《宁夏地下水资源》(张黎、王利主编)贺兰口供水水源井属于贺兰山山前洪积倾斜平原地段(Ⅱ1-1),为单一潜水区,第四系厚度约为500-600m,含水层岩性横向上自西向东由粗变细,由块石、卵砾石、砂砾石变为砂砾石夹砂层,纵向上含水层岩性主要为碎石、砂砾石和砂层,地下水水位埋深在洪积扇前缘一般为10-30m,单井涌水量大于5000m3/d,洪积扇倾斜平原前缘单井涌水量减少到3000m3/d,地下水主要补给来源为西部贺兰山区基岩裂隙水,沟谷潜较平稳,属径流型。

从基岩裂隙水埋藏位置和高度看,目前贺兰口泉水尚未污染,基本保持着初始的化学性质,其地下水形成的地球化学作用以溶滤为主。

出露地表形成溪流至沟口距离最短为2000m,因沟口大环境尚未产生人为的污染因素,故水质基本处于地下水的质量状态。

其矿化度小于0.5g/L,PH值7.5左右,为轻度软水或适度硬水,适于饮用。

2.2.2领导重视,为项目建设工作提供了组织保证

近年来,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高度重视贺兰山岩画名胜风景区的安全用水问题,同时银川市委、市政府也高度重视辖区的安全用水工作,专门成立了生命工程建设领导小组,负责辖区安全用水工程的规划和组织实施。

近几年制定下发了各种项目建设管理办法、验收考核细则、奖罚办法等规章制度,使项目成功实施有了组织和制度保证,从而做到了项目实施有目标,建设有标准,验收有依据,建后管理有办法。

为贺兰山岩画名胜风景区安全用水项目的实施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

第三章建设地点及条件

3.1建设地点

贺兰山岩画名胜风景区安全用水工程位于银川市西侧的贺兰山贺兰口,俗称“豁了口”,属于银川平原西侧贺兰山东麓中段,地处银川市贺兰县金山乡金山村。

贺兰山贺兰口岩画名胜风景区位于东经106°02′,北纬38°44′。

南北宽约5248m,东西长约6552m,总面积约为2109.85hm2。

贺兰口山势峥嵘险峻,奇峰突兀,怪石嶙峋,沟口海拔1448m,贺兰山主峰敖包圪垯(海拔3556m)在贺兰口沟口内西北方。

贺兰沟一年四季清泉长流,水源充沛,林木葱茏,为野生动物提供了优越的自然环境,也为先民们提供了丰富的物质生活条件。

贺兰口距宁夏回族自治区首府所在地银川市58km,距苏峪口国家森林公园18km、拜寺口名胜风景区10km、滚钟口名胜风景区17.7km、西部影视城17km、西夏王陵40km,是贺兰山文化旅游的主要组成部分。

