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年级数学《千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441480 上传时间:2023-01-24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0.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二年级数学《千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小学二年级数学《千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小学二年级数学《千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小学二年级数学《千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小学二年级数学《千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二年级数学《千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docx

《小学二年级数学《千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二年级数学《千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二年级数学《千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docx

小学二年级数学《千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

小学二年级数学《千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

小学二年级数学《千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特点主要体现在:

1、以情境入手,贯穿始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本节课以手拉手活动为线索,为学生提供了较广泛的素材。

在手拉手活动中,城市学生可以充分领略到农村的广阔和农民生活的变化,农村学生也可以感受到城市的繁荣与先进文化。

教学时,在运用多媒体课件的形式介绍农村学生来到城市看到的情景。

然后,在通过观察情景图,提出问题,借助学生已有的`计数单位和数位等知识,引导学生进行推理、想象。

2、有充分的时间数数,感知数,对学生数数进行方法指导。

让学生数数并不是说让学生自己随便数,教师在指导学生数的时候应当采用多种的方法,而这些方法在运用的时候也不是说一根一根数完就两根两根数,十根十根数完就一百根一百根数,什么时候要一根根数,什么时候要十根十根数,什么时候需要一百根一百根数,每一种方法数的时机,要达到什么目的,教师都要充分考虑到了,通过这样的数数不仅让学生学会了数数而且突破了难点。

通过教师这样细致的指导,学生不仅能数而且能有条理地数。

3、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出现的实际问题。

在本节课中,还重视了对解决问题的相关练习,利用多种形式的练习,让学生将数学与生活紧密的联系了起来,增强了学习数学的应用价值。

数学《长方体与正方体的认识》说课稿

数学《长方体与正方体的认识》说课稿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一说教材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长方体和正方体,这是学生比较深入地研究立体几何图形的开始。

几何知识具有很高的抽象性,而这节课又是学生初次较深入研究立体几何图形,因此,根据本节课的地位和以小学生形象思维为主,空间薄弱的特点我确定本节课的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使学生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长、宽、高。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初步看立体图形的能力。

并逐步形成空间观念。

情感目标;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

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棱、顶点的特征,认识其长、宽、高是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在于形成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概念,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四教学方法

针对几何知识教学的特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以及小学生形象思维为主空间观念薄弱的特点,我打算采用讲授法、观察发现法,以及分组讨论合作探究的形式,并运用多媒体教学,辅导教学,让学生在观察感知各种实物的基础上动手操作,比一比、量一量、做一做,利用这些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一系列有序活动培养学生动口、动手、动脑的能力,使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抽象概括能力逐步提高,教会学生学习。

本节课的内容属于几何知识中的概念教学,立体图形的教学必须在利用实物模型的直观活动中,通过分析、比较、综合、初步概括形体的特征,在此基础上抽象出图形,所以,我确定本次课的`教学过程为:

五教学过程

(一)从分类中引入

1、请看大屏幕,以4人组为单位,把大屏幕上的图片进行分类。

小组汇报。

要求:

你们是怎样分类的?

标准是什么?

[学习生活中的数学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

这要让学生从生活中接触过的物体图片,体验到数学于生活。

学生在分类时,有的按制作材料不同分类;有的按形状不同分类;有的按大小分类;有的按颜色分类……课中让学生知道数学课研究的是形状,大小,颜色和材料不是数学课研究的对象。

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

体验我们的数学学习和生活紧密相连。

]

2、仿照以长方体与非长方体为标准的组分类法,请大家把所有的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挑出来。

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长方体和正方体(出示课题)。

把另一堆放在一边。

(二)在观察讨论中了解长方体、正方体面的特点

1、拿一个长方体,让学生观察后,问:

它是什么图形?

长方体的面有什么特点?

学生观察后讨论特点,并说明你怎么证明?

汇报:

长方体有6个面,6个面都是长方形,相对的面大小相等。

例如证明相对的面大小相等:

(学生可能会有以下几种方法)

(1)可以通过度量长和宽算出面积。

(2)可以把一个面用剪刀剪下来与相对的面去比。

(3)也可以把一个面描在纸上,再用相对的面去比。

……

[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这里,让学生观察长方体面的特点后,验证自己的观察。

验证的方法是开放的,学生可以发挥想象力,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验证,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创造欲望得到满足。

]

2、在你们分出的长方体中,有没有特殊的类型。

学生汇报:

(1)有一个长方体有2个面是正方形,4个面是长方形,而且2个正方形大小相等,4个长方形大小也相等。

(2)有一个长方体的6个面都是正方形,这一类(我们把它们叫做正方体或立方体)是长方体的一种特殊情况。

(并让学生画集合图表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

(3)再让学生猜想一下,有没有一个长方体有4个面都是正方形,2个面是长方形的呢?

