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设计学场地规划与景观设计手册》读书笔记.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443043 上传时间:2023-01-24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46.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景观设计学场地规划与景观设计手册》读书笔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景观设计学场地规划与景观设计手册》读书笔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景观设计学场地规划与景观设计手册》读书笔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景观设计学场地规划与景观设计手册》读书笔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景观设计学场地规划与景观设计手册》读书笔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景观设计学场地规划与景观设计手册》读书笔记.docx

《《景观设计学场地规划与景观设计手册》读书笔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景观设计学场地规划与景观设计手册》读书笔记.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景观设计学场地规划与景观设计手册》读书笔记.docx

《景观设计学场地规划与景观设计手册》读书笔记

《景观设计学——场地规划与景观设计手册》读书笔记

设计也是对自然的关怀。

但这并不是说景观设计师在以上所有方面都无所不能。

有时候,他可能只是作为顾问在发挥作用;有时候,他是需要其他领域人士协助的设计者;但更多时候,他起领导和组织的作用,协调各个专业之间的矛盾,保护人类社会的整体利益。

第二部分:

对《景观设计学———场地规划与设计手册》内容的梳理

主题:

从景观谈场地规划与设计

约翰·欧姆斯比·西蒙兹的《景观设计学———场地规划与设计手册》是现代景观设计学的经典之作。

本文拟结合西蒙兹的理论和方法,阐述对从景观的角度来谈论场地规划与设计的重要性的认识和理解,并对场地规划和设计的一些问题等提出自己的看法。

1、景观设计学的概述

西蒙兹的《景观设计学》,描叙了自然和人造景观的形式、力量和特征引发的规划限制;讨论了场地选址和场地分析的关系;指导可用土地及相关土地利用区域的规划;考虑了外部空间的容积率;探讨了场地、建筑组织的潜力;寻找出富表现力的人居环境和社区规划及近代规划思潮的历史教训;提供了在城市和区域背景下,创造更有效且更宜人的生活环境的导则。

它让我们明白不论是做规划还是设计,首先必须尊重它的场地。

正如西蒙兹在书中所说的“:

对每一块场地,都有一种理想的用途;对每一种用途,都有一块理想的场地。

”对于场地的充分认知和理解是任何一项项目开始所必须的。

这也就使得我们对场地规划和设计有了一个重新的认识。

2.场地规划与设计的含义

场地规划与场地设计是两个不同层次上的概念。

从时间角度来说,场地规划先于场地设计,场地设计是场地规划的深入;从维度上讲,场地规划是二维的,而场地设计则是三维的,设计师的注意力从平面区域向功能空间的转化。

2.1场地规划

在《景观设计学》中西蒙兹并没有给场地规划(siteplan-ning)一个很明确的定义,但是他却能让你明白什么是场地规划。

西蒙兹通过介绍整个场地规划的过程来呈现这一概念。

加雷特·埃克博(GarrettEckbo)认为:

“场地规划必须被看成由土地未来的所有者对整个场地和空间的组织,以使所有者对其达到最佳利用。

这就意味着一个整合的概念:

建筑物、工程结构、开放空间以及自然材料一起规划……”。

其实这也就说明了场地规划是一个系统化的过程。

它的目的是最优地安排与场地及其环境的自然和人工特征相关的任何规划元素。

不论是私家花园、大学校园、还是军事工程,规划途径在本质上都是一致的。

场地规划的程序一般包括以下十个步骤(有些步骤是可以同时进行的):

