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312政治学概论.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413836 上传时间:2023-01-23 格式:DOCX 页数:61 大小:59.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00312政治学概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1页
00312政治学概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1页
00312政治学概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1页
00312政治学概论.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1页
00312政治学概论.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00312政治学概论.docx

《00312政治学概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0312政治学概论.docx(6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00312政治学概论.docx

00312政治学概论

开篇语

三、政治学概论的考试题型

1、单项选择题

  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政治的活动是科学,这表明(  )

A.政治活动是有规律可循的

B.政治活动是经验性的

C.政治活动是理性的

D.政治活动是实践性的

【答案】A

2、多项选择题

  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有二至五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21.法家学说的代表人物有(  )

A.慎到

B.商鞅

C.申不害

D.韩非

E.董仲舒

【答案】ABCD

3、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共6小题,每小题2分,共12分)

31.国家权力

【参考答案】:

国家权力即公共权力,是统治阶级强迫被统治阶级服从其意志的能力。

特点包括:

(1)垄断的强制力 

(2)普遍的约束力 (3)主权性

提示:

由于名词解释分值只有2分,所以将教材上给出的定义写上再辅以相关特点之类的基本点就可以了。

4、简答题

  简答题(共26分,5个小题,每题分值4-6分不等)

39.资产阶级政党有哪些主要特点?

(5分)

【参考答案】

  

(1)标榜超阶级性。

  

(2)围绕议会和选举展开活动。

  (3)组织特征上的两极分化。

  (4)党内派系斗争合法化。

  (5)奉行“合法反对”和“公平竞争”原则。

提示:

由于是简答题,答题的时候将一些基本的要点答到位即可。

5、论述题

  论述题(22分,共2小题,第一题10分,第二题12分)

42.论述无产阶级政党的主要特征。

(10分)

【参考答案】

(1)是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

(2)是工人阶级中的先进分子组成,任务是提高工人阶级的觉悟。

(3)具有高度组织纪律性,按民主集中制原则组织。

(4)是无产阶级组织的最高形式。

(5)有独特的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

核心提示:

注意提供的是参考答案要点。

论述题就要展开论述,而不能像简答题只是答要点。

在每一个要点之后,都要根据自己的理解展开论述。

一、备考指南 

1.把握好大方向。

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

2.熟记和理解基本概念。

单选、名词、简答和论述都涉及到基本概念。

3.掌握一些基本概念相关的特点、功能、类型、表现等。

容易出简答题和多选题

4.注意一些概念的相互关系,并且重点把握中与马克思主义政治观以及中国政治相关的内容。

论述题

5.对于一些细节要把握好。

在最近200901考试中出现的很细的一些问题。

譬如,行为主义政治学的特点、现代资本主义国家的行政外交权、在野党、地方民族主义、分析我国对外政策是如何为国内政治服务的,这5个题目,共有20分,再加上单选题,考察了两本书的作者等不下于4个小题,计24分,占了近25%的比例。

由此可见,考核的知识点有细化的趋势。

6、对于多选题,是考试的难点,在判断选项是否符合提议的时候,严格遵照教材上的内容,不要加自己的理解,更不能想当然。

应试指导

二、各章所占历年考题具体分值

章节

考期

十一

十二

0801真题

3

13

3

3

1

5

1

14

18

5

22

12

0810真题

13

9

3

3

4

3

11

6

17

7

9

15

0901真题

4

7

6

3

4

20

6

6

14

1

7

22

三、2009年1月考题的内容分布及特点

   考题内容分布:

题型

题 量

包 含 章 节

 

单项选择题(20题)

 

1题

第4、10章

2题

第1、3、5、7、8、12章

3题

第9、11章

 

多项选择题

10题

第1、3、4、5、7、8、9、9、12、11章

 

名词解释题

6题

第3、2、7、8、9、11章

 

简答题

5题

第2、6、6、9、12章

 

论述题

2题

第6、12章

   考题特点:

   选择题分布较散,几乎各章都有所涉及,因此,复习备考务必全面。

   非选择题共13题,主要在第2、3、5、6、7、8、9、11、12章。

   虽然第1、4、10章在2009年的考试中没有大题但是也要注意

四、考题的重点预测

  第一,从近3次考试的分值分布来看,1、2、6、8、9、11、12章是历次的重点考察章节。

  第二,近3次考试总分值在30分以上的章节有9、11、12章。

  第三,分值近10分的章节有2、6、8,近3次考试总分值分别是29、28、26

  第四,1、3、4、5、7、10章节,近3次考试总分值分别为:

