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完整版《公共经济学》复习纲要.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421520 上传时间:2023-01-23 格式:DOCX 页数:40 大小:49.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整理完整版《公共经济学》复习纲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整理完整版《公共经济学》复习纲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整理完整版《公共经济学》复习纲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整理完整版《公共经济学》复习纲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整理完整版《公共经济学》复习纲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整理完整版《公共经济学》复习纲要.docx

《整理完整版《公共经济学》复习纲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整理完整版《公共经济学》复习纲要.docx(4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整理完整版《公共经济学》复习纲要.docx

整理完整版《公共经济学》复习纲要

《公共经济学》复习纲要2016

考试题型:

名词解释、简答题、简论题、论述题、案例分析。

一、公共经济学基础专题

1.公共部门的三个主要特征并简要解释。

①公共政策:

制定和实施公共政策是公共部门的决定垄断特权——指公共部门的权威性“作为”或“不作为”,覆盖法律、政治、社会和经济。

分类:

象征性公共政策:

不需要花费很多资源

实质性公共政策:

必须配备足够的资源

区别标志:

政府预算(governmentbudget)——所有实质性公共政策都以某种方式与预算相连。

经济政策是公共政策的核心,具有优先性。

一般目标:

增长(growth)、平等(equality)、稳定(stabilization);稳定意味着可持续(sustainable)。

微观经济政策:

特定个体行为或个量;

宏观经济政策:

总量政策,财政政策、货币政策

②公共物品

公共物品指在一定范围内人人均可享受、没有人被排斥的物品和服务,如国防、路灯等物品。

三个特征:

——效用的非分割性(Non-Division)

——消费的非竞争性(Non-Rivalness)

——受益(技术)的非排他性(Non-Excludability)

公共物品的决定:

私人物品的配置决策是在市场基础上完成的,公共物品的决策是通过政治(预算)程序完成的——难以通过市场配置——市场失灵(marketfailure):

市场的自发作用不能导致具有效率的资源配置结果。

——政府干预经济的必要条件但非充分条件

③公共权力

公共部门是公共权力的唯一合法拥有者和合法行使者,2要素:

大范围的强制,法律授予。

财政权,尤其是征税权是最为重要的公共权力;公共支出权也是至关重要的,政府必须确保其开支效益大于它由于征税带给公民的损失。

政府失灵(governmentfailure):

政府行动经常不能改进经济运行和提高整体的福利水平,甚至把事情搞得更糟糕。

腐败,国家赔偿。

2.公共部门存在的经济学理由。

(1)集体行动与合作收益

——合作收益(cooperationbenefit):

由于合作基础上的集体行动而带来的额外好处。

本质是互利。

合作收益源于有效合作基础上的集体行动。

合作收益的类型:

个体行动无法做到的事情,太空探索、军事;

个体行动虽能做到,但代价太高,如雇佣保安;

个体行动虽可做到,但无法发挥各自比较优势,专业化

——规模经济:

若没有公共部门主导的集体行动,互利交易仍可发生,但交易前景、规范、规模将局限在一个极低的水平上——需要全社会范围内采取行动。

(2)源于交易的合作收益

配置收益:

正是通过交易,资源(无论有形资源还是知识产权等无形资源)被从价值评价相对较低的人手中转移到相对较高的人手中,从而提高了整个社会的资源配置效率。

交易的安全性和便利性:

正是有效的集体行动大大提高了交易的安全性和便利性,特别是公共部门对产权的保护和法律制度的建立,加上现代科技(尤其是以因特网为代表的现代信息与通讯技术)的进步和应用,通过合作达成互利交易的潜力、前景、频率、范围和规模才得以大大拓展,从而为创造和巩固合作收益、提升人类福利收益提供巨大的空间和机会。

(3)纠正市场失灵

亚当.斯密“看不见的手”:

一个完全竞争市场的“自发秩序”——理想化;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凯恩斯革命,政府干预。

市场失灵的表现:

微观:

外部性,垄断,公共物品,优效品(meritgoods)和劣效品(demeritgoods)、信息不对称、信息不完全等;

宏观:

市场机制的自发作用往往导致周期性的低增长、失业、通货膨胀和宏观经济失衡,导致资源配置的浪费与低效率。

3.案例:

春节期间车票应涨价吗?

