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 124 波的衍射波的干涉 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34.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433007 上传时间:2023-01-23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12.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物理 124 波的衍射波的干涉 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34.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高中物理 124 波的衍射波的干涉 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34.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高中物理 124 波的衍射波的干涉 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34.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高中物理 124 波的衍射波的干涉 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34.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高中物理 124 波的衍射波的干涉 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34.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物理 124 波的衍射波的干涉 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34.docx

《高中物理 124 波的衍射波的干涉 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34.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物理 124 波的衍射波的干涉 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34.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物理 124 波的衍射波的干涉 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34.docx

高中物理124波的衍射波的干涉教案新人教版选修34

2019-2020年高中物理12.4波的衍射、波的干涉教案新人教版选修3-4

一、教学目标

1.在物理知识方面的要求:

(1)知道什么是波的衍射现象和发生明显衍射现象的条件。

(2)知道波的干涉现象是特殊条件下的叠加现象;知道两列频率相同的波才能发生干涉现象;知道衍射现象的特点。

(3)知道衍射和干涉现象是波动特有的现象。

2.通过观察水波的衍射现象,认识衍射现象的特征。

通过观察波的独立前进,波的叠加和水波的干涉现象,认识波的干涉条件及干涉现象的特征。

二、重点、难点分析

1.重点是波的衍射、波的叠加及发生波的干涉的条件。

2.难点是对稳定的波的干涉图样的理解。

三、教具

水槽演示仪,长条橡胶管,投影仪。

四、主要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我们向平静的湖面上投入一个小石子,可以看到石子激起的水波形成圆形的波纹,并向周围传播。

当波纹遇到障碍物后会怎样?

如果同时投入两个小石子,形成了两列波,当它们相遇在一起时又会怎样?

本节课就要通过对现象的观察,对以上现象进行初步解释。

(二)教学过程设计

主要思想是:

遵照教材的编写意图,按“观察现象,归纳特征,而后得出结论”的大顺序进行教学。

观察中注意引导,分析中注意启发。

1.波的衍射

(1)波的衍射现象

首先观察水槽中水波的传播:

圆形的水波向外扩散,越来越大。

然后,在水槽中放入一个不大的障碍屏,观察水波绕过障碍屏传播的情况。

由此给出波的衍射定义。

波绕过障碍物的现象,叫做波的衍射。

再引导学生观察:

在水槽中放入一个有孔的障碍屏,水波通过孔后也会发生衍射现象。

看教材中的插图,解释“绕过障碍物”的含义。

(2)发生明显波的衍射的条件

在前面观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下面的观察:

①在不改变波源的条件下,将障碍屏的孔由较大逐渐变小。

可以看到波的衍射现象越来越明显。

由此得出结论:

障碍物越小,衍射现象越明显。

②可能的话,在不改变障碍孔的条件下,使水波的波长逐渐变大或逐渐变小。

可以看到,当波长越小时,波的衍射现象越明显。

由此指出:

当障碍物的大小与波长相差不多时,波的衍射现象较明显。

发生明显衍射的条件是:

障碍物或孔的大小比波长小,或者与波长相差不多。

最后告诉学生:

波的衍射现象是波所特有的现象。

在生活中,可遇到的波的衍射现象有:

声音传播中的“隔墙有耳”现象;在房间中可以接收到收音机和电视信号,是电磁波的衍射现象。

2.波的干涉

观察现象①:

在水槽演示仪上有两个振源的条件下,单独使用其中的一个振源,水波按照该振源的振动方式向外传播;再单独使用另一个振源,水波按照该振源的振动方式向外传播。

现象的结论:

每一个波源都按其自己的方式,在介质中产生振动,并能使介质将这种振动向外传播。

观察现象②:

找两个同学拉着一条长橡皮管,让他们同时分别抖动一下橡皮管的端点,则会从两端各产生一个波包向对方传播。

当两个波包在中间相遇时,形状发生变化,相遇后又各自传播。

现象的结论:

波相遇时,发生叠加。

以后仍按原来的方式传播。

(l)波的叠加

在观察前面现象的基础上,向学生说明什么是波的叠加。

两列波相遇时,在波的重叠区域,任何一个质点的总位移,都等于两列波分别引起的位移的矢量和。

结合图1,解释此结论。

解释时可以这样说:

在介质中选一点P为研究对象,在某一时刻,当波源1的振动传播到P点时,若恰好是波峰,则引起P点向上振动;同时,波源2的振动也传播到了P点,若恰好也是波峰,则也会引起P点向上振动;这时,P点的振动就是两个向上的振动的叠加,P点的振动被加强了。

(当然,在某一时刻,当波源1的振动传播到P点时,若恰好是波谷,则引起P点向下振动;同时,波源2的振动传播到了P点时,若恰好也是波谷,则也会引起P点向下振动;这时,P点的振动就是两个向下的振动的叠加,P点的振动还是被加强了。

)用以上的分析,说明什么是振动被加强。

波源1经过半周期后,传播到P点的振动变为波谷,就会使P点的振动向下,但此时波源2传过来的振动不一定是波谷(因为两波源的周期可能不同),所以,此时P点的振动可能被减弱,也可能是被加强的。

(让学生来说明原因)

提问:

如果希望P点的振动总能被加强,应有什么条件?

提问:

如果在介质中有另一质点Q,希望Q点的振动总能被减弱,应有什么条件?

结论:

波源1和波源2的周期应相同。

(2)波的干涉

观察现象③:

水槽中的水波的干涉。

对水波干涉图样的解释中,特别要强调两列水波的频率是相同的,所以产生了在水面上有些点的振动加强,而另一些点的振动减弱的现象,加强和减弱的点的分布是稳定的。

详细解释教材中给出的插图,如图2所示。

在解释和说明中,特别应强调的几点是:

①此图是某时刻两列波传播的情况;②两列波的频率(波长)相等;③当两列波的波峰在某点相遇时,这点的振动位移是正的最大值,过半周期后,这点就是波谷和波谷相遇,则这点的振动位移是负的最大值;④振动加强的点的振动总是加强的,振动减弱的点的振动总是减弱的。

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给出干涉的定义:

频率相同的两列波叠加,使某些区域的振动加强,某些区域的振动减弱,并且振动加强和振动减弱的区域互相间隔,这种现象叫波的干涉,形成的图样叫做波的干涉图样。

反复观察水槽中的水波的干涉,分清哪些区域为振动加强的区域,哪些区域为振动减弱的区域。

最后应帮助学生分析清楚:

介质中某点的振动加强,是指这个质点以较大的振幅振动;而某点的振动减弱,是指这个质点以较小的振幅振动,这与只有一个波源的振动在介质中传播时,各质点均按此波源的振动方式振动是不同的。

(3)波的干涉与叠加的关系

有了前面的基础,可以启发学生说一说干涉与叠加的关系。

帮助学生认识:

干涉是一种特殊的叠加。

任何两列波都可以进行叠加,但只有两列频率相同的波的叠加,才有可能形成干涉。

最后指出:

干涉是波特有的现象。

(三)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波特有的现象:

波的衍射和波的干涉。

请同学再表达一下:

什么叫波的衍射?

什么叫波的干涉?

什么条件下可能发生波的干涉?

课后的任务是认真阅读课本。

五、说明

教学中,教师应知道:

(1)“障碍物或孔的大小比波长小,或者与波长相差不多”是产生明显衍射现象的条件,而不是产生衍射现象的条件。

波遇到障碍物就会发生衍射,只是在上述的条件下可以明显观察到。

(2)波的干涉的条件是:

同一类的两列波,频率(波长)相同,相差恒定,在同一平面内振动。

当它们发生叠加时,会出现干涉现象,由于课本中没有提出相和相差的概念,并且只讨论一维的振动情况,所以,教学中只强调“频率相同”的条件就可以了。

更多的时间,应放在认识干涉与一般叠加相比的特殊之处上。

教师在线

例1.一列水波穿过小孔产生衍射现象,衍射后水波的强度减弱是因为()

A、水波的波长增大B、水波的周期增大C、水波的频率减小D、水波的振幅减小

例2.如图所示,S为波源,M、N为两块挡板,其中M板固定,N板可上下移动,两板中间有狭缝。

此时,测得A点没有振动,为了使A点发生振动,可采用的方法是()

A、增大波源频率B、减小波源频率C、将N板向上移动一些D、将N板向下移动一些

同步训练

1.如图所示是观察水面波衍射的试验装置,AC和BD是两块挡板,AB是一个孔,O为波源,图中已画出波源所在区域波的传播情况,每两条相邻波纹(图中曲线)之间距离表示一个波长,则波经过孔之后的传播情况,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此时能明显观察到波的衍射现象B.挡板前波纹间距离相等

C.如果将孔AB扩大有可能观察不到明显的衍射现象

D.如果孔的大小不变,使波源频率增大,能更明显地观察衍射现象

2.如图是不同频率地水波通过相同地小孔所能到达区域地示意图,情况中水波地频率最大;情况中水波地频率最小。

3.将一只小瓶立于水波槽中,在槽中激发水波,若想在瓶子后面看到水波绕进的现象,激发水波的振子振动频率大写好还是小些好?

