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训练写作中常用思维方法.docx
《思维训练写作中常用思维方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思维训练写作中常用思维方法.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思维训练写作中常用思维方法
思维训练写作中常用思维方法
以下是收集整理的《思维训练:
写作》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你喜欢的推荐,请继续关注。
,因你而精彩。
目前,学生作文最大的困难主要表现在没有材料可写。
即使学生通过各种途径获得了一些信息,也不知道如何将这些信息进行加工,进而化为有用的材料;即使进行加工,也只能停留于个体,停留于表面,不疼不痒,作无病呻吟状。
问题的关键在哪里呢?
我们认为关键在于中学作文教学重技巧而忽视内容,关键在于尚未建立一个独立的、完整的、可供实际操作的思维训练系统,缺少与训练目的、年龄特点等因素相应的积极的科学的评价系统。
那么,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
我们认为,构建完整的、可操作的思维训练体系是中学作文教学的有效支点。
我们强调“文以载道”,这个“道”就是学生对生活、对人生的感悟,而要学生有真切感悟,有深刻新颖独到的立意,最重要的是提供给学生“得道”的方法,这正是我们的思维训练要承担的任务。
我们重点学习了朱智贤、林崇德教授的着作《发展心理学》《学习与发展》,他们的优化思维结构、发展思维品质的理论,为我们写作教学的研究与实践指明了方向。
从1987年开始,蒋念祖老师就在高中议论文写作教学中开始了思维训练的尝试,并于1991年完成了《高中议论文写作与思维训练》(四川教育出版社)一书。
他认为,各种类型的议论文的写作过程,大体可以归结为提炼论点、分解论点、论证论点、修改等几个基本环节。
从思维科学的角度看,这些环节都离不开各种思维方法、思维形式的运用。
而学生议论文写作中一些常见的毛病,如不善于提炼论点,不善于展开说理论证,拿到题目后感到无话可说或者议论起来套话连篇,容易模式化、绝对化等,其实质还在于不能掌握、运用各种思维方法、思维形式,缺乏良好的思维品质。
因此,我们认为,可以而且应当以思维训练为主线,进行议论文写作训练。
首先,在传授有关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单项思维训练,让学生掌握各种常用的思维方法和思维形式,然后引导学生将各种思维方法、思维形式运用于议论文写作的全过程,让学生学会如何提炼论点、展开论点,如何使论点准确、鲜明、深刻、新颖,如何对论据材料进行选择加工(取舍、阐释、论证、评价等)。
在具体写作训练中,根据写作需要和学生思维发展的实际情况,我们确立了如下常用的思维方法:
我们按照上面的顺序,逐一进行讲解和训练,从而形成了一个训练体系。
具体做法是,先介绍每种思维方法的要点、基本原理和运用原则、操作方法,然后结合实例(包括话题、命题、材料等)进行示范性引导,再由学生通过具体实践,领会各种思维方法的精神实质及运用技巧。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成效显着。
下面是第一阶段进行议论文训练实验班与普通班的对照表。
以上三次作文均是同时进行,都没有作任何解释说明和提示。
作文结束后两班所有试卷打乱顺序任意组合,装订成两本,由同一位老师批阅。
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实验班先后有22人次作文在省市报刊上发表,有16人次分别在省级、国家级高中生作文大赛中获奖。
进行思维训练,产生了良好的效果,其主要原因我们认为有以下几点:
首先,进行思维训练抓住了写作中内容与形式这对矛盾的主要方面,从内容入手,使学生的作文内容充实:
有话可说,说得准,说得深,说得独到。
而经验性教学方法,训练时精力主要放在形式上,忽略内容决定形式的规律,常常出现“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现象,学生不会说理,或说理肤浅乏力。
我们知道,议论文的写作不只是一个书面表达的过程,它首先应该是一个包括认识、情感、意向等在内的心理活动过程。
在认识过程中,以思维活动为主,同时也有感觉、记忆等活动,有逻辑思维、辩证思维,也有形象思维、直觉思维。
