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活动课堂教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441198 上传时间:2023-01-24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3.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数学活动课堂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三年级数学活动课堂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三年级数学活动课堂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三年级数学活动课堂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三年级数学活动课堂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三年级数学活动课堂教案.docx

《三年级数学活动课堂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数学活动课堂教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三年级数学活动课堂教案.docx

三年级数学活动课堂教案

三年级数学活动课堂教案

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将数学概念通过简明易懂的方式教授给学生,帮助学生了解基础的概念,清楚概念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一个良好的数学习惯。

今天我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三年级数学活动课堂教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三年级数学活动课堂教案1

《认识周长》: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周长的含义。

2、使学生通过围、量、算等具体的活动,自主探索测量、计算周长的方法。

3、使学生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数学思考,享受学习的快乐。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受周长

1、剪一剪。

谈话: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非常可爱的卡通头像图片(电脑演示:

三幅卡通头像图片),认识它们吗?

在三幅卡通头像图片中,你最喜欢谁就把它从纸上剪下来,看谁剪得又快又好!

学生拿出图片,剪出自己最喜欢的一个卡通头像。

2、说一说。

讨论:

你是怎样剪的?

(沿着头像的边剪的)学生互相评价剪出的作品,体会头像的边的意思。

小结:

沿着头像的边剪,就是沿着头像四周的边线剪。

你能指一指你剪出的头像四周的边线吗?

(先指名指一指,再在同桌间互相指一指)

揭示:

头像四周边线的长就是头像的周长。

(板书:

认识周长)

二、提供实例,认识周长

1、教学例题。

出示游泳池图:

这是一幅儿童游泳池图,你能指出它四周的边线吗?

指出:

游泳池图池口黑色边线的长就是池口的周长。

出示树叶图:

你能指出树叶四周的边线吗?

指出:

这片树叶四周边线的长就是树叶的周长。

2、练一练。

(1)想想做做第1题。

提问:

你还能指出我们身边一些物体某一个面四周的边线吗?

学生可能指出数学书的封面、文具盒的上面、黑板面、课桌面等一些熟悉的物体的面的边线,并说一说它们的周长分别指什么。

(2)想想做做第2题。

出示题目。

谈话:

你能描出这些图形的边线吗?

请同学们拿出水彩笔,在书上第62页第2题上描一描。

用实物展示台展示学生的作业,互相评价。

提问:

我们描出的每个图形的边线的长就是它们的什么?

三、引导探究,测量周长

1、自主探究。

谈话:

我们已经认识了周长,怎样测量物体的面或平面图形的周长呢?

请同学们看这三件物品。

(出示长方形的名片、五角星纸片和1元的硬币)先在小组里讨论怎样测量它们的面的周长?

你能想到哪些好方法?

学生可能想到量、围、滚等不同的方法。

组织活动:

下面请同学们拿出这三件物品,小组分工合作,用你认为合适的方法,分别量出它们的面的周长。

学生按要求测量长方形名片、五角星纸片和1元硬币面的周长,教师参与学生的活动。

2、反馈。

提问:

哪个小组的同学来汇报一下,你是怎样测量长方形名片的周长的?

可能出现以下几种方法:

(1)量出四条边的长,再相加;

(2)量出名片的长和宽,再计算;

(3)用一根细线沿名片的边线围一周,再量细线的长;

(4)把名片沿直尺的边翻动一周。

比较:

大家用不同的方法得出了名片的周长,在这些方法中,你比较喜欢哪一种方法?

为什么?

提问:

你是怎样测量五角星纸片的周长的?

有不同的方法吗?

再问:

你认为测量五角星的周长,用什么方法比较合适?

(量出其中一条边的长,再用这条边长乘10)

提问:

你是怎样测量1元硬币的周长的?

(学生可能会用围或滚的方法测量1元硬币的周长)

追问:

为什么不能直接量出1元硬币的周长,而要用围或滚的方法呢?

3、小结。

提问:

你学到了哪些测量周长的好方法?

在测量周长的活动中你有什么发现?

谈话:

看来测量周长要根据物体形状的不同,灵活地选用合适的方法,才能达到的效果。

4、教学试一试。

出示题目。

提问:

你有办法知道下面每个图形的周长吗?

自己先试一试。

反馈:

你是怎样知道的?

把你的方法和同学进行交流。

5、想想做做第4题。

出示题目。

提问:

你能用不同的方法算出下面每个图形的周长吗?

(学生抢答,并说说是怎样计算的)

6、想想做做第5题。

出示题目。

让学生独立完成,再交流不同的算法,并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四、拓展延伸,提升认识

谈话:

请同学们拿出这样的一片树叶,你有办法量出这片树叶的周长吗?

