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松年先生忆怀师朗月青空随风去无量功德留世间.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415588 上传时间:2023-01-23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37.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胡松年先生忆怀师朗月青空随风去无量功德留世间.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胡松年先生忆怀师朗月青空随风去无量功德留世间.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胡松年先生忆怀师朗月青空随风去无量功德留世间.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胡松年先生忆怀师朗月青空随风去无量功德留世间.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胡松年先生忆怀师朗月青空随风去无量功德留世间.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胡松年先生忆怀师朗月青空随风去无量功德留世间.docx

《胡松年先生忆怀师朗月青空随风去无量功德留世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胡松年先生忆怀师朗月青空随风去无量功德留世间.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胡松年先生忆怀师朗月青空随风去无量功德留世间.docx

胡松年先生忆怀师朗月青空随风去无量功德留世间

【南公懷瑾上師德相】

 

--------------------------

 

朗月青空隨風去,無量功德留世間--胡松年先生憶懷師

 

2012年9月30日中秋月夜,是我一生中,最為難忘的一夜。

當夜,青空、朗月、微風,出奇的恬靜,在太湖邊上的太湖大學堂內,聚集百來群眾,鴉雀無聲,沒有一人會有賞月的心情,大家分立歩道兩旁,隨在佛號聲中,靜靜地恭迎靈車通過後,再默默尾隨其後,行至依照舊時傳統預建的焚化窯爐前,進行焚化儀式。

我親自目送了恩師最後一程,一盡弟子之孝,心中感慨萬千。

受教數十載,恩情比海深,我所敬愛至高無上的南公懷瑾恩師,為了我們衆生,終於鞠躬盡瘁地將自己的生命,燃到了盡頭,為了未完之大願 ,在其最後生命歲月中,依然為法忘軀,明知時不與我,仍然一再趕拼衝刺,身體雖已處在極不舒服之狀態,還是堅持聼批文稿,短短數月之內,又付印了五部著作,一切盡其在我,能多趕一奌就趕一奌 ,絲毫都不願馬虎或錯過,一生行來,雖至終了,依然如一,絲毫不苟,這就是我所敬愛的恩師。

骨含聖人風,行走凡人巷

融徹儒釋道,學富東及西,承古開來,以一貫之,骨含聖人風,行走凡人巷。

一生致力於:

正知正見佛法之宏揚;優質中華文化之延續與發揚;以及長遠基礎教育之奠定。

堅持正確的理念,不畏權勢,無受利誘,悲智雙運,有教無類。

一生教化眾生無數,遍佈全球各地,上至逹官貴族,下至走卒販夫,雨露均霑,不分軒輊,然施教之方便,卻完全因人而異,明眼利落,拿揑得洽到好處,受惠者如人飲水,冷暖自知,聖者之無上智慧,發揮到了極致。

前無古人,後恐亦無來者,我們生逢其時,得遇受教,該是多大之福報呀!

當自珍惜之。

懷師的成就與功德在哪裡?

時下已有太多的描述,用不著由我再錦上添花地歌功頌德一番了。

自知世緣盡,處處留暗示

這幾年來,每年十月份左右,我都會赴廟港拜師,每次都必事先稟報,通常懷師之回復都是類似「歡迎」之辭,而今年八月中,發訉稟報將於十月底來訪後,懷師卻回道:

「你要來就依時前來,我年紀老了,不跟任何人約定了,沒有保證了。

」這不就已經告訴了我,你如期前來,已無法保證能夠相見了,只是自己當時矇矓,沒有絲毫警覺而已。

 

據說今年端午節團聚之時,懷師曾言:

「今日端午一聚,到中秋時,也不知人在何方了?

」這不就暗示了大家,今歲中秋時,他已不在了。

又,於今年四月間,懷師答復兩岸來訪學者曾書:

「一生猶欠詩書債,萬事終須留有餘。

」並署名「九四頑童南懷瑾」。

他平常提筆致意,署名從來不加註自己的年齡的,細究此數言文意,其實,當時他已給了我們明顯的暗示,這簡短數言,已經表示,他此生(九十四嵗)已到了盡頭,卻仍還欠了一些詩書債,同時,也留下了許多未完成之事,故曰:

「留有餘」。

 

詩書債中,據我所知,過去的主要文稿中,雖已趕印了不少,大概還有中庸、唯識與中觀、宗鏡錄、禪密要法等等,仍在整理中,懷師生前已趕不及出版了。

而其未完之心願(留有餘),就更難列舉了,譬如大概來說,中華優質文化之復興與推廣,仍有漫長之路要走;而長遠教育的基礎,亦有待推廣奠定;另外,其所傳之法,已無機會完全宣示其奧祕,且無正式傳人,現下其法傳承紊亂,亦未能及時正本清源等等。

隨時能夠坐脫立亡,卻仍堅持最後一刻

以懷師的修為,他是隨時可以坐脫立亡,解脫自在的,要走就走,毫不拖泥帶水。

以九四髙齡,常人多在家安養天年、享受清福了,而懷師卻要擔負如此的重擔,整個「太湖大學堂」,完全靠他一人撐著,無數的中外學者、逹官貴人、佛道修行人士等等,都是衝著他一人而來,有的是真心來求道的,有的是慕名而來的,有的僅來結個緣而已,也有以死相脅求見的,各個動機,各有不同,更有些人是不便拒絕的。

其實,他老人家也真可憐,有如身陷江湖,身不由己啊!

