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通货膨胀率与名义利率的关系.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420046 上传时间:2023-01-23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40.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近年通货膨胀率与名义利率的关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近年通货膨胀率与名义利率的关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近年通货膨胀率与名义利率的关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近年通货膨胀率与名义利率的关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近年通货膨胀率与名义利率的关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近年通货膨胀率与名义利率的关系.docx

《近年通货膨胀率与名义利率的关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近年通货膨胀率与名义利率的关系.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近年通货膨胀率与名义利率的关系.docx

近年通货膨胀率与名义利率的关系

请交电子版,发到我邮箱:

近年通货膨胀率与名义利率的关系

(2007年以后的数据开始分析)

2011秋季班赵思怡

关于利率与通货膨胀之间关系的认识一直是货币政策选择的重要的理论基础。

也是人们最关心的话题之一,它们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调节利率真的能抑制通胀吗?

自2010年以来,为应对通货膨胀,银行利息率也在不断上调,但我国的CPI还是在不断上涨,这是为什么?

相关概念

名义利率,又称货币利率,它是指没有剔除通货膨胀因素,银行挂牌执行的存、贷款利率。

在我国现行利率政策中,名义利率是指由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法定存、贷款利率和符合规定的浮动利率。

名义利率虽然是资金提供者或使用者现金收取或支付的利率,但人们应当将通货膨胀因素考虑进去。

例如,张某在银行存入100元的一年期存款,一年到期时获得5元利息,利率则为5%,这个利率就是名义利率。

通货膨胀率(InflationRate),是货币超发部分与实际需要的货币量之比,用以反映通货膨胀、货币贬值的程度。

以气球来类比,若其体积大小为物价水平,则通货膨胀率为气球膨胀速度。

或说,通货膨胀率为货币购买力的下降速度。

通货膨胀率的计算公式经济学上,以P1为现今物价平均水平P0为去年的物价水平,通货膨胀率=(P1-P0)/P0。

在这还要了解一下什么是实际利率,实际利率(EffectiveInterestRate/Realinterestrate)是指剔除通货膨胀率后储户或投资者得到利息回报的真实利率。

简单的说,实际利率是名义利率剔除通货膨胀因素后的利率水平。

由此从以上对通货膨胀率、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的概念和含义,可以得出通货膨胀率与名义利率的关系,即名义利率=实际利率+通货膨胀率,也就是费雪效应(费雪效应是名义利率随着通货膨胀率的变化而变化)。

例如,假设一年期存款的名义利率为3%,而CPI通胀率为2%,则储户实际拿到的利息回报率只有1%。

但流行的观点认为二者之间是负相关关系,加息是一种有效的抑制通货膨胀或经济过热的措施。

例如,由于中国经济处于高速增长阶段,很容易引发较高的通胀,而名义利率的提升在多数时间都慢于通胀率的增长,因此时常处于实际利率为负的状态。

也就是说,如果考虑通胀因素,储户将钱存入银行最终得到的负回报-亏损,既负利率。

负利率环境将诱使储蓄从银行体系流出,刺激投资和消费,很容易引起资产价格的泡沫并有可能进一步推升通胀,央行一般都会通过持续加息的方式来改变经济体的负利率运行状态,抑制通胀,资产市场的泡沫也会逐步消退。

然而实证研究相对比较缺乏,并且历史上几乎所有的实事都与这种观点相矛盾。

无论是上个世纪70-80年代的西方世界抑制通货膨胀而采取的加息措施,还是90年我国为了抑制经济过热采取的加息政策,乃至刚刚过去的2011年的加息政策,随之而来的都是更高的通货膨胀。

遗憾的是,这些事实似乎并没有对主流思想产生充分的影响。

比如,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Kyd-land和Prescott就将20世纪70-80年代美国治理通货膨胀政策的失败归咎于政府政策在时间上的不一致性,并且得到普遍认可。

从理论模型和事实证两个方面分析

其实,人们熟知的费雪效应已经指出了通货膨胀与名义利率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

不过这一理论是基于微观视角对投资者行为的观察,缺乏宏观意义,因而没有成为货币政策选择的基本理论依据。

下面运用工程学科中的“黑箱”方法,从理论上推导出名义利率与通货膨胀之间存在着确定的正相关关系,这种关系的表达式与费雪效应在形式上相同,可以称为宏观水平的费雪效应公式。

