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当一个乘数不为0时,另一个乘数大于1,积就大于第一个乘数; 当另一个乘数小于1,积就小于第一个乘数。
如0.8×1.5○0.8 0.8×1.5○1.5。
9、当被除数不为0时,除数大于1,商就小于被除数;除数小于1,商就大于被除数。
如 0.8÷1.5○0.8 1.5÷0.8○1.5
10、求商的近似值的方法:
每次除到比要求保留小数的位数多一位,最后四舍五入。
如保留整数,除到小数点后第一位;保留两位小数,就除到千分位(小数点后面第三位)。
11、在解决问题时,需要用“进一” 法、“去尾” 法取近似值,而不能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值。
如:
装运物品时,必须全部装完,不能剩余,必须用“进一” 法;
裁服装时,多的米数不够做一套衣服,必须用“去尾” 法。
(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做出正确选择。
)
《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
1、复式统计表的优点:
把几相关联的单式统计表合并成一统计表后,便于从整体上了解、对比、分析数据。
制作时,要注意对表头进行合理分项,算对总计与合计,写出统计表名称和制表日期。
2、 复式条形统计图的优点:
把两或多相关联的条形统计图合并后,能更清楚的表示各种数量的多少,更直观、形象地比较多种数量之间的关系。
画图时,首先确定两种或多种不同的图例,要画不同颜色或线条的直条,记得标数据。
《解决问题的策略》
1、把事情发生的可能性有条理地找出来,从而找出问题的全部答案,这种策略叫作一一列举。
列举的方式有:
列表、画图、连线、画“√”,也可按一定规律排列出来等。
2、 要做到不重复、不遗漏,就要按顺序来排列。
3、排列(有顺序):
爸爸、妈妈、我排列照相,有几种排法:
2×3;(ABC、BAC不同) ;
组合(没有顺序):
5个球队踢球,每两队踢一场,要踢多少场:
4+3+2+1;(AB、BA相同)。
4、四人互相通,总共要通的次数:
3+2+1=6次,如果互相写信,总共要写的封数:
3×4=12封。
《用字母表示数》
1、用字母表示数的基本规律:
(1)a×4或4×a通常可以写成4•a或4a;a×a则写成a2,读作“a的平方”;如果a与1相乘,就可以直接写成a。
(2)只有字母与数字或字母与字母相乘时可以省略“×”,加、减、除等运算符号都不能省略。
2、如果正方形的边长用a表示,周长用C表示,面积用S表示。
那么:
正方形的周长:
C=a×4=4a 正方形的面积:
S=a×a= a2。
3、求含有字母的式子的值的书写格式:
(1)先写出用字母表示的简写算式;
(2)写完“当……时”后,再写出简写算式,然后用数字代替字母,还原乘号,算出结果;
(3)不写单位,要写答语。
《确定位置》
1、通常把竖排叫作列,横排叫作行。
一般情况下,确定第几列要从左向右数,确定第几行要从前向后数,即从下往上数。
2、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如(4,3)表示第4列第3行,直接读作:
四三,写时要用“,”隔开,并加括号。
《方程》
1、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叫做等式。
2、 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
3、方程一定是等式;等式不一定是方程。
4、等式的性质一:
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
等式的性质二:
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
5、求方程中未知数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解方程步骤:
(1)写解;
(2)=上下对齐;(3)运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注意:
解完方程,要养成检验的好习惯,把求得的解代入原方程,看等号左右两边是否相等。
解方程时常用的关系式:
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减数=被减数-差 被减数=减数+差
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除数=被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6、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思路:
(1)审题并弄懂题目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2)理清题目的等量关系;(3)设未知数,一般是把所求的数用X表示;(4)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E、解方程F、检验(把方程结果代入原题检验)(5)作答。
注意:
书写应规,设句中要有单位名称,求得的x的值的后面不跟单位名称。
《统计》
1、从复式折线统计图中,不仅能看出数量的多少和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而且便于这两组相关数据进行比较。
2、作复式折线统计图步骤:
(1)写标题和统计时间;
(2)注明图例(实线和虚线表示);
(3)分别描点、标数;
(4)实线和虚线的区分(画线用直尺)。
注意:
先画表示实线的统计图,再画虚线统计图。
不能同时描点画线,以免混淆。
(也可以先画虚线的统计图)
《公倍数和公因数》
1、一个数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一个数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
