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1》课程教学大纲.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415123 上传时间:2023-01-23 格式:DOCX 页数:142 大小:85.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代汉语1》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2页
《现代汉语1》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2页
《现代汉语1》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2页
《现代汉语1》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2页
《现代汉语1》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现代汉语1》课程教学大纲.docx

《《现代汉语1》课程教学大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汉语1》课程教学大纲.docx(14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现代汉语1》课程教学大纲.docx

《现代汉语1》课程教学大纲

《现代汉语1》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311ZB0011

课程名称:

现代汉语1ModernChinese

(1)

课程类别:

专业必修课

授课学时:

30

学分:

2

课程性质:

《现代汉语》是师范院校本科小学教育专业的一门公共必修课程,具有工具课、理论课、实践课的性质。

该课程传授有关现代汉语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加强基本技能的训练,培养和提高学生理解、分析和运用现代汉语的能力,对指导语文教学实践具有重要的作用。

课程目标:

知识:

使学生掌握以下知识:

♦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特点

♦语音的基本性质和概念

♦汉语拼音方案

♦现代汉语声、韵、调的发音

♦音节和音变

♦朗读和语调

♦汉字的形体与构造、规范与应用

♦词汇的构成

♦词义的性质、构成与分解

♦词与词之间的意义、语音关系

♦词语解释的原则与方法

能力与技能:

使学生具备以下能力与技能:

♦良好的语言素质和语言能力

♦能够利用现代汉语知识分析语言现象

态度与情感:

感受汉语独特的魅力,加深对祖国语言的热爱,激发进一步学习后续相关课程的兴趣,自觉促进汉语健康地发展。

先修后续课程:

本课程是师范院校本科小学教育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它是语言类以及文学类课程的基础底座,《古代汉语》、《教师口语》及其他语言类课程都必须以现代汉语为前提,必须是在本课程完成之后,学生有了一定的现代汉语知识的基础上开设。

《写作》与本课程相辅相成,现代汉语培养和提高学生理解、分析、运用现代汉语的能力,在写作过程中实践并检验。

文学类课程也需要以现代汉语为分析、鉴赏的前提和手段。

课程内容:

第一章绪论

【目的要求】

1、了解现代汉语的形成和七大方言的概况。

2、理解推广普通话的意义。

3、理解和掌握现代汉语的特点。

4、了解现代汉语课程的性质、内容、任务。

【重点与难点】

了解现代汉语的形成和七大方言的概况。

;理解和掌握现代汉语的特点。

【主要内容】

●理论教学内容(2学时)

1、现代汉语的形成和七大方言的概况

2、推广普通话的意义

3、现代汉语的特点

4、现代汉语课程的性质、内容、任务

【作业与思考】

1、什么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它有什么特点?

2、现代汉语有哪几个方言区?

3、如何处理方言与普通话的关系?

第二章语音

【目的要求】

1、了解语音的性质与语音的基本概念。

2、理解和掌握现代汉语(普通话)的语音系统及发音训练的方法。

3、掌握汉语语音的分析方法。

4、理解语音规范化的意义及规范的内容。

5、掌握朗读技巧。

【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是:

理解和掌握现代汉语(普通话)的语音系统及发音训练的方法;掌握汉语语音的分析方法;掌握朗读技巧。

教学难点是:

理解和掌握现代汉语(普通话)的语音系统及发音训练的方法;掌握汉语语音的分析方法。

【主要内容】

●理论教学内容(8学时)

1、语音的基本性质和基本概念

2、汉语拼音方案

3、声母、韵母、声调

4、音节和音变

5、语音规范化

6、朗读和语调

●实践教学内容与安排(2学时)

训练课:

普通话发音训练课时安排:

1学时地点安排:

教室

训练课:

朗读训练课时安排:

1学时地点安排:

教室

【作业与思考】

1、为什么说语音的社会性质是语音的本质属性?

