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复习《廉颇蔺相如列传》第1课时教学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425379 上传时间:2023-01-23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4.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语文复习《廉颇蔺相如列传》第1课时教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高三语文复习《廉颇蔺相如列传》第1课时教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高三语文复习《廉颇蔺相如列传》第1课时教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高三语文复习《廉颇蔺相如列传》第1课时教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高三语文复习《廉颇蔺相如列传》第1课时教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语文复习《廉颇蔺相如列传》第1课时教学案.docx

《高三语文复习《廉颇蔺相如列传》第1课时教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语文复习《廉颇蔺相如列传》第1课时教学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三语文复习《廉颇蔺相如列传》第1课时教学案.docx

高三语文复习《廉颇蔺相如列传》第1课时教学案

2019-2020年高三语文复习《廉颇蔺相如列传》(第1课时)教学案

章节与课题

廉颇蔺相如列传

课时安排

  课时1

主备人

使用人

 

使用日期

 

学习目标和任务

1、  把分散的文言基础知识前后勾连、连点成线,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

2、  重点掌握虚词“因”的意义和用法。

对文中重点句子能准确翻译。

 

重点难点建议

1、  注意课本相关知识的积累与巩固。

2、  默写要常抓不懈。

教学资源的使用

 

学习过程

个性备课栏

一、《考试说明》规定的背诵篇目的默写。

(10分钟)

《劝学》一二节易错句子和第三节的背诵和默写。

 

二、组合快练讲评。

(20分钟)

 

 

 

 

 

三、系统梳理课内文言基础知识。

(15分钟)

1、找出通假字并解释

(1)可予不()

(2)臣愿奉璧往使()

(3)召有司案图(同“按”,察看)

(4)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2、找出古今异义词并解释

1).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去:

古义指离开。

今义指除掉,减掉,已过的,特指刚过去的一年)  (亲戚:

古义指父母兄弟。

今义指与自己有血缘或婚姻关系的人)  

2)请指示王(指示:

古义指给……看。

今义指上对下指导、命令)  

3)于是相如前进缶(前进:

古义指上前进献。

今义指向前发展进步)  

4)宣言曰:

我见相如,必辱之(宣言:

古义指扬言,到处说。

今义指国家、政党、团体或领导人对重大问题公开表态以进行宣传号召的文告)  

5)布衣之交(布衣:

古义指平民。

今义指麻布衣服)  

6)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鄙贱:

古义指粗野而又地位低微,谦词。

今义指鄙视,轻视) 

7).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

(约束:

古义为名词,约定、契约。

今义指限制使不越出范围。

)  

3、找出下列格局中词类活用的词并解释

a.名词作动词:

  

①舍相如广成传舍(舍,安置住宿)  

②左右欲刃相如(刃,用刀杀)  

③乃使从者衣褐(衣,穿)  

④怀其璧(怀,怀揣着)  

⑨于是相如前进缻(前:

走上前)  

⑩赵王鼓瑟(鼓:

弹奏)  

①①秦王与群臣相视而嘻(嘻:

苦笑声)  

b.名词作状语:

  

①而相如庭斥之(庭:

通“廷”,在朝堂上)  

②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间,表示"至"的方式,从小路)  

③奉璧西入秦(西,方位名词状语,向西)  

④乃前曰(前,,方位名词做状语,向前)   

⑤怒发上冲冠(上:

向上)  

c.使动用法:

  

①完璧归赵(完,使……完整)  

②秦王恐其破璧(破,使……破碎)  

③宁许以负秦曲(负,使……承担)  

④毕礼而归之(归,使……回去)  

d.意动用法:

  

①且庸人尚羞之(羞,以……为羞耻) 

②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先,以……为先;后,以……为后)  

③吾羞,不忍为之下(羞:

以……为羞耻)  

e.形容词作动词:

  

①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敬,尊重)  

②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宽,宽容)  

③大王必欲急臣(急,逼迫)  

f.形容词作名词:

  

①而绝秦赵之欢(欢,友好关系)  

②宁许以负秦曲 (曲,理亏之责)   

g.动词作名词:

  

①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约束,盟约)

4、一词多义

负:

①宁许以负秦曲(使承担)

②秦贪,负其强(依仗)

③决负约不偿城(违背)

④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辜负)

⑤廉颇闻之,肉袒负荆(背着)

幸:

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则幸得脱矣(侥幸)

而君幸于赵王(宠幸)

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侥幸)

始皇帝幸梁山宫(皇帝驾临某地)

不幸短命死矣(幸运)

幸天下有变,而欲有大功(希望)

顾:

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回头)

