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航安全评估实施报告.docx
《通航安全评估实施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通航安全评估实施报告.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通航安全评估实施报告
第一章概况
1.1概述
市镇海区,古称姣川。
位于我国大陆海岸线中段,长江三角洲南翼,东屏群岛,西连宁绍平原,南接北仑港,北靠湾。
现辖二镇四街道,共66个行政村,总人口22.5万人,陆地面积236km2,海岸线长21km。
是市中心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镇海区地理位置独特,素有“浙东门户”、“海天熊镇”之称,自古以来就是我国对外交往重要口岸。
如今,镇海港口吞吐量达1200万吨以上。
2008年区属生产总值完成180.27亿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39.06亿。
镇海已成为湾沿岸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之一。
由于人口的增长,建筑用地不断增多,耕地面积急剧减少,一直存在人多地少的矛盾,且日益突出。
至2000年底,镇海区共有耕地13.5万亩,人均占有量为0.63亩,约为全国人均耕地的1/2,制约了镇海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而且随着区一些大型企业和工程的兴建发展,工业用地大幅度增加,耕地面积有不断减少的趋势,为了扭转这一被动局面,实现耕地的动态平衡,必须充分开发利用海涂资源。
镇海区围垦局规划开发建设镇海区泥螺山北侧围垦工程,于2007年4月委托省水利河口研究院和广川广川咨询有限公司,对该工程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工作。
研究单位于2007年6月编制完成《市镇海区泥螺山北侧围垦工程项目建议书》;2009年4月14日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文件:
甬发改农经,【2009】172号关于同意市镇海区泥螺山北侧围垦工程项目建议书的批复;2009年10月研究单位编制完成《市镇海区泥螺山北侧围垦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咨询稿)。
本工程实地概况见下列图片(1—1、1—2、1
—3、1—4、1—5、1—6)。
围垦工程前沿线水深-5m左右。
工程实施后,附近海域的地形、水流和泥沙条件发生了改变,随之该海域航区的通航环境也将发生变化,对水域的通航条件造成一些影响。
因此,根据海事主管机关的要求,我院受镇海区围垦局的委托,根据海事主管机关关于水上、水下施工安全管理规定和船舶航行安全的规定,对该水域的水文条件变化、泥沙冲淤情况、船舶航行安全状况等进行分析论证,提出通航安全咨询报告。
1.2评估依据
1.2.1主要文件
(1)镇海区围垦局关于镇海去泥螺山北侧围垦工程项目通航安全评估的委托书和协议(2010年5月);
(2)《市镇海区泥螺山北侧围垦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咨询稿)(2009年10月);
(3)《塘江河口综合规划》(送审稿),省水利河口研究院,2003年12月;
(4)《省滩涂围垦管理条例》,省人大法制委员会,省围垦局,1997年1月;
(市滩涂资源调查和滩涂围垦总体规划);
(6)市2003~2007年滩涂围垦总体规划》,市水利局,2003年7月;
(7)有关部门的其它资料。
1.2.2有关规和法规
(1)《中华人民国海事行政可条件规定》交通部令2006年第一号;
(2)《中华人民国海上交通安全法》(1984年);
(3)《中华人民国水上水下施工作业通航安全管理规定》;
(4)《中华人民国河交通安全管理条例》(国(1969)1号1986年12月16日);
(5)《省航道管理办法》(交通部1995年10月23日);
(6)《船舶交通管理系统安全监督管理规则》(2000年);
(7)《水上安全监督管理规定》(省政府令67号1995年10月31日);
(8)《堤防工程设计规》(GB50286-98);
(9)《海堤工程设计规》(SL435-2008);
(10)《省海塘工程技术规定》(上、下册)(1999.9月);