2、请列出普通话的声母、韵母和声调。

3、请选择一段文字,按照正词法给文字注音。

第三章汉字

【目的要求】

1、了解文字的性质和汉字的特点。

2、了解现代汉字的规范与应用。

3、理解汉字形音义三者的关系。

4、掌握汉字结构特点。

【重点与难点】

1、了解文字的性质和汉字的特点。

2、理解汉字形音义三者的关系。

3、掌握汉字结构特点。

【主要内容】

●理论教学内容(4学时)

1、文字与汉字

2、汉字的形体

3、汉字的构造

4、现代汉字的规范与应用

●实践教学内容与安排(1学时)

讨论课:

错别字产生的原因以及纠正的方法课时安排:

1学时地点安排:

教室

【作业与思考】

1、为什么说表意是汉字的本质属性?

2、汉字有哪些特点?

其中有哪些是缺点,哪些是优点?

3、绘制一张笔画名称表,每种笔画各举两例。

第四章词汇

【目的要求】

1、了解词的构成与词汇的组成。

2、理解和掌握词义的性质、构成和分解。

3、理解词与词之间的意义、语音关系。

4、掌握词语解释的原则与方法,正确运用词语。

【重点与难点】

1、理解和掌握词义的性质、构成和分解。

2、理解词与词之间的意义、语音关系。

3、理解和掌握词义的特点和词语解释的原则与方法,正确运用词语。

【主要内容】

●理论教学内容(12学时)

1、词汇概说

2、词的构成与词义

3、词与词之间的意义、语音关系

4、词汇的组成与熟语

5、词语解释的原则与方法

●实践教学内容与安排(1学时)

习题课:

正确辨析词义课时安排:

1学是地点安排:

教室

【作业与思考】

1、举例说明语素与词的联系和区别。

2、举例说明字和词、语素的关系。

3、举例说明现代汉语词汇的双音化特点。

4、举例说明单纯词与单音词、合成词与复音词的联系与区别。

5、举例说明词义的性质。

6、属于同一语义场的词,在意义上有什么样的关联?

试举例说明。

7、举例说明同音词与多义词的区别和联系。

8、举例说明基本词汇与一般词汇的区别。

学时分配表:

课程内容

学时

理论

第一章绪论

2

第二章语音

8

第三章汉字

4

第四章词汇

12

实践

第二章语音

训练课:

普通话发音训练朗读技巧训练

2

第三章汉字

讨论课:

错别字产生的原因以及纠正的方法

1

第四章词汇

习题课:

正确辨析词义

1

合计

30

教学策略与方法建议:

本学科是一门兼有工具课、理论课、实践课性质的基础课程,既注重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的传授,又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因此在教学策略与方法上,建议可以采用案例式、探究式、互动式等教学方法,注意联系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在案例分析、交流与分享、反思讨论等教学活动中开展各种探究学习活动。

教学中要注重优化整合教学资源,采用多种教学手段,特别是多媒体及网络等现代教学技术的应用,提高教学效率。

课程考核与评价:

本课程考核方式是考试,平时考查成绩与期末闭卷考试相结合,其中平时成绩占30%,期末闭卷考试成绩占70%。

教材:

周建设主编.现代汉语.第一版.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2001年

参考书:

1.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现代汉语(上、下)第三版.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

2.张斌.新编现代汉语.第一版.上海:

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

3.邵敬敏.现代汉语教程.第一版.上海:

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年

4.刘叔新.现代汉语理论教程.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

编写教研室:

初教院汉语言文学教研室

 

《现代汉语2》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311ZB0012

课程名称:

现代汉语2ModernChinese

(2)

课程类别:

专业必修课

授课学时:

30

学分:

2

课程性质:

《现代汉语》是师范院校本科小学教育专业的一门公共必修课程,具有工具课、理论课、实践课的性质。

该课程传授有关现代汉语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加强基本技能的训练,培养和提高学生理解、分析和运用现代汉语的能力,对指导语文教学实践具有重要的作用。