顾野有麦场(《狼》)(回头看)

顾不如蜀鄙之僧哉(《为学》)(难道)

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只是)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拜访)

子布元表诸人各顾妻子(顾念)

顾此失彼(注意)

见:

事不目见耳闻 ( 看见)

项伯即入见沛公(拜见)

秦王坐章台见相如(接见)

谡大笑曰:

“汝真女子见也。

”(见识)

徒见欺(被)

君既若见录(放在动词前,表示对自己怎么样)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出现)

以:

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    ( 因为     )         

    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     (凭借    )          

    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把     )            

    愿以十五城请易壁   (  拿,用    )

    请以太子为王,以绝秦望   ( 把,来     )  

5、指出下列各句属于哪种文言特殊句式

1)廉颇者,赵之良将也(翻译:

廉颇,是赵国的良将。

)  

2)和氏璧,天下共传宝也  

3)蔺相如者,赵人也  

4)赵宦者令缪贤舍人  

5)我为赵将  

6)何者?

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7)而君幸于赵王“于”字表被动(翻译:

而您被赵王宠幸)  

8)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见”字表被动  

9)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见……于”被动  

10)使不辱于诸侯“于”字表被动  

11)、何以知之(以何知之)  

12)、君何以知燕王(君以何知燕王)  

13)、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求可使报秦者人)  

14)、拜送书于庭(于庭拜送书)  

15)、以勇气闻于诸侯(以勇气于诸侯闻)  

16)、故燕王欲结于君(故燕王欲于君结)  

17)、设九宾于廷 (于廷设九宾)   

18)、会于西河外渑池(于西河外渑池会)  

19):

传(之)以(之)示美人及左右。

  

20):

今君乃亡(于)赵走(于)燕。

  

21):

遂与秦王会(于)渑池。

  

22):

不如因厚遇之,使(之)归赵  

23):

相如既归,赵王以(之)为贤大夫

6.从课文中找出出自本文的成语并解释

完璧归赵  本指蔺相如将和氏璧完好地自秦送回赵国。

后比喻把原物完好地归还本人。

怒发冲冠   形容极端愤怒。

渑池之会(渑池之功)  泛指为国立下巨大功勋。

负荆请罪   形容主动向人认错、道歉、自请严厉指责。

刎颈之交   比喻可以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

布衣之交   平民之间的交往、友谊。

也指显贵与无官职的人相交往。

   

巩固练习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1~4题。

既罢归国,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

廉颇曰:

“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

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

”宣言曰:

“我见相如,必辱之!

”相如闻,不肯与会。

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

已而相如出,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

于是舍人相与谏曰:

“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

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

臣等不肖,请辞去。

”蔺相如固止之,曰:

“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曰:

“不若也。

”相如曰:

“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

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

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

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曰:

“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1.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且相如素贱人       素:

向来

B.顾吾念之       顾:

回头看

C.宣言曰:

“我见相如,必辱之!

”  宣言:

扬言

D.相如引车避匿      引:

调转

解析:

选B。

顾:

只是,不过。

2.下列句中加点字的用法与“且庸人尚羞之”中“羞”字相同的一项是(  )

A.相如每朝时    B.大王必欲急臣

C.而相如廷叱之   D.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解析:

选D。

D项,与例句同,均为意动用法。

A项,名词用作动词;B项,形容词的使动用法;C项,名词用作状语。

3.“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

”对蔺相如的这一举动,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蔺相如是文臣,自感不如老将军廉颇的功劳大,因而不好意思与廉颇“争列”。

B.这一举动表明蔺相如的忍辱、退让,他宽宏大量,以国家大事为重。

C.蔺相如害怕见廉颇,担心受到他的羞辱。

D.蔺相如自知自己是一个门客,地位低下,因而没勇气跟廉颇见面。

解析:

选B。

蔺相如并不是怕见廉颇,他宽宏大量,先国家之急,为了赵国的利益,他不愿与廉颇发生冲突。

所以B项分析正确。

4.把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现在如果两只虎相斗,势必不能两个都活下来。

(2)两人终于和好,成为能够共患难、同生死的朋友。

 

 

课后反思或经验总结:

 

2019-2020年高三语文复习《廉颇蔺相如列传》(第2课时)教学案

章节与课题

廉颇蔺相如列传

课时安排

  课时2

主备人

使用人

 

使用日期

 

学习目标和任务

1、  把分散的文言基础知识前后勾连、连点成线,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

2、  重点掌握虚词“因”和“以”的意义和用法。

对文中重点句子能准确翻译。

 

