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古诗三首教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414068 上传时间:2023-01-23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1.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古诗三首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古诗三首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古诗三首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古诗三首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古诗三首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古诗三首教案.docx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古诗三首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古诗三首教案.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古诗三首教案.docx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古诗三首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古诗三首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古诗三首教案: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

一)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诗句,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2、根据诗句想象出紧张的劳动场面和小孩钓鱼专心致志的可爱形

象,培养想像能力。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的能力,能默写《四时

田园杂兴》。

4、理解诗句,想象意境,激发热爱美好事物的情趣,感受农民勤

劳简朴的生活。

二、教学重难点:

理解诗意,领会感情,培养想像能力。

三、跟老师一起学:

(一)同学们,你们都学过哪些古诗呢?

今天,咱们再来共同学

习一首,题目叫《四时田园杂兴》

1、介绍作者

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吴郡(苏州市)人。

绍兴二十四年(1164)进士。

孝宗时出使金国,表现出不畏强暴的凛

然气节。

官至四川制置使、参知政事。

他是南宋诗人之一,为“中兴

四大家”之一。

先做地方官,后来一度做参知政事。

曾出使金国,全

节而归。

晚年隐居石湖。

他是位爱国诗人,也写过大量的田园诗。

诗语言清新自然,风格温润委婉。

与尤袤、陆游和杨万里并称“南宋

四大诗人”。

他的词,所涉及的生活面不及诗歌广阔;文字精美,音

节谐婉,与婉约派一脉相通。

著有《石湖居士诗集》、《石湖词》、《吴

湖录》等。

2、释题:

“兴”是什么意思?

题目的意思?

并猜想一下诗文会写些

什么内容?

3、教师范读全诗,学生自读并思考:

诗中都写了哪些人物?

他们

分别在干什么?

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

4、试读全诗,回答上面问题。

5、利用工具书查阅自己要理解的词语,并记录自己的疑难问题。

其一①昼:

白天。

②耘:

除草。

③耘田:

在田里除草。

④绩麻:

把麻搓成线。

⑤各当家:

各人都担负起一定的家庭责任。

⑥未解:

不懂。

⑦供:

参加。

⑧耕织:

耕田织布。

⑨傍:

靠近。

⑩桑阴:

桑树下。

其二①梅子:

梅树的果实,夏季成熟,可以吃。

②麦花:

养麦花。

荞麦是一种粮食作物,春秋都可以播种,生长期很短。

花为白色或淡

红色,果实磨成粉供食用。

③篱落:

篱笆。

用竹子或树枝编成的遮拦的东西。

④蟆(ji工蝶:

蝴蝶。

6、解释全诗:

其一:

/、•

白天除田草,夜里搓麻线,村里的男女都担起家。

幼童不懂耕田织布,也在桑树荫下学着种瓜呢!

其二:

一树树梅子变得金黄,杏子也越长越大了;荞麦花一片雪白,油菜花倒显得稀稀落落。

天长了,农民忙着在地里干活,中午也不回家,

门前没有人走动;只有蜻蜓和蝴蝶绕着篱笆飞来飞去。

7、请同学们认真想一想:

后两句表现孩童天真可爱的行为,目的

是什么?

(有力地衬托出农民勤劳简朴的生活),观察图画、描述画

面内容。

(抓住儿童神态、动作、想象其语言)

8、资料:

《四时田园杂兴》(其一)是诗人退居家乡后写的一组大

型的田家诗,共六十首,描写农村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景色和

农民的生活,同时也反映了农民遭受的剥削以及生活的困苦。

这是其

中的一首,描写农村夏日生活中的一个场景。

9、首句“昼出耘田夜绩麻”是说:

白天下田去除草,晚上搓麻线。

“耘田”即除草。

初夏,水稻田里秧苗需要除草了。

这是男人们干的活。

“绩麻”是指妇女们在白天干完别的活后,晚上就搓麻线,再织成布。

这句直接写劳动场面。

次句“村庄儿女各当家”,“儿女”即男女,全诗

用老农的口气,“儿女”也就是指年轻人。

“当家”指男女都不得闲,各

司其事,各管一行。

第三句“童孙未解供耕织”,“童孙”指那些孩子们,

他们不会耕也不会织,却也不闲着。

他们从小耳濡目染,喜爱劳动,

于是“也傍桑阴学种瓜”,也就在茂盛成阴的桑树底下学种瓜。

这是农

村中常见的现象,却颇有特色。

结句表现了农村儿童的天真情趣。

这首诗以一个老翁的口吻,写初夏时节乡村劳动的繁忙。

成年的

“村庄儿女”们,不论白天还是晚上,不是耘田就是绩麻,没有一个闲

人,没有一点闲工夫。

而那些不懂事的“童孙”们呢,他们也在忙着“学

种瓜”。

这样一方面更烘托出农忙无闲人的热烈气氛,一方面又表现

了乡村儿童在大人影响下从小就爱劳动的好品质。

一个“学”字,写出

了小孩子们种瓜时认认真真的情态。

诗人用清新的笔调,对农村初夏时的紧张劳动气氛,作了较为细

腻的描写,读来意趣横生。

10、这首诗写初夏江南的田园景色。

诗中用梅子黄、杏子肥、麦

花白、菜花稀,写出了夏季南方农村景物的特点,有花有果,有色有

形。

诗的第三句,从侧面写出了农民劳动的情况:

初夏农事正忙,农

民早出晚归,所以白天很少见到行人。

最后一句又以“惟有蜻蜓蛱蝶

飞”来衬托村中的寂静,静中有动,显得更静。

11、读诗,想象其意境,体会农民一家辛勤劳动的生活和初夏江

南的田园景色。

12、有感情地朗读全诗,背诵。

13、这首诗风格清新自然,语言亲切朴实,富有泥土气息。

描写

了紧张而又愉快的劳动场面和田园生活的美好。

14、重点句:

《四时田园杂兴》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古诗三首教案:

稚子弄冰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童年是纯真、难忘的岁月,身处童年,你们正经历着人

生的美好季节,一切都是新鲜的,一切都是美好的。

你们知道一千多

年前的儿童,他们的生活是怎样的吗?

有许多喜爱儿童和富有童心的

诗人,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作品,在他们的诗词中,我们能清晰地看

到千年以前的孩子的生活情景。

让我们一起去看看。

二.教学目标:

1、我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2、我能借助注释,自学与同学交流,理解诗句想象诗中描绘的画

面。

3、我能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感受到作者的情感以及孩子们的天真可

爱。

三、教学程序:

(一)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自由读诗,读正确,读通顺。

(二)再读古诗,了解诗意。

自学要求:

生自由组合,合作学习。

(1)借助课文注释、工具书或与组员探讨,理解字词,初步理解

诗歌大意。

(2)交流自己的独到见解,从诗中你听到了哪些动听的声音,想

到了哪些有趣的事情?

(三)品读古诗,想象画面,领悟诗境。

1、师提出自学要求,进行品读理解。

(1)练习有感情地朗诵诗歌,每读一句想象到哪些美好的画面?

悟到了哪些美好的情感?

(2)把想象到的画面用自己的语言形象、赋予它美好的情感并流

畅地描述出来。

2、交流感受,练习朗读。

以“诗中描述的儿童的童年生活怎么样?

你觉得诗人是怀着怎样

的心情来写的”,有感情地朗读。

全班交流。

允许有自己的感受。

对学生不正确的认识要恰当地进

行引导。

(四)结合学生的积累,拓展阅读。

1、交流已经背诵积累下来的写儿童生活的古诗词。

2、拓展阅读杨万里其他写儿童生活的诗。

舟过安仁闲居初夏午睡起

宋杨万里宋杨万里

梅子留酸软齿牙,

芭蕉分绿与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

闲看儿童捉柳花。

一叶渔船两小童,

收篙停棹坐船中。

怪生无雨都张伞,

不是遮头是使风。

(五)作业

1、有感情地背诵默写《稚子弄冰》。

2、以“散落在诗词里的童年”为主题画张手抄报。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古诗三首教案:

村晚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词,学习诗歌理解内容。

2、个性化体会诗歌情感,用朗读表现自己的理解。

3、提升学生对诗歌的解析能力,并发展对诗歌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

1、能正确、流利、有节奏的朗读并能背诵这首诗。

2、能想象并说出《村晚》所描绘的景象。

教学难点:

个性化理解诗歌。

教学设计:

一、游戏引入,营造情境

1、我们先玩个游戏。

举个例子,我这儿有个词:

树,我给它前面加个词儿:

高大的树

大家懂了吗?

