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模块综合检测卷一.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439050 上传时间:2023-01-24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77.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粤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模块综合检测卷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粤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模块综合检测卷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粤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模块综合检测卷一.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粤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模块综合检测卷一.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粤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模块综合检测卷一.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粤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模块综合检测卷一.docx

《粤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模块综合检测卷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粤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模块综合检测卷一.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粤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模块综合检测卷一.docx

粤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模块综合检测卷一

物理·必修1(粤教版)

模块综合检测卷

(一)

(测试时间:

50分钟 评价分值:

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58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7小题,每题4分,共2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正确.)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质点做单向直线运动时,其位移大小和路程一定相等

B.质点做曲线运动时,位移一定小于路程

C.两个位移相同的质点,它们所通过的路程一定相等

D.两个质点通过相同的路程,它们的位移大小一定相等

 

解析:

位移是矢量,路程是标量,只能比较位移大小与路程,B错,两个位移,说明它们的始末位置相同,但经过的过程不同路程不同,CD错,A对.

答案:

A

 

2.在光滑水平桌面上放一刻度模糊的弹簧测力计,某位同学用200N的水平力拉弹簧,测得弹簧伸长4cm,则弹簧的劲度系数k为(  )

A.k=5.0×103N/m B.k=50N/cm

C.k=1.0×104N/m  D.k=100N/cm

 

答案:

A

 

3.张明同学双手握住竖直竹竿匀速攀上和匀速滑下的过程中,张明受到的摩擦力分别为f1和f2,那么(  )

A.f1和f2都是静摩擦力

B.f1和f2都是滑动摩擦力

C.f1方向竖直向下,f2方向竖直向上,且f1=f2

D.f1方向竖直向上,f2方向竖直向上,且f1=f2

 

解析:

匀速向上攀时,双手受向上的静摩擦力,匀速下滑时,双手受向上的滑动摩擦力,它们都等于重力.选D.

答案:

D

 

4.高一力学中下列哪组单位是国际单位制中的基本单位(  )

A.千克、秒、牛顿B.千克、米、秒

C.克、千米、秒D.牛顿、克、米

 

答案:

B

 

5.如图所示,在探究摩擦力的实验中,测力计与水平桌面平行,拉力从零逐渐增大,拉力为8N时,木块不动;拉力为12N时,木块恰好被拉动;木块匀速运动时拉力为10N.木块与桌面间的滑动摩擦力和最大静摩擦力分别是(  )

A.12N,8NB.12N,10N

C.10N,12ND.10N,8N

 

答案:

C

 

6.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家庭轿车越来越多,行车安全就越发显得重要.在行车过程中规定必须要使用安全带.假设某次急刹车时,由于安全带的作用,使质量为70kg的乘员具有的加速度大小约为6m/s2,此时安全带对乘员的作用力最接近(  )

A.100N B.400N C.800N  D.1000N

 

解析:

刹车过程安全带对乘员的作用力F可近似看作合外力,根据牛顿第二定律F=ma=70×6N=420N,选择B.

答案:

B

 

7.在下列共点力中可能使物体处于平衡状态的是(  )

A.3N、3N、3N B.2N、3N、7N

C.1N、2N、4N D.4N、3N、8N

 

解析:

两个共点力F1、F2的合力范围为:

|F1-F2|≤F≤F1+F2,若三个共点力要平衡,则其中一个力必需在另两个力的范围内,选A.

答案:

A

 

二、双项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题6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得6分,漏选得3分,错选或不选得0分.)

8.下列各图中,图

(1)是甲物体的位移-时间图象;图

(2)是乙物体的速度-时间图象;图(3)是丙物体的加速度时间图象;图(4)是丁物体所受合力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四幅图的图线都是直线,由图可以判定(  )

A.甲物体受到不为零、且恒定的合力作用

B.乙物体受到的合力不为零、且恒定

C.丙物体的速度一定越来越大

D.丁物体的加速度越来越大

 

答案:

BD

 

9.下列关于超重、失重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电梯加速上升过程,在电梯中的乘员所受重力变大,乘员处于超重状态

B.磁悬浮列车在水平轨道上加速行驶时,列车上乘客处于超重状态

C.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当其在空中时,处于完全失重状态

D.人在地面上由站立状态开始下蹲的瞬间,人处于失重状态

 

解析:

超重、失重现象是由于物体做竖直方向的变速运动时产生的“视重”发生变化,而物体的重力由地球的引力产生,所以不变,A、B错,人做自由落体运动或下蹲的瞬间,都具有向下的加速度,处于失重状态,故C、D对.

答案:

CD

 

1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的惯性大小与物体的受力情况和运动快慢无关

B.时刻就是很短的一段时间,因此可以认为1分钟内包含60个时刻

C.物体所受的滑动摩擦力大小总是与物体自身重量成正比

D.质量、路程、时间都是标量,力和加速度是矢量

 

答案:

AD

 

11.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某时刻的速度大小是8m/s,1s后速度大小变为4m/s,则此物体在这1s内通过的位移(  )

A.可能等于6m  B.可能小于6m

C.可能大于6m  D.可能等于2m

 

解析:

若选择初速度方向为正,1s的速度可能为±4m/s,由匀变速运动的加速度得a=

,所以a1=-4m/s2,a2=-12m/s2,因此,由位移公式得s1=v0t+

a1t2=6m,s2=v0t+

a2t2=2m,选A、D.