所以,在议论文写作中进行思维训练,也就是培养学生掌握各种思维方法、思维形式以及运用它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自觉地监控自己的思维过程,从而得出正确的思维结果,进而对思维材料作出正确的、准确的、深刻的认识、评价和决策,最终形成新颖、独到、深刻的论点。
而把提炼论点的思维过程逆推下去,往往又是论证论点的过程。
其次,充分发挥了“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的作用。
在整个思维训练过程中,我们始终把思维训练的具体工作落实到学生自己动脑、动嘴、动手的过程中,让学生在系统活动中真切地掌握各种思维方法的特征、具体运用方法以及在各种类型的作文题中的作用。
让学生自己陈述自己的思维过程,别的同学给予评价,然后再作修正,或在对别人的思维过程评价中,评价自己的思维过程的优劣,在“悟”中提高自己的思维水平。
值得一提的是,这种让学生自己陈述、共同评价的方法,能够集中集体的智慧,经常使新颖、深刻的论点层现叠出,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完善学生的思维心理结构,促进思维训练的具体落实。
再次,注重思维训练的系统性。
上面提到,写作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查,而这种综合能力不会一蹴而就,这就需要一个由点到线到面的循序渐进的过程。
在我们的思维训练中,方法篇是布点,过程篇是拉线,类型篇是铺面。
三者互相勾连,环环相扣,形成一个“相对严整而又密切结合的知识网络”,从而全面地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写作中常用思维方法思维方法包括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两大类。
抽象思维包括逻辑思维方法与辨证思维方法,逻辑思维方法主要有分析、综合、概括、演绎、归类、类比等。
形象思维方法主要有想象和联想等。
分析就是将研究对象分为各个部分、方面、层次、阶段和因素,并分别地加以考察。
比如我们观赏一幅画,起初只有一个比较粗浅的总体印象。
为了求得深入的了解,我们需要一个部分一个部分地仔细观察,我们也需要从色彩、构图、立意、题材等方面仔细思考、品味,这些便可以算是在“分析”了。
很明显,有这样一个过程,我们对于这幅画,只能具有起初那个粗浅的印象;而经过了分析,我们对于这幅画,便可能形成较深刻的认识。
事物是复杂的,世间有许许多的事物,比一幅画要复杂得多。
没有“分析”这种方法,我们对事物只能形成一些粗浅的、混沌的认识。
根据实践的需要,人们可以从不同角度对事物进行分析。
论说文写作中,常用的分析方法有概念分析、特征分析、数量分析、因果分析、比较分析等等。
一、概念分析
作文中我们面对的题目大致有两类。
一类是感性材料,比如一段事实的文字介绍,一幅漫画等等。
一类是理性材料,可以是概念,比如“说谦虚”、“自大和自卑”、“树木、森林、气候”等等,也可以是判断(或省略形式的判断),如“谦虚使人进步”、“文以情动人”等等。
说理、论证过程中,离不开概念、判断。
学习写作论说文,必须学习概念分析。
分析概念,主要是明确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通常所说的“概念的含义”就是概念的内涵。
一个概念的内涵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这个概念所指的事物的特性,二是这个概念所指的事物所属的范围。
比如“人”这个概念的内涵就是“能够制造和使用生产工具,有语言、能思维,两足直立的动物。
”其中“动物”是“人”所属的范围,“动物”前面那四个定语,揭示了“人”所具有的特性。
概念的外延是指概念的适用范围,或者说,是指具有概念所反映的特性的事物。
比如“人”这个概念,就是诸如曹操、孙中山以及其他的具体的人。
揭示概念的内涵,通常采用下定义的方法。
揭示概念的外延,通常采用分类的方法。
综合使用下定义和分类的方法,可以使我们对概念形成深刻而具体的认识。
概念分析中通常还运用下列方法:
1.解释法。
比如:
“什么是成才?
成才就是成为对社会、对人民的有用之才。
”2.打比方。
比如:
“自负,像一个泥潭,陷进去了,就难以自拔而停滞不前;自卑,像根受了潮的火柴,也难以将希望之火点燃。
”3.举例。
比如:
“文字要写得简练。
”什么叫简练呢?
简练就是话说得少,而意思包含很多(以上为解释)。
举一两例: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只不过十四个字,可是包含多少情和景呀!
