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阡落地式外脚手架施工方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419604 上传时间:2023-01-23 格式:DOCX 页数:60 大小:384.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石阡落地式外脚手架施工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0页
石阡落地式外脚手架施工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0页
石阡落地式外脚手架施工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0页
石阡落地式外脚手架施工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0页
石阡落地式外脚手架施工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石阡落地式外脚手架施工方案.docx

《石阡落地式外脚手架施工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石阡落地式外脚手架施工方案.docx(6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石阡落地式外脚手架施工方案.docx

石阡落地式外脚手架施工方案

1.编制依据

1.1《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11)

1.2《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2011)

1.3《钢管脚手架扣件》(GB15831-2006)

1.4《直缝电焊钢管》(GB/T13793-2008)

1.5《低压流体输送用焊接钢管》(GB/T3092-2008)

1.6《碳素结构钢》(GB/T700-2008)

1.7石阡县中等职业学校整体搬迁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1.8本工程施工图、施工组织设计。

2.工程概况

2.1总体概况

工程名称

石阡县中等职业学校整体搬迁工程

建设地点

石阡县汤山镇龙泉村水井湾北面台上村民组

建设单位

石阡县中等职业学校

设计单位

广东工业大学建筑设计院

勘察单位

贵州省地质勘察院、铜仁市建筑勘察设计院

监理单位

广东海陆工程项目管理有限公司

施工单位

四川兴安建设有限公司

2.2设计概况

建筑名称

石阡县中等职业学校整体搬迁工程

设计内容

包括建筑、结构、电气、给排水、设施等专业及红线范围内的总平面图。

编号号

栋数

名称

建筑面积

建筑层数

建筑高度

01

1

实验实训基地

28227m2

5

1

20.25m

02

1

行政综合楼

12450m2

6

1

23.27m

03

1

食堂及生活附属用房

15668m2

6

0

22.70m

耐火等级

地下一级、地上为二级

合理使用年限

50年

抗震设防烈度

七度

建筑等级

二级

防水等级

地下室为二级,地下室混凝土的设计抗渗等级为P8级;屋面为二级。

地下室

防水工程

有地下室防水等级为一级,抗渗等级为P8,地下室建筑防水材料为4厚SBS改性沥青卷材防水层。

墙体

墙体采用(部分灰砂砖)蒸压加气砼砌块砌体,墙体厚200。

屋面

无隔热层屋面(连廊)

柔性防水屋面(屋顶)

卫生间

铺耐磨防滑砖,聚合物水泥砂浆擦缝

门窗

木门及防火门;铝合金门窗

楼地面

地面砖

顶棚

乳胶漆

踢脚

同相应房间的楼地面。

外墙

喷塑面玻璃幕墙(二次深化设计)

内墙

乳胶漆、涂料

瓷砖内墙面

卫生间

结构形式

框架结构

设计使用年限

50年

建筑层数

地上1~6层;地下0~1层。

结构安全等级

一级

设计地震分组

第一组

抗震设防分类

重点

抗震设防烈度

食堂6度,实训楼和行政综合楼7度

耐火等级

二级(地上)/一级(地下)

建筑场地类别

Ⅱ类

地面粗糙度

行政楼、食堂B类、实训楼C类

基本风压

W0=0.30KN/㎡

地基基础设计等级

乙级

抗震等级

框架梁、柱为三级。

基础设

计概况

本工程采用人工挖灌注桩基础,基础持力层为粘土层,地基土承载力特征值食堂及生活附属用房和行政综合楼fak=1700kPa、实训楼fak=3400kPa、开挖达到设计深度但未达到持力层时,继续开挖至持力层。

2.3.现场条件

本工程位于石阡县汤山镇龙泉村水井湾北面台上村民组,西侧紧邻305省道,场地内宽广,但地形复杂,高低不平其地表为耕地土质,较软,含水丰富。

据石阡县气象局资料,石阡县属中亚热带季风温润气候区,平均降雨量1100-1200毫米,平均气温16℃,最低温度-6℃,无霜期292天,日照百分率

该工程场地在305国道边设置施工大门,作为施工进出口,场内将按平面布置对现场临时道路及材料堆场进行硬化处理,施工用水、用电由建设单位引进施工现场,施工时从现场指定地点接入。

