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卫习题选择.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411268 上传时间:2023-01-23 格式:DOCX 页数:48 大小:59.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职卫习题选择.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职卫习题选择.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职卫习题选择.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职卫习题选择.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职卫习题选择.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职卫习题选择.docx

《职卫习题选择.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职卫习题选择.docx(4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职卫习题选择.docx

职卫习题选择

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习题与答案

第一章概论

第一节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

1.职业卫生学是预防医学的一个

A.三级学科B.分支学科C.子学科D.一级学科E.重要学科

2.职业卫生学是研究劳动条件对健康影响的学科,健康受影响的是

A.工人B.农民C.体力劳动者D.劳动者E.脑力劳动者

3.职业卫生学的首要任务是

A.提高生产工艺水平B.积极防治职业病C.识别、评价和控制职业性有害因素

D.发展社会主义国民经济E.提高劳动生产率

4.基层职业卫生工作内容中不包括

A.现场劳动卫生学调查B.制定有关的卫生标准和条例法规C.职业流行病学调查

D.人员培训和宣传教育E.对接触职业性有害因素人员的健康监护

5.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不包括

A.不合理的生产工艺B.使用不合理的工具C.劳动组织制度不合理

D.精神性职业紧张E.劳动强度过大

6.生产工艺过程中产生的有害因素不包括

A.化学因素B.物理因素C.生物因素D.心理性职业紧张E.生产性粉尘

7.生产工艺过程中产生的物理性有害因素不包括

A.生产性粉尘B.非电离辐射C.电离辐射D.噪声E.振动

8.生产工艺过程中产生的生物性有害因素不包括:

A.森林脑炎病毒B.流行性乙脑病毒C.炭疽杆菌D.布氏杆菌E.禽流感病毒

9.影响职业性有害因素对劳动者健康损害的个体易感因素中不包括:

A.性别B.年龄C.营养状况D.遗传因素E.有害因素的性质

10.属职业性特征的表现是:

A.苯中毒B.局部振动病C.石棉肺D.胼胝、色素沉着等E.沿线、铅面容

11.某煤矿工人林某,长期在井下采煤,由于长期因工作不能按时用餐,患有慢性胃溃疡,此病应属于:

A.职业病B.职业特征C.职业性多发病D.法定职业病E.常见病

12.某乡镇制鞋企业女工,近期发现鼻子经常出血,经检查,白细胞和血小板数量均低于正常值下限,应采取的措施,不包括:

A.现场流行病学调查B.现场劳动卫生调查C.进一步的临床检查

D.进一步的实验室检查E.由常规医院进行疾病的诊断

13.某冶炼厂定期安排接铅工人到职业病院进行驱铅治疗和疗养,该工作应属于:

