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441482 上传时间:2023-01-24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37.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

《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

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昆明黄冈实验学校2018-2019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卷

高三年级历史

班级:

姓名:

得分:

一、选择题。

(共24题,每题2分,共48分)

1.西周时期的青铜器大都以铭文的方式颂扬祖德,感念王恩,字数比商代有了明显的增加,也有一些青铜器记载了宗庙册命或赏赐中的诰、命、记、誓、训、颂等内容。

这反映出西周(  )

A.文化传承意识增强B.书法艺术日益成熟

C.宗法礼仪渐趋崩解D.青铜工艺水平提高

2.有学者说,周代的宗法制是一个成功的创造,“大宗维翰(栋梁),小宗维城”,既讲“亲亲”,也讲“尊尊”,与此相联系,魏晋南北朝时谱牒之学十分流行……明清时期,家法族规和乡规民约得到官方的认可和批准,成为传统法律体系的组成部分。

由此可知宗法制(  )

A.在西周以后走向消失B.体现家国同构的特点

C.是国家政治制度核心D.成为法律规范的源头

3.克利斯提尼时期,雅典政体已经兼具“主权在民”“抽签选举”“轮番而治”的特点,但它仍规定三、四等级公民只能出席公民大会,不能担任高级官职。

这表明雅典(  )

A.民主政治进入“黄金时代”

B.否定下层公民政治权利

C.保障公民的财产所有权

D.民主政治建设尚待完善

4.英国1832年议会改革主要包括两项重要内容,重新分配议席和更改选举资格。

这说明英国民主制的特点(  )

A.吸收借鉴,注重国情B.继承传统,议会至上

C.适时而变,和平渐进D.权利下移,平等自由

5.1839年,林则徐起草了一封给英国女王的信,开头原谅她对清帝国近年来禁烟举措不知情,然后劝告她在统治的领土上禁绝鸦片生产。

并说“我天朝君临万国,尽有不测神威,然不忍不教而诛,故特宣明此例”。

这件事表明当时(  )

A.林则徐外交手段过于偏激

B.天朝上国思想根深蒂固

C.清政府腐败无能愚昧无知

D.英国女王支持鸦片生产

6.19世纪40年代下半期,广州对英国的贸易总额由3100万元下降到1600万元,来广州的美国商船由93艘下降到70艘。

这种状况的出现缘于(  )

A.中国外贸格局改变B.政府放弃闭关政策

C.中国自然经济解体D.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7.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中指出:

日本在甲午战争时已是一个现代国家,民族意识促使政府和人民团结成一个统一的整体,中国在战争中所面对的是日本民族团结一致的力量。

在中国,政体基本上仍是中世纪式的,政府与人民各行其是。

材料认为甲午战争日本取胜的主要原因是(  )

A.中国封建君主专制统治腐朽

B.中日双方综合实力对比悬殊

C.日本的现代政体和民族意识

D.中国军事领导妥协退让

8.某条约签订后,“法人窥粤,英人窥滇,俄人西窥新疆,东窥三省,四夷入侵,各示所欲”。

这表明(  )

A.法英俄是侵华的主要敌人B.中华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

C.列强侵华过程中相互勾结D.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

9.据上海《青浦县乡土志》载:

“妇女贪上海租界俑价之昂,趋之若鹜,甚有弃家者,此又昔之所未见者也……自租界北辟,男以鬻贩营生而奢华渐启,女以纱丝工作而礼教鲜存矣。

”材料反映出的本质问题是(  )

A.上海租界经济繁荣吸引了周边劳动力B.西方文明改变了人们的就业和思维方式

C.近代上海自然经济受到冲击渐趋破产D.上海租界成为全国工商业最发达的地区

10.下表是武汉会战前后中日之间攻防数据,材料最能说明(  )