为什么?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衍射是一切波特有的现象B.对同一列波,障碍物或小孔越小衍射越明显

C.听到回声是声波的衍射现象D.听到回声是共鸣现象

5.一列水波穿过小孔产生衍射现象,衍射后水波的强度减弱是因为()

A.水波的波长增大B.水波的周期增大C.水波的频率减小D.水波的振幅减小

6.在做水波通过小孔衍射的演示实验时,激发水波的振子振动频率为5Hz,水波在水槽中传播速度为0.05m/s,为使实验效果更明显,使用小孔直径d应为m。

拓展尝新

7.如图10-38所示,正中O是水面上一波源,实、虚线分别表示该时刻的波峰、波谷,A是挡板,B是小孔,经过一段时间,水面上的波形将分布于()

A.整个区域B.阴影

以外区域

C.阴影

以外区域D.上述答案均不对

 

2.波的干涉

①观察现象:

在水槽演示仪上有两个振源的条件下,单独使用其中的一个振源,水波按照该振源的振动方式向外传播;再单独使用另一个振源,水波按照该振源的振动方式向外传播。

现象的结论:

每一个波源都按其自己的方式,在介质中产生振动,并能使介质将这种振动向外传播。

②观察现象:

找两个同学拉着一条长橡皮管,让他们同时分别抖动一下橡皮管的端点,则会从两端各产生一个波包向对方传播。

当两个波包在中间相遇时,形状发生变化,相遇后又各自传播。

现象的结论:

波相遇时,发生叠加。

以后仍按原来的方式传播。

(1)波的叠加

两列波相遇时,在波的重叠区域,任何一个质点的总位移,都等于两列波分别引起的位移的矢量和。

结合图1,解释此结论。

解释:

在介质中选一点P为研究对象,在某一时刻,当波源1的振动传播到P点时,若恰好是波峰,则引起P点向上振动;同时,波源2的振动也传播到了P点,若恰好也是波峰,则也会引起P点向上振动;这时,P点的振动就是两个向上的振动的叠加,P点的振动被加强了。

(当然,在某一时刻,当波源1的振动传播到P点时,若恰好是波谷,则引起P点向下振动;同时,波源2的振动传播到了P点时,若恰好也是波谷,则也会引起P点向下振动;这时,P点的振动就是两个向下的振动的叠加,P点的振动还是被加强了。

)用以上的分析,说明什么是振动被加强。

波源1经过半周期后,传播到P点的振动变为波谷,就会使P点的振动向下,但此时波源2传过来的振动不一定是波谷(因为两波源的周期可能不同),所以,此时P点的振动可能被减弱,也可能是被加强的。

(让学生来说明原因)

思考:

如果希望P点的振动总能被加强,应有什么条件?

思考:

如果在介质中有另一质点Q,希望Q点的振动总能被减弱,应有什么条件?

结论:

波源1和波源2的周期应相同。

(2)波的干涉

观察现象③:

水槽中的水波的干涉。

对水波干涉图样的解释中,特别要强调两列水波的频率是相同的,所以产生了在水面上有些点的振动加强,而另一些点的振动减弱的现象,加强和减弱的点的分布是稳定的。

如图2所示。

在解释和说明中,特别应强调的几点是:

①此图是某时刻两列波传播的情况;②两列波的频率(波长)相等;③当两列波的波峰在某点相遇时,这点的振动位移是正的最大值,过半周期后,这点就是波谷和波谷相遇,则这点的振动位移是负的最大值;④振动加强的点的振动总是加强的,振动减弱的点的振动总是减弱的。

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给出干涉的定义:

频率相同的两列波叠加,使某些区域的振动加强,某些区域的振动减弱,并且振动加强和振动减弱的区域互相间隔,这种现象叫波的干涉,形成的图样叫做波的干涉图样。

小结:

介质中某点的振动加强,是指这个质点以较大的振幅振动;而某点的振动减弱,是指这个质点以较小的振幅振动,这与只有一个波源的振动在介质中传播时,各质点均按此波源的振动方式振动是不同的。