一个数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
一个数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一个数最大的因数等于这个数最小的倍数。
2、几个数公有的倍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用符号[ ,]表示。
几个数的公倍数也是无限的。
3、两个数公有的因数,叫做这两个数的公因数,其中最大的一个,叫做这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用符号( , )。
两个数的公因数也是有限的。
4、两个素数的积一定是合数。
举例:
3×5=15,15是合数。
5、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一定是它们的最大公因数的倍数。
举例:
[6,8]=24,(6,8)=2,24是2的倍数。
6、求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1)倍数关系的两个数,最大公因数是较小的数,最小公倍数是较大的数。
举例:
15和5,[15,5]=15,(15,5)=5
(2)素数关系的两个数,最大公因数是1,最小公倍数是它们的乘积。
举例:
[3,7]=21,(3,7)=1
(3)一个素数和一个合数,最大公因数是1,最小公倍数是它们的乘积。
[5,8]=40,(5,8)=1
(4)相邻关系的两个数,最大公因数是1,最小公倍数是它们的乘积。
[9,8]=72,(9,8)=1
(5) 特殊关系的数(两个都是合数,一个是奇数,一个是偶数,但他们之间只有一个公因数1),比如4和9、4和15、10和21,最大公因数是1,最小公倍数是它们的乘积。
(6)一般关系的两个数,求最大公因数用列举法或短除法,求最小公倍数用大数翻倍法或短除法。
7、一个数,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样的数就叫做素数(或质数)。
8、一个数,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这样的数就叫做合数。
9、在1—20这些数中:
(1既不是素数,也不是合数)
奇数:
1、3、5、7、9、11、13、15、17、19。
偶数:
2、4、6、8、10、12、14、16、18、20。
素数:
2、3、5、7、11、13、17、19。
(共8个,和为77。
)
合数:
4、6、8、9、10、12、14、15、16、18、20。
(共11个,和为132。
)
10、最小的奇数是1,最小的偶数是0,最小的素数是2,最小的合数是4。
《分数》
1、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或由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都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我们把它叫做单位“1”。
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
一个分数的分母是几,它的分数单位就是几分之一。
2、在描述分数的意义时,要找准单位“1”,像1节课
小时,一根绳子长
米这种分数后带单位名称的情况,,单位“1”就是“1小时”、“1米”这样的一个计量单位;若分数后无单位,则单位1在给定的情境中寻找。
3、举例说明一个分数的意义:
表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7份,表示这样的3份。
还表示把3平均分成7份,表示这样的1份。
吨表示把1吨平均分成7份,表示这样的3份.还表示把3吨平均分成7份,表示这样的1份。
4、分母越大,分数单位越小,最大的分数单位是
。
5、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做真分数;分子比分母大或者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叫做假分数。
6、真分数小于1。
假分数大于或等于1。
真分数总是小于假分数。
7、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
,则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
。
4米的
和1米的
同样长。
8、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被除数相当于分数的分子,除数相当于分数的分母,除号相当于分数线。
被除数÷除数=
。
如果用a表示被除数,b表示除数,可以写成a÷b=
(b≠0)
9、能化成整数的假分数,它们的分子都是分母的倍数。
反过来,分子是分母倍数的假分数,都能化成整数。
(用分子除以分母)
10、分子不是分母倍数的假分数,可以写成整数和真分数合成的数,通常叫做带分数。
带分数是假分数的另一种形式。
例如,
就可以看作是
(就是1)和
合成的数,写作
,读作一又三分之一。
带分数都大于真分数,同时也都大于1。
11、把分数化成小数的方法:
用分数的分子除以分母。
12、把小数化成分数的方法:
如果是一位小数就写成十分之几,是两位小数就写成百分之几,是三位小数就写成千分之几……
13、把假分数转化成整数或带分数的方法:
分子除以分母,如果分子是分母的倍数,可以化成整数;如果分子不是分母的倍数,可以化成带分数,除得的商作为带分数的整数部分,余数作为分数部分的分子,分母不变。
14、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的方法:
把整数乘分母加分子作为假分数的分子,分母不变。
看一个带分数里面有几个分数单位,通常要先把带分数转化成假分数,再看分子是几,就有几个分数单位。