4.定范围。
比如:
“在学业上要想取得成果,贵在一个‘勤’字,包括勤练,勤记,勤观察,勤动手,勤思考,勤总结。
”这些方法,从根本上说,也可以说是具体化或抽象化方法的运用,只是更加通俗化了。
概念分析在议论文写作的审题立意中,其作用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可以使议论文中心明确、集中。
在短短的一篇议论文中,如果不将概念的内涵加以明确的界定,写作中极易造成中心不明确,甚至“偷换概念”。
比如高考作文《习惯》,有些考生从学习习惯谈到生活习惯,从个人的习惯谈到一个国家、民族的风俗习惯,这样写下去,要想做到中心明确,大概是不可能的。
第二,可以帮助我们打开思路,比如《人贵有自知之明》,作为一个论点,一个判断,其中关键的概念是“自知之明”。
对这个概念作分析,可以知道“自知之明”应该包括“了解自己的长处”和“了解自己的短处”两个方面,据此中心论点就可以分为两个分论点:
“了解自己的长处是可贵的”,“了解自己的短处是可贵的”。
如果再作进一步分析还可以知道,所谓“了解自己”,包括了解自己在性格、能力、思想等方面的长处和短处。
据此分论点还可以分解为更多的分论点,所以说概念的分析有助于我们将论点分解为分论点,从而打开议论的思路。
第三,可以帮助我们展开论证。
比如《知识就是力量》,要能够论证“知识就是力量”,可以对“知识”和“力量”这两个概念进行分析,所谓“知识”,就是对客观规律的认识。
所谓“力量”,既可以指个人的能力,也可以指某个国家、民族改造社会、改造自然的能力。
掌握了知识,掌握了客观规律,自然有助于增强个人的能力,增强这个国家、民族改造社会、改造自然的能力。
据此论点便得以证明。
第四,对概念的理解正确、深刻,可以使立论正确、深刻。
比如《谈成才》,这是一个明确了论述范围的题目,一个学生对“成才”的理解是“成为对祖国,对社会的有用之才”,而这样的人才,就不仅需要有丰富的知识,而且需要有较强的实践能力。
更为重要的,不仅需要具备为祖国,为社会作贡献的知识、能力,而且需要有为祖国,为社会作贡献的意愿。
因此要能成才,不仅需要掌握丰富的知识,形成较强的能力,而且需要树立为祖国、为社会作贡献的理想、志向。
而一个班级集体如果具有良好的集体主义气氛,对于学生形成、树立集体主义观点和为祖国、为社会作贡献的理想、志向,是一个重要的外部条件。
据此,这个学生作文的论点便确定为“班级里良好的集体主义气氛是催人成才的沃土。
”这篇文章的论点比起一味谈论成才与学习的关系的文章的论点,应当说是正确、深刻的。
第五,可以使议论文的立意推陈出新。
一些概念,人们习惯于从某种意义上理解它,也习惯于由此形成特定的判断。
比如“得陇望蜀”这个成语,人们往往把它理解为“贪心不足”,因此对这个概念所反映的事物,往往形成否定性的评价。
但是如果我们将“得陇望蜀”用来指称古今中外许许多多不断探索,追求的革命家、思想家、科学家,在事业上永不满足,不断进取的精神,那么“得陇望蜀”则又成为值得肯定的了。
第六,明确概念的外延,将概念具体化,和具体事物联系起来,可以以形象激活思路,激发感情。
一篇习作《挑刺小议》,其论点是“我们要赞美‘挑刺’的精神”。
文中首先明确“挑刺”的含义,便是敢于向别人提出批评意见。
接着便联系实际,将“挑刺”这个概念具体化,指出工厂里的检验员检验产品,我们对社会上存在的各种不良风气进行抵制、批评,都属于“挑刺”,齐威王听从邹忌的意见,便是请人家挑刺,果戈理写好一部作品,总要请他的朋友、诗人茹科夫勘探基给他“挑刺”。
这样,使读者对“挑刺”这个概念形成具体的印象,由此生发出种种议论,在具体事实的描述中表达出自己的感情。
第七,以概念分析为主,还可以形成一种文体,就是所谓“阐释性议论文”,下面将专门介绍。
在概念分析中要注意四点。
第一,对概念的分析力求准确、严密。
“概念是思维的细胞”。
概念分析得准确、严密,文章的立论才能准确、严密,否则就会“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第二,对概念的分析,求力丰富而又具有针对性。
对概念的分析越是丰富,对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认识也越是丰富,这样便为论点的提炼、论证提供了思考的余地。
但是与此同时必须注意分析的目的性、针对性。
只有明确了分析的目的,才能确定哪些地方要多加分析,哪些地方只须一笔带过甚至只字不提。
一般说来,在初步构思阶段,可以尽可能多方面地思考,在明确论证中心以后,概念的分析就要考虑如何为论证中心服务了。
[思考和练习]
1.对“勤”这个概念进行分析。
分析时请注意:
明确目的。
假设你的分析是针对一些学生上不够勤奋这一现实的。
充分揭示其内涵或外延。
比如“勤”的外延包括勤于学习、勤于思考、勤于实践等方面。
注意运用抽象化、具体化的方法。
