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汉文学教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434638 上传时间:2023-01-23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6.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秦汉文学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秦汉文学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秦汉文学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秦汉文学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秦汉文学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秦汉文学教案.docx

《秦汉文学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秦汉文学教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秦汉文学教案.docx

秦汉文学教案

秦汉文学教案

 

 

————————————————————————————————作者:

————————————————————————————————日期:

 

第二篇秦汉文学

第一章秦汉散文

秦代国祚短促,可提及的散文家只有李斯一人。

他的作品主要还受战国纵横家的影响。

两汉散文文风发生了很大变化。

除了《史记》《汉书》等史传作品,汉代散文的创作主流就是政论文。

它们的文风朴实厚重,内容切近时事。

四百年间风格历经数变:

西汉初贾谊等情感浓郁,饶有策士遗风;中后期董仲舒、刘向等引经据典,风格典重;东汉初王充晓畅平易,通达深刻;后期王符、仲长统等愤世嫉俗。

行文用语在东汉后期也向骈俪方向发展。

两汉时期还出现了不少抒情、叙事的散文。

第一节秦代散文

一、《吕氏春秋》

《吕氏春秋》是秦相吕不韦集合宾客编撰的著作。

它适应秦统一中国的需要,杂糅儒、道、法、阴阳等诸子学说,成为杂家的代表著作。

《吕氏春秋》出于众手,风格不完全统一,但是颇有精练畅达的特点。

尤其突出的是它创作了丰富多彩的寓言,并且在论述中常常用数个寓言从不同侧面说明道理。

二、李斯

李斯是秦代唯一称得上作家的人物。

他为秦统一中国和中央集权王朝的建立立下殊功。

李斯散文的代表作是《谏逐客书》。

此文辞才华美,排比铺张,音节流畅,带有鲜明的战国纵横家说辞的色彩。

李斯还为秦始皇作过许多刻石表功的碑铭,文辞整饬简洁,气度宏伟对后世碑铭文字影响甚巨。

第二节汉代散文

一、贾谊与晁错

1、贾谊是汉初年轻的政治家。

他的作品集中收录在《新书》中,可分为专题政论文、疏牍文和杂论三类。

2、《过秦论》三篇是贾谊政论文的代表作。

此文思维严谨,说理透辟,见解不凡,处处闪现作者的政治热情和深刻思想。

文风仍带战国纵横家遗风,用词讲究,感情充沛,行文流畅。

3、贾谊疏牍文的代表作是《论积贮疏》和《陈政事疏》。

4、晁错与贾谊同时而稍后,是汉初另一个著名政论家。

《论贵粟疏》是其代表作。

其文精辟深刻,擅长分析;铺排驰骋,有战国纵横家风。

二、董仲舒与刘向等

1、董仲舒是儒家大师,对于汉武帝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贡献巨大。

其《天人三策》对后世集权政治思想影响深远。

从文学上说,他的文章明易晓畅,语言朴素,风格典雅雍容,一洗汉初散文的纵横恣肆之气。

2、刘向是西汉著名经学家和文献学家,他为许多古籍写的叙录不少是出色的散文作品。

如《战国策书录》。

3、司马迁的《报任安书》和杨恽的《报孙会宗书》,叙写个人情志,情感浓郁,言辞痛切,又别是一种风格。

三、东汉散文

1、东汉散文富有现实批判精神,有为而作,文风质朴。

2、王充的《论衡》是东汉代表性的政论散文。

全书以“疾虚妄”为宗旨,对汉代的阴阳灾异、河洛图谶以及今文学风、俗儒品格等给予有力的批驳,其实也包含了对东汉神学政治的批判。

王充崇尚实用,倡导通俗,主张创新,他的文章很好地实践了这些理论。

3、王充、王符和仲长统是东汉散文的三大家。

王符有《潜夫论》,仲长统有《昌言》。

 