1)意图确定(范围、目标以及目的);2)地形测量图的获取;3)策划

不难发现,在国外,一个项目实施之前对场地的选址是很重要的,他们通过对场地的区位评价来确定该场地是否符合项目的要求。

在选定了场地之后就是对场地的分析,即对场地及其环境有个透彻的理解———不仅仅指场地边界以内的具体地区,而是指整个场地,包括至天际线的周边环境。

其实很早之前中国就有一套相对成熟的做法了,就是风水中所说的“相地”。

在通过选址、场地分析和综合土地规划后,我们已经确定了项目的性质。

在概念规划的过程中通过对所有场地因素的细节的对比分析和改进给予充分的考虑,明确认识各种需要和关系,精心处理所有相互作用的局部。

2.2场地设计

在西蒙兹的《景观设计学》中,他认为场地设计事实上是更倾向于环境设计。

对我国而言,场地设计通常是为满足一个建设项目的要求,在基地现状和相关法规、规范的基础上,组织场地中各构成要素之间关系的设计活动。

在“二维场地规划”中,我们所关注的是如何确定用地区域以及区域间、区域和整个场地间的相互关系。

为了进一步深化概念规划,要致力于平面区域向功能空间的转化。

西蒙兹认为,每一容积或空间要从尺度、形状、材料、色彩、质地和其他特性上进行考虑,以便更好的调节和表达自身用途。

而这也就成了场地设计的任务了。

空间在西蒙兹的场地设计中是最为强调的因素。

从空间对人的影响力、空间的特性,到空间尺度的把握、空间形式的组织,再到空间表达的抽象性和空间的要素,最后到空间的界定来阐释空间对于场地的设计的重要性和决定性。

接着他又从底面、顶面以及垂直物这三方面来继续阐述场地设计的内容和意义。

空间对于一个建筑系的学生肯定是不陌生的,甚至每个人都曾有过或长或短的一段对空间迷恋的时期。

但对于空间,特别是室外空间的把握和处理是很多人所欠缺的。

西蒙兹对于空间细致入微、图文并茂的阐述,令人钦佩。

只有一个人对于空间的感悟是如此的深刻,才可能把场地本身所具有的特性完全展现出来。

按西蒙兹的观点,可以说空间在场地设计中的地位丝毫不亚于空间在建筑设计中的地位。

2.3场地规划和设计的实现

西蒙兹把场地分为了五大类,分别是:

城市场地、乡村场地、陡坡地(无障碍的坡)、平地和其他特殊类型的场地。

通过对每一种场地的特征阐述,西蒙兹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设计意见。

同时也教会我们对于每一块场地都应该深刻的挖掘其本身的特点,予以规划和设计。

例如,在谈乡村场地,他列出了12条乡村场地的特点,并给出了相应的建议。

如其中一条“,土地充足。

规划可以更加开放、自由、‘爆炸式散布’。

尽管特殊场地会受产权界线的限制,但视域跨度很大,涵盖了远处广阔的景观视野。

规划考虑的范围增加许多,篱墙的几何图案、果园、围场、甚至数里之外的山峰都可以成为设计的条件和元素。

整体方案须规划至地平线。

”由于详细的论述,使我们可以很好的了解每一种场地的特点,在以后的设计中可以整体上把握住大的方向。

当然,要想作好一块场地的规划和设计,没有亲身的体验是不行的。

在论述了场地的类型和特点之后,又对场地—构筑物的形成、场地———建筑的统一和场地系统做了详尽的分析和叙述,最后提出了场地开发导则。

在场地开发导则中主要是列出了场地工程设计要考虑的要素,包括了开挖与造坡、坡地(土方填挖)、踏步、草坪和播草地区、步道铺设、道路与车道、居住区街道的推荐宽度、停车场、场地排水、场地装饰和景观种植。

并给出实例来予以说明。

3、景观规划设计方法论

3.1理解人,尊重人,规划人的体验

西蒙兹自称是尝试着把所看到的精彩的景观规划设计作品提炼为基本的规划理论。

如中国的天坛、圆明园;日本的龙安寺;法国的香榭丽舍大道等。

作者以精炼而富有诗情画意的文笔描绘了人们置身其中的体验。

结论是“人们规划的不是场所,不是空间,也不是物体;人们规划的是体验一首先是确定的用途或体验,其次才是随形式和质量的有意识的设计,以实现希望达到的效果。

场所、空间或物体都根据最终目的来设计,以最好的服务并表达功能,最好的产生所欲规划的体验。

’平这里所说的人们,是指景观设计的主体服务对象。

规划的是他们在景观中所欲得到的体验,而不是外来者如旅游者、设计师和开发商的体验。

但这一点很容易被忽略。

设计师和开发商会将自己认为“好”的景观体验放在设计中强加给景观真正的使用者。

例如,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中所强调的生活真实性就是指当地人而言的。

在景观规划设计中,设计师对主体服务对象一使用者一的充分理解是很必要的。

西蒙兹认为,在景观规划设计中,人首先具有动物性,通常保留着自然的本能并受其驱使。

要合理规划,就必须了解并适应这些本能。

同时,人又有动物所不具备的特质,他们渴望美和秩序,这在动物中是独一无二的。

人在依赖于自然的同时,还可以认识自然的规律,改造自然。

所以,理解人类自身,理解特定景观服务对象的多重需求和体验要求,是景观规划设计的基础。

人是可以被规划、被设计的么?