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现场需搭设外脚手架,落地卸料平台,安全通道。

其搭设工艺基本相同,仅搭设参数不一样,故分别进行力学计算,搭设方式与流程不再分述。

1、外脚手架

脚手架搭设方式

双排脚手架

脚手架钢管类型

Φ48×3.0

脚手架搭设高度H(m)

25.5

脚手架沿纵向搭设长度L(m)

243

立杆步距h(m)

1.8

立杆纵距或跨距la(m)

1.5

立杆横距lb(m)

0.95

横向水平杆计算外伸长度a1(m)

0.1

内立杆离建筑物距离a(m)

0.25

双立杆计算方法

不设置双立杆

立面图

 

侧面图

2、落地卸料平台

卸料平台名称

卸料平台布置方式

沿纵向

平台长度A(m)

3.6

平台宽度B(m)

2.7

平台高度H(m)

20

立杆纵距la(m)

0.9

立杆步距h(m)

1.8

立杆横距lb(m)

0.9

板底支撑间距s(m)

0.45

平台水平支撑钢管布置图

卸料平台平面示意图

卸料平台侧立面示意图

3、安全通道

立杆纵距la(mm)

1500

立杆横距lb(mm)

4000

立杆步距h(mm)

1200

防护棚高度H(mm)

5500

防护层层数n

2

上下防护层间距h1(mm)

800

斜撑与立杆连接点到地面的距离h2(mm)

2500

顶层水平钢管搭设方式

钢管沿纵向搭设

水平钢管间距a(mm)

500

横向斜撑与顶层防护层连接点到立杆的距离l1(mm)

1000

纵向外侧防护布置方式

剪刀撑

钢管类型

Φ48×3.0

扣件连接方式

单扣件

扣件抗滑移折减系数

0.8

立杆布置

单立杆

纵向水平杆计算方式

简支梁

立杆计算长度系数μ1

1.3

斜撑计算长度系数μ2

1.3

扣件钢管防护棚_正面图扣件钢管防护棚_侧面图

3工艺流程

3.1搭设施工

准备工作→砼垫层→放线定位→铺设垫板、安底座→立第一根立杆→安装扫地杆→安装第二步水平杆→安装第三步、第四步……水平杆,接长立杆,与安装水平杆交替上升。

过程中设置连墙杆、剪刀撑和安全网→在操作层铺设脚手板,设置栏杆

3.2拆除施工

设置警戒区域→拆除顶层安全网、水平杆、立杆→由顶到底依次拆除水平杆,拆除立杆,与拆除水平杆交替下降。

过程中随层拆除连墙杆、剪刀撑、安全网和脚手板→构配件及时转运

4施工准备

4.1技术准备

4.1.1熟悉施工图纸,掌握工程结构特点。

4.1.2施工前由技术负责人组织专职安全员、主管工长对班组进行技术交底,详细讲述施工方案设计的重点和难点,着重阐述施工操作要点和安全注意事项,交底双方应履行签字手续。

4.1.3参与脚手架搭设和拆除的操作人员,必须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证》。

4.2材料准备及要求

4.2.1钢管采用外径48mm、壁厚3.0mm的焊接钢管。

其材质应采用国家现行标准《直缝电焊钢管》(GB/T13793)或《低压流体输送用焊接钢管》(GB/T3092)中规定的3号普通钢管,其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碳素结构钢》(GB/T700)中Q235-A级钢的规定。

4.2.2扣件采用可锻铸铁扣件,应符合《钢管脚手架扣件》(GB15831)的规定。

其附件材料应符合GB700中A3钢的规定,螺纹应符合《普通螺纹》(GBT196-2003)的规定,垫圈应符合《垫圈》(GB95-2002T)的规定。

4.2.3进入工地现场的钢管及扣件材料必须有材质证明书,弯曲变形的钢管应进行调直,严重锈蚀的钢管不得使用。

4.2.4脚手板采用竹串片,挡脚板采用20cm宽木板。

4.2.5安全网采用符合要求的密目安全网,并按有关要求送检,检验必须合格。

4.2.6连墙杆的材质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碳素结构钢》(GB/T700)中Q235-A级钢的规定。

4.3主要机具设备

扳手、卷尺、安全帽、安全带、防滑鞋、工具袋、经纬仪等。

4.4作业条件

4.4.1夯实基础(内外脚手架、卸料平台、安全通道等),在夯实的土层上浇筑100厚C15砼垫层,宽度比脚手架外边宽出150,确保基础达到设计地耐力要求,并由项目技术负责人组织有关人员验收。

