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东城区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444838 上传时间:2023-01-24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7.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市东城区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北京市东城区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北京市东城区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北京市东城区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北京市东城区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京市东城区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

《北京市东城区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市东城区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北京市东城区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

北京市东城区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北京市东城区2017-2018学年上学期高二年级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本试卷共100分。

考试时长120分钟。

一、本大题共6小题,共14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6题。

材料一

不知从何时起,人们常常会说出这样一句俗语:

“他每天无所事事,闲得五脊六兽。

”“五脊六兽”是什么意思呢?

到过北京故宫并仔细观察过太和殿和其他宫殿的人,就会寻出古建筑里边的学问,能够找出“五脊六兽”的标准答案。

据古书记载,中国的古建筑物是由一条正脊和四条垂脊组成,统称“五脊”。

讲究一点的大家,还要在屋顶的垂脊上安放六种人造的兽,通称“六兽”。

“五脊”和“六兽”合称“五脊六兽”。

中国古建皆为木式结构,中国古代先民相信,在五脊之上安放镇脊神兽,不仅有稳定、装饰的作用,还会避火消灾,带来吉祥。

中国古建筑垂脊上这些小兽的排列,有着严格的规定,按照建筑等级的高低而有数量的不同,最多的是故宫太和殿上的屋脊兽,共有十个,这在中国宫殿建筑史上是独一无二的,显示了至高无上的重要地位。

在其他古建筑上一般最多使用九个走兽,比如中和殿、保和殿,都是九个,天安门上也是九个,其他殿上的小兽按级递减。

据《大清会典》记载,垂脊的顶端最前面的为“骑凤仙人”,后面依次排列龙、凤、狮子、天马、海马、狻猊、狎鱼、獬豸、斗牛、行什。

为什么要选择安放这些兽像呢?

龙,古代传说中的一种能兴云作雨的神异动物,在封建社会被看作是皇帝的象征。

凤,旧时比喻有圣德之人,且“凤凰不与燕雀为群”,反映了封建帝王至高无上的尊贵地位以及喻己为圣德之人的思想。

《传灯录》载:

“释迦佛生时,一手指天,一手指地作狮子吼云:

‘天上天下,唯我独尊。

’”其安设狮子的用意也就不言而喻了。

天马、海马都是古代神话中吉祥动物的化身。

狻猊,古籍记载中与狮子为同一猛兽。

狎鱼,为海中异兽,据说亦可兴云作雨,灭火防灾。

獬豸,也是传说中善辨忠奸的猛兽,是勇猛、公正的象征。

斗牛,是传说中的一种虬龙。

《宸垣识略》中记载:

“西内海子中有斗牛,即虬、螭之类,遇阴雨做云雾,常蜿蜒道旁及金鳌玉

坊之上。

”说明其亦是一种除祸灭灾的吉祥动物。

行什是猴子,机智伶俐。

这些小兽造型各异,姿态生动,飞扬的檐角因为这些玲珑的小兽而变得更加生动优美起来。

这一排排的走兽还起着保护殿宇脊梁线缝的重要作用。

建筑者将每个走兽与脊瓦烧制在一起,十分牢固。

当年唐山大地震波及北京时,太和殿龙吻和八条垂脊上的八十八个仙人走兽,都“忠诚”地拱卫着宫殿,无一受损。

(取材于《古代建筑上的吻兽》)

1.根据“材料一”,下列对古人在屋顶安放神兽的理由,解说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能遮盖五条房脊

B.增加建筑的神话色彩

C.区别帝王与平民身份

D.增强房脊的稳定性

2.下列对“材料一”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俗语中“五脊六兽”的说法是源自故宫太和殿的外形特点。