20、12、9、9、18、13

第一章绪论

第一章绪论

一、政治学的研究对象

  政治学是研究人类政治活动的规律性的一门科学。

(考过单选题)

(一)政治的含义

  1.历史上剥削阶级思想家和当代西方政治学者对政治的解释

  

(1)把政治等同或归结为伦理道德;

(2)把政治说成是立法和执法的过程;

(3)把政治视为争夺权力以及施展谋略和玩弄权术的活动;

(4)把政治看作是管理公共事务的活动;

(5)把政治解释为围绕政府制定和执行政策而进行的活动。

一、政治学的研究对象

(二)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形成和发展

  2.马克思主义对政治的科学解释(考过论述)

  

(1)根源:

是经济,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政治关系归根到底是由经济关系决定的。

  

(2)实质:

是阶级关系,在阶级社会中,阶级性是政治的基本特性。

  (3)核心:

是政治权力,政治权力的中心问题是国家。

  (4)活动:

是科学、艺术,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方法来研究它。

  政治:

是以经济为基础的上层建筑,是经济的集中表现,以政治权力为核心展开各种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总和。

  马克思主义认为,政治活动的核心是国家政权问题。

国家政治是所有阶级社会上层建筑的核心部分,是政治上层建筑的主体。

因此,政治学应抓住政治中最本质、最主要、最根本的问题,即国家政权问题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

  3.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政治定义

一、政治学的研究对象

  

(二)政治学的研究对象

  以公共权力为中心的政治关系、政治制度、政治思想、政治文化和政治行为及其发展规律,都是政治学的研究对象

  (三)政治学的研究范围

  (四)政治学与其相关学科的关系

二、政治学的历史发展

(一)中国古代政治学和西方政治学的历史演变

  1.中国古代较有影响的政治学说

  

(1)儒家政治思想;

(2)法家政治思想;(考过多选题)(3)道家政治思想。

(考过多选题)

2.西方政治学的发展脉络

(1)古希腊、古罗马的伦理政治观;

(2)中世纪的神学政治观;

(3)近代的法学政治观;(考过单选题)

(4)19世纪中期的社会学政治观;

(5)当代行为主义政治观以及后行为主义的政治理论。

(考过多选题)

二、政治学的历史发展

(二)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形成和发展

  《共产党宣言》是无产阶级的第一个政治纲领。

  第一,提出了国家的阶级组织的观点。

  第二,人类的历史是阶级斗争的历史,阶级斗争的核心是政权问题。

  第三,提出了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

  第四,同传统的所有制关系实行最彻底的决裂。

  第五,系统地阐述了无产阶级的政党学说。

  上述观点表明,它真正地实现了政治学的科学性与阶级性、革命性与实践性的统一。

典型考题

  (单选)

1.《君主论》一书的作者是()

 A.马基雅维里   B.洛克    C.卢梭D.布丹

【答案】A

  (多选)

2.法家学说的代表人物有()

 A.慎到      B.商鞅     C.申不害  D.韩非      E.董仲舒

【答案】ABCD

典型考题

  (单选)

3.政治的核心是()

 A.政治权力  B.政治结构    C.政治规则 D.政治类型

【答案】A

典型考题

4、论述马克思主义关于政治的实质和含义的理解。

【答案要点】

  

(1)马克思主义政治观认为,政治的根源是经济,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政治关系归根到底是由经济关系决定的。

  

(2)其实质是阶级关系,在阶级社会中,阶级性是政治的基本特性。

政治的核心是政治权力,政治权力的中心问题是国家。

  (3)作为政治是以经济为基础的上层建筑,是经济的集中表现,以政治权力为核心展开各种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总和。

  (4)马克思主义认为,政治活动的核心是国家政权问题。

国家政治是所有阶级社会上层建筑的核心部分,是政治上层建筑的主体。

总结

  关于政治的定义,马克思主义及其非马克思主义对于政治的理解是这一章的重点。

1、政治的基本含义容易出单选题、论述题。

2、政治学的历史发展,容易出单选和多选题(难点)。

大家要牢记各种政治观及其代表人物,甚至代表性观点。

第二章国家与阶级

一、国家的起源

氏族:

是具有血缘亲属关系、同族内部禁止结婚的人们的集团。

原始公社的社会经济单位,是原始社会血缘亲属集团,是社会的生产单位,基本单位。

(一)原始氏族公社制度

  原始氏族制度的主要特点(考过简答)