[从一般的长方体到特殊的长方体,理解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通过猜想,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

(三)在制作中了解长方体、正方体顶点和棱的特点

1、自学课本1-2页了解两个面相交的边叫做棱。

三条棱相交的点叫顶点。

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长、宽、高。

2、用小圆球(顶点)和4种不同长度(分别以A,B,C,D表示)的小棒(棱),制作长方体、正方体模型(如下图)。

3、出示小组合作制作要求:

(1)每组制作一个长方体和一个正方体;

(2)制作前先小组讨论填好材料单;

材料单

模型顶点棱

(小圆球)(小棒)

ABCD

长方体个条条条条

正方体个条条条条

(3)按材料单准备好材料;

(4)制作完成后,讨论棱和顶点有什么特点。

如果材料不够或有多余,请说明为什么?

4、小组活动。

5、汇报:

长方体是怎么准备材料的?

顶点有什么特点?

棱有什么特点?

正方体怎么准备材料?

顶点和棱各有什么特点?

[通过观察—讨论—准备材料—制作—汇报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体验研究数学问题的方法和过程。

学生在动手操作、合作交流中理解并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棱的特点。

同时,通过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让不同知识水平的学生在小组学习中进行互补、互学。

为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提供了空间和时间。

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

(四)在设计填写学生报告单中巩固

请大家按小组设计一张学习的报告单来小结今天学习的内容。

[课堂小结用实验报告的形式让学生自己设计学习的报告单,并根据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填写,在填写报告中理解知识和反省自已学习的策略和方法。

]

(五)课外延伸中深化

1、找一个火柴盒和魔方,分别量出它们的长、宽、高。

2、用硬纸板做一个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模型,比较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课外实践操作,把数学学习从课堂延伸到课外,进一步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紧密相关。

]

本课为学生提供具体的实践活动,创设引导学生探索、操作和思考的情景。

整节课大部分时间学生都在动手实践,有独立探究,有合作交流;有猜想,有验证;有观察,有分析,有想象,有解决问题的策略。

力求让学生在尽可能大的活动空间中切实体验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数学对解决实际问题是有用的。

《小数的初步认识》的三年级数学教学反思

关于《小数的初步认识》的三年级数学教学反思

总之,同样的教学内容,在不同的课堂中,呈现出不同的状态。

关键在于教师处理教材时,对教材文本价值的不同把握。

需要教师从学生的现实认知经验出发,做到既尊重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

教师只有对教材文本理解正确了、透彻了,才能充分发挥教师本身的作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才能自如地用运各种教学方法,驾御课堂上千变万化的各种情况。

《小数的初步认识》这部分内容是通过借助“元、米”为单位的小数作平台,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初步认识小数。

对第一次接触小数的学生,相对来讲就会有一定的难度和学习的负担。

为了能缓解降低难度,我努力遵循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以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心理为基础,营造和谐课堂,活化教学内容,合理设计教学过程,较好的完成了这一节的教学活动。

课后又做如下反思:

首先,我个人认为在以下几方面把握的比较好。

1.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基础,促进知识经验的迁移。

小数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基础就是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

发挥多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创设较为丰富的,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情景,让学生在熟悉的情景(逛超市)中,感悟小数的含义,体会数学回归生活,让每一个知识点都充满生活的气息。

又如找身边的小数,得出要研究的素材,导入下一环节的`教学。

2.教学能面向全体学生,营造和谐课堂氛围

整节课我努力创设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设计试读小数、量彩带、找身边的小数、猜谜语等环节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玩中学知识。

3、巧用课堂中出现的生成资源,实现知识经验的迁移。

这节课总体来说按照我的意图完成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但由于我教学经验不足,对教材的挖掘不够深刻,所以在教学中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主要有下面几个方面:

1.在出示商品价格时,应多出现一些一位小数和两位小数的例子。

2.应先教学小数的读法,再介绍小数各部分的名称,这样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

在教学小数的读法时,没有注意到读法的梳理以及强调两位小数的读法。

3.忽略了小数写法的教学,如果用汉字的形式呈现出来,效果会更好。

4.小数的含义是本节课的重点,而我讲解这部分内容时速度太快,学生理解不透彻。

在总结十分之几的分数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的分数可以用两位小数来表示。

没有反过来再强调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的分数,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的分数。