B.中国古建垂脊上小兽的数量,因建筑主人地位高低而递减。

C.殿脊安放龙凤兽像,反映了封建帝王至高无上的尊贵地位。

D.因为脊兽的保护,故宫太和殿才在唐山大地震中保持稳固。

材料二

中国汉代,舞蹈、杂技等艺术十分发达,以至于绘画、雕刻也无一不呈现一种飞舞的状态。

图案画常常由云彩、雷纹和翻腾的龙构成,雕刻也常常是雄壮的动物,还要加上两个能飞的翅膀。

这种飞动之美,成为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一个重要特点。

很多文章描写当时的宫殿建筑壮丽华美,看来似乎只是夸张,只是幻想,其实不然。

我们现在从地下坟墓中发掘出来实物材料,看到那些颜色华美的古代建筑的点缀品,说明古代文献中的描写是有现实根据的,离现实并不是那么遥远。

东汉王延寿有一篇《鲁灵光殿赋》,这篇赋告诉我们,这座宫殿内部的装饰,有许多飞动的动物形象:

有飞腾的龙,有愤怒的奔兽,有红颜色的鸟雀,有张着翅膀的凤凰,有转来转去的蛇,有伸着颈子的白鹿,有伏在那里的小兔子,有抓着椽在互相追逐的猿猴,还有一个黑颜色的熊,背着一个东西,蹬在那里,吐着舌头……各种动物造型活泼,气韵生动。

不但是建筑内部的装饰,就是整个建筑形象,也着重表现一种动态。

中国建筑特有的“飞檐”,就是起这种作用。

屋顶上部巍然高耸,檐部如翼轻展,使本来极无趣、极笨拙的实际部分,成为建筑物美丽的冠冕。

本来建筑物是以静态而存在的,而这种反宇飞檐的匠心独运,化静态为动态,翩翩欲飞,显得轻盈俏丽,可谓鬼斧神工。

(取材于《中国园林建筑艺术所表现的美学思想》)

3.下列对“材料一”“材料二”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1分)

A.“五脊六兽”:

现在多用来形容心烦意乱,忐忑不安。

B.“笨拙”:

“拙”读“zhuó”。

C.“冠冕”:

读“guānmiǎn”。

D.“鬼斧神工”:

用于形容建筑、雕塑等技艺的精巧。

4.下列对“材料二”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中国汉代建筑装饰呈现一种飞舞的状态,与当时艺术十分发达密切相关。

B.一些文章对汉代宫殿建筑的描写,虽有夸张与幻想,但基本与现实吻合。

C.中国传统建筑特有的“飞檐”,使得建筑整体灵动起来,显得轻盈俏丽。

D.中国古典建筑,无论外形还是内部装饰,因多样的动物造型而显飞动之美。

材料三

我国古代等级观念非常强,要体现皇帝和达官贵人、达官贵人和平民百姓的差别,除了靠建筑物的大小,还要靠建筑的装饰图案来区别。

所以我国传统建筑装饰中不同的动物形象往往象征不同的等级。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龙的形象了。

古人认为龙可以上天入海,呼风唤雨,无所不能,可以表现出一种超自然的神圣力量。

经过一定的历史发展,龙便成了皇帝的象征。

皇帝的宫殿中,龙的形象无处不在。

有人统计,在太和殿的里里外外,上上下下,大约有12654条龙。

一走进这座大殿,仿佛到了龙的世界。

在封建社会,龙的形象只能是皇帝所有,其他人不能在自己的用品中刻画龙的形象。

而处于中等阶级的官府或豪门巨宅门前则会放置一对石狮子,使整个建筑更加气派、威严,从而有别于一般的居民住宅。

传统建筑装饰中,动物图案还深深地融入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使整个建筑物的文化底蕴更加深厚。

比如,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天”、“神”、“皇”的象征意味,因而北海的“九龙壁”,在整个审美视域上给人提供了一种超然的联想余地。