(11)《沿海及主要港口航行指南》及《沿海及主要港口航行示意图》海事局编著的2008年版;
(12)有关其它规和规定。
1.3评估容
评估主要容为:
镇海区泥螺山北侧围垦工程项目造成该海域水流条件的变化、滩涂地形条件的变化从而影响通航条件,以及该工程施工时期对海域通航的影响等,按《中华人民国海事局通航安全评估管理办法》进行通航安全评估第二章你建项目基础资料和工程容
2.1工程地址及水文、气象
2.1.1工程地理位置
镇海区泥螺山北侧围垦工程项目,位于平原的东北部,湾南岸出,属镇海区澥浦镇管辖。
工程东濒灰鳖洋,东南接新泓口围垦工程,西连已建的泥螺山围垦工程,西北与慈溪市分界线接壤。
围区由北围堤、东围堤及已建成的泥螺山围垦工程围堤及新泓口围垦工程北直堤形成,围区总面积1.88万亩。
围区主要作为镇海物流枢纽港的大宗货物海、铁联运的发展用地和后备基地。
整个围区海域滩涂面自西向东倾斜,高程由2.0m降至-0.5m。
详见高程区域图(附图一)。
2.1.2工程气象
镇海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
气温受冷暖气团交替控制和湾海水调节,冬暖夏凉,气候温暖湿润。
据镇海站资料统计,气象特征如下:
(1)气温
多年平均气温:
16.3℃
极端最高气温:
38.5℃
极端最低气温:
-6.6℃
月均气温以7月份最高:
28.1℃
月多年平均气温1月最低:
4.1℃
(2)降雨
本区雨量充沛,全年降水课分三期。
4月15日至7月15日是梅雨期,温暖空气与北来的冷空气相遇,形成连期阴雨天气;7月16日至10月15日为台汛期,冷空气衰退,在副热带高压控制下,台风袭击频繁,形成强烈的台风暴雨;10月16日至次年4月14日为非汛期,受冷高压控制,天气稳定少雨,当北冷空气南下时,伴有雨雪。
多年平均降水雨量1401mm
最大年降水雨1920.6mm
最小年降水雨870.6mm
最大一日降量282.9mm
(3)风况
本地区常风向为NW向,频率为11%,强风向为NE偏北和NW向,最大风速23.0m/s,NW向极大风速达28.0m/s,详见表2-1.
表2-1镇海气象站(1971~1976年)风速风向统计表
风向
风向频率%
平均风速m/s
最大风速m/s
风向
风向频率%
平均风速m/s
最大风速m/s
N
8
4
6.6
S
4
4.1
14
NNE
7
8
6.0
SSW
8
3.3
9
NNE
4
3
4.4
SW
3
3.1
9
ENE
4
1
4.1
WSW
1
3.1
13
E
7
2
5.2
W
2
3.2
12
ESE
10
5
5.2
WNW
5
7.8
18
SE
7
11
5.0
NW
11
9.6
23
SSE
6
10
5.0
NNW
10
8.4
21
c
5
(1)雾
多年平均雾日24.5d
雾日多出现于东、春季节,一般延时短,凌晨雾发至上午十时前消散。
(2)热带气旋于寒潮
根据海洋局出版的1983年~1997年《热带气旋年鉴》(原《台风年鉴》)资料统计分析,热带气旋在15年中,由西北太平洋菲律宾和硫球群岛附近形成气旋影响镇海区共37次,平均每年2.6次。
从登陆的有5次,近中心最大风力均在10级~12级。
其中#8310和#8615两次强台风对本地区影响最大,临近气象站实测到风力在12级以上,其风速分别为38m/s和32m/s,风向为NNE向和NNW向。
寒潮,11月~2月份是本地区受寒潮影响的大风多发季节,由寒潮引发的大风其风向较为稳定,大多在WNW~NNW向围,其最大风力一般小于9级,即表明寒潮大风强度要弱于台风。
2.1.3水文
(1)潮汐
甬江口左岸镇海沿海海区潮汐属不正规半日潮。
(2)潮位(85基准面)
最高潮位3.34m
最低潮位-2.08m
多年平均高潮位1.07m
多年平均低潮位0.70m
多年平均潮位0.19m
年最大潮差3.67m
多年平均潮差1.76m
(3)泥沙
甬江口笠山断面1975年至1976年进行过含沙量观测,可代表灰鳖洋含沙量,见表2-2。
表2-2甬江口笠山站和海皇山、滩浒站月含沙量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观测时间
甬江口
1.28
1.39
1.49
1.28
0.98
0.74
0.48
0.47
0.78
1.06
1.11
1.26
1975~1976
海皇山
2.37
1.60
1.77
1.38
0.78
0.78
0.95
0.93
0.90
0.59
1.43
3.33
1981~1982
滩浒
1.97
2.04
1.64
1.25
1.59
1.38
0.86
1.03
1.35
1.60
1.88
2.38
1992~1993
(4)波浪
镇海大游山海洋水文站波浪观测资料见表2-3.
