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课文《画》教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449380 上传时间:2023-01-24 格式:DOCX 页数:84 大小:63.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年级课文《画》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4页
一年级课文《画》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4页
一年级课文《画》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4页
一年级课文《画》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4页
一年级课文《画》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一年级课文《画》教案.docx

《一年级课文《画》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年级课文《画》教案.docx(8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一年级课文《画》教案.docx

一年级课文《画》教案

一年级语文《画》教案

渤海实验学校单题军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4个字。

认识“辶、忄”两个偏旁。

2、知道“远”和“近”、“有”和“无”、“来”和“去”是意思相反的词。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感受诗中描绘的景色,懂得这首诗讲的是一幅山水画。

激发热爱自然和喜爱朗读古诗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识字、写字和练习朗读。

难点是了解诗意。

课前准备:

1、一幅山水画挂图。

2、认字卡片及相关课件。

3、六对反义词做成的头饰。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4个字。

认识“辶、忄”两个偏旁。

2、知道“远”和“近”、“有”和“无”、“来”和“去”是意思相反的词。

二、教学重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识字、写字和练习朗读。

三、教学难点:

难点是了解诗意。

四、教学过程:

(一)、看图激趣

1、小朋友们,你们喜欢画画吗?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了一幅画。

(出示挂图)

2、指导整体观察图画,让大家说一说这是什么画,画上有什么?

能不能按顺序说一说。

(二)、学习古诗

1、谈话:

古代有一位诗人,写了一首诗,用了“山”“水”“花”“鸟”四个字,把一首题画诗写活了。

大家想不想知道这首诗?

2、熟读诗句

A、自由读,找出诗中的生字,借助拼音读准生字的音。

B、出示生字卡片,让学生自由认读。

C、指名认读,同桌对读。

D、听范读录音。

E、学生自由读,师生交流,正音,指导朗读,并注意抑扬顿挫。

3、再读古诗,了解诗意。

A、小朋友在读这首诗时,有没有对诗句不懂或有疑问的地方,可以提出来和自己小组的小朋友交流一下。

(为什么“近听水无声”?

春天过去了,花为什么还在?

……)

B、小朋友的问题,我们看看黑板上的画就都能找到答案了。

让学生图文对照,感悟诗意。

教师引读全诗。

C、请小朋友同桌合作,一位读诗句,一位指图。

D、图和诗对照着读后,你还有什么不懂的吗?

4、创设情境,配上动作边表演边朗读。

A、小朋友,这么美的一幅画,这么好的一首诗,你们想不想表演给爸爸妈妈看?

那我们一起来吧!

远远地看画中的山,配上“远看”的动作――远看山有色;贴近画侧耳听――近听水无声;想像春天过去了,夏天、秋天也过去了,冬天来了,但这画中的花儿还是开着的――春去花还在;到画前驱赶鸟儿――人来鸟不惊。

B、小朋友自己找伙伴合作表演一下这首古诗吧!

C、课件把古诗的“山、水、花、鸟”四个字留下,其它隐去。

小朋友,现在上面又出现了这四个字,谁能把没有了的字背回来呢?

(可结合挂图来背)

D、这首诗讲的就是这幅山小画,画美诗也美,让我们一起面对着这幅画再来背背吧!

6、布置课外实践

回家找谜语,开展猜谜语活动。

五、作业布置:

背诵古诗。

六、板书设计:

山、水、花、鸟

七、课后反思:

 

课题

1、画

第  1  课时

总第   课时

学材分析

这课是学生学完汉语拼音后学习的第一篇课文。

通过让学生诵读琅琅上口的课文,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美,在诵读课文中去认字、学文。

学情分析

学生学了汉语拼音和识字

(一)后,对拼音有了一定的拼读能力。

学习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人、火、文、六”4个字,并初步养成正确的写字习惯,书写姿势正确。

认识2个偏旁。

2、知道“远”和“近”、“有”和“无”、“来”和“去”是意思相反的词。

3、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导学策略

通过反复诵读古诗,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感受语言的优美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导学流程设计

教 师 预 设

学 生活动

一、看图说话

出示教学挂图:

孩子们,这是一幅山水画,美吗?

它远处画了些什么?

近处又画了些什么?

谜语导入:

远远的看见那山上的景色很,走近一听,水没有流动的声音。

春天过去了,这里的花儿还开放着,人来了,鸟儿也不害怕地飞走。

这是什么?

二、导读古诗,感受韵律美

这么美的图画,课文又是怎么写的?

三、悟诗意

1、导学第一句。

(1)、写了图上的什么?

山是怎么样的?