重点难点建议

1、  注意课本相关知识的积累与巩固。

2、  默写要常抓不懈。

教学资源的使用

 

学习过程

个性备课栏

一、《考试说明》规定的背诵篇目的默写。

(10分钟)

《赤壁赋》三、四节易错句子的背诵和默写。

 

二、组合快练讲评。

(20分钟)

 

 

 

 

 

一、掌握“因”字的意义和用法(15分钟)

(一)、解释句中“因”字的意义和用法。

1、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趁着)

2、不如因而厚遇之。

(趁机)

3、因击沛公于坐。

(趁机)

4、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通过,经由)

5、相如因持璧却立……(于是)

6、蒙故业,因遗策。

(沿袭)

(二)、总结“因”字意义和用法

用作介词 1.引进动作行为发生、出现的处所、方向。

可译为“从”“由”等。

例:

因井中视星,所视不过数星;自邱上以视,则见其始出又见其入(《尸子·广泽》)

2.引进动作行为发生、出现时所借助的时机、条件。

可译为“乘”“趁着”“趁”“顺着”等,或仍作“因”。

例:

于是相如前进缶,因跪请秦王(《廉颇蔺项如列传》)

 3.引进动作行为发生、出现时所凭借、依靠、依赖的事物或条件。

可译为“凭借”“依赖”“依靠”“凭(着)”等,或仍作“因”。

例:

如楚,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屈原列传》)

4.引进动作行为实施的根据、前提。

可译为“根据”“依据”“按照”等,或仍作“因”。

例:

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任授官(成语)

5.以人或事物为媒介或手段而达到某种目的或实施某一动作行为。

可译为“通过”“由”等,或仍作“因”。

例:

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廉颇蔺项如列传》)

6.引进动作行为发生、出现的原因、理由。

可译为“因为”“由于”,或仍作“因”。

例:

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谏太宗十思疏》)

用作连词 1.连接分句,表示顺承关系,前后两事在时间或事理上前后相继,可译为“于是”“就”“因而”等。

例:

入武关,秦伏兵绝其后,因留怀王以求割地(《屈原列传》)

2.连接分句,用于因果关系复句的前一分句,表示原因。

可译为“因为”“由于”,或仍作“因”。

例:

十娘因见鸨儿贪财无义,久有从良之志(《杜十娘怒沉百宝箱》)

(三)即时巩固。

1.指出下列句子中“因”字的意义和用法

①不如因而厚遇之

②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③于是相如前进缶,因跪请秦王。

()

④蒙故业,因遗策。

()

⑤因势而利导之()

⑥因人之利而敝之()

⑦相如因持璧却立()

2.下列加点的“因”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是 (         )

A.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  B.不如因而厚遇之

C.左右欲引相如去,秦王因曰    D.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 E.送之至湖口,因得观所谓石钟者 F.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参考答案:

CE(A于是,就 B趁机 C于是,就 D凭借 E于是,就 F通过)

二、随堂检测

1.加点字的意义与例句相同的一项(    )

 例句:

“徒慕君之高义”

 A徒以吾两人在也                     

B.徒见欺

 C.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D.班百者多徒行

 2.对“所以”的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    )

①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②故释先王之成法,而法其所以为法

③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              ④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⑤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⑥夫仁义辩智,非所以持国也

 A.①②④∕③⑤⑥    B.①③⑤∕②④⑥

 C。

①②③∕④⑤⑥    D.①③④∕②⑤⑥

 3.对“之”和“而”的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    )

 ①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③而相如廷叱之

 ②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      ④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B.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C.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D.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4、选出加点字的意思和例句相同的一项

 例句:

“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    )

A.春风不度玉门关         B.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C.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D.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

5.下列加点字词类活用类型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    )

A舍相如广成传舍         B.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

C左右欲刃相如          D.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

6.下列加点字词类活用类型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    )

A.完璧归赵          B.宁许以负秦曲

C.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D.毕礼而归之

 7.加点词都不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

 ①传以示美人及左右            ②璧有瑕,请指示王

 ③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        ④决负约不偿城

 ⑤未尝有坚明约束者            ⑥明年复攻赵

 ⑦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        ⑧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

A.③④   B.④⑧     C.⑥⑧    D.③⑥

8.对“以”字的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    )

①以勇气闻于诸侯    ②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③宁许以负秦曲 ④请奉盆缶秦王,以相娱乐   ⑤以空言求璧  ⑥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  ⑦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⑧以绝秦望  ⑨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

