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442698 上传时间:2023-01-24 格式:DOCX 页数:43 大小:46.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学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心理学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心理学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心理学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心理学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心理学题.docx

《心理学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学题.docx(4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心理学题.docx

心理学题

第一章导论习题

一、名词解释题

1、心理学2、反射3、反射弧4、非条件反射5、条件反射6、第一信号系统7、第二信号系统

二、填空题

1、认识过程包括()()()和想象等过程。

2、心理过程是指一个人心理现象的()过程。

3、个性心理是一个人在社会生活实践中形成的()的各种心理现象的总和。

4、从心理的动态性维度上划分,可以把心理现象可以分为()和()。

5、心理过程包括彼此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的、构成个体有机统一的()、()、()等三个不同方面。

6、反射弧由()、()、()、()、()等五个部分组成。

7、脑机能的神经活动过程是()和()。

8、由兴奋导致抑制的产生或加强的过程叫()。

9、由抑制导致兴奋的产生和加强的过程叫()。

10、心理是在实践活动中脑对()的()反映。

三、判断题

1、心理学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之间的中间学科。

()

2、人的心理是物质世界中最高级的反映形式。

()

3、第二信号系统是人类和动物都有的条件反射。

()

4、人手碰热物体会立即缩回,这是属于条件反射。

()

5、人在闭目时,可使声音听得更清楚,这就是正诱导现象。

()

6、 心理学是一门古老的学科。

()

7、人的心理总是客观如实地反映客观世界。

()

8、人和动物的脑都能形成条件反射。

()

9、个性调控是以自我意识为核心的。

()

10、人与动物心理的不同在于人有意识,动物没有意识。

( )

四、单项选择题

1、精神分析是由奥地利精神病学家()创立的一种独特的心理学理论.

A笛卡儿B巴甫洛夫C斯金纳D弗洛依德

2、脊神经、脑神经、植物性神经都属于()神经系统。

A中枢神经系统B周围神经系统C躯体神经系统

3、经典性条件反射理论的提出者是俄国的生理学家()。

A笛卡儿B巴甫洛夫C斯金纳

4、操作性条件反射的提出者是美国的心理学家()

A笛卡儿B巴甫洛夫C斯金纳

5、《灵魂论》被认为是历史上第一部论述各种心理现象的著作,其作者是:

(A)得谟克利特(B)柏拉图(C)亚里士多德 (D)笛卡尔

6、冯特(W.Wundt)对心理学的最深远贡献是:

(A)对感觉元素的描述(B)建立了作为实验科学的心理学

(C)对神经传导速度的测量(D)发展了最小可觉差的方法

7、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是在()年:

A1879B1798C1789D1897

8、()是心理活动内容的源泉。

A感知觉B客观现实C记忆D内心世界

9、通过运用标准化的心理量表对被试的某些心理品质进行测定来研究心理的方法叫做为()

A调查法B测验法C实验法D观察法

10、()是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观察被试的外部表现来研究其心理活动的一种方法。

A调查法B测验法C实验法D观察法

11、()是按研究目的控制或创设条件,以主动引起或改变被试的心理活动,从而进行研究的一种方法。

A调查法B测验法C实验法D观察法

五、多项选择

1、一个完整的心理学研究过程,一般包括()等阶段

A准备B设计C实施D总结E撰写报告

2、个性特征主要包括()

A能力B意志C气质D性格

3、从低等动物到高等动物,直到人类,其心理有不同的水平。

一般可分为四个阶段()

A感觉阶段B知觉阶段C记忆阶段D思维萌芽阶段E想像阶段F意识阶段

4、中枢神经系统包括()

A脊髓B脑C交感神经

5、从研究对象的选取上把心理学的研究类型可以划分为()等三种类型。

A个案研究B成组研究C个案成组研究D横向研究

E纵向研究

六、心理现象分析题

1、“望梅止渴”

2、“谈虎色变”

七、简答题

1、我们为什么说人的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

2、为什么说心理学是一门交叉学科?

3、如何正确理解心理科学的任务?

4、简述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规律。

八、论述题

1、怎样来认识高师生学习心理学所具有的双重意义?

2、在心理学研究中应该遵循哪些道德原则?

3、论述心理学研究的基本程序。

 

第二章感知觉习题

一、填空题

1.人的感觉水平可分为两大类,其中外部感觉有、、、、等五种,

2.人的外部感觉主要有三种,即、、。

3.知觉水平可分为两大类,即和。

4.感知觉由低到高可分为三种水平,即、、。

5.月亮走,我也走”是一种知觉。

6.觉K值为0.05,假如原皮肤压力为30g,那么增加克重量才能感觉到压力的改变?