名氣雖大,卻亦有多少無奈啊!

中華文化的主要經典,如論語、孟子、大學、中庸、易經等等;佛家的三藏十二部,如了義經中的楞嚴經、楞伽經、金剛經、圓覺經等等;道家的經典,如老子、莊子、列子、參同契等等,在他這一生中,多已講述完了。

這幾年來,拼命趕著將錄音整理出來,校對出版,每一本書都須親自審查批准後,方始付印出版,以對後世有個負責任的交代。

這一、二年來,懷師眼睛不太好,一切文稿,都是由專人讀誦給他老人家聼的,他依然一絲不苟,任何有誤,絕不放過。

記得前年拜師時,有一晚,懷師聼稿,一口氣聼了四十多頁,共兩萬多字,看他老人家一面抽煙,一面招呼大家吃東西,好像漫不經心似的,但文稿唸得一旦有異,立即制止讀誦,加以修正,心即大圓智鏡, 一切都在觀照之中,這就是「遍及而不住」之上乘修為的展現。

而他的治學風範,一向就是如此嚴謹的。

太多文稿有待整理出版,他已知時日無多了,於是拼命利用所剩無幾的生命,一部接一部地趕,能趕一奌就算一奌,最後身體透支到極其痛苦時,依然絲毫不願鬆懈,拼命趕聼審核,短短幾個月內,就匆匆趕出了五本,當然還是無法趕完,可見其最後歳月中,他是多麼地焦急了。

這也正是為什麼他不願在色身尚佳時灑脫離去,而是堅持到最後,身體之狀況到了不得不放棄之時,才決定進入深定之境,在定境中,還繼續觀察了我們一週有餘後,看到門下一片混亂,方始失望地決定離開(依我個人之見),他一向就是如此地掛心別人,處處慈悲喜捨,表露無遺疑,雖至歿身,絲毫未變,如此身教,正是我們做學生的,應該深思而效法的了。

去年蒙賜「大手印」,卻是最後的相見

去年(2011)十月前來廟港拜師五天,懷師於我到達的當天開始,一連三天,非常慎重地正式傳授了密中至髙的「大手印」大法。

起初自己也沒太在意,認為懷師是傳大家(現埸約有十多人)大法,而我只其中的一份子而已,但隨後始令我深深地感受到,懷師殷切地期望,與恨鐵不成鋼之焦慮,無形的壓力,有如排山倒海。

是我辜負了他老人家,這些日子,自己不自覺地走了一些回頭路,所幸被恩師及時拉回,實在感恩無盡。

密乘至髙大法「大手印」,直指人心,與禪宗無上心法完全相通,直冲我來,有無比的震撼力,由此,更鞏固了我的信念,從此不再疑惑。

這一次拜師,也曾提出了幾個心中之疑相詢,然他老人家多數已不作答,要待我自己有了證量時,自然了之。

我也深覺恩師能夠給予我的,都已給完了,剩下的只是,自己如何依師訓走下去的考量了。

未來自己該走的修持路,已非常明確,一路堅定地走下去就錯不了。

當時,只感到懷師的身體與精神已大不如前了,然卻萬萬沒有料到,此即是今生最後的一次相見。

我們每半年一期的學佛報告,每一期懷師都有聼批,今年三月份的那次,尚有批示,但這也是最後的一次了,九月份的報告雖已發出,但他老人家已是無法聼批的了。

世緣未過百,歿身而已

2008年11月23日,懷師正式親筆簽名發函於各地學生,宣示道:

「南師懷瑾所傳之準提法儀軌,乃師昔年於峨嵋山閉關後,再掩室於樂山(嘉定)五通橋多寶寺期中,蒙文殊師利菩薩顯現親傳。

內涵性相融通及即身(生)成就奧祕。

師誓願如世緣能過百齡,得機而宣說其中之全部內密,並正式傳授傳法上師之正式灌頂。

不然,歿身而已。

...」

此段文字中,已明確地表示出,未來有二條路可走,一條路是今世世緣較深的路子,即懷師世齡會過百歲,他就會將其所傳「準提法」之奧祕,全部宣示公開,同時,再擇傳人,並正式授以灌項之儀式,也就是下一任的金剛上師,這是一條較為圓滿之路,因為「準提法」有了正式傳人,同時,本法之所有奧祕,也具足了完全公開的因緣。