第二章汉代辞赋

汉代辞赋,根据其样式和内容的差别,可以分为三种类型,一是以抒情为主的骚体赋,一种是以描写状物为主的大赋,一是东汉中后期出现的抒情小赋。

“赋”作为文体名称最早见于荀子的《赋篇》。

它的文体是诗和文的综合体,《诗经》、楚辞、先秦散文都是赋的源泉。

这些影响构成了汉赋基本的一些文体特征:

1、从音律上说,有音节而不入乐,所谓“不歌而诵谓之赋”;2、从体式上说,骈散不拘,韵否不定。

类似散文、骈文、韵文之混合;3、从风格上说,善于铺陈夸饰,《文心雕龙》所谓“极声貌以穷文”;4、从组织上说,采用主客问答的形式,便于反复渲染,驰骋铺张;5、从功用上说,继承儒家诗教传统,重视讽谏作用。

第一节从贾谊赋到枚乘《七发》

一、贾谊

1、贾谊的骚体赋的代表作品是《吊屈原赋》《鵩鸟赋》和《旱云赋》。

2、抒情述志、情感浓郁是贾谊辞赋的重要特色。

这一点与楚辞有明显的继承关系,跟后来的汉赋有差别。

3、《吊屈原赋》抒发了贾谊怀才不遇、仕途坎坷的幽愤。

此赋对比鲜明,感情激切,可谓汉初辞赋的代表作。

4、《鵩鸟赋》阐明了贾谊对生死、祸福的达观态度,表现出鲜明的道家倾向。

骚体赋:

直接继承屈原作品,在体制上沿袭楚骚句式,多用兮字,通篇用韵,形式整齐,富于抒情色彩。

骚体赋中,《九怀》、《九叹》、《九思》等作品,一脉相承,九章成篇,体制固定,主题相类,虽规模未大,却具备了独有的格局,是为“九体”

二、枚乘

1、枚乘对辞赋的发展作出了开拓性的贡献,《七发》是其代表作。

这篇赋虚拟楚太子患病,吴客前往探视,指出其病患是耽乐纵欲的结果,表示可以用“要言妙道”治愈之。

然后便按照听琴、饮食、跑马、游览、出猎、观涛以及“方术之士”的妙论七个方面,层层铺叙,启发太子,终使太子霍然病已。

2、《七发》在以下方面体现了大赋文体的基本形成:

一、铺叙描摹,夸饰渲染。

如“曲江观涛”一节描写江涛的汹涌澎湃;二、隐藏了创作主题主体的情绪,纯用客观的铺陈和议论;三、遣词造语趋于繁复华丽;四、以主客问答的形式结构全篇。

后代以七段成篇的赋成为一种专门文体,称为“七体”。

3、《七发》的文学史地位:

标志着汉大赋的成熟

“七体”的开山之作

汉大赋(又称散体大赋):

以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为特征,以主客问答为基本结构的韵散相间、半诗半文的文体。

第二节司马相如、扬雄和西汉其他赋家

一、司马相如

(一)生平:

《文学史》160-161页

(二)文学成就:

1、司马相如把汉大赋的创作推向高峰。

《子虚赋》《上林赋》是他的代表作,这二篇其实是《天子游猎赋》的上下篇。

作品虚构子虚、乌有、亡是公三人,并通过他们讲述齐、楚和天子田猎的状况,他们对此事的态度,构成作品的基本框架。

2、《子虚赋》《上林赋》采用问难的体式,整齐排偶的句式,与楚辞已大不相同,更大的区别在于:

一、作者的情感被深深的隐藏起来,通篇是繁缛的铺叙和夸张的描写;二、空间的极度排比;三、以直接单纯的铺叙描摹为主要表现手法;四、遣词造语更加繁难僻涩。

3、司马相如也有富有抒情色彩的小赋,如《长门赋》,据说是为失宠的陈皇后所作。

二、扬雄

1、扬雄是西汉后期的赋家代表。

他的代表作有:

《甘泉赋》《河东赋》《羽猎赋》《长杨赋》《蜀都赋》。

2、扬雄的赋模拟司马相如而又有所发展,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一、拓展了大赋的题材范围;二、进一步加强了大赋的劝谏色彩;三、篇幅缩短,描写对象集中,表现手法转为比较含蓄委婉。

三、西汉其他赋家

1、西汉中后期,除了鸿篇巨制、铺张扬厉的大赋之外,还有不少体制比较短小的说理、抒情、咏物类的辞赋。

这些作品感情浓郁,跟大赋的风格很不相同。

2、东方朔的《答客难》,开了赋体文学自嘲题材的先河。

3、董仲舒的《士不遇赋》直抒失路彷徨的郁闷;汉武帝的《李夫人赋》则是一篇情思浓烈的怀人赋。

4、刘歆的《遂初赋》围绕自己的遭际,将沿途所见的衰败肃杀景象与作者遭贬逐的心境合而为一。

它是汉代“纪行赋”的开山之作。

5、王褒极大地发展了咏物赋。

《洞箫赋》是他的代表作。

在赋中王褒以洞箫自况,写照了自己的处境和心境;后半部分则表达了他的政教理想。

较之先前的咏物赋,《洞箫赋》将所咏之物与自己的感情完密地融合起来,对乐器和音乐的描写完整而集中,开创了全文写音乐的先河。

在精神上和创作上与大赋拉开了距离。

6、司马迁的《悲士不遇赋》、班婕妤的《自悼赋》也是西汉有名的赋作。

 

第三节东汉赋家

东汉辞赋仍有骚体、赋体两种。

其中赋体的创作呈现出明显的变化。

初期继承司马相如等人铺张扬厉的大赋,创作了几部著名的京都赋。

中期以后,向贴近人生、抒情言志、篇幅短小的方向发展,创作了一批抒情赋。

一、骚体赋

1、班彪的《北征赋》记述行程,悼古伤时,与刘歆《遂初赋》相似。

2、冯衍的《显志赋》是他免官归里后所作,叙写“时俗险恶”的悲愤之感和家门不幸的愁思,表达他隐居高蹈的志向。

此赋受屈原影响较大,但也显出一些差别,如出世的思想。

3、蔡邕的《述行赋》吊古伤今,感情通彻沉着,幽思婉转。

赋中直接指斥东汉皇帝,胆识超越前人。

二、京都赋

1、东汉京都赋兴起的原因是光武帝时关于定都地点的争论。

2、班固的《两都赋》着重描写京都,尤其是铺叙京都观念;又加大了讽喻的篇幅。

这些变化使得在汉赋发展中具有新的面貌和内涵。

3、张衡的《二京赋》谋篇立意大体模仿《两都赋》,但它除了描写宫殿、苑囿、田猎之外,还把游侠、商贾、辩士以及街市、百戏等市井万物写进赋中,展示了一幅都市生活的全景图画。

是为汉大赋的极致之作。

三、抒情小赋

1、张衡的《归田赋》是抒情小赋的开山之作。

形制短小,语句流丽,个性鲜明。

标志着汉赋创作倾向的重大转变。

《归田赋》的文学成就:

(1)汉大赋向抒情小赋过渡的里程碑;