7.人们常认为“一公斤铁比一公斤棉花重”,这是一种错觉。

8.“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这是现象。

9.“无中生有”是一种,它主要出现在不正常的人群中,而“杯弓蛇影”是一种

,正常人都会出现这种现象。

10.知觉的基本特征有、、、。

11.人们看到绿色产生酸的感觉,看到黄色产生甜的感觉,这种现象称。

12.人们在认识客观事物时,如果没有,心理活动就无法进行。

13.知觉有许多品质,主要有、、和清晰度。

14.吃了苹果再去吃糖,会觉得糖很酸,这是感觉的对比现象。

15.绝对感受性与差别感受性之间并没有一定的关系。

绝对感受性强的人,他的不一定强,也不一定弱。

二、名词解释

1.感觉适应2.知觉选择性3.知觉理解性4.知觉恒常性5.知觉整体性

6.绝对感受性7.差别感受性8.绝对感觉阈限9.差别感觉阈限

三、单选题

1.根据信息加工的观点,感觉属于()

A、信息的输入和登录B、信息的识别C、信息的选择D、信息的储存和提取

2.主要收集声音和身体平衡位置信号的感觉器官是()

A、眼睛B、耳朵C、鼻子D、舌

3.感觉的能力称为()

A、感受性B、感受器C、感受强度D、感受阈

4.刚刚能够引起感觉的刺激的最小强度,称为()

A、阈限B、绝对阈限C、差别阈限D、相对阈限

5.当物体移到100米远处,视网膜上的像相应缩小到距我们1米远时大小的1/100,但是我们知道该物体没有太大变化,这种现象称为()

A、形状恒常B、亮度恒常C、颜色恒常D、大小恒常

6.差别感受性与差别感觉阈限在数量上()

A、不相关B、相关C、成反比D、成正比

7.()是一种不正常的心理现象,在生活中没有任何利用价值。

A、错觉B、幻觉C、似动知觉D、感觉

8.电影中的许多特技镜头是根据()原理来拍摄的

A、知觉B、感觉C、真动知觉D、诱动知觉

9.运动员在跳高时,同样高度的横杆,在室内比赛会觉得比室外高度要高些,这是一种()。

A、对比错觉B、视错觉C、运动错觉D、幻觉

10.在生活中,我们对某一个人的第一印象总是难以忘怀,这是属于知觉的()特征。

A、选择性B、整体性C、恒常性D、理解性

11.“一叶知秋”反映了人的知觉具有()

A、整体性B、理解性C、恒常性D、选择性

12.“度日如年”反映了人的时间知觉中的()

A、时间参照物B、长时估计现象C、短时估计现象D、时间延续速度特点

四、多选题

1.感觉器官除了感受光波、声波、气味、滋味以外,还可以感受()

A、压力B、化学刺激C、身体位置变化D、机械刺激

2.知觉在本质上的特点有()

A、选择性B、理解性C、整体性D、恒常性

3.运动觉的种类很多,下列哪些是属于运动觉()

A、诱动知觉B、似动知觉C、真动知觉D、距离知觉

4.下列哪些现象属于感觉对比现象()

A、同时对比B、相继对比C、瞬时对比D、一致对比

5.空间知觉是由多种感觉系统协同活动的结果,其中视觉起重要作用。

空间知觉主要包括()

A、形状知觉B、运动知觉C、视知觉D、深度知觉

五、判断题

1.眼睛的适宜刺激是光波。

()

2.感觉阈限是有一定范围的,超出这个范围的任务刺激量都不能引起任何感觉。

()

3.感觉是人类一切心理活动的开端。

()

4.阈限越低表明感受性越差。

()

5.感受性和感受器都是指人的某种能力。

()

6.“看”是一种感觉,“看见”是一种知觉。

()

7.“月明星稀”是感觉适应现象。

()

8.有目的、有计划的知觉就是观察。

()

9.差别感受性与差别感觉阈限在数量上成反比。

()

10.错觉是一种错误的感觉,生活中无利用价值。

()

11.一般来说,视觉适应非常明显,嗅觉、肤觉适应也较明显,痛觉不能适应。

()

12.绝对感受性强得人,差别感受性也一定很强,他们之间存在必然的相关关系。

()

