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高中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强化提升卷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和中国近现代社.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417919 上传时间:2023-01-23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57.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民版高中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强化提升卷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和中国近现代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人民版高中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强化提升卷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和中国近现代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人民版高中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强化提升卷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和中国近现代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人民版高中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强化提升卷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和中国近现代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人民版高中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强化提升卷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和中国近现代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民版高中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强化提升卷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和中国近现代社.docx

《人民版高中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强化提升卷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和中国近现代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民版高中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强化提升卷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和中国近现代社.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民版高中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强化提升卷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和中国近现代社.docx

人民版高中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强化提升卷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和中国近现代社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和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阅读下表:

我国国民收入各所有制经济比重表(%)

所有制经济

年份

1952年

1956年

全民所有制经济

19.1

32.2

集体所有制经济

1.5

53.4

公私合营经济

0.7

7.3

私营和个体经济

78.7

7.1

上表中我国国民收入各所有制经济比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B.“大跃进”运动开展

C.人民公社化运动兴起D.现代企业制度建立

2.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在《人民民主专政》一文中强调:

“严重的问题是教育农民。

农民的经济是分散的,根据苏联的经验,需要很长的时间和耐心的工作,才能做到农业社会化。

没有农业社会化,就没有全部的巩固的社会主义。

”我国农业社会化的实现途径是(  )

A.土地改革B.农业生产合作社

C.公私合营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3.1956年9月,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方面取得的初步成果。

本次会议取得的初步成果有(  )

①标志着中国开始步入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 ②强调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性 ③正确地分析了国内形势和主要矛盾的变化 ④强调由落后农业国变为先进工业国的任务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4.宣传画是党和国家宣传其方针政策的重要途径。

如图所示宣传画反映出(  )

①中共“八大”的正确路线 ②严重泛滥的“左”倾错误 ③国人超英赶美的迫切愿望 ④人民公社化运动一哄而起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

5.胡忠茂在《慈中情结》里面回忆了他们那时候的暑假生活,“我们也加入了全民大炼钢铁的洪流,去龙山装来白泥,在学校西北角近河处筑起小高炉,还从实验室拿来酒精引火,日日夜夜拼命炼,一天深夜终于炼出了一点铁块,连夜敲锣打鼓去县委报喜。

”胡忠茂回忆的事情可能发生在哪一年(  )

A.1953年B.1956年C.1959年D.1967年

6.北戴河会议后,全国农村一哄而起,大办人民公社。

没有经过试验,只用一个多月的时间就基本实现公社化,其特点为“一大二公”,实际上就是搞“一平二调”。

关于人民公社化运动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

A.盲目提高公有化程度,违背生产力发展水平

B.分配上的平均主义,违背了按劳分配的原则

C.盲目强调经济发展速度,违背经济发展规律

D.挫伤农民生产积极性,生产力遭到很大破坏

7.中苏两国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取得过辉煌的成就,也犯过类似的历史错误。

如苏联的肃反运动、农业集体化、片面发展重工业等,中国的“文化大革命”与“人民公社化”“大跃进”等。

这些错误共同的历史经验教训是(  )

A.社会主义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经济要按比例协调发展

B.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调整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C.社会主义建设要坚持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

D.社会主义建设要不断完善民主法制建设

8.有专家指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没有走土地私有化的道路,而是实行家庭作业、统分结合、双层经营,既发挥了集体统一经营的优越性,又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该专家意在强调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A.属于计划经济体制的延续B.是土地私有制的变型

C.符合当时中国农村的实际D.推动农业生产的巨变

9.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是马克思主义农业合作化理论在中国实践中的新发展。

这一创举

①在贵州、四川开始试验推行 ②于1983年初在全国基本实行 ③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④推动了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10.下图反映的是我国改革开放初期农产品商品化发展情况,对图中数据变化的因素解读正确的是(  )

A.农业合作化运动开展B.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行

C.沿海港口城市的开放D.农村土地所有制性质改变

11.陈秉安著《大逃港》:

