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专业课程《心理学》综合练习试题 附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414478 上传时间:2023-01-23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2.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专业课程《心理学》综合练习试题 附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大学专业课程《心理学》综合练习试题 附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大学专业课程《心理学》综合练习试题 附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大学专业课程《心理学》综合练习试题 附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大学专业课程《心理学》综合练习试题 附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大学专业课程《心理学》综合练习试题 附答案.docx

《大学专业课程《心理学》综合练习试题 附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专业课程《心理学》综合练习试题 附答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大学专业课程《心理学》综合练习试题 附答案.docx

大学专业课程《心理学》综合练习试题附答案

大学专业课程《心理学》综合练习试题附答案

姓名:

______班级:

______学号:

______

考试须知:

1、考试时间:

120分钟,本卷满分为100分。

2、请首先按要求在试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学号。

一、填空题(共10小题,每题2分,共20分)

1、同一时间内能够清楚把握的注意对象的数量即注意的____,又称注意的____。

2、从______到______是性格形成的最主要的阶段。

3、能力按照它的功能可划分为认知能力、______和______。

4、思维是客观事物或现象在人脑中______和______的反映。

5、能力按照它的倾向性可划分为______和______。

6、气质是个体心理活动的______的______特征。

7、认知心理学认为,问题解决是一系列有______指向性的______操作过程。

8、美国的心理学家______提出了多元智力理论。

9、个性是指一个人的整个心理面貌,它是______和______的总合。

10、高级神经过程的基本特征是神经过程的强度、神经过程的______和神经过程的______。

二、选择题(共20小题,每题1分,共20分)

1、心理学是一门研究()的学科。

A.社会对心理制约

B.心理现象产生机制

C.心理的发生、发展

D.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规律

2、在测验时,如果一个10岁的儿童通过10岁组的全部项目,还通过11岁组的两个项目和12岁组的一个项目,他的智龄是()

A.10岁6个月

B.10岁8个月

C.10岁10个月

D.11岁

3、能力是一种()

A.认识过程

B.情感过程

C.意识过程

D.个性心理特征

4、“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的现象是()

A.感觉的适应

B.联觉

C.感觉的对比

D.味觉

5、“活泼好动”是下列哪种表现?

()

A.能力

B.兴趣

C.气质

D.性格

6、人在处理各种社会关系方面的性格特征是()

A.性格的态度特征

B.性格的意志特征

C.性格的情绪特征

D.性格的理智特征

7、听表走动的滴答声,时而有时而无的这种周期性变化现象是()

A.注意的稳定性

B.注意的范围

C.注意的分配

D.注意的起伏

8、心理过程包括()

A.认识过程、情感过程、行为过程

B.知觉过程、情感过程、行为过程

C.感觉过程、知觉过程、意志过程

D.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9、当人们在交谈中提到“黄山”时,头脑中出现迎客松的形象,这是()

A.知觉

B.重现

C.表象

D.想象

10、由认知、情感、意向三个因素构成的、比较持久的个人的内在心理倾向是。

()

A.从众

B.服从

C.定势

D.态度

11、人把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的各种属性或各个部分作为整体反映的知觉特征是()

A.知觉整体性

B.知觉选择性

C.知觉理解性

D.知觉恒常性

12、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正在进行的教学活动进行不断的自我认识和反思能力是()

A.教学设计能力

B.教学组织能力

C.教学决策能力

D.教学监控能力

13、把特质划分为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的心理学家是()

A.奥尔波特

B.卡特尔

C.吉尔福特

D.艾森克

14、每次看见“月晕”就要刮风,“潮湿”就要下雨,即得“月晕而风”、“础润而雨”的结论,这属于下列哪种思维特性?

()

A.抽象性

B.概括性

C.间接性

D.情境性

15、实验表明,学习材料的中间部分记忆效果较差,原因是受到()影响。

A.前摄抑制

B.倒摄抑制

C.干扰抑制

D.双重抑制

16、运用已有知识经验,按现成方案与程序来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是()

A.常规性思维

B.创造性思维

C.直觉性思维

D.分析性思维

17、医生根据病人的体温、血压、心电图等检查资料确诊病患,这属于下列哪种思维特性?

()

A.间接性

B.概括性

C.预见性

D.抽象性

18、在学习遇到困难或环境中出现干扰因素时,努力地把自己的注意维持在学习内容上,这时的注意是()

A.随意后注意

B.有意注意

C.不随意注意

D.有意后注意

19、正在上课,一位迟到的学生突然推门而入,这时引起大家注意的是()

A.不随意注意

B.随意注意

C.有意后注意

D.有意注意

20、气质类型在社会上评价是()

A.都是好的

B.都是坏的

C.有好有坏

D.无好坏之分

三、名词解释(共8小题,每题2分,共16分)

1、性格:

2、表象:

3、实验法:

4、意识:

5、问题解决:

6、错觉:

7、注意的转移:

8、性格的态度特征:

四、判断题(共10小题,每题1分,共10分)

1、()动机越强,则学习效率越高。

2、()“笨鸟先飞”、“勤能补拙”,说明优良的个性品质是促进能力发展的重要因素。

3、()心境是一种持久而微弱的情绪状态,具有弥散性,有时心境的产生是没有原因的。

4、()指根据新任务的要求,主动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的注意特征是注意的分散现象。

5、()差别感觉阈限越大,则差别感受性越强。

6、()虚幻的想象是不受现实制约的。

7、()所谓“潜移默化”,就是指影响通过有意识记而接受。

8、()错觉是在客观刺激作用下产生的对刺激的错误知觉。

9、()“谈虎色变”是第一信号系统的条件反射。

10、()气质无好坏之分,而性格有好坏之分。

五、简答题(共6小题,每题4分,共24分)

1、性格有哪些特征?

