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历史最新版本中考历史专题复习试题及解析16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世界及历年真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443181 上传时间:2023-01-24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321.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历史最新版本中考历史专题复习试题及解析16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世界及历年真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中考历史最新版本中考历史专题复习试题及解析16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世界及历年真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中考历史最新版本中考历史专题复习试题及解析16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世界及历年真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中考历史最新版本中考历史专题复习试题及解析16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世界及历年真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中考历史最新版本中考历史专题复习试题及解析16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世界及历年真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历史最新版本中考历史专题复习试题及解析16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世界及历年真题.docx

《中考历史最新版本中考历史专题复习试题及解析16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世界及历年真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历史最新版本中考历史专题复习试题及解析16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世界及历年真题.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历史最新版本中考历史专题复习试题及解析16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世界及历年真题.docx

中考历史最新版本中考历史专题复习试题及解析16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世界及历年真题

中考历史专题复习试题附详细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2011年度中国“十大流行语”排行榜上,“伤不起”“悲催”“校车”“坑爹”等排在前几位,如果1917年的俄国也有一个“年度十大流行语”排行榜,你认为排在前两位的应是()

A.十月革命、人民委员会

B.苏联成立、新经济政策

C.农业集体化、新宪法

D.一五计划、赫鲁晓夫改革

2.下图中的领袖人物依次为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

请你给这些图片选择一个恰当的共同主题()

A.苏维埃政权的建立者

B.资产阶级民主倡导者

C.社会主义国家领导者

D.无产阶级革命引领者

3.有人说:

“对于苏联农民而言,1920年的秋天阴云密布,1922年的春天阳光灿烂。

”这里“阳光灿烂”的原因是实行了()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

C.农业集体化D.社会主义工业化

4.右图是一幅反映苏联经济发展严重失衡的漫画,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实行新经济政策

C.斯大林模式

D.农业集体化

5.苏联和中国在建国初期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过程中的相同之处是重点发展()

A.轻工业B.商业

C.重工业D.交通运输业

6.历史探究方法灵活多样,实地考察也是历史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

假如你要研究巴黎和会的相关历史,你考察的地点应当是()

A.白宫B.冬宫

C.故宫D.凡尔赛宫

7.“为使中国之门户开放,或各国商务实业之机会均等之原则更为有效起见,缔约各国,除中国外,协定不得谋取或赞助其本国人民谋取……”这一文献()

A.确立了列强在世界的统治新秩序

B.确立了列强在欧洲、非洲的统治新秩序

C.确立了列强在远东太平洋地区的统治新秩序

D.确立了列强在西亚的统治新秩序

8.右面漫画将1929-1933年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比作笼罩全球的巨大章鱼,形象地反映了经济危机的特点之一是()

A.涉及范围广

B.经济持续发展

C.股票销售量大

D.美国成为世界头号强国

9.“1929年10月24日,美国纽约股市突然打了个喷嚏,这个喷嚏迅速蔓延全球,所有资本主义国家都感冒了。

”美国医治“感冒”的有效药方是()

A.新经济政策B.罗斯福新政

C.法西斯专政D.杜鲁门主义

10.美国内战与罗斯福新政对美国的发展起到的共同作用是()

A.巩固了国家的统一

B.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全面干预

C.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D.消除了国内种族歧视

11.某班开展了“我看希特勒”的课堂讨论,以下是部分同学的观点,其中属于正确情感态度的是()

A.他宣称“用德国的剑为德国的犁取得土地”,符合德国的利益

B.他把德国绑上战车,把世界拖入战争,完全是西方国家纵容的结果

C.在短时间内横扫大半个欧洲,他是个真正的英雄

D.欧洲历经巨大的战争浩劫,约600万犹太人成为冤魂,他是罪魁祸首

12.下列能够体现“弱国无外交”“强权即公理”这些霸权主义现象的是()

①巴黎和会②华盛顿会议

③《慕尼黑协定》④《联合国家宣言》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13.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上网查阅资料时,输入的关键词是“第二次世界大战”“霸王行动”“开辟欧洲第二战场”。

他们想了解的历史事件是()

A.莫斯科战役B.斯大林格勒战役

C.诺曼底战役D.柏林战役

14.下面是小明围绕“第二次世界大战”制作的学习卡片,具体表述与史实不符的是()