不同的朝代在建筑装饰时,动物形象所表达的寓意大致相同,但是每个朝代所呈现出来的动物造型都有所不同,这主要由于受到当时朝代的审美观影响。

比如,南北朝石狮的翼翅造型处理得有点花俏,身上也布满了火焰纹与云纹,虽可以此来显示狮子的无限神威,但也略显做作与怪异。

也许这种“做作与怪异”是我们现在人的看法,但在当时这种造型是美的体现。

而到了唐代,石狮整体造型圆浑壮硕、沉稳有力,这又与唐代以丰满为美的审美趣味相一致。

(取材于《中国传统建筑中动物图案或雕塑探析》)

5.根据以上三则材料,下列不属于传统建筑设计特点的一项是(2分)

A.能体现出居住者身份等级的差别。

B.广泛运用动物形象作为设计元素。

C.不同时期相似寓意的图案造型类似。

D.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6.结合上面三则材料,简要说明动物形象在中国传统建筑设计运用中有哪些作用。

(5分)

二、本大题共6小题,共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1题。

元衡进士登第,累辟使府,至监察御史。

后为华原县令。

时畿辅有镇军督将恃恩矜功者,多挠吏民。

元衡苦之,乃称病去官。

放情事外,沉浮宴咏者久之。

德宗知其才,召授比部①员外郎。

一岁,迁左司郎中。

时以详整称重。

顺宗即位,以病不亲政事。

王叔文等使其党以权利诱元衡,元衡拒之。

时奉德宗山陵,元衡为仪仗使。

监察御史刘禹锡,叔文之党也,求充仪仗判官。

元衡不与,其党滋不悦。

数日,罢元衡为右庶子。

宪宗即位,复拜御史中丞。

持平无私,纲条悉举,人甚称重。

初,浙西节度李锜请入觐,乃拜为右仆射,令入朝。

既而又称疾,请至岁暮。

上问宰臣,郑絪请如锜奏。

元衡曰:

“不可。

且锜自请入朝,诏既许之,即又称疾,是可否在锜。

今陛下新临大宝,天下属耳目,若使奸臣得遂其私,则威令从兹去矣。

”上以为然,遽追之,锜果计穷而反。

先是,高崇文平蜀,因授以节度使。

崇文理军有法,而不知州县之政。

上难其代者,乃以元衡代崇文,充剑南西川节度使。

元衡至,则庶事节约,务以便人。

比三年,公私稍济。

抚蛮夷,约束明具,不辄生事。

重慎端谨,虽淡于接物,而开府②极一时之选。

时王承宗遣使奏事,请赦吴元济。

请事于宰相,辞礼悖慢,元衡叱之。

承宗因飞章诋元衡,咎怨颇结。

元衡宅在静安里,十年六月三日,将朝,出里东门,有暗中叱使灭烛者,导骑诃之,贼射之,中肩。

又有匿树阴突出者,以棓击元衡左股。

其徒驭③已为贼所格奔逸,贼乃持元衡马,东南行十余步害之,批其颅骨怀去。

及众呼偕至,持火照之,见元衡已踣于血中,即元衡宅东北隅墙之外。

时夜漏未尽,陌上多朝骑及行人,铺卒连呼十余里,皆云贼杀宰相,声达朝堂,百官恟恟④,未知死者谁也。

须臾,元衡马走至,遇人始辨之。

既明,仗至紫宸门,有司以元衡遇害闻。

上震惊,却朝而坐延英,召见宰相。

惋恸者久之,为之再不食。

辍朝五日,谥曰忠愍。

(取材自《旧唐书·列传第一零八·武元衡》)

【注释】①比部:

唐代为刑部所属四司之一。

②开府:

古代指高级官员成立府署,选置僚属。

③徒驭:

马夫。

④恟恟:

议论纷纷。

7.下列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累辟使府辟:

授予官职。

B.时畿辅有镇军督将恃恩矜功者矜:

怜惜。

C.比三年,公私稍济济:

得益,宽裕。

D.批其颅骨怀去怀:

揣在怀里。

8.下列加点字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元衡苦之,乃称病去官/乃瞻衡宇,载欣载奔

B.放情事外,沉浮宴咏者久之/南冥者,天池也

C.顺宗即位,以病不亲政事/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

D.请事于宰相,辞礼悖慢/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9.下列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时奉德宗山陵,元衡为仪仗使。