第一,氏族内部禁止通婚是氏族制度的根本规则。

第二,氏族制度中的决策组织——议事会,是一切成年男女平等表达意见的议事机构。

第三,氏族成员有互相帮助、互相保护的义务。

生产力发展,出现私有制和阶级,氏族组织也随之解体。

第一次社会大分工是畜牧业与农业的分工。

第二次社会大分工是手工业与农业的分离。

第三次社会大分工是商业从手工业分离出来。

(二)国家的产生及其与氏族组织的区别

  1、国家的产生

  恩格斯对国家的产生论断说明三点:

  

(1)历史现象,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表明国家产生的时间。

  

(2)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

  (3)国家的作用是缓和冲突,把冲突控制在秩序的范围以内。

  国家产生的根源是一致的,社会内部经济发展,私有制和阶级的结果,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

  2、国家与氏族组织的区别(考过简答)

  第一,国家是按地区划分居民,氏族组织则以血缘关系划分居民。

  第二,公共权力的设立。

(三)剥削阶级思想家关于国家起源的理论

  1.神权论:

亦称君权神授论。

国家源于神,根据神的意志建立的,国家的权力来源于神。

  2.契约论——国家的产生是人们相互之间或人民同统治者相互订立契约的结果,国家是共同协议的产物。

(考过名词解释)

  3.暴力论:

国家起源于掠夺和征服,人对人使用暴力的结果

二、国家的本质与职能

(一)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的定义(考过多选、简答)

 1、国家是维护一个阶级对另一个阶级的统治的机器,是一个阶级压迫另一个阶级的机器。

  第一,国家是有阶级社会的组织,它说明国家是一个历史范畴。

第二,国家是阶级统治。

国家是某个阶级的政权,而不是超阶级的组织。

第三,国家是有许多部件组成的互相联系的有机整体,是特殊的机器,其特殊性使它具有政治权力。

(二)国家权力(考过单选、名词解释)

国家权力(亦称政治权力、公共权力)是统治阶级强迫被统治阶级服从其意志的能力。

国家权力特性主要表现:

第一,强制力的垄断性。

第二,普遍的约束力。

第三,主权性。

国家主权:

是统治阶级专政的全权在政治、法律上的表现。

国家三要素:

主权、领土、居民。

(三)国家的基本职能

国家职能是国家本质的内在要求和具体表现,是国家活动的总方向、基本使命、基本目的,是指全部国家机器的基本职责和整体功能。

1.内部职能和外部职能

2.政治职能和社会职能

  两种职能的关系:

内部职能和外部职能。

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辩证统一关系。

加强内部职能,增强综合国力,才能有效地实现国家的外部职能;有效地发挥外部职能,巩固和社会发展会起到重要作用。

 内部职能,从国家活动性质和方式的角度分:

政治职能和社会职能。

 政治职能:

又叫镇压职能,是国家的阶级统治职能,是国家运用暴力、法制等特殊的强制力,控制被统治阶级,镇压被统治阶级及一切破坏现在的政治法律秩序、社会秩序的分子的反抗的政治管理职能。

 社会职能:

统治阶级运用国家权力执行对社会公共事务的社会管理职能。

  

三、国家的消亡

(一)国家消亡的历史必然性

  国家消亡的前提:

是阶级的消亡,随着阶级的消亡,作为解决阶级矛盾的工具的国家,由于失去了作用,逐渐走向消亡。

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

  国家是阶级斗争的工具。

国家消亡是社会主义革命的结果。

(二)国家消亡的条件和途径

国家消亡的条件:

消灭阶级,消灭剥削阶级,消灭一切阶级,消灭一切阶级差别,彻底铲除阶级产生和存在的一切根源,使阶级及其差别既不能存在,也不能再产生。

  阶级对立和阶级差别的完全消灭,是国家消亡的政治条件;旧社会分工和脑力劳动同体力劳动差别的消除,是国家消亡的社会条件;全体人民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水平的普遍提高,是国家消亡的精神条件;在全世界消灭一切剥削制度,

使全人类获得解放,是国家消亡的国际条件;而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是国家消亡的最根本条件。

 国家的消亡的途径也是有一定的规律的。

表明了过程的渐进性:

是指国家消亡也是一个相当长的历史过程。

使国家消亡的经济条件和精神条件的逐渐完备、人们之间关系的逐渐改变,作为强制性的暴力机器的国家,才逐渐地成为社会上所不需要的东西。

典型考题

  (单选)

1.国家权力具有特殊的强制力,主要在于国家权力()