(在讨论不同方法的基础上,明确用围的方法测量树叶的周长)

谈话:

请同桌同学合作,用围的方法测量这片树叶的周长。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

反馈测量的结果,并说一说测量时要注意些什么。

课件演示:

用细线沿树叶的一周围一圈,最后展开细线,量出树叶的周长。

五、课堂总结

提问:

今天我们共同认识了周长,你有收获吗?

如果用一句话表达你对周长的认识,你想说些什么?

谈话:

认识了周长,你能用今天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哪些问题呢?

其实,周长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是极为广泛的,你发现了吗?

欣赏短片:

周长在生活中的应用。

谈话:

只要我们做个有心人,学会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就一定会发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

三年级数学活动课堂教案2

【教学内容】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52-53页例3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自学,引导学生知道24时计时法,初步了解24时计时法在邮电、交通、广播等部门的应用;会有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理解时间与时刻的区别。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演绎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

【教学难点】时间与时刻的区别。

【教学准备】多媒体,计时卡片。

【教学流程】

一、情境导入(5分)

1、康夫一家和小婧一家寒假到中国北京旅游。

前一晚通了电话:

康夫一家买了第二天8时的飞机票,约小婧一家在飞机场等。

可是第二天一早小婧一家在机场等了很久康夫一家没到,你们猜猜是怎么回事?

(康夫买的是晚上8时的飞机票)

2、一天中还有不同的8时吗?

生活中怎么来区分两个不同8时而不造成误会呢?

3、我们平时用的12时计时法,还有别的表示方法吗?

二、自主学习(10分)

1、学生自主学习教材52页

2、组内交流:

下午5时用24时计时法表示是几时?

3、尝试训练:

(教科书53页做一做)

连一连:

晚上睡觉  吃午饭  放学啦

15:

30  12:

00  21:

00

4、学生汇报。

5、教师强调总结:

在一日(天)里,钟表上时针正好走两圈,共24小时。

所以,经常采用从0时到24时的计时法,通常叫做24时计时法。

6、学生自主学习教材53页例3

我们是下午2时40分从北京出发的,列车17时45分正点到达石家庄站。

坐火车从北京到石家庄要用多长时间?

7、小组交流:

可以有几种计算方法?

8、学生汇报。

9、尝试训练:

春蕾画展每天的开放时间是8:

00——-17:

00。

这个画展每天展出多长时间?

10、教师总结强调:

可以用数一数的方法,当然把问题里面的时间都换成24时表示法之后,还可以用计算的方法比较简单。

三、自主练习(8分)

1、师:

通过刚才的自学,同学们已经掌握24时计时法的有关知识,下面,我们进行自主练习。

普通计时法

24时计时法

普通计时法

24时计时法

普通计时法

24时计时法

7:

00

15:

40

夜间12时

23:

00

下午2时10分

8:

20

中午12时30分

上午8时

21:

10

上午11时35分

15:

00

晚上10时

四、当堂检测(13分)

师:

同学们,我们再接再厉,用的成绩来结束今天的学习,好吗?

那下面我们进行课堂检测,看谁完成的又快又正确!

完成好的同学还是有红旗奖励哦!

五、评价总结(4分)

1、教师面批3人左右,然后小组内交流答案,自批,统计正确率;

2、小组汇报完成情况。

3、教师总结错题的类型,再次精讲。

4、学生谈收获和自我评价。

三年级数学活动课堂教案3

教学目标:

1、在摸球活动中经历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过程,会选用合适的方法记录实验结果,认识条形图,初步感受条形图在表达数据中的作用。

2、通过实验,从中体会某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能对某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做出简单判断,并做出适当的解释。

3、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意识,初步感受动手实验是获得科学结论的一种有效方法,发展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与能力。

教学准备:

教师:

红球、黄球若干个,透明和不透明口袋,课件。

学生:

质地一样的红球、黄球各3个,四个面上写有1、一个面上写有2、一个面上写有3的小正方体一个,4枝红铅笔和4枝蓝铅笔(也可用小棒替代)。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活动要求

师:

同学们,在很多游戏之中也会藏着许多的数学奥妙,谁来介绍一下?

(设计意图:

谈游戏引入课题,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关注生活,并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的游戏活动中体验到的等可能性。

师:

今天我们继续来玩摸球游戏好吗?

请同学们再袋子里装1个红球,3个黄球。

如果我们闭上眼睛,任意摸一个球,可能是什么颜色的球?