 

4.4.2平整场地,做好排水处理,确保基础不积水。

4.4.3清除搭设范围内的障碍物和杂物。

5施工工艺

5.1平立面布置及构造要求

5.1.1平立面布置

双排脚手架,搭设高度根据各楼高度,在屋面高度另+1.5m,总高度约25m左右,立杆采用单立管。

搭设尺寸为:

立杆横距0.95m,立杆纵距1.5m,内立杆距外墙0.25m,脚手架步距1.8m,连墙件采用2步3跨,竖向间距3.60m,水平间距3.0m。

施工均布荷载为3.0kN/m2,同时施工1层,脚手板共铺设2层。

5.1.2立杆基础

立杆在地下室顶板上搭设。

5.1.3底座和扫地杆

5.1.3.1每根立杆底部设置底座或垫板。

 

5.1.3.2脚手架必须设置纵、横向扫地杆,纵向扫地杆应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距底座上皮不大于200mm处的立杆上。

横向扫地杆亦应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紧靠纵向扫地杆下方的立杆上。

当立杆基础不在同一高度上时必须将高处的纵向扫地杆向低处延长两跨与立杆固定,高低差不应大于1m。

靠边坡上方的立杆轴线到边坡的距离不应小于500mm。

在离基础面以上20cm处,应设置纵横向扫地杆。

5.1.4水平杆和脚手板

5.1.4.1纵向水平杆设置在立杆内侧,其长度不小于3跨。

5.1.4.2纵向水平杆接长采用对接扣件,相邻两根纵向水平杆接头不应设置在同步或同跨内,接头在水平方向错开距离不小于500mm。

各接头中心距主接点的距离不大于纵距的1/3。

5.1.4.3当采用钢脚手板、竹串片脚手板、木脚手板时,纵向水平杆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立杆上,横向水平杆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纵向水平杆上。

当采用主笆脚手板时,纵向水平杆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横向水平杆上(应等间距设置,间距小于400),横向水平杆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立杆上。

5.1.4.4主节点处必须设置一根横向水平杆,用直角扣件扣接且严禁拆除。

主节点处两个直角扣件的中心距不应大于150mm。

在双排脚手架中,靠墙一端的外伸长度不应大于0.4L且不应大于50cm。

5.1.4.5脚手板应设置在三根横向水平杆上。

当脚手板长度小于2m时,可采用两根横向水平杆支承。

但应将脚手板两端与其可靠固定,严防倾翻。

此三种脚手板的铺设可采用对接平铺,亦可采用搭接铺设。

脚手板对接平铺时,接头处必须设两根横向水平杆,脚手板外伸长应取130~150mm,两块脚手板外伸长度的和不应大于300mm(图5.1.4.5a)。

脚手板搭接铺设时接头必须支在横向水平杆上,搭接长度应大于200mm,其伸出横向水平杆的长度不应小于100mm(图5.1.4.5b)。

 

 

图5.1.4.5a脚手板对接图5.1.4.5b脚手板搭接

5.1.5立杆

5.1.5.1立杆必须用连墙件与建筑物可靠连接,连墙件布置间距宜按《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11)执行,同时根据本方案计算书2布3跨进行。

5.1.5.2立杆接长除顶层顶步可采用搭接外,其余各层各步接头必须采用对接扣件连接,对接搭接应符合下列规定:

1.立杆上的对接扣件应交错布置:

两根相邻立杆的接头不应设置在同步内,同步内隔一根立杆的两个相隔接头在高度方向错开的距离不宜小于500mm。

各接头中心至主节点的距离不宜大于步距的1/3;

2.搭接长度不应小于1m,应采用不少于2个旋转扣件固定,端部扣件盖板的边缘至杆端距离不应小于100mm。

5.1.5.3立杆顶端应高出女儿墙上皮1米,高出檐口1.5米。

5.1.6连墙件

5.1.6.1连墙件的数量设置:

按2步3跨设置。

5.1.6.2连墙件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宜靠近主节点设置偏离主节点的距离不应大于300mm;

2.应从底层第一步纵向水平杆处开始设置,当该处设置有困难时应采用其它可靠措施固定;

