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下册古诗文字词句知识点汇总.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414129 上传时间:2023-01-23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1.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下册古诗文字词句知识点汇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下册古诗文字词句知识点汇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下册古诗文字词句知识点汇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下册古诗文字词句知识点汇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下册古诗文字词句知识点汇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下册古诗文字词句知识点汇总.docx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下册古诗文字词句知识点汇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下册古诗文字词句知识点汇总.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下册古诗文字词句知识点汇总.docx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下册古诗文字词句知识点汇总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下册古诗文字词句知识点汇总

七年级上册古诗文字词句集训

一、理解重点文言实词在句中的含义。

(一)重点实词练习。

1.寒雪日内集(家庭聚会)

2.俄而雪骤(不久,一会)

3.公欣然曰(高兴的样子)

4.撒盐空中差可拟(差不多可以相比)

5.未若柳絮因风起(凭借)

6.陈太丘与友期(约定)

7.期日中(正午时分)

8.太丘舍去(离开)

9.去后乃至(才)

10.尊君在不(通“否”,句末语气词,表询问)

11.相委而去(丢下、舍弃)

12.下车引之(拉)

13.元方入门不顾(回头看)

14.学而时习之(时常)

15.不亦说乎(通“悦”,愉快)

16.人不知而不愠(生气,发怒)

17.吾日三省吾身(每天)

18.为人谋而不忠乎(替)

19.与朋友交而不信乎(真诚、诚实)

20.传不习乎(老师传授的知识)

21.吾十有五而志于学(通“又”,放在整数和零数之间)

22.三十而立(独立做事情)

23.四十而不惑(迷惑,疑惑)

24.不逾矩(越过,超过)

25.学而不思则罔(迷惑)

26.思而不学则殆(有害)

27.人不堪其忧(忍受)

28.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以……为乐趣)

29.饭疏食饮水(冷水)

30.不舍昼夜(停止)

31.匹夫不可夺志也(普通的人,男子汉)

32.博学而笃志(忠实,坚守)

33.仁在其中矣(仁德)

34.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所以)

35.教然后知困(不通,理解不了)

36.然后能自强也(勉励)

37.二石兽并沉焉(一起)

38.竟不可得(终于,到底)

39.尔辈不能究物理(事物的道理、规律)

40.遂反溯流逆上矣(于是)

41.如其言(依照)

42.但知其一,不知其二(只)

43.天雨墙坏(下雨)

44.居数月(经过)

45.将胡骏马而归(带领)

46.家富良马(多)

47.死者十九(十分之九)

(二)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其含义。

1.尊君在不:

“不”通“否”。

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有”通“又”,古时常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

3.《兑命》曰:

“兑”通“说”,指殷商时的贤相傅说。

4.不亦说乎:

“说”通“悦”,愉快。

5.沿河求之,不亦颠乎“颠”通“癫”,疯狂。

(三)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用法和含义。

1.温故而知新(形容词用作名词,学过的知识)

2.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意动用法,以……为乐)

3.知困然后能自强也(勉励)

4.天雨墙坏(名词用作动词,下雨)

5.甚智其子(意动用法,认为……聪明)

(四)解释下列句子加点词的古今义。

1.吾日三省吾身 古义:

(泛指多次);今义:

(数词,二加一后所得的数目)

2.大亡其财 古义:

(丢失);今义:

(死亡)

3.不知其旨也 古义:

(甘美);今义:

(旨意)

4.居一年 古义:

(过);今义:

(居住)

5.可以为师矣 古义:

(可以凭借);今义:

(能够)

6.太丘舍去 古义:

(离开);今义:

(与“来”相对)

二、理解重点虚词在句中的含义和用法。

1.不:

尊君在不(通“否”)

竟不可得(否定词)

2.而:

人不知而不愠(连词,表转折)

温故而知新(连词,表顺接)

3.已:

已去(已经)

转转不已(停止)

4.之:

人皆吊之(他,指塞翁)

近塞之人(助词,的)

5.之:

曲肱而枕之(代词,指胳膊)

然则天下之事(助词,的)

6.三:

三军可夺帅也(全)

三人行(表示概数)

7.于:

求石兽于水中(在)

于我如浮云(对于)

8.以:

以为顺流下矣(认为)

可以为师矣(凭借)

以观沧海(来)

独以跛之故(因为)

9.故:

温故而知新(旧知识)

故曰:

教学相长也(所以)

10.将:

将胡骏马(带领)

必将有盗(将要)