当时正赶上护送德宗灵柩到皇陵下葬,武元衡担任仪仗使。

B.上以为然,遽追之,锜果计穷而反。

皇上认为说得对,立即追令李锜入朝,李锜终于没办法而回来。

C.元衡至,则庶事节约,务以便人。

武元衡到任后,凡事节约,办事务一定任用行家里手。

D.既明,仗至紫宸门,有司以元衡遇害闻。

天亮之后,皇帝驾临紫宸门,主管官员因为武元衡遇害而闻名一时。

10.下列对文中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武元衡经历三朝,一直颇受皇帝的信任和器重,而他自己的确也处事谨慎守法,忠于皇帝。

B.武元衡的仕途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他曾因反感权贵而主动辞职,也曾因拒绝党附而被降职。

C.武元衡虽然不太热衷于与人结交,但他的口碑一直很好,办事公正而周到,为人们所敬重。

D.武元衡遇刺之初,大家都不敢相信被害人是他,直到他的马被认出来,君臣才都伤心起来。

11.《旧唐书》记载,刺武当日,白居易超越自己的职级权限,率先上书要求缉拿凶手,以致后来被贬江州。

依据选文内容,你认为哪些原因导致白居易如此激愤?

(4分)

12.用“/”给下列语段断句。

(3分)

丽郡北,忠甸之路有北岩高阔皆三丈崖石白色而东向当初日东升人穿彩服至其下则满崖浮彩腾跃焕然夺目而红色尤为鲜丽若镜之流光霞之幻影。

日高则不复然矣。

(取材于《徐霞客游记》)

三、本大题共3小题,共10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3—14题。

杂诗三首(其二)

王维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①前,寒梅着花未?

问来使

陶渊明

尔从山中来,早晚发天目②。

我屋南窗下,今生几丛菊?

蔷薇叶已抽,秋兰气当馥。

归去来山中,山中酒应熟。

【注释】①绮窗:

雕画花纹的窗户。

②天目:

天目山,在浙江省临安市境内。

13.以下对两首诗的解读,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王诗前两句采用白描记言,表现出想了解家乡情况的急切心情,言语中透出天真与亲切。

B.陶诗通过问家中的菊花长了几丛,想象菊花酒已经酿好,表现了自己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C.王诗问梅花,陶诗问菊花,都表现了诗人高雅的情趣,透露出他们脱俗超凡的兴致。

D.两首诗题材与形式相似,都运用了设问的手法,向来者打听家乡的事,语言含蓄蕴藉。

14.前人评王维这首诗:

“以微物悬念,传出件件关心,有悠扬不尽之致”。

请结合诗句谈谈你对此评价的理解。

(3分)

15.在横线处写出诗文原句。

(5分)

①在《归去来兮辞》中,陶渊明用“________________,风飘飘而吹衣”写出“无官一身轻”的轻松。

②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用“策扶老以流憩,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诗人日常游于园中,时时昂首远望的惬意情景。

③身临天高水阔、秋霞绚丽之境,我们自然会联想到王勃《滕王阁序》中的“________________,秋水共长天一色”。

④庄子《逍遥游》中写大鹏起飞的广度和高度,充满了令人惊叹的想象力:

“水击三千里,________________。

⑤《陈情表》中李密用“母、孙二人,________________,是以区区不能废远”道出母孙二人实难相离的苦衷。

四、本大题共4小题,共11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6—19题。

孙姨和梅娘①

史铁生

柳青的母亲,我叫她孙姨,曾经和现在都这样叫。

这期间,有一天我忽然知道了,她是三四十年代一位很有名的作家——梅娘。

最早听说她,是在1972年底。

那时我住在医院,已是寸步难行;每天惟两个盼望:

一是死,一是我的同学们来看我。

同学们都还在陕北插队,快过年了,纷纷回到北京,每天都有人来看我。

有一天,他们跟我说起了孙姨。

“谁是孙姨?