3.宜优先采用菱形布置,也可采用方形矩形布置;

4.一字型、开口型脚手架的两端必须设置连墙件,连墙件的垂直间距不应大于建筑物的层高,并不应大于4m(2步)。

5.1.6.3连墙件的构造应符合下列规定:

1.连墙件中的连墙杆或拉筋宜呈水平设置,当不能水平设置时,与脚手架连接的一端应下斜连接,不应采用上斜连接;

2.连墙件必须采用可承受拉力和压力的构造,连接必须采用刚性连接,即钢管扣件(须为双扣件)。

3.连墙件刚性连接方式:

 

图5.1.6.3-1与墙体的刚性连接图5.1.6.3-2与窗洞口处墙的刚性连接

 

图5.1.6.3-3与框架柱的刚性连接

 

 

 

图5.1.6.3-4阳台等处的刚性连接

5.1.6.4当脚手架下部暂不能设连墙件时可搭设抛撑,抛撑应采用通长杆件与脚手架可靠连接,与地面的倾角应在45°~60°之间,连接点中心至主节点的距离不应大于300mm。

抛撑应在连墙件搭设后方可拆除。

5.1.6.5架高超过40m且有风涡流作用时,应采取抗上升翻流作用的连墙措施。

5.1.7斜道

5.1.7.1人行斜道附着于脚手架并与建筑物可靠连接,宽度1-1.2米,坡度1:

3,拐弯处设置平台,平台宽度同斜道宽度。

斜道两侧设置栏杆和挡脚板,栏杆高度1.2米,挡脚板高度20cm。

搭设示意图:

平面图

立面图

 

5.1.7.2斜道脚手板横铺于沿斜道方向铺设的4根纵向水平杆上,在纵向水平杆下增设横向支托杆,横向支托杆采用直角扣件与立杆可靠连接,斜道上每隔30cm设置一根防滑木条。

5.1.8剪刀撑与横向斜撑

5.1.8.1高度在24米以下的单双排脚手架,必须在外侧立面的两端各设置一道剪刀撑,并应由底至顶连续设置。

中间各道剪刀撑的净距不应大于15米。

5.1.8.2高度在24米以上的双排脚手架在外侧立面整个长度和高度上连续设置剪刀撑。

5.1.8.3每道剪刀撑跨越的立杆根数为5-7根,且不小于6米,斜杆与地面夹角为45o-60o之间。

5.1.8.4剪刀撑斜杆的接长采用搭接,搭接长度不小于1米且采用3个扣件,扣件盖板的边缘距杆端距离不小于10cm。

5.1.8.5一字型、开口型双排脚手架的两端均必须设置横向斜撑,中间每隔6跨设置一道。

5.1.8.6高度在24米以下的封闭型双排脚手架可不设置横向斜撑,高度在24米以上的封闭型脚手架,除拐角处设置横向斜撑外,中间每隔6跨设置一道。

5.1.9门洞

外脚手架需留设门洞时,应按照《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留设。

对门洞处应进行必要的加固,加固原则为:

有效卸除门洞悬空立杆竖向荷载。

措施为:

门洞两侧采用双立杆进行加强,增设斜腹杆和横向斜撑等使该部位形成空间桁架。

6.3脚手架搭设要求

6.3.1脚手架搭设前,应做好各项准备工作。

应配合施工进度搭设,一次搭设高度不应超过相邻连墙件以上二步。

6.3.2每搭设完一步脚手架后,应按照规范要求校正步距、纵距、横杆及立杆的垂直度。

6.3.3脚手架底座、垫板均应准确地放在定位线上,垫板应采用不小于2跨、厚度不小于5cm的木垫板。

6.3.4脚手架搭设时,严禁将48mm和51mm的钢管混合使用。

6.3.5在脚手架搭设到一定高度后,应及时按照方案和规范要求随工程进度设置连墙件和剪刀撑。

6.3.6脚手架搭设应做到竖向垂直,横向交圈,间距均匀,满足垂直度和间距尺寸要求。

6.3.7螺栓的拧紧扭力矩不应小于40N.m,且不应大于65N.m。

在主节点处固定水平杆、剪刀撑、横向斜撑等用的直角扣件和旋转扣件的中心点相互不应大于15cm。

各杆件端头伸出扣件盖板边缘的长度不应小于10cm。

6.3.8栏杆和挡脚板均设置在外立杆的内侧,栏杆高度1.2米,挡脚板高度20cm。

6.3.9脚手板应铺满、铺稳,离开墙面12cm-15cm,脚手板探头应用直径3.2mm的镀锌钢丝固定在支承杆件上。

6.3.10在拐角、斜道平台处的脚手板,应与横向水平杆可靠连接,防止滑动。

6.3.11脚手架搭设到一定高度后,应及时满挂安全网,安全网采用12#铁丝固定在立杆和纵向横杆上。

6.3.12施工电梯、井架处的的通道口在搭设时应预留,通道口两侧立杆应有连墙件,左右剪刀撑应跨越两侧立杆。

不得采取搭设完毕后再开洞的方法。

6.3.13脚手架应做好防雷接地,避雷引下采用-50*3mm热镀锌扁铁与主体结构避雷引下线相连接,连接点数按相关规范执行。

6.4脚手架使用和维护要求

6.4.1脚手架使用中,应及时清理架体上的垃圾,安全网应及时用水冲洗干净。

6.4.2临时堆放材料不得超过脚手架设计荷载,钢管、模板及其他重量大的材料不得堆放在脚手板上。

6.4.3使用中,不得随意拆除连墙件和剪刀撑等构件。

6.5脚手架拆除

6.5.1脚手架拆除前应进行各项准备工作,包括检查架体的安全性、补充完善方案中的拆除顺序和措施、项目技术负责人组织拆除安全技术交底。

6.5.2脚手架拆除应从上向下进行,按照“先安后拆,后安先拆”的顺序拆除,严禁上下同时作业。

6.5.3连墙件必须随脚手架逐层拆除,严禁将连墙件整层或数层拆除后再拆脚手架。

分段拆除高差不应大于2步,如高差大于2步,应增设连墙件加固。

6.5.4当脚手架采取分段、分立面拆除时,对不拆除的脚手架两端应按照规范要求设置连墙件和加固横向斜撑。

6.5.5脚手架拆除的构配件严禁直接向地面抛掷,应集中后采用塔吊或电梯运至地面,并分类堆码整齐。

6.6脚手架安全管理

项目部成立以项目经理为组长的安全管理小组。

项目安全管理组织机构图如下:

 

 