A.一级预防B.二级预防C.三级预防D.对症治疗E.支持疗法

14.某铸造厂安排其就业前工人进行全面的身体健康检查,不正确的说法是

A.属于就业前体检B.属于职工健康监护内容C.目的是发现职业禁忌证

D.属于一级预防E.属于二级预防

15.轧钢车间工人能接触到的职业性有害因素,不包括

A.电离辐射B.热辐射C.粉尘D.高温E.有害气体

16.一级预防包括

A.有效降低生产环境中职业性有害因素水平B.通过健康检查早期发现工人的健康损害

C.对职业病患者及时进行治疗和处理D.建立和健全组织领导机构

E.引进先进的生产工艺和设备

17.三级预防包括

A.有效降低生产环境中职业性有害因素水平B.通过健康检查,早期发现工人的健康损害

C.对职业病患者及时进行治疗和处理D.建立和健全组织领导机构

E.引进先进的生产工艺和设备

18.职业病是指

A.与职业有关的疾病B.由职业因素引起的疾病C.由职业性有害因素直接引起的疾病

D.在职业活动中由理化因素引起的疾病E.由物理、化学、生物因素所引起的疾病

19.职业病一旦确诊应首先做何项工作

A.加强对所在单位的卫生监督B.职业性有害因素C.不良的生活习惯

D.有毒的化学物质E.立即向当地职防机构报告

20.职业病有以下特点,除外

A.病因明确B.存在剂量—反应关系C.接触人群中常有一定发病率

D.症状典型,多有特效疗法E.早期发现,及时处理,预后良好

21.()教授是我国职业医学的先驱者和奠基人

A.吴执中B.吴阶平C.何凤生D.周恒铎E.以上都不是

22.诊断职业病最重要的前提条件是

A.职业史B.临床表现C.现场调查D.实验室检查E.以上都不是

23.除了局部振动病,还有哪项生产性有害因素可以引起雷诺现象

A.低温作业B.二异氰酸甲苯酯C.苯胺D.氯乙烯E.以上都不是

24.()不属于职业病。

A.矿工的消化性溃疡B.矿工的尘肺C.矿工的石棉肺

D.矿工的恶性间皮瘤E.以上都不是

25.职业性病损致病模式三角不包括

A.个体特征B.劳动方式C.职业性有害因素D.作用条件

26.上岗前(就业前)健康检查的主要目的是

A.发现就业禁忌证和建立健康档案B.发现临床病变C.评价作业环境卫生状况

D.对职业性有害因素进行定量评价E.以上都不是

27.定期健康检查的主要目的是

A.集健康基础资料B.寻找潜在的职业性有害因素C.确定职业危害性质

D.及时发现职业性损害的早期征象E.以上都不是

28.法定职业性生物因素所致职业病的是

A.结核B.痢疾C.布氏杆菌病D.肺霉菌病E.流行性出血热

参考答案

1.B2.D3.C4.B5.A6.D7.A8.B9.E10.D

11.C12.E13.B14.E15.A16.A17.C18.C19.E20.D

21.A22.A23.D24.A25.B26.A27.D28.C

第二节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的医学基础

A1型题

1.我国“体力劳动强度分级”标准中体力劳动强度划分的依据是

A.疲劳感B.氧需C.劳动强度指数D.劳动工时E.能量代谢

2.某搬运工从楼下搬重物上楼,作业时氧需超过了氧上限,其劳动强度属于

A.极低强度作业B.低强度作业C.中等强度作业D.大强度作业E.极大强度作业

3.长时间中等强度肌肉活动的能量来源主要是

A.糖B.脂肪C.蛋白质D.糖和蛋白质E.脂肪和蛋白质

4.供给肌肉收缩与松弛活动的能量,首先来自

A.ATP的分解B.CP的分解C.糖的分解D.脂肪的分解E.蛋白质的分解

5.有关静力作业特点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能量消耗水平不高B.氧需通常不超过1L/minC.不易疲劳

D.静力作业时没有做功E.作业维持时间短

6.劳动场所中能引起职业性紧张的因素中不属于工作业条件的因素是

A.照明不良B.工作空间狭窄C.环境脏乱差D.轮班制E.存在有毒有害因素

7.体力劳动过程中,机体产生氧债的原因是

A.劳动强度过大B.劳动时间过长C.氧需大于供氧D.肌肉无氧酵解E.肺通气功能受限

8.经常锻炼者从事体力劳动时呼吸功能的变化是

A.增加呼吸次数B.减少呼吸次数C.呼吸次数不变D.增加肺通气量E.减少肺通气量

9.从事较重体力劳动时体温的变化是

A.先升高后降低B.升高C.降低D.不变E.先降低后升高

10.脑的氧代谢与其他器官相比,正确的描述是

A.清醒状态下较其他器官高B.清醒状态下较其他器官低C.相当于其他器官氧代谢的总和

D.睡眠时明显低于其他器官E.睡眠时明显高于其他器官

11.某男工从事重件手工锻打作业,每次锻打十余分钟。

该作业氧消耗的特点是

A.氧需小于氧上限B.氧需等于氧上限C.氧需大于氧上限

D.氧债几乎等于氧需E.氧债大于氧需

12.某建筑工人在短时间内将一重物快速运到五楼工地,在这一过程中供应肌肉活动的能量主要来源于

A.ATP分解B.ATP-CP系列C.三羧酸循环D.乳酸系列E.需氧系列

13.某公司打字员,长时间工作后,主诉头痛、眼干、眼痛和视物模糊等,属何种类型疲劳

A.暂时性疲劳B.脑力疲劳C.全身性疲劳D.局部性疲劳E.感觉性疲劳

14.某制衣厂工人的劳动强度指数为23,依据“体力劳动强度分级”标准,属于:

A.I级B.Ⅱ级C.Ⅲ级D.Ⅳ级E.V级

15.极大强度作业是

A.氧需不超过氧上限B.氧需超过氧上限C.氧需等于氧上限

D.氧债几乎等于氧需E.氧债大于氧需

16.大强度作业是

A.氧需不超过氧上限B.氧需超过氧上限C.氧需等于氧上限

D.氧债几乎等于氧需E.氧债大于氧需

17.中等强度作业是

A.氧需不超过氧上限B.氧需超过氧上限C.氧需等于氧上限

D.氧债几乎等于氧需E.氧债大于氧需

18.紧张引起的心理反应

A.血压升高、心率加快和尿酸增加等B.呼吸加快、易怒和注意力不集中

C.过量吸烟或怠工、缺勤D.血压升高、易激动或不愿参加集体活动

E.焦虑、抑郁、易怒或感情淡漠等

A3/A4型题

(19—20题共用题干)

某计算机中心对其员工进行健康体检,发现某些人员出现了一些生理或心理方面的异常表现,试分析其发生的可能原因

19.眼干、眼痛及视物模糊并伴有复视

A.紧张引起的心理反应B.长期视觉紧张C.紧张引起的生理反应

D.面部肌肉紧张E.紧张引起的行为表现

20.手腕疼痛和手部麻木

A.紧张引起的行为表现B.中毒性周围神经病C.肌肉骨骼紧张

D.视觉紧张E.心理紧张

参考答案

A1型题

1.C2.D3.B4.A5.C6.D7.C8.D9.B10.A

11.C12.D13.D14.C15.D16.B17.A18.E

A3/A4型题

19.B20.C

第三节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的研究方法

A1型题

1.颈、肩、腕损伤的主要表现,不包括

A.疼痛B.肌张力减弱C.感觉过敏或麻木D.活动受限E.白指

2.引起颈、肩、腕损伤的常见职业活动不包括

A.键盘操作者B.流水线生产工人C.重体力劳动者D.食品包装业工人E.音乐工作者

3.有关下背痛,不正确的描述是

A.是肌肉骨骼损伤中最常见的一种B.半数以上的劳动者在工作年龄都曾患过下背痛

C.负重过程中突然转身也是损伤的常见原因D.坐姿作业不能发生下背痛

E.以站立负重作业发病率最高

4.有关下肢静脉曲张,不正确的描述是

A.多见于长期站立或行走的作业,如警察等B.站立的同时还需要负重,则发生机会更多

C.男性比女性更容易患病D.常见部位在小腿内上侧E.本病随工龄延长而增加

5.按照人体接收信息的器官对显示器分类,不包括的是

A.视觉显示器B.听觉显示器C.触觉显示器D.嗅觉显示器E.动觉显示器

6.轮班制对工人的影响,不正确的是

A.夜班工人的应激反应减弱B.夜班工人的作业能力下降C.正常生物节律紊乱

D.影响身体健康E.影响社会和家庭生活

7.肌肉骨骼损伤是一种常见的

A.职业病B.工作有关的疾病C.法定职业病D.职业外伤E.常见病

8.颜色对劳动者的心理可以产生一定影响,给人以温暖感觉的颜色是

A.白色B.蓝色C.绿色D.紫色E.黄色

9.劳动时肌肉做功的效率与负荷大小有关,正确的说法是

A.负荷越大,肌肉做功的效率越高B.负荷过大,肌肉收缩时化学能几乎不转变热能

C.负荷过小,肌肉收缩时能量都用于做功D.负荷过大,肌肉收缩时产生大量热能

E.负荷越小,肌肉做功的效率越高

10.有关人类工效学的基本内容,正确的理解是

A.以人为中心B.以环境为中心C.以生产利润为中心

D.以机器设备为中心E.以工作效率为中心

11.作业环境中影响工作效率的常见因素包括

A.气湿、颜色、噪声、照明B.颜色、振动、照明、气温C.噪声、照明、高温、休息

D.颜色、振动、照明、气湿E.颜色、噪声、照明、气温

12.参照人体尺寸,最常用的设计方法是使机器设备或工具适合于

A.90%的人B.从低到高90%的人群C.95%的人D.85%的人E.50%的人

13.人体尺寸的影响因素,包括

A.性别、种族、地区与照明B.性别、种族、地区与高温C.性别、种族、地区与噪声

D.性别、种族、地区与振动E.性别、种族、地区与职业