课程目标:

知识:

使学生掌握以下知识:

♦现代汉语语法的特点

♦划分词类的标准

♦实词与虚词的语法特征

♦短语、单句、复句、句组的类型及分析方法

♦标点符号

♦修辞的含义和修辞的基本原则

♦修辞与语音、词汇、语法的关系

♦修辞格的特点及作用

能力与技能:

使学生具备以下能力与技能:

♦良好的语言素质和语言能力

♦能够利用现代汉语知识分析语言现象

态度与情感:

感受汉语独特的魅力,加深对祖国语言的热爱,激发进一步学习后续相关课程的兴趣,自觉促进汉语健康地发展。

先修后续课程:

本课程是师范院校本科小学教育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它是语言类以及文学类课程的基础底座,《古代汉语》、《教师口语》及其他语言类课程都必须以现代汉语为前提,必须是在本课程完成之后,学生有了一定的现代汉语知识的基础上开设。

《写作》与本课程相辅相成,现代汉语培养和提高学生理解、分析、运用现代汉语的能力,在写作过程中实践并检验。

文学类课程也需要以现代汉语为分析、鉴赏的前提和手段。

课程内容:

第五章语法

【目的要求】

1、了解现代汉语语法的特点和语法单位。

2、理解和掌握划分词类的标准及实词与虚词的语法特征。

3、理解和掌握短语的类型及分析短语的标准,正确分析短语。

4、理解和掌握句子分析的方法,正确分析句子。

5、理解和掌握复句的类型和分析复句的方法。

6、了解句组及标点符号的知识并掌握其分析方法。

【重点与难点】

1、掌握划分词类的标准及实词与虚词的语法特征。

2、理解和掌握短语的类型及分析短语的标准,正确分析短语。

3、理解和掌握句子分析的方法,正确分析句子。

【主要内容】

●理论教学内容(22学时)

1、语法及语法学的概念

2、词类划分标准及实词与虚词的语法特征

3、短语的性质、分类与短语的分析

4、单句与单句句型

5、复句的类型与复句的分析

6、句组的类型与句组的分析

7、标点符号

●实践教学内容与安排(2学时)

习题课:

词类、短语、单句的综合练习学时安排:

1学时地点安排:

教室

讨论课:

小学生常见语病分析及对策研究学时安排:

1学时地点安排:

课内外结合

【作业与思考】

1、现代汉语语法有哪些特点?

2、“词类”作为一个语法概念,它的含义是什么?

划分词类的标准是什么?

3、选择一段文字,正确划分词性。

4、基本短语包括哪些类型?

它们与合成词、单句在结构方式上有无一致性?

这说明什么问题?

5、请举例说明短语或句子的层次分析的两种图解法。

6、试说明词、短语与句子、句子成分之间的关系。

7、请选择一至两个单句,用简易加线图解法分析句子成分。

8、简述复句、句组的类型和特点。

第六章修辞

【目的要求】

1、了解修辞的含义和修辞的基本原则。

2、理解修辞与语音、词汇、语法的关系。

3、理解和掌握各种修辞格的特点、作用,正确辨析和使用修辞格,提高语言运用技巧。

【重点与难点】

1、理解修辞与语音、词汇、语法的关系。

2、理解和掌握各种修辞格的特点、作用,正确辨析和使用修辞格,提高语言运用技巧。

【主要内容】

●理论教学内容(6学时)

1、修辞的含义与基本原则

2、词语、句式、篇章修辞

3、修辞格

【作业与思考】

1、简述修辞与语音、词汇、语法的关系。

2、简述汉语音律特点与汉语音乐性的关系。

3、简述现代汉语修辞格的种类以及它们的特点和作用。

学时分配表:

课程内容

学时

理论

第五章语法

22

第六章修辞

6

实践

第五章语法

习题课:

词类、短语、单句的综合练习

讨论课:

小学生常见语病分析及对策研究

2

合计

30

教学策略与方法建议:

本学科是一门兼有工具课、理论课、实践课性质的基础课程,既注重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的传授,又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因此在教学策略与方法上,建议可以采用案例式、探究式、互动式等教学方法,注意联系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在案例分析、交流与分享、反思讨论等教学活动中开展各种探究学习活动。

教学中要注重优化整合教学资源,采用多种教学手段,特别是多媒体及网络等现代教学技术的应用,提高教学效率。

课程考核与评价:

本课程考核方式是考查,平时考查成绩与期末开卷考查相结合,其中平时成绩占30%,期末开卷考查成绩占70%。

教材:

周建设主编.现代汉语.第一版.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2001年

参考书:

1.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现代汉语(上、下)第三版.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

2.张斌.新编现代汉语.第一版.上海:

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

3.邵敬敏.现代汉语教程.第一版.上海:

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年

4.刘叔新.现代汉语理论教程.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

编写教研室:

初教院汉语言文学教研室

 

《写作》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311ZB002

课程名称:

写作(Writing)

课程类别:

专业必修课

授课学时:

60

学分:

4

课程性质:

写作是普通高等学校本科小学教育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具有理论与实践性相结合的学科特点。

本课程的任务是通过讲授写作的基本理论、常用文体写作知识及习作评改知识,并结合相应的写作实践训练,使学生较为牢固地掌握写作基本理论知识,具备较高的写作能力和写作教学能力。

课程目标:

知识: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较系统地掌握如下基本的写作理论知识:

1、写作的含义及特点。

2、写作的双重转化过程。

3、写作主体的修养。

读者阅读心理分析。

4、写作材料的类型、选材的要求和方法。

5、主题的涵义、主题的特点、提炼主题的要求和方法;标题的类型和拟制方法。

6、结构的含义、结构的原则和要求、结构的常见方式和要素。

7、运用语言的要求:

准确、简练、生动、朴实。

8、常用的几种记叙文体:

消息、通讯、散文的相关知识。

9、常用的几种议论文体:

读后感、短论、文艺评论、教研论文的相关知识。

10、常见的几种说明文:

说明书、解说词、科普说明文的相关知识。

能力与技能: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具备以下能力与技能:

1、能够运用所掌握的写作理论知识较全面而深入地赏析评论他人的文章。

2、能够较熟练地写出观点正确、内容充实、结构严谨、语言流畅的常用文章。

3、能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指导小学生作文,具备评改作文的能力。

态度与情感:

 

消除写作的恐惧心理,增强写作的自信心,激发学好写作的兴趣,获得写作的乐趣。

课程内容:

绪论

【目的要求】

了解写作课程的学习内容、特点,了解作者的修养及提高作者修养的意义;了解文风的含义及优良的文风的要求。

理解写作的涵义与写作的双重转化过程;掌握读者阅读心理分析的内容。

【重点与难点】

重点:

写作的涵义与写作的双重转化过程。

难点:

读者阅读心理分析的内容。

【主要内容】

●理论教学内容(3学时)

一、写作课程的学习内容和特点

二、写作的涵义和写作的双重转化过程

三、作者的修养

四、文风

五、读者阅读心理分析

【作业与思考】

  1、思考教材中的练习。

  2、阅读教材中的文选一和文选二。

  3、阅读余秋雨的散文《白发苏州》,体会作者的写作修养对文章写作的影响。

第一章 写作材料

【目的要求】

了解材料的涵义、类型及相关概念;了解联想和想象同写作的关系;理解掌握选择材料的原则;掌握采收集材料的方法及要求;能熟练分析文章的材料使用情况。

【重点与难点】

材料的涵义和类型;搜集材料的方法;选择材料的原则。

【主要内容】

●理论教学内容(7学时)

