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石河子军垦博物馆》.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445071 上传时间:2023-01-24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2.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参观石河子军垦博物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参观石河子军垦博物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参观石河子军垦博物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参观石河子军垦博物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参观石河子军垦博物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参观石河子军垦博物馆》.docx

《《参观石河子军垦博物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参观石河子军垦博物馆》.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参观石河子军垦博物馆》.docx

《参观石河子军垦博物馆》

《参观石河子军垦博物馆》

1952年xx主席向驻疆部队发出命令,他在命令中指出:

“你们现在可以把战斗的武器保存起来,拿起生产建设的武器,当祖国有事需要召唤你们的时候,我将命令你们重新拿起战斗的武器,捍卫祖国。

”于是一场大规模的屯垦建设战役在xx全面展开。

60多年来兵团在各项事业中取得的光辉成就始终离不开党和国家几代领导人的关心和支持。

1949年解放战争三大战役胜利之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继续进军大西北。

49年3月党的七届三中全会在河北省西柏坡村召开。

当时,xx主席、朱德总司令把进军xx的任务交给了101兵团的司令员王震将军。

一兵团在王震将军的率领下于9月24日解放酒泉直扣xx大门。

9月25日、26日国民党xx警卫司令部和省政府分别通电致意:

xx和平解放。

xx主席在七届二中全会上提出了解决xx问题的两种方式,即战争与和平,力争用和平的方式解决。

49年3月王震将军赴河北省西柏坡村参加七届二中全会,当时他向毛主席请缨进军xx。

他说:

“我们要到最艰苦的地方去,我们要到xx去。

“三五九旅”是当时奉命进疆的101兵团的前身。

49年彭德怀在兰州指挥部队进疆。

主力部队经过了58天就完成了进军xx的战略任务,这个速度在我们xx是进军速度最快的。

1949年2月1日西门野战军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

同年6月17日第一野战军编为

一、二两个兵团。

第一兵团包括

一、

二、七三个军,第二兵团包括

三、

四、六三个军。

9月21日第二军与第六军在甘肃张掖会师,组成新的第一兵团奉命进军xx。

当时二军在王恩茂、郭鹏将军的率领下进驻xx以南各地区,三军在罗元发、张先月将军的率领下进驻到天山以北。

解放军在进驻xx以后受到了各族老百姓的热烈欢迎。

1949年10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进驻xx后,整编起义部队、平叛剿匪,稳定了xx局势。

同年12月,中共中央xx分局成立,在xx分局领导下,分片领导全疆10个专区的各项领导工作,他们组织和发动群众,维护社会治安,进行了减租反霸和土地改革,培养少数民族干部,保证了社会稳定,促进了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

其中曾涤和左齐两位领导人分别为我们南北疆的土地改革和减租反霸做出了突出贡献。

1950年初,原国民党骑兵第七师中的少数反动军官暗地与乌斯满(哈)、尧乐博斯(维)等匪徒勾结,利用宗教关系试图制造xx分裂,在王震将军的指挥下,全疆开始了大规模的剿匪战斗。

当时程悦长任剿匪总指挥,他是一位非常有战略头脑的军事首长,在剿匪过程中,他注意到了当时的土壤、水源和垦殖条件,像现在的五家渠就是在剿匪过程中选定的地址。

程悦长将军在工作日记的手稿也记录了当时战士们的剿匪过程。

在剿匪途中,由于山路崎岖,常常导致供粮不足。

没有粮食,战士们就吃病死的马肉,没有水他们喝过马尿、饮过马血。

就是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下,战士们依然凭着顽强的意志克服了重重困难。

1952年剿匪获得了全面的胜利。

剿匪的胜利对我们xx的社会安定、民族团结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为未来的生产建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952年12月,xx发布了关于军队参加生产建设的指示,按毛主席的指示,十一万官兵就地驻扎、就地屯垦,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

