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文言文阅读.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414714 上传时间:2023-01-23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4.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 文言文阅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二 文言文阅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二 文言文阅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二 文言文阅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二 文言文阅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二 文言文阅读.docx

《二 文言文阅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 文言文阅读.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二 文言文阅读.docx

二文言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傅伯成,字景初。

少从朱熹学。

授明州教授。

以年少,嫌以师自居,日与诸生论质往复,后多成才。

改知连江县。

为石堤三百尺,民蒙其利。

  庆元初,召为将作监,进太府寺丞。

言吕祖俭不当以上书贬。

又言于御史,朱熹大儒,不可以伪学目之。

又言朋党之敝,起于人主好恶之偏。

坐是不合,出知漳州,以律己爱民为本。

推熹遗意而遵行之,创惠民局,济民病,以革裰①鬼之俗。

  迁工部侍郎。

时权臣方开边。

伯成言:

“天下之势,譬如乘舟,中兴且八十年矣,外而望之,舟若坚致,岁月既久,罅漏浸多,苟安旦夕,犹惧覆败,乃欲侥幸图古人之所难,臣则未之知也。

”进右司郎官,权幸有私谒者:

皆峻拒之。

出为湖、广总领。

朝议欲纳金人之叛降者,伯成言不宜轻弃信誓,乞戒将帅毋生事。

  嘉定元年,召对,面谕:

“前日失于战,今日失之和。

小使虽返,要求尚多。

陛下不获己,悉从之。

使和议成,犹可以纾一时之急;否则虚帑藏以资敌人,驱降附以绝来者,非计也。

今之策虽以和为主,宜惜日为战守之备。

知镇江府。

全活饥民,瘗②藏野殍,不可胜数。

制置司欲移焦山防江军于固山石牌,伯成谓:

“虚此实彼,利害等耳。

包港在焦、圈之中,不若两寨之兵迭戍焉。

”固山寨兵;素与海盗为地,伯成廉知姓名,会郡都试捕而鞫之,无一逸去。

狱具:

请贷其死:

黥隶诸军。

宝庆元年,加宝文阁学士。

虽力以老病辞,而爱君忧国之念不少衰。

闻大理评事胡梦昱坐论事贬,蹙然语所亲日:

“向吕祖俭之谪,吾为小臣,犹尝抗论。

今蒙国恩,叨窃至此而不言,谁当言者。

”遂抗疏。

  伯成纯实无妄,表里洞达,每称人善,不啻如己出,语及奸人误国,邪人害正,词色俱厉,不少假借。

(选自《宋史?

列传第一百七十四》,有删节)

  注:

①裰,读ji,信鬼神。

 ②瘗,读yi,掩埋。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嫌以师自居    嫌:

厌恶    B.犹可以纾一时之急  纾:

缓解

  C.驱降附以绝来者  绝:

断绝    D.会郡都试捕而鞫之  会:

恰巧

  2下列句子中,全部表现傅伯成“表里洞达”的一组是(3分)( )

  ①又言朋党之敝,起于人主好恶之偏    ②坐是不合,出知漳州

  ③乃欲侥幸图古人之所难,臣则未之知也  ④今之策虽以和为主,宜惜日为战守之备⑤全活饥民,瘗藏野殍,不可胜数  ⑥今蒙国恩,叨窃至此而不言,谁当言者

  A.①②⑥      B.②④⑤     C.⑨④⑤   D.①⑨④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傅伯成律己爱民,任连江知县时,兴修堤坝以利百姓;在漳州,创办惠民局,救治百姓的病苦,革除当地相信鬼神的风俗。

  B.傅伯成敢于直言,任太府寺丞时曾因上书指责吕祖俭的不当被贬;宝庆元年,听闻大理评事胡梦昱因议论时事遭贬,不顾年老多病上疏抗言。

  c.傅伯成爱君忧国,针对权臣开拓边疆的主张,他认为南宋朝中兴将近八十年,已像一只有缝隙和漏洞的大船,要担心它的倾覆颓败。

  D.傅伯成正直无妄,称赞他人的长处,就像赞扬自己的孩子一样;谈到奸邪小人误国,残害忠良,声色俱厉,不加掩饰。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⑴日与诸生论质往复,后多成才。