“1977年11月深圳逃港人数为194274人,1980年逃港现象不仅消失了,外逃人员又成批地回来了。

”出现这一鲜明对比的主要原因是(  )

A.内地政府加派部队严防偷渡者

B.香港当局开始严惩雇主雇佣偷渡者

C.中央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中央批准深圳等4个经济特区

12.从沿海到内地是近现代中国走向世界的共同特征。

下图中既是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规定的通商口岸,又是我国1984年14个沿海开放城市的是(  )

A.①②③④B.①②③⑤C.①③④⑤D.②④⑤⑥

13.20世纪90年代,有人把中国东部经济发展状态比作“满弓待发之箭”:

“弓”喻指1984年国家开放的十四个沿海港口城市;“弦”喻指1996年全线通车的南北交通大动脉京九铁路。

那么,“箭头”在今天看来喻指(  )

A.深圳B.宁波C.海南D.浦东

14.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及“改革开放”正式写进宪法,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取代“人民公社”,“市场经济”取代“计划经济”。

符合该宪法修正背景的是(  )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广

C.中共十四大的召开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

15.1993年5月10日,北京开放粮油价格第一天,朝阳区西石门粮店的店员登记注销最后一批粮票。

当年取消粮票这一举措,大多数人回忆并无太大的感觉。

粮票的命运悄然发生的变化主要取决于我国(  )

A.市场经济已慢慢渗透到百姓的生活

B.现代企业制度的试点成功

C.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得到百姓的肯定

D.中共十五大的精神指引

16.1912年9月8日,《申报》称“西装东装,汉装满装,应有尽有,庞杂至不可名状。

”对此理解较为准确的是(  )

A.20世纪初中国服饰种类繁多,应有尽有

B.辛亥革命使中国社会转型加剧,从穿着打扮可见一斑

C.辛亥革命导致中国人着装混乱,没有统一的标准

D.中国服饰最流行的是西装和中山装,其他服饰不受欢迎

17.新中国成立后,南京有童谣唱到:

一进堂屋亮堂堂,房里摆的大花床,姑娘穿的花衣裳,小伙穿的列宁装。

以下解读正确的是(  )

A.该歌谣的流行时间是20世纪60年代以后

B.说明穿衣打扮与政治生活密切联系在一起

C.反映列宁装成为当时人们的普遍选择

D.中西合璧开始成为生活变迁的典型特征

18.“剪发兴,辫子灭;爱国帽兴,瓜皮帽灭;天足兴,纤足灭;阳历兴,阴历灭;鞠躬礼兴,跪拜礼灭……”这说明(  )

A.民主共和观念日渐深入人心B.封建制度开始丧失社会土壤

C.政治变革推动民众习俗变化D.西方科技改变中国社会风貌

19.慈禧太后在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曾颁懿旨:

“汉人妇女率多缠足,行之已久,有伤造物之和,嗣后缙绅之家,务当婉切劝导,使之家喻户晓,以期渐除陋习。

”对这段材料理解准确的是(  )

A.汉族妇女缠足深受全社会歧视

B.临时政府对缠足现象明令禁止

C.缠足陋习在20世纪初已经消失

D.晚清时期已出现废止缠足的主张

20.1912年前后,上海女子参政同志会、中华女子共和协进会、神州女界共和协进社、女子参政同盟会等团体先后成立。

这表明(  )

A.近代女性的权利意识觉醒B.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民心

C.男女平等的理想变成现实D.妇女解放要仰赖政治变革

21.民国政府新《民法》规定离婚和结婚一样自由。

燕京大学女生有96.7%的人赞成“无爱情即离婚”,上海“审判厅请求离婚案多”,而农村家庭中离婚现象则并不多见,甚至“大可以出妻(休妻)嫁妻”。

据此可知(  )

①婚姻自主已成为社会时尚 ②婚姻观念日益开放 ③政府推动婚姻观念转变 ④婚姻礼俗开始删繁就简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22.徐志摩(1897—1931年)在一首诗中写道:

“匆匆匆,催催催!