1950年,xx代司令王震召集高级干部部署大生产工作,战士们捡来废铜烂铁自己打造劳动工具。

当时开荒初期,到处杂草丛生、蚊虫特别多,战士们为了节省衣物就把裸露在外面的皮肤糊上一层厚厚的泥巴,防止蚊虫的叮咬,经历着艰苦的工作环境。

在50年代垦区发展初期,由于畜力严重缺乏,战士们以人代畜,四人、八人不同的分组,夜以继日地工作,因此就有“八人拉犁气死牛”的歌谣流传至今。

1952年,全军将士刚从部队转入农业生产第一线,生产工具等一切生产所需的生产物资几乎一无所有,但是全军将士没有被眼前所遇到是困难吓倒,他们自己动手打制劳动工具,投身到大生产运动中去。

展示了军垦人自己动手、艰苦创业的精神。

1950年开展的大生产运动不仅使部队官兵做到了除津贴外全部自供自给而且通过开展一系列的立功创模和丰产竞赛活动,战士们在生产经营管理及农业生产技术方面也取得了好的经验,为实现部队生产建设向正规化的国营农场的过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人们都说雪山是绿洲的母亲,水利是农业的命脉。

大部队开荒造田是从兴修水利开始的。

1950年——1954年战士们修建了300多个大型水渠,为后来自治区的大规模水利建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954年,为了加强生产建设,xx军区生产建设兵团成立,兵团的成立也标志着xx军垦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1957年,兵团第一次党代会在xx市召开,在第一兵团成立和第一次党代会召开的同时,兵团大规模的新城建设也在迅速展开。

1950年,王震将军携陶峙岳、张仲翰等数次到玛纳斯河踏勘,他指着漫天的芦苇说:

“要在这里建一座新城留给后世。

”于是数万将士人拉肩扛在戈壁滩上建起了一座由军人选址设计、军人施工、军人建造的城市——石河子,它是我们兵团第一座城市。

现在的石河子被称为“戈壁明珠”,绿化覆盖率达到40%,可是60年前没有开发的石河子是没有人烟的戈壁荒漠,是军垦先辈们用双手、用鲜血把它建成了今天美丽的绿洲。

在xx解放前的工农业非常落后,战士们的生活非常艰苦,但是战士们还是为了发展兵团的工业节衣缩食,就是有了这样的精神,战士们每人每年节约的钱建起了八一钢铁厂、七一棉纺厂、乌拉泊水电站等企业。

结束了xx没有现代工业的历史。

1963年,兵团一共有各种科研机构42所,科研成果不断涌现。

其中刘守仁院士培育出的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xx军垦型美利奴细毛羊,打破了西方国家对美利奴细毛羊的垄断,为国家创造了经济效益1.5亿元。

在当时的戈壁荒原上是清一色的男兵,于是当时他们在烟纸盒上写下了“没有女人安不下心,没有孩子扎不下根”,所以王震将军特向毛主席请示从内地招募大量女兵来支援边疆建设,同时也促成广大官兵安家立业。

50年代初期,齐鲁大地湘江两岸两万女兵踏上了西行的列车投入到xx农垦事业中来,她们当时都是十五六岁的小姑娘,如今都已成了白发苍苍的老人,她们为xx的军垦事业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

这些最早进疆的青年妇女也成了光荣的兵团第一代军垦母亲。

1975年中央军委作出了撤销兵团的决定,xx年兵团的创始人王震将军向中央军委提交了一份恢复兵团的书面建议,同年他来到xx视察,xx同志也说恢复生产建设兵团很有必要。

xx年12月中央军委作出了恢复兵团的决定。

于是,兵团人提出了“奋起第二次创业,再创兵团辉煌”的口号。

政法学院09旅游管理2班

凡兰兰

第二篇:

参观石河子军垦博物馆心得参观石河子军垦博物馆有感

xx年3月17日,在我院社团的组织下,我们各社团的40多位同学有幸参观了石河子军垦博物馆,馆中展出的数千件文物图片,都是兵团儿女的真实写照,它们那么亲切,似曾相识,却又那么平凡,令人叹为观止。

我们有幸的请到了大三的导游师哥和师姐,在他们的讲解下,我大概了解到了石河子军垦博物馆着陈列着的是军垦事业“辉煌的历史”。

其中有百余件军垦战士垦荒时用过的农具,穿过的衣物及生活日用品,其向人们展示着军垦战士的垦荒史、创业史,倾诉着军垦新城石河子如何从一个戈壁荒滩发展成为一个现代化的园林城市的过程。