A.①②⑤∕③④⑧∕⑥⑦⑨     B.①②⑤∕③④⑦⑧∕⑥⑨

C.①②⑥∕③④⑦⑧∕⑤⑨     D.①②⑤⑨∕③④⑦∕⑥⑧

9.给下面各句按句式特点分类

 ①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     ②而君幸于赵王

 ③君何以知燕王        ④拜送书于庭

 ⑤何功之有哉         ⑥使不辱于诸侯

 ⑦此人力士          ⑧谁可使者

 ⑨为夫婿所薄        ⑩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判断句:

           

被动句:

                  

宾语前置:

              

谓语前置:

                   

状语后置:

                      

参考答案:

1-8题ADBBBCBB

三、课外延伸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0-9题。

(18分)

元行钦,幽州人。

庄宗与梁军战,军败而溃,梁兵数百追及,攒槊围之。

行钦驰一骑,夺剑断其二矛,斩首一级,梁兵解去。

庄宗持行钦泣曰:

“富贵与卿共之!

”由是宠绝诸将。

赵在礼反,庄宗以为邺都行营招抚使,将二千人讨之。

行钦以诏书招在礼。

在礼登城谓行钦曰:

“将士经年离去父母,不取敕旨奔归,追悔何及?

若公善为之辞,尚能改过自新。

”行钦曰:

“天子以汝等有社稷之功,小过必当赦宥。

”在礼再拜,以诏书示诸军。

皇甫晖从旁夺诏书坏之,军士大噪。

行钦攻邺无功,庄宗欲自将以往,群臣皆谏止,乃遣明宗讨之。

明宗军城西,行钦军城南。

而明宗军变,与在礼合。

行钦闻之,退屯卫州,以明宗反闻。

庄宗遣李从璟驰诏明宗计事。

从璟,明宗子也。

行至卫州,而明宗已反,行钦乃系从璟,将杀之,从璟请还京师,乃许之。

明宗引兵南,行钦率兵趋还京师。

从庄宗幸汴州,行至荥泽,闻明宗已渡黎阳,庄宗复遣从璟通问于明宗,行钦以为不可,因击杀从璟。

明宗入汴州,庄宗不得进。

庄宗谓行钦曰:

“卿等从我久,富贵急难无不同也。

今兹危蹙,而默默无言,坐视成败。

我至荥泽,欲单骑渡河,自求总管,卿等各陈利害。

今日俾我至此,卿等何如?

”行钦泣而对曰:

“臣本小人,蒙陛下抚养,位至将相。

危难之时,不能报国,虽死无以塞责。

”因与诸将百余人,皆解髻断发,置之于地,誓以死报,君臣相持恸哭。

庄宗崩。

行钦出奔,为野人所执。

刺史石潭折其两足,载以槛车,送京师。

明宗见之,骂曰:

“我儿何负于尔!

”行钦瞋目直视曰:

“先皇帝何负于尔!

”乃斩于洛阳市。

呜呼!

死之所以可贵者,以其义不苟生尔。

方明宗之兵变,诸将未知去就,而行钦独以反闻,至于断发自誓,其诚节有足嘉矣。

及庄宗崩,不能自决,而反逃死以求生,终于被执而见杀。

其言虽不屈,而死非其志也,乌足贵哉!

(选自欧阳修《新五代史》,有删节)

10. 下列“以”字的用法、意义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3分)()

A. 行钦以诏书招在礼 

B. 天子以汝等有社稷之功

C. 皆解髻断发,置之于地,誓以死报

D. 刺史石潭折其两足,载以槛车

11.下列实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

A.小过必当赦宥“宥”,宽容、饶恕

B.退屯卫州,以明宗反闻“闻”,报告、使……闻;

C.行钦出奔,为野人所执“执”,捉拿

D. 今日俾我至此,卿等何如?

“俾”,帮助

12.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9分)

(1)将士经年离去父母,不取敕旨奔归,追悔何及?

(3分)

(2)死之所以可贵者,以其义不苟生尔。

(3分)

(3)而予亦悔其随之,而不能极夫游之乐也。

(3分)

13. 欧阳修认为元行钦“乌足贵”的原因是什么?

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

(3分)

参考答案:

10. 【答案】B【解析】B项是动词,“认为”;其它三项是介词,“用”。

11.D 12. 【答案】

(1)将士们离开家乡父母多年,没有皇帝的旨意就奔逃回家,后悔哪里来得及呢?

(2)死亡可贵的原因,是因为能为道义(而死)而不苟且偷生。

(3)其,自己;极,穷尽,享尽;夫,指示代词,那。

13.【答案】言词上对庄宗信誓旦旦“誓以死报”;行动上却贪生怕死,“出奔”而逃。

(3分)

 

 

 

课后反思或经验总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中国风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