从哪儿看到山是有颜色的?

(2)指导朗读。

(重音停顿)

2、导学第二句

3小组合作学习三四句。

3、汇报学习结果。

4、说说整首诗的意思。

5、质疑—猜谜底。

6、有感情朗读和背诵。

四、识字

1、哪些字有相同的偏旁。

“近”和谁很像。

2、哪些字有新偏旁。

3、“人”和谁很像,“无”和谁很像。

学生看图说话。

 

多媒体课件展示山水画,

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学生自由读古诗。

圈出要求会认的字。

2、抽学生读古诗

3、同桌互读。

学生在感情地朗读古诗。

学生讨论交流:

(远、近、还)

学生说说自己认识哪些字?

是怎么认识的?

再集体识记不认识的字。

“人与入,无与天”很相近。

教学反思

达标情况分析

学生读诗的情况较好,但落到点上识字还不行。

教学心得体会

学生的识字能力相差太大,应特别关注识能力较弱 的学生。

课题

  1、画

第  2  课时

总第   课时

学材分析

本课有一幅经过装裱的山水画和一首五言谜语诗。

画上有山、水、花、鸟,给人以鸟语花香、山水相衬的美感。

课文扣住“画”这个谜底,抓住画的形象特征展开描述。

图文对应,能使学生有滋有味地循图读文,感悟诗所描绘的生机勃勃的景象,从而受到美的熏陶。

学情分析

学生天真活泼,喜欢琅琅上口的诗歌,通过读,大多学生能背诵。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识字、写字和练习朗读。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2、能知道诗中3对反义词。

3、巩固识字。

4、能写4个生字。

导学策略

多媒体演示

教学准备

电脑、生字卡片

导学流程设计

教 师 预 设

学 生活动

一、复习导入

二、学习诗句中的几组反义词

1、了解“远”和“近”。

让学生看图,说说在“远处”,“谁在近处”。

2、诗中另外几组反义词告诉学生“远”和“近”的意思相反叫反义词。

3、扩展练习,说反义词。

三、指导书写

1、复习巩固。

1、指导认读“儿”“、无”、“九”。

2、观察“儿”“无”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教师巡视,进行个别指导。

四、举办猜谜竞赛

在规定的时间里,谁猜的多,并能说说是怎么猜的。

就能算优胜。

1、开火车认读生字

2、读句子,找生字朋友。

3、指名背诵课文。

比一比,谁说的反义词多。

在古诗中找出3对反义词。

如:

大小、多少、高矮、哭笑、长短、黑白―――

学生练习书空,

学生在书上描红。

学生开展比赛。

教学反思

达标情况分析

学生的书写情况良好,学生对反义词有了一定的理解,但还需加强。

教学心得体会

学生对生字的认识较难 ,认识生字的主动性不强。

课题

2、四季

第  1  课时

总第   课时

学材分析

这是一首富有童趣的诗歌。

通过对春天的草芽、夏天的荷叶、秋天的谷穗和冬天的雪人这几种代表性事物的描述,表现四季的特征。

诗歌采用拟人的手法,排比的形式,语言亲切、生动,读来琅琅上口,能唤起学生对生活的感受。

四幅插图色彩明丽,形象生动,便于学生观察和想象。

学情分析

学生学了第一课后,对学习课文的主要环节有了初步的了解。

这一课又是一首富有童趣的诗歌,而且所写的四季又是学生最熟悉的,因此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兴趣。

学习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4个字。

学会两种笔画,认识4个偏旁。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导学策略

儿歌朗读。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导学流程设计

教 师 预 设

学 生活动

一、谈话揭题

小朋友们知道一年有几个季节?

是哪几个季节?

板书课题四季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圈出生字。

要求:

遇到不认识的字拼一拼拼音,多读几遍。

2、自学生字,想想你是用什么办法记住的。

3、说说读后有什么想法。

三、检查生字。

1、出示生字,指名读,正音。

2、自由读,同桌检查,开火车读。

3、给生字找朋友。

4、学几个偏旁。

四、读通课文。

1、再读课文,自已喜欢的那节多读几遍。

2、指名分节朗读。

五、指导书写。

学生选择自己喜爱的一个季节,说说这个季节的景色特点。

小朋友自己读课文,不认识的字画出来。

同桌互相朗读课文,比比谁读的好。

先拼拼音读生字,再看拼音读生字,然后去掉拼音认读生字。

四人小组为单位,选择自己喜欢的小节,说说自己读了这一小节后明白了什么。

学生练习书写。

教学反思

达标情况分析:

学生在读的方面,“他鞠着躬说”“他顽皮地说”两个部分读得较差。

汉字书写中,竖弯钩的笔画书写有些学生不规范,需加强。

教学心得体会:

本课生字教学,我让学生自由分类,结果让我大为赞叹,学生不仅根据声母、韵母、偏旁、结构分类,还能以是否可以把今天学的生字组成词语分类:

如,有声、无人、远近、来去为一类,还、听为一类。

学生的想像不可估量。

课题

2、四季

第    课时

总第   课时

学材分析

这是一首富有童趣的诗歌。

通过对春天的草芽、夏天的荷叶、秋天的谷穗和冬天的雪人这几种代表性事物的描述,表现四季的特征。

诗歌采用拟人的手法,排比的形式,语言亲切、生动,读来琅琅上口,能唤起学生对生活的感受。

四幅插图色彩明丽,形象生动,便于学生观察和想象。

学情分析

经过第一课时的学习,学生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明确一年有四季及四季的特征,产生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了解课文内容,知道一年有四季及四季的特征,产生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导学策略

媒体演示

教学准备

多媒体电脑、生字卡片

导学流程设计

教 师 预 设

学 生活动

一、复习字词。

1、复习生字。

同桌互读、指名读、齐读。

2、复习词语。

二、选择学习内容,引入课文。

1、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让我们走进四季,去欣赏四季那美丽的景色。

你喜欢哪个季节呢?

2选择自己喜欢的一个季节,美美地读一读。

一边读,一边想:

你为什么喜欢这个季节呢?

三、朗读课文,感受四季之美。

(一)、感受春天之美。

1、指名朗读课文,说明喜欢春天的原因。

2、从什么地方看出是美丽的春天呢?

3、引导学生质疑,理解课文内容。

4、说说春天来了,大地会发生什么变化

(二)体验夏天之乐

1、指名学生说说为什么喜欢夏天,并朗读。

2、你从什么地方看出是美丽的夏天?

(教师板书:

夏天荷叶圆圆,并出示课件)

3、指名读,谁能把荷叶圆圆的样子读出来?

师:

你看,快乐的夏天向我们走来了!

(播放课件)

4、指导朗读。

(三)欣赏秋天之色

1、指名学生说说自己为什么喜欢秋天,并朗读。

2、你从什么地方读懂了这是秋天?

(教师板书:

秋天谷穗弯弯,并播放课件,出示弯弯的谷穗)

3、弯弯的谷穗是那么可爱,你会用什么方法表现出谷穗的可爱呢?

4、小朋友们从弯弯的谷穗上看到了丰收的秋天,你还能从哪些地方找到秋天的足迹呢?

5、指导背诵课文。

(四)表现冬天之趣。

1、指名学生说说自己为什么喜欢冬天。

2、你从什么地方读懂了这是冬天呢?

(板书:

冬天雪人顽皮,并播放课件)

3、谁能表现出雪人的顽皮与可爱?

4、欣赏课件《有趣的冬天》。

四、整体欣赏,读出四季之美。

学生自由读,指名读,齐读,师生共同评价。

五、表演课文,激发热爱之情。

六、创编课文。

体验创造之乐。

1、出示一幅画面与填空,引导学生创作。

2、交流。

3、出示多幅画面,自由选择进行创作。

七、课外延伸,进行诗画展览。

先指名读,再同桌互读,齐读。

(学生自由朗读)

学生自由说说自己对春天的感受。

欣赏课件《美丽的春天》,激发对春天的热爱之情。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学生说说自己在春天里的发现。

学生读课文。

板画荷叶。

欣赏课件《快乐的夏天》

学生在感情地朗读课文。

指名朗读或表演,师生评价。

欣赏课件《金色的秋天》。

请学生再次朗读课文,读出秋天丰收的情景。

学生背诵课文。

加上动作与音乐,一起表现雪人的顽皮。

学生加动作表演读。

四人小组合作,共同表演四季。

学生口答

(),他()说:

“我是()天。

教学反思

达标情况分析:

对春夏秋冬四个季节有什么代表的事物感到有难度。

教学心得体会:

努力在课堂中挖掘学生的天分!