 A.是一种有组织的暴力B.有权威C.有道德约束  D.有影响力

【答案】:

A

  (多选)

2.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的含义是指()

 A.国家是有阶级社会的组织    B.国家本质是阶级统治

 C.国家是统治阶级的专政     D.国家是暴力机器

 E.国家调节各阶级利益,实现阶级合作

【答案】:

ABCD

典型考题

  (名词解释)

3.国家权力(公共权力)

【答案要点】

  国家权力即公共权力,是统治阶级强迫被统治阶级服从其意志的能力。

特点包括:

(1)垄断的强制力   

(2)普遍的约束力   (3)主权性

典型考题

  (名词解释)

4、契约论:

国家的产生是人们相互之间或人民同统治者相互订立契约的结果,国家是共同协议的产物。

  (简答题)

5、简述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的定义及其含义。

【答案要点】

国家是维护一个阶级对另一个阶级的统治的机器,是一个阶级压迫另一个阶级的机器。

  第一,国家是有阶级社会的组织,它说明国家是一个历史范畴。

第二,国家是阶级统治。

国家是某个阶级的政权,而不是超阶级的组织。

第三,国家是有许多部件组成的互相联系的有机整体,是特殊的机器,其特殊性使它具有政治权力。

总结

关于国家的产生与氏族组织的区别,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的定义、国家权力是这一章的重点。

1、国家权力几乎每年必考,注意它又叫做政治权力或公共权力。

2、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起源的观点,以及国家的本质和职能,容易出简答和名词解释(难点)。

大家要好好把握。

第三章国家的历史类型及其更替

(一)国家历史类型的含义

  国家的历史类型,是按国家本质对国家进行的历史分类,是对建立在同一类型的社会经济基础之上的、具有同一阶级本质的一切国家共性的概括。

(二)划分国家历史类型的基本标准

马克思主义从对国家的经济基础和阶级性质的分析出发,提出了划分国家历史类型的基本标准是社会的经济基础和阶级本质。

自从阶级产生以来,人类社会先后经历了四种国家历史类型:

奴隶制国家、封建制国家、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

奴隶制国家,是奴隶主阶级用以压迫和统治奴隶的工具,它维护的是奴隶制的剥削形式。

 封建制国家,是封建地主阶级压迫和统治广大农民的工具,它维护的是封建制的剥削形式。

 资本主义国家,是资产阶级压迫和统治无产阶级的工具,它维护着资本主义的剥削方式。

 社会主义国家,是完全新型的最高历史类型的国家。

(一)国家历史类型的更替规律

更替规律:

是由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决定的。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冲突是社会变革的经济基础。

(二)国家历史类型的更替方式

  国家历史类型更替的基本方式和途径是政治革命。

  政治改良是社会政治变化的另一种方式。

三、国家的历史类型概述

一)奴隶制国家

奴隶制国家:

是建立在奴隶占有制经济基础上的上层建筑。

奴隶社会的、经济基础,是奴隶主不仅占有全部生产资料,而且还占有生产者——奴隶本身。

(二)封建制国家

封建制国家:

是建立在封建制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

1、中国封建社会的官僚制具有三个特点(考过多选):

 

(1)专职官吏组成的权力机构。

举荐、科举,国家任命取得官职。

按官职领取国家俸禄。

 

(2)官僚集团内部,按等级划分官职的严官组织。

 (3)封建官僚按官阶高低享有特权,特权成为官僚制的核心。

2、宗法:

指血缘亲属关系为基础的,规定宗族内部的尊卑、贵贱和上下等级的一种制度。

(考过名词解释)

3、西方和中国封建制国家的不同特征表现在下述三个方面:

  第一,国家结构,即中央政权和地方的关系来看,西方采取的是分封割据制,而中国则采取了中央集权制。

  第二,权力结构,即政治权力的排列组合形式来看,西方实行的是等级制,而中国则是官僚制。

  第三,政治文化,即封建统治阶级控制人民思想的手段来看,西方趋势利用宗教,中国把适应地主阶级需要的思想宗教化。

(三)资本主义国家

资本主义国家以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为经济基础,生产资料的资本家占有制,决定生产劳动者是出卖自己劳动力的雇佣工人。

  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矛盾,构成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本质:

是资对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群众的政治统治,是资产阶级专政。

维护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资产阶级的根本利益的工具。

  资本主义国家是资产阶级政治权力的组织化,是人类历史有国家以来最完备、最复杂的国家机器。

(四)社会主义国家

社会主义国家是最高历史类型的国家,它的出现标志着人类历史的深刻变化,被剥削的劳动人民成了国家的主人,国家也由维护人剥削人的制度的工具,变成了消灭人剥削人的制度,建设没有剥削和压迫的社会主义和实现共产主义的工具。