“瑞虎家的亲戚,一个特棒的老太太。

“以前政治运动里被打倒过,现在连工作也没有。

好在那时我们对政治运动已经有了理解。

时代正走到接近巨变的时刻了。

“她的女儿在外地,儿子病在床上好几年了。

“她只能在外面偷偷地找点活儿干,养这个家,还得给儿子治病。

“可是邻居们都说,从来也没见过她愁眉苦脸唉声叹气。

“瑞虎说,她要是愁了,就一个人在屋里唱歌。

“等你出了院,可得去见见她。

那老太太比你可难多了。

那时我们都还不知道她是梅娘,或者不如说,我们都还不知道梅娘是谁:

我们这般年纪的人,那时对梅娘和梅娘的作品一无所知。

历史常就是这样被割断着、湮灭着。

梅娘好像从不存在。

一个人,生命中最美丽的时光竟似消散得无影无踪。

一个人丰饶的心魂,竟可以沉默到无声无息。

两年后我见到孙姨的时候,历史尚未苏醒。

某个星期天,我摇着轮椅去瑞虎家——东四六条流水巷,一条狭窄而曲折的小巷,巷子中间一座残损陈旧的院子。

我的轮椅进不去,我把瑞虎叫出来。

春天近午时分阳光尤其明媚,我和瑞虎就在他家门前的太阳地里聊天。

那时的北京处处都很安静,巷子里几乎没人,惟鸽哨声时远时近,或者还有一两声单调且不知疲倦的叫卖。

这时,沿街墙,在墙阴与阳光的交界处,走来一个老太太,尚未走近时她已经朝我们笑了。

瑞虎说这就是孙姨。

瑞虎再要介绍我时,孙姨说:

“甭了,甭介绍了,我早都猜出来了。

”她嗓音敞亮,步履轻捷,说她是老太太实在是因为没有更恰当的称呼吧,转眼间她已经站在我身后抚着我的肩膀了。

那时她五十多接近六十岁,头发黑而且茂密,只是脸上的皱纹又多又深,刀刻的一样。

她问我的病,问我平时除了写写还干点什么?

她知道我正在学着写小说,但并不给我很多具体的指点,只对我说:

“写作这东西最是不能急的,有时候要等待。

”倘是现在,我一定就能听出她是个真正的内行了:

二十多年过去,现在要是让我给初学写作的人一点衷告,我想也是这句话。

她并不多说的原因,还有,就是仍不想让人知道那个云遮雾障的梅娘吧。

她跟我们说笑了一会儿,拍拍我的肩说“下午还有事,我得做饭去了”,说罢几步跳上台阶走进院中。

瑞虎说,她刚在街道上干完活回来,下午还得去一户人家帮忙呢。

“帮什么忙?

”“其实就是当保姆。

”“当保姆?

孙姨?

”瑞虎说就这还得瞒着呢,所以她就到离家很远的地方去当保姆,越远越好,要不人家知道了她的历史,谁还敢雇她?

我写到这儿,再从记忆中去看那条小巷,不由得已是另外的景象——阳光暗淡下去,鸽子瑟缩地蹲在灰暗的屋檐上,春天的风卷起尘土,卷起纸屑,卷起那不死不活的叫卖声在小巷里流窜;一个伛背弓腰的老人在奋力地打扫街道。

孙姨有三个孩子,一儿两女。

儿子和小女儿得的是一样的病,残酷的是,这种病总是在人二十岁上下发作。

她的一儿一女都是活蹦乱跳地长到二十岁左右,忽然病倒,虽四处寻医问药,但终告不治。

这样的母亲可怎么当啊!

这样的孤单的母亲可是怎么熬过来的呀!

这样的在外面受着歧视、回到家里又眼睁睁地看着一对儿女先后离去的母亲,她是靠着什么活下来的呢?

靠她独自的歌声?