13.剥夺感觉的实验证明,感觉被剥夺,人的知觉、记忆、思维、注意等都会受到严重影响()

14.饥饿、饥渴、呕吐、内部疼痛等属于内部感觉中的运动觉()

15.小学生和中学生相比,时间知觉水平较低的主要原因是小学生的知识经验缺乏()

16.幻觉是一种虚幻的、不正常的知觉,毫无利用的价值,有可能是精神疾病的表现。

()

17.根据韦伯定律,假如原重量是100克,只有增加了3克才能感觉到重量的改变,那么,原重量是550克的话,要增加15克才能感觉到重量的差别()

18.盲聋人的嗅觉和触觉比一般人发达是因为感觉适应的作用。

()

19.课堂中教师善于利用各种多媒体进行教学,是感知规律的灵活运用。

()

20.对对象的各个细微部分知觉清晰,是知觉的精确性表现。

()

六、现象分析

1.一公斤的棉花和一公斤的铁明明是同样的重量,同时拿拿看的话,感觉铁比较重。

2.月亮走,我也走。

3.诸葛亮的“空城计”策略。

4.厨师做菜越做越咸。

5.万绿丛中一点红。

七、简答题

1.简述感觉和知觉的区别与联系。

2.感知觉由低到高可分为哪几种水平,各有何特点?

3.知觉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4.教师应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5.简述知觉的品质与特征。

八、论述题

1.教师在教学中如何利用感知觉规律来组织教学?

2.学生如何利用感知觉规律来提高学习质量?

3.青少年感知觉发展的特点有哪些?

 

第三章思维习题

一、名词解释

1.思维2.想象3.定势4.抽象5.创造想象6.幻想7.功能固着8.直觉9.元认知10.迁移11.再造思维12.发散思维13.再造想象14.有意想象15.无意想象16.形象思维17.抽象思维18.聚合思维19.上升性思维20.求解性思维21.决策性思维22.概念23.动作思维

二、填空题

1.思维最基本的两个特性是、。

2.思维的心智操作主要包括,,和。

3.以思维的凭借物维度划分,可以把思维分为,和。

4.以思维探索问题答案的方向划分,可以把思维分为和。

5.思维的创造性维度划分,思维可以把分为和。

6.以思维的目的维度划分,思维可以分为、和。

7.根据目的性划分,想象可以分为和。

8.根据想象是否依靠现成的描述划分,可以分为和。

9.认知心理学研究表明,问题解决中的思维活动可分成、、和

等四个阶段。

10.幻想可分为和两种。

9.思维的品质差异主要表现在、独立性和批判性、和等。

10.发散思维的三个品质指标是、和。

11.语言是思维的。

12.迁移分为和两种。

13.是思维活动的源泉和依据。

三、判断题

1.创造性思维即具有发散性也具有聚合性。

()

2.默不作声,低头沉思说明思维与语言没有直接联系。

()

3.思维是对事物的概括的间接的反映,因此与对事物的直接感知没有什么联系。

()

4.常规思维人人皆有,创造思维只有少数人才有。

()

5.思维从解决问题开始,因此越是困难的问题,越能引起学生思维。

()

6.定势对解决问题有消极作用。

()

7.幻想是一种独特的创造想象。

()

8.幻想就是空想,因而只有消极意义。

()

9.思维的各种心智操作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统一体。

()

10.思维就是语言,语言就是思维。

()

11.想象和感知觉的最大不同、在于想象的形象非来源于客观现实。

()

12.看见天空中的白云想起雪白的羊群,是人的一种幻想。

()

13.在学习中能“举一反三”、“以一贯十”,是思维发散性的表现。

()

14.儿童思维发展存在着很大的潜力、只要教育得法、可以促进儿童的思维提前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

()

15.丰富学生的言语、感性经验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

()

四、单向选择题

1.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反映。

A、个别属性的B、间接和概括C、整体属性的D、直接

2.学生用学过的原理,规律去解决问题,这种思维是()

A.直觉行动思维B.抽象逻辑思维C.具体形象思维

3.在头脑中把各种对象的本质特性提取出来的思维过程是()

A.分析B.综合C.概括D.分类E.抽象

4.同抽象相反的心智操作(思维活动)是()

A.概括B.分析C.综合D.具体化

5.鲁班发明锯借助丝茅草的启示,说明解决问题受()影响。

A.定势B.原型启发C.动机

6.吴承思构思的“猪八戒”形象是()

