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j.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441458 上传时间:2023-01-24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27.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j.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j.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j.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j.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j.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j.docx

《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j.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j.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j.docx

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答案和解析j

山东省济南市济阳区垛石镇中学【最新】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列变化中,前者属于物理变化,后者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牛奶变酸、水利发电B.干冰升华、钢铁生锈

C.酒精挥发、蜡烛熔化D.光合作用、木炭燃烧

2.下列现象的解释中,不正确的是()

A.氢气和液氢都可做燃料——相同物质的分子,其化学性质相同

B.水在固态时不能流动——分子间作用力大

C.水烧开后易把壶盖冲起——温度升高,分子变大

D.用水银温度计测量体温——温度升高,原子间隔变大

3.某学生用托盘天平称量2.5克药品时,发现指针向右偏转,此时应该(  )

A.加砝码B.加药品

C.减少药品D.调节左右螺母

4.下列关于分子和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在化学反应中不可以再分,所以原子是最小的粒子

B.决定原子质量大小的主要是质子和电子

C.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分子一定比原子大

D.由于原子的质量很小,使用不方便,所以采用相对原子质量

5.水分子分解的微观过程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B.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

C.该反应是分解反应

D.在化学反应前后,分子和原子的种类都不变

6.某粒子结构示意图为

,则该粒子

A.一定是稀有气体原子B.一定是阳离子

C.一定是阴离子D.以上三种都可能

7.下列各组物质中,都是由分子构成的是

A.水、氢气B.铁、氧气C.氯化钠、铜D.氯化钠、水

8.正确的实验操作对实验结果、人身安全非常重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点燃酒精灯B.

滴加液体C.

加热液体D.

读取液体体积

9.某同学用量筒量取液体,先仰视读数为19ml,倒出一些液体后,俯视读数11ml。

则该同学倒出的液体体积一定()

A.等于8mLB.小于8mLC.大于8mLD.无法确定

10.复印材料时,经常能闻到一股特殊的气味,这种气味就是臭氧(O3)的气味。

氧气在放电条件下可以转化为臭氧。

下列与此相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该变化是物理变化B.该变化是化学变化

C.臭氧与氧气是同一种物质D.臭氧与氧气性质完全相同

11.下列化学反应中既不是化合反应也不是分解反应的是     ()

A.镁+氧气

氧化镁B.氢气+氯气

氯化氢

C.碳酸氢铵

氨气+二氧化碳+水D.锌+硫酸

硫酸锌+氢气

12.用分子的相关知识解释下列生活中的现象,其中错误的是()

A.“酒香不怕巷子深”,说明分子在不停运动

B.热胀冷缩,说明分子的大小随温度升降而改变

C.10mL酒精和10mL水混合后体积小于20mL,说明分子间有空隙

D.湿衣服在夏天比冬天容易晾干,说明分子的运动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加快

13.下列物质的用途,所利用的性质与另外三种有根本区别的是()

A.氢气用于填充气球B.镁粉用做烟花和照明弹

C.干冰用于人工降雨D.铜丝用做电线

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核都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

B.原子不显电性,是因为原子中不存在带电的粒子

C.水通电产生氢气和氧气,说明水中含有氢分子和氧分子

D.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分子、原子、离子

15.要使某固体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一定可行的方法是(  )

A.升高温度B.降低温度C.增加溶质D.增大压强

16.名称中有“水”字的物质可能是溶液,下列有“水”字的物质属于溶液的是()

A.食盐水B.油水C.泥水D.蒸馏水

17.下列洗涤方式应用乳化作用的是()

A.用汽油除去衣服上的油污

B.用水洗去盘子中的水果渣

C.用洗洁精清洗餐具上的油污

D.用盐酸清洗水壶的水垢

18.配制150g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氯化钠溶液,下列操作会导致所配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大的是()

A.称量时药品和砝码放反了

B.称取的氯化钠中含有杂质

C.量取溶剂时,俯视量筒读数

D.把配制好的溶液倒入试剂瓶时有部分溅出

19.对“16%的硝酸钾溶液”含义的解释错误的是

A.100g水中溶解了16g硝酸钾

B.100g硝酸钾溶液溶解有16g硝酸钾

C.将16g硝酸钾溶解于84g水中所得的溶液

D.将硝酸钾与水按4:

21的质量比配成的溶液

20.现有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若使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增加一倍,下列操作中,能实现这一目标的是()

