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雅和谐灵动现代郫县古城学校发展规划.docx
《文雅和谐灵动现代郫县古城学校发展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雅和谐灵动现代郫县古城学校发展规划.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文雅和谐灵动现代郫县古城学校发展规划
文雅和谐灵动现代——郫县古城学校开展规划
郫县古城学校由原郫县古城小学和郫县古城中学合并的九年制学校,地处距郫县县城10公里、沙西线旁的郫县古城镇。
郫县古城镇是一个有着上千年历史文化的古镇,镇域内历史传说众多,古迹遍地,尤其以“古城遗址”闻名全国,是郫县北片区经济、文化、商贸中心镇。
随着城乡一体化的推进,古城焕发了新的活力,呈现出了新的气象,学校也随之有了新的风貌,为了开掘古城的深厚底蕴、传承古城的悠久文化、展现古城新的变化、突出古城学校的文化特色,综合学校现有文化理念、学校现状、开展思路和全体师生的未来追求,结合学校的特色文化资源,学校将文化战略定位在了“古城新风,和雅人生”八个字上,此文化主题内涵为:
保持古城特色,继承优良传统,不断开拓创新,形成具有时代特色的学校新风气、新风气与新风貌;培养师生协调标准、和谐美好、融洽有礼、适中得体的精神风貌与品行,为学生创造一生的幸福奠定根底。
在学校文化战略引领下,设置适应当前教育形势,深入推进课程,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具有学校特色的课程体系,以促进学校师生共同开展。
一、课程设置背景
古城学校小学部从上世纪末国家课程前就致力于课程的探索,从学生学业评价的,再到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学校课程在一次次实践中不断完善。
1、学生学科能力开展的学科课堂教学
古城学校小学部在课程评价——学生学科能力检测方面,走在了县内课程评价的前沿。
学校以“学生学科能力检测”为载体,引领教师不断改变课堂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
促使教师把培养学生学科素养作为学科教学的追求。
学科课堂呈现生机勃勃新气象:
教师们在教学过程中既学生纸笔测试能力,更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等操作能力,学生学科素养得到有效开展。
2、学生自主学习模式的探究,学习方式。
进入21世纪,借着第一批课改实验县的东风,学校在阅读教学、习作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模式探究方面小有成效,提升了教师的研究能力,促进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开展。
3、立足学生长远开展,以培养学生良好学习品质、生活品质、道德品质的管理体系形成。
xx年原古城小学和古城中学合并成为一所农村九年制学校,基于学生长远开展的需要,学校制定了系列有利于科学管理评价的规章制度,这些与课程和素质教育紧密相关的不断深入完善的规章制度,对培养学生良好学习、生活、道德品质有着积极的作用。
二、课程目标
今天的古城学校,在“古城新风,和雅人生”的文化引领下,紧扣新的文化主题,并对原有办学理念进一步提升,确立了学校的办学理念:
“幸福古城,和雅新风”。
学校追求的是:
培养幸福生活、快乐学习、和谐开展、博学文雅、时尚现代的“古城”师生;打造具有古城特色、和雅风貌、时代精神的幸福校园;创立富有活力、持续开展、特色明显、影响力强的学校品牌。
学校确立了“文雅和谐,灵动现代”的课程理念,在继承古城学校原有课程结构的根底上,对学校课程方案予以新的内涵。
根据国家课程总体目标,结合自身办学理念,学校把“尚武修身,为学生的终身幸福奠基”作为特色工作的核心追求,并据此确立了“培养能适应未来社会小公民”的总体育人目标。
1、培养适应未来公民生活工作所必备的学科能力素养。
2、培养适应未来公民良好的道德素养
能够明确自己目前作为农村居民与城市居民的素质要求的差异,能按未来社会对城市居民的素质要求来标准自己言行,成为讲文明懂礼节的小公民。
3、培养适应未来公民生活所备的强健体质和艺体素养。
三、课程设置
1、根底课程(国家级课程)
目标: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道德观;促使学生形成终身开展有益的学科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培养适应未来社会所必备的合作能力和创新精神;具有健全的身体心理素质和审美情趣。
2、延展性课程
目标:
开展以强健学生体质、拓展学生的视野、加强民族文化精神传承和道德品质修养、开展学科兴趣特长为主的阅读思维训练、科技创新活动、各类艺体活动(将武术引入课堂)和教育国际化等,通过选修和必修相结合的形式。
四、课程管理
1、成立由校长牵头的学校课程小组
为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给学校课程的与实施,提供有力的支持和保障,学校成立由校长统领全局,教务处和政教处分工合作的学校课程管理小组。
校长负责全面工作:
主要职责是明确本校的培养目标,从实际出发,根据上级颁发的课程方案,以及相配套的各项制度,同时督导教导处和政教处共同制定学校课程的实施方案,经常性地检查执行情况,客观地评估全校各门课程的教学工作。
以提升全体教师课程管理意识,促进课程执行合力的形成,提高学校课程的整体质量,促进全体师生主动地开展。
教务处、政教处:
在校长统领下共同协作,因地制宜制定符合学校育人目标的学校课程方案和相关管理、评价的措施方案,在落实过程中不断完善、调整、改良。
促进教师、学生、学校共同开展。
2、确立学校课程管理目标
(1)认真执行国家的课程文件,确保课程方案与课程标准的严肃性,有特色的学校课程体系,表达学校的办学特色。
(2)结合学校的实际,协调学校各类课程的关系,优化学校课程的结构,提高学校课程的适应性。
(3)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师广泛地利用本校的课程资源,合理地教学内容,有效地利用现代教育技术,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根据学校课程的培养目标和课程资源状况,了解学生多样化开展的需要,设置可供学生选择的、灵活安排的拓展性课程。
(4)满足教师专业开展的需要,提供适当的外出培训研究学习的时间空间,给予教师参与学校课程的时机。
3、加强学校教育教学常规工作管理落实。
(1)根据国家制订并颁发的“国家课程方案”及说明,认真执行课程方案,开足开齐每一门课程。
严格控制周活动总量和学科教学课时,切实做好减负工作。
(2)制定并落实相关管理措施、方案、细那么,如:
《一日常规管理细那么》(分教师和班级)、《教育教学质量评估方案》(分德育和教学)、《考试质量评估方案》、《拓展课程管理细那么》和相关奖励条例等
(3)学业评价方式--以学科能力测试为突破口,围绕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努力提高课堂效益。
(4)催促各班认真落实《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引导学生全面开展。
4、围绕“轻负高效、能力开展”积极开展培训与研讨,为各类课程的高效实施创造条件
(1)引导教师深度理解课程。
每年至少教师开展一次课程培训会,引领教师站在学生开展的角度去认识国家设置和学校开设的每门课程,特别是非语数学科、拓展性课程和各种主题活动对学生开展的重要性,让教师摒弃重语数,轻其他的观念。
(2)围绕“轻负高效、能力开展的课堂”开展灵活多样的校本教研活动。
如:
教材解读、说课备课、主题研究课、示范课课观摩、听讲座等等,引导教师高效落实课程理念、学校育人目标。
特别加强拓展课程的研究,使拓展课程逐步系统化,逐步形成完善校本课程,解决教什么和怎样教以及怎样评价的问题。
(3)拓宽教师视野。
教师外出考察|、参观和进修学习。
(4)通过相关课题科研工作,提升教师理论水平、研究和实践操作能力。
5、不断精化拓展课程。
在拓展课程的实施落实过程中,通过调查访问评估等方式,了解课程优势和缺乏,不断完善、补充、调整,让课程逐步精化,逐步同类课程按年段表达层次性和侧重点。
。
五、课程评价
课程评价是课程方案的重要组成局部,科学的评价对实现课程有着重要的导向、鼓励、监控、调解的功能。
我校努力构建能够表达新课程体系的、能促进学生不断开展的,能鼓励教师不断提高的课程评价体系,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对学生的评价,对教师的评价和对课程的评价。
1、对学生的评价:
对国家课程的评价:
(1)根据课程标准,牢固地掌握学科知识,并能灵活应用。
通过期末考试检测。
(2)掌握学科学习的根本方法,形成一定的学科能力,特别在表达、操作、合作探究、
创新实践方面到达年级要求。
通过学科能力检测和参加相关学科比赛活动评价。
(3)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形成。
通过课堂观察和作业完成情况
评价。
对延展课程的评价:
(1)活动参与的过程评价,如出勤、参与态度、活动中表现等
(2)活动效果。
作品、活动展示效果和相关比赛活动成绩。
2、对教师的评价:
根底课程:
(1)学生期末考试和学科能力检测成绩
(2)作业设计和批改情况
(3)课堂教学质量,是否以开展能力为核心。
(4)课堂教学研究成效
延展课程:
(1)活动的开展情况,包括内容安排、器材准备、活动
(2)学生作品或活动展示效果、参加相关比赛成绩
3、对课程的评价:
根底课程:
教导处通过调查访问教师学生,分析检测相关数据,了解课程优势、缺乏以及操作
中遇到的问题,开展相关校本教研和课题科研,根据课程标准和学校育人目标,在不影响学生学科开展情况下,引导教师灵活使用教材,结合学生实际和本地资源适度对教材进行整合、补充、调整。
延展课程:
拓展课程考评小组通过调查访问教师学生家长,进行相关数据分析对延展课程进
行评估,评估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是否具备开设的条件:
包括场地、器材、师资
是否与学校与人目标吻合
是否具有现实意义,利于学生开展
是否学生需求的、参与度高的
学校课程小组根据评估情况经研究做出补充、改良或者取替的决定。
郫县古城学校
模板,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