6.语言表达方面欠缺,语言要优美要有亮点。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2,认识毫升|苏教版

(2)

学习内容:

认识毫升学习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的观察、操作中感受毫升,联系实际初步形成1毫升的容量观念。

掌握升和毫升的进率,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2.能估计一些常见容器的容量,培养估计意识和初步的估计能力。

3.使学生联系实际感受毫升在日常生活里的应用,能积极参与操作、实验等学习活动,能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重难点:

正确感知毫升以及升和毫升的关系。

教学准备:

滴管、量桶、水等。

活动过程:

一、激发活动兴趣1.谈话:

上节课老师和大家认识了一位新朋友,它是谁?

(升)你能来介绍一下升吗?

学生自由回答2.提问:

昨天老师让大家去超市调查了一些用升作单位的容器的容量,你能和大家分享下吗?

3.课件出示实物,这些事老师调查到的一些容器的容量,说说他们容量分别是多少?

可是老师在调查的时候发现有些容器,他们的容量单位不是升,比如说风油精的瓶子,花露水,墨水提问:

和屏幕上这些。

容器的容量相比,它们有什么不同?

(这些容器的容量较小)用升做它们的容量单位合适吗?

4.揭题:

这节可我们就来认识一个新的容量单位——毫升。

二、实施活动过程学生活动方案教师导学预案活动一:

认识毫升1.自主读一读:

观察图片,自读资料,认识容量单位。

2.合作说一说:

从图片、资料中,你获取了哪些有关容量的信息?

3.汇报小组汇报,说说获取了哪些有关容量的信息。

关于容量单位,你最想了解什么?

活动二:

感知1毫升1、自主先学观察10毫升口服液容量,再猜一猜1毫升液体有多少,在口服液上比划一下?

并说说自己的想法。

2、合作交流学生实验操作。

试着抽取1毫升的水,仔细观察,说说对于1毫升水你有什么新的想法?

慢慢滴入手中,摸一摸,掂一掂,你觉得1毫升水多吗?

换一个同学,也抽取1毫升水,将它1滴1滴滴到你的手中,数一数,1毫升水大约有几滴?

3、汇报展示每组代表发言。

4.提升刚刚我们研究了1毫升水有多少,那和我们昨天学习的1升水相比,怎么样?

(引导学生体会1毫升水比1升水少得多)估一估指定物体的容量展示实物物(吸管中的液体,口服液,墨水瓶,椰子汁,饮料瓶)让学生说说下列容器的容量大约是多少毫升?

并说说这样估计有什么依据。

活动三:

体验更大的毫升数及升与毫升的进率1.操作量出100毫升液体?

仔细观察,100毫升到什么位置?

取另一个量杯,量取200毫升液体,与100毫升液体的量杯进行对比,说说感受。

量取300毫升,400毫升,500毫升的液体进行观察,说说自己的感受。

把两个500毫升的水倒入一个1升的大量杯里,你发现了什么?

2.汇报学生汇报操作结论以及自己发现板书(1升=1000毫升)3.拓展完成“练一练“第3题,学生独立完成填空,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把500毫升的饮料倒入同样大小的纸杯,猜一猜能倒满几杯,先猜后倒。

计算纸杯容量的大小。

出示一瓶100毫升的饮料,请一位学生喝一喝,并请学生看看他喝了几口,算一算,一口大约喝了多少毫升?

让学生说出思考过程提问:

从这些图片里,你了解到什么?

你能来说说看它们的容量分别是多少吗?

一边观察,一边感受它们容量的多少。

让学生在观察中初步感受:

计量比较少的液体,常用“毫升”作单位。

预计学生提问:

1毫升水有多少?

升与毫升有什么关系?

课前给每个小组准备一个针管,观察一下,针管的容量是多少(1毫升)也就是说我们用这个针管抽取杯中的水,当黑色的橡皮到达这个刻度的时候,就说明里面正好有1毫升的水。

教师巡视学生操作示范操作。

三、检测活动效果1、练一练第一题指名说一说2、在括号里填上“升”或“亳升”。

一桶油2.5()一瓶果汁330()一瓶眼药水4()一脸盆水6()一桶纯净水19()一汤勺水10()3、练习一第4题学生说一说,指名回答4、练习一第6题学生独立完成,全班校对了解正确率四、拓展活动时空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跟大伙交流交流。

五、板书设计认识毫升毫升ml1升=1000毫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建筑土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