三、课文重点古诗词默写。

(一)曹操《观沧海》

1.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2.《观沧海》中描写大海风急浪涌,惊涛拍岸的壮阔景象的诗句是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3.本诗的主要表达方式是描写,但是也有两句诗是叙事的,这两句诗是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4.曹操的《观沧海》抒发气吞山河的博大胸襟的诗句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二)王湾《次北固山下》

1.暗含旅途奔波之意的诗句是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2.《次北固山下》中流露出作者对家乡、对亲人思念之情的句子是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3.诗中蕴含新事物孕育于旧事物解体之时的哲理句是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4.站在江边,微风轻拂,江水浩渺,波平浪静,一叶白帆悠然地漂荡在江面上,这恰似王湾《次北固山下》中“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的美景。

(三)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1.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2.表明观景处所的诗句是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3.《钱塘湖春行》中写作者徜徉于西湖,表达作者的喜爱之情的句子是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4.唐代诗人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一诗中,描写早春莺歌燕舞所带来的生机勃勃气象的诗句是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四)马致远《天净沙 秋思》

1.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2.描写萧条、冷落、凄凉氛围的诗句是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

3.点明主旨的句子是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4.侧面表现游子长期漂泊异乡的诗句是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5.《天净沙 秋思》中的诗句“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将不同景物组接在一起,从正反两面烘托出羁旅游子内心的凄楚与悲怆。

(五)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1.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2.从“闻道龙标过五溪”“随风直到夜郎西”两句可以看出王昌龄被贬之地极偏远。

3.古人论诗有云“一切景语皆情语”,意即描写景物也是为了抒情。

本诗“杨花落尽子规啼”一句即是如此,此句表达了作者悲苦哀愁的心情。

4.把对友人的怀念之情托付给明月的诗句是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5.“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点明了写此诗的时令是春末夏初,又渲染了离恨伤感的气氛。

七年级下册古诗文字词句集训

一、理解重点文言实词在句中的含义。

(一)重点实词练习。

1.世隶耕(属于)

2.仲永之通悟(通达聪慧)

3.以养父母收族为意(和同一宗族的人搞好关系)

4.环谒于邑人(四处拜访)

5.称前时之闻(相当)

6.泯然众人矣(指原有的特点完全消失)

7.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研究)

8.卿今当涂掌事(当道,当权)

9.但当涉猎(粗略地阅读)

10.与蒙论议(谈论,商议)

11.刮目相待(擦)

12.京中有善口技者(擅长)

13.会宾客大宴(恰逢)

14.众妙毕备(都)

15.虽人有百手(即使)

16.几欲先走(跑)

17.群响毕绝(消失)

18.顾野有麦场(往旁边看)

19.狼亦黠矣(狡猾)

20.两狼之并驱如故(原来)

21.乃悟前狼假寐(假装睡觉)

(二)解释下列加点的古今义差别较大的词。

例句

古义

今义

未尝识书具

曾经

尝试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判断词

或以钱币乞之

有的人

或许

即书诗四句

书本

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文采和道理

表示文章内容或

语句方向的条理

稍稍宾客其父

渐渐

稍微

泯然众人矣

普通人

大家

卷卷有爷名

父亲

爷爷

双兔傍地走

夸父与日逐走

行走

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只是

但是

出郭相扶将

外城

作姓氏

孤岂欲卿治

经为博士邪

古代专门掌管经学传授的学官

学位的最高一级

两股战战

大腿

屁股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其中夹杂着

当中

虽人有百手

即使

虽然

(三)解释下列词类活用的词。

1.父异焉 (对……感到惊异)

2.邑人奇之(以……为奇)

3.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每天)

4.父利其然 (认为……有利可图)

5.宾客其父 (以宾客之礼相待)

6.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战马)

7.京中有善口技者 (擅长)

8.会宾客大宴(举行宴会)

9.妇手拍儿声(用手)

10.不能名其一处(说出)

11.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钻洞)

12.恐前后受其敌(攻击,胁迫)

13.狼不敢前(上前)

14.其一犬坐于前(像狗一样)

15.一狼洞其中 (打洞)

(四)解释下列多义词。

1.当:

(1)当涂掌事(动词,掌管、担当)

(2)但当涉猎(应当)

2.指:

(1)手有百指(名词,指头)

(2)不能指其一端(动词,指出)

3.自:

(1)并自为其名(名词,自己)

(2)自是指物作诗立就(介词,从)

4.然:

(1)父利其然也(代词,这样)

(2)泯然众人矣(形容词,……的样子)

5.绝:

(1)以为妙绝(副词,极)

(2)群响毕绝(动词,消失)

6.闻:

(1)余闻之也久(动词,听说)

 

(2)不能称前时之闻(名词,名声)

7.宾客:

(1)稍稍宾客其父(动词,以宾客之礼相待)

(2)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名词,客人)

8.名:

(1)不能名其一处也(动词,说出)

(2)自为其名(名词,姓名)

9.见:

(1)见往事耳(动词,了解)

(2)见渔人,乃大惊(动词,看见)

(3)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动词,认清、识别)

10.止:

(1)止有剩骨(通“只”)

(2)一狼得骨止(动词,停止)

11.敌:

(1)恐前后受其敌(动词,胁迫、攻击的意思)

(2)盖以诱敌(名词,敌人)

12.将:

(1)将军百战死(名词,高级将领)

(2)出郭相扶将(动词,搀扶、领、带)

13.妙:

(1)众妙毕备(名词,妙处)

(2)以为妙绝(形容词,美妙、奇妙)

14.帖:

(1)昨夜见军帖(名词,文书告示)

(2)对镜帖花黄(动词,通“贴”,粘上)

15.意:

(1)意暇甚(名词,神情态度)

(2)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动词,企图、打算)

16.作:

(1)有鼠作作索索(拟声词)

(2)百千齐作(动词,指发出声音)

17.机:

(1)不闻机杼声(名词,织布机)

(2)万里赴戎机(名词,重要的事务)

18.前:

(1)其一犬坐于前(名词,前面)

(2)狼不敢前(动词,上前)

19.间:

(1)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动词,夹杂)

(2)遂与外人间隔(动词,间断)

20.市:

(1)东市买骏马(名词,集市)

(2)愿为市鞍马(动词,买)

21.是:

(1)当是时(介词,这)

(2)问今是何世(判断动词)

(五)解释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

1.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扳”通“攀”,牵、引)

2.对镜帖花黄(“帖”通“帖”,粘贴)

3.满坐寂然(“坐”通“座”)

4.卿今当涂掌事(“涂”通“途”,“当涂”即“当道”)

5.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邪”通“耶”)

6.止有剩骨(“止”通“只”)

二、理解重点虚词在句中的含义和用法。

1.其:

(1)恐前后受其敌(代词,它们,指狼)

(2)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代词,指仲永)

(3)不能指其一端(代词,其中的)

(4)其一犬坐于前(代词,其中的)

(5)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代词,指屠户)

2.乃:

(1)乃不知有汉(竟)

(2)蒙乃始就学(于是,就)

3.故:

(1)马无故亡而入胡(原因、缘故)

(2)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旧,原来)

(3)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旧知识,过去的)

(4)故时有物外之趣(所以)

(5)是故谋闭而不兴(因为)

(6)广故数言欲亡(故意)

4.以:

(1)蒙辞以军中多务(介词,用)

(2)自以为大有所益(与“为”组成“以为”“认为”的意思)

(3)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连词,可译为“来”)

(4)投以骨(介词,把)

5.之:

(1)久之(助词,补充音节,无义,不译)

(2)禽兽之变诈几何哉(助词,的)

(3)又数刀毙之(代词,指狼)

(4)两狼之并驱如故(助词,位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可不译)

(5)辍耕之垄上(动词,到,往)

6.为: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动词,做)

(2)并自为其名(动词,题)

三、课文重点古诗词默写。

(一)李商隐《夜雨寄北》

1.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2.诗中蕴含宦途失意,羁旅他乡,思乡不得的抑郁愁苦之情,并把愁苦之情融入凄凉萧瑟的景色之中的诗句是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3.表达诗人思念亲人,渴望团聚的诗句是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4.李商隐在《夜雨寄北》中用“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设想未来的相逢,相逢之日再诉今日离情。

5.诗中回答亲人归期未卜,并用雨景衬托浓郁相思的句子是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二)杜牧《泊秦淮》

1.诗中叙事,点明夜泊地点的诗句是夜泊秦淮近酒家。

2.诗人用曲笔讽刺那些醉生梦死、不关心国事的官僚的名句是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3.诗中渲染水边夜色的清淡素雅的诗句是烟笼寒水月笼沙。

4.诗中抨击统治者沉湎酒色,不理朝政,表现诗人忧患意识的诗句是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三)晏殊《浣溪沙》

1.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2.追忆难忘欢聚,感叹时光易逝的句子是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3.表现诗人沉思形象的句子小园香径独徘徊。

4.诗中着重写今日的感伤,被誉为“千古奇偶”的诗句是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5.构成“新”与“旧”、“来”与“去”对比的词句是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