(2)是我国今存第一篇骈赋;(3)是第一篇田园赋,为后世文学表现田园题材提供了艺术借鉴。

2、赵壹的《刺世疾邪赋》激烈抨击时政,直抒愤激之情,无所掩饰,在汉赋中十分罕见。

3、祢衡的《鹦鹉赋》通篇用比喻象征,用反讽的手法,正言曲说,表达了自己的困厄和无奈。

第三章汉代史传文学

第一节《史记》

一、司马迁的生平及《史记》的成书

1、司马迁,字子长,生于夏阳龙门。

其父司马谈曾任太史令,对诸子百家学说皆有研究。

司马迁少年聪慧,又转益多师,向当时的许多大学者问学,打下深厚的学术基础。

2、20岁时,司马迁开始漫游各地,亲身领略民风,考察故地,访问耆老,搜集了不少历史材料,对历史获得了亲切的感性认识。

3、《史记》原名《太史公书》,司马谈已经着手写作了部分章节。

前110年司马谈去世,遗命司马迁完成自己的心愿。

前104年,司马迁继承父志,开始续写《太史公书》。

前98年,李陵败降匈奴,司马迁因替他说情而遭受宫刑。

此后忍辱负重,继续写作。

约于前91年完成一百三十卷的《史记》。

4、司马迁之创作《史记》,开始是因承父命,并且有志于弘扬天汉神威,润色鸿业,鉴往知来。

遭宫刑后,心态陡变,个人抑郁不平之气激射于修史行为之中,歌颂之声减弱,而代之以怨愤感慨之情。

《史记》遂成为一部心灵史与社会政治史的混合体。

二、《史记》的叙事

(一)沟连天人、贯通古今的结构框架

《史记》创造了纪传体的史书体例,以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十表、八书构成一个完整的叙事网络。

(二)历史和逻辑相统一的叙事脉络

人物传记排列基本以时间为序,兼顾以类相从的原则。

传记体例有单传、合传、类传等类型。

各传之间血脉贯通,体现历史和逻辑的统一。

(三)因果关系的探索展示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四)对复杂事件和宏大场面的驾驭

三、《史记》的人物刻画

(一)闾巷之人的入传

史记》的本纪、世家、列传记载的人物,上自帝王将相,下至三教九流、市井小民,涉及人物四千余人。

其中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大量平民如刺客、游侠、商人、方士等的入传。

这表现了司马迁开阔的历史视野和独特的历史认识。

(二)人物个性与共性的展现

善于把握人物的基本特征,注意人物个性形成的家庭出身、文化教养、社会经历等因素;在个性展现中提炼共性。

(三)复杂人格的多维透视和旁见侧出笔法

展现人物性格多样性,突出人物个性。

作品介绍:

《项羽本纪》

教学目的:

1.通过本篇课文的学习,把握《史记》高超的叙事艺术以及塑造人物形象的艺术成就。

2.学会如何解读古代文学作品的一些基本方法。

早年情况:

要学万人敌,又不肯竟学——心有大志,但做事虎头蛇尾。

彼可取而代也——胸有大志,无所畏惧,胸无城府。

(与刘邦“大丈夫当如此也”进行比较)

(注意人物个性形成的家庭出身、文化教养)

巨鹿之战:

叱咤风云、勇冠三军、摧毁秦军主力,成为反秦斗争中众望所归的英雄人物。

鸿门宴:

天真坦率、优柔寡断,以致养虎遗患。

垓下之围:

慷慨别姬、勇敢突围、所向披靡(英雄气概);然单凭个人之勇,终于陷入四面楚歌、不得不自刎乌江(悲剧结局)。

三个场面,突出其勇力过人、善于斗力而不善于斗智的性格特点。

(通过典型事件人物性格)

注意《作品选》P96选评。

四、《史记》风格特征

(一)宏大画面和深邃意蕴

把历史人物置于广阔的社会背景里,在叙述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的过程中,展示个人命运的偶然性中体现的历史必然性。

(二)浓郁的悲剧气氛

塑造大批悲剧人物形象——浓郁的悲剧气氛——寄予人生感慨

《离骚》屈大夫哭泣,《史记》为太史公哭泣(刘鄂)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鲁迅)

简介《李将军列传》

王昌龄《出塞》: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渡阴山。

王勃《滕王阁诗序》:

“嗟乎!