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但人是可以被认识的。

所以,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景观中的体验是可以预测的,什么样的体验是受欢迎的也是可以知道的。

人的体验是可以被规划的。

如果设计师所设计的景观使人们在其中所得到的体验正是他们想要的,那么就可以说,这是一个成功的设计。

3.2理解自然,理解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尊重自然过程

景观规划设计另一个服务对象是自然,是那些受到人类活动干扰和破坏的自然系统。

我们所规划的人的体验必须通过物质空间要素才能体现出来(这些要素既有纯粹自然的要素如气候、土壤、水分、地形地貌、大地景观特征、动物、植物等,也有人工的要素如建筑物、构筑物、道路等等。

景观设计中对诸要素的综合考虑必须放在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的前提下,了解自然系统本身的演变是必要的,但还不够。

我们必须要理解的是在人类的作用下,自然系统是怎样发展和演变的。

关于这一点,西蒙兹在该书中分门别类做了很详细的分析,从而使该书具有更大的实用性。

自然有它自己的发展规律,它对人类干扰和破坏的承受程度是有限的。

目前比较受关注的生态设计就是一种很好的思路。

西蒙兹说:

“自然法则指导和奠定所有合理的规划思想。

同时,他还引用辛·范·德·赖恩(SimvanderRyn)和斯图尔特·考恩(stuarteowan)的话说:

“生态设计仅是有效地适应自然过程并与之统一。

”美国著名的生态设计学家麦克哈格(McH盯g)在他著名的《设计结合自然》一书中也对此做了很好的说明。

他一反以往土地和城市规划中功能分区的做法,强调土地利用规划应遵从自然固有的价值和自然过程。

这为我们景观规划设计如何正确对待自然指明了方ifijl”。

3.3理解景观规划设计的社会环境,尊重人类文化,提高景观设计的认同感

景观规划设计所处的社会环境,那里人们的价值观、审美观、哲学取向都对景观规划设计产生很深远的影响。

西蒙兹列举了埃及人、希腊人、中国人和美国人的哲学取向,它们是如此的不同冈。

而当我们对此有所理解的时候,我们会发现很容易理解这些地方的景观差异。

不同国家、地区和民族的景观差异很大,就是相同的国家、地区和民族,在不同时期里,景观设计也呈现出很大的异质性。

即使人类对外来的事物抱有无限的好奇心,外来之物也无不打上本民族本地区的烙印。

此外,社会在前进,时间像一条永不停息的河流,将人类文明一点点地沉积下来。

景观规划设计的成果也是一样。

景观规划设计的指导理论和评价标准,在农业时代(小农经济),是唯美论;在工业时代(社会化大生产),是以人为中心的再生论;在后工业时代(信息与生物技术革命国际化),是可持续论。

人类是相互影响的。

景观设计只有在把握了对人类社会文化的理解,才有可能使其作品得到大众的认同,才有更旺盛的生命力。

4.总结

西蒙兹的《景观设计学》从最初的场地策划开始一直到最终的施工,其中的每一个环节要注意和考虑的地方,都有非常详细的论述。

使读者不仅在场地规划和设计方面增长见识,同时对景观设计学(LandscapeArchitecture)也加深了认识。

场地设计是一门综合学科,蕴涵着丰富的内容。

首先,从宏观上有决定场地宏观形态的场所性,具体表现为领域性与环境认同,设计时应该划分交通流向组织、空间环境布局、建构筑物、园林小品、绿化植物及其配套设施等内容的统筹规划。

其次,从微观上有决定场地微观效果的广场道路、场地竖向、管道与管线设施、景园设施的详细设计等内容的细部设计。

再次,从精神层面上应充分挖掘场地的场所精神,体现场所地域文化。

因此,场地设计既包含着深厚的科学理性,又蕴含着丰富的情感,需要丰富的理性知识和深厚的激情去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寻求约制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冲击的方法,结合当地地域特色,以达到场地设计的最高境界。

第三部分现代景观规划设计的发展趋势

1、景观设计、城市规划、建筑学的融合

景观规划设计、城市规划、建筑学在实践上有众多的交叉,缺一不可,在今天的社会,越来越多的工作需要三个行业的从业者紧密合作才能完成。

那种城市规划师规划完了,让建筑师设计建筑、建筑师做完了,让景观规划设计师填空的工作方式是不可能建设好我们的环境的,这一点从北京奥林匹克公园规划设计国际竞赛中可以看出。