进攻比率

武汉会战前

日方

94%

中方

6%

武汉会战后至1939年

日方

56%

中方

44%

日军每日前进公里数

武汉会战前

40公里

1939年底

二百公尺

1940年底

不进反退

A.日本速战速决的失败B.日本攻占中国大片国土

C.中国持久抗战的效果D.相持阶段的中日僵持

11.1938年底,国民政府在军事方面作出了一系列转变,明确指出要“指导及援助各地武装人民”,“与正式军队配合作战”;“在敌人后方发动普遍的游击战,以破坏及牵制敌人之兵力”。

这反映出国民政府(  )

A.放弃了片面抗战军事路线B.军事方针受到中共抗战政策的影响

C.坚持持久抗战的战略方针D.企图压缩中共在敌后战场的发展空间

12.普拉特认为,“中国与美国是当时英国两个最大的贸易市场。

两个国家的内战,使英国面临同时失去这两大市场的风险”。

“英国由于对中国内战放弃中立,才得以对美国内战保持中立。

”英国“放弃中立”的表现为(  )

A.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

B.帮助清军镇压太平天国运动

C.参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配合清军镇压武昌起义

13.《中华文明史》说,孙中山是中国近代政治文明——共和制的重要催生人。

他的学说“内审中国之情势,外察世界之潮流,兼收众长,益以创新”。

对“兼收众长”理解正确的是(  )

A.将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与中国国情相结合

B.推翻清朝君主专制统治,建立资产阶级政权

C.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限制袁世凯独裁

D.创立三民主义以求实现“民有、民治、民享”

14.1916年3月,袁世凯宣布退位,放弃帝制。

4月21日,袁世凯下令恢复责任内阁制,“委任国务卿总理国务,组织政府”。

这从某种程度说明当时(  )

A.革命派掌控了全国局势B.新文化运动成效较显著

C.民主共和思想成为潮流D.《临时约法》得到恢复

15.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按《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规定实行总统制,赋予总统很大权力;但随后参议院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又对总统权力作出严格限制。

这一变化主要是因为(  )

A.国内政治局势发生了变化B.行政权受立法权制约

C.人民的民主法制观念增强D.民主政体臻于完善

16.孙中山在《民族主义》中指出欧洲所以驾乎中国之上,不是政治哲学,完全是物质文明,但由于中国受外来民族的压迫,侵入了新文化,新文化势力横行中国,甚至有的人以为有了新文化,便可以不要旧道德。

这表明孙中山(  )

A.主张践行中体西用的思想B.能批判性地吸收西方思想

C.主张学习西方的民主制度D.思想保守反对新文化运动

17.就反对帝国主义来说,近代中国人民经历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两个发展阶段,走过曲折的道路。

下列选项中完成了对帝国主义认识从感性阶段到理性阶段飞跃的是(  )

A.太平天国运动B.维新变法运动C.辛亥革命D.五四运动

18.据下图所示,1905年和1921年后革命次数出现相似状况的直接原因是(  )

A.革命政党的推动B.社会经济的发展

C.民主思想的传播D.维新力量的衰落

19.下表是黄埔军校第三至六期入学人数与毕业人数的情况表。

结合所学知识对该表解读正确的是(  )

期别

时间

入学人数

毕业人数

第三期

1924.10—1926.1

1300

1233

第四期

1926.3—1926.10

2680

2654

第五期

1926.11—1927.8

3300

2418

第六期

1927.10—1929.5

4400

3970

A.国民革命运动的高潮吸引入学人数达到顶峰

B.学员中政治组成成分相对单一的是第三期

C.第五期低毕业率主要原因是国内战争和政治分裂

D.第六期高毕业率主要原因是工农运动的推动

20.1920年代,北洋政府以“到期修约”成功废除中比、中西两个不平等条约;1926年,国民政府以“革命外交”收回了汉口、九江的英租界。

对此,当时民众更多地肯定“革命外交”的成果,而忽视“到期修约”的成果。

这主要是因为(  )

A.对华殖民体系的瓦解B.新三民主义得以贯彻

C.北洋政府统治的腐败D.民主革命形势的高涨

21.“皇帝和贵族的专制政权是被推翻了,代之而起的先是地主阶级的军阀官僚的统治,接着是地主阶级和大资产阶级联盟的专政。

”对材料解释正确的是(  )