15、把不是0的整数化成假分数的方法:
用整数与分母相乘的积作分子。
16、大于
而小于
的分数有无数个;分数单位是
只有
一个。
17、分数的基本性质:
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这是分数的基本性质。
它和整数除法中的商不变规律类似。
利用分数的基本性质可以对分数进行约分和通分。
18、分子和分母只有公因数1,这样的分数叫最简分数。
约分时,通常要约成最简分数。
19、把一个分数化成同它相等,但分子、分母都比较小的分数,叫做约分。
约分方法:
直接除以分子、分母的最大公因数。
20、把几个分母不同的分数(也叫做异分母分数)分别化成和原来分数相等的同分母分数,叫做通分。
通分过程中,相同的分母叫做这几个分数的公分母。
通分时,一般用原来几个分母的最小公倍数作公分母。
21、分母相同的两个分数,分子大的那个比较大;分子相同的两个分数,分母小的那个比较大;分母、分子都不同的两个分数,一般先通分,再比较大小。
22、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时,要先通分,再按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计算结果能约分要约成最简分数,是假分数的要化为带分数;计算后要验算。
23、分数加、减法混合运算顺序与整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顺序相同。
没有小括号,从左往右,依次运算;有小括号,先算小括号里的算式。
24、整数加法的运算律,整数减法的运算性质同样可以在分数加、减法中运用,使计算简便。
乘法分配律也适用分数的简便计算。
25、熟记常用三数的互化。
=0.5=50%
=0.25=25%
=0.75=75%
=0.2=20%
=0.4=40%
=0.6=60%
=0.8=80%
=0.125=12.5%
=0.375=37.5%
=0.625=62.5%
=0.875=87.5%
=0.1=10%
=0.05=5%
=0.15=15%
=0.35=35%
=0.45=45%
=0.55=55%
=0.65=65%
=0.85=85%
=0.95=95%
=0.04=4%
=0.025=2.5%
《圆》
(一)圆的认识
1、圆是由一条曲线围成的平面图形。
(以前所学的图形如长方形、梯形等都是由几条线段围成的平面图形)
2、画圆时,针尖固定的一点是圆心,通常用字母O表示;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是半径,通常用字母r表示;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是直径,通常用字母d表示。
在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半径和直径。
在同一个圆里,所有半径的长度都相等,所有直径的长度都相等。
3、用圆规画圆的过程:
先两脚叉开,再固定针尖,最后旋转成圆。
画圆时要注意:
针尖必须固定在一点,不可移动;两脚间的距离必须保持不变;要旋转一周。
(二)圆的性质
1、在同一个圆里,半径是直径的一半,直径是半径的2倍。
(d=2r, r=d÷2) 5、圆是轴对称图形,有无数条对称轴,对称轴就是直径。
2、圆心决定圆的位置,半径决定圆的大小。
所以要比较两圆的大小,就是比较两个圆的直径或半径。
3、正方形里最大的圆。
两者联系:
边长=直径 画法:
(1)画出正方形的两条对角线;
(2)以对角线交点为圆心,以边长为直径画圆。
4、长方形里最大的圆。
两者联系:
宽=直径 画法:
(1)画出长方形的两条对角线;
(2)以对角线交点为圆心,以边长为直径画圆。
5、同一个圆的所有线段中,圆的直径是最长的。
6、车轮滚动一周前进的路程就是车轮的周长。
每分前进米数(速度)=车轮的周长×转数
7、任何一个圆的周长除以它直径的商都是一个固定的数,我们把它叫做圆周率。
用字母π表示。
π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
π=3.141592653……我们在计算时,一般保留两位小数,取它的近似值3.14。
(π>3.14)
(三)圆的周长
1、如果用C表示圆的周长,那么C=πd或C = 2πr
2、求圆的半径或直径的方法:
d= C圆÷π r= C圆÷ π÷2
3、半圆的周长等于圆周长的一半加一条直径。
C半圆= πr+2r C半圆= πd÷2+d
(四)圆的面积
1、圆的面积公式:
S圆=πr2
2、画图说明圆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1)把圆分成若干等份,剪开后,拼成了一个近似的长方形。
(2)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周长的一半,宽相当于圆的半径。
(3)因为:
长方形面积=长×宽,所以:
圆面积=πr×r=πr2。
即:
S=πr2。
3、半圆的面积是圆面积的一半。
S半圆=πr2÷2
4、大小两个圆比较:
(1)半径的倍数=直径的倍数=周长的倍数,
(2)面积的倍数=半径的倍数2
5、周长相等的平面图形中,圆的面积最大;面积相等的平面图形中,圆的周长最短。
6、求圆环的面积一般是用外圆的面积减去圆的面积,还可以利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
S圆环=πR2-πr2=π(R2-r2)
7、常用数据:
常用π值
常用平方数
2π=6.28
3π=9.42
4π=12.56
5π=15.70
6π=18.84
7π=21.98
8π=25.12
9π=28.26
10π=31.4
12π=37.68
15π=47.1
16π=50.24
18π=56.52
20π=62.8
25π=78.5
32π=100.48
2.25π=7.065
6.25π=19.625
112=121
122=144
152=225
252=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