一、社会生活和写作材料

二、联想、想像和写作材料

三、写作材料的选择

【作业与思考】

1、完成课后的思考与练习。

2、完成一篇观察作文。

第二章 主题

【目的要求】

了解主题的概念、特点和要求,了解标题的作用和要求;理解主题提炼的要求和方法;掌握标题的类型和拟制方法;能够概括具体文章的主题。

【重点与难点】

主题及相关概念的内涵;提炼主题的要求和提炼主题的基本方法。

【主要内容】

●理论教学内容(6学时)

一、主题的概念和要求

二、主题的确定和提炼

三、标题

【作业与思考】

1、完成课后的思考与练习。

2、阅读罗曼·罗兰和纪伯伦的《论自由》,比较它们的不同。

第三章 结构

【目的要求】

了解结构的内容、结构的常见方式及要素;了解层次和段落、开头和结尾、过渡和照应的相关知识;掌握结构的原则、要求和方法;能够熟练地分析文章的结构层次。

【重点与难点】

结构的原则、要求和方法。

【主要内容】

●理论教学内容(5学时)

一、结构概述

二、层次和段落

三、开头和结尾

四、过渡和照应

【作业与思考】

课堂讨论:

《永远的蝴蝶》的照应方式及作用。

第四章 语言

【目的要求】

了解语言的作用和写作对语言的要求;理解并掌握语言运用的准确、简练、生动、朴实的要求;能够分析具体文章的语言运用特点。

【重点与难点】

语言运用的准确、简练、生动、朴实的要求。

【主要内容】

●理论教学内容(4学时)

一、语言概述

二、运用语言的要求

【作业与思考】

1、完成课后的思考与练习。

2、阅读汪曾祺的《语言的艺术》,体会文章语言运用的特点。

第五章 记叙性文体写作

【目的要求】

了解记叙性文体的相关知识;了解叙述、描写、议论和抒情的含义、类型和写法;了解记叙性文体的结构类型;理解消息、通讯、散文的特点、种类、结构和写法;学会写作消息、通讯、散文。

【重点与难点】

叙述、描写的类型;消息、散文的特点、结构和写法。

【主要内容】

●理论教学内容(10学时)

一、记叙性文体概述

二、叙述

三、描写

四、记叙性文体中的抒情与议论

五、记叙性文体的结构

六、常用的几种记叙文体:

消息、通讯、散文

【作业与思考】

1、完成课后的思考与练习。

2、搜集校园新闻,写作一则消息。

第六章 议论性文体的写作

【目的要求】

了解议论文体三要素的内容;了解证明和反驳的关系、反驳的途径;了解议论性文体的层次结构;掌握论点、论据的类型、要求以及论证的方法;掌握读后感、短论、文艺评论、杂文的写作理论与写法。

学会写读后感、短论、文艺评论、杂文。

【重点与难点】

1、议论性文体的要素及相关知识。

2、读后感、短论、文艺评论的相关知识。

3、读后感、短论、文艺评论的写作。

【主要内容】

●理论教学内容(8学时)

一、议论性文体概述

二、论点和论据

三、论证的方法

四、反驳

五、议论性文体的层次结构

六、常用的几种议论文体

【作业与思考】

1、完成课后的思考与练习。

2、阅读文选十二、文选十三,体会它们的不同。

第七章 说明性文体的写作

【目的要求】

了解说明性文体的性质、种类、特点;了解各类说明性文体写作的要求;掌握说明性文体的表达方式;掌握说明书、解说词、科普说明文、科学文艺等说明文体的定义、特点和写法;学会写说明书、解说词、科学文艺。

【重点与难点】

1、说明的概念、说明的方法。

说明性文体写作的要求。

2、说明书、解说词、科学文艺的写作。

【主要内容】

●理论教学内容(5学时)