6.6.1作业前,应检查架工是否经过专业培训,检查其上岗证和体检证明。

6.6.2作业前,安全员应检查外架工是否酒后作业,检查安全帽、安全带、防滑胶鞋等防护用品是否正确佩戴。

6.6.3当遇六级以上大风或大雾大雨天气时,安全员应立即下达外架停止作业的指令。

6.6.4在使用过程中,应加强对脚手架基础、连接点、连墙件等的检查,严禁在基础及邻近处进行挖掘作业,严禁拆除连墙件和主节点处的纵横向水平杆和扫地杆。

6.6.5脚手架临街面应搭设水平防护,采用合格的水平兜网,水平防护的竖向间距不得大于10m。

6.6.6在脚手架上进行电、气焊作业时,应派专人负责监督,采取必要防火措施。

6.6.7临时电线应采取穿塑料套管等措施后固定于架体上,避免直接与外架钢管接触。

7成品保护

7.1当脚手架搭设完毕后,应立即挂出相应的限载标牌并公示脚手架的使用要求,以免操作人员在脚手架上堆放过多材料或者不正确使用等情况对脚手架造成损害。

7.2在施工过程中,必须采取必要的措施保证脚手架的连墙件不被破坏。

7.3在脚手架上或临近脚手架的建筑边缘进行电、气焊作业时,必须使用接火盆、防火挡板等物品防止焊花对脚手架杆件及安全网等造成损伤。

7.4浇筑临近脚手架的梁、板、墙等混凝土时,应采取措施保证混凝土不会污染到脚手架架体及安全网。

当采用泵送混凝土时,冲洗泵管应避免在脚手架上进行,以免造成污染。

7.5脚手架在使用过程中应随时对其垂直度和杆件的紧固情况进行检查。

8安全环保要求

8.1钢管等架料装卸、搬运、堆码要轻拿轻放,严禁抛掷。

8.2在外脚手架外侧满挂密目式安全网,以减小在结构和装饰施工阶段由于在一些工序施工过程中粉尘飞扬的现象,降低粉尘向大气中的排放。

8.3脚手架下的垫板采用现场剩余混凝土预制成500×500的混凝土块,或用50厚木板,通长铺设。

8.4脚手板采用可重复利用的钢筋网片,而不采用木跳板。

8.5安全通道处的防护棚应采用废旧层板进行封闭,达到重复利用材料。

8.6脚手架施工应尽量安排在白天进行,一方面由于夜间施工太危险,另一方面减少夜间施工照明电能的消耗和对周围居民的影响。

8.7脚手架在拆除前,先将水平网内、脚手板上的垃圾清理干净,清理时避免扬尘。

8.8对扣件螺栓进行润滑时,应在专门的地点进行操作,以免油渍对环境造成污染。

9后浇带处理方案

9.1后浇带保护

在底板后浇带支模时用快易收口网隔离,并防止在浇筑底板时爆模,砼流入后浇带;拆模后把快易收口网剔打干净,然后安放遇水膨胀止水条。

后浇带上部用木模板遮盖,防止建筑垃圾掉入后浇带,以免为后浇带施工增加难度。

9.2后浇带支模

后浇带应和后浇带两侧模板同时支设,但是后浇带模板应和两侧模板分开支设,支模架也必须分开搭设,防止因不均匀沉降造成后浇带支模架变形。

在搭设支模架时尽量避免将钢管脚手架支撑在后浇带钢筋网片上,后浇带独立支模架应立杆横向间距1400,立杆竖向间距1000,在立杆两侧搭设斜撑,与地面角度为450~600,斜撑间距同立杆间距。

后浇带在浇筑砼前应进行重新加固,支模架搭设如图8-2-1所示。

9.3后浇带两侧模板拆除

后浇带两侧的支撑时间应符合设计及规范的要求,设计文件无明确要求时,应待后浇带闭合并达到设计强度时方可拆除。

在模板拆除过程中应遵循“后搭先拆,先搭后拆,从上往下,先横杆后立杆”的原则。

图8-2-1:

后浇带支模架搭设示意图

10、附件:

计算书

计算依据:

1、《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11

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

3、《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

4、《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

说明:

钢管采用¢48*3.0,考虑到市场钢管厚薄不均的实际情况,为增加保险系数,在计算时按照¢48*2.7进行计算,满足要求。

扣件式脚手架计算书

一、脚手架参数

脚手架搭设方式

双排脚手架

脚手架钢管类型

Φ48×2.7

脚手架搭设高度H(m)

25.5

脚手架沿纵向搭设长度L(m)

243

立杆步距h(m)

1.8

立杆纵距或跨距la(m)

1.5

立杆横距lb(m)

0.95

横向水平杆计算外伸长度a1(m)

0.1

内立杆离建筑物距离a(m)

0.25

双立杆计算方法

不设置双立杆

二、荷载设计

脚手板类型

竹串片脚手板

脚手板自重标准值Gkjb(kN/m2)

0.35

脚手板铺设方式

2步1设

密目式安全立网自重标准值Gkmw(kN/m2)

0.01

挡脚板类型

竹串片挡脚板

栏杆与挡脚板自重标准值Gkdb(kN/m)

0.14

挡脚板铺设方式

2步1设

每米立杆承受结构自重标准值gk(kN/m)

0.129

横向斜撑布置方式

5跨1设

结构脚手架作业层数njj

1

结构脚手架荷载标准值Gkjj(kN/m2)

3

地区

贵州铜仁

安全网设置

全封闭

基本风压ω0(kN/m2)

0.2

风荷载体型系数μs

1.25

风压高度变化系数μz(连墙件、单立杆稳定性)

1.2,0.9

风荷载标准值ωk(kN/m2)(连墙件、单立杆稳定性)

0.3,0.23

计算简图:

立面图

侧面图

三、横向水平杆验算

纵、横向水平杆布置方式

横向水平杆在上

纵向水平杆上横向水平杆根数n

1

横杆抗弯强度设计值[f](N/mm2)

205

横杆截面惯性矩I(mm4)

98900

横杆弹性模量E(N/mm2)

206000

横杆截面抵抗矩W(mm3)

4120

纵、横向水平杆布置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

q=1.2×(0.03+Gkjb×la/(n+1))+1.4×Gk×la/(n+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