  ⑵权幸有私谒者,皆峻拒之。

  ⑶狱具,请贷其死,黥隶诸军。

 二、 徐恪,字公肃,常熟人。

成化二年进士。

授工科给事中。

中官欲出领抽分厂,恪等疏争。

中官怒,请即遣恪等,将摭其罪,无所得乃已。

出为湖广左参议,迁河南右参政。

陕西饥,当转粟数万石。

恪以道远请输直,上下称便。

 弘治初,历迁左、右布政使。

徽王府承奉司违制置吏,恪革之。

王奏恪侵侮,帝赐书诫王。

河徙逼开封,有议迁籓府三司于许州者,恪言非便,遂寝。

四年拜右副都御史,巡抚其地。

  故事,王府有大丧,遣中官致祭,所过扰民。

成化末,始就遣王府承奉。

及帝即位,又复之。

恪请如先帝制,并条上汰冗官、清赋税、禁科扰、定赎例、革抽分数事,多议行。

户部督逋急,恪以灾变请缓其事。

御史李兴请于郧阳别设三司,割南阳、荆州、襄阳、汉中、保宁、夔州隶之。

恪陈五不可,乃止。

  恪素刚正。

所至,抑豪右,祛奸弊。

及为巡抚,以所部多王府,持法尤严,宗人多不悦。

平乐、义宁二王遂讦恪减禄米、改校尉诸事。

勘无验,坐恪入王府误行端礼门,欲以平二王忿。

帝知恪无他,而以二王幼,降敕切责,命湖广巡抚韩文与恪易任。

吏民罢市,泣送数十里不绝。

属吏以羡金赆,挥之去。

至则值岐王之国,中使携盐数百艘,抑卖于民,为恪所持阻不行。

其党密构于帝。

居一岁,中旨改南京工部右侍郎。

恪上疏曰:

“大臣进用,宜出廷推,未闻有传奉得者。

臣生平不敢由他途进,请赐罢黜。

”帝慰留,乃拜命。

势要家滥索工匠者,悉执不予。

十一年考绩入都,得疾,遂致仕,卒。

《明史》

  ⒌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有议迁籓府三司于许州者             于:

  B.恪言非便,遂寝                 寝:

停止

  C.属吏以羡金赆,挥之去              以:

因为

  D.其党密构于帝                  构:

陷害

  ⒍下列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现徐恪刚正的一组是(3分)

  ①中官欲出领抽分厂,恪等疏争  ②恪以道远请输直,上下称便

  ③徽王府承奉司违制置吏,恪革之 ④户部督逋急,恪以灾变请缓其事

  ⑤吏民罢市,泣送数十里不绝   ⑥势要家滥索工匠者,悉执不予

  A.①②⑥   B.①③⑥   C.③④⑤   D.②④⑤

  ⒎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成化末年,王府有大丧,朝廷派中官致祭,经过之处骚扰百姓。

皇帝即位,恢复过去的做法,就地派王府承办。

  B.徐恪上奏,请求汰除冗官、清查赋税、禁止科扰、制定赎例、革除抽分等几件事,这些事经过讨论大多得以施行。

  C.御史李兴请求在郧阳分别设置三司,割南阳、荆州、襄阳、汉中、保宁、夔州隶属它。

徐恪陈述五点理由反对,此时最终被罢止了。

  D.徐恪被调任南京工部右侍郎。

他以“大臣晋升任用,应出于朝廷推荐”为理由请赐罢黜。

皇帝宽慰挽留,他才接受任命。

  ⒏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⑴请即遣恪等,将摭其罪,无所得乃已。

(3分)

  ⑵降敕切责,命湖广巡抚韩文与恪易任。

(3分)

  ⑶中使携盐数百艘,抑卖于民,为恪所持阻不行。

(4分)

  三、赵概,字叔平,南京虞城人。

少笃学自力,器识宏远。

中进士第,为集贤校理、开封府推官。

奏事殿中,仁宗面赐银绯。

  出知洪州,州城西南薄章江,有泛溢之虞,概作石堤二百丈,高五丈,以障其冲,水不为患。

僚吏郑陶、饶奭挟持郡事,为不法,前守莫能制。

州之归化卒,皆故时群盗。

奭造飞语曰:

“卒得廪米陈恶,有怨言,不更给善米,且生变。

”概不答。

卒有自容州戍逃归而犯夜者,斩之以徇,因收陶、奭抵罪,阖府股栗。

加直集贤院。

坐失举渑池令张诰免,久乃起。

  召修起居注。

欧阳修后至,朝廷欲骤用之,难于越次。

概闻,请郡①,除天章阁待制,修遂知制诰。

逾岁,概始代之。

苏舜钦等以群饮逐,概言:

“预会者皆馆阁名士,举而弃之,觖②士大夫望,非国之福也。

”不报。

谏官郭申锡论事忤旨,帝欲加罪,概曰:

“陛下始面谕申锡毋面从,今黜之,何以示天下?

”乃止。

知郓州、应天府,代韩绛为御史中丞。

绛以论张茂实不宜典宿卫罢,概至,首言之,茂实竟去。

擢枢密使、参知政事。

数以老求去。

  熙宁初,拜观文殿学士、知徐州。

自左丞转吏部尚书,前此,执政迁官,未有也。

以太子少题致仕,退居十五年,尝集古今谏争事,为《谏林》百二十卷上之。

神宗赐诏曰:

“请老而去者,类以声问不至朝廷为高。

唯卿有志爱君,虽退处山林,未尝一日忘也。

当置于坐右,时用省阅。

”元丰六年薨,年八十八。

赠太子太师,谥曰康靖。

  概秉心各平,与人无怨怒。

虽在事如不言,然阴以利物者为不少,议者以此刘宽、娄师德。

坐张诰贬六年,念之终不衰,诰死,恤其家备至。

欧阳修遇概素薄,及修有狱,概独抗章明其罪,言为仇者所中伤,不可以天下法为人报怨。

修得解,始服其长者。

《宋史》

  注:

①请郡:

指古代京官请求外放,任州郡长官。

②觖:

因不满意而怨恨。

③抗章:

向皇上上奏章。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州城西南薄章江,有泛溢之虞        虞:

忧虑,忧患

  B.斩之以徇                 徇:

谋求

  C.绛以论张茂实不宜典宿卫罢         典:

主持,主管

  D.当置于坐右,时用省阅           省阅:

审视阅览

  10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能够表明赵概为官才干的一组是(3分)

  ①奏事殿中,仁宗面赐银绯  ②概闻,请郡,除天章阁待制  ③概至,首言之,茂实竟去  ④自左丞转吏部尚书  ⑤为《谏林》百二十卷上之  ⑥坐张诰贬六年,念之终不衰

  A.①③⑤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③⑤⑥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洪州属官郑陶、饶奭把持郡里事务,并编造流言说士兵得到饷米都是陈旧腐烂之米。

后来陶、奭二人斩杀容州驻地逃归的士卒,赵概借此趁机查办了陶、奭二人。

  B.苏舜钦等人因聚众饮酒被放逐贬谪,赵概认为如把这些参与群饮的名士贬谪不用,会让士大夫们因不满而心生怨恨,于国不利,最终苏舜钦等人没被上报朝廷。

  C.官员因年老辞官回家后,一般都是唯恐自己的一些说辞、议论等传到朝廷,但赵概即使退居在家,却依然能够忠耿尽职,用编书的方式提醒皇上注意纳谏。

  D.赵概秉性平各,与人无怨怒。

虽然在一些事情上表面上像是没有说什么,但暗地里对别人有利的事情做了不少,连一句对赵概冷淡的欧阳修最终也为之折服。

  1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⑴坐失举渑池令张诰免,久乃起。

(3分)

  ⑵陛下始面谕申锡毋面从,今黜之,何以示天下?

  ⑶及修有狱,概独抗章明其罪,言为仇者所中伤,不可以天下法为人报怨(4分)

  

 

 答案:

  1.D(3分)(会:

会同)

  2.D(3分)(②是傅伯成表里洞达、敢于直言的结果,⑤是表现傅伯成的勤政爱民,⑥是表现傅伯成的爱君忧国、敢于直言。

  3.B(3分)(错在“曾因上书指责吕祖俭的不当被贬”,原文的意思是:

傅伯成认为吕祖俭不应当因为上书的事遭贬。

  4.