靠那独自的歌声中的怎样的信念啊!

我真的不敢想象,到现在也不敢问。

如今,我经常在想起我的母亲的时候想起孙姨。

我想起我的母亲在地坛里寻找我,不由地就想起孙姨,那时她在哪儿并且寻找着什么呢?

又过了几年,梅娘的书重新出版了,她送给我一本,并且说“现在可是得让你给我指点指点了”,说得我心惊胆战。

不过她是诚心诚意这样说的。

她这样说时,我第一次听见她叹气,叹气之后是短暂的沉默。

往事如烟,年轻的梅娘已是耄耋之年了,这中间,她本来可以有多少作品问世呀。

现在,柳青定居在加拿大。

柳青在那儿给孙姨预备好了一切,孙姨去过几次,但还是回来。

那儿青天碧水,那儿绿草如茵,那儿的房子宽敞明亮,房子四周是果园,空气干净得让你想大口大口地吃它。

孙姨说那儿真是不错,但她还是回来。

她现在一个人住在北京。

我离她远,又行动不便,不能去看她,不知道她每天都做些什么。

有两回,她打电话给我,说见到一本日文刊物上有评论我的小说的文章,“要不要我给你翻译出来?

”再过几天,她就寄来了译文,手写的,一笔一画,字体工整,文笔老到。

瑞虎的姐姐时常去看看孙姨,帮助做点儿家务事。

我问她:

“孙姨还好吗?

”她说:

“老了,到底是老了呀,不过脑子还是那么清楚,精神头旺着呢!

(取材自史铁生《记忆与印象》)

【注释】①梅娘(1920—2013):

现代女作家,本名孙嘉瑞,多写婚姻恋爱题材,表达女性追求独立、自由的思想。

上世纪40年代,与张爱玲有“南玲北梅”之誉。

16.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一个特棒的老太太”中的“特棒”一词是对孙姨逆境中生活态度的赞美,也是为了引起作者见她的兴趣。

B.“一个人丰饶的心魂,竟可以沉默到无声无息”表现出作者对梅娘的文学成就竟已不为人知的感慨和叹惋。

C.作者“再从记忆中去看那条小巷”,看到的是自己现在对孙姨遭遇的理解,更是她因历史原因而多舛的命运。

D.孙姨叹息之后的沉默充满了对自己身世遭际的无奈:

现在已经是作者这一代作家的时代了,自己已经过时。

17.请概括初次见面时孙姨留给作者的印象。

(2分)

18.作者为何会在文中提到自己的母亲?

(3分)

19.本文的题目也作“回忆梅娘”。

你觉得和此处的题目比,哪一个更好?

为什么?

(4分)

五、本大题共2小题,共50分。

20.微写作(10分)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

180字左右。

①学校进行“《论语》修身思想与现代社会青年成长”的论坛,请你准备一段发言,谈谈你对这一问题的思考。

要求:

至少引用一句与你观点有关的《论语》原文。

②如果请你从《雷雨》《边城》《巴黎圣母院》三部作品中选择一个典型情节来设计一幅学校文学长廊的壁画,你会如何设计呢?

要求:

准确体现情节内容,有细节描写,简要解说设计意图。

21.写作(40分)

从下面两则材料中任选一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议论文。

(将题目写在答题卡上)

①城市的生活里处处充满限制:

开车有速度的限制,过马路要走人行横道,搭乘公共交通需要安检,支付或取款需要密码验证……这些限制常常令人觉得不方便,而一旦这些限制被“突破”,带来的却又并非全是自由和便利。

②2017年7月,阿里巴巴推出无人超市,刷脸进店结算,拿了商品就可以出门,智能化的操作让人倍感新鲜。

10月17日,京东也宣布推出了无人超市和便利店。

有人说,这是由“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成功;有人说,这是科技以人为本的体现;有人却说,以后不需要人服务了,这是对人类的挑战;也有人说这是一种无聊的噱头,顾客有时购买的不仅是商品,也包括服务;还有人担心“无人商业”会败给国民素质……