表2-3波浪性质及特性表
区域
姓名
波浪性质
波高特征
期特征
资料年限
风浪频率
涌浪频率
平均波高(m)
最大波高(m)
平均期(s)
最大期(S)
湾南
镇大游山
80%
20%
0.6
6.1
3.3
8.7
85~90
2.1.4工程水文
(1)设计暴雨。
计算成果见表2-4.
表2-4设计暴雨计算成果表
时段
平均量雨(mm)
cv
各频率设计雨量(mm)
1%
2%
5%
10%
20%
1h
45
0.5
123
109
89
75
60
6h
74
0.52
209
184
150
125
99
24h
108
0.55
320
279
226
145
3d
148
0.53
426
372
303
251
198
(2)设计洪水。
按20年一遇排涝标准,设计洪水位由设计暴雨推求,计算式为:
Qm=0.278×h1/τ×F
式中:
τ——汇流时间(h),h1某时段净雨量(mm),
F——积水面积(K㎡).为7.33Km2,围区北为4.83K㎡。
Qm——某时段洪峰流量(m³/s)。
计算成果见表2-5。
表2-520年已建设计洪水过程线单位m³/s
时段(h)
南区
北区
时段
南区
北区
时段
南区
北区
1
0
0
25
3.3
2.2
49
3.0
1.9
2
0
0
26
4.0
2.7
50
0
0
3
0
0
27
4.2
2.8
51
0
0
4
0
0
8
4.4
2.8
52
0
0
5
0
0
29
4.6
3.0
53
0
0
6
0
0
30
4.8
3.2
54
0
0
7
0
0
31
5.2
3.4
55
0
0
8
0
0
32
5.4
3.6
56
0
0
9
0.1
0
33
5.7
3.8
57
0
0
10
0.1
0
34
6.2
4.0
58
0.1
0.1
11
0.1
0.1
35
6.5
4.3
59
0.1
0.1
12
0.1
0.1
36
6.9
4.6
60
0.2
0.1
13
0.1
0.1
37
7.5
5.0
61
0.2
0.2
14
0.1
0.1
38
8.1
5.3
62
0.3
0.2
15
0.1
0.1
39
8.8
5.8
63
0.4
0.3
16
0.1
0.1
40
9.7
6.4
64
0.5
0.4
17
0.1
0.1
41
11.8
7.7
65
0.9
0.6
18
0.2
0.2
42
15.3
10.1
66
1.3
0.9
19
0.4
0.3
43
23.4
15.4
67
2.4
1.6
20
3.8
2.6
44
35.3
23.3
68
4.1
2.7
21
28.0
18.5
45
14.3
94.6
69
18.8
12.4
22
12.4
8.2
46
63.5
42.0
70
7.9
5.2
23
2.5
1.7
47
15.5
10.3
71
1.3
0.9
24
1.8
1.2
48
11.8
7.8
72
0.9
0.6
(3)设计潮位
统计分析各观测站不同重现期设计高低潮位见表2-6.
表2-6各观测站不同重现期设计高低潮位
重现期(年)
镇海水文站(m)
大游山海洋站(m)
海皇潮位站(m)
说明
高潮位
低潮位
高潮位
低潮位
高潮位
低潮位
9711号台风最高潮位,镇海站为3.34m大游山为3.28m。
100
3.70
-2.29
3.60
-2.27
4.21
-2.68
50
3.49
-2.20
3.40
-2.20
3.99
-2.6
20
3.21
-2.09
3.15
-2.10
3.69
-2.49
10
3.00
-2.00
2.90
-2.30
3.46
-2.41
5
2.80
-1.92
2.75
-1.96
3.25
-2.33
考虑到镇海站位于甬江口,水位受上游径流影响较大,工程区潮位值采用大游山于海皇山站的插值,见表-7.