获获作品均是将规划、建筑与景观很好的结合的作品。

当今一些优秀的城市设计或建筑设计项目,都是规划师、建筑师和景观规划设计师合作的结晶,如波茨坦广场(1998年建成,建筑设计RenzoPiano,景观设计HerbertDreiseitl)、柏林犹太人博物馆(1999年建成,建筑设计DanielLibeskind,景观设计KamelLouafi)、索尼中心(建设设计HelmutJahn,景观设计PeterWalker)。

波茨坦广场上矶崎新设计具有波浪形外表的办公建筑中心,是一个充满趣味的庭院。

青翠的竹丛软化了建筑的外形,波浪起伏的地表与建筑外部的线性相呼应,应为庭院中最为生动的视觉要素。

优秀的景观规划设计往往为建筑增光添辉,象乌德勒支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建筑中三个各具风格的内庭,由石组塑造的“禅院”、满植竹丛郁郁葱葱的“林院”和流光四溢“水院”,为整座建筑赋予了轻松的风格。

今天,越来越多的设计事务所都融合了城市规划、建筑学和景观三方面的人才,许多景观设计师有建筑学教育的背景,面对复杂项目的挑战,不同专业的事务所常常通过合作来应付。

2、社会性、艺术性、生态性的平衡

景观是一个综合的整体,它是在一定的经济条件下实现的,必须满足社会的功能,也要符合自然的规律,遵循生态原则,同时还属于艺术的范畴,缺少了其中任何一方,设计就存在缺陷。

虽然由于文化和观念的不同,每个设计师有自己侧重的方面。

但是景观规划设计作品要有持久的生命力,必须是在总体上达到了这些因素的相互平衡,而其中又以一至两

个因素特别突出。

景观设计涉及科学、艺术、社会及经济等诸多方面的问题,它们相互间密不可分,相辅相成。

功能合理、满足了不同人广泛的使用需要的作品,意味着是高效的,而一定的资源投入产生了最大的效益,也意味着符合一定的生态原则:

人类的资源是有限的,最容易得到的资源就是通过高效利用现有资源而节约下来的那部分资源,所以生态主义已经从一种实验或意识变为与经济密切相关的因素;而艺术的作品,意味着具有引人注目的潜质。

它可以改善一个地区的视觉环境,提升一个地块的价值,这又与社会经济联系在一起。

今天更多的景观规划设计师追求的是这些因素之间的平衡,即具有合理的使用功能,良好的生态效益及高质量的艺术水准的景观。

今天的景观规划设计变得越来越丰富多彩,风格也越来越多样,它们的价值还有待经受时间的检验。

但是那些具有长久生命力的作品,应该是与时代精神息息相关的艺术品。

它们吸收了历史的精神,但决不模仿固有的风格。

它们符合科学的原则、反映了社会的需要、技术的发展、新的美学观念和价值取向。

第四部分:

景观设计应遵循生态设计原理

1、关于生态设计

“设计”是有意识地塑造物质、能量和过程,来满足预想的需要或欲望,设计师通过物质能量及土地使用来联系自然与文化的纽带。

参照西蒙范迪瑞恩(SimVanderRyn)和斯图亚特考恩(StuartCown)(1996)的定义:

任何与生态过程相协调,尽量使其对环境的破坏影响达到最小的设计形式都称为生态设计,这种协调意味着设计尊重物种多样性,减少对资源的剥夺.保持营养和水循环.维持植物生境和动物栖息地的质量,以有助于改善人居环境及生态系统的健康。

生态设计不是某个职业或学科所特有的,它是一种与自然相作用和相协调的方式,其范围非常之广,包括建筑师对其设计及材料选择的考虑;水利工程师对洪水控制途径的重新认识;工业产品设计者对有害物的节制使用;工业流程设计者对节能和减少废弃物的考虑.、生态设计为我们提供一个统一的框架,帮助我们重新审视对景观、城市、建筑的设计以及人们的日常生活方式和行为简单地说,生态设计是对自然过程的有效适应及结合,它需要对设计途径给环境带来的冲击进行全面的衡量对于每一个设计,我们需要问:

它是有利于改善或恢复生命世界还是破坏生命世界.它是保护相关的生态结构和过程呢?

还是有害于它们?