A.加入10g氯化钠

B.加入50g水

C.蒸发掉50g水

D.加入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

二、实验题

21.如图是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NaCl溶液的实验操作示意图:

(1)用图中序号表示配制溶液的正确操作顺序___________________;

(2)称量NaCl时,天平平衡后的状态如图⑤所示,游码标尺示位置见图,则称取的NaC1质量为____________________g。

(3)NaCl称量完毕放回砝码时,发现10g的砝码有缺损,若其他操作步骤正确,则所配制溶液的质量分数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0%。

三、填空题

22.水是人及一切生物生存所必需的,我们应该了解有关水的一些知识。

(1)根据如图电解水的简易装置回答问题:

①与A极相连的试管中产生的气体a是_________;检验方法是________

②写出水通电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_________;这个反应证明水是由________组成的。

③水电解的过程中,发生变化的微粒是_________,不发生变化的微粒是________由此证明分子与原子的本质区别是_________。

(2)硬水给生活和生产带来很多麻烦,生活中常如何区分硬水与软水__________

四、科学探究题

23.小明同学对“木炭燃烧和木片燃烧及其现象有什么不同”进行了探究:

在火焰上方分别罩一个冷而干燥的小烧杯,发现红热木炭上方罩的烧杯壁上没有水雾,将烧杯倒转过来,迅速向烧杯内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木炭燃烧生成__________。

而罩在木片火焰上方的烧杯内有水雾产生,倒转过来,向烧杯内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木片燃烧产生了___________。

由此得出的结论是:

木片和木炭的成分__________(填“相同”或“不相同”)

五、计算题

24.分别对90g10%的氯化钠溶液进行如下操作,请计算出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1)加入10g水。

(2)加入10g氯化钠,完全溶解。

(3)加入10g20%的氯化钠溶液。

参考答案

1.B

【解析】

A、牛奶变酸有新物质酸性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水力发电是通过水的流动做功发电,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错误;

B、干冰升华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钢铁生锈过程中有新物质铁锈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正确;

C、酒精挥发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蜡烛熔化只是状态发生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错误;

D、光合作用是指植物吸入二氧化碳和水,释放出氧气和有机物,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错误。

故选B。

点睛:

搞清楚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解答本类习题的关键。

判断的标准是看在变化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

一般地,物理变化有物质的固、液、气三态变化和物质形状的变化。

2.C

【详解】

A、氢气和液氢都由氢分子构成,可做燃料是因为相同物质的分子,其化学性质相同,A正确。

B、水在固态时不能流动,是因为分子间作用力大,B正确。

C、水烧开后易把壶盖冲起,温度升高,分子间隔变大,C错误。

D、用水银温度计测量体温,温度升高,原子间隔变大,D正确。

故选:

C。

3.B

【解析】

试题分析:

称量一定质量的物质时,要将砝码和游码固定好,通过增减药品来使天平平衡,称量时指针向右偏转,则说明药品的质量不足2.5g,故要通过增加药品来使天平平衡;

考点:

托盘天平的使用;

点评:

托盘天平的使用:

在使用托盘天平时,首先要进行调零,然后按照“左物右码”进行操作,但要注意的是:

如果称量未知质量的物质时,要通过增减砝码使天平平衡,而称量定量物质时,要通过增减药品使天平平衡。

但如果砝码和游码颠倒时,则称量的物质的质量=砝码-游码。

4.D

【详解】

A、在化学变化中原子不可以再分,所以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微粒,故A错误;

B、电子质量可以忽略不记,所以原子的质量近似地等于质子和中子的质量和,故B错误;

C、分子不一定比原子大,故C错误;

D、由于原子的质量数值很小,使用不方便,所以采用相对原子质量,故D正确。

故选D。

5.D

【详解】

A、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成原子,原子不再分,所以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选项正确;

B、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成原子,原子不再分,选项正确;

C、由图可知,反应物是水,生成物是氢气与氧气,符合分解反应的特点,属于分解反应,选项正确;

D、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构成新分子,所以在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发生改变,而原子的种类都不变,选项错误,故选D。

6.D

【详解】

当x=2+8时,该粒子是原子;当x<2+8时,该粒子是阴离子;当x>2+8时,该粒子是阳离子。

故选D。

7.A

【详解】

A、水、氢气,这两种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故A正确;

B、铁由铁原子直接构成、氧气由氧气分子构成,则“铁、氧气”不都是由分子构成的,故B错误;

C、“氯化钠、铜”不是由分子构成的,前者由离子构成,后者由原子构成,故C错误;