与春运相关的政策问题包括:

春节期间车票应涨价吗?

不涨价(价格管制)会使消费者(尤其是庞大数量的外地返乡民工)得到实惠吗?

我们应该严厉打击票贩子吗?

讨论

从“春运与票贬子”案例中,如何理解价格的“自动筛选”机能?

(1)低效益使用者将高效益使用者排斥,导致社会福利净损失

(2)人为制造短缺:

供给不能满足需求

(3)额外消耗资源

(4)政策初衷完全落空

——用扭曲价格的行政办法来试图达到某种再分配效果,不仅扭曲资源配置,而且无法使低收入群体享受到真正的好处——这些好处总是以某种形式流向高收入群体。

——良好的愿望为通向坟墓铺平了道路(萨缪尔森)

——涨价和增加运力是正途。

二、公共部门经济行为及功能专题

1.帕累托效率及其实现条件并解释。

如果社会资源的配置已经达到这样一种状态,即任何重新调整都不可能在不使其他任何人境况变坏的情况下,而使任何一人的境况更好,那这种资源配置的状况就是最佳的,也就是具有效率的。

如果达不到这种状态,即可通过资源配置的重新调整而使得某人的境况变好,而又不使任何一人的境况变坏,那就说明资源配置的状况不是最佳的,也就是缺乏效率的。

这就是着名的“帕累托效率”准则。

现实生活中帕累托效率不可能完全实现,是一种理想状态。

“帕累托效率”准则的实际含义:

经济活动上的任何措施,都应当使“得者的所得多于失者的所失”,或从全社会看,“宏观上的所得要大于宏观上的所失”,做到这一点,资源的配置就是具有效率的。

1.1.2效率的实现条件:

MSB=MSC

首先明确几个概念:

我们可以将边际收益和边际成本“一分为二”:

按照其覆盖范围的大小,区分为“私人的”边际收益和边际成本与“社会的”边际收益和边际成本两类。

即所谓私人边际效益和社会边际效益、私人边际成本和社会边际成本。

(1)*社会总效益(totalsocialbenefit,简写为TSB):

人们从消费一定量的该种物品或服务中所得到总的满足程度。

(2)社会边际效益(marginalsocialbenefit,简写为MSB):

指人们对该种物品或服务的消费量每增加一个单位所增加的满足程度(⊿TSB/⊿G)。

社会边际效益可通过人们为增加一单位某种物品或服务的消费量所愿付出的货币最高额来测定;

社会边际效益随数量的增加而倾向于减少;

(3)社会总成本(totalsocialcost,简写为TSC):

为生产一定量的物品或服务所需消耗的全部资源的价值。

(4)社会边际成本(marginalsocialcost,简写为MSC):

指每增加一个单位该种物品或服务的生产量所需增加的资源消耗的价值(⊿TSC/⊿G)。

社会边际成本可通过为补偿因增加一个单位的某种物品或服务的生产量所消耗的资源价值而需付出的货币最低额来测定。

一种物品或服务的社会边际成本,随数量的增加而倾向于增加。

(5)净边际效益(marginalnetbenefit,简写为MNB):

一种物品或服务的社会边际效益与其社会边际成本之间的差额。

MNB>0(正数):

将更多的资源配置在这种物品或服务的生产上,会获得追加的效益;

MNB<0(负数):

用于该种物品或服务生产的资源的追加,反而减少了该种物品或服务的效益

MNB=0:

效益最大化

实现资源配置效率最大化(帕累托效率)的条件是:

配置在每一种物品或服务或劳务上资源的社会边际效益均等于其社会边际成本;用公式表示,即为:

MSB=MSC

结论:

一种具有效率的经济制度,可使其全社会的资源配置满足这样一种条件,即每一种物品或服务的社会边际效益均等于其社会边际成本。

2.什么是市场失灵?

市场失灵的类型有哪些?