2.“我行我素”、“异想天开”本来都带有贬义,请运用概念分析的方法,赋予这些概念以新意,对“我行我素”、“异想天开”作出肯定评价。
二、特性分析
特性分析,又叫做定性分析,其目的是要将某事物和其他事物区别开来,认识它在现象、本质、发展过程等方面的特点。
在写作中,如果我们接触的是感性材料(对具体事实的叙述、描绘),或者是丰富多采的现实生活,我们的认识活动则往往从特性分析入手。
特性分析大体包括现象分析、本质分析和过程分析。
现象是事物的外部联系和表面特征,一般可以为人的感官所感知。
比如茅盾先生的《阿Q相》中开头部分便将阿Q精神的表现作了如下描绘:
“事实上失败或屈服的时候,便有‘精神上的胜利’聊以自慰,于是‘反败为胜’,睡觉也觉酣甜了。
阿Q的名言,所谓‘被儿子打’,所谓‘我的祖宗比你强’,就是他‘精神胜利’的哲学。
赵太爷或赵秀才的大棍子打将来时,照例是不敢抵抗;假洋人的小手杖打将来时,也是无抵抗;但在阿Q视为平辈或低一辈的王胡小D之类像朋友似的走近阿Q的时候,阿Q便要拿身份,甚至想建立他的权威了,虽然结果常常只有‘精神的胜利’,可是阿Q的‘壮志’永远不会消沉。
这便是所谓‘阿Q’相……”事物的现象是其本质的反映和表现,通过现象的分析,可以帮助我们认识事物的本质。
在议论文写作中,我们可以通过对现象的分析,给读者以形象的感性的认识,使读者易于把握事物的本质。
我们还可以通过对现象的描绘,表达出自己的感情倾向,从而感染读者。
在把握事物的现象、表面特征的基础上,我们还要进一步探求事物的内在特征,探求事物的本质。
林放的《说“不”字》一文中写道:
“党风抓得好,则‘庶人不议’,这是一种情况;相反地,党员和干部如果当官作老爷,也可能招致没有谁说‘不’字。
非不说也,不敢说也。
这两种情况的不说‘不’字,是需要仔细察辨的。
”作者面对相同的现象“不说‘不’字”作了具体分析,指出其中的不同的本质。
特性分析不仅是对某事物特性的静态分析,而且应当包括对事物发展过程的动态分析,以便认识事物发展过程中不同阶段上的特殊性。
比如有一篇作文《谈谈实事求是》,论述的中心是“实事求是是我们党方针政策的根本点。
”这篇作文回顾了我们党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农村阶级政策,这样,使我们不仅认识到党的农村阶级政策的共同特点--实事求是,而且认识到党在不同时期的农村阶级政策的个性特点。
需要说明的是,我们说特性分析包括现象、本质、发展过程等方面,只是从大的方面说的,具体说来,事物的特性包括的内容很多,比如事物的外观、结构、性能等等,这里就不一一介绍了。
许多议论文,通篇就是由特性分析构成的。
同时,特性分析往往成为进一步的认识活动的基础。
议论文中,特性分析往往成为论证的有机组成部分。
比如作文《时间就是生命》,中心是论述时间的宝贵。
文章开头便指出:
“时间的一大重要特征,就是不可逆转性,”接着引用大量的事例,说明“古往今来,有多少人惊叹过时间的一去不复返,惋惜而追悔它的流逝。
”从一个方面有力地论证了论点。
特性分析也是评价事物的基础。
比如作文《自负和自卑》,指出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心理状态的不同表现,一是趾高气扬,一是垂头丧气;同时又指出了它们的共同本质都是不能正确地认识主客观世界。
在此基础上,指出两者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
“自负者碰得头破血流,就转为自卑。
自卑者因为偶然获得几次成功,便得意忘形,自负起来。
”特性分析又是决策的基础。
[思考和练习]
1.目前,学校里、社会上经常组织各种类型的智力竞赛。
请在调查的基础上,以《漫谈“智力竞赛”》为题,以特性分析为主,写一篇议论文。
2.《谈流行色》、《谈广告》、《谈当代我国学生青年的特点》、《谈课外阅读》。
要求:
在特性分析的基础上形成正确的见解。
三、定量分析
对事物或事物的各个组成部分进行数量分析,叫定量分析。
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质和量的统一体,事物的质的方面和量的方面是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
只有把握事物的量,才能更深刻地认识到事物的质。
在议论文写作中,没有定量分析作基础,提炼论点和论证论点都可能出问题。
有些同学在提炼论点时最容易犯“片面概括”的错误。
比如看到一些干部的不正之风,以权谋私,眼睛里便似乎一片漆黑,写起作文来满腹牢骚。
问题就在于这些同学没有考虑一下,这些情况在全党、全国到底占多大比重。
与此相关的是,议论文写作中常常需要用事例作论据,有些事例很有说服力,而有些事例则正如列宁所批评的“连儿戏都不如”,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区别?