A.军阀官僚统治指广东革命政府

B.推翻皇帝和贵族专制政权的是湖北军政府

C.结束地主阶级军阀官僚统治的是南京国民政府

D.地主阶级和大资产阶级联盟的专政指北洋军阀政府

22.近年来,史学界有学者认为南昌起义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你认为最有可能的理由是(  )

A.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B.无产阶级政党的诞生

C.中国共产党掌握了革命领导权D.新型人民军队的创建

23.党的“八七会议”规定:

“没收大地主和中地主的土地,分给这些土地佃农及无地农民”;“有系统地有计划地尽可能地在广大区域中准备农民的总暴动”。

会议还认为,“必须实现于已成反革命的资产阶级斗争之中”。

由此可知,“八七会议”(  )

A.对中国革命认识尚未完全成熟B.完全符合党的新民主主义理论

C.使农村革命根据地巩固和扩大D.全面贯彻了党的民主革命纲领

24.(2018·沧州高三联考)1945年,国民党六大通过《对于中共问题之决议案》,指责“中共仍坚持其武装割据之局,不奉中央之军令政令”,并要求“凡我同志均应提高警惕,发挥革命精神,努力奋斗,整军肃政,加强力量”。

材料表明国民党(  )

A.反对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根据地B.力图维护一党专制的政府

C.仍拒绝承认共产党的合法地位D.与共产党争夺抗战领导权

二、非选择题。

(共52分。

第25、26、27题为必考题,每个考生必须做答。

第28、29、30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做答。

(一)必考题:

25.(1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792年,英国派出马戛尔尼使团,借为乾隆帝祝寿之名,出使清廷。

然而,在觐见乾隆帝礼仪的问题上与清方产生分歧,拒绝按中国传统行跪拜礼。

清廷称“向闻西洋人用布扎腿”,对其“跪拜不便”表示理解,但仍劝说“叩见时暂时松解,俟行礼后再行扎缚”,最终达成折中意见,改行免冠屈一膝之礼。

乾隆帝对英国使团的“妄自骄矜”“无福承受恩典”十分不悦,当觐见完毕英方提出改善贸易条件、增开通商口岸的诸项要求时,概予严词拒绝。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材料二 鸦片战争前,清政府一直没有设置专管外事的机构,凡有“藩属”朝贡事务,或遇有外交往来和交涉事宜,均交由礼部和理藩院兼管。

如有重大交涉事件发生,则由皇帝简派钦差大臣负责办理。

鸦片战争后,五口通商的开辟使外交事务日益频繁,清政府遂于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设置五口通商大臣,由两广总督兼领,负责外交事务。

咸丰九年(1859年),改由两江总督兼领,负责办理与各国通商事宜。

五口通商大臣仍是钦差大臣的身份。

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外国公使驻京,西方诸国相继在北京建立了使馆,并强烈要求各国政府和外交使节直接与内阁和军机处交往,而不再通过礼部及沿海督抚进行间接交往。

咸丰十年,清政府宣布在北京正式建立专掌外交事务的专门机构——总理各国事务衙门。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晚清民国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英在礼仪问题上产生分歧的原因及其影响。

(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廷外交发生的变化,并加以简要评价。

(4分)

 

26.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第一次国共合作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的高涨。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19年五四运动大事记(部分)

时间

大事

五月五、六日

北京总商会为学生被捕事召开紧急会议,决定以实力赞助学生

五月七日

上海举行国民大会。

天津、南京等城市群众也先后集会声援北京学生

五月二十日

北京、武汉等地商界议决抵制日货办法

六月五日

上海工人开始罢工,要求释放学生,罢免曹、章、陆。

各地工人纷纷响应

 