14.某印刷厂的电脑打字员小刘,女,工作近20年,她易产生的疾患是

A.下背痛B.颈、肩、腕损伤C.下肢静脉曲张D.滑囊炎E.腱鞘炎

15.某纺织厂女工,工龄约20年,她容易产生的疾患是

A.下背痛B.消化道溃疡C.腹疝D.下肢静脉曲张E.扁平足

16.易产生下背痛的职业是

A.重体力劳动,如搬运工B.音乐工作者,如钢琴师C.流水线生产工人,如仪表组装

D.长期站立或行走作业,如警察E.经常用力踩脚控制器,如专业司机

17.易产生下肢静脉曲张的职业是

A.重体力劳动,如搬运工B.音乐工作者,如钢琴师C.流水线生产工人,如仪表组装

D.长期站立或行走作业,如警察E.经常用力踩脚控制器,如专业司机

A3/A4型题

(18~20题共用题干)

刘工程师负责我国载人航天器的设计,从人类工效学原理与应用的角度,他在工作中要注意避免那些问题

18.视觉显示器的设计中,应避免

A.显示方式简单明了B.传递信息不要过多C.显示面与操作者视线的夹角应尽可能平行

D.数字排列符合阅读习惯E.保证精度

19.听觉显示器的设计中,应避免

A.选用人耳最敏感的频率范围B.字词长短要合适,字、词、语句间距要适当

C.需要传输很远的信号应使用低频D.应急告警的听觉显示,应不惊醒睡眠中的人员

E.紧急报警宜采用间断的声音信号

20.控制器界面设计中,应避免

A.对不同的控制器,采用统一的颜色和形状B.操作力必须与航天员相应身体部位相匹配

C.控制器都应安装在航天员能够触及并能操作的位置D.控制器与面板应有不同的颜色和良好的对比度E.控制器形状和尺寸应考虑到一些特殊条件的影响,如是否戴手套

参考答案

A1型题

1.E2.C3.D4.C5.D6.A7.B8.E9.D10.A

11.E12.A13.E14.B15.Dl6.A17.D

A3/A4型题

L8.C19.D20.A

第二章职业性有害因素与健康损害

第一节生产性毒物与职业中毒

A1型题

1.职业中毒是由于

A.接触各种职业性有害因素引起的损伤B.接触各种化学物引起的中毒

C.接触各种毒物引起的中毒D.接触生产性毒物引起的中毒

E.接触化学物的原料引起的中毒

2.生产条件下毒物进入人体的主要途径是

A.皮肤和消化道B.消化道和呼吸道C.消化道和黏膜

D.呼吸道和皮肤E.手-口途径

3.影响毒物经皮吸收的重要因素

A.毒物的脂溶性B.毒物的浓度和黏稠度C.接触皮肤的部位与面积

D.毒物的水溶性E.毒物脂溶性与水溶性

4.职业中毒的临床类型不包括

A.急性中毒B.慢性中毒C.亚急性中毒D.迟发性中毒E.观察对象

5.影响职业中毒发生的诸因素中最主要的是

A.毒物的化学结构B.毒物的理化性质C.毒物的剂量D.毒物的联合作用E.个体的健康状况

6.职业中毒诊断的主要依据是

A.患者临床症状与体征B.实验室检查及临床症状与体征

C.职业史、实验室检查及劳动卫生现场调查D.接触有毒物质的种类、程度及时间

E.病人的工种、工龄及现场劳动条件

7.急性职业中毒的主要治疗原则是

A.迅速脱离现场B.阻止毒物继续吸收、解毒与排毒C.对症处理与支持疗法

D.保护重要器官的功能E.增强机体的抵抗力

8.预防职业中毒的根本措施是

A.根除毒物B.降低生产环境中毒物浓度C.安全卫生管理D.个体防护E.职业卫生服务

9.气溶胶包括

A.粉尘、雾和烟B.气体、烟和蒸气C.气体、粉尘和烟D.气体、蒸气和雾E.蒸气、粉尘和烟

10.慢性职业中毒早期多出现的临床表现是

A.类神经症B.周围神经炎C.中毒性脑病D.震颤E.中毒性精神病

11.铅对卟啉代谢的影响主要与抑制哪些酶活性有关

A.琥珀酸脱氢酶及ALASB.ALAS及血红素合成酶C.血红素合成酶及ALAD

D.ALAD及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E.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及琥珀酸脱氢酶