A.全面爆发B.进一步扩大C.重要转折D.最后胜利

15.右图为1945年原子弹在广

岛爆炸后一个日本小孩蹲在废墟中哭泣的场景。

小明等四位同学在探究此图后得出如下认识,其中正确的是()

A.战争给人类带来巨大灾难

B.先进科技必将毁灭人类文明

C.“二战”对交战双方来说都是非正义的

D.日本是“二战”的唯一受害者

二、非选择题

16.今天的世界是一个既充满希望、又遍布危机的世界,让我们回眸人类曾经的危机与战争,促进世界繁荣与发展,共同维护世界和平。

【第一篇:

积极改革,促进发展】

材料一1920-1921年,苏俄遭遇大旱灾,许多人死于饥饿。

为此,列宁说:

“我们还不能实现从小生产到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所以我们应该利用资本

主义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法和方式。

材料二据统计,到1933年初,美国银行倒闭事件已经上升到五千五百家,有九百万储户失去了自己的存款。

1933年3月3日,就是新任总统罗斯福宣誓就职的前一天,全国已有32个州的银行全部关门,整个金融系统瘫痪,人们手拿支票,却无法兑现。

请回答:

(1)为解决材料一中的危机,新兴的苏维埃俄国采取了什么政策?

(2)材料二中的美国为了摆脱1929-1933年的这场大危机,实行的措施是什么?

【第二篇:

反对战争,呼唤和平】

(3)图示一中两大集团是哪次战争的交战双方?

这次战争的性质是什么?

(4)图示二所示“反法西斯联盟”形成的标志是什么?

【第三篇:

历史的沉思】

(5)结合上述材料,你认为中国应该如何应对当今的国际形势?

 

答案解析

1.【解析】选A。

本题考查学生的再认再现能力。

1917年列宁领导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工人士兵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苏联成立于1922年,苏俄新经济政策实施于1921年;苏联进行农业集体化运动和通过新宪法都是在20世纪30年代;苏联一五计划开始于1928年,赫鲁晓夫改革开始于1953年。

由此可知,正确答案选择A项。

2.【解析】选D。

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

A、C两项只适于列宁和毛泽东,B项可直接排除,故本题选D,因为图中人物都是无产阶级革命的伟大导师和领袖。

3.【解析】选B。

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

1920年国内战争结束时,经济遭到严重破坏。

1921年,在列宁的领导下,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出现了“1922年的春天阳光灿烂”。

可见,此与题意相符,答案选择B项。

4.【解析】选C。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图分析和理解能力。

从漫画和题干中的“苏联经济发展严重失衡”可看出是苏联农、轻、重比例失调,其主要原因是斯大林模式优先发展重工业。

5.【解析】选C。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

为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1928-1937年,苏联先后完成了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重点发展重工业;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中国政府编制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它的基本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等。

依此可知本题选C。

6.【解析】选D。

本题考查学生的史地结合能力。

据所学知识,A项位于美国华盛顿,B项属于当时苏俄国内的建筑物,C项位于中国北京,D项矗立在法国巴黎城内。

故本题选D。

7.【解析】选C。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

据材料中的“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等信息判断,该文献出自1922年在华盛顿会议上签署的关于中国问题的《九国公约》。

华盛顿会议确立了帝国主义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

故C项正确。

8.【解析】选A。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理解能力。

阅读漫画,结合题目中的“笼罩全球”“巨大”等信息做出判断,该漫画形象地反映了经济危机的特点之一是涉及范围广。

9.【解析】选B。

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一次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危机从美国开始,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美国通过罗斯福新政,渡过了危机。

故B项正确。

A项新经济政策是1921年列宁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的探索,C项是指独裁专制,D项杜鲁门主义是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遏制共产主义的强权政治。

【概念链接】罗斯福和罗斯福新政给我们的历史启迪

(1)罗斯福作为美国历史上著名的总统,他身残志坚、不屈不挠的精神是值得尊敬的,在困难面前,大胆改革、勇于进取的高尚品质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

(2)罗斯福新政的实施,避免了美国经济的彻底崩溃,恢复了生产力,改善了劳动人民的生活,使美国的经济得到尽快的复苏。

罗斯福新政为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生活提供了先例,说明现代资本主义制度具有自我调节和自我改良的功能。