 

2、性格差异的教育意义。

 

3、一个人会面临哪些动机冲突?

 

4、表象具有哪些基本特征?

它有什么重要作用?

 

5、梦的伪装方法主要有哪些?

 

6、什么是启发法,常见的启发性策略有哪些?

 

六、论述题(共1小题,每题10分,共10分)

1、心理学发展过程中的主要学派及其主要观点是什么?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共10小题,每题2分,共20分)

1、广度范围

2、出生5、6岁

3、操作能力社交能力

4、间接概括

5、一般能力特殊能力

6、稳定动力

7、目的认知

8、加德纳

9、个性心理倾向性个性心理特征

10、平衡性灵活性

二、选择题(共20小题,每题1分,共20分)

1、D

2、A

3、D

4、A

5、C

6、A

7、D

8、D

9、C

10、D

11、A

12、D

13、B

14、B

15、D

16、A

17、A

18、B

19、A

20、D

三、名词解释(共8小题,每题2分,共16分)

1、性格:

是指个体对现实的稳定态度和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的个性心理特征。

2、表象:

是指人脑对感知过的事物的形象的反映。

3、实验法:

实验法是指有计划、有目的的控制条件,使被试产生某种心理现象,然后进行分析研究的方法。

4、意识:

心理反应具有不同的形式,意识是心理反应的最高形式,是人类特有的心理现象。

广义的意识是作为直接经验的个人的主观印象,表现为知、情、意的统一。

5、问题解决:

是指问题解决者寻找操作系列以达到预定目标的心理活动过程。

6、错觉:

是在特定条件下产生的对客观事物的歪曲知觉。

7、注意的转移:

是指根据新任务的要求,主动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的注意特征。

8、性格的态度特征:

是指人在对现实的稳定态度方面所表现出来的个别差异,它是性格特征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四、判断题(共10小题,每题1分,共10分)

1、错

2、对

3、错

4、错

5、错

6、错

7、错

8、错

9、错

10、对

五、简答题(共6小题,每题4分,共24分)

1、一、性格的态度特征:

对社会、集体和他人的态度的特征,对荼和学习的态度的特征,对自己的态度特征;

二、性格的意志特征:

对行为目的明确程度的特征,对行为的自学控制水平的特征,在长时间工作中表现出来的特征,在紧急或困难情况下表现出来的特征;

三、性格的情绪特征:

强度特征,稳定性特征,持久性特征,主导心境特征;性格的理智特征:

感知方面,记忆方面,想象方面,思维方面。

2、

(1)要摸清学生性格中的优缺点,发扬优点,克服缺点,培养积极的性格。

(2)结合学生日常学习或纪律方面存在的问题,查清原因,对症下药。

(3)性格不是短时间内能够改变的,必须适当照顾学生的性格特点,采取灵活而有原则的方法进行性格教育。

(4)利用集体教育培养性格。

(5)利用榜样人物的影响,用性格来培养性格。

(6)帮助学生形成自我反省、自我教育的能力和习惯。

3、动机冲突有:

(1)接近——接近型冲突又称双趋冲突):

人以同样强度追求同时并存的两个目的,但又不能兼得时所产生的内心冲突。

(2)回避——回避型冲突又称双避冲突,指人同时遇到两个威胁性事情,但必须接受其一才能避免其二的内心冲突。

(3)接近——回避型冲突又称趋避冲突,指人对同一目的同时产生两种对立的动机,一方面好而趣之,另一方面恶而避之的内心冲突。

(4)多重接近——回避型冲突又称多重趋避,指人面对两个或两个一上目的,每种目的都有吸引和排斥作用,而又不能简单地选择一种目标回避另一种目标,必须作出多重选择以避免导致内心冲突。

4、表象是记忆表象的简称,指当事物不在眼前,人脑中对有关感知过的事物形象的反映。

表象具有直观性和概括性特征,但表象的直观性没有感知所得形象那样鲜明、完整与稳定,它反映的是事物的主要特征。

表象的概括性与思维中的语词概括不同,它是在多次感知基础上的形象概括,带有本质和非本质属性。

表象的重要作用表现在它打破了一个人的认识受当前事物直接作用的局限,使认识更趋概括化。

5、答:

伪装的方法有四种:

1、减缩:

删减显性梦境的情节。

2、转移:

转移显性梦境的情节。

3、象征:

潜性梦境中被压抑的冲动或欲望以象征性的表征出现在显性梦境中。

4、再修正:

个体在陈述显性梦境时,会对梦中情节加以修正。

6、答:

启发法是人根据一定的经验,在问题空间内进行较少的搜索,以达到问题解决的一种方法。

常见的启发性策略有:

代表性启发,指人们估计事件发生的概率时,受它与其所属总体的基本特性相似性程度的影响。

易得性启发:

指倾向于根据事件或者现象在记忆中获得的难易程度来评估其概率的现象,即根据事件或现象在记忆中是否容易提取到来做判断和决策。

锚定和调整启发法:

指人们根据给定的信息作出最初的估计后,以后根据当前的问题对最初的估计做出调整,但是调整的幅度不大。

六、论述题(共1小题,每题10分,共10分)

1、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期,心理学家对心理学的内容、方法以及研究目的提出了不同看法,产生了不同的学说。

大致有以下主要学派及代表人物。

构造主义心理学。

德国心理学家冯特是这一学派的代表人物。

冯特认为心理学的内容是对人的意识经验的分析。

意识可分为感觉、意象和感情三个基本元素,所有复杂的心理活动都是由这些元素构成的。

他首创内省法,对自己内在经验感受进行观察和分析。

是一种持续不断、川流不息的过程,即意识流,强调意识的作用和功能,而不是像构造心理学那样强调意识的结构。

例如,构造主义心理学主要关心什么是思维,而机能主义心理学则主要关心思维在人类行为中的重要作用。

行为主义心理学。

美国心理学家华生是该学说的主要代表人物。

华生认为心理学不应研究意识,而应该研究可观察的、可测量的个人行为,并以刺激一反应(s—R)之间的关系作为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意识不能观察和测量,所以意识不应该包括在心理学研究范围内;个体行为的基础是反应的关系,即此反应的形成与某刺激相关,了解了刺激与反应的关系,即可了解人的行为;个体的行为都是在生活环境中习得的而不是与生俱来的。

完形心理学。

由德国一心理学家韦特海墨于1912年在法兰克福大学所创立。

Gestalt为德文,含有“整个形体”和“完形结构”的意思。

完形心理学主要是研究知觉与意识,其目的在于探究知觉与意识的心理组织历程,它以直接经验或现象经验作为研究对象,在研究方法上,他们既强调观察法,也不反对内省法,完形心理学的方法主要是一种纯粹的经验的观察。

对完形心理学而言,各元素的总和不是意识的整体,而是整体大于部分之和,因为在集中知觉时,增加了一层心理组织,因此,它对知觉方面的研究有很大的贡献。

此外,完形心理学研究知觉组织,而知觉组织与注意、记忆和思维等历程有关,为此完形心理学的研究为后来认知心理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精神分析学派。

是由奥地利医生弗洛伊德所创立。

精神分析不但是现代心理学理论中影响最大的理论之一,而且也是上一世纪影响人类文化发展的最大的理论之一。

精神分析理论极为庞杂,对于人格的发展动力,弗洛伊德提出了潜意识、生本能、死本能等观念来解释人类行为的内在动力;对于人格发展阶段,弗洛伊德以口腔期、肛门期、性器期、潜伏器和性征期以及认同、恋母情结等观念来解释个体心理发展的历程;对于人格结构,弗洛伊德用本我、自我、超我三者来解释个体的人格结构,并以冲突、焦虑以及各种防卫机制来解释个体人格发展的动因。

以后的精神分析学者坚持弗洛伊德的一些基本原则,但对弗洛伊德的理论有所发展,如更加强调自我在人格中的作用,不再过分强调弗洛伊德的本能论或泛性论的作用,而重视文化和社会因素对人格的影响,这些心理学者被称为新精神分析学派。

人本主义心理学。

由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与罗杰斯为代表在20世纪50年代所创立,被称为心理学的第三势力。

在理论取向上,人本主义心理学反对精神分析论对人的异化,反对他们的反理性观点;反对行为主义的生物还原论和机械论的观点,也反对行为主义以零碎的、片面的反应作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认为行为主义研究的是由零碎反应集合而成的行为,而不是表现行为的完整的个人。

人本主义心理学主张,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应该是正常人,应研究人类的复杂经验,如动机、价值、情感、生活责任以及生命的意义等。

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人性是善的,人类本性中蕴藏着无限的潜力,因此要改善环境以有利于人性的充分发展,达到自我实现的境界。

认知心理学。

认知心理学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逐渐演变而成。

认知心理学包括广义和狭义两种解释。

从广义上说,认知心理学研究的是个体的注意、感知觉、记忆、想象和思维等心理过程。

从狭义上来说,认知心理学就是信息加工心理学,指对信息的输入、加工、存储和提取过程的研究。

认知心理学是多学科结合的结果,它一方面吸收了心理学领域的研究成果如完形心理学对知觉的研究,也受到其他学科的推动,如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和语言学的影响,同时计算机科学的进展也对认知心理学的形成具有促进作用。

认知心理学是目前在心理学中普遍采用的一种研究范式,它对教育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等学科领域产生着越来越大的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