如果我们把景观设计理解为是一个对任何有关于人类使用户外空间及土地问题的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监理这一解决方法的实施过程,而景观设汁师的职责就是帮助人类使人、建筑物、社区、城市以及人类的生活同地球和谐相处阴L那么,景观设计十从本质上说就应该是对土地和户外空间的生态设计,生态原理是景观设计学(landseapearehiteeture)的核心从更深层的意义上说,景观设计是人类生态系统的设计是一种最大限度的借助于自然加勺最少设设计(minimumdesign),一种基于自然系统自我有机更新能力的再生设计’钊.即改变现有的线性物流和能流的输入和排放模式,而在源、消费中心和汇之间建立一个循环流程几其所创造的景观是一种可持续的景127浏,然而,就国内目前的景观设计现状来说,无沦是瓦一、十一的花坛,还是景观大道或是城市广场,也无沦是郊野“自然公园”还是整治一个新的市区水系;从普通的住宅绿地设计,到号称“花园城市”、”山水城市”的建设,人们所看到的却是非生态的设计引导着不可持续的景观的创造。

所以,有必要对生态设计的原理加以认识.以指导正确的景观设计.

2、生态设计原理

将以西蒙·范·迪·瑞恩和斯图亚特·考恩提出的生态设计原理为框架,结合约翰·莱尔(JohnLyle)等提出的人类生态系统设计和再生设计原理,罗伯特·萨尔(RobertThayer)等提出的可持续景观和视觉生态原理以及生态城市的原理.并进一步结合目前国际景观和城市设计的动态,系统阐述景观及城市生态设计的几条基本原理.

2.1原理之一:

地方性

也就是说,设计应根植于所在的地方、对于任何一个设计问题,设计师首先应该考虑的问题是我们在什么地方?

自然允许我们做什么了自然又能帮助我们做什么?

我们常常惊叹桃花源般的中国乡村布局及美不胜收的民居,实际上它们多半不是设计师创造的.而是居者在与场所的长期体验中.在对自然深刻了解的基础上与自然过程相和谐的当地人的创造性设汁这一原理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l)尊重传统文化和乡土知识

这是当地人的经验,当地人依赖于其生活的环境获得日常生活的一切需要,包括水、食物、庇护、能源、药物以及精神寄托其生活空间中的一草一木,一水一石都是有含意的,是被赋予神灵的他们关于环境的知识和理解是场所经验的有机衍生和积淀。

所以一个适宜于场所的生态设计,必须首先应考虑当地人的或是传统文化给予设汁的启示,是一个关于天地一人一神关系的设计‘例如,在云南的哀牢山中.世代居住在这里的哈尼族人选择在海拔2000米左右的山坡居住,这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最适

宜于居住;村寨之上是神圣的龙山,丛林覆盖,云雾缭绕,村寨之下是层层梯田。

丛林中涵养的水源细水长流,供寨民日常生活所用,水流穿过村寨又携带粪便,自流灌溉梯田山林里丰富多样的动植物.都有奇特的医药功能所以山林是整个居落生态系统的生命之源,因而被视为神圣。

哈尼梯田文化之美.也正因为她是一种基于场所经验的生态设计之美皖南的村落,如宏村,也可见同样的生态设计经验阳,

(2)适应场所自然过程

现代人的需要可能与历史上该场所中的人的需要不尽相同因此,为场所而设计决不意味着模仿和拘泥于传统的形式生态设计告诉我们,新的设计形式仍然应以场所的自然过程为依据,依据场所中的阳光、地形、水、风、土壤、植被及能量等设计的过程就是将这些带有场所特征的自然因素结合在设计之中,从而维护场所的健康

(3)当地材料

植物和建材的使用是设计生态化的一个重要方面。

乡土物种不但最适宜于在当地生长,管理和维护成本最低,还因为物种的消失已成为当代最主要的环境问题所以保护和利用地方性物种也是时代对景观设汁师的伦理要求

2.2原理之二:

保护与节约自然资本

地球上的自然资源分为可再生资源(如水、森林、动物等)和不可再生资源(如石油、煤等)要实现人类生存环境的可持续,必须对不可再生资源加以保护和节约使用、即使是可再生资源,其再生能力也是有限的,因此对它们的使用也需要采用保本取息的方式而不是杀鸡取卵的方式。

因此,对于自然生态系统的物流和能流,生态设计强调的解决之道有四条:

第一,保护保护不可再生资源,作为自然遗产,不在万不得已,不予以使用。

在东西方文化中.都有保护资源的优秀传统值得借鉴,它们往往以宗教戒律和图腾的形式来实现特殊资源的保护,在大规模的城市发展过程中.特殊自然景观元素或生态系统的保护尤显重要.如城区和城郊湿地的保护,自然水系和山林的保护‘