与通常建立经济模型时采用大量值得怀疑的假设的方法不同,宏观费雪效应模型的推导除了要求系统是封闭的,不需要任何其他假设。

这一特点表明该模型更具有普适性。

事实上,无论是美国还是中国的历史数据均支持宏观费雪效应。

研究结果表明,传统的通过加息来治理通货膨胀的货币政策思路应该得到纠正。

经济系统十分复杂,系统中的每一变量都可能与其他许许多多的变量之间存在某种联系,定量分析所有这些联系在技术上是不可能的。

然而,如果把经济系统视为一个黑箱,则可以使分析大大简化,避免考察某一具体的微观因素对利率或价格水平影响作用可能产生的片面性和不确定性。

如图1所示,我们把经济系统视为一个黑箱,对黑箱内部的详细情况一无所知,能看到只是经济系统的货币总量和物价的整体水平。

无论内部情况如何复杂,系统的整体运行情况通过这些宏观变量(当然还有其他变量)表现出来。

货币量(M)价格(P)

图1经济系统黑箱及其可观测名义变量

假设某一时期的货币总量为Mt,价格水平为Pt。

一个时期以后,货币量和价格变为Mt+1和Pt+1。

对于系统整体而言,货币量的增加量实际上就是对原有货币资本的回报。

这个回报率应为:

rn=(Mt+1–Mt)/Mt

(1)

我们虽然看不到黑箱中货币的所有者,但是我们知道经济中的货币是有所属的。

不同的所有者在不同的市场得到的回报不尽相同,

(1)式给出的是平均回报率,也就是所有“存款”的平均名义利率。

这里的“存款”应该是指所有制意义上的“存款”,即货币的原始所有者的钱。

包括存在银行的、购买债券的以及留在手中的钱。

不过,不用担心这些存款的数量如何统计,它在这里仅仅是一个中间变量。

注意到Mt/Pt反映货币的实际价值,根据

(1)式不难得出系统的实际利率:

r=(Mt+1/Pt+1–Mt/Pt)/(Mt/Pt)

(2)

又注意到通货膨胀率的定义为:

p=(Pt+1–Pt)/Pt(3)

整理

(1)-(3)可得:

p=(rn–r)/(1+r)(4)

(4)式表明名义利率与通货膨胀率呈正相关关系。

这一关系式与“费雪效应”模型在形式上完全一致,可以称为宏观费雪效应。

其实,(4)式理解起来并不困难:

名义利率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名义生产成本的高低,从而必然影响到销售价格的高低。

这里特别需要强调的是,(4)式的推导没有采用任何假设,只要求系统是封闭的。

考虑到一国的经济表现主要由自身的因素决定,外部因素的影响通常小于自身因素,宏观费雪效应显然更具有普适性。

在(4)式的推导过程中我们知道,式中的利率应该是所有制意义上的货币的利率。

不过不难理解,这种利率基本上可以通过市场上的存款利率反映出来,因为存款利率就是一般拥有货币的人能够得到的回报率。

式中的通货膨胀率则可以采用消费物价指数。

图2是近5年来我国通货膨胀率与利率的变化情况,利率采用1年期存款利率,通货膨胀率采用CPI指数。

二者之间的正相关关系在图中一目了然。

图2.2007年1月至2011年3月CPI与银行存款利率

对于纯粹的市场经济,即在完全没有政府或央行主动干预的情况下,我们或许可以认为通货膨胀与利率之间存在互为因果的关系。

但自从凯恩斯革命以来,利率调整常常是央行的主动行为,因此我们有理由认为利率的变化应该是“原因”,而通货膨胀率的变化应该是“结果”。

图3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的情况,利率采用1年期国债利率,通货膨胀率采用CPI变化率。

不难看出,在绝大部分时间,利率与通货膨胀率的变动基本上是同方向的,与(4)式的预期完全一致。

尤其是20世纪70年代,美联储不断加息,试图抑制通货膨胀,而通货膨胀率却持续上升,经济出现“滞胀”。

1981年后美联储不断降息,通货膨胀率也不断降低,美国经济出现了一个较好的时期。

图3.美国的利率和通货膨胀率(数据来源:

根据census公布的数据计算)