12.驱铅治疗的首选药物是

A.亚硝酸B.依地酸二钠钙C.阿托品D.美蓝E.青霉胺

13.下列不属于慢性铅中毒的主要临床表现的是

A.类神经症B.贫血C.易兴奋症D.腕下垂E.腹绞痛

14.影响刺激性气体作用部位的主要因素是

A.化学结构B.接触时间C.环境温度D.气体浓度E.水溶解度

15.防治刺激性气体所致肺水肿的关键措施是

A.卧床休息B.吸氧和雾化吸人中和剂C.早期、足量应用糖皮质激素D.控制感染E.止咳、化痰

16.符合氮氧化物急性中毒的临床表现是

A.剧烈咳嗽、咳痰B.眼结膜充血、红肿C.大量流鼻涕、打喷嚏

D.畏光、大量流眼泪E.无明显眼和上呼吸道刺激症状

17.刺激性气体引起的肺水肿主要分期是

A.急性期、慢性期、肺水肿期、恢复期B.刺激期、肺水肿期、恢复期、痊愈期

C.潜伏期、肺水肿期、恢复期、痊愈期D.刺激期、潜伏期、肺水肿期、痊愈期

E.刺激期、潜伏期、肺水肿期、恢复期

18.一氧化碳中毒的主要毒作用机制是

A.抑制血红蛋白合成B.抑制中枢神经系统功能C.抑制血红蛋白对氧的运输

D.抑制细胞对氧的利用E.抑制呼吸系统功能

19.在工农业生产中常见的化学性窒息性气体有

A.一氧化碳、二氧化碳B.甲烷、氮气C.水蒸气、氰化物D.硫化氢、甲烷E.氰化物、硫化氢

20.一氧化碳急性中毒的急救措施中,不包括

A.立即开窗通风B.脱离中毒现场C.高压氧治疗D.及早应用脱水剂E.雾化吸人2%碳酸氢钠

21.氰化氢中毒的毒作用特点是

A.与血液中Hb结合,影响氧的运输B.血液中Hb虽被氧饱和,但不能被组织利用

C.抑制体内多种酶的活性D.抑制胆碱酯酶的活性

E.降低脑和肝中ATP酶的活性,使细胞缺氧

22.氰化物中毒的主要毒作用机制是

A.阻碍血红蛋白释放氧B.使血红蛋白形成高铁红蛋白C.溶血作用

D.与巯基结合形成硫氰酸盐E.与细胞色素氧化酶中的Fe3+结合

23.苯的急性毒作用主要影响

A.内分泌系统B.呼吸系统C.消化系统D.中枢神经系统E.造血系统

24.苯的慢性毒作用主要影响

A.心血管系统B.消化系统C.内分泌系统D.造血系统E.中枢神经系统

25.慢性苯中毒对造血系统的早期影响是

A.白细胞减少,以中性粒细胞减少为主B.白细胞减少,以淋巴细胞减少为主

C.白细胞减少,但淋巴细胞增加D.血小板减少,有出血倾向E.全血细胞减少

26.以中毒性白内障为常见特征性体征的毒物是

A.三硝基甲苯B.二甲苯C.二氯乙烷D.正己烷E.二硫化碳

27.以美蓝作为特效解毒剂的毒物是

A.苯B.甲苯C.二甲苯D.苯胺E.二氯乙烷

28.造成中毒的血液中可查到海因茨(赫恩氏)小体的毒物是

A.苯中毒B.苯胺中毒C.甲苯中毒D.二甲苯中毒E.甲醇中毒

29.因事故大量吸人氯乙烯后,其毒作用表现主要是

A.中枢神经系统的麻醉作用B.肢端溶骨症C.过敏性支气管哮喘D.聚合物烟雾热E.呼吸道刺激作用

30.反复多次接触TDI后,再次接触的主要毒作用表现是

A.中枢神经系统的麻醉作用B.肢端溶骨症C.过敏性支气管哮喘D.聚合物烟雾热E.呼吸道刺激作用

31.在生产或使用过程中,有机磷农药中毒的主要摄人途径是

A.经皮肤B.经呼吸道C.经消化道D.经口腔黏膜E.经眼结膜

32.有机磷农药中毒时,皮肤污染部位的清洗要用

A.热水B.温水C.冷水D.肥皂水E.70%酒精

33.判定下列为职业中毒的是

A.某工人路过化工厂时,发生硫化氢中毒B.某木材加工厂工人患铅中毒

C.某三硝基甲苯装卸工工作十年患白内障D.煤矿井下工人井下作业十年患风湿性关节炎