生:

可能摸出红球,有可能摸出黄球,一共有这两种可能。

二、实验操作,初步感受可能性有大有小

1、预测

师:

在摸球之前,我们先估计一下,在这种袋子里每次任意摸一个球,摸出后把球再放回口袋里,一共摸10次。

摸到哪种球的次数可能多一些呢?

学生猜测,并与同桌交流

2、实验

师:

你估计的有没有道理呢,我们一起把这个实验做完。

⑴提出实验要求:

袋子里放3个黄球和1个红球,坐在左边的同学负责摸球,先搅动一下再闭上眼睛摸1个;坐右边的同学从书上第92页选一种方法作好实验记录,一共摸10次。

完成后,再依照刚才的实验,同桌互换角色,选择另一种记录方法作好记录。

⑵学生操作,并用不同的记录方法作记录。

⑶四人一小组交流摸球情况。

3、分析

在四人一小组里讨论以下问题:

⑴统计的结果和你的猜测差不多吗?

⑵你发现了什么?

⑶你喜欢用哪种方法记录?

并说说理由。

讨论得出:

⑴涂一个方块作记录后数一数,而涂成条形图不用数,只要看旁边的数就好了,因此涂成条形图的记录方法比较好。

⑵因为袋中黄球有3个,红球只有1个,所以每次摸到黄球的可能性大,而摸到红球的可能性小。

所以摸到黄球的次数多一些,摸到红球的次数少一些。

说明在这种情况下,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

(设计意图:

让学生经历猜测实验记录数据分析数据作出判断的过程,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空间,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游戏中获得愉快的数学体验,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

三、再次实践,加深理解

1、做想想做做第1题

⑴认真读题,明确题目要求。

⑵进行抛小正方体的实验,同桌作好记录,然后角色互换。

⑶讨论交流:

在条形图里你发现了什么?

你能解释一下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吗?

(设计意图:

在多样的游戏活动中使学生再次体验可能性的大小。

2、做想想做做第2题。

⑴认真读题,明确题目要求。

⑵同桌讨论;根据题目中两个不同的要求,各应该怎样装铅笔。

⑶在班内交流先后不同的装法,并说说为什么这样装。

四、返回生活,内化提高

1、师:

苏果超市,发了1000张奖券,其中设:

一等奖:

1名

二等奖:

10名

三等奖:

50名

如果我们班的同学去抽奖,大家预测一下得奖的可能性大不大?

如果得奖,得到哪种奖项的可能性大?

哪种奖项的可能性小?

为什么?

2、问:

联系身边的生活想一想,哪些地方要用到可能性大小的预测?

(设计意图:

联系现实生活交流,进一步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思想方法看生活的意识和能力,同时深化对可能性的认识。

五、全课总结

师:

回家后把今天所学的知识讲给爸爸妈妈听,看看生活中还有哪些事情发生的可能性大一些,哪些事情发生的可能性小一些,下节课我们继续交流,比比谁讲得多,讲得好!

(设计意图:

让学生把今天学习的知识说给爸爸妈妈听,不仅给学生提供表现自我的机会,也较好地巩固新知识。

让学生调查预测可能性大小的运用,能使学生再一次体会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让学生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三年级数学活动课堂教案4

教学目标:

1、通过比一比使学生初步感知面积的含义。

2、让学生经历比较几个图形面积大小的过程,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

3、通过学生参与画图活动,进一步认识图形面积的含义。

4、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并培养学生与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点:

1、初步感知面积的含义。

2、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学难点:

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培养学生与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具、学具:

教具:

多媒体课件。

学具:

红色长方形、黄色长方形、蓝色长方形各一个,大小相同的小正方形学具若干,剪刀,直尺,水彩笔。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引入。

同学们,老师这里有一张儿童画非常漂亮,我想把它装饰一下,都需要什么?

(四周加上框,加膜等)四周加上框需要求它的什么?

(周长)再给它配上一块玻璃,配多大的玻璃合适呢?

还能用长短来表述吗?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这个问题。

二、探究新知。

(一)比一比,直观感受面积的含义。

1、我们身边每个物体都有自己的面,请你们找一找并摸一摸它们的。

面,你发现了什么?

(大小有什么不同)再请一位同学上来摸一摸黑板的表面,观察铅笔盒盖的表面和黑板的表面,你发现了什么?

物体的表面有大有小。

2、看课件比较数学书和练习本封面的大小,一元硬币和一角硬币表面的大小。

3、我们如果把黑板画在纸上是什么图形?

以前我们学过哪些平面图形?

(课件演示)说一说这些图形的面在哪里?

4、(课件演示)观察这几个图形,它们的面又在哪里?