这是因为前者是建立在数量分析的基础上,是有代表性、典型性的,后者则是随便挑出来、或者是根据主观需要硬找出来、甚至硬是编出来的,缺少数量分析的基础。
邓力群在《为自学者打开广阔的道路》中写道:
“根据1982年全国人口普查的统计,大陆39个省、市、自治区成人总人口中,高中和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只占10%左右,文盲倒占了23%,全国职工1亿多人,每万人中具有大学程度的不足13人。
根据北京一家建筑公司的典型调查,7018位工人中,其中包括文盲1061人。
”文中引用了在不同范围内调查所得到的数据,有力地证明了文盲为数太多,有必要给他们提供自学之路。
事物是质和量统一体,定量分析必须和定性分析结合起来。
脱离了量的分析的定性分析固然空洞无力,不能令人信服;而脱离了质的定量分析,就可能变成抽象,孤立的数字推演,乃至单纯的数字游戏。
[思考和练习]
1.从学校医务室了解高三某个班级进入高中以来每年的近视眼发病率,据此写一篇议论文。
2.中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提高与课外阅读之间存在怎样的联系?
请以此为中心,进行定量分析,并写成一篇议论文。
四、因果分析
无论在自然界还是在社会中,都存在着因果联系,没有一个现象不是由一定的原因引起的。
因果联系又是一种必然的联系,当原因存在时,结果必然会产生。
因果分析可以分为原因分析和结果分析两类。
探索事物的因果联系是认识活动的重要内容。
在议论文写作中,因果分析有着广泛的应用。
1.原因分析,结果分析为主体,可以构成一篇文章,文章的题目大多是“为什么……”、“……探源”、“……的危害”、“……好处多”,如此等等。
一篇题为《谈谈琼瑶热》的文章,探讨了琼瑶热兴起的原因:
第一,“她以她女性的细腻感情,不落俗套的细节描写,尤其是她用优美的文笔描绘人与人之间善意的误会和善恶抗争的故事。
”第二,“海峡两岸毕竟是植根于同一文化背景,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悠久文化对海峡两岸都有着不可磨灭的影响。
再加上30多年的隔绝使得彼此都渴望了解对方的生活。
”第三,“当前我国正在实行对外开放政策。
青年人对早就受西方文化影响的台湾小说自然会有一种新奇感。
”第四,“时下出版界滥出质量低劣的作品,而琼瑶小说与之相比,则显得文雅可读。
”一篇题为《比》的作文,集中分析了“比”的结果:
比,有助于辨优劣,识别美丑;比,有助于增强自信心;比,能促使人奋进;比,会使人头脑清楚。
如此等等。
2.因果分析有助于我们认识事物的本质,意义。
比如《说谦虚》这个题目,经过原因分析,可以知道一个人的谦虚,从根本上说,反映了他具有远大的志向和正确的思想方法。
有了高远的志向,才不会为暂时取得的成绩沾沾自喜;有了正确的思想方法,方才能既看到自己的长处,又看到自己的短处,而不至于骄傲自满。
经过结果分析,可以知道谦虚有助于人认识自己的不足之处,从而加以改进,有助于搞好团结,有助于学习,工作、事业的进步,这样我们对谦虚这种美德的本质,意义就会有较多的了解。
3.原因分析、结果分析可以帮助我们对某些事物作出正确的评价,因而是写作“评论”的支撑。
比如,《闲话“闲话”》,重点分析了“闲话”可能形成的危害,指出“闲话”可以杀人。
在当前举国上下正大张旗鼓搞改革之际,闲话为害更烈,凡闲话盛行之处,当一天先进坏了一生名声者有之,至今候而不补者有之;奋马扬鞭中箭而滚鞍落马者有之……闲话轻则可以损害一个人的名誉,挫伤人的工作学习积极性,或破坏家庭和睦,重则可以置人于死地,或搅得人心惶惶,破坏安定团结,使四化大业受到损害。