——————摘编自彭明《五四运动史》

材料二 1924年国民党的改组对孙中山重振声威大有帮助,可以统一所有的革命力量在孙中山的领导之下。

国民党重视并开展民众这动,也是在改组之后出现的新现象。

这一时期,中国民族主义与爱国主义时趋高涨,各界民众反帝爱国的积极行动越来越踊跃。

民众运动的开展,为北伐的酝酿与进行创造了十分有利的环境。

——————摘编自朱英《北伐之前的国民党与民众运动》

材料三 1924—1927年国共合作实际上是以“国民革命”为号召的民族革命。

这场革命的直接斗争目标就是所谓“打倒列强除军阀”,北伐战争即为这场革命最具体的实现手段。

北伐战争这一军事统一运动,从一个侧面清楚地反映出,中国社会民族主义观念广泛发酵,多数社会大众对国家统一运动明显抱以期待和欢迎的态度。

——————摘编自王建郎、黄充武主编《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民国卷)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五四运动的进程具有哪些特点?

(3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爱国民众积极参与五四运动的直接原因。

(2分)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改组国民党的政策举措。

(2分)据材料二,归纳国民党改组带来的积极作用。

(4分)

(3)据材料三,“这场革命”的实质任务是什么?

(2分)综合上述材料,请你谈谈推动近代中国走向民族复兴的主要因素。

(2分)

 

27.(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我们的方针是,一切民族、一切国家的长处都要学,政治、经济、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的一切真正好的东西都要学。

但是,必须有分析有批判地学,不能盲目地学,不能一切照抄,机械搬用。

他们的短处、缺点,当然不要学。

——————1956年毛泽东《论十大关系》

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从“看世界”的角度,拟一个具体的标题,进行阐述。

(要求:

标题明确,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二)选考题:

共15分。

请考生从28、29、30题中任选一题作答。

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记分。

28.【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1895年,户部奏请“各省挑精壮三成,其余老弱一概裁撤”。

之后,户部又奏请裁减勇营三成。

甲午战后到戊戌变法前,清政府编练的新式陆军有四支:

“定武军”(后改称“新建陆军”)“自强军”“武毅军”“湖北护军营”。

新军仿照德国陆军编制,按照德国的训练方法训练军队。

甲午战争后,清政府财政困难,大力发展工商实业,以增加税源。

1896年,清政府通仿各省设立商务局,1897年创立了中国第一家银行一—中国通商银行。

1896年,总理衙门议奏:

“兴学诚自强本计,请由各省督抚酌拟办法,或既就原有书院量加课程,或另建书院肆习专门。

”此后,各省创办了不少新式学堂。

1897年,经总理衙门议奏后开设经济特科和岁举专科,以满足国家对变法人才的需求。

1898年初,荣禄、高燮曾、胡燏棻分别奏请设立武备特科,所有武场一律改试枪炮。

——————摘编自陈长江《甲午战后至戊戌变法前清政府的改革》

(1)根据材料概括甲午战后至戊成变法前清政府改革的内容。

(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次改革与洋务运动的主要区别,并分析导致改革困难的原因。

(8分)

 

29.【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

材料1943年举行的开罗会议上,中美两国政府首脑就战后问题进行了一次广泛评尽的讨论,在许多问题上达成一致。

关于中国的国际地位,美方表示考望战后保持中国的大国地位,与美英苏共同担负维持和平的责任,中方欣然领诺。

关于对日本的军事管制,美国希望以中国为主,中方要求美国主持,中国派兵协助。

关于领土问题,中美双方同意,东北及台湾、澎湖列鸟归还中国;美方询问中国是否希望获得琉球群岛,中方提出由国际机构委托中美共管;美方提议由中国先行收回香港,然后宣布与九龙合称为全世界自由港,中方深以为然,但后为丘吉尔拒绝。

关于朝鲜和印度支那,中方提议让这些国家独立,美方表示同意。

此外,双方还讨论了日本天皇的地位、日本以实物进行赔偿、美国对华经济援助、军事合作等问题。

————————摘编自吴东之主编《中国外交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美双方就中国领土问题达成一致并写入《开罗宣言》的内容,说明其意义。

(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美政府首脑会晤所反映的美国战后东亚秩序构想。

(6分)

30.【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材料利玛窦(1552-1610年),出生于意大利马切拉塔城,在罗马学习法律,并加入耶稣会。