另一條路,則是因緣不足,我們的福份較淺,導致師壽無以過百,上師「歿身而已」,就此走了。

前文所述之狀況,皆不會發生了。

也就是說,「準提法」的全部奧祕,當然不會完全公開了,同時,也不會有任何的接棒傳人,雖然這個法還是會傳下去,但就不會有第二位金剛上師了。

當然恩師之法脈,仍會繼續,但只有懷師一人,為唯一之金剛上師,今日如此,未來也永遠如此。

這一條路,也是他老人家於其文中規範出來的,並非我在此信口開河。

因為我們不夠努力,福份也不足,留不住懷師久住之故,而導致他老人家走入了「歿身而已」的路子。

我們做學生的,個個都應深思、檢討並懺悔的了。

前年親口相邀,心中之痛永遠

前年(2010)十月,與朱、詹二位師兄一同赴廟港拜師,到達的當天下午,懷師即單獨與我在主樓約談,首先將我提出的問題,一一作答。

之後,只有宏忍師一人在側時,懷師突然面色一整,以非常嚴肅地口吻說:

「我現在正式親自向你開口,請你過來幫忙,外面有太多太多的人想來我們這裡,但他們都還不夠資格來,....而且來此幫忙的人,我們都會有相當的酬勞。

...」我很明白,懷師從不輕易親自開口求人的,可見其慎重性與急迫性,當然,我若要來,決不會收拿恩師任何錢的。

當時,我滿腦子充滿的都是負面之顧慮,沒有能答應懷師之邀,現在想來,自己當時是多麼地自私、無情、而殘忍的啊!

懷師何等智慧,當我呑吐地一開口,他已知我心中的答復,他既然金口已開,但未見預期之回應,遂不再追言。

然後,臉色立即回復到平常的慈悲柔和,嘆了一口氣道:

「你這一世,若能好好修持,可為一代宗師。

現在,唉--!

可惜了!

...」

恩師啊!

是我辜負了您!

是我令您失望!

是我不識抬舉!

我若能答應前來,也許您也不會如此勞累地提前離去,走入「歿身而已」的路子,因此,也是我有負天下的蒼生!

我錯了!

大錯而特錯!

而且是個無法挽回的錯!

我悔恨自己當時的憂柔寡斷,今生餘年,註定都要在懺悔中渡過了。

當時,錯誤的反應,卻成了今日心中永遠之痛!

行文至此,早已揮淚如雨,心中無限之痛!

痛!

痛!

慟啊!

無常本無奈,萬般皆放下

一切衰歡、榮辱、喜怒、生死等等,皆為二性,二性之境,本就是無常亦無奈,凡事要能提得起,提得起並不是要如木石般的不可動心,否則何異木石?

就不可能修成「覺有情」了,當然,一樣可以「有情」,一樣可以髙興,一樣可以哀傷,但重奌是必須要放得下,過則不留,了無掛礙。

一切逆境、順境都是過眼雲煙,自然消散,想留也留不住,一執着即成煩惱之根源。

心中仍須明辨是非曲直,做人的應有的原則仍有堅持,只是情緒上隨境的波動,則須觀照到隨起隨消,過則馬上放下、放下、再放下。

在廟港送恩師最後一程的數日中,所見所聞及己身的種種遭遇,給自己憑添了一份修持的歷練,當深為借鏡,也是恩師示現地給我上了最後的一堂課。

深思未來路,報恩於萬一

南門未來,本就堪慮,早在料中。

以恩師之智慧,其生前不會看不到,但即使看到了,他也是無可奈何!

因為眾生的業力本無邊,縱然是佛陀再世,也是無能為力的啊!

連懷師都管不了的事,我當然不會去不自量力了。

各人所為,自有其因果,不是我應掛心的了。

自己心中非常明白,「一代宗師」之辭,是懷師鼓勵之言,豈能當真,我從來也不敢去夢想。

現下,在沒有相當證量之前,我是沒有資格去幫助其他人修持的。

目前,最主要的是,先管好自己,精進依法修持,無能兼善天下,但求獨善其身而已。

只怕自己不成佛,不怕將來沒有眾生度,這應是目前報答師恩的最佳選擇。

千山獨行本自在,人貴自立返樸真!

未來,當然我會在我影響所及之範圍內,堅持懷師的正傳,盡己所能,將它延續下去,也許影響範圍很小,一切盡心而已,至於後果如何?

不是我應考量的了。

衷心地去作一個堂堂正正而問心無愧的南門學子吧!

道不同者,自不相謀,但也無須怨尤相向,一切所為都落在自己所作的因果之中。

無所從來,亦無所去

懷師之四大假合,雖已離去,然其精神實體,卻永遠長存,他本就是「無所從來,亦無所去」,只要勤修其法,信為能入,就必然會有莫大之感應,而領受其慈悲之加持力的。

他是根本上師,這是我們應深具信心的。

懷師之寶藏都在他的書中,深讀而慎思之,必可自了。

我從來也沒覺得懷師離開過我,當年懷師離美去了香港,我便與師失去了連繋,但其身教言教仍然時時教化著我,我從來也不覺得他離我而去。

當年感覺如此,現在亦然,未來永遠如此。

暫時的分手,一向仰賴的靠山離去了,如此,更令我更堅定地走我該走的路,一份努力,一份堅持,是我最起碼應該做到的。

別了!

我所敬愛的恩師!

此生緣份雖已盡,祈求緣續盼來生!

 

不噐學生 胡松年 稽首深懺敬書

2012年10月21日於台北

 

(文章自古国治先生博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