并简要解释。

经济学中的市场失灵,特指市场机制的自发作用,不能产生帕累托效率意义上的资源最优配置结果的各种情形——“市场力量的自发作用不能产生令人满意的结果”。

囚徒困境揭示了:

个人利己行为的合理追求并不导致社会最优的结果,也即个人理性不能产生集体理性结果。

如:

搭便车、厂商的污染环境、垄断行为等

市场失灵的类型(微观)

(1)公共物品或服务(publicgoodsorservice):

具有效用的非分割性、消费的非竞争性和受益的非排他性——价格信号难以充分反映社会边际效益和社会边际成本。

(2)外部性(又称外溢spill-over):

指行为主体的行为活动施加于他人(社会)的、未予补偿的和未经许可的损害或利益。

正外部性(发明创造、基础教育、环保);

负外部性(污染、噪音、拥挤)。

——外部性内部化:

如果个体行为产生的外部效益或外在损害受到某种形式补偿。

(3)垄断与自然垄断

垄断:

通过限制产量将价格定在高于边际成本的水平上,使消费者利益蒙受损失。

对策:

竞争。

高铁

自然垄断:

指有一家(或有限几家)供应者负责某些产品或服务的供应,可能比多家彼此竞争的供应者同时供应,更能获得单位成本上的节约——垄断是获得效率的一个必要条件。

引起自然垄断的因素:

规模经济、市场容量的有限性、专利、特殊技术工艺、特种原料等。

典型行业:

供水、电力、煤气、有线电话——沉没成本(sunkcost)

(4)信息不对称

在交易活动中,一些成员拥有其他成员无法拥有的信息。

旧车市场、旧楼买卖、贷款的使用等。

(5)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

道德风险:

交易后的信息不对称所导致的。

从事经济活动的人在最大限度地增进自身效用的同时做出不利于他人的行动。

逆向选择:

交易前的信息不对称所导致的。

柠檬市场:

二手车;

——欺诈:

沃尔玛绿色猪肉事件

(6)优效品(和劣效品)

——消费者主权原则存在局限

——安全带、保险、疫苗;烟草、白酒、毒品

政府失灵(governmentfailure):

政府行动经常不能改进经济运行和提高整体的福利水平,甚至把事情搞得更糟糕。

腐败,国家赔偿。

市场失灵的类型(宏观)

(1)收入分配不公

效率并不是评判社会资源配置状况的唯一标准,公平也是必须加以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

而由市场所决定的居民收入的初次分配——纳税前收入的分配——并不公平。

要素:

劳动力、资本、土地等数量及价格存在差异;

(2)经济稳定发展

自发的市场机制并不能自行趋向于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和适度的经济增长。

——有效的宏观经济管理:

美国次贷危机。

1.2.3市场失灵的本质

产权失灵——政府不能有效界定和实施产权导致市场不能发挥正常功能,阻碍市场上最优契约的达成(科思,R.H.Coase)——一定程度的政府失灵。

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的结合(林毅夫)。

科思定理:

“在一个零交易费用的世界中,只要产权得到清楚的界定,那么,无论产权界定在哪一方,当事人之间的自愿协商总能导致一个有效率的配置结果。

——市场失灵是产权制度失灵和过高交易成本。

——政府在明确产权、降低交易费用方面应作为。

除了市场失灵外,政府干预经济的其他方面的适当理由:

消除贫困:

2007年广东省9000多万(常住)人口中贫困人口2000多万,人均可支配收入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之比3.15:

1

保障权利(基本权利和机会均等)——专利17年;机会均等

家长作风:

优效品_鼓励;劣效品_禁止

承担对后代的责任(可持续发展)

不当的经济干预:

春运车票禁止涨价、用电高峰季节限制电力涨价、交通高峰路段不收费、低价供水、法定长假(2014年9月17日全国假日办撤销)。

3.政府的经济职能有哪些?