3.2自然条件

3.2.1地形地貌

贺兰山为一地垒式山地。

山地东西两麓均有巨大的山前隐伏断裂,其地质基础是由一系列南北走向的复式或单式褶皱及压性断裂带构成的径向构造体系。

与南部的牛首山褶断带、清水河--六盘山褶断带、罗山--云雾山隆起带等构成“祁吕贺”山字形的脊部,构造行迹是一系列背向斜断层。

贺兰山中段是山脉的主体部分,海拔3000m左右,最高峰敖包圪垯3556m,平均相对高差1500m,最大相对高差达2000m。

贺兰山中段东坡,地势陡峻,峰峦起伏,峭岩危耸,沟谷下切很深。

海拔2000m上下有一段相对较平缓的山坡,出现小型山沟洼地或山间台地,山坡风化物较厚,甚至出现小型山间积水洼地。

中段东坡南狭北宽,最宽处21km,以苏峪口为界,向南宽度不足14km,山势较为缓和;向北则山体较宽,一般大于14km,到汝箕沟一带可达20余km。

这里古生界末期以后中生代的地层发育,含有优质煤炭资源。

3.2.2气象

贺兰山深居内陆腹地,属半荒漠草原与荒漠的分界线,具有典型的大陆性干旱半干旱气候特征。

全年干旱少雨,寒暑变化强烈,日照强,无霜期短。

贺兰山南北段基带的年平均温度差别不大,多年年平均气温-0.8℃,极端最高温度25.2℃,极端最低温度-34℃。

多年平均日照时数3040h以上,无霜期128~175d。

多年平均降水量429.6mm,降水的年内分配极不均匀,全年降水量集中在7~9月份,占全年降水量的60%。

日最大降水量211.5mm,易形成山洪。

冬季多降雪,积雪日数达117天。

多年蒸发量在2000mm以上。

贺兰山多风且风速较大,山体上部尤为突出,由于两山之间易造成狭管效应而增大风力,导致该地区多大风和沙尘暴危害,一般刮7~8级大风的日数平均每年有24天左右。

3.2.3水文

贺兰口地下水属基岩裂隙水,它赋存于贺兰山区基岩裂隙中,岩性主要由坚硬、脆性的浅变质岩及沉积岩构成。

由于多受构造运动的风化等营力破坏,断层和裂隙特别发育,为沟内裂隙水的赋存空间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山区较为丰沛的大气降水,给沟内裂隙水的补给提供了水源保证。

基岩表面部分多具风化裂隙带,形成浅层透水,受大气降水的直接或间接渗入补给,由于地形切割,又多以侵蚀下降泉和接触泉的形式出露地表形成溪流,并沿贺兰口沟谷流出。

这里四季泉水不断,在沟内形成了著名的“贺兰小溪”景观。

贺兰口风化裂隙泉水涌水量约600m3/d,沿沟谷流至山前洪积扇上,并灌溉着近33.3hm2土地。

从基岩裂隙水埋藏位置和高度看,目前贺兰口泉水尚未污染,基本保持着初始的化学性质,其地下水形成的地球化学作用以溶滤为主。

出露地表形成溪流至沟口距离最短为2000m,因沟口大环境尚未产生人为的污染因素,故水质基本处于地下水的质量状态。

其矿化度小于0.5g/L,PH值7.5左右,为轻度软水或适度硬水,适于饮用。

3.2.4工程地质

根据工程地质勘探,该区属于贺兰山山前洪积倾斜平原的一部分,处在贺兰口洪积扇的主扇部位,地面坡度大,在水平方向上,地层岩性由山前巨砾向东逐渐过渡为砾石、砂砾石等。

靠近山前附近,地层颗粒粗,潜水位埋深大。

在贺兰山口洪积扇的两侧,远离山前,地层颗粒相对变细,潜水位埋深变浅,一般在70~100m之间。

区内地下水的补给比较丰富,补给有多种方式,基岩裂隙水在洪积地层及基岩接触带转化为裂隙水,山前沟谷潜水、泉水在沟谷以水平方向向下游补给,在出沟口不远的地方,转化为垂直运动,另外还有大气降水,沟谷洪水及渠道下渗等补给形式。

该区地下水以单含水层结构存在,主要以潜水为主,富水性强,水质好,化学类型为HCO3—型淡水,符合国家一级饮用水标准。

该区水文地质沉积环境属于第四系洪积沉积地层,洪积扇后缘地带地层岩性颗粒很粗,主要以卵石、含砾卵石、砾石为主,地下水埋藏较深,地下水的补给主要来源于山前裂隙水及大气降水,含水量丰富,水质好,地层水矿化度一般在0.5g/L左右。

区域上,山前洪积扇从西向东地层岩性颗粒由粗变细,地层水潜水面埋深向山前逐渐加深。

靠近山前洪积扇,潜水面埋深在200m以上,岩性颗粒巨大;而在洪积扇后缘中下部,岩性颗粒相对较细,潜水位相对变浅,一般在70~120m之间。

本项目工程建设主要以塑料管材铺设为主,工程地质对施工质量有一定的影响,管道铺设过程中管道周围应先以沙土或黄土回填50cm以上,后敷开挖砾料施工。

3.2.5土壤

贺兰山岩画保护范围内随海拔高度的变化,其水热条件发生明显的规律性更替,所发育的土壤也各不相同。

贺兰山东坡自下而上出现以下主要土壤类别:

1、粗骨土:

粗骨土是以石块为主,土石混合的一种非地带性土壤,分布于低山区中段的陡坡和北段各坡面上。

坡度多在30°以上,局部缓坡坡度也在20°左右。

主要生长着灰榆、锦鸡儿、刺叶柄棘豆和白莲蒿,坡度平缓处有针茅生长。

2、山地灰钙土:

灰钙土是荒漠草原气候带的一类地带性土壤,分布于海拔1400~1900m的浅山和山麓地带,汝箕沟以北可达2000m的高度,多见于阴坡、半阴坡,极少出现于阳坡。

坡度一般为30~40°,较缓处有15°左右。

母岩多为砂岩、片岩和石灰岩,平缓处多为坡积物和洪积物。

灰钙土分布地带具有典型大陆性气候的各种特征,只能生长一些耐旱的植物,主要有灰榆、蒙古扁桃、锦鸡儿、刺叶柄棘豆、白莲蒿、灌木亚菊和针茅等。

由于坡陡林稀,土壤侵蚀比较严重,水土保持和土壤改良的难度大。

3、山地灰褐土:

山地灰褐土为森林土壤,主要分布在中段山地海拔1900~3lOOm的阴坡与半阴坡,阳坡也有小面积的分布,坡度为30°左右。

在地形缓和、林木茂盛、气候湿润的小环境下,分布高度可下延到1900m以下。

山地灰褐土包括山地淋溶灰褐土和山地普通灰褐土两个亚类。

山地淋溶灰褐土分布在海拔2400~3100m的高度范围,主要植被有苔藓层和青海云杉林,山地普通灰褐土分布于海拔1900~2600m的高度范围,地面生长着油松林和油松山杨混交林。

4、山地草甸土:

山地草甸土分布于海拔3000~3lOOm以上,即贺兰山主峰一带,是高山灌丛、草甸植被发育的土壤。

3.2.6植被

1、森林资源

贺兰山贺兰口岩画保护范围总面积2109.85hm2,林地面积415.71hm2,占总面积19.7%。

其中果林地面积15.76hm2,灌木林面积134.69hm2。

有林地主要树种为云杉、油松和山杨,沟口外洪积扇台地主要为果林。

木材平均蓄积量为89.7m3/hm2。

2、植被类型

由于所处的特殊自然地理位置,以及茂密的山地森林植被和长期以来孕育而成的丰富的动植物种类和特有的生物种群等因素,使贺兰口成为这一自然地带中富有代表性的自然结合体和比较完整的自然生态系统。

贺兰山主要有以下几种植被类型:

(1)常绿针叶林植被类型。

主要分布在海拔1900~3100m范围内,是由青海云杉、油松为建群种形成的纯林或混交林。

(2)针、阔混交植被类型。

主要分布在海拔1900~2800m的山地范围内。

阴坡和半阴坡多分布青海云杉、山杨林和油松,环境温凉湿润,土层深厚,林木茂密;阳坡和半阳坡则以杜松、灰榆疏林为常见,气候温和,比较干燥,土层浅薄,林木稀疏低矮。

(3)落叶阔叶林植被类型。

以典型的夏绿阔叶林的生活型组成,树种为山杨林、灰榆林,群落季相变化明显。

(4)落叶阔叶灌丛植被类型。

以夏绿阔叶灌木为建群层片的植被型,其共同特点是具有明显的季相变化。

主要有毛蕊杯腺柳灌丛,小叶金露梅灌丛、虎榛子灌丛、贺兰山丁香灌丛、蒙古扁桃灌丛、狭叶锦鸡儿和荒漠锦鸡儿灌丛等。

(5)疏林草原植被类型。

分布于海拔1900m阴坡和2100m阳坡以下干旱的低山区。

疏林草原和草原的共同特征是都具有一个由多年生旱生丛生禾草,有时为旱生小半灌木或二者共同为优势成分构成的草木、小半灌木层,单独构成一植被垂直带,起着独特的景观作用。

群落组成有灰榆、蒙古扁桃、灌木亚菊、短花针茅等。

(6)灌丛草原植被类型。

本类型分布于海拔1450~1600m的浅山地带和洪积扇前缘地带。

由旱生、中旱生灌木层片和旱生草木及小半灌木层片组成。

以蒙古扁桃为建群种的旱生灌木分布于贺兰口浅山地带;以酸枣为主要建群种的旱生灌木组分布于贺兰口沟谷及洪积扇前缘地带。

3.3社会经济情况

贺兰口岩画名胜风景区位于贺兰山贺兰口,原隶属于银川市贺兰县金山乡金山村。

现全部属于贺兰山岩画管理局管辖范围,景区现有职工81人,景区现有耕地123.5hm2(今后作为景区绿化美化用地),园地2.9hm2,林地11.9hm2,牧草地13110.1hm2,废弃旧居民点91.5hm2,水域2.3hm2,未利用地621.1hm2。

土地现状利用现状见表3-1。

土地现状利用现状见表

表3-1

序号

用地类型

土地面积(ha)