一卷烟,一片山,几点云影;一道水,一条桥……一林松,一丛竹,红叶纷纷。

”“催催催!

是车轮还是光阴。

”诗人在这首诗中描写的交通工具应该是(  )

A.公共汽车B.飞机C.火车D.轮船

23.某男子在前往上海参观世博会途中做了一个梦,梦见光阴老人带他来到1915年的旧上海,以下是他在梦中所见情景,在历史现实中不可能产生的是(  )

A.自己竟然穿着长袍马褂B.观赏了风格各异的各国建筑

C.乘坐公共汽车前往外滩D.在租界里“吃了一记洋火腿”

24.如图为引进于日本的人力车,因车身一律漆成黄色,故又名黄包车。

在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上海,有五六万辆黄包车在城市中来往穿梭,远远超过汽车。

材料主要反映出(  )

A.近代中国交通业发展比较缓慢

B.中国交通的近代化已初具规模

C.近代的交通呈现半殖民地色彩

D.上海社会保留森严的等级制度

25.牵引动力由人力、畜力向机械动力演进,是交通近代化的重要趋势。

以下交通工具,按在中国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自行车 ②地铁 ③公共汽车 ④有轨电车

A.①②③④B.①③④②C.①④③②D.②①③④

26.新中国成立推动了中国现代社会生活的巨大变迁。

下列史实不是发生在新中国成立后的是(  )

A.中国开设了国际无线电报业务

B.恋爱自由、婚姻自主成为一种时尚

C.殡葬风俗由土葬开始向火葬改革

D.以列宁装和连衣裙为特征的苏式服装一度受到青睐

27.下图是某位高中生制作的1866年大事年表。

下列历史事件中,可以填写到③处的是(  )

    1866年大事年表

①西门子发明第一台大功率发电机

②中国海关开始试办大清邮政

④孙中山在广东省香山县出生

A.英法联军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

B.方举赞等在上海创办发昌机器厂

C.中国建成自行设计的第一艘轮船

D.洋务派创办上海轮船招商局

28.中外报刊都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

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报刊实现了从“小众”到“大众”的过程,经历了一次较大的“飞跃”,各类报刊已基本上满足社会各层次的需求,促进了政治思想、工商业、社会生活等信息传播,宣告了大众传播时代的来临。

结合所学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昭文新报》开创了近代中国人自己办报先例

B.《中外纪闻》编译西方书报,宣扬“中体西用”

C.《民报》宣传中国同盟会的民主共和革命思想

D.《火星报》宣传了马克思主义和列宁革命思想

29.在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拍摄了《红旗谱》《燎原》《平原游击战》《董存瑞》《白毛女》等一系列影片,一方面是对于战争胜利的歌颂,另一方面是对旧社会的一种控诉。

这主要体现了电影的(  )

A.教化价值B.娱乐价值C.商业价值D.艺术价值

30.互联网在改变政治生活的同时,也在构筑新型的家庭经济生活,表现在(  )

①网上购物 ②家庭办公 ③网上炒股 ④网上银行结算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③④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3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九七九年四月,在中央召开的经济建设工作会议上,广东省委领导同志向小平同志汇报时提出:

希望中央下放若干权力,让广东对外经济活动中有较多的自主权,允许在深圳、珠海和汕头举办出口加工区。

小平同志十分赞同这一设想。

他说:

还是叫特区好,陕甘宁开始就叫特区嘛!