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王维《老将行》:

“卫青不败由天幸,李广无功缘数奇。

(三)强烈的传奇色彩

五《史记》的地位和影响

(一)传记文学的开端

《史记》是我国纪传体史学的鼻祖,也是我国传记文学的开端。

(二)先秦文学传统的继承融汇

继承了先秦《诗》《骚》的抒情传统,又吸收了先秦散文的酣畅风格,融会贯通,自成一家。

(三)人文精神的弘扬

《史记》所颂扬的进取精神、淑世情怀、人道主义和自强不息的意志,以及一系列光辉的人物形象,为后世所追慕、景仰。

(四)后代散文、小说、戏剧与《史记》的渊源关系

《史记》的文章技巧、风格、语言,无不令后世散文家宗奉;

《史记》的许多故事情节广为流传,为后世小说、戏曲提供了丰富的创作源泉。

它构思情节和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也不断为小说家们效法。

第二节《汉书》与《吴越春秋》

一、《汉书》

1、《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是继《史记》之后出现的又一部传记文学的典范作品。

历代常以马、班并称,《史》《汉》对举。

2、《汉书》的精华在西汉盛世各类人物的生动记述,由此全面地展示了西汉盛世的繁荣和时代风貌。

3、《汉书》中李陵、苏武的传记酣畅淋漓,悲壮沉郁,可与《史记》名篇媲美。

4、《汉书》的笔法严谨有法,形成了与《史记》截然不同的风格。

二、《吴越春秋》

1、《吴越春秋》是东汉的一部杂史,作者赵晔。

主要讲述春秋末期吴越争霸的故事,是历史演义的雏形。

2、《吴越春秋》故事曲折,对很多历史事实加以发挥渲染,具有浪漫的色彩。

它写人物特别注重对外貌的描写,以此突出人物个性,对后世小说的人物刻画影响很大。

3、东汉的另一部杂史《越绝书》也以吴越争霸为线索,同样具有吴越文化的特点。

第四章汉代诗歌

第一节两汉乐府诗歌

一、乐府和乐府诗

1.乐府与太乐

乐府-新声俗乐太乐-雅颂古乐

2.乐府的兴废

汉初承秦制设乐府-武帝时扩充-成帝时极盛-哀帝罢乐府-东汉黄门鼓吹署

3.乐府的职能

采集民间诗歌、组织文人创作、演奏诗乐。

其汇集、演唱的作品包括民歌以及贵族、文人作品

4.乐府诗分类

郭茂倩《乐府诗集》

二、丰富多彩的艺术画面

1.苦与乐的深刻揭示

《汉书·艺文志》:

自孝武立乐府而采歌谣,于是有代赵之讴,秦楚之风,皆感于哀乐,缘事而发,亦可以观风俗,知薄厚云。

2.爱与恨的坦率表白

《上邪》、《孔雀东南飞》

3.乐生恶死愿望的充分展现

羡慕富贵,悲叹死亡,期盼长生

《相逢行》

《日出入》:

日出入安穷?

时世不与人同。

故春非我春,夏非我夏,秋非我秋,冬非我冬。

泊如四海之池,遍观是邪谓何?

吾知所乐,独乐六龙,六龙之调,使我心若。

訾黄其何不徕下!

三、娴熟巧妙的叙事手法

两汉乐府叙事诗的出现,标志着我国古代叙事诗的成熟

1.善于选取生活镜头《东门行》、《孤儿行》、《十五从军征》、《上山采蘼芜》

2.具有尚奇倾向如《郊祀歌》五章颂瑞诗

3.出现了故事情节完整曲折的诗篇《陌上桑》、《孔雀东南飞》

4.诗歌人物形象各具特色

5.叙事详略得当

6.寓言诗的创作

四、异曲新声与诗体演变

1.楚声与三言、七言体

2.北狄、西域乐与杂言体

鲁迅《汉文学史纲要》:

“诗之新制,亦复蔚起。

《骚》《雅》遗声之外,遂有杂言,是为‘乐府’。

3.从四言到五言

 

作品分析:

《孔雀东南飞》

文献出处及名称

《玉台新咏》:

《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乐府诗集》:

《焦仲卿妻》

诗歌作年

建安时期

诗歌艺术特色举要

1.完整严谨的叙事与生动曲折的情节

明·王世贞《艺苑卮言》:

质而不俚,乱而能整,叙事如画,叙情若诉,长篇之圣也。

2.塑造了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

把人物放在冲突焦点上塑造

通过行动、语言刻画人物

3.结构安排巧妙,善于剪裁,有很强的表演艺术特色征

主要情节:

被遣离别誓言被逼再婚双双殉情

4.多样化的艺术手法

第二节东汉文人诗

一班固.张衡.秦嘉的诗

1.班固《咏史》(长于叙事)

班固是东汉较早创作五、七言的文人,还处于模拟阶段,风格朴素质实。

三王德弥薄,惟后用肉刑。

太仓令有罪,就逮长安城。

自恨身无子,困急独茕茕。

小女痛父言,死者不可生。

上书诣阙下,思古歌鸡鸣。

忧心摧折裂,晨风扬激声。

圣汉孝文帝,恻然感至情。

百男何愦愦,不如一缇萦。

2.张衡《同声歌》、《四愁诗》(长于抒情)

张衡是继班固之后继续创作五、七言诗的著名文人,取得了重要成就。

邂逅承际会,得充君后房。

情好新交接,恐栗若探汤。

不才勉自竭,贱妾职所当。

绸缪主中馈,奉礼助烝尝。

思为莞蒻席,在下蔽匡床;愿为罗衾帱,在上卫风霜。

洒扫清枕席,鞮芬以狄香。

重户结金扃,高下华灯光。

衣解巾粉御,列图陈枕张。

素女为我师,仪态盈万方。

众夫所希见,天老教轩皇。

乐莫斯夜乐,没齿焉可忘。

《四愁诗》:

今存第一首完整的文人七言诗,后世七言歌行的先声。

此诗艺术成就:

(1)体式上:

七言诗体;

(2)艺术表现手法上:

继承楚辞香草美人的比兴寄托手法;(3)结构上:

继承《诗经》重章迭唱的章法。

自张衡之后,东汉文人五、七言诗形成了以抒情为主的基本走势。

与世殊技,固孤是求。

——张衡《应间》

3.秦嘉《赠妇诗》三首:

东汉文人五言诗成熟的标志

二郦炎.赵壹.蔡邕的五言诗(自学)

⏹诗坛新风的出现

⏹怀才不遇的感慨

⏹对比鲜明的批判

⏹全身远害的忧患意识

⏹乱世文学

蔡邕

赵壹

第三节《古诗十九首》

一、文献出处、产生时间、作者:

《古诗十九首》最早载于《文选》“杂诗”类,徐陵《玉台新咏》收录其中十二首。

产生于不同时期。

大部分为东汉时作品,尤以汉末文人之作为多。

内容比较广泛,都反映了文人士大夫的情怀,多表现孤寂与凄惶哀苦之情。

二、主要内容:

1.游子思妇的万般情怀

2.人生哲理的揭示

3.痛苦的体验和独特的感受

三、艺术成就

1.起兴发端艺术

2.审美境界和语言技巧

第三节《古诗十九首》

一、《古诗十九首》的内容

1、《古诗十九首》,最早见于《文选》。

一般认为不是一人一时之作,它们产生的年代约在东汉末年,是一批无名的下层士人的作品。

2、产生于动荡时世的这些作品,其基本的情感内容是离情别绪、人生的失意、彷徨以及生命的无常。

要之多是游子、思妇之辞。

3、《古诗十九首》的另一个重要主题是表现士人对生存状态的感受和人生观。

通过极其个人化的感受,折射出深广的社会内涵,富于哲理,具有普遍的价值。

二、《古诗十九首》的艺术特色

1、造语浅近明白而涵泳不尽,言有尽而意无穷。

2、质朴自然,脱尽雕饰痕迹。

3、善用比兴和象征的手法,达到情景交融,浑然圆融的境界。

4、语言浅近自然,却又极为精练准确。

传神达意,意味隽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生产经营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