D、“氯化钠、水”不都是由分子构成的,前者由离子构成,故D错误。

故选A。

8.D

【详解】

A、酒精灯点燃时必须用火柴点燃,不能用酒精灯引燃,故A错误;

B、胶头滴管在使用时要悬垂在试管上方,不能与试管接触,也不能伸入试管内,故B错误;

C、给试管内液体加热时,试管内液体量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该试管内液体量超过了一半了,故C错误;

D、用量筒量取液体时,视线要与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故D正确。

故选D。

9.C

【详解】

仰视读数结果偏小,开始液体体积多于19mL;俯视读数结果偏大,故倒出一些液体后,液体体积少于11mL,所以实际倒出液体的体积大于8mL,选C。

10.B

【详解】

A、氧气在放电下转换为臭氧,从题中所给信息“臭氧有特殊的气味”知臭氧和氧气不是一种物质,所以该反应是化学变化,故A错误;

B、由A知,该反应是化学变化,故B正确;

C、根据A分析知氧气与臭氧不是同一种物质,所以C错误;

D、二者不是同一钟物质,由于其分子结构不同,所以性质不会相同,所以D错误。

故选B。

11.D

【详解】

A、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点,属于化合反应,不符合题意;

B、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点,属于化合反应,不符合题意;

C、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点,属于分解反应,不符合题意;

D、该反应的反应物有两种,生成物也有两种,既不是化合反应,也不是分解反应,符合题意。

故选D。

12.B

【解析】

A“酒香不怕巷子深”,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酒精分子运动到空气中,被人们嗅到,故此项说法正确;

B、热胀冷缩,是因为分子的间隔随温度改变而改变,分子本身大小不变,解释错误;

C、10mL酒精和10mL水混合体积小于20mL,说明分子之间有空隙,酒精分子和水分子进入彼此的空隙中去了,解释正确;

D、湿衣服在夏天比冬天容易晾干,说明分子的运动随温度升高而加快,解释正确;

故选B

13.B

【详解】

A、氢气用于填充气是因为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便能表现出来,利用的是其物理性质;

B、镁粉用作烟花和照明弹是因为镁具有可燃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利用的是其化学性质;

C、干冰用于人工降雨,是利用固体CO2升华吸热,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便能表现出来,利用的是其物理性质;

D、铜用作导线是利用了铜具有良好的导电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便能表现出来,利用的是其物理性质;

故选B。

【点睛】

14.D

【详解】

A、氢原子的原子核中只有1个质子,没有中子,选项错误;

B、原子不显电性是因为原子核内的质子所带电荷总数与核外电子所带电荷总数相同,电性相反,而不是原子中不存在带点的粒子,选项错误;

C、氢气由氢元素组成,氧气由氧元素组成,元素的种类在化学反应前面不变,水通电产生氢气和氧气,说明水中含有氢元素和氧元素,选项错误;

D、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分子、原子、离子,选项正确,故选D。

15.C

【分析】

继续加入该溶质或蒸发掉多余的溶剂都可以使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

【详解】

A、对于溶解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的物质,升高温度,会使不饱和溶液仍不饱和;对于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的物质,升高温度可使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不一定可行,故A不正确;

B、对于溶解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的物质,降低温度,会使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对于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增大的物质,降低温度不饱和溶液仍不饱和,不一定可行,故B不正确;

C、向不饱和溶液中增加溶质,不饱和溶液继续溶解溶质而变成饱和溶液,一定可行,故C正确;

D、增大压强,固体物质的溶解度不受压强影响,增大压强时不饱和溶液仍为不饱和溶液,一定不行,故D不正确。

故选C。

【点睛】

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水中,还能继续溶解某溶质的溶液称为该溶质的不饱和溶液;不能继续溶解该溶质的溶液称为该溶质的饱和溶液。

16.A

【分析】

溶液是指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详解】

A.食盐水属于溶液,正确;

B.油水不属于溶液,错误;

C.泥水不属于溶液,错误;

D.蒸馏水不属于溶液,错误;

故选A。

17.C

【详解】

A.用汽油除去衣服上的油污,利用溶解原理;

B.用水洗去盘子中的水果渣,利用溶解原理;

C.用洗洁精清洗餐具上的油污,利用乳化原理;

D.用盐酸清洗水壶的水垢,盐酸和水垢反应,生成可溶物,利用化学反应原理。

【点睛】

溶解和乳化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溶解是一种扩散过程,乳化是把大液滴分散成小液滴的过程。