中央没有钱,可以给些政策,你们自己去搞,杀出一条血路来。

他向中央倡议批准广东的这一要求。

——谷牧《回忆邓小平》

材料二 1992年起,我国掀起新一轮改革开放的浪潮。

有言道“80年代看深圳,90年代看浦东”,以上海浦东为经济发展“龙头”,长江流域主要城市设立了一批经济技术开发区。

同时期,又有内陆18个省会和区府城市对外开放,享受沿海开放城市的优惠政策。

2001年后,我国的对外开放转变为以服务业市场为重点的全方位的市场开放,转变为与WTO成员之间的双向相互开放,并建立起符合世界经济的法律体系。

由此,对外开放进入法制化、制度化的全新发展轨道。

——唐任伍等《中国经济改革30年——对外开放卷》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当时中央给广东省的主要“政策”,并指出这些政策付诸实施对我国对外开放的重要意义。

(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从国内经济改革和世界经济发展两个视角,概述世纪之交我国“掀起新一轮改革开放浪潮”的时代背景。

综合材料一、二和所学,简述对外开放对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重要作用。

(6分)

 

32.报刊作为一种大众传媒,在中国近代民主思想的传播中起了无可替代的作用。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我国民报之产生,当以同治十二年(1873年)在汉口出版之《昭文新报》为最早。

此为同治十三年在上海出版之《汇报》,在香港出版之《循环日报》,光绪二年上海出版之《新报》,及光绪十二年在广州出版之《广报》;斯四者皆当时深悉外情者之所为,惜国人尚不知阅报为何事,未为社会所见重耳。

迨光绪二十一年,时适中日战后,国人敌忾之心颇盛,强学会之《中外纪闻》与《强学报》,先后刊行于京沪,执笔者皆魁儒硕士,声光炳然。

我国人民发表政论,盖自此始。

后此《时务报》与《时务日报》等接踵而起,一时报纸,兴也勃焉。

——戈公振《中国报学史》

材料二 1905年,孙中山在日本东京创办《民报》。

孙中山后来在《中国之革命》一文中评价说:

“《民报》成立,一方为同盟会之喉舌,以宣传正义;一方则力辟当时保皇党劝告开明专制、要求立宪之谬说,使革命主义,如日中天。

——陈玉申《晚清报业史》

“武昌革命军兴,清吏张鸣岐、龙济光、李准等初欲负隅自固,讵(表示反问)沪电谣传‘京陷帝崩’四字,港粤各报相率登载,全城人士欢声雷动,张督知人心已去,无可挽救,始仓皇出走,龙、李遂亦卑辞乞降。

使广东省城得以不流血而获光复者,报纸之力为多焉。

——冯自由《革命逸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19世纪中后期我国报刊发展的特点。

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时国人自办报纸的原因。

(6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报刊对辛亥革命所起的作用。

(4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A 表格中核心的信息是1952年私营和个体经济占78.7%,而到1956年全民所有制经济和集体所有制经济占85.6%,三大改造从1953年开始到1956年基本结束,时间吻合,且三大改造就是为了变革生产关系中的所有制结构,故选A。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兴起于1958年,与材料无关,现代企业制度是在20世纪90年代后逐渐建立起来的,排除B、C、D三项。

2.B 材料的意思是要把分散的农业经济转化为农业社会化生产,土地革命是把地主的土地所有制转变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仍然是分散的小农经济,故A错误;社会主义三大改造中的农业合作化结束了分散的小农经济,B正确;公私合营是针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故C错误。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以家庭为单位分散经营的农业模式,不符合题意,故D错误。

3.B 本题考查中共八大。

标志着中国开始步入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是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故①错误。

②③④是中共八大内容,故选择B项。

4.B 宣传画“以钢为纲、全面跃进”反映的是“大跃进”时期的“左”倾错误,反映了当时人们超英赶美的迫切愿望,②③正确。

中共“八大”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正确探索,图片是中共八大二次会议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反映,故①错误。

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在农村进行的生产关系的调整,与题图无关,故④错误。

所以本题答案为B项。

5.C 1953年对国民经济的社会主义改造刚刚开始,并不存在大炼钢铁的状况,故A项错误;1956年底三大改造才基本完成,故B项错误;随着1958年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颁布,工业上的“大跃进”和农业上的“人民公社化”蓬勃发展,这种状况直至1960年下半年才得到纠正,故C项正确;1967年,十年“文化大革命”浩劫已经开始,国民经济已陷入全面瘫痪的境地,不可能还在大炼钢铁,故D项错误。

6.C 本题考查人民公社化运动。

人民公社化运动是提高公有化程度,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人民公社化运动在分配上实行平均主义,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盲目强调经济发展速度的是“大跃进”运动,故C项错误,符合题意。

人民公社化运动挫伤了农民生产积极性,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7.C “农业集体化、片面发展重工业”不能否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故A项错误;“苏联的肃反运动、农业集体化、片面发展重工业等,中国的‘文化大革命’与‘人民公社化’‘大跃进’等”不能完全体现生产关系需要适应生产力的要求,故B项错误;材料所述错误表明,只有符合自己国情的政策才是有效的政策,失误的根源在于脱离自己的国家实际,故C项正确;材料“农业集体化、片面发展重工业”“人民公社化”“大跃进”不属于民主法制问题,故D项错误。

8.C 材料中“实行家庭作业、统分结合、双层经营”表明是对计划经济体制的改革,故A项错误;B项与材料中“没有走土地私有化的道路”不符,故错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克服过去人民公社分配中的平均主义弊端,使农民有了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极大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又保留了公有制,与材料中“既发挥了集体统一经营的优越性,又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相符,故C项正确;材料中强调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但没有涉及农业生产的巨变,故D项错误。

9.B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在安徽、四川开始试验推行的而非在贵州、四川,所以本题凡是含①的均是错误的选项。

另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在1983年初在全国基本实行,也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同时也推动了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所以综上所述本题选B项。

10.B 农业合作化运动开展是在三大改造时期,故A项错误;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导致粮食商品率和农副产品商品率的提高,故B项正确;沿海港口城市的开放是在1984年,故C项错误;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没有改变农村土地所有制的性质,故D项错误。

11.D 本题考查经济特区。

材料未涉及加派部队的有效信息点,排除A项;香港当局的有效信息在材料中无从涉及,属于无中生有的信息点,排除B项;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与材料的关系不密切,排除C项;1980年,国家设立了深圳、珠海、厦门、汕头四个经济特区,使得原先逃港的深圳人回来了,D项正确。

12.C 解答本题,首先根据图示判断出①为广州,②为厦门,③为福州,④为宁波,⑤为上海,⑥为天津,然后结合所学中英《南京条约》和改革开放的相关知识判断,①③④⑤符合题意。

13.D 深圳是20世纪80年代首批经济特区,与材料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宁波是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与题意不符,故B项错误;海南是1988年建立的经济特区,但地理位置在中国最南端,与“箭头”的位置不符,故C项错误;浦东的开发是在20世纪90年代,且位置与题干描述相符,故D项正确。

14.C 抓住材料中的关键点“市场经济”取代“计划经济”,可知应该在1992年中共十四大召开后,故选择C项。

也可以根据八届人大召开的时间1993年为切入口作答。

15.A 粮票是计划经济的产物,它退出历史舞台说明中国实行市场经济取得了成效,生产力得到了发展,不需要凭票来领粮,因此本题选择A项。

B项错误,这与企业制度无关;C项错误,材料主要体现的是计划经济问题,没有体现出非公有制的内容;D项错误,中共十五大召开于1997年。

16.B 服饰变化反映的是社会的变迁,A项是对材料的表面理解,故A项错误;从1912年可知材料是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建立民国在服饰上的反映,体现新旧交替中西混合的现象,故B项正确;C项中的因果关系不成立,不是由于辛亥革命导致着装混杂,故C项错误;D项与材料中的“汉装满装,应有尽有”不符,故D项错误。

17.B 列宁装属于新中国成立后至20世纪60年代中期的流行服装,不是20世纪60年代以后,故A项错误;新中国成立之初,实行“一边倒”政策,苏式服装成为当时的革命象征,深深地影响着城镇居民,题干中童谣说明穿衣打扮与政治生活密切联系在一起,故B项正确;“列宁装成为当时人们的普遍选择”说法过于绝对,故C项错误;新中国成立之前,社会生活已经有中西合璧的特征,如民国初年的中山装、改良旗袍,故D项错误。

18.C 根据材料“剪发兴,辫子灭……鞠躬礼兴,跪拜礼灭……”可知辛亥革命颁布了剪辫、易服、废止缠足等法令,还废止了有损人格的跪拜礼,代之以文明平等的鞠躬、握手礼。

由此可知政治变革推动民众习俗的变化,故C项正确。

材料主要强调社会习俗的变化,没有涉及思想和科技,故A、D两项错误。

B项说法过于夸张,排除。

19.D 汉族妇女缠足“行之已久”,材料并没有体现全社会对缠足妇女的歧视,故A项错误;“1901年”清政府尚在,临时政府并未成立,故B项错误;根据“以期渐除陋习”,可知20世纪初缠足陋习仍然存在,故C项错误;根据“务当婉切劝导,使之家喻户晓,以期渐除陋习”可知慈禧太后主张废止缠足,故D项正确。

20.A “参政同志会、中华女子共和协进会、神州女界共和协进社、女子参政同盟会等团体先后成立”是妇女积极参与政治的表现,是女权意识的觉醒,故A项正确;女子参与社会事务没有体现民主共和的观念,故B项错误;妇女参与社会活动不能说明男女平等已经实现,故C项错误;妇女解放要依赖经济地位的提高,故D项错误。

21.C 婚姻自主已成为社会时尚是在新中国成立后,排除①。

“无爱情即离婚”“审判厅请求离婚案多”反映了婚姻观念的开放,②正确。

“民国政府新《民法》规定离婚和结婚一样自由”说明政府推动婚姻观念转变,③正确。

材料没有涉及婚俗,排除④。

故选择C项。

22.C 材料表明火车的速度极快,沿途景色好,路线远。

根据材料中的“车轮”两字可排除B项飞机和D项轮船。

公共汽车虽然1924年开始在上海运行,但从材料反映的内容看,A项的公共汽车不是最佳选择。

因而C项最合适。

23.C 本题A项长袍马褂是中国人传统服饰,1915年穿着是正确的;B项鸦片战争后西式建筑在中国许多城市出现,此项正确;D项“吃了一记洋火腿”指被外国巡捕踢了一脚,鸦片战争后英国等通过不平等条约在中国建立起租界,此项正确;C项公共汽车在上海出现是在1924年,此项错误,本题选C项。

24.A 黄包车仍然是人力车,其“远远超过汽车”,反映出近代中国交通业发展比较缓慢,故A项正确;人力车的发展不能代表中国交通的近代化,故B项错误;近代的交通没有反映出主权的部分丧失,因此没有呈现半殖民地色彩,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反映出上海社会保留森严的等级制度,故D项错误。

25.C 自行车在19世纪中后期传入中国,有轨电车在20世纪初出现于中国,中国的公共汽车在20世纪20年代出现,中国的地铁最早在20世纪60年代的北京出现,故按照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④③②,故选C项。

26.A 国际无线电报业务开设于1932年,不是在新中国成立后,故A错误,符合题意。

其余几项均发生在新中国成立后,故排除。

27.B 英法联军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是在1856年,方举赞等创办发昌机器厂是在1866年,中国建成自行设计的第一艘轮船是在1865年,洋务派创办上海轮船招商局是在1872年,故选择B项。

28.B 《中外纪闻》属于维新时期报刊,主要宣传维新思想,“中体西用”是洋务派思想,B项错误,符合题意;A、C、D三项均是正确说法,不符合题意。

29.A 材料“对于战争胜利的歌颂……对旧社会的一种控诉”,表达了电影对人们教育的一面,与娱乐、商业、艺术无太大关联,故A项正确,故B、C、D三项错误。

3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