好,现在开始,准备,想到了就站起来说。

草——青青的草

池塘——碧绿的池塘

水——清澈的水

山——巍峨的山

落日——红红的落日

放牛娃——快乐的放牛娃

牛——悠闲的牛

2、很好,现在换一种方式,把要加的词放在后面,比如:

树——

树长得根深叶茂

学生说。

3、我们再加大难度,现在把所给出的词语前后都加上一些修饰性

词语,大家愿意接受挑战吗?

学生说。

二、初感诗歌,激发疑问

1、我们今天要去领略的是宋代乡村的一段美丽风光。

这段风光是

一位诗人带给我们的,他的名字叫——雷震(板书)。

指名解题:

看了诗题,你想到什么?

(“村晚”意思就是乡村的傍晚,可以知道这首诗是描绘乡村傍晚

景色的。

这首诗老师想请我们班书法最棒的一名同学写在黑板上。

学生上黑板板书古诗:

村晚

草满池塘水满陂,

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

短笛无腔信口吹。

其他同学可以先打开书本,自己来读读这首诗,要求:

读流利,

有问题可以在书上做个记号。

学生自由读古诗,可分组讨论或同桌共同学习。

2、好,诗已经写完了,现在谁能愿意来为大家读一下这首诗呢?

(指名读)

读完后教师组织学生评点一下朗读情况。

3、激发疑问。

读了这首诗,谁有问题吗?

让学生阐述自己想到的疑问,教师则在黑板的诗歌上用红粉笔打

上相应的记号。

问题假设:

1)、诗中的“陂”和“池塘”意思一样吗?

(明白它们的意思是相同

的,都是包括了池塘和池边上的岸上两部分)学生找出诗句中和图画

上想对应的地方,看看图,再说说诗句的意思,理解这一行诗写出了

水草丰美的样子,写得生机勃勃。

2)、这一行里的“山衔落日”是什么意思?

看图理解诗句的意思。

(意思是山叼住将要落下去的太阳)为什么要用“叼”字呢?

找出社区

动画上和诗句内容相对应的部分,并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3)、理解寒漪,(指的是清凉的水面波纹。

)“浸”是什么意思?

(倒

映在水中的意思。

)从图画上能看出这句诗的内容吗?

为什么?

你能

相象出这部分的图画吗?

(学生自由的发挥想象,比如可以说说图画

上没有的内容是怎样的)

4)、“牧童”是指什么人?

(指放牛放羊的儿童,这里指的是放牛

娃。

)“归去”是指去哪里?

(去村里)“横牛背”是什么意思(看图理解该词的意思。

)看看牧童在牛背上干什么?

哪一句诗和这个画面是

对应的?

(理解“短笛无腔信口吹”,明白这句的意思是:

手里拿着短笛不成腔调地在吹。

)听一支牧童短笛。

师:

好,还有问题吗?

(肯定已经没有学生再有问题了)如果没

有,那我们就要开始运用我们的智慧来解决这些问题了。

三、指导学法,理解诗歌

1、同学们,研究问题就好比打仗,一切只有运筹帷幄,最终方能

决胜千里。

让我们想一想,怎么才能解决这些问题呢?

谁有好的建

议?

让学生讲讲解决的办法。

比如,查字典、同桌讨论、查找课外资料、结合课文插图其实,

还有很多办法,荀子曾说过:

“君子生非异也,善借于物也”,今天我

们周围有许多老师,我们也可以问问他们,更要告诉大家的是,李老

师已经为大家准备好一个网络社区,上面稍微有一些资料和动画,可

供大家学习时参考,你们可以把自己通过各种不同方式解决的问题答

案回复到社区里,这样,我们大家资源共享了,呵呵~

学生开始尝试通过各种方式解决问题。

2、集体交流。

3、谁能将自己对整首诗的理解说说看?

学生运用自己的语言讲述自己个性化的理解。

四、深入诵读,表达感悟

1、诗歌讲究音律美,我们读诗时应该注意什么呢?

(指名说)

2、提出要求:

应该把这首诗的韵脚“陂、漪、吹”读得清晰、响亮。

3、学生自由练读。

4、指名读,学生评议。

教师根据评议在社区中划分出这首诗的节奏:

村晚

草满/池塘帐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黄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5、教师分行领读,学生跟读。

草满池塘——

山衔落日——

牧童——

短笛——

6、指名有感情地朗读。

7、背诵古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