A.表象B.幻想C.再造想象D.创造想象

7.善于透过表面现象发现问题的本质是思维的()

A.独立性B.灵活性C.深刻性D.流畅性

8.解决问题的最佳动机水平()

A.最强B.中等强度C.弱D.没有动机

9.对活动的内部准备状态叫()

A.变式B.定势C.适应D.态度

10.看小说时头脑中形成的形象是()

A.幻想B.再造想象C.创造想象

11.能够深入到事物的本质去考虑问题是思维的()。

A.批判性B.广阔性C.深刻性D.灵活性

12.“灯是照明的工具”这种认识反映了思维的()。

A.概括性B.灵活性C.间接性D.直觉性

13.头脑中把同类事物的一般的、本质的属性抽取出来、舍弃非本质属性的思维过程是()。

A.分析B.抽象C.概括D.综合

14."一题多解" 是属于 ( )。

A.形象思维B.抽象思维C.集中思维D.发散思维

15.梦属于典型的()想象。

A.有意B.无意C.再造D.创造

五、多项选择题

1.幻想与创造想象的主要区别在于()

A.幻想是与愿望相联系并指向未来的想象而创造想象不一定是。

B.创造想象有独立创造性和新疑性而幻想不具有。

C.创造想象与目前创造行动有直接联系而幻想没有。

2.下列属于思维品质的是()

A.深刻性和广阔性B.独立性与批判性C.灵活性与敏捷性D.逻辑性E.果断性与坚韧性

3.根据目的性、可把想象分为以下几种。

()

A.有意想象B.再造想象C.无意想象D.创造想象

4.下列属于思维特性的是()。

A.概括性B.直接性C.间接性D.抽象性

5.创造性思维的主要特点是()

A.发散性B.形象性C.直觉性D.灵感性E.逻辑性F.聚合性

六、现象分析题

1.观察学生言行,了解学生内心世界。

2.儿童做算术作业时往往要数指头,且自言自语。

3.月晕而风。

4.见到硬币,只想到做货币用,很少想到可以导电。

5.科幻小说中的“星际车站”“太空足球场”。

七、简答题

1.什么是思维?

举例说明思维的基本特性?

2.青少年思维发展有哪些特点?

3.问题解决中的创造性思维有哪些特点?

4.影响问题解决的心理因素主要有哪些?

5.问题解决中广泛应用的思维策略有哪些?

八、论述题

1.根据思维的规律教师应如何采取教学策略?

2.学生在自我教育中应如何培养自身的创造性思维?

3.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应怎样排除影响解决问题的不良心理因素因素?

 

第四章记忆习题

一、填空题

1.以记忆的内容维度划分,可以把记忆分为,,和。

2.表象与知觉相比,其形象具有一定的性。

3.根据记忆编码方式不同,贮存时间不同,可以把记忆分为记忆,记忆,-记忆。

4.感觉记忆保持时间以毫秒计,最长。

5.感觉记忆中的信息是未经任何加工的,按编码。

6.感觉记忆在瞬间能储存较多信息,一般认为其容量为。

7.短时记忆的容量,也即广度,一般认为是个项目。

8.短时记忆又叫记忆或记忆。

9.在学习活动最主要依靠的识记类型是。

10.在神经心理学中测量人类记忆最常用的方法有,,以及。

二、判断题

1.外显记忆强调信息识记过程的有意识性。

()

2.区别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的一个明显的标志就是记忆的提取阶段是否有意识参与。

()

3.在现实生活中,无意识记比有意识记更显得重要,而且效果也比有意识记好。

()

4.机械识记的效率相对交低,而且容易遗忘,但准确性高,使用面广。

()

5.保持是原封不动地保存头脑中识记过的材料的静态过程。

()

6.脱口而出叫出多时未见的老朋友的名字属于有意再现。

()

7.人类遗忘的规律是“先慢后快”。

()

8.遗忘是知识的组织与认知结构简化的过程。

()

9.一次识记的材料数量与识记的效率呈正相关。

()

10.形象记忆又称为表象记忆。

()

三、单项选择题

1.学生在做闭卷问答题时,回忆学过的内容属于()

A.再认B.保持C.再现D.识记

2.回忆某个人的地址,以便去拜访属于()

A.无意现在B.有意再现C.直接再现D.间接再现

3.个体有意识地或主动地收集某些经验来完成当前作业的记忆是()

A.外显记忆B.内隐记忆C.陈述性记忆D.程序性记忆

4.“舌尖现象”是指()