万历十年(1582年)来到广东肇庆传教。

1583年,建立第一所天主教堂。

他修改教规,默认中国人对祖先的崇拜,以《圣经》附会四书五经。

他在广东端州、韶州先后滞留15年,埋首钻研儒家经典,乃至过目不忘,令士子们大为惊讶,称他为“西儒利氏”。

在士大夫怂恿下,利玛窦从广东经江西到南京,万历二十八年十二月二十一日(1601年1月24日)到达北京,通过太监把《圣经》、圣像、十字架、自鸣钟(时钟)、《坤舆万国全图》送给明神宗……其教徒队伍迅速扩大,1603年500人,1608年2000人,其中包括了当时有名的开明人士徐光启、李之藻、杨廷筠、瞿太素。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概要》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利玛窦到中国传教并取得成功的主要原因。

(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利玛窦传教的历史贡献。

(6分)

 

昆明黄冈实验学校2018-2019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卷

高三历史答案

选择题:

1-5ABDCB6-10ACBBC11-15BBACA16-20BDACD20-24CCAB

非选择题

25、答案

(1)原因:

清廷,闭目塞听,以天朝上国自居;君主专制发展到了顶峰;儒家礼仪观念根深蒂固。

英国,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发展;自由、民主、平等等启蒙思想的洗礼;力求与中国实现平等外交。

影响:

清廷实行闭关自守政策;英国开拓中国市场的努力归于失败。

(2)变化:

由将外交视为临时性质工作到正式设置专掌外交事务的专门机构;由间接交往到直接交往;由维护等级制的朝贡外交到融入世界国家体系的近代外交。

评价:

客观上推动了中国外交的近代化,密切了中国与世界的联系。

是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产物,不可能摆脱不平等条约的束缚。

(言之成理即可)

26、答案

(1)特点:

青年学生揭开运动序幕;运动范围从北京扩展到全国;参与的社会阶层迅速扩大。

原因:

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

(2)举措:

重新解释三民主义;吸收共产党员加入国民党。

作用:

国民党的革命性增强,壮大了民主革命力量;促使民众反帝爱国运动高涨;推动国民革命运动走向高潮。

(3)任务:

实现国家统一;获得民族独立。

因素:

民族民主意识觉醒;民族凝聚力增强。

27、答案示例

标题:

中国先进分子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从“以俄为师”到“走自己的路”。

阐述:

20世纪20年代初期,中国先进分子学习苏俄的革命经验,新民主主义革命迅速崛起。

在苏俄和共产国际的帮助下,1921年成立中国共产党,1924年国共合作,1927年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但学习苏俄革命经验,不能一切照抄,机械搬用。

1927年照搬苏俄“城市中心”道路,先后举行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广州起义,攻打大城市遭到了惨败。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探索出了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井冈山道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才一步一步走向胜利。

总之,学习外国经验是必要的,可以少走弯路。

但不能一切照抄,机械搬用,只有结合国情加以创新,才能走向成功。

28、答案:

(1)内容:

裁撤旧军、编练新军;鼓励实业、设立商务局;兴办新式学堂、改革科举考试。

(2)区别:

突破了洋务运动单纯引进技术和培养人才的改革模式,由器物层面进入制度层面。

原因:

列强对中国利权的攫取;清政府财政危机;改革缺乏系统方案和长远目标。

(言之有理即可)

29、答案:

(1)内容:

日本窃取中国的领土,例如东北、台湾、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国。

意义:

中国对这些地区的领土主权得到国际公认;为战后中国处理台湾问题提供了国际法依据。

(2)支持中国的大国地位;中美合作;处置日本;防范日本军国主义再起;建立美国主导的战后东亚秩序。

30、答案:

(1)原因:

欧洲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兴起;传教与儒学相结合;士大夫的支持;利玛窦聪颖好学;传教与传播西方科技相结合。

(2)贡献:

传播了西方文艺复兴的自然科学;推动了儒学的发展,推动了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促进了中外文化的交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卡通动漫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