E.职业苯接触五年后出现神经-精神症状

34.某铅作业工人,除尿铅增高外,具有类神经症,检测尿ALA升高,可诊断为

A.轻度铅中毒B.铅中毒观察对象C.重度铅中毒D.中度铅中毒E.以上都不是

35.慢性铅中毒时,血和尿中ALA升高是由于

A.琥珀酸脱氢酶受抑制B.ALAS受抑制C.血红素合成酶受抑制

D.ALAD受抑制E.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受抑制

36.防止毒物继续进入人体,减少肺毛细血管渗出,改善肺通气功能等中毒的防治处理措施,所适用于的毒物属于

A.窒息性气体B.刺激性气体C.有机溶剂D.有机磷农药E.苯的氨基硝基化合物

37.自来水厂工人,在工作时因接触某种有毒气体,出现头晕、胸闷和呼吸困难,并伴吐粉红色泡沫痰。

X线胸透:

肺纹理增粗、紊乱,两肺散在大小不等的片状阴影,边缘模糊。

考虑引起中毒的气体是

A.氯气B.氰化氢C.二氧化碳D.一氧化碳E.甲烷

38.某男性锅炉操作工,在一个通风不良环境中,连续工作3~4小时后,突感头痛和头晕。

查体:

患者面色潮红,口唇呈樱桃红色,并伴有呼吸加快等表现。

可考虑是何种毒物中毒

A.一氧化碳B.氰化物C.二硫化碳D.氮氧化物E.硫化氢

39.某男性电镀工,在工作过程中,突然出现头痛、头晕和乏力等症状,并伴恶心和呕吐,被诊断为轻度氰化氢中毒,其特效治疗方法是

A.及时吸氧,尽早使用高压氧B.及时雾化吸入2%碳酸氢钠C.及时使用亚硝酸钠和硫代硫酸钠

D.早期、足量应用糖皮质激素E.及时使用利尿剂和脱水剂

40.某机械厂喷漆车间女工,从事喷漆作业十余年。

近来感觉头痛、乏力及记忆力减退。

并易患感染及常见皮下出血点。

血象检查中性粒细胞低于1.5×109/L,应考虑诊断为

A.急性苯中毒B.慢性苯中毒观察对象C.慢性轻度苯中毒D.慢性中度苯中毒E.慢性重度苯中毒

41.某军工厂对职工进行健康检查,检查项目包括B超、血常规和心电图等。

对三硝基甲苯接触工人,还应进行何种特殊检查

A.拍摄X线胸片B.脑电图检查C.肾功能检查D.眼科检查E.肺功能检查

42.某垃圾场的一名男性焚烧工,在焚烧大量含氟塑料垃圾时,出现发热和寒战,并伴头痛、头晕和恶心等症状。

最可能的诊断为

A.氰化物中毒B.氮氧化物中毒C.一氧化碳中毒D.聚合物烟尘热E.有机氟化物中毒

43.长期从事聚氯乙烯生产的清釜工,近来感到手指麻木和疼痛,并发白,最可能的诊断是

A.肩关节病B.颈肩腕综合征C.周围神经炎D.末梢神经炎E.肢端溶骨症

44.某工人在夏季喷洒农药时,突感头痛、头晕,化验胆碱酯酶活性正常,可能是何种农药中毒

A.有机磷农药B.氨基甲酸酯类农药C.拟除虫菊酯类农药D.对硫磷E.乐果

45.属于病因治疗的是

A.阻止毒物继续进入人体内,促使毒物排泄以及拮抗或解除其毒作用

B.缓解毒物引起的主要症状,以促进人体功能的恢复

C.提高患者抗病能力,促使早日恢复健康D.降低车间空气中毒物的浓度

E.加强个人防护和搞好个人卫生

46.细胞窒息性气体

A.一氧化碳B.二甲苯C.氰化物D.二氧化硫E.二氧化碳

47.苯可引起

A.再生障碍性贫血B.低色素性贫血C.溶血性贫血D.缺铁性贫血E.大细胞性贫血

48.铅可引起

A.再生障碍性贫血B.低色素性贫血C.溶血性贫血D.缺铁性贫血E.大细胞性贫血

49.一氧化碳中毒患者皮肤黏膜呈樱桃红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