A.部分遗忘B.全部遗忘C.短时遗忘D.长时遗忘

5.一次识记的材料数量与识记的效率呈()

A.正相关B.负相关C.没有联系D.情况而定

6.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验的保持和()。

A.再现B.再认C.提取D.编码

7.内隐记忆的启动效应随时间推移()降低。

A.很快B.中速C.没有或很少D.绝对不会

8.短时记忆中的信息的保持时间在无复述的情况下一般只有5-20左右,最长也不超过()

A.一分钟B.30秒C.两分钟D.15秒

9.有意识提取信息的记忆是()

A内隐B.情节记忆C.外显记忆D.有意记忆

10.表象与知觉相比,其形象具有一定的()性

A.概括B.总结C.稳定D.巩固

四、多选选择题

1.根据记忆内容的不同,可以把记忆分为()

A.形象记忆B.情绪记忆C.语词-逻辑记忆D.动作记忆E.程序记忆

2.一下材料中需要分散复习的()

A.技能性材料B.思维性材料C.枯燥性材料

D.兴趣性材料E.难度大的材料

3.运用一下哪几个记忆技巧和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物力知识的记忆效率和效果()

A.快记B.牢记C.活记D.情趣识记法E.相似记忆法

4.青少年记忆的特点有()

A.记忆的整体水平处于人生的最佳时期

B.有意识记日益占主导地位

C.意义识记明显占优势

D.抽象材料的记忆水平显著提高

E.记忆训练能获得更佳效果

5.从信息加工观点看,记忆是人脑对外界输入的信息进行

(),()和()的过程。

A.编码B.再认C.储存D.提取E.再现

五、名词解释

1.感觉记忆2.短时记忆3.内隐记忆4.外显记忆5.程序记忆6.机械记忆

7.再现8.再认9.消极遗忘10.积极遗忘

六、分析题

1.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在实验中发现,达到熟记的材料一经过1小时再重新学习,可以节省约44%的学习时间,1天之后再重新学习可节省33%的学习时间,在2天,6天,3l天后节省学习的时间各不相同,实验结果形成了一条遗忘曲线。

遗忘曲线表明了不仅有遗忘存在,而且遗忘的发展是有规律的。

因而人们希望自己能过目不忘,尽可能多地保持所识记的材料,非常关心如何与遗忘作斗争。

请你根据艾宾浩斯的研究结果分析一下遗忘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

2.1977年,威廉·杰克逊(1图)因为和真正的强奸犯(2图)艾德华·杰克逊酷似,而被当事人指控。

直到1982年真犯被警方逮捕,始得平反。

根据这件事试着解释一下记忆扭曲现象。

七、简答题

1.为什么称短时记忆为动态记忆,而称长时记忆为静态记忆。

2.列表比较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的区别和联系。

3.举例区分再认和再现。

4.画图并说明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

5阐述遗忘发生的主要原因。

八,论述题

1谈谈如何改善记忆?

根据有关理论,概念加以说明。

2区分内隐与外显记忆,陈述记忆与程序性记忆以及语义记忆与情境记忆,并解释它们是怎么关联的?

3根据遗忘发展的规律,试述怎样复习才能达到巩固识记材料的最好效果?

 

第五章能力习题

一、填空题

1.能力的两种含义是-----------------、--------------------。

2.从特殊性维度上考虑能力划分为:

---------------和------------。

3.从认知对象的维度上把能力分为:

------------------和-----------------。

4.在我国,传统上把智力分为-------------、-----------、------------、-----------等,其中以-------------为核心。

5.英国心理学家斯皮尔曼认为智力可以被分析为----------------------和------------------。

6.斯滕伯格的智力三元论包括------------------、-------------------、-------------三个有机的组成部分。

7.影响能力发展的三个因素是----------------、--------------------、-----------------。

8.特殊能力是指----------------------------------------------的能力。

9.吉尔福特把智力活动分为-------------、--------------和-------------三个维度。

10.卡特尔和霍恩根据智力的不同功能,将智力划分为两种:

-----------、--------------。

11.能力的个别差异在个体身上的表现形式有:

--------------、--------------、-------------、--------------。

12.创造力的核心是-------------。

13.人的能力是在----------的基础上,通过环境与教育的作用,在--------------逐步形成的。

14.加德纳的多元智力包括:

-------------、-----------、----------------、------------、----------、----------------、--------------、-------------。

15.能力是人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

16.元认知能力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