第二,减量(Reduce)

尽可能减少包括能源、土地、水、生物资源的使用.提高使用效率设计中如果合理地利用自然的过程如光、风、水等.则可以大大减少能源的使用。

新技术的采用往往可以数以倍计地减少能源和资源的消耗。

即使基于已有的技术.有学者认为人类可以用比现在少一倍的能源和资源消耗而获得比现在高一倍的生活水平,即所谓的四倍数I:

w相似的观点认为,在全世界范围.只有将资源消耗量减少到50%,而发达国家减少到10%,地球的可持续目标才有可能实现。

为此,一批有影响的学者和社会活动家于1叨4在国际上成立了“十倍数俱乐部”(TheFactorTene一ub)’“,城市绿化中即使是物种和植物配置方式的不同,如林地取代草坪,地方性树种取代外来园艺品种,也可大大节约能源和资源的耗费,包括减少灌概用水、少用或不用化肥和除草剂,并能自身繁衍。

不考虑维护问题的城市绿化.无论其有多么美丽动人,也只能是一项非生态的工程

第三,再利用(Reuse)

利用废弃的土地、原有材料.包括植被、上壤、砖石等服务于新的功能,可以大大节约资源和能源的耗费.如,在城市更新过程中,关闭和废弃的工厂可以在生态恢复后成为市民的休闲地,在发达国家的城市景观设计中.这已成为一个不小的潮流早在1971年,景观设计师理查德·海格(RichardHagg)就提出利用西雅图的煤气工厂‘遗址建成市民休闲公园,并于1975年开放,另一个类似的例子是由德国景观设计师彼得·乐兹(peterLatz)设i十的EmseherLandsca浑Park景观公园,该公园位于德国钢铁重镇瑞尔基比特(Ruhgebiet).1991年开始设计,1994年开放.设汁充分利用原有工厂设施,进行生态恢复.生锈的炉台、斑驳的断墙,在绿色的包围中讲述一个辉煌工业帝国的过去国内的广东省中山市在这方面也进行了大胆的探索一个始建于20世纪阴一阴年代的粤东造船厂,不是被彻底拆掉和推平用于地产开发,而是利用现有榕树、厂一房和机器.设计成一个开放的市民休闲场所在这里,古树讲述了这块场地的历史,厂房和机器深刻了城市的记忆”,’

第四,再生(Recycle)

在自然系统中.物质和能量流动是一个由“源一消费中心一汇”构成的、头尾相接的闭合环循环流,因此,大自然没有废物而在现代城市生态系统中,这一流是单向不闭合的因此在人们消费和生产的同时,产生了垃圾和废物,造成了对水、大气和土城的污染。

上地资源是不可再生的,但土地的利用方式和属性是可以循环再生的。

从原野、田园、高密度城市到花园郊区、边缘城市和高科技园区,随着城市景观的演替.大地上的每一寸土地的属性都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以”昔日高密度中心城区的大面积铺装可能或迟或早会重新变为森林或高产的农田,已经填去的水系会被重新恢复。

工业的生态设计要求工业生产流程的闭合性,一个闭合的生产流程线可以实现两个生态目标,一是它将废物变成资源,取代对原始自然材料的需求;二是避免将废物转化为污染物。

基于这一概念,莱尔等人提出了再生设计理论(Re-generativenesign)”几,即用“源一消费中心一汇”循环系统取代目前的线性流,形成一个再生系(Regenera-tivesystem),使前一流程中的汇,变成下一流程中的源·根据莱尔的经验,实现再生系统,在设汁上有以下12大战略:

(l)让自然做功;

(2)向自然学习、以自然为背景;(3)整合而非孤立;(4)需求多功能的满意或较优而非单一功能的最大或最小;(5)适当的以适用为目的的技术追求,而非过分追求高科技;(6)用信息取代物质和能量消耗;(7)提供多条解决途径;(8)寻求用共同途径解决多个不同问题,而非就事论事;(9)把管理储存(包括资源、能源和废弃物)作为关键因素来对待;(l())创造环境之形来引导功能流;(11)创造环境之形来标识过程;(12)可持续性优先

正如没有一个通常意义上的可实施的设计不考虑经济预算一样,没有一个可实施的生态设计可以不考虑生态代价,包括资源的消耗,污染的产生以及栖息地的丧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实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