并简要解释。

1.3.1资源配置职能

公共财政履行资源配置职能的原因:

其一,公共物品或服务的存在

公共物品或服务的三种特性:

效用的非分割性(non-divisibility):

面向全社会

消费的非竞争性(non-rivalness):

共同享用

受益的非排他性(non-excludability):

技术不可

例:

休谟:

公共的悲剧—免费搭车,最后没有公共品;和尚挑水;灯塔:

建造方式——私人、组织渔民、政府

其二,外部效应(Externality)的存在

——未在价格中反映的经济交易成本或效益。

正的外部效应:

外部效益

负的外部效应:

外部成本

纠正:

(1)庇古方案:

内部化——税收、罚款、补贴、抑制等

(2)市场方法:

财产权配置和并购(碳排放)

(3)政府管制:

直接控制(汽车尾气【大众门】、添加剂)

其三,不完全竞争状态的存在

——主要是垄断及规模报酬递增行业的存在而造成的。

在该状态下,生产者按照边际效益等于边际成本法则决定的产量水平,低于帕累托资源配置效率所要求的水平;按此决定的价格水平,高于社会边际成本的水平。

造成一种净效益损失,或说是资源配置失效。

公共财政干预:

补贴、接管等。

1.3.2调节收入分配职能

履行调节收入分配职能是因收入分配不公,效率与公平的权衡,公平:

起点(机会)、结果;政府的分配职能首先关注结果平等,修正市场导向资源配置引起的财富分配悬殊。

基尼系数Ge=⊿S/⊿OCA

洛伦茨曲线:

计量财富与收入分配的不平等程度

公共财政作为再分配工具的有利条件:

政府拥有强制征税的权力——可大规模介入国民收入的分配过程——通过税制设计上的巧妙安排——转移性支出项目,把资金移转给那些应该增加收入的人们。

消除贫困,减少不平等。

1.3.3促进经济稳定发展职能

稳定职能建立在市场经济不可能自动、平稳地向前发展的认识基础上的。

涉及四个主要的宏观经济政策目标:

经济增长、物价稳定、充分就业和国际收支平衡。

以此为目标的政策通常称为稳定政策。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都属于典型的稳定政策。

财政政策:

相机抉择(预测经济波动,有意识增减如支出、税收);

自动稳定器(累进税制、失业救济金)

货币政策:

货币供给、再贴现率、存款准备金、公共市场业务(外汇政策)

4.基尼系数及其意义。

实际收入分配曲线和收入分配绝对平等曲线之间的面积为A,实际收入分配曲线右下方的面积为B。

并以A除以(A+B)的商表示不平等程度。

基尼系数Ge=⊿S/⊿OCA

低于0.2收入绝对平均

0.2-0.3收入比较平均

0.3-0.4收入相对合理

0.4-0.5收入差距较大

0.5以上收入差距悬殊

国际上一般认为,一国的基尼系数达到0.4即进入警戒线,说明财富分配不平等程度已相当严重,需关注。

——当然,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存在差距。

5.政府干预经济的基本原则。

(1)谨慎原则:

市场失灵复杂,必要而非充分条件;政府失灵,政治家有限理性;技术原因;内在逻辑:

在许多情况下,选择干预不是解决问题而是制造问题,或使问题变得更加严重,或将问题推迟到未来(粮价天花板)。

(2)比较优势原则:

政府在某些活动(如提供公共物品和保障产权)上具有明显优势,源自大范围强迫权和规模经济。

比较劣势:

缺乏激励和缺乏信息。

(3)成本-效益分析原则:

比较优劣势s=政府行动成本Cg/私人行动成本Cp,s﹤1政府才有优势,由此确定政府与市场的合理边界。

机会成本

(4)支持市场机制原则:

支持而非替代,凡是私人部门不愿或不宜涉足而存在需求的领域。

6.为什么“地方政府应在配置职责(服务供应)中起主要作用”?

1.4.1地方政府存在的经济学理由

•国家治理的必要条件:

多级政府才能对国家实施有效的治理。

•有效提供地方公共物品:

由于人们对地方公共物品的偏好差异更精确地反映在地方,地方政府在了解和处理这些差异性偏好信息方面,处于最佳地位。

•经济干预的理由:

在许多情况下,地方政府能比中央政府实施更有效的经济干预。

实践中比较富有成效的是区域政策。

•制度多样性和改革试验:

多级政府体制能够带来特有的“制度多样性”和“改革试验”方面的好处——多样化的制度安排。

•案例:

梅州公厕:

公厕难题是地方政府未能很好履行职能的一个标志。

梅州把公厕与饭店、商店、办公楼和垃圾中转站建在一起,以店养厕——利用市场机能履行其配置职能的一个经典案例(2005年6月起免费开放)。

地方政府应在配置职责(服务供应)中起主要作用的理由:

信息优势:

地方政府(尤其基层)比中央政府在了解公共服务偏好信息(以及成本信息)方面具有优势;由最了解信息的人做出决策能带来最多的好处。

以足投票:

只有地方政府负责地方公共服务供应的分权体制中才能实现。

俱乐部规则:

地方政府类似于“俱乐部”,分享的人数有限,可用俱乐部规则(产权制度)解决搭便车和拥挤问题。

责任性:

征税与服务供应相对应;当地方代表对地方服务提供负有决策职责时,不论服务将以怎样的方式提供,此种治理都可称得上最好的和最符合社会意愿的治理框架(小水利缺失)。

限制因素:

国家公共物品;公共服务的空间外溢。

7.什么是外部效应?

简要解释外部效应与资源配置效率关系。

外部效应是指某些个人或企业的经济行为影响了其他人或企业,却没有为之承担应有的成本费用或没有获得应有报酬的现象。

问题:

当存在外部效应时,人们在经济活动中决策所依据的价格P,既不能精确地反映其全部的社会边际效益MSB,也不能精确地反映其全部社会边际成本MSC。

结果:

价格失真,从而使得社会资源配置发生错误,达不到帕累托效率的最佳状态。

在存在外部效应的情况下,私人边际效益和边际成本会同社会边际效益和边际成本发生偏离。

由于决定企业或居民的经济选择的是私人边际效益和私人边际成本,而不是社会边际效益和社会边际成本,当企业或居民仅从自身的利益出发,而忽略了外部效应带给其他企业或居民的效益和成本时,其所做出的决策很可能会使资源配置发生错误。

负的外部效应的最关键问题,就是带有负外部效应的物品或服务价格,不能充分反映用于生产或提供该种物品或生产要素的社会边际成本。

可用外部边际成本(marginalexternalcost,MEC)来表示这种因增加一个单位的某种物品或服务产量而给第三者所带来的额外成本。

外部边际成本是生产某一物品或提供某一服务的社会边际成本的一部分——未在价格中得到反映。

例:

造纸行业的环境污染

结论:

在存在负的外部效应时,该种物品(或服务)的生产和销售将会呈现过多状态。

带有正的外部效应的物品或服务的价格,不能充分反映该种物品或服务所能带来的社会边际效益MSB。

事例:

疫苗接种——其他人减少接触感染的机会——整个社会因此受益

外部边际效益(Marginalexternalbenefit):

因增加一个单位的某种物品或服务的消费而给第三者所带来的额外效益。

用来解释正的外部效应如何扭曲资源配置

——MSB=MPB+MEB

——当存在正的外部效应时,MSB>MPB

结论:

在存在正的外部效应时,该种物品(或服务)的生产和销售将会呈现不足状态。

在存在外部边际效益递减的正外部效益时,市场机制作用下的产量水平并非总是缺乏效率的;只有在处于较低产量水平——在这一水平下,MEB>0的条件下,市场机制才会在实现资源配置的效率方面发生失灵。

8.林达尔均衡及其实现条件。

若每一社会成员都按其所获MB的大小而捐献自己应分担的公共物品的资金费用,公共物品的供给量可以达到具有效率的最佳水平。

林达尔均衡的2个假设前提(条件):

(1)每一社会成员都愿准确披露其从公共物品或服务消费中获得的MB,不存在隐瞒或低估从而逃避应负担成本费用的动机。

(2)每一社会成员都清楚了解其他人的嗜好和收入状况,甚至清楚掌握任何一公共物品或服务可给彼此带来的真实的MB,不存在隐瞒个人MB的可能。

9.什么是价格排他的公共物品:

特点及其举例说明。

指效益可以定价,从而可在技术上实现排他的公共物品或服务。

特点:

——名义上向全社会提供,即谁都可以享用

——在受益上可以排他,即谁花钱谁受益

例:

政府兴建的公园、公办学校和医院

10.混合物品的供给方式。

既可以由私人部门通过市场提供,也可以由政府部门直接提供,或是由政府部门给予补助的办法通过市场提供。

拥挤性的公共物品的供给

——政府提供、收取使用费,如公路、桥梁

——市场提供、政府补贴,如影院、体育设施

价格排他的公共物品的供给

——市场提供,政府必须补贴,如城市公交

——政府提供,利用市场机制,如公共医院

11.什么是拥挤性的公共物品:

特点及其举例说明。

拥挤性的公共物品:

指随着消费者人数的增加而产生拥挤,从而减少消费者可从中获得效益的公共物品或服务。

在消费上具有一定程度的竞争性。

即消费者的人数达到拥挤点之后,消费者人数再增加,边际成本不为零,即

MC≠0

例:

公路,如下图

图3-6拥挤性的公共物品

三、公共选择理论

1.何谓政治均衡?

若一个社会的人们根据既定的规则,就一种或多种公共物品的供给量以及相应的税收份额的分配达成了协议,就取得了所谓的政治均衡。

2.如何理解中间投票者定理?

中间投票者最偏好的结果处于所有投票者最偏好结果的中间状态

中间投票者定理(Medianvoterrule):

若所有投票者对公共物品的边际效益曲线均呈向右下方倾斜状态,那么中间投票者最偏好的公共物品的产量,就是简单多数规则下的政治均衡。

中间投票者定理启示:

(1)多数规则下的反映中间投票者意愿的提案最终获胜——使整个社会获得的效益最大。

(2)当有两种以上方案可供选择时,多数规则不能保证51%的投票者将获得其最偏好的结果,实际上只有中间投票者获得最偏好结果。

(3)多数规则所保证的:

所有投票者最偏好的结果和最终达成的政治均衡偏离度最小。

(4)任一政党或政治家要赢得极大量选票,必须使自己的竞选方案符合中间投票者的意愿。

3.举例说明投票决策中的单峰偏好、多峰偏好对配对投票结果的影响。

人们的偏好结构有单峰和多峰之别:

(1)单峰偏好(Single-peakedPreference),意味着人们最理想的结果只有一个;

(2)多峰偏好(Multiple-peakedPreference),意味着人们最理想的结果不止一个

若所有投票者的偏好都呈单峰形,多数规则下的投票结果就是惟一的,不会出现循环。

也即:

如果多数规则下的投票结果出现了循环,那就说明至少有一个投票者的偏好是多峰的。

只要所有投票者的偏好都是单峰形的,结果唯一:

中间偏好峰即反映中间投票者最偏好结果的提案获胜。

那么不论税收份额如何,中间投票者定理成立。

案例:

3人组成的小社会就每年燃放焰火次数进行表决,每燃放一次焰火费用为200元,三人必须承担税收份额为:

tA=100元,tB=75元,tC=25元

面临选择:

每年燃放1次、2次、3次

根据简单多数规则决定

当有三个或更多方案备选时,就其中任意两个方案进行投票,就是“配对投票”。

事例:

燃放焰火

1次VS2次——2次;3次VS1次——1次2次VS3次——3次

配对投票结果:

循环现象出现

按照所进行的配对投票中的次序不同,三种可以选择的提案都可以在简单多数下获胜——“循环性”。

投票结果具有不确定性,政治均衡亦不存在了。

原因:

多峰偏好的存在

4.何谓投票交易和隐含的投票交易?

投票交易对资源配置效率有什么影响?

3.3.1互投赞成票(Logrolling):

投票者同时就两个或两个以上提案投票,既有投票者赞成的,也有其反对的。

投票者对提案有不同偏好,愿就那些与其关系重大的进行投票交易。

案例:

就两项提案投票,一项带给石油生产者利益,一项带给食品生产者利益,均少数,单独不通过,同时收益均大于损失,交易。

投票交易只有在与提案有关的效益和损失不对称的情况下才会发生;若互抵则没有此动机。

好处:

大大增加了某些提案在多数规则下获得通过的可能性。

3.3.2隐含的投票交易

隐含的投票交易:

Implicitlogrolling

当分别代表不同利益集团的两个或更多议题被组合在一起,让投票者就此进行投票,隐含的投票交易就会发生。

案例:

两个不相关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文化宗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