所以闲话危害甚烈,不可低估。
4.原因分析有助于我们形成正确的决策。
正如医生治病,摸清了病因,然后才可以对症下药。
一篇作文《有关我县养猪,猪价等情况呈梁书记》中指出当时农村一个令人忧虑的情况,养猪量急剧下降,猪肉价格暴涨。
作者分析了以上情况产生的原因,一是农民挣钱的门路广了,谁也不愿再干既脏又累获利极微的养猪之事,二是县乡两级党委和政府,只注重发展工商业,对养猪户没有必要的奖励政策。
三是粮食价格搞活,以致失去控制,农民感到用粮食养猪远不如直接卖粮有利。
四是目前农村养狗成风,狗争吃了猪的饲料。
针对以上原因,作者提出以下建议:
第一,各级党委和政府要重视畜牧业发展;第二,制定必要的奖励政策;第三,管理好粮食市场,稳定粮食价格;第四,工商行政部门要加强市场管理;第五,限制养狗,取缔狗市。
在原因分析的基础上作出决策,使文章显示出严密的逻辑性。
5.因果分析在议论文写作中可以构成因果论证。
比如《谈“能说会道”》,中心论点是提供“能说会道”(实际上是强调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论证部分主要便是列举了能说会道的若干好处,用的是“以果证因”。
[思考和练习]
1.阅读作文《“亡羊补牢”》,指出文中哪些地方运用了原因分析,哪些地方运用了结果分析,哪些地方运用了结果分析,因果分析在文中分别有什么作用。
2.任课老师中,哪一位在同学的心目中最有威信?
这威信是怎样形成的?
会产生怎样的结果?
请作具体分析。
分析中请注意因果关系的复杂性(见《训练讲话》中的六点说明)。
3.《“厌学”原因初探》、《集邮(或其他课余爱好)的利弊》、《×××原因新探》。
五、比较分析
比较是确定事物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的思维方法。
“有比较才能有鉴别”,比较是人类认识事物的基本方法。
有各种类型的比较,从结构形式上看,可以分为横向比较和纵向比较;从具体内容上看,可以分为现象、本质、数量、结构、功能、过程、原因、结果等方面的比较。
这里把比较分为四类:
第一,本质、现象均不相同,比如骄傲和谦虚这两种品质,这种比较可称之为对比。
第二,本质、现象均有相同(严格说来是相似)之处,比如鲁迅先生在《文学和出汗》中提到的“成则为王,败则为寇”的历史论和梁实秋所宣扬的文学论“流传的便是好文学,不流传的便是坏文学”,这种比较可称之为类比。
以上两种只能说属于广义的比较。
第三,现象相同,本质不同,这就是所谓“同中有异”,比如自卑和谦虚。
将这两方面进行比较,侧重点在于“异中有同”,比如自卑和自负。
将这两方面作比较,侧重点在于“异中求同”。
下面进一步具体介绍:
对比就是将两种不相同的事物或一个事物的两个不同的方面进行比较对照。
对比在其他文体的写作中被广泛地运用着,并取得良好的效果。
例如臧克家的诗篇《有的人》,运用对比手法,赞扬了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先生的革命精神,鞭挞了反动统治阶级的虚伪和骄横。
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描写了百草园的无限乐趣和三味书屋的枯燥无味,对比之中突出了封建教育对少年儿童聪明才智的扼杀。
以上是章法修辞中的对比。
在语言表达中,对比的修辞手法,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