其中第三展厅陈列着垦荒时期军垦战士劳动、生活的照片。

1950年2月,王震将军率中国人民解放军挺进石河子,拉动了“军垦第一犁”,创建了比共和国仅小一岁的石河子新城。

为了建设这座军垦新城,第一代军垦人在零下40多摄氏度的严冬夜宿苇棚子,汗水浸透的棉衣结成坚硬的冰壳;在烈日炎炎的盛夏,为躲避蚊虫叮咬,他们用黑泥涂满赤裸的躯体。

经费紧张,没有蔬菜,建设者们连续几个月用盐水和辣椒面下饭,没有碾子和石磨,部队只好煮麦粒和玉米充饥。

正是他们的不辞艰辛、孜孜不倦精神,才撑起了石河子城市的骨架,如今的石河子以是到处干净、整洁、花团锦簇,特别是开发区,道路宽敞、高楼鳞次,市政府庄严肃立。

市政府前的市民广场清秀、优雅,更是令人耳目一新。

这一切的一切,无不归功于老辈军垦们的勤劳,艰辛。

进入第一展厅,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一幅巨大的图画,上面是各级领导人来xx视察的图片。

大厅一侧的墙壁上悬挂着xx生产建设兵团14个师的简介,另一侧是占了一面墙的巨型浮雕,是军委屯垦戍边的命令。

再上二楼参观就会看见那生产用的工具、那房子、那拖拉机、那树,那上课的场面、那马灯,它们象被历史尘封的画卷依次摊摆在我们面前,诉说着兵团儿女不朽的传说。

辛勤劳作、艰苦创业的军垦儿女用自己年轻的身躯铺就了兵团辉煌的业绩,伟大的生产建设兵团是历史留给我们的结晶,尤其那幅雕刻“军垦第一犁”已成为兵团精神、军垦精神的象征„„不由得,我的心又凉了起来,又想起了高中时参观农一师阿拉尔市的359旅军垦博物馆,她并不如石河子军垦博物馆悠久,但其中同样记载着老辈军垦们的生活事迹以及用过的生活用品,她们所盛放着的都是老辈军垦们辛劳的见证,

曾今他们用这简陋而笨拙的工具开拓了着我们的园地,如今我们安然的生活在了这片土地上,我们该有所思,我们该有所悟,再艰辛的环境也无法挡住我们兵团人的激情。

再往后就越来越接近现今的社会了,我们仿佛跟着老军垦一同穿越了历史,看到越来越繁荣的今天,相信老军垦们一定在笑。

整个馆内给我印象最深的莫过于那打满补丁的军棉大衣,望着那些被缝补的痕迹,心里不禁惊叹当年军垦战士吃苦戍边的精神,师哥说那件棉衣上打了100多块补丁。

棉衣虽物小,精神永不消,他们的艰苦创业的精神必将感到这一代又一代边疆人的热情。

我们要感激老军垦,是他们依靠自己的双手创造着生活的奇迹,改写着人类的历史,在万分艰苦的环境下,默默无闻地奉献„„

当年的老军垦,用枪蘸着青春的热血,书写了捍卫祖国神圣领土的凯歌,用锄头蘸着无数的汗水,书写出了建设边疆的颂歌,用兵团精神书写出了悠长高亢的西部赞歌,这些歌将激励我们这些兵团后

代,在这块充满歌声的热土上学习、工作、奋斗和奉献。

我们要继承和发扬兵团精神,把老一代兵团人开创的屯垦戍边事业不断发扬广大,为建设美好幸福的家园而努力工作,要让兵团的明天更美丽,更灿烂。

生活在现今安乐无忧的我们,不能忘记老辈军垦们的辛劳付出,是他们开拓了我们的家园,是他们奠定了今日繁荣的基础,是他们用血和汗水感动着、激励着一代又一代边疆人的勤劳、勇敢、不屈。

我们当将兵团精神发扬光大,定将兵团精神发扬光大。

刻骨铭心的兵团精神。

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创业、开拓进取。

第三篇:

参观石河子军垦博物馆有感参观石河子军垦博物馆有感

1月28日,我和同学有幸参观了石河子军垦博物馆,馆中展出的数千件文物图片,都是兵团儿女的真实写照,它们那么亲切,似曾相识,却又那么平凡,令人叹为观止。

在讲解员的讲解下,我大概了解到了石河子军垦博物馆着陈列着的是军垦事业“辉煌的历史”。

其中有百余件军垦战士垦荒时用过的农具,穿过的衣物及生活日用品,其向人们展示着军垦战士的垦荒史、创业史,倾诉着军垦新城石河子如何从一个戈壁荒滩发展成为一个现代化的园林城市的过程。

其中第三展厅陈列着垦荒时期军垦战士劳动、生活的照片。

1950年2月,王震将军率中国人民解放军挺进石河子,拉动了“军垦第一犁”,创建了比共和国仅小一岁的石河子新城。

为了建设这座军垦新城,第一代军垦人在零下40多摄氏度的严冬夜宿苇棚子,汗水浸透的棉衣结成坚硬的冰壳;在烈日炎炎的盛夏,为躲避蚊虫叮咬,他们用黑泥涂满赤裸的躯体。

经费紧张,没有蔬菜,建设者们连续几个月用盐水和辣椒面下饭,没有碾子和石磨,部队只好煮麦粒和玉米充饥。

正是他们的不辞艰辛、孜孜不倦精神,才撑起了石河子城市的骨架,如今的石河子以是到处干净、整洁、花团锦簇,特别是开发区,道路宽敞、高楼鳞次,市政府庄严肃立。

市政府前的市民广场清秀、优雅,更是令人耳目一新。

这一切的一切,无不归功于老辈军垦们的勤劳,艰辛。

进入第一展厅,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一幅巨大的图画,上面是各级领导人来xx视察的图片。

大厅一侧的墙壁上悬挂着xx生产建设兵团14个师的简介,另一侧是占了一面墙的巨型浮雕,是军委屯垦戍边的命令。

再上二楼参观就会看见那生产用的工具、那房子、那拖拉机、那树,那上课的场面、那马灯,它们象被历史尘封的画卷依次摊摆在我们面前,诉说着兵团儿女不朽的传说。

辛勤劳作、艰苦创业的军垦儿女用自己年轻的身躯铺就了兵团辉煌的业绩,伟大的生产建设兵团是历史留给我们的结晶,尤其那幅雕刻“军垦第一犁”已成为兵团精神、军垦精神的象征。

曾今他们用这简陋而笨拙的工具开拓了着我们的园地,如今我们安然的生活在了这片土地上,我们该有所思,我们该有所悟,再艰辛的环境也无法挡住我们兵团人的激情。

再往后就越来越接近现今的社会了,我们仿佛跟着老军垦一同穿越了历史,看到越来越繁荣的今天,相信老军垦们一定在笑。

整个馆内给我印象最深的莫过于那打满补丁的军棉大衣,望着那些被缝补的痕迹,心里不禁惊叹当年军垦战士吃苦戍边的精神,师哥说那件棉衣上打了100多块补丁。

棉衣虽物小,精神永不消,他们的艰苦创业的精神必将感到这一代又一代边疆人的热情。

我们要感激老军垦,是他们依靠自己的双手创造着生活的奇迹,改写着人类的历史,在万分艰苦的环境下,默默无闻地奉献„„

当年的老军垦,用枪蘸着青春的热血,书写了捍卫祖国神圣领土的凯歌,用锄头蘸着无数的汗水,书写出了建设边疆的颂歌,用兵团精神书写出了悠长高亢的西部赞歌,这些歌将激励我们这些兵团后代,在这块充满歌声的热土上学习、工作、奋斗和奉献。

我们要继承和发扬兵团精神,把老一代兵团人开创的屯垦戍边事业不断发扬广大,为建设美好幸福的家园而努力工作,要让兵团的明天更美丽,更灿烂。

生活在现今安乐无忧的我们,不能忘记老辈军垦们的辛劳付出,是他们开拓了我们的家园,是他们奠定了今日繁荣的基础,是他们用血和汗水感动着、激励着一代又一代边疆人的勤劳、勇敢、不屈。