18.C

【详解】

A、称量时药品和砝码放反了,称得固体质量可能偏小,所配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小,故A错误;

B、称取的氯化钠中含有杂质,氯化钠的质量少了,溶质质量分数将偏小,故B错误;

C、量取溶剂时,俯视量筒读数,看到的读数偏大,但量取的液体实际体积偏小,所以溶剂少了,溶质质量分数就偏大,故C正确;

D、配制好的溶液倒入试剂瓶时有部分溅出,溶质质量分数是不变的,因为溶液是均一的,故D错误。

故选C。

【点睛】

只要是称得的溶质质量偏大,或量取的液体体积偏小都能导致结果偏大。

19.A

【详解】

A、16%的硝酸钾溶液”含义是100g的硝酸钾溶液中含有16g的硝酸钾,故错误;

B、16%的硝酸钾溶液”含义是100g的硝酸钾溶液中含有16g的硝酸钾,故正确;

C、16%的硝酸钾溶液”含义是100g的硝酸钾溶液中含有16g的硝酸钾,故100g的溶液中含有16g的硝酸钾,84g的水,故正确。

D、100g的硝酸钾中硝酸钾与水的比为:

16:

84=4:

21,故正确。

故选A。

20.C

【详解】

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食盐溶液中溶质质量为100g×10%=10g,水的质量为100g-10g=90g;

A、加入10g食盐后质量分数=

g≈18.2%;故选项错误;

B、蒸发45g水后质量分数=

≈22.2%;故选项错误;

C、蒸发50g水后质量分数=

=20%;故选项正确;

D、加入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食盐溶液后的质量分数=

=10%;故选项错误;

故选:

C。

21.②⑤①④③18.2小于

【详解】

(1)根据用固体溶质氯化钠配制溶液的步骤:

计算-称量-溶解,先取氯化钠进行称取,倒入烧杯;然后量取水,倒入盛氯化钠的烧杯中;最后进行溶解,故顺序为②⑤①④③;

(2)砝码的质量为10g+5g=15g,游码的质量为3.2g,所称取氯化钠的质量=15g+3.2g=18.2g;

(3)砝码质量因码缺损了一个小角而变小,故称得的氯化钠质量小于实际所需的质量,导致所配制溶液质量分数小于10%。

【点睛】

砝码与游码的质量和为所称氯化钠的质量,游码读数时应以游码左侧数值为准。

22.氢气把点燃的木条靠近该气体,若能燃烧且发出淡蓝色火焰,则为氢气水

氢气+氧气氢元素和氧元素水分子氢原子和氧原子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取等量的两种水,加入肥皂水振荡,产生泡沫多的为软水,泡沫少的为硬水

【详解】

(1)电解水正极产生气体少是氧气,负极产生气体多是氢气,气体多,故是氢气,检验方法把点燃的木条靠近该气体,若能燃烧且发出淡蓝色火焰,则为氢气,故填:

氢气;把点燃的木条靠近该气体,若能燃烧且发出淡蓝色火焰,则为氢气。

(2)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文字表达式水

氢气+氧气,这个反应证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故填:

氢元素和氧元素。

(3)水电解的过程中,发生变化的微粒是水分子,不发生变化的微粒是氢原子和氧原子,由此证明分子与原子的本质区别是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故填:

水分子;氢原子和氧原子;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4)生活中用肥皂水区分硬水和软水,取等量的两种水,加入肥皂水振荡,产生泡沫多的为软水,泡沫少的为硬水,故填:

取等量的两种水,加入肥皂水振荡,产生泡沫多的为软水,泡沫少的为硬水。

23.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水蒸气不相同

【详解】

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在火焰上方分别罩一个冷而干燥的小烧杯,红热木炭上方罩的烧杯壁上没有水雾,将烧杯倒转过来,迅速向烧杯内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木炭燃烧没有生成水,而生成了二氧化碳;

罩在木片火焰上方的烧杯内有水雾产生,倒转过来,向烧杯内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木片燃烧既产生了水,又产生了二氧化碳;

由此说明木炭中不含氢元素,而木片中含有氢元素,二者的成分不同。

24.90g10%的氯化钠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为:

90g

10%=9g

(1)加入10g的水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9%;

答:

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9%

(2)加入10g氯化钠,完全溶解,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19%;

答:

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9%

(3)加入10g20%的氯化钠溶液,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11%。

答:

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1%

【详解】

见答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