(3)波的干涉与叠加的关系

干涉是一种特殊的叠加。

任何两列波都可以进行叠加,但只有两列频率相同的波的叠加,才有可能形成干涉。

干涉是波特有的现象。

教师在线

例1.如图10-39表示两个相干波源S1、S2产生的波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相遇,图中实线表示某时刻的波峰,虚线表示的是波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c两的振动加强,b、d两点的振动减弱

B、e、f两点的振动介于加强点和减弱点之间

C、经适当的时间后,加强点和减弱点的位置互换

D、经半个周期后,原来位于波峰的点将位于波谷,原来位于波谷的点将位于波峰

例2.如图10-40所示,在y轴上的Q、P两点上有两个振动情况完全相同的波源,它们激起的机械波的波长为1m,Q、P两点的纵坐标分别为yQ=6m,yP=1m,那么在x轴上+∞到-∞的位置上,会出现振动加强的区域有_______个。

 

同步训练

1.一个波源在绳的左端发出半个波a,频率为f1,振幅为A1,同时另一个波源在绳的右端发出半个波b,频率为f2,振幅为A2,P为波源的中点,如图10-41所示,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两列波同时到达两波源的中点P

B.两列波相遇时,P点波峰值可达A1+A2

C.两列波相遇后,各自仍保持原来的波形传播

D.两列波相遇时,绳子上的波峰可达A1+A2的点只有一点,此时在P点的左侧

2.如图所示,S1和S2是两个相干波源,在图中分别以S1和S2为圆心作出了两组同心圆弧,分别表示同一时刻两列波的波峰和波谷,实线表示波峰,虚线表示波谷,在图中标出了三个点a,b,c。

在这三个点中,哪些点振动加强,哪些点振动减弱?

 

3.如图所示是水面上两列频率相同的波在某时刻的叠加情况,图中实线为波峰波面,虚线为波谷液面,已知两列波的振幅均为2cm,波速为2m/s,波长为8cm,E点是B,D和A,C连线的交点。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A,C处两质点是振动加强的质点

B.B,D处两质点在该时刻的竖直高度差是4cm

C.E点处质点是振动加强的质点

D.经0.02s,B点处质点通过的路程是4cm

4.M,N为介质中相距2L的两个质点,从某时刻开始,两质点做同振幅和同频率的振动,并且开始时刻两质点的振动方向均向上,已知两质点的振动各自在介质中产生横波的波长均为L,且传播方向相反,则自开始时刻起,经过1.5个周期,M,N之间的波的波形图像是下图中的()

5.如图所示,两个形状完全相同的正弦波a,b沿同一直线分别向右、向左传播,在它们相遇的某个时刻,图中m,n部分的波形“消失”了,该时刻m,n两质点的振动方向分别为()

A.

m向上,n向下

B.m向下,n向上

C.m,n都向上

D.m,n速度都是零

6.S1,S2为两频率相同的波源,如图所示,某时刻实线表示波峰,虚线表示波谷,则P点()

A.波谷与波谷叠加所以振动减弱

B.波谷与波谷叠加所以始终处于最低位置

C.振动始终加强

D.位移始终最大

拓展尝新

7.如图10-46所示表示两列相干水波的叠加情况,图中的实线表示波峰,虚线表示波谷,设两列波的振幅均为5cm,且在图示的范围内振幅不变,波速和波长分别为1m/s和0.5cm,C点是BE连线的中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C,E两点都保持静止不动

B.图示时刻A,B两点的竖直高度差为20cm

C.图示时刻C点正处在平衡位置且向水面上运动

D.从图示时刻起经0.25s,B点通过的路程为20cm

 

8.如图10-47所示,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有S1、S2两个波源,这两个波源的频率、振动方向均相同,且振动步调完全一致,S1、S2之间相距两个波长,B点为S1、S2连线的中点。

今以B点为圆心,以R=BS1为半径画圆,问在该圆上,除S1、S2两波源外,共有几个振动加强的点?

