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安市秋小学五年级数学期末学习目标检测质量分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442348 上传时间:2023-01-24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1.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南安市秋小学五年级数学期末学习目标检测质量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南安市秋小学五年级数学期末学习目标检测质量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南安市秋小学五年级数学期末学习目标检测质量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南安市秋小学五年级数学期末学习目标检测质量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南安市秋小学五年级数学期末学习目标检测质量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南安市秋小学五年级数学期末学习目标检测质量分析.docx

《南安市秋小学五年级数学期末学习目标检测质量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南安市秋小学五年级数学期末学习目标检测质量分析.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南安市秋小学五年级数学期末学习目标检测质量分析.docx

南安市秋小学五年级数学期末学习目标检测质量分析

  当生意更上一层楼的时候,绝不可有贪心,更不能贪得无厌。

  

南安市2010年秋小学五年级数学期末

学习目标检测质量分析

  根据《南安市教学质量监控意见》

我市于2011年1月18日进行五年级数学期末学习目标检测

本次检测由市教师进修学校统一命题

各单位自行组织监考及集中评改

现根据各单位送交的质量分析对试题内容、学生答题情况及部分典型题目进行简要分析并提出改进建议

  一、基本情况

  从各单位送交的质量分析中取随机抽取10个单位5126名学生的成绩进行统计

及格率均达到94%以上

优秀率约67%

平均成绩约为86分

从以上数据我们可以看出学生掌握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基本达到《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的要求

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较好的发展

教学效果良好

教学质量较高

  二、试卷分析

  1、本检测卷以《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和实验教材的要求为依据进行命题

体现课改的理念

着眼于检验课改的实施情况、实验教材的使用情况

试题力求能够比较准确地检测我市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学生学习目标的达成情况

并试图对今后小学数学的命题方向和教学实践起正确的导向作用

在注重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同时

也考查了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

试题内容全面

覆盖了本册教材的所有知识点

其中数与代数约占60%

空间与图形约占及14%

统计与概率约占4%

综合与应用占22%

从中可以看出

试题难易适中

较好地体现了层次性

但综合与应用领域考查的量稍多了点(本约占16.7%)

  2、本检测卷共五大题

分别是:

一、反复比较

慎重选择

二、冷静思考

认真填写

三、一经不苟

细心计算

包括口算、用递等式计算和解方程

四、图形世界

动手操作

五、活学活用

解决问题

  3、本检测卷着眼于基础性却不失有灵活度

考查学生对数学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基本能力的形成与能力培养情况

加强对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空间观念的考查

所考查到的知识目标都是学生经过努力能达到的

而从检测卷的考查角度来说

却是比较灵活的

如选择题的第6小题

多角度地反映了学生综合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可以运用空间与图形的知识加以解决

也可以利用分数的意义解决问题

  4、本检测卷突出了全面性却不失有所侧重

检测卷内容丰富

紧密联系生活实际

所涵盖的知识点布局合理

知识分布较全面

包括了本学期所学的各知识要点

如:

倍数与因数、分数加减法、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及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解决租车、相遇实际问题等

各部分分值权重比较有针对性

没有出现偏题、怪题

充分体现了义务教育的基础性和普及性

突出侧重点

重在考核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应用

从学生的学习方法入手

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及实践能力的引导

注重考核学生学生灵活、综合运用知识

解决生活中问题的能力

试题"请你再提出一个不同的数学问题

并列式解答"、"估计两蜗牛在何处相遇

并用自己喜欢的符号在图中标出"、"自主选择一种地砖"则体现了本学期的知识重点

  5、本检测卷注重了知识性更注重于能力性

检测卷注重培养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运用

既考查学生"双基"

又考查了学生由知识到能力的转化

还注重对学生的推理、分析、操作、解决问题的策略等数学思维品质的检测

例如:

试题"判断阴影部分的面积及比较阴影部分面积的大小"、"爸爸各买了多少枝圆珠笔和钢笔"、"最省钱购票方案"等都相应的能反应学生一定的思维能力

  三、答题情况分析:

  我市从某中心小学五年级888人中随机抽出100份样卷进行统计分析

下面按试卷题目的顺序

将学生的答题情况进行逐题分析

(一)基本情况:

  满分100分

约占8%;最低分25分

到考人数到考率总分平均分及格人数及格率优生人数优生率888100%8192192.2587298.2%82993.35%  

(二)各题得分情况:

(随机抽样100卷进行统计结果)

题序一、6分二、30分三、24分四、11分五、29分合计100分应得分600300024001100290010000实得分49325152190101626408854得分率82.17%83.8%91.3%92.4%91.0%88.54%(三)各部分的分析:

  1、第一大题:

反复比较

慎重选择

题序1、1分2、1分3、1分4、1分5、1分6、1分合计6分应得分100100100100100100600实得分989490698359493得分率98%94%90%69%83%59%82.17%  此题共有6小题

  ①、第1-2小题是基础知识部分

主要考查倍数与因数的有关知识

大部分学生都能正确解答

②、第3小题重在技能技巧的测试

学生对几何图形掌握比较好

基本上都能正确选择

③、第4小题旨在考查学生对数的奇偶性这一基础知识的实际应用

部分学生做错了

④、第5小题

有部分学生做错

学生对三角形与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之间的转化不能灵活运用

⑤第6小题考查分数的比较

这一小题大部分学生能采取适当的方法表示阴影部分的面积

再比较出阴影部分的面积

  2、第二大题:

冷静思考

认真填写

题序1、

7分2、

2分3、

2分4、

2分5、

4分6、

3分7、

5分8、

1分 9、

2分10、

2分合计

30分应得分7002002002004003005001002002003000实得分612188188162364278342971681162515得分率87.4%94%94%81%91%92.7%68.4%97%84%58%83.8%  此题共有10个小题

考察内容集中于倍数与因数、分数知识、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和找规律的三部分知识

第1-4小题倍数与因数是数论初步的知识

比较抽象

大部分内容大部分学生掌握得较好

从答题情况学生对倍数、因数等概念的理解较为到位

部分学生9的倍数写到100以内

27的全部因数没有写全

8和12的最大公因数失误较多

但在第1题中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错误地认为87是质数

质数与合数的分类情况不太理想

主要原因是质数与合数的概念比较抽象;其次是学生还不能运用概念来灵活判断质数与合数

第5、6、7小题是考查带分数与假分数、分数与除法、分数与小数、分数的基本性质(商不变的性质)等知识的综合的应用

前两题得分率很高

说明平常对双基的训练较为扎实

其中第7题

32÷()====()÷15=()(小数)

有个别学生还没有把题目的意思弄明白

就开始答题

造成失误

特别是第三、四个括号的填写

错误率比较高

第9题是关于概率知识问题

主要考查学生用分数表示可能性大小的知识

从学生运用这一知识解决本题的情况

掌握的好

第10题找规律失分也教多

  3、第三大题:

一丝不苟

细心计算

题序1、1-6题6分2、1-4题12分3、1-2题6分合计24分应得分60012006002400实得分56011045262190得分率93.3%92%87.7%91.3%  本题共有三个题:

1、口算分数加减法

2、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3、解方程

答题情况最好的是口算题

第二题是异分母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学生能熟练地进行通分并把异分母分数化成分母相同的分数进行计算

此题不仅涉及到分数的基本性质、通分、约分、公倍数或最小公倍数等知识掌握与运用

同时又考查了学生的计算能力以及灵活简便计算的运用能力

但一些学生在计算的结果上没有约分

有两题简便运算出现运算符号使用不当的情况

说明学习数学的良好习惯还没有养成

第三部分解方程中

大部分学生都是按各运算之间的关系来计算

学生掌握得好

较少丢分

总之

学生在分数这部分知识的理解应用及计算掌握较为扎实

但在平时的教学中还应注意培养学生的简算意识和检验的能力

加强对学生计算习惯方面的要求和训练

  4、第四大题:

图形世界

题序1、2分2、4分3、5分合计11分应得分2004005001100实得分180********16得分率90%88.5%96.4%92.4%  共有三小题

主要考查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及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

从命题来看

重视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及根据实际测量数据解决相应问题的运用能力

  第1小题正确率高

大部分学生能根据准确数出阴影部分的面积

说明学生能掌握数、拼组图形的方法

  第2题是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

大部分学生能正确找到平面图形的相关数据来正确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

小部分学生梯形的面积计算错误

有的学生没有把两部分的面积加起来

第3小题是实践操作题

要求学生能画出平行四边形指定底边上的高

并测量高

再进行计算

只有少数个别同学由于粗心大意测量不够准确

其他学生都能正确的解决

说明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较强有的学生没有写单位

有的学生高的测量不准确

  5、第五大题:

活学活用

解决问题

题序1、7分2、5分3、5分4、6分5、6分合计29分应得分7005005006006002900实得分6224584385765462640得分率88.9%91.6%87.6%96%91%91%  此题共有5个小题

开放自主性较强

主要考察学生的理解能力与解决问题的策略

大部分学生能够按题目的要求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有条理的分析数量关系、正确解答

  第1题

本题设计检验学生的分数加减计算的能力并运用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

有提出分数加减问题

有的提出分数大小比较问题

本题涉及到学生对整体"1"的准确认识问题

如完成得不好的学生中

出现总是画蛇添足般的、没来由的要用到"1"(或90)减去分数

出现"舞蹈和唱歌一共有多少人?

"

还有就是出现了"唱歌比舞蹈多几分之几"的问题

我们教师有必要强调严密性吗?

学生又能接受吗?

  第2题

是关于尝试与猜测中的"鸡免同笼"问题

学生通过列表枚举法(取中法)考查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合理灵活得应用到生活实际中去

解决实际问题

由于老师平时普遍重视

学生对此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的较扎实

并能灵活运用知识

解决各买多少支笔的问题

  第3题

学生都能正确估计出相遇地点和正确计算出相遇时间

但是学生平时做的题都是"13分米"

由于负迁移

部分学生忘了换算单位

没有将240分米化为24米

导致了本题的失分

  本题命题者的原意是"每分爬13分米""每分爬11分米"

这才符合蜗牛的速度

参考答案也是按这个条件来答题

因为校对时出现差错而引起失误

  第4题

学生能根据所给的条件联系生活实际解决问题

给出较经济的方案

  有意思的是第5题

虽然学生得分率高

但仔细分析学生的答题情况

不难发现问题了:

除常见的错误外

学生不是"择其一"

而是按照平时的算法

比较哪种"最省钱"

再做出选择

计算显得繁琐了

而且这样解答的学生还不少

可见学生尚未能比较到位的去理解题意

  四、启示及改进建议

  通过测查

我们欣喜地看到我市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取得的成绩

学生基本掌握了必备的知识技能、数学思考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也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但我们也看到了

在取得成绩的过程中确实还存在一些问题

我们应该以积极的态度

冷静思考

正确面对

现提出几点改进建议

  1、充分发挥教研组、备课组的作用

  深化各校教研组、备课组建设

探讨"两组"活动的有效机制

提高数学教研组、备课组活动实效

认真组织研读课标、教学要求和教材活动

发挥教师群体力量进行备课

弥补教师个体钻研教材能力的不足

共同分析、研究和探讨教材

准确把握教材

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在教学中

联系实际开展教育教学研究

在教师之间形成一种研究性气氛

使教师朝着研究型方向发展

  2、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通过本次检测发现

审题马虎、急于求成

是部分学生出现解题错误的通病

教学中应重视引导学生学会冷静、全面地分析问题

帮助学生学会正确全面地搜集信息并正确处理信息

浮燥少慎

粗枝大叶

也是部分学生丢分的缘由

教学中应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3、注重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

  本试卷的覆盖面广

信息量大

与生活的联系密切

灵活度大

这就要求我们平时的教学不仅要引导学生学好课本知识

同时也要引导学生关注日常生活、社会生活

注重创设问题情境的真实性和日常化

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情境的点滴积累中建立起主动、正确的、灵活的思维模式

获得丰富的、内在的、自主的数学素养

这样才能使学生面对新情境善于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正确地分析和处理问题

真正提高数学的实际应用水平

  4、重视学生的思维训练

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发现实际问题中所包含的丰富的数学信息

探索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

对所学知识进行适当的多角度的拓展

提高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注重知识背后的思维方法和策略的渗透

  5、关注个性差异

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

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是数学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

数学教学必须因材施教

既要关注后进生和中等生

又要关注优秀生

满足差异发展

从而使学生的积极性得到保护

个性得到张扬

不同层面的学生数学能力都得到发展

(南安市教师进修学校小学教研室雷梅玲综述)

                         

                         二○一一年二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初中作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