表2-7工程区有同重现期设计潮位值
频率
1
2
5
10
20
工程区
高潮位
3.80
3.60
3.33
3.09
2.92
低潮位
-2.41
-2.33
-1.23
-2.16
-2.08
(4)设计潮型
设计标准。
施工渡汛期潮型频率10年一遇高潮位3.09m;堵口潮型取非汛期5年一遇频率高潮位2.08m;排涝潮型取多年平均最高高潮位2.64。
(5)速见表2-8
表2-8工程各风向组设计风速单位:
m/s
重现期
N~NNE
NE~ENE
E~ESE
NW~NNW
100
33.65
29.89
26.23
28.36
50
30.34
27.06
23.60
25.94
20
25.89
23.20
20.11
22.71
10
22.46
20.24
17.42
20.29
(3)设计波浪要素
●风推浪
风推浪采用《省海塘工程技术规定》中推荐的公式计算,其深水风浪要素见表2-9。
表2-9深水风浪要素表
堤段
与堤线法向夹角
不利风向
计算风速m/s
风区长度(m)
计算水深d(m)
平均波长(m)
平均期(s)
平均波长(m)
重现期
东堤南
0
NE~ENE
27.06
34000
13.46
1.58
5.57
48.38
50
东堤北
0
NE~ENE
30.34
31000
11.36
1.45
5.34
44.45
50
北围堤
45
NW~NNW
22.71
25000
10.16
1.15
4.75
35.20
20
各堤段不利风向堤前波要素表见表2-10。
堤段
夹角
不利风向
堤前水深m
平均波高
H1%
H2%
H5%
H13%
L前(m)
极限波高
是否破碎
重现期
东堤南
0
N~ENE
8.60
1.35
2.91
2.72
2.43
2.06
41.61
5.2
否
50
东堤北
0
N~ENE
8.60
1.22
2.67
2.49
2.22
1.89
39.23
5.2
否
50
北围堤
45
N~NNW
8.03
0.91
2.04
1.90
1.69
1.42
32.53
4.84
否
20
表2-10各堤段不利风向堤前波要素表(风推浪)
●浪推浪
各堤段堤前波要素表见表2-11。
重现期
50年一遇
20年一遇
围堤
东围堤
北围堤
东围堤
北围堤
滩地高程
-5.0
-4.7
-5.0
-4.7
潮位
3.6
3.6
3.33
3.33
H平均
3.4
2.9
3.1
2.5
H1%
5.4
5.0
5.2
4.8
H2%
5.4
5.0
5.2
4.5
H4%
5.4
4.8
5.1
4.2
H5%
5.4
4.7
5.1
4.1
H113%
4.8
4.1
4.4
3.6
波向(°)
30
349
31
349
T(s)
8.8
8.0
7.8
7.3
L(m)
76.2
66.2
65.1
58.4
破碎波高
5.4
5.0
5.2
4.9
表2-11各堤段堤前波要素表(浪推浪)
注:
波向为波浪平向,正北向为0°,角度按顺时针计。
●风推浪与浪推浪
计算成果比较见表示2-12。
表2-12风推浪与浪推浪计算成果表
堤段
不利风向
堤前水深m
平均波高
H1%
H2%
H5%
H13%
L前(m)
极限波高
是否破碎
法
东围堤(2%)
8.60
1.35
2.91
2.72
2.43
2.06
41.61
5.2
否
风推浪
8.60
3.4
5.4
5.4
5.4
4.8
76.2
5.4
是
浪推浪
北围堤(5%)
8.03
0.91
2.04
1.90
1.69
1.42
32.53
5.02
否
风推浪
8.03
2.5
4.8
4.5
4.1
3.6
58.4
4.9
否
浪推浪
堤前设计波要素确定。
计算结果显示,浪推浪波要素大于风推浪,从工程安全角度考虑,采用浪推浪计算成果。
2.2地质概况
2.2.1地形地貌
工程区处于塘江和甬江出海陆口交汇侧,为回水淤积区,属较稳定的淤涨型海涂。
围区海涂开阔,高程在1.2m~-5.0m间,近岸处地势较陡,平均坡度约1.0%;-4.0m高程以下地形平坦。
近年来,由于新泓口围垦工程建设,淤涨较迅速。
2.2.2工程地质条件
经可研地质勘察,该围区堤基土层勘探深度以浅,主要分布有5个地质层,10个亚层。
(1)北围堤工程土层划分见表2-13
表2-13北围堤工程土层划分表
层号
土层名称
层顶标高(m)
层厚(m)
分布围