 

答案:

教师在线

例1.解:

水波的频率是由波源的频率决定的,发生衍射后水波的频率不变,所以选项B、C错误。

波速是由介质决定的,发生衍射后波速不变,由v=λf知,水波的波长不变,先项A错误。

波的强弱是由振幅决定的,所以选项D正确。

例2.解:

使A振动起来的方法有两个,一个是缝宽不变,使波的频率即波源S的频率减小以增加波长,当波长大于缝宽时,发生明显的衍射现象,A点便振动起来;另一个是使波源的频率一定,即波长一定,减小缝宽,当缝宽减小到比波长小时,发生明显的衍射现象,也可使A点振动起来。

故正确答案是B、D。

同步训练

1.ABC

2.ca

3.频率小些好。

4.AB

5.D

6.d≤0.01

拓展尝新

7.B

波的干涉

答案:

教师在线

例1.解:

a点是波谷与波谷相遇的点,c点是波峰和波峰相遇的点,都是振动加强的点;而b、d两点都是波峰和波谷相遇的点,是振动减弱的点,选项A正确。

e位于加强点的连线上,仍为加强点,f位于减弱点的连线上,仍为减弱点,选项B错误。

相干波源叠加产生的干涉是稳定的,不会随时间变化,所以选项C错误。

因形成干涉图样的介质质点也是不停地做周期性振动,经半个周期步调相反,选项D正确。

故该题的正确答案是A、D。

例2.解:

在x轴正半轴上任取一点M,连接MQ、MP,构成一三角形PQM,根据三角形任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的原理得:

X轴上出现振动加强点时应有Δr=nλ(n=0、1、2、……)。

所以0

亦即n可取1、2、3、4、5(包括原点),其5个值。

由对称性在x轴负半轴上还有4个加强点,所以在x轴上共有9个加强点。

同步训练

1.ACD

2.a点和b点振动加强,c点振动减弱

3.C4.A5.A6.C

拓展尝新

7.BCD

8.6

 

2019-2020年高中物理12.4《波的反射和折射》学案新人教版选修3-4

【知识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知道什么是波面、波线,知道它们间的关系。

②理解惠更斯原理,会用惠更斯原理解释有关现象。

③掌握波的反射规律及其简单的应用。

④知道什么是波的折射,理解波的折射定律。

2、过程与方法:

小组合作探究,大胆拓展质疑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以积极的热情投入学习,体验成功的快乐。

【基础知识】

一、波面和波线

1、概念

(1)波面:

在波的传播过程中,某时刻任何都相同的介质质点所组成的面,也叫。

(2)波线:

指与波面的那些线,代表了波的。

2、波的分类

(1)球面波:

由空间一点发出的波,它的波面是以为球心的一个个

,波线就是这些球面的。

(2)平面波:

指波面是的波。

二、惠更斯原理

1、内容:

介质中任一波面上的各点,都可以看做发射子波的,其后任意时刻,这些子波在波的前进方向的就是新的波面。

2、作用:

如果知道某时刻一列波的某个的位置,还知道,利用惠更斯原理可以得到下一时刻这个的位置,从而确定波的。

三、波的反射

1、反射现象:

波遇到介质界面会继续传播的现象。

2、反射角和入射角

(1)入射角:

入射波的与界面的夹角。

(2)反射角:

反射波的与界面的夹角。

3、反射定律

(1)反射角入射角

(2)反射波的波长、频率和波速都与入射波。

四、反射、折射现象中各量的变化

波的反射

波的折射

传播方向

改变θ反=θ入

改变θ折≠θ入

频率f

不变

不变

波速v

不变

改变

波长λ

不变

改变

※频率由波源决定,波速由介质决定。

【基础训练】

1、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只有平面波的波面才与波形垂直

B、任何波的波形与波面都相互垂直

C、任何波的波形表示波的传播方向

D、有些波的波面表示波的传播方向

2、关于对惠更斯原理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同一波面上的各质点振动情况完全相同

B、同一振源的不同波面上的质点的振动情况可能相同

C、球面波的波面是以波源为球心的一个个球面

D、无论怎样的波,波线始终和波面垂直

3、一列波从空气中传入水中,保持不变的物理量是:

A、波速B、波长C、频率D、振幅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入射波面与法线的夹角为入射角

B、入射波面与界面的夹角为入射角

C、入射波线与法线的夹角为入射角

D、入射角跟折射角相等

5、如图所示1、2、3分别代表入射波、反射波和折射波的波线,则:

A、2与1的波长、频率相等,波速不等

B、2与1的波速、频率相等,波长不等

C、3与1的波速、频率、波长均相等

D、3与1的频率相等,波速、波长均不等

6、如图所示是一列机械波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中发生的现象,已知波在介质Ⅰ中的波速为v1,波在介质Ⅱ中的波速为v2,则v1:

v2为:

A、1:

2

B、2:

1

C、3:

2

D、2:

3

【合作探究】

【小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