【试题答案】

一、本大题共6小题,共14分。

1.(2分)D2.(2分)C3.(1分)B4.(2分)D5.(2分)C

6.(5分)评分标准:

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要点:

①屋脊神兽可增强脊瓦的稳定性。

②装饰建筑,使建筑有动态之美。

③区分建筑物主人的等级、地位。

④寄寓古人祈求平安、吉祥的美好愿望。

⑤融入传统文化元素,增加建筑物的文化底蕴。

二、本大题共6小题,共15分。

7.(2分)B(夸耀)

8.(2分)C(因为)

9.(2分)D(弄清死者之后,皇上驾临紫宸门,主管官员把武元衡遇害的事奏报皇上)

10.(2分)D(并非“不敢相信”,而是因为他的头颅被凶手拿走了,大家一开始无法确认被害者是谁)

11.(4分)评分标准:

每点1分,共4分。

如果有其他理由,合理也可。

要点:

①武元衡为人端方,是一位正直能干的大臣,他的遇刺令人义愤。

②武元衡的遇刺显然与结党谋私有关,朋党之争最易动摇国本,不追究对国家不利。

③武元衡的遇刺过程说明这是有预谋的杀戮,这威胁到所有正直官员的安全。

④堂堂宰相公然在都城被刺,如此嚣张的恶行,不严惩无法整肃纲纪、安抚人心。

12.(3分)评分标准:

每3处1分。

忠甸之路有北岩/高阔皆三丈/崖石白色而东向/当初日东升/人穿彩服至其下/则满崖浮彩腾跃/焕然夺目/而红色尤为鲜丽/若镜之流光/霞之幻影

三、本大题共3小题,共10分。

13.(2分)D(王诗没用设问,陶诗语言直白)

14.(3分)评分标准:

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要点:

①对“寒梅开花没有”这一微小的却又牵动着他情怀的事物表示关切;②表达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③含蓄、浓烈、深厚,引人无穷遐想。

15.(5分)

①舟遥遥以轻飏②时矫首而遐观③落霞与孤鹜齐飞④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⑤更相为命

四、本大题共4小题,共11分。

16.(2分)D(孙姨的沉默包含了她几十年的坎坷和苦难。

17.(2分)评分标准:

每点1分。

要点:

亲切热情(开朗)、精神饱满(充满活力)

18.(3分)评分标准:

两个要点,写出一个给1分,写出两个给3分。

要点:

①作者由孙姨儿子的病而想到自己的病给母亲带来的忧愁和痛苦,从而想到自己的母亲;②作者以自己母亲当时的绝望和愁苦来衬托孙姨内心的痛苦。

19.(4分)评分标准:

观点表述清晰且与理由相对应,给1分;理由合理,给2分;理由合理且充分(如多角度、多层次),给3分。

示例一:

我觉得此处的题目更好。

首先,这篇文章主要内容是写一个身处逆境的普通母亲,即“孙姨”,她生活艰辛但坚强乐观;“梅娘”则突出了孙姨的创作才华、精神世界的丰富,这正是她内心坚毅的原因之一。

而从“梅娘”到“孙姨”,称谓的变化也反映出她人生的遭际、时代的变迁,这给作者带来激励和鼓舞,也带来思考和深深的感慨。

因此题目叫做“孙姨和梅娘”更好。

示例二:

我觉得题目应该为“回忆梅娘”。

文中的孙姨其实就是作家梅娘,只是历史的原因使得后人不知道梅娘的文学成就了。

“梅娘”的身份给了孙姨丰饶的内在精神世界来面对逆境,也正是这样的精神力量感染和激励着作者,因此题目叫做“回忆梅娘”更好。

五、本大题共2小题,共50分。

20.(10分)略

21.(40分)略

作文评分参考:

项目

类别

内容

语言

结构

评分细则

一类卷

(35—40)

观点鲜明。

分析深刻并与事例紧密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