11
淤泥
-5.0~4.5
0.3~0.7
局部分布
12
淤泥质粉质粘土
-5.7~1.7
0.7~2.9
局部缺失
②
粉土
-7.7~-1.2
3.5~11.2
全场分布
②夹
淤泥质粉质粘土
-9.0~-6.3
1.9~3.6
全场分布
③1
淤泥质粉质粘土
-20.3~-10.5
6.3~25.4
全场分布
③2
组砂
-23.6~-23.6
3.6
局部分布
④1
粉质粘土
-36.9~-33.1
1.0~1.5
局部揭露
④3
粉质粘土夹粉土
-34.6~-27.2
1.0~2.0
局部揭露
(2)东围堤工程土层划分见表2-14
表2-14北围工程土层划分表
层号
土层名称
层顶标高(m)
层厚(m)
分布围
11
淤泥
-5.0~4.8
0.2~4.8
全场分布
①2
淤泥质粉质粘土
-6.1~4.8
0.7~2.9
全场分布
②
粉土
-8.4~-6.0
3.7~11.3
全场分布
②夹
淤泥质粉质粘土
-11.0~-8.6
3.0~4.6
局部揭露
③1
淤泥质粉质粘土
-18.7~-12.1
5.2~11.5
全场分布
③2
细砂
-25.8~-21.2
1.1~7.0
局部揭露
④1
粉质粘土
-33.6~-22.3
0.2~6.5
局部缺失
④3
粉质粘土夹粉土
-3096~-26.7
1.0~3.0
局部揭露
⑤1
粉质粘土
-32.7~-32.3
6.1~7.9
局部揭露
⑤2
粉土
-40.6~-38.4
2.0~5.7
局部揭露
(3)隔堤(排涝河道)工程土层划分见表2-15
表2-15隔堤(排涝河道)工程土层划分表
层号
土层名称
层顶标高(m)
层厚(m)
分布围
11
淤泥
-4.9~-2.5
0.5~0.8
局部分布
①2
淤泥质粉质粘土
-5.6~-5.4
1.5~2.6
局部缺失
②
粉土
-8.0~-3.3
8.1~207.6
全场分布
③1
淤泥质粉质粘土
-18.8~-15.7
8.8~19.5
全场分布
④1
粉质粘土
-34.9~-24.7
1.0~5.2
局部分布
④3
粉质粘土夹粉土
-30.9~-29..9
1.8~2.4
局部分布
⑤1
粉质粘土
6.1
0.2~7.9
局部揭露
⑤2
粉土
-40.6~-38.4
2.0~5.7
局部揭露
2.2.3地质勘测结论与建议
(1)工程区域构造基本稳定,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1g,设防烈度Ⅶ度,场地土为软弱~中软土;按Ⅵ度抗震液化判别,场地浅部粉土不发生液化;
(2)该围区土层勘探深度以浅围,土层可划分为5个大层,共10个亚层;
(3)各堤段浅层地基土均为淤泥质土,工程地质条件差,天然地基承载力不能满足设计要求,需采取工程措施;
(4)抗滑稳定和沉降是围堤工程首要的地址问题,建议采用土工布加碎垫层加固案,并在堤外脚抛镇压,施工中应格控制加荷速率;
(5)堤基①2层淤泥质粉质粘性土和②层粉土抗冲刷性较差,建议对潮流淘刷地段采取必要的消浪防冲措施;
(6)围区地下水赋存类型为第四系松散隙潜水型,除④1粉质粘土为极微透水层外,其它土层均属微弱透水层,其中③2细砂层为中等透水性,对堤基固结排水较为有利,建议进行固结稳定计算;
(7)围区地表水化学类型为C1-——Na+型,地表水对混凝土结构具有分解类碳酸型中等腐蚀,对普通水泥具有结晶类硫酸盐型强腐蚀;
(8)天然建材中块料储量丰富,质较好,可满足设计要求,但无砂砾料场分布,需向外购买商品砂。
2.3工程设计案概要
2.3.1工程等级和设计标准
(1)工程等级。
本工程为中型工程,等级为Ⅲ等。
东围堤、水闸为主要建筑,为3;北围堤为过渡性建筑,为4级;澥浦牌排涝河道为次要建筑,为4级;围堰等零时建筑,为5级。
(2)设计标准。
东围堤挡潮标准50年一遇高潮位设计,堤顶高程允部分越浪;
北围堤挡潮标准20年一遇高潮位设计,堤顶高程允部分越浪;
澥浦大闸挡潮标准100年一遇高潮位设计;
澥浦大河防洪标准20年一遇高潮位设计,滴定允部分越浪;
施工渡汛标准按汛期10年一遇高潮位设计;
龙口合龙按非排汛期5年一遇高潮位设计;
围区排涝标准按20年一遇24小时暴雨当天排出设计;
围堰渡汛标准按10年一遇高潮位设计;
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