但是新政没有也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

10.【解析】选C。

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

A项与美国内战有关;B项与罗斯福新政有关;D项与史实不符。

美国内战与罗斯福新政都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故选C。

11.【解析】选D。

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事实的分辨能力。

希特勒趁德国处于经济危机之际,建立了法西斯独裁统治,加紧了对外侵略扩张,最终挑起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不仅使世界各国人民陷入战争的浩劫之中,也使德国本国人民饱受战争之苦,希特勒的行为是邪恶的,二战是邪恶的。

据此可判定A、B、C三项的表述是错误的,D项是正确的。

12.【解析】选A。

本题考查学生的辨析、理解能力。

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都损害了中国的主权,慕尼黑会议把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等地割给德国,所以①②③反映了大国强权政治。

《联合国家宣言》的发表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

13.【解析】选C。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

题干中关键信息:

“第二次世界大战”“霸王行动”“开辟欧洲第二战场”。

根据所学知识解答。

1944年6月6日,英美盟军在法国的诺曼底登陆,代号为“霸王行动”,开辟了打击德国的欧洲第二战场,这一历史事件称为诺曼底战役。

所以选C。

A项发生在1941年,打破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B项发生在1942年,是二战的转折点;D项发生在1945年,标志着德国法西斯的灭亡。

14.【解析】选D。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分析能力。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

9月2日,日本正式签署无条件投降书。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轴心国的彻底失败而宣告结束。

【拓展延伸】为什么说斯大林格勒战役是二战的转折点?

(1)斯大林格勒战役中,共消灭德军150多万人,德军损失了大批武器装备,从此一蹶不振,被迫转为战略防御。

(2)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胜利大大鼓舞了世界各国人民,巩固并发展了国际反法西斯联盟,使轴心国集团开始瓦解。

(3)苏德战场是欧洲抗击德军的主战场,因而其地位举足轻重,推动了整个战争形势的好转。

15.【解析】选A。

本题考查学生识图、分析理解的能力。

A项是正确的,我们通过图片中满目的废墟和孤苦伶仃的小孩无助的哭泣,可以深刻认识到“二战”对人类是一场浩劫。

B项是错误的,因为它忽略了先进科技对人类社会的巨大推动作用。

C项是错误的,原因是“二战”中法西斯要称霸世界、掠夺各国,是非正义的;而世界反法西斯联盟为了消灭法西斯极端势力,维护世界和平,是正义的。

D项认识不正确,因为“二战”的受害者应是被法西斯侵略的世界各国人民,其中也包括被迫卷入战争中的法西斯国家的人民,而日本法西斯是主要的施暴者之一。

16.【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

(2)题侧重的是面对危机,列宁与罗斯福采取的正确政策,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是成功的案例。

第(3)题是对一战的考查,根据图示一所示,可以辨析出。

第(4)题是对二战的考查,根据所学可知,“反法西斯联盟”形成的标志是《联合国家宣言》的发表。

第(5)题是“改革”与“战争”的反思。

不同的结局,告诉我们要从国情出发,制定适宜的政策,发展经济,避免战争带来的危害。

答案:

(1)实施新经济政策。

(2)罗斯福新政。

(3)第一次世界大战。

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掠夺战争。

(4)《联合国家宣言》的发表。

(5)制定经济政策要从国情出发,坚持改革开放,提高综合国力。

维护世界和平,反对战争,加强交流与合作,促进共同发展。

【方法探究】历史材料题解答的“五要五忌”

在解答历史材料题(以下简称“材料题”)的过程中,必须做到“五要五忌”。

“一要一忌”:

要仔细剖析题后设问,获取有关“问题信息”;切忌先阅读材料,再分析问题。

“二要二忌”:

要带着“问题信息”仔细研读、理解材料,搜索“有效信息”,并与客观史实进行对照,运用唯物史观进行比较分析;切忌对材料“一扫而过”,直接凭借感觉匆匆忙忙答题,以求解题的所谓“快速度”,这是解答材料题的大忌。

“三要三忌”:

要紧密结合所学内容,进行“知识迁移”;切忌单靠题目所提供的材料答题。

“四要四忌”:

总结答案时要注意文字表达条理清晰、言简意赅;切忌答非所问,杂乱无章,词不达意。

“五要五忌”:

要多阅读历史文献资料,并多加训练;切忌只顾单纯死记硬背,而不注重实际训练和运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