答案:

AD

 

12.在光滑水平面上有一物块受水平恒力F的作用而运动,在其正前方固定一个足够长的轻质弹簧,如图所示,在物块与弹簧接触后,将弹簧压缩到最短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块接触弹簧后立即做减速运动

B.物块接触弹簧后先加速后减速

C.当弹簧处于压缩量最大时,物块的加速度不等于零

D.当物块的速度为零时,它所受到的合力为零

 

解析:

设物块压缩弹簧后某瞬时的弹力为f,根据牛顿定律得,F-f=ma,开始时F比f大,a与运动方向相同,做加速运动,当F与f相等时,加速度为零,物块有初速度,继续向右运动而压缩弹簧,弹力增大,合力增大,加速度也增大,但加速度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反,作减速运动,选B、C.

答案:

BC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2分)

三、非选择题(本大题3小题,共42分.按题目要求作答.解答题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13.

(1)(6分)某同学在做“探究弹力与弹簧伸长量的关系”的实验.

①弹簧自然悬挂,待弹簧________时,长度记为L0;弹簧下端挂上砝码盘时,长度记为Lx;在砝码盘中每次增加10g砝码,弹簧长度依次记为L1至L6,数据如下表:

代表符号

L0

Lx

L1

L2

L3

L4

L5

L6

数值(cm)

25.35

27.35

29.35

31.30

33.40

35.35

37.40

39.30

②如下图是该同学根据表中数据作的图,纵轴是砝码的质量,横轴是弹簧长度与________的差值(填“L0”或“Lx”).

 

③由图可知弹簧的劲度系数为________N/m(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重力加速度取9.8m/s2).

 

(2)(6分)如图为“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装置示意图.沙和沙桶的总质量为m,小车和砝码的总质量为M.实验中用沙和沙桶总重力的大小作为细线对小车拉力的大小.

①实验中,为了使细线对小车的拉力等于小车所受的合外力,先调节长木板一端滑轮的高度,使细线与长木板平行.接下来还需要进行的一项操作是(  )

A.将长木板水平放置,让小车连着已经穿过打点计时器的纸带,给打点计时器通电,调节m的大小,使小车在沙和沙桶的牵引下运动,从打出的纸带判断小车是否做匀速运动

 

B.将长木板的一端垫起适当的高度,让小车连着已经穿过打点计时器的纸带,撤去沙和沙桶,给打点计时器通电,轻推小车,从打出的纸带判断小车是否做匀速运动

C.将长木板的一端垫起适当的高度,撤去纸带以及沙和沙桶,轻推小车,观察判断小车是否做匀速运动

D.将长木板的一端垫起适当的高度,撤去纸带以及沙和沙桶,释放小车,观察判断小车是否能自由滑动

②实验中要进行质量m和M的选取,以下最合理的一组是(  )

A.M=200g,m=10g、15g、20g、25g、30g、40g

B.M=200g,m=20g、40g、60g、80g、100g、120g

C.M=400g,m=10g、15g、20g、25g、30g、40g

D.M=400g,m=20g、40g、60g、80g、100g、120g

 

解析:

(1)①静止 ②弹簧的原长L0 ③k=

N/m=4.9N/m

(2)①接下来还需要进行的一项操作是平衡小车所受的摩擦力,选B.

②为了减少实验误差,要求M≫m,在实验中,M比m大得越多,误差越小,所以选C.

答案:

见解析

 

14.(12分)飞机着陆后以6m/s2的加速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若其着陆时速度为60m/s,求它着陆后12s内滑行的距离.

 

解析:

飞机着陆后做匀减速运动,飞机最终会停下,此时速度为零,由加速度定义式可知,

t=

s=10s.

由位移公式得:

s=v0t-

at2=60×10-

×6×102=300m;飞机运动10s已停下,所以12s的位移等于10s的位移,因此飞机12s的位移等于300m.

答案:

300m

 

15.(18分)如图所示,质量为4.0kg的物体在与水平方向成37°角、大小为20N的拉力F作用下,沿水平面由静止开始运动,物体与地面间动摩擦因数为0.20;取g=10m/s2,cos37°=0.8,sin37°=0.6;求:

(1)物体的加速度大小;

(2)经过2s撤去F,再经3s时物体的速度为多大?

(3)物体在5s内的位移是多少?

 

解析:

(1)物体受力分析如图所示,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Fx-Fμ=ma;FN+Fy-mg=0,

又:

Fμ=μFN;Fx=Fcos37°;Fy=Fsin37°,

故:

a=

=2.6m/s2.

(2)v2=at2=2.6×2m/s=5.2m/s,

撤去F后,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μmg=ma′

故:

a′=-μg=-0.20×10m/s2=-2.0m/s2

由于:

t止=-

=2.6s<3s=(5-2)s

则撤去F后,再经3s,即5s末时速度为:

v5=0.

(3)前2s内物体位移:

s1=

t2=

×2m=5.2m;

后3s内物体的位移:

s2=

t止=

×2.6m=6.76m;

或:

s2=-

=-

m=6.76m;

物体5s内位移:

s=s1+s2=(5.2+6.76)m=11.96m.

答案:

见解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