(1)(傅伯成)每天和诸生你一言我一语地(或“你来我往地’’)论辩质疑,后来(诸生)成才的很多。

(3分:

“论质”、“往复”各1分,句意基本正确1分)

  

(2)有私下去拜见他的权臣和受皇帝宠幸的官员,(他)都严厉地拒绝他们。

(4分:

“权幸”、 “峻”各1分,能恰当调整第一句语序1分,句意基本正确1分)

  (3)案件全部审理清楚,(傅伯成)请求(朝廷)宽免他们的死罪,施黥刑后发配到军队中。

  (“隶诸军”译为“到军队中做奴隶或仆役”也可)(3分:

“狱具”、“贷’’各1分,句意

  基本正确1分)

  文言参考译文:

  傅伯成,字景初。

年少时跟从朱熹学习。

被授予明州教授之职。

因为年少,不喜欢以 老师自居,他每天和诸生你一言我一语地论辩质疑,后来诸生成才的很多。

改任连江知县修筑了三百尺石堤,百姓蒙受其好处。

  庆元初年,被征召任将作监,提升为太府寺丞。

傅伯成认为吕祖俭不应该因为上书的 事遭贬。

又对御史说,朱熹是大儒,不可以按伪学来看待。

又说到朋党勾结的弊端,。

是起 因于皇上喜好厌恶上的偏差。

因此不合于朝廷,离京到漳州任职,把严格要求自己爱护百 姓作为为政的根本。

推崇朱熹的遗志并遵照实行,创办惠民局,接济百姓的疾苦,用来革 除当地百姓相信鬼神的风俗。

  调任工部侍郎。

当时权臣正酝酿开拓边疆。

伯成说:

“天下之势,就好像乘船,(本朝) 中兴近八十年,从外面看来,船好像还坚固紧密,岁月久了以后,缝隙和漏洞渐渐多了, 即使只求得短时间的安全,还要担心倾覆颓败,竟然想侥幸图谋古人都难以做到的事,我 是没有听说过这样的事。

”被提升为右司郎官,有私下去拜见他的权臣和受皇帝宠幸的官 员,他都严厉地拒绝他们。

离京担任湖、广总领。

朝廷官员议论准备接收叛逃来投降的金人,伯成说不应该轻易背弃约定,请求告诫将帅不要生事。

  嘉定元年,被朝廷征召应对,当面对皇帝说:

“以前在与金人交战上犯了错误,现在在议和上又出现了过失。

金国的使者虽然回去了,但提的要求还很多。

陛下没有使自己获利,全部依从对方。

假如和议成功,还可以舒缓一时的危急;如果和议不成就是掏空国库来资助敌人,驱赶投降依附的入阻绝了后来的人,这不是好的对策。

现在的策略虽然是以和为主,应该抓紧时间做好交战和防守的准备。

  任镇江知府。

保全救活性命的饥民,埋葬饿死在野外的人,无法计算。

制置司打算把 焦山防江军调往圈山石牌,伯成说:

“使这里空虚去充实那里,利害相等。

包港处于焦、圈之间,不如两地的军队交替防守那里。

”圃山寨兵,平素和海盗有勾连,伯成查访获知他们的姓名,会同郡都试把他们逮捕并审问,没有一个逃跑的。

案件全部审理清楚,傅伯成请求朝廷宽免他们的死罪,施黥刑后发配到军队中。

  宝庆元年,加封为宝文阁学士。

虽然极力以年老有病来推辞,但爱君忧国的念头一点也没有减弱。

听说大理评事胡梦昱因议论时事遭贬,皱着眉头对亲近的人说:

“以前吕祖俭遭贬谪,我是小臣,还曾犯上直言。

如今蒙受朝廷的恩典,我虽然才不胜任但据此职位,如果不说一句话,那还有谁应当来说呢。

”于是上疏抗言。

  伯成纯朴敦实不胡乱说话,洞明世事的表象和内里,每当称赞他人的长处,超过称赞自己的孩子,谈到奸人误国,坏人残害正直之人,声色俱厉,毫不掩饰。

  答案:

、⒌C(3分。

以:

把,拿。

  ⒍B(3分)

  ⒎A(3分。

应为“成化末年,开始就地派王府承办。

到皇帝即位,又恢复过去派中官致祭的做法”。

  ⒏①请求立即驱遣徐恪等,想要搜集他的罪证,无所得才作罢(“停止”、“结束”、“罢休”也可)。

(3分。

“遣”“摭”“已”三个得分点。

  ②下达敕令(或“颁布诏书”)严厉斥责,命令湖广巡抚韩文与徐恪交换任地。

(3分。

“降”“切”“易”三个得分点。

  ③中使携带几百艘船的私盐,降低价格卖给百姓,被徐恪阻止不能施行。

(4分。

“携”“抑”“为……所”“行”四个得分点。

  注意:

以上翻译见得分点给分,暂不考虑语句通顺问题。

  参考译文:

  徐恪,字公肃,常熟人。

成化二年考取进士。

授官工科给事中。

中官想出掌收税的部门,徐恪等上疏规劝。

中官恼怒,请求立即驱遣徐恪等,想要搜集他的罪证,无所得才作罢。

调离京城,任湖广左参议,晋升河南右参政。

陕西饥荒,应当转运几万石粮食。

徐恪以路远为由请求拨给与粮食等值的钱款,上下称便利。

  弘治初年,历次升任左、右布政使。

徽王府承奉司违反定制设置官吏,徐恪革除了它。

徽王上奏徐恪侵犯侮辱,皇帝赐书告诫徽王。

黄河改道逼迫开封,有人建议迁藩府三司到许州,徐恪说不便,于是停止。

四年,任右副都御史,巡抚其地。

  旧例,王府有大丧,派中官致祭,经过之处骚扰百姓。

成化末年,开始就地派王府承办。

到皇帝即位,又恢复过去的做法。

徐恪请求按先帝旧制,逐一列出问题,上奏汰除冗官、清查赋税、禁止科扰、制定赎例、革除抽分等几件事,大多经讨论而得以施行。

户部督责拖欠赋税很急,徐恪以灾变为由请求宽缓其事。

御史李兴请求在郧阳分别设置三司,割南阳、荆州、襄阳、汉中、保宁、夔州隶属它。

徐恪陈述“五不可”,于是罢止。

  徐恪向来刚正。

所到之处抑制豪强,去除奸弊。

到担任巡抚,因管辖范围内多有王府,持法尤其严厉,皇室的人多不高兴。

平乐、义宁二王于是揭发徐恪减少禄米、改任校尉等事。

经查勘没有证据,判徐恪入王府时误行端礼门,想以此平息二王的忿恨。

皇帝知道徐恪没有其他过失,而因二王年幼,下敕令严厉斥责,命令湖广巡抚韩文与徐恪交换任地。

吏民因此而罢市,哭着送行几十里而不断绝。

属吏用剩余的金钱赠送,徐恪将他们赶走。

到任时正遇上岐王到封国,中使携带几百艘船的私盐,降低价格卖盐给百姓,被徐恪阻止不能施行。

其同党秘密向皇帝诬陷他。

过了一年,宫中直接下旨将徐恪改调南京工部右侍郎。

徐恪上疏说:

“大臣晋升任用,应出于朝廷推荐,没有听说有内宫直接下令得官的。

臣生平不敢由别的途径晋升,请求赐罢黜。

”皇帝宽慰挽留,他才受命。

权要人家滥索工匠的,徐恪都坚持不给。

十一年,因考核政绩入京城,得病,于是辞职,(不久)去世。

  答案:

9(3分)B(徇:

巡行示众)

  10(3分)A(②是他能够发扬风格;⑥表现他重情意)

  11(3分)A(“陶、奭二人斩杀容州驻地逃归的士卒”概括不正确,应是“赵概借斩杀容州驻地逃归的士卒,趁机查办了陶、奭二人”)

  12⑴(3分)(赵概)因举荐渑池县令张诰之失而被免职,很长时间后才被重新起用。

(“坐”1分,“失次”1分,语意省略补充1分)

  ⑵(3分)陛下当初还当面训示郭申锡不要表面顺从,现在要罢免他,(这样的话,陛下)拿什么来向天下人解释呢?