  社会主义国家是在社会主义经济关系和政治关系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国家。

  社会主义国家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国家联盟为阶级基础的国家。

社会主义国家以无产阶级政党领导为其政治特征。

以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作为其思想特征。

第四章资本主义国家

一、资本主义国家的本质特征

(一)资本主义国家的产生

  1、资本主义国家的产生,是封建社会末期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逐步发展和壮大的政治结果,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最初发源地是在西欧。

(考过单选)

  2、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扩展必需具备两个条件:

(考过多选题)

(1)是充足的货币集中于少数人手中。

(2)广阔的劳动力市场。

二者缺一不可。

3、资产阶级革命主要有三种类型:

英国、法国和德国为典型代表。

  17世纪的英国革命,是第一次具有世界意义的资产阶级革命,其根本特点是资产阶级与封建势力的妥协及其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是一种急风暴雨的大革命形式。

  德国资产阶级革命是自上而下进行的一次社会变革,特征是:

封建国家政权在社会经济政治多重压力下,被迫进行资本主义改良,逐步使封建专制国家转变为资产阶级国家。

(二)资本主义国家的本质特征

  资本主义本质特征:

是建立在资本主义经济基础上的政权组织,本质上是资产阶级的阶级专政,是维护资本主义私有制和资产阶级利益、剥削与压迫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机器。

  本质特征表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资本主义国家以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为经济基础。

  第二个方面,资本主义国家以维护和服务于整个资产阶级的利益为根本出发点和目标。

  第三个方面,资本主义国家是对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专政。

二、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

(一)自由资本主义国家

  自由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特征:

自由贸易和自由竞争的实现。

  自由资本主义的国家政治特征:

资产阶级以自由主义的方式来统治国家。

表现在三个方面:

  

(1)生产关系以自由贸易和自由竞争作为基本实现形式。

  

(2)自由资产阶级主导和控制的政治生活。

  (3)可以控制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的发展。

  自由是资本主义上升时期资产阶级政治要求的核心。

  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和价值方面:

所谓公民政治自由、政治平等和政治权利作为政治生活的基础。

  政治制度方面:

选举制、代议制和政党制。

代议制是最集中、最典型的制度体现。

  政府职能方面:

体现是“最低限度国家”和“消极国家”。

(二)垄断资本主义国家

1、垄断资本主义国家:

指自由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资本主义阶级的资产阶级国家。

2、其一般特点:

政治方法上由主要使用自由主义方法转变为主要使用暴力压迫的方法。

法西斯国家和福利国家,构成了20世纪30年代以来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的两大基本形态。

随着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矛盾日益尖锐化起来,主要表现是:

(1)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内部矛盾的深化。

第一,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日益尖锐化。

第二,资本主义社会的各种集团的矛盾与斗争。

(2)内部矛盾深化的同时,在国际范围内造成了资本主义国家的外部矛盾的发展。

第一,垄断资本主义国家与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矛盾。

第二,加深了垄断资本主义国家与不发达国家在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中的矛盾和斗争。

第三,垄断资本主义国家间的矛盾也加剧。

(1)法西斯国家:

  是一种特殊形态的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它是垄断资本所采用的最残暴、最野蛮的政治形态,是垄断资产阶级为实现自己的利益和经济地位所实行的公开的恐怖专政。

  法西斯国家典型代表国家是:

纳粹德国。

  

(2)福利国家:

(考过单选题)

  是资本主义国家通过创办并资助社会公共事业,完善一整套社会福利政策和制度,干预社会经济生活,调节和缓和阶级矛盾,保证社会秩序正常运行,维护垄断资本的利益和统治的一种方式。

多元民主。

  福利国家实质:

垄断资本与资产阶级国家相融合的表现,垄断资产阶级利用国家,保证增进其资本积累,用社会化政策企图缓和阶级冲突的统治方法。

  福利国家鼓吹“资本民主化”,“管理制度革命”,“收入革命”等谬论。

典型考题

(单选)

1.20世纪50年代以来,资本家将一部分股票转让给工人和其他人民,其实质是为

 了(  )

 A.建立“人民资本主义”    B.加强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关系

 C.改变资本主义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D.为人民谋福利

【答案】:

B

 (多选)

2、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扩展的必备条件是(  )

 A.充足的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教育学心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