让学生体会封闭图形才有面的大小。

5、课件出示:

比较两个平面图形的大小。

6、感知面积的含义。

刚才我们比较了什么?

所比较大小的部分有一个名字叫面积。

谁来说说面积指的是什么呢?

(引导学生理解、完善面积的含义)学生汇报后教师小结面积的定义。

(板书:

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学生齐读两遍定义。

7、下面这四个图形中谁的面积?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人教版《面积的认识》教学设计文章内容由收集!

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

人教版《面积的认识》教学设计

(二)比一比,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

1、每人都有三张不同颜色的彩纸,谁能不借助学具很快比较出哪张彩纸的面积,哪张彩纸的面积最小。

(学生活动)说说用的什么方法。

2、指名汇报。

3、那么这两张彩纸的面积谁大谁小呢?

(红色和蓝色)

意见不统一,如何准确地比较这两张彩纸面积的大小呢?

你能想出什么好办法?

可以借助你们的学具,动手试试。

(四人小组活动)

4、小组汇报,交流反馈比较的方法。

还有没有其他的方法?

5、学生看书,说说书上还介绍了哪些方法?

6、你认为哪种方法,说说你的理由。

(三)解决问题。

1、比较图形面积的大小。

(练习十八第1题)

2、判断方格纸中哪个图形的面积?

3、判断下面哪个图案的面积大?

三、小结。

说说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有哪些收获?

我们开始讲的要给儿童画配一块玻璃,玻璃面的大小不能用长短来表述,要用什么来表述?

四、图案设计大赛。

(体验面积相同的图形可以有不同的形状)

要求:

在方格纸上画出3个面积等于7个方格的图形,比一比谁画得准确而有创意。

三年级数学活动课堂教案5

《秒的认识》:

教学目标:

1、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秒针走1小格是1秒;掌握分与秒的运行关系,1分=60秒。

2、通过观察、操作、合作交流等多种活动,帮助学生初步建立分、秒的具体概念,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及观察实践能力。

3、借助生活实例和多种实践活动,渗透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教育、培养他们养成珍惜时间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建立秒的具体概念,通过观察、合作交流归纳出秒针与分针的运行关系即1分=60秒

教学难点:

在活动中体验1分1秒的长短。

从而对分秒的具体概念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

教学课件,钟表实物

学具准备:

学生每人准备钟表一个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诱发兴趣

1、课件呈现春节联欢挽回的一个场景,人们用倒计时的方式,等待新年钟声敲响的那一刻,导入新课——计量很短的时间,常常要用到比分更小的单位:

2、日常生活中,还有那些地方用到时间单位秒?

3、关于秒,你知道什么?

你还想了解什么?

二、在自主合作交流中探究新知

1、独立观察钟面————-和同桌交流你的发现从而引出又细又长走的最快的是秒针

2、在合作学习中探究分与秒的运行关系

①四人小组合作,两人看分针的变化,两人看秒针的运动。

②汇报分针与秒针的运行结果。

③小结:

秒针走一圈,即60小格,分针走一小格。

板书:

1分=60秒

三、在活动中体验时间,感知时间的价值

1、听一听(1秒的滴答声)

2、拍一拍(感受一秒的长短)

3、做一做(让学生自由发挥1秒能做什么,即用动作表示1秒)

4、读一读(1秒给社会带来的巨大财富)进行珍惜时间的品德教育。

5、估算一分的活动

活动一:

当老师说开始时,闭上你的眼睛,每个同学都在自己的心里估计,一分钟到了,自己睁开眼睛,看看大屏上的时间,然后坐下。

活动二:

拍一拍数一数

全班同学看着课件中的钟表,伴随着滴答声,边拍手边数数,在各种感官中具体感受一分的长短。

活动三:

估算一段动画片的播放时间长度

6、玩一玩(1分能做什么)

一分钟,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活动完成。

汇报:

一分钟自己的完成情况。

四、巩固练习、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1、我会填(课件)

①我们上一节课用40()

②小丹跑50米用9()

③妈妈每天工作8()

④从学校到家要走大约20()

2、我来当裁判

3、想一想,谁先到家?

(课件)

小兔乐乐:

我到家时是1时59分56秒,小兔悠悠:

我到家时是1时59分58秒

五、课外延伸

1、了解钟表的发展历史

2、了解我国古代计时的方法

六、作业设计(自由选题)

1、可以上网或查阅书籍,也可以调查身边的人或自己,了解一分钟还能做哪些事情?

2、记录自己完成家庭作业需要的时间

3、积累有关珍惜时间的名人故事,格言警句。

4、合理安排,形成个人作息时间表。

三年级数学活动课堂教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