我们当将兵团精神发扬光大,定将兵团精神发扬光大。

刻骨铭心的兵团精神。

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创业、开拓进取。

第四篇:

参观石河子军垦博物馆有感参观石河子军垦博物馆有感

秦明月

自七月份以来,质量部陆续分来三十多名新学员,新学员大多来自外地,为了使新学员对石河子的经济和文化发展有一个较全面的了解,以使他们能够从心理上喜欢和热爱这座美丽的城市,并且能够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到工作和学习中,质量部团委安排时间于9月8日和9月10日分两批组织学员参观了石河子军垦博物馆,在参观期间,讲解员对印证石河子发展历史的每一幅画卷和每一件物品都做了详细的讲解,看着石河子这座美丽城市的光辉发展史,想着军垦老一代顽强拼搏、孜孜不倦建设美丽家园的画面,这些新学员心中充满了无数的感慨和震撼,不仅如此,学员们还饱览了国防现代化图片展和石河子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硕果图片展,让大家在为祖国不断强大而自豪的同时,也让大家有了建设祖国、保卫祖国的历史使命感,相信通过这次有意义的活动,大家一定会精神振奋,并以饱满的热情为石河子的发展和天业的腾飞贡献自己的力量。

第五篇:

参观兵团军垦博物馆、石河子经济开发区心得体会参观兵团军垦博物馆、石河子经济开发区心得体会

今天,11月14日,我随着教育局组织的参观团队到兵团军垦博物馆、石河子天盛印染园、天辰化工中控中心、合盛硅业等地进行了参观学习,感受颇深。

在石河子上完四年大学,加之毕业论文研究的是军垦文化,自认为对军垦精神河军垦人的气概有一定了解和感知的,但是在参观完开发区和装修一新的兵团军垦博物馆后,内心却受到了更为震撼和强烈的冲击。

开发区大型企业所展示出来的实力不禁让我这个“石河子人”为之自豪,尤其是军垦博物馆所展出的实物和图片是军垦精神、军垦文化的展现和缩影。

刚到石河子的那一年,是作为一名大一新生参观的军垦博物馆,那时候的稚嫩和新鲜感完全占据了思想,并没有深切体会到在茫茫戈壁建设起来一座绿油油的城市是多么的艰辛和不易,随着年龄的增长和阅历的丰富,我渐渐开始理解老一代军垦人的理想和那份执着。

今天,和着解说员的声音,眼前呈现出的是老一辈军垦战士战斗时用过的武器,垦荒时用过的农具,生活中穿过的衣物,这些犹如历史画卷般静静的展现在我的面前,仿佛是在诉说兵团儿女不朽的传说,牵动着我的心弦。

在常人无法理解、想象、体会的环境里,军垦人像白杨树一样深深地扎根在茫茫戈壁上,通过自已的双手辛勤劳作,艰苦创业,用自己年轻的身躯造就了兵团的辉煌。

他们没有抱怨,因为他们将自己的青春年华奉献给了这块他们曾经战斗和生活过的热土。

时隔数十载,一座座新城在茫茫戈壁上拔地而起,一片片良田将戈壁荒漠点缀,一条条柏油公路在戈壁沙漠中穿行。

我们的自然资源如石油、煤、铁,优质粮棉,瓜果源源不断地输入到祖国的内地,更为祖国的繁荣富强继续贡献着力量。

同班同学有多少都选择留在了大西北这片广袤、富饶而又震撼的土地,我是其中一个,坚定不移的选择了教师这个行业,当在博物馆看见用硅胶还原的军垦第二代孩子在“土桌子”上认真读书的场景时,我被深深地打动着,突然之间感受了自己肩上的责任与荣耀。

作为军垦“军垦新城”石河子培育的新时期大学毕业生,现在作为一名教师,我更有责任和义务为这座年轻的城市、朝气蓬勃的城市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我愿意传承军垦精神,不畏艰苦,爱岗敬业,扎扎实实钻研业务,勤勤恳恳工作,用自己的行动和知识浇灌“军垦新城”的接班人军垦精神。

内容仅供参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