1

林地

山体林地

399.95

山前林地

15.76

2

农田

21.91

3

建设用地

道路广场用地

4.33

羊圈棚舍

4.19

现代建筑

0.24

聚落遗址

0.45

4

沟道

7.78

5

戈壁滩

1701.06

6

合计

2109.85

贺兰山岩画名胜风景区从2000年10月开始运营,至2010年底10年来共累计接待中外游客577565人,其中中国游客575073人,外国游客2492人,总收入1534.48万元,平均每年接待中外游客57757人,年均收入153.45万元。

平均每年接近20%的游客增长率。

接待中外游客及收入表3-2。

 

贺兰山贺兰口岩画名胜风景区接待游客基本情况

表3-2

年份

接待游客

2000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累计

接待国内游客人数(人)

4025

60574

79845

84193

101375

119984

125077

575073

接待国外游客人数(人)

166

237

316

452

584

737

2492

小计(人)

4025

60740

80082

84509

101827

120568

125814

577565

接待国外游客收入(万元)

0.33

0.66

0.82

1.71

2.92

3.76

10.2

接待国内游客收入(万元)

3.52

81.03

121.15

151.47

232.08

455.56

479.47

1524.28

小计(万元)

3.52

81.03

121.15

151.47

232.08

455.56

479.47

1524.28

全体员工数(人)

5

35

38

41

45

60

64

 

游客在景区停留时间(h)

0.5

1.0

1.0

1

1.5

1.5

2.0

 

备注:

1.旅游景点名称:

贺兰山岩画拜寺口双塔;2.开始营业时间:

2000年10月。

第四章建设规模及内容

4.1建设规模

本项目规划打机井2眼,单井深180m,管理房泵房2间24m2(包括机井泵房和配电设施),2000m3蓄水池1座,砌筑闸阀井8座,铺设¢200PE管道3.8km,其中1.0MP的PE管长3000m,0.6MP的PE管长800m,架设高压输电线路3.3km,低压输电线路0.6km,100KVA变压器1台,配套潜水泵2台,远程水位控制系统1套,景区供水加压设备2套,配电设施2套,水处理管理房12m2,水处理设施1套。

4.2建设内容

工程建设内容包括供水水源工程、输水管道工程、调蓄工程、供水管网工程四部分组成。

(一)供水水源井工程根据银川市贺兰山岩画管理处拟选距宁夏岩画馆东南3.8km,即东经106°02′09″,北纬38°43′27″的山前洪积扇区,即打浅层水源机井2眼,水质符合饮用水卫生要求,水量满足设计要求。

(二)输水管道工程从供水水源井输送到调蓄池,输水管道采用Φ200(1.0MP和0.6MP)的PE塑料管管道输水,总长度3.8km。

(三)调蓄工程采用高位蓄水池蓄水,蓄水池容积采用2000m3,断面尺寸为长24.0m、宽24.0m、深4.0m的矩形全封闭式,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

(四)供水工程采用Φ125UPVC塑料管,由高位蓄水池供水,规划年份水源保证率按90%考虑。

第五章建设方案

5.1建设目标

针对贺兰山岩画名胜风景区安全用水困难的问题,重点从用水水源等方面解决景区的饮水安全问题。

通过供水工程实施,改变景区缺水的现状,促进贺兰山贺兰口岩画名胜风景区生活水平和旅游业发展水平的提高。

工程达到以下标准:

(1)工程建设标准和质量达到国家人畜饮水工程设计标准和要求。

(2)所建饮用水工程水源水质符合《农村<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准则》(GB5749)规定,保证群众饮用上安全的自来水。

(3)根据贺兰口岩画现状发展水平,供水水源能够保证供水区内所有人的需水量,干旱年份供水保证率达到90%以上。

5.2建设标准

5.2.1基本要求

1.基础设施规划必须满足岩画保护、利用和管理的要求;

2.基础设施建设不得破坏岩画、文物遗址和历史环境风貌;

3.基础设施规划要明确目标和布局,合理进行设施配套与综合协调;

4.对安排的各项工程设施的选址和布局提出控制性要求。

5.2.2防洪标准

根据《村镇供水工程技术规范》,Ⅲ型工程的主要建筑物防洪标准确定为10年一遇,校核洪水标准为30年一遇。

5.2.3抗震标准

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1/400万),本工程所属区域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2g,基本烈度为8度,相应的地震烈度按8度设防。

5.2.4设计依据

(1)《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2000);

(2)《水利水电工程水文计算规范》(SL278-200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