学生也是小诗人,他们会编:

枫叶红红,他对大地说,我是秋天。

柳条长长,他对汲水说,我是春天。

苹果圆圆,他对我说,我是秋天。

课题

3、小小排画中游

第  1  课时

总第   课时

学材分析

在景色秀丽的江南水乡,一个男孩撑着小竹排顺流而下,他观赏着两岸美丽的风光,感觉自己如同在画中游览一样。

课文贯穿着一条明显的情感线索,易激起学生身临其境之感。

小竹排顺流而下,“鸟儿唱,鱼儿游”,表达了作者欢快的心情。

课文对两岸树木、禾苗的描述,饱含着赞美的感情。

全诗形象生动,语言优美,节奏感强,适宜学生诵读。

学情分析

学生学了前两课后,对学习课文的主要环节有了初步的了解。

这一课又是一首富有童趣的诗歌,而且所写的地方又是学生最熟悉的江南,因此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兴趣。

学习目标

1、认识15个生字。

两个笔画,六个偏旁。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知道江南是十分美丽、、富饶的地方

导学策略

媒体演示。

教学准备

多媒体电脑、生字卡片。

导学流程设计

教 师 预 设

学 生活动

一、看图,揭示课题

1、播放表现江南风光的民族乐曲,一边看图,一边欣赏乐曲。

2、看了这幅图,你有什么感受?

图中有哪些你认为美好的事物?

3、出示课题,学生齐读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刚才的这些事物,有位小作者已经把他们写在了一首儿歌里面。

你能一边听一边找出来吗?

4、教师读儿

5、认读事物的名称

二、初读课文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请学生朗读课文,其他学生认真听,帮助正音。

强调别人朗读时应静心听。

三、再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读了这首诗歌我们都知道江南很美,美在那里,是说一说?

a、结合看图,理解“竹排”是用竹子扎成的,是江南的交通工具。

b、运用课件动态演示“顺水流”的过程。

c、看图理解树木密的“密”指一棵挨着一棵,而且树木特别密又特别绿。

d、指出图中的禾苗。

2、提出自己不理解的词或句子。

四、朗读、背诵

1、朗读课文,感受江南水乡的美。

2、看图试着背诵。

学生欣赏后交流。

学生看图自由说,教师板书。

自由读之后,开展朗读竞赛

学生边听边圈出事物名称。

引导学生理解“江南鱼米乡”。

课文哪个地方讲到鱼儿?

(鱼儿游)。

哪个地方告诉我们这儿稻米多,稻米香?

(禾苗绿油油)。

请学生朗读,个别读,再小组读,最后全班伴随乐曲朗读。

教学反思

达标情况分析

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中可以看出,有些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还有待提高。

教学心得体会

课堂需要精心准备,效果才能提高。

课题

  3、小小排画中游

第  2  课时

总第   课时

学材分析

在景色秀丽的江南水乡,一个男孩撑着小竹排顺流而下,他观赏着两岸美丽的风光,感觉自己如同在画中游览一样。

课文贯穿着一条明显的情感线索,易激起学生身临其境之感。

小竹排顺流而下,“鸟儿唱,鱼儿游”,表达了作者欢快的心情。

课文对两岸树木、禾苗的描述,饱含着赞美的感情。

全诗形象生动,语言优美,节奏感强,适宜学生诵读。

学情分析

经过第一课时的学习,学生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明确江南是美丽、富饶的地方,萌发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学习目标

1、识15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认识2个笔画、6个偏旁。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思想的感情。

导学策略

媒体演示。

儿歌诵读。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导学流程设计

教 师 预 设

学 生活动

一、复习导入

1、一边听音乐,一边听老师朗读课文,想像江南的美丽景色。

2、练习自己旅游的见闻,说说江南的美丽景色。

二、复习巩固生字

1、出示课件——不带拼音的词,学生认读。

2、显示红色的生字,学生记忆生字的字形

3、出示课后“我会读”的词卡片让学生认读,自由读,在同桌互相考一考。

4、做“汉字开花”游戏:

四、练习用说词语,帮助学生积累词汇

教师板书、学生练习说:

绿油油的小草白茫茫的雾

黑糊糊的小屋亮晶晶的星

金灿灿的太阳黄澄澄的梨

红通通的柿子胖乎乎的脸

蓝盈盈的天空翠生生的秧苗

酸溜溜的梅子

五、指导写字

1、出示“日”,先让学生跟老师书空,认识新的笔画横折钩,在仔细观察,说说要提醒小朋友注意什么。

2、同样指导“中、口”字。

学生听朗读,说见闻。

先出示有拼音的生字词认读,再去掉拼音认读。

学生认读生字,比较。

游戏。

一个花瓶上插着一些花,告诉小朋友,每一朵花可以开出一个词语。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开花竞赛,比一比哪一组开的花朵多。

先引导学生说说ABB的词,再说说怎么样的什么。

学生说。

学生练习书写。

教学反思

达标情况分析

学生认字的能力还待继续加强,

学生的课外知识积累的也不多。

教学心得体

本课的一些词语,小孩子理解起来难度大,要通过投影或录像进行直观教学。

最好让学生,找资料,找图片,帮助理解。

课题

4、哪座房子最漂亮

第    课时

总第   课时

学材分析

本课是一首诗歌,共四句话。

第一、二句采用数数歌的形式,讲改革开放以来农村面貌的可喜变化:

新房多,新房高大宽敞,房前屋后还有花草树木。

三、四两句一问一答,指出小学校的房子最漂亮,能激起学生的自豪感。

课文内容贴近儿童的生活实际,叠词和数字的运用,使诗句富有节奏感,读起来琅琅上口。

学情分析

一年级的小学生经过两个多月的学习,对学校生活比较了解,怎样学习课文有了初步的映象,对学习有关学校的内容兴趣更浓。

学习目标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初步感知农村的巨大变化。

导学策略

媒体演示。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导学流程设计

教 师 预 设

学 生活动

一、从图入手,导入新课

(出示图画)同学们我们都是农村出身,对农村比较熟悉。

今天老师请大家欣赏一幅描绘农村的图画。

二、出读课文,认读生字

听书中的小朋友来说一说,他是怎么说的。

(教师范读)

1、清同学们借助拼音字读课文,要去读准字音,画出生字。

2、检查出读情况,教师指导读准音节。

指导认读生字词

三、再读课文,理解课文

1、请大家在读课文,看看课文共有几句话?

2、朗读理解第一句。

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展示课件。

指导朗读。

3、学朗读地一句。

(1)学生自由读第一句。

出示课件,你觉得这座房子还美在哪里?

(2)教师范读一、二句,

(3)学生模仿老师的样子,练习朗读。

4、指导朗读三、四句。

四、书写生字

1、认读生字“门”“门”

2、比较两个字的字型,并分别组词。

3、指导书写:

教师范写。

学生看图后发言,用自己的话描绘图画上的景物。

在这些房子中,那座房子最漂亮?

为什么?

听后说说书中的小朋友是怎么说的。

学生认读生字词。

先拼读生字词,再认读生字词。

指名读第一句,说说自己对这些房子的感受。

学生自己体会朗读,教师示范指导。

学生闭上眼睛在脑海中想象画面。

有感情的朗读全文。

学生观察所占位置,并练习书写。

教学反思

达标情况分析

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基本达标。

教学心得体会

课文的表达主题是什么,再根据主题来设计教学环节。

课题

4、哪座房子最漂亮

第2 课时

总第   课时

学材分析

本课是一首诗歌,共四句话。

课文内容贴近儿童的生活实际,叠词和数字的运用,使诗句富有节奏感,读起来琅琅上口。

学情分析

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学生已经能熟练地朗读课文,因为课文内容浅显易懂,这节课就通过读表现学生的自豪感。

学习目标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

体会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变化很大,农民盖了许多新房,最漂亮地房子是小学堂。

导学策略

情境创设,激发兴趣。

教学准备

录音机

导学流程设计

教 师 预 设

学 生活动

一、检查朗读课文的情况

二、指导背诵课文

结合图画,教师引导背诵。

三、识记生字,指导书写

1、认读生字卡片,复习生字。

2、想一想,怎样记住这些生字?

3、学生对“门”“们”“月”

“肚”“请”“苗”进行扩词。

4、指导“月肚、青、苗的书写。

四、巩固扩展

完成“读读说说。

五、布置作业

认读生字。

指名读课文。

以多种形式巩固背诵:

同桌交替背、小组背、男女生比赛背。

结合图画,一齐有感情的背诵。

学生谈识记方法。

学生扩词,丰富词汇。

先描红——说说每个字在田字个中的位置——练写

把这首儿歌背给家长听

教学反思

达标情况分析

学生对“房前花果香,屋后树成行”的朗读不到位。

书写中“弯钩”笔画不规范。

教学心得体会

及时地了解学生的学习苦难,再加强指导,效果较好。

如:

书写时,从学生的书写情况中了解到“弯钩”学生较难写好,多次强调后,学生的作业中书写情况好了很多。

课题

5、爷爷和小树

第  1  课时

总第   课时

学材分析

课文以孩子的口吻讲述了爷爷和小树之间的事:

家门口有一棵小树。

冬天,爷爷为小树御寒;夏天,小树为爷爷遮阳。

人与树之间的关系多么亲密、和谐。

课文是以孩子的口吻写的,非常适宜孩子朗读。

学情分析

这是课文第一单元的最后一课,教学环节学生有了初步的了解。

教学中可以逐步放手,通过诵读课文,体会文章内在的语言美。

学习目标

1、认识10个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