从图2、图3中不难看到,在个别年份存在着利率提高,通货膨胀率降低的现象。

对这些个别情况有必要做出解释。

首先,个别现象不能作为一般经验。

即个别情况不能否定利率与通货膨胀在大多数情况下呈正相关关系的事实。

影响通货膨胀的因素很多,这可能是利率以外的其他原因造成的。

比如,宏观费雪效应没有考虑外部经济的影响,而外部因素的影响总是存在的。

其次,不难看到,尽管在这些年份利率与通货膨胀表现为负相关,但二者仍然同时处于高位,这与“高利率与高通胀并存”的判断并不矛盾。

比如,就我国近期的情况看,虽然通货膨胀有所降低,但仍然明显高于加息前的水平。

在这还要解释一下(4)式与原始的费雪效应的表达式的关系。

二者在数学形式上完全一致,不过从前面的推理过程不难看到,他们的实际意义并不相同。

(4)式是直接依据宏观变量之间关系的定义得出的,式中的变量都是指经济变量的客观表现值或观测值。

因此,(4)式中的变量都是确定性,可应用性较强。

而费雪效应是依据对投资者行为的假设得出的,即投资者对于不同的市场利率都期望得到一个固定的实际利率,因而式中的变量有赖于主观预期,或者说原始费雪效应中的变量具有不确定性,可应用性较差。

这也是为什么人们对费雪效应的有效性一直存在争议。

其次要解释一下(4)式中的实际利率r的地位。

作为一个变量,r也会发生变化。

当名义利率调整时,如果r随之发生相同方向和相同幅度变化,则通货膨胀率也有可能保持不变。

然而我们知道,货币政策措施直接影响的只是名义变量,不会立即改变社会生产力,即不能直接使企业的盈利能力普遍提高。

也就是说,提高名义利率的措施本身不能自动使实际利率r同步提高。

因此,根据(4)式,短期结果只能是通货膨胀率上升。

不过从长期看,资本的实际收益率在不同的经济周期阶段可能会有较大差异。

比如,在经济繁荣时期,实际收益率较高,通货膨胀率与名义利率差距较大;在经济衰退时期,实际收益率较低,通货膨胀率与名义利率差距偏小。

或者说,费雪效应的短期有效性高于长期。

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是,为什么长期以来人们普遍认为利率与通胀率是负相关的呢?

一个重要原因可能是从微观到宏观的习惯性分析模式。

即从经济系统中个体的行为来推断系统的整体表现。

这如同瞎子摸象,从事物一个部分去推测其整体,很难找到正确答案。

比如,按照传统分析思路,加息会使消费者的储蓄欲望增加,使企业的投资需求下降,于是需求的减少这似乎应该导致物价总体水平的下降。

但这只是系统整体经济活动中的一部分。

换一个角度看,加息使生产成本增加,也使供给减少,这似乎应该推动物价上涨--这是经济活动的另一部分。

其实,只看“大象”的哪一部分都不全面,都无法得到确定的结论。

黑箱方法采用的是从宏观到微观的分析模式,即从大象整体来推测它的组成部分。

尽管在某些方面可能会牺牲一些精确性,却能够很好地解决对事物进行“全面”观察的问题,这也是为什么它在一些工程学科中被普遍应用。

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都表明,利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存在确定的正相关关系。

二者之间的数量关系可以表达为宏观费雪效应公式,它与原始的费雪效应模型具有相同的数学形式。

中国和美国的历史数据均支持宏观费雪效应公式。

对利率与通货膨胀关系的更精确分析,还需要考虑外部经济变量的影响。

高通胀与高利率相伴的历史事实告诉我们,传统的认为加息可以拟制通货膨胀的观点是错误的,治理通货膨胀的正确选择应该是降息。

最后再探讨一下中国目前通货膨胀的原因:

(一)从货币供给角度:

1、自金融危机以来,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特别是4万亿投资,大大增加了货币供应量,从而引发通胀。

2、中国存在大量的贸易顺差,从而加大了人民币升值预期,国际热钱大量流入,使货币的供应量增加,从而加剧了通胀。

(二)从需求角度:

由于物价的不断上涨,加大社会公众对物价上涨的预期,所以会增加需求,造成供不应求,从而又会促使物价不断上涨。

(三)从成本角度:

随着国际上能源,原材料价格的上涨,以及工资的上升,企业成本增加,也会促进物价的上涨。

解决办法:

(一)实行从紧的货币政策,减少货币供应量;

(二)维持国际收支平衡,减少顺差,从而减少国际热钱的流入。

(三)加大行政干预,维护物价稳定的预期

(四)增加商品的有效供给。

(五)提高生产率,降低企业成本。

【参考文献】

[1]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邓宏利率与通货膨胀率关系的实证分析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