(“面从”1分,“黜”1分,“何以示天下”宾语前置句1分)

  ⑶(4分)等欧阳修有了讼案(官司),只有赵概一个人向皇帝上奏章认为欧阳修无罪,说他是被仇人诬陷,不能让天下法律(因判罚不当而)被人报怨。

(“狱”1分,“明”1分,“为”表被动1分,“可以”1分)

  附古文翻译:

  赵概,字叔平,南京虞城人。

年少时勤奋学习能自力,器量见识宏远。

中进士,任集贤校理、开封府推官。

在殿中奏事,(因才干突出)仁宗当面奖赐他金银锦帛。

  赵概从京城到洪州任职,洪州西南靠近章江,有河水泛滥的忧患,赵概筑河堤长二百丈,高五丈,用来阻挡河水的冲击,章江水患得以解除。

属官郑陶、饶奭把持郡里事务,行不法之事,前任郡守都不能制住他们。

洪州的归顺士兵,都是以前的强盗。

饶奭编造流言说:

“士兵得到的饷米都是陈旧腐烂之米,士兵有怨言,(如果)不给更换好米,士兵将要生变。

”赵概没有搭理。

有从容州驻地逃回而违禁夜行的士卒,赵概杀了这些士兵示众,并趁机抓捕了陶、奭二人进行抵罪,(这样以来)整个红州府都为之惊惧。

升任直集贤院。

(赵概)因举荐渑池县令张诰之失而被免职,很长时间后才被重新起用。

  朝廷召赵概编修起居注。

欧阳修是后来(被召编修起居注)的,朝廷想破格使用欧阳修,(但)难在不好超越次序(进行提拔)。

赵概知道后,主动请求外放任郡官,被任命为章阁待制,欧阳修于是任知制诰。

一年多,赵概才取代欧阳修。

苏舜钦等人聚众宴饮被罢逐,赵概说:

“参加宴饮的都是馆、阁的名士,(如果)全都把他们罢免,会让士大夫们因不满而生怨恨,这非国家之福。

”(最终苏舜钦等人)没被上报朝廷。

谏官郭申锡因议论有关事情违犯了皇上意旨,皇上要治罪于他,赵概说:

“陛下当初还当面训示郭申锡不要表面顺从,现在要罢免他,(这样的话,陛下)拿什么来向天下人解释呢?

”皇上因此没有对郭申锡治罪。

任职郓州、应天府,代韩绛任御史中丞。

韩绛因奏议张茂实不应主持宿卫一职被罢职,赵概上任后,首先奏议这件事,张茂实最终没能任宿卫一职。

赵概被提拔为枢密使、参知政事。

几次借年老要求辞职。

  熙宁初年,赵概任观文殿学士、知徐州。

自左丞转任吏部尚书,这以前,由左丞升任吏部尚书,从来没有(先例)。

(后来赵概)以太子少师这一身份(或:

职务)辞官回家,退居十五年,曾收集集古今谏争之事,编写《谏林》一百二十卷呈给皇上。

神宗赐诏说:

“因年老辞官回家的官员,一般都是以不让自己的说辞、议论等传至朝廷为高。

唯卿有志爱君,即使退处山林,也未曾一日忘君啊。

我当把这本书放在座右(指拿起来方便),不时地用来审视阅览。

”元丰六年去世,年八十八。

赠太子太师,谥康靖。

赵概秉性和平,与人没有怨仇。

虽然在一些事情上(表面上)像是没有说什么,但暗地里对别人有利的事情做了不少,人们把他比作刘宽、娄师德。

(赵概)因张诰被贬职六年,(但)他对张诰念念不忘,张诰死后,赵概对他的家人照顾非常周到。

欧阳修对待赵概一向冷淡,(但)等欧阳修有了讼案,只有赵概一个人向皇帝上奏章认为他无罪,说欧阳修是被仇人诬陷,不能让天下法律(因判罚不当而)被人报怨。

欧阳修由此才得以解困,才开始叹服赵概是一个长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