一、说明性文体概述

三、说明性文体的表达方式

三、说明性文体的写作

四、常见的几种说明文

【作业与思考】

1、完成课后的思考与练习。

2、阅读文选十四、十五、十六,体会它们的不同。

第八章 常用实用文体写作

【目的要求】

了解常用实用文体的性质、范围和特点;理解并掌握学术论文、调查报告等几种常用实用文体的定义、特点、种类和写法;学会写作一般的学术论文和调查报告。

【重点与难点】 

学术论文和教研论文的定义、特点、选题原则和写作。

【主要内容】

●理论教学内容(7学时)

一、常用实用文体概述

二、几种常用的实用文体:

学术论文、教研论文、调查报告

【作业与思考】

1、完成课后的思考与练习。

2、课后阅读相关的学术论文和教研论文,体会它们的写法、结构。

第九章 国内外小学作文教学动态

【目的要求】

了解当前国外具有较大影响的小学作文训练的类型;了解国内作文教学发展的概况;了解对全国产生较大影响的作文教学流派的有关情况。

【重点与难点】

国外有较大影响的小学作文训练的类型;国内有较大影响的作文教学流派的情况。

【主要内容】

●理论教学内容(2学时)

一、国外作文教学的发展

二、国内作文教学的发展

【作业与思考】

课后到图书馆查找资料,了解国内外小学作文教学动态。

第十章 小学生作文指导与评改

【目的要求】

了解小学作文指导的目的、方法和要求、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方法;掌握小学生写作指导的方法。

【重点与难点】 

小学作文指导的方法和要求。

【主要内容】

●理论教学内容(3学时)

一、指导的目的

二、指导的方法和要求

三、小学生实用写作指导

四、指导小学生作文须注意的几个问题

【作业与思考】

课后查阅资料,体会小学作文教学的方法。

学时分配表:

课程内容

学时

理论

绪论 

3

第一章  写作材料

  7

第二章  主题

  6

第三章  结构

  5

第四章  语言

  4

第五章  记叙性文体的写作

  10

第六章  议论性文体的写作

  8

第七章  说明性文体的写作 

  5

第八章  常用实用文体写作

  7

第九章  国内外小学作文教学动态

  2

第十章  小学生作文指导与评改

  3

合计

  60

教学策略与方法建议:

1、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根据教学重点和难点安排必要的写作实践训练。

比如,通过新闻采写活动,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2、安排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对一些范文进行评议赏析,提高学生的评析能力,培养学生读书和写作的积极性。

3、以学习小组为单位编辑个人习作作品集,增强学生写作的自信心,提高学生学习写作的积极性。

4、突出专业特点,安排适当的小学生作文批改评讲活动,提高学生的作文教学能力。

课程考核与评价:

平时成绩与期末闭卷考试成绩相结合,其中平时成绩占30%,期末闭卷考试成绩占70%。

教材:

张有恒.写作.第一版.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9月

主要参考书:

1、董小玉等.现代写作教程.第一版.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6月

2、王光祖、杨荫浒.写作.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

3、薛根生.小学教师科研论文导写.第一版.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7月

编写教研室:

汉语言文学教研室

《小学语文教学论》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311ZB0010

课程名称:

小学语文教学论(TheoriesofTeachingChineseLanguageinPrimarySchools)

课程类别:

专业必修课

授课学时:

38

学分:

2

课程性质:

小学语文教学论是普通高等学校本科小学教育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具有理论与实践性相结合的学科特点。

本课程的任务是通过讲授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理论、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并结合相应的教学实践训练,使学生较为牢固地掌握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教学技能,具备从事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能力。

课程目标:

知识: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较系统地掌握如下基本的理论知识:

10、小学语文课程的性质和目标。

11、小学语文课程标准。

12、国内外小学语文课程改革的现状和趋势。

13、小学语文教材的构成要素、功能、类型和历史沿革。

14、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结构及其演变。

15、国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

16、小学语文教学的五大原则。

17、小学语文教学的一般方法。

18、情境教学法的特点、原则。

19、合作学习的定义、发展背景、心理学依据、基本思想和方法。

20、多媒体语文教学